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饲养鸳鸯的正确方法

   2022-06-10 13:40:02 网络380
核心提示:鸳鸯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那么你们知道鸳鸯是如何 饲养 的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鸳鸯饲养的 方法 ,一起来看看。鸳鸯饲养的方法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肉鸳鸯既可 平地圈养、池养、又能笼养,每平方米可养5只左右,雄雌比

怎么饲养鸳鸯的正确方法

鸳鸯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那么你们知道鸳鸯是如何 饲养 的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鸳鸯饲养的 方法 ,一起来看看。

鸳鸯饲养的方法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肉鸳鸯既可 平地圈养、池养、又能笼养,每平方米可养5只左右,雄雌比可按1:4—5为宜。场舍应建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地方。在平原地区应选择地势高燥,座北向南山区、丘林地带应选择山坡的南面或东南倾侨斜的地方建场。土质均以沙土为好,以利雨后排水,避免积水。优越的地势,可使肉鸳鸯舍通风、光照、排水的条件良好且能避西北风,使肉鸳鸯舍冬天易保暖,夏天不闷热。

二、肉鸳鸯的孵化

1、自然孵化 一般鸳鸯从出壳到5个月左右就可产蛋。每次产蛋20-30枚后,母鸳鸯就自然就巢抱窝35天出雏。母鸳鸯停产10-15天后继续产蛋。如此循环,每年重复2-3个周期,一年可育雏50-60只,高产的可达80只。

2、人工孵化

①温湿度:孵化前期(1-15天)孵化机内温度控制在38.5-38℃,中期(16-30天)控制在38-37.5℃,出雏期控制在37.5℃。在孵化前期湿度要求60%,中期50%,后期和出雏时60%-70%。

②翻蛋:次数要多,每隔2-3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要大,每天应人工进行1-2次180°翻蛋。

③凉蛋:孵化前期可以不凉蛋,但中期每天应凉蛋1次,后期每天凉3-4次。

④喷水:孵化中期至出雏时,每天应在凉蛋时,用35℃温水喷蛋1次,待蛋凉干后才放入机内继续孵化。

⑤通气:孵化机应有通风孔的电风扇,使机内温度均匀,空气流通,特别是在孵化中后期更为重要,必要时可稍打开机门。

⑥助产:经过35天孵化后肉鸳鸯苗就破壳而出。但对无破壳和出壳困难应进行人工剥壳,提高出雏率。

三、雏肉鸳鸯的饲养

1、营养要求 雏肉鸳鸯生长很快,消化能力较弱,要求营养价值较高的配合料,饲料可用喂雏鸡用的551、511等。也可自己配制。

2、育雏的环境条件 雏肉鸳鸯出壳后1-3日内对温度敏感,喜温好睡,应保持温度不低于20℃。3天后逐渐降温。

3、饲喂 出壳18-24小时后可开食。把饲料放在大清浅盘里或麻包上面让其自由采食。每天喂5次,白天4次,夜间1次。出壳16小时后先用0.02%高猛酸钾水给雏肉鸳鸯饮用1-2天,然后直接用清水作饮水。

4、管理 雏肉鸳鸯无论是地面饲养或网上饲养,都用稻草或麦秆、麻包垫好。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温,垫草和麻包要勤更换,2-3周龄后可去旧垫草。育雏舍光线要充足,夜间人工光照1-4周龄,4周龄后全采用自然光照。

四、中肉鸳鸯的饲养

中肉鸳鸯是指4-5周龄至10周龄的肉鸳鸯。此阶段的肉鸳鸯消化机能逐渐完善,消化能力增强,每日能采食较好的饲料,采食量大,耐粗饲。此时配合饲料中营养含量较雏肉鸳鸯饲料低些,粗蛋白含量可降低到15%左右,代谢能2.8-2.9兆卡/公斤。8周龄时公鸳鸯体重可达2.5-3公斤,母鸳鸯1.2-1.5公斤。8周龄后若作为商品肉鸳鸯则进入育肥期饲养阶段,要提高日粮中代谢能含量,增加每天的饲料用量。育肥后10周龄时公鸳鸯体重可达3.5-4公斤,母鸳鸯1.5-2公斤。在管理上应分群饲养,每群100-300只为宜,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8只。此阶段由于主翼羽和副主翼羽开始迅速生长,易出现啄癖,应注意防止。

五、成年肉鸳鸯的饲养

后备种肉鸳鸯的饲养从10周龄至24周龄,应选留体大健壮的公母鸳鸯,公母比例为1:4-5。后备种鸳鸯应限制饲喂,降低饲料营养含量,适当控制体重,防止偏肥而影响繁殖力。种母肉鸳鸯产蛋前的体重可控制在2.3-2.8公斤之间。同龄公肉鸳鸯则在4-5公斤之间。日粮蛋白质可控制在14%-15%。代谢能2.7-2.8兆卡/公斤。每只内鸳鸯每天平均投料青料100-150克,一般每天还可喂25-50克青料,快开产时可适当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代谢能含量,逐渐过渡到产蛋期的营养水平要求。使种肉鸳鸯在产蛋期内获得较高的产蛋量。

在这段时期,要增加高能量饲料化例,可搭配少量的鱼粉。所以繁殖前准备期是低蛋白日粮向高蛋白日粮饲喂的过渡阶段。提供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适宜的光照射到肉鸳鸯的眼睛,通过神经传导给丘胗下部,刺激胗下垂体前叶,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母鸳鸯性成熟和成熟的产蛋,有助于公鸳鸯的精子生成,使精液量增加。所以光照不宜过弱,也不宜过强。要增加饮水。产蛋母肉鸳鸯对水的需求量比非产蛋期大得多。所以一定要保证供应足够的饮水,切忌断水。

六、肉鸳鸯日粮配方

①雏苗0-6周龄:玉米56%、豆饼18%、麸皮10%、米糠10%、骨粉2%、鱼粉2%、酵母粉1.5%、食盐0.5%。另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②7-14周龄:玉米45%、豆饼10%、米糠15%、草粉9%、麸皮15%、骨粉2%、鱼粉1.5%、酵母粉2%,食盐0.5%。

③15周龄至产蛋期:玉米54%、豆饼17%、麸皮18%、鱼粉3%、骨粉3%、酵母粉1.5%、食盐0.5%。另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七、肉鸳鸯疾病的综合防治

肉鸳鸯抗病能力较强。在饲养过程中,只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雏苗成活率在95%以上,30-90日龄达98%以上。

①肉鸳鸯入舍前要将舍以及用具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用生石灰配成15%-18%的浓度对鸳鸯舍、墙壁、地面及用具等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既控制病源的传播,又达灭菌作用。

②用青霉素钾对雏苗进行肌肉注射或饮水预防,肌注500-10000单位/只,饮水每公斤加药15-30万单位。两种方法任选一种,每日两次。出壳24小时内为第一天用药,第二次用药在7日龄,20-30日龄最后一次用药。

③肉鸳鸯30日龄以后,用环丙沙量以25毫升/立方米混饮或50毫升/立方米混饲进行预防,每日2次,连用2-3天。

鸳鸯养殖方法

一、肉鸳鸯的食用与经济价值以及市场前景分析

鸳鸯肉质含脂肪量非常低,皮下脂肪甚薄,腿、胸肌瘦肉多,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鸳鸯的需求量不断增多。现在,一些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食用、馈赠鸳鸯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市场商品价达30-40元/公斤,且供不应求。而雄鸳鸯每只体重可达5公斤,雌鸳鸯2-3公斤,其生长速度很快,90天便可达到4公斤,5个月开始产蛋,便可孵化、出售种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可观。养殖肉鸳鸯3-5年内属供种阶段,10年内不会饱和,最适合发展农村经济,是快速致富的一个短平快项目。

二、肉鸳鸯养殖可行性分析如下:

肉鸳鸯从小一直到产蛋期,平均每只每天需精料0.1公斤,每公斤若按1元计算,每只每月需饲料投资3元,以100对(200只)规模为例,利用自家庭院和废旧窑院等饲养,获利可观。若利用苹果地、桃李园地大规模饲养,可代替农民除草、打药治虫,则效益更佳。

三、肉鸳鸯的生活习性:

肉鸳鸯饲养简单,易于管理,水养、旱养、圈养均可。菜叶、庄稼叶、树叶、玉米、麸皮、米糠、豆渣、啤酒渣、杂饼、昆虫等均可喂养其抗病力很强,无瘟疫等灾害性疾病。

四、饲养与管理方法:

1.雏鸳鸯的饲养管理。雏鸳鸯出壳后1-3天内对温度敏感,喜温好睡,应保证温度不低于30℃。7天后逐渐降温,同时应保持光照的强度,随着其生长,逐渐减弱光照。出壳24小时后开食,保持饮水不断,雏鸳鸯不宜下水,应注意。饲料可喂小鸡、小鸭饲料。要防止鸳鸯扎堆,可保其健康成长,同时要注意防鼠害和兽害。

2.青年鸳鸯的饲养管理。1月龄以后,鸳鸯生长速度加快,尤其2-3个月龄之间生长速度最快。所以,也是鸳鸯食量最多的时期,需要全价料供应,以保证其快速生长的需要。由于雌雄鸳鸯争食能力不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把雌雄分开饲养,以利鸳鸯的健康成长。在这个阶段,有两次啄羽高峰,一是1月龄左右尾羽生长时二是2月龄后主翼羽生长时。为了减轻啄羽方面的添加剂,如羽毛粉、停啄灵等。注意饲养密度和环境卫生,限制光照强度等,以防止和减轻啄羽的发生。

3.种鸳鸯的饲养管理:雄雌可按1:2混养、圈养、散养、放养均可,各地可因陋就简,有养鸭的条件更好。圈养以50-100只为宜,圈内应设有水池和适当的活动场地,有产蛋箱或产蛋池。尽量保持促进内干燥、清洁、通风和充足的光照。在饲养方面,产蛋期多喂精料。同时,增加一些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休产期可粗放饲养。

鸳鸯饲养的前景

鸳鸯属于候鸟小型水禽,是水禽是最漂亮的一种珍禽。雄鸟羽色艳丽,并带有金属光泽。额和头顶中央羽色翠绿枕羽金属铜赤色,与后颈的金属暗绿和暗紫色长羽形成冠羽头顶两侧有纯白眉纹飞羽褐色至黑褐色,翅上有一对栗黄色、直立的扇形翼帆。尾羽暗褐,上胸和胸侧紫褐色下胸两侧绒黑。

鸳鸯千百年来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观赏动物。 鸳鸯游水总是一雄一雌,形影不离,千百年来,成为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象征。也是中国文艺作品中坚贞不移的纯洁爱情的化身,备受赞颂。

养2000只鸳鸯的成本是多少呢?

观赏鸳鸯很好养,但比一般家禽喜水,因此要让它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水。还有就是它的食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食昆虫等小动物。饲喂方法和养鸭子一样。人工笼养环境中,孵卵由雌鸟担任。雏鸟由成鸟守护,一般留巢1个月,2个月后开始学飞,但他们仍同亲鸟一起生活。如果北方的话冬季需要转入室内,并有保温措施。繁殖期4~9月间,雌雄配对后迁至营巢区。巢可置于人工搭造的洞中,用干草和绒羽铺垫。每窝产卵7~12枚,淡绿黄色。

鸳鸯养殖前景

养殖2000只鸳鸯的成本为3万元左右,鸳鸯是一种可以水养或旱养的禽类,能耐高温和严寒,适应性很强,并且耐粗饲,可以用青草、蔬菜、玉米、豆渣等作为饲料进行喂养,并且抗病性好,一般无瘟疫性疾病发生,所以养殖利润比较可观。

鸳鸯俗称为官鸭,又名匹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水禽,鸳鸯不但可作为观赏鸟类,也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特禽品种,但因为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改变,野生的鸳鸯已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开发、利用这一优良的特禽资源,满足大众对观赏和美食需求,现在我国已有很多特禽场已开始人工驯养鸳鸯。

鸳鸯的体型为中等,公鸳鸯体长大约43cm,羽色绚丽,其腹部白羽,背部红褐色,头披有红、绿、紫色和白色组成的华丽羽冠,较内两枚三级飞羽扩成扇形而竖立成饰羽,眼为棕色,眼后有白色眉纹,母鸳鸯体型稍小,背部为褐色,腹白,无羽冠及饰羽,因公母鸳鸯羽毛差异明显,所以容易识别。鸳鸯喜爱在野外湖泊或溪流中生存,一般多筑巢于水边树洞内,经常以数只或数10只的小群集体活动,鸳鸯公母偶居,而且形影不离,被誉为爱情的象征,鸳鸯食性广而杂,喜爱食各类杂草、菜叶、树叶、植物籽实和昆虫等,鸳鸯抗病力非常强,能抵御多种疫病的侵害。

鸳鸯皮下脂肪很薄,胸、腿部肌肉丰满,而且肉质富含蛋白质,但脂肪含量比较低,具有一种特有的野禽风味,鸳鸯的羽色绚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果制成标本,价值会更高。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或馈赠鸳鸯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导致市场对鸳鸯的需求不断增加,现在鸳鸯的驯化和人工养殖才刚刚起步,主要以扩群和出售种苗为主,所以养殖鸳鸯的前景和经济效益一片光明。

目前,鸳鸯的市场也就刚刚起步,未来鸳鸯市场发展的前景还有待观察。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鸳鸯养殖前景,欢迎阅读!

鸳鸯养殖前景分析

鸳鸯俗称官鸭,又名匹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著名的观赏水禽。鸳鸯不但可作为观赏鸟类,也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特禽品种,但由于白然界生态环境的改变,野生鸳鸯已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一优良的特禽资源,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观赏和美食需求,目前国内有许多特禽场已开始鸳鸯的人工驯养。

鸳鸯体型中等,公鸳鸯体长约43厘米,羽色绚丽,其腹部白羽,背部红褐色,头披有红、绿、紫色和白色组成的华丽羽冠,最内两枚

三级飞羽扩成扇形而竖立成饰羽。眼棕色,眼后有白色眉纹。母鸳鸯稍小,背部苍褐色,腹白,无羽冠及饰羽。囚公母鸳鸯羽毛差异明显,故易识别。

生物学特性与经济价值

野生状态下,鸳鸯喜居野外湖泊或溪流中,多筑巢于水边树洞内,经常以数只或数十只的小群集体活动。鸳鸯公母偶居,且形影不离,被誉为爱情的象征。鸳鸯食性广而杂,喜食各类杂草、菜叶、树叶和植物籽实及昆虫等。鸳鸯抗病力很强,能自然抵御多种疫病的侵害。

鸳鸯皮下脂肪很薄,胸、腿部肌肉丰满,其肉质富含蛋白质,但脂肪含量很低,且具有一种特有的野禽风味。鸳鸯的羽色绚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制成标本,价值更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或馈赠鸳鸯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时尚,造成市场对鸳鸯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鸳鸯的驯化和人工养殖才刚起步,仅以扩群和出售种苗为主,养殖鸳鸯的鸳鸯养殖前景和经济效益一片光明。

鸳鸯繁殖方式

繁殖于山地森林中。3月末4月初迁到繁殖地时并不立刻营巢,而是成群活动在林外河流与水塘中。随着天气逐渐变暖,鸳鸯才逐渐分散和成对进入营巢地。4月下旬开始出现交配行为,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交配活动开始前雌雄双双 游泳 于水中,雄鸭频频向雌鸭曲颈点头,浸嘴于水中,同时竖直头部艳丽的冠羽,然后伸直颈部,头不时地左右摆动,随后雌雄并肩徐徐游泳于水面,并不时将嘴浸入水中,游过一段时间后,雌鸭疾速向前,雄鸭紧跟其后,同时不断地翘起尾部,紧接着跃伏于雌鸭背上,用嘴衔着雌鸭的头羽进行交尾。交尾时间每次约2秒钟,可连续进行4-5次。交配后各自昂首展翅进行水浴和整理羽毛,然后上到岸上休息。

营巢于紧靠水边老龄树的天然树洞中,距地高10-18米。巢材极简陋,巢内除树木本身的木屑外,再就是雌鸟从自己身上拔下的绒羽。洞口大小为8cm×9cm,巢洞大小为43cm×34cm,洞壁厚8cm,洞深64cm。5月初开始产卵,每窝产卵7-12枚,卵圆形,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47-52mm×37-40mm,平均为50mm×38.3mm,重18-45g,平均22.9g。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到隐蔽的河段上换羽。雌鸟在孵卵期间除每天3:00-4:00、7:00-9:00和16:00-17:00外出觅食外,一般不离巢,特别是在孵卵的最后1-2天几乎根本不离巢,恋巢甚为强烈,孵化期28-30天。

雏鸟早成性,雏鸟卵出后全身即长满了绒羽,孵出第二天,雏鸟即能从高高的树洞中跳下来,进入水中后即能游泳和 潜水 。离巢时亲鸟先在洞中‘嗤啊,嗤啊’地鸣叫,鸣声急而细,一直持续1小时之久,然后亲鸟才从洞中飞出,落于树下水中,并继续不停的鸣叫,在洞中的雏鸟亦跟着 ‘叽叽’地鸣叫,并利用锐利的爪慢慢爬到洞口,然后一个一个地跳到树下草地上,并很快的跑到水中,游泳于亲鸟周围。

鸳鸯生活习性

迁徙

每年3月末4月初陆续迁到东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离开繁殖地南迁。迁徙时成群,常呈7-8只或10多只的小群迁飞,有时亦见有多达50余只的大群。在贵州、台湾等地,亦有部分鸳鸯不迁徙而为留鸟。

习性

常成群到达繁殖地,刚迁到繁殖地时活动在低山开阔地带的水塘和溪流中,休息时则成群栖息在水边或未融化的冰上。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集群多达50-60只,有时达近百只。善游泳和潜水,在地上行走也很好,除在水上活动外,也常到陆地上活动和觅食。性机警,遇人或其他惊扰立即起飞,并发出一种尖细的‘哦儿’声。

鸳鸯生性机警,极善隐蔽,飞行的本领也很强。在饱餐之后,返回栖居之处时,常常先有一对鸳鸯在栖居地的上空盘旋侦察,确认没有危险后才招呼大群一起落下歇息。如果发现情况,就发出“哦儿,哦儿”的报警声,与同伴们一起迅速逃离。

食性

杂食性。食物的种类常随季节和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变化,繁殖季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冬季的食物几乎都是栎树等植物的坚果。春季和冬季,主要以青草、草叶、树叶、草根、草子、苔藓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和忍冬、橡子等植物果实与种子。繁殖季节则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如蚂蚁、石蝇、螽斯、蝗虫、蚊子、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吃蝲蛄、虾、蜗牛、蜘蛛以及小型鱼类和蛙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活动主要在白天,特别是早晨天亮以后到日出前和14:00-16:00最为频繁。一般在河中水流平稳处和水边浅水处觅食,有时也到路边水塘和收获后的农田与耕地中觅食。在水中觅食时,除在水边浅水处直接涉水觅食外,有时也潜水觅食和将头伸入水中边游泳边觅食。休息时或漂浮在水面打吨或在水中来回游泳,有时亦成群站在水边沙滩上或石头上。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饲养鸳鸯的正确方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