《乡愁》教学教案设计

   2022-12-13 21:51:54 网络360
核心提示: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那么乡愁的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愁》教学教案设计,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乡愁》教学教案设

《乡愁》教学教案设计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那么乡愁的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愁》教学教案设计,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乡愁》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2、 理解、欣赏两首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丰富含义。

3、 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设计

1、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同学们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思乡之情。

齐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身在羁旅中,夜不成寐,看见床前明月光辉,疑是地上的秋霜,于是抬头看月,由此想到“千里共明月”的诗句,就思念起故乡来。月色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乡之情,因此成为后世诗歌表现思乡的主要意象。

总结:《静夜思》 唐代 格律诗(近体诗) 五绝 (形式)

思乡 (内容)

《乡愁》 现代 自由诗 (形式)

乡愁 (内容)

2、文学常识:

1)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要有真诚、挚烈的感情,才能发挥想象力,只有当诗人的胸襟情怀确实能与时代潮流以及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时,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现代诗尤其重视这一点。(舒婷《致橡树》:橡树、木棉、凌霄花等意象象征具有不同爱情观的人,表达新时代的爱情观。)

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可以说是一个“以现代文学运动为轴心的扛鼎诗人”。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并且,他还是台湾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50年代台湾掀起的现代诗运动中“蓝星”社团的发起者,他不仅以丰富的作品,还以新古典主义批评理论,推动了台湾现代诗最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分化。他的现代诗影响很大,风格变化多样,著有《莲的形象》、《敲打乐》、《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十几部诗集。

余光中是一位锐进的诗人,他从传统诗的格律束缚中挣扎出来,又回到传统的继承之中,他掀起反叛五四新诗的旗帜,又从自由诗中吸取营养。他的不少诗作,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乡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教学设想:导入过程以介绍现代诗与古体诗区别为重点,目的是:一,学生通过回忆古人思乡佳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二,借助对《静夜思》的简单分析,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把握有初步的认识;三、明确现代诗的一些概念,为后面的教学过程作准备。)

二、朗读全诗:

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节奏美感。

(先请同学领读,再全班朗读)

1、 读准节奏

2、 体会情感节奏

(朗读中揣摩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3、 体会节奏美感

(教学设想: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新诗尤其如此,它感情奔放,挣脱了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枷锁,虽无固定格式,不讲究语言外在格律,却有内在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通过朗读理解节奏美感,是理解这首诗的敲门砖。)

三、分析全诗:

1、 提示:

意境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我们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马上就能想到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情由景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便是诗的意境。那么,这个意境我们是如何领悟到的呢主要是通过这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凄凉、落寞的气息。这些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

诗中主要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板书)

2、 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意象前的形容词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板书)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总结:

这首诗成功在于它有新颖意象,区别于一些诗歌意象的单一陈旧。以往有些诗歌的意象要么沿用约定俗成的稳定意象,如柳(送别),月(思念),这样难免落入窠臼;要么意象较为单一,有时虽有多个意象,但由于特征差别不明显,难免有堆砌繁杂之嫌。

因此在意象的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达,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现代生活的实景,它们是单纯的,却明朗、集中、强烈,新得真切,新得奇特。

它们又是丰富的,作者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这就是诗的内在张力,使全诗含蓄、饱满,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仅仅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3、 这些意象所反映的感情与主旨“乡愁”之间如何有机联系

(1) 围绕主旨——并列 (板书)

(2) 时序延伸——递进

说明:

(1)

诗歌结构上采用了并列的方式,紧紧围绕“乡愁”这一主旨,因而诗歌包含的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乡别等内容,既在客观上具有独立性,能使读者体验诸多不同的愁滋味,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一个人生旅途的广袤空间。

(2) 意象组合上并不单纯采用并列方式,而是还分别展示了“小时候

”、“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延伸的时序,使诗的情绪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态势,这种意象的递进融进了作者漂泊生涯的邈远时间。

幼儿时念母情浓,年轻时恋妻情重,与母亲的死别更把人生的哀愁推向高峰,但不论生离还是死别,都比不过乡愁更为深广,随着年龄增长,人生理智逐渐成熟,终于达到从一己亲情到对祖国故土热爱之情的飞跃升华。

《乡愁》教学教案的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为了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我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导入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积累的表达乡愁的诗句,让学生明白积累的重要,然后引出新课。

其次,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节奏,读出语速语调,读出感情等。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与诗人在诗歌中所迸发的思乡爱国之情产生共鸣。

再次,在品味诗歌的意境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

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其中的仿写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不足之处:一是课堂节奏有点前松后紧,在仿写指导上做得还不到位。二是没有将读诗与品读结合起来提高读的实效性。

初一下册语文《乡愁》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在音诗画的魅力下感悟余光中《乡愁》的韵律和情感

2培养学生比较鉴赏能力,理解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乡愁情结

3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其对诗歌艺术美的感悟力

4强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和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乡愁

难点:用意象分析法赏析诗歌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教学用具,以读诗带动讨论,以优美的乐曲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眷恋,对我们华夏民族魂牵梦绕的儒慕之思。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具体教学内容及步骤

a) 导入

放映flash(《乡愁四韵》演唱:罗大佑 作词:余光中)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它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乡愁)这首充满了意韵的歌曲的词,原本就是一位诗人的诗--《乡愁四韵》,这位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到了台湾。从此以后,在他的作品中都充满了一种思念大陆的乡愁,这诗人的名字叫:余光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现代诗:《乡愁》。

b) 作家简介(课件显示余光中照片和文字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c) 余光中部分乡愁诗片段欣赏

余光中的许多诗歌中都弥漫着浓厚的乡愁情绪,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些片段,感受一下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情绪,以更好的感受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篇《乡愁》中的情感。

课件显示: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当我死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乡愁四韵 》)

我是神经导电的大陆 饮尽黄河水也不能解渴 扪着脉搏,证实有一颗心还没死去 还吸收,还呼吸雷雨的空气 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 中国是我我是中国……

(《敲打乐》)

d) 听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和重音

放映flash的《乡愁》,请学生各自在书上划分朗读节奏和重音,然后课件显示教师的划分: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伴随马思聪的《思乡曲》请一生甲朗读全诗,全班齐读(正音:啊ya 那nei 这zhei)

e) 用意象分析法具体分析 (边分析,边课件显示)

i 四节诗以什么为序找出标志性词语。

很明显,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课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ii 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我们称之为意象,诗人都选取了哪些对应物呢

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iii 根据这四个意象,我们看到了四个什么样的画面

母子别 夫妻别 生死别 故土别

4全诗的感情最主要的一个字就是“愁”,但四个场面的'“愁”有区别吗(三、四节和一、二节不同)

a一、二节是什么感觉的愁

b第三节是什么分离(死别)和亲人永远的分别时,会有什么感觉第三小节用什么语调去读

还请学生甲来读(伴随马思聪的《思乡曲》)

c第四节和前面三节相比,感情有什么不同(一己亲情--家国之思)

d全诗应该怎么样读

先继续请学生甲读,再大家齐读(伴随马思聪的《思乡曲》)

f) 我感觉大家在读的时候,家国之情不到位,对乡愁的理解不到位。没关系,我们先来看看,对乡愁的理解,古人又有怎么样的思绪呢

课件显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伤心欲绝的乡愁)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迷茫困惑,不知何处是故乡的乡愁)

--崔颢《黄鹤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

从何处来(回乡后不被故乡接纳的另一种更深沉的悲哀)

--贺知章《回乡偶书》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

他乡 (那种四海为家豁达豪迈的胸襟)

--李白《客中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辗转反侧、挥之不去的乡愁)

--李白《静夜思》

g) 古人出门游学,四海漂泊,人在旅途不得意,何人不起故园情对古人失意后的乡愁我们很好理解。但是,余光中功成名就,他的乡愁又因何而起呢他究竟有什么样的乡愁情结让我们到他的诗中去寻找答案吧(课件显示余光中乡愁诗片段)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十年看山》)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 …”

(《五陵少年》)

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当我死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乡愁四韵 》)

我是神经导电的大陆 饮尽黄河水也不能解渴 扪着脉搏,证实有一颗心还没死去 还吸收,还呼吸雷雨的空气 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 中国是我我是中国……

(《敲打乐》)

这是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眷慕,是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结。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龙的传人,都是华夏儿女,你们能否体会这样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之爱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仍请学生甲读,最后大家齐读(伴随马思聪的《思乡曲》)

h) 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动都会带来很多人的迁徙和远行。那些游子或义无返顾或悲哀啜泣,或无可奈何。纵使心有千千结,也都无一例外地卷入乡愁这首无言的史诗当中,哽哽咽咽又荡气回肠。因为我们的祖先早已把所有龙族的一切都烙上了中国印。(放《乡愁四韵》)

同学们,无论你们将来是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南京,离开了江苏,还是离开了我们所深爱的中国,我希望,总有两个字能始终萦绕在你们的心头,这两个字就是--乡愁。

好,同学们,让我们伴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的歌声,把这浓浓的乡情带入课下,带 到大家以后的人生历程中去细细品味。

课件显示:《乡愁四韵》作词:余光中 作曲并演唱:罗大佑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酒一样的长江水 信一样的雪花白

醉酒的滋味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滋味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血一样的海棠红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沸血的烧痛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烧痛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七、布置作业

i 背诵全诗

ii 在周记本上写下自己的乡愁感受

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的教案

初一下册语文《乡愁》优秀教案

一、 教材

1 教材分析

席慕容的《乡愁》是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首乡愁诗中的第二首,即继余光中《乡愁》的又一首。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篇,主要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热烈的情感,具有深刻的人文教育意义。要求学生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通过听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诗人席慕容同上一篇乡愁诗的作者一样,通过一些极其平常的诗歌意象以独具特色的构思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熏陶和教育的好教材。

2 教材的创新处理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席慕蓉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凝练地概括出这份乡愁,语句朴素清新,比喻自然贴切,情感深沉浓郁,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具有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指导学生发现意象,探究诗歌中不同意象的内涵,让学生逐渐领悟诗歌意象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的目的。

3、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以及抒发自身所感的写作能力与兴趣。

(二)过程和方法:

师生一起品读、探究,以体会诗歌意象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思乡之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4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诗情美、艺术美。

2、在朗读中再现《乡愁》意境,感知诗人情感。

3、诗歌意象内涵的分析及拓展。

4、对比两首乡愁诗的异同点,加深对两位诗人的了解。

5、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改写诗歌以及抒发自己心中所感、所想。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诗歌意象、写作手法在主题表现方面的差异

教学课时:1课时

二、学法

1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尽管对于人生阅历和知识结构还不完备的八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这一主题的诗歌意境与情感的领悟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有前一首《乡愁》的学习做铺垫,他们学习起来应该还是比较轻松,因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复习上一首《乡愁》——解读本诗作者及作品——对比两首乡愁诗的异同——迁移拓展”四块,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达到学习本文的目的。

2具体的学法指导

1、背诵及复习上堂课所学习的余光中的《乡愁》,并导入新课。

2、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因为诗人客居台湾,与故土内蒙古相隔,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在遥远的海岛上,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寄托无限的乡愁,学生要了解这一点才能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3、有感情的诵读诗歌。诗歌的解读鉴赏离不开朗读,有感情的诵读,是学习诗歌的主要方法。

4、自主探究,理解本诗的独到之处,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鉴赏诗歌优美的语言。

5、对比前一首余光中的《乡愁》,提高学生感悟、鉴赏诗歌的能力,加深对两位诗人的了解。

6、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练、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并学会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诗歌。

7、利用所学知识,把心中所感、所想用诗歌的语言写下来。

三、教法

席慕容的《乡愁》是一首创作于特殊时代的乡愁诗,也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联想法、写作训练法等。

1、创设情境法:通过背诵及复习上堂课所学习的余光中的'《乡愁》,导入新课。

2、讲授法:通过讲述作者生平,诗歌创作背景,促进学生对本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播放配乐朗诵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鉴赏诗歌,进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4、自主探究法:在引导下,发现本诗的独到之处,从而拓展到更多的诗歌意象。

5、联想法:以笛、月意象共同搭配构建而成的画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讨论法:通过讨论,找除两首乡愁诗的异同,再由老师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诵诗歌,引入新课

我们常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就采用在课前背诵上堂课所学习的余光中的乡愁诗,创设情境,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很好的过渡到席慕容的《乡愁》。

(二)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了解作者及背景有助于理解诗的主题,所以我在教学本课前首先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作者的生平以及《乡愁》的来历,奠定本诗的感情基调。

(三)诗歌解读与赏析

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聆听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作品解读,体悟诗歌的情感美;放飞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第一个环节:聆听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所以在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聆听配乐朗诵,将学生带入诗中美妙的境界,感受诗人浓浓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在对主题有了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自由朗读全诗,更好地理解思乡情怀,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第二个环节:作品解读,体悟诗歌的情感美。

诗歌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故乡是作者席慕容的精神的归宿,灵魂家园,她对故乡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也是至真至纯的,那毫无矫揉造作的情愫,无疑是徐徐吹来的缕缕清风,亦是长途跋涉后的浅香飘飞的一杯绿茶,直让人无法拒绝,不顾一切去尽情消受。

第三个环节:放飞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学生们可以放飞想象,透过诗歌的语句看到一幅幅绝美的画卷,端坐庭前欣赏皎洁的月色,远处飘渺的笛声,不禁让人联想到作者故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悠然情境;随后的诗句却又是另一种韵味:秋日早晨山间的浓浓雾气笼罩,亲人,虽在向将要远行的自己挥手,然而,不断为泪水充溢而变得迷蒙的双眼里,如何又能清晰地去拍下亲人也是自己依依难舍的那份衷肠,那声声祝愿

第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席慕容的《乡愁》一诗语言形式美也是令人瞩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诗中使用的“笛”“月亮”等意象,以及本诗中新奇别致的比喻:故乡是一首歌,还是故乡这首歌像清脆而渺远的笛声,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你听到过这样的比喻吗请你还是细细品一品吧,你就会发觉,这“模糊的怅惘”竟是如此传神、又是如此贴切,将许多年以前故乡的样子在自己脑中的印象轻轻唤出:她模糊而又真切,真切却又无法一一道出,无法一一道出,便在心灵深处生出一丝惆怅、一阵迷茫,正如那秋日早晨山间的浓浓雾气笼罩,亲人,虽在向将要远行的自己挥手,然而,不断为泪水充溢而变得迷蒙的双眼里,如何又能清晰地去拍下亲人也是自己依依难舍的那份衷肠,那声声祝愿也许,没有人在认真品读之后还不为这连环扣般的精妙比喻喝彩。不仅如此,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已成为“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不老的思念,又唤起了多少漂泊他乡的人们浓浓的情思,绵绵的期待!

(四)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两位诗人风格迥异的乡愁诗,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让他们自行找出异同,以加深印象,最后由老师总结。

(五)知识小结

学习结束时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小结了解自己学习成果。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席慕容的《乡愁》,并发挥想象,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

2、从古今诗歌中收集一些包含了“笛”或“月亮”意象的诗词,并对其中的意象作简要的分析。

3、充分发挥联想、想象,并结合自己的体会,用诗化的语言抒发自身所感、所想。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以优美的享受。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材分析

《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上学期学了诗歌的阅读方法,已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训练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能力目标:

1、理解、欣赏《乡愁》一诗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学习形象化手法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欣赏《乡愁》一诗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学习形象化手法的表达方法。

以上就是关于《乡愁》教学教案设计全部的内容,包括:《乡愁》教学教案设计、《乡愁》优秀原创教案、初一下册语文《乡愁》优秀教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