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养殖应注意那些天气

   2022-09-12 04:44:58 网络990
核心提示:叶状体出现于秋末冬初,直到翌年春末消失。因此,叶状体适应于较低温度。如条斑紫菜在0.5~18℃均能生长;坛紫菜适温还要高些。当海区水温超过20℃,紫菜叶片就发生腐烂。紫菜是常见的食用红藻。滋味鲜、营养好,又有特殊的香蕈味而倍受欢迎。现代医学

紫菜养殖应注意那些天气

叶状体出现于秋末冬初,直到翌年春末消失。因此,叶状体适应于较低温度。如条斑紫菜在0.5~18℃均能生长;坛紫菜适温还要高些。当海区水温超过20℃,紫菜叶片就发生腐烂。

紫菜是常见的食用红藻。滋味鲜、营养好,又有特殊的香蕈味而倍受欢迎。现代医学证明:紫菜确有防治动脉硬化及高血压之功效。

一.紫菜叶状体的生态

温度:叶状体出现于秋末冬初,直到翌年春末消失。因此,叶状体适应于较低温度。如条斑紫菜在0.5~18℃均能生长;坛紫菜适温还要高些。当海区水温超过20℃,紫菜叶片就发生腐烂.

光照:紫菜生长在中高潮线,是一种喜光性的红藻。光强在5000米烛光以下,随着光强的增加,生长加快;若超过5000米烛光,光合作用反而受抑制。每日光照3~9小时即可。 耐干燥能力:紫菜叶片耐干性极强,生长在岩礁与网帘上的紫菜,退潮后即使被太阳晒干发脆,涨潮后仍能正常生活,一般每潮水干出2小时为好。

对水流、比重、营养盐的要求:紫菜喜欢生长在潮流畅通,有一定风浪的肥沃海区,在1.010~1.025比重的海水中均可生活,在缺氮肥的海区,紫菜色淡无光,叶片细长。

丝状体的形态与检查:果孢子放散后,遇到石灰质基质能伸出萌发管,溶解石灰质而钻入其内,生长成丝状体。

按照丝状体的形态特性分为:丝状藻丝期、膨大藻丝期、壳孢子形成期。生长在贝壳中的紫菜丝状体,要去钙后才能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常用的去钙溶液有:①5~7%醋酸海水液;②柏兰尼液:1%硝酸4份;85~95%酒精3份;0.5%铬酸3份混合而成。

培养室:培养室应坐北朝南,用开天窗为主要采光方式,天窗面积约占培养池面积的1/3~1/2,再开些侧窗便于同风。室内光线要均匀,避免直射光,最好用毛玻璃。 苗种生产

培养池:以长方形为好。平养池只需20~30厘米深即可;挂养池深为60~70厘米。新建成的池,必须先充分浸泡去除碱性,才能使用。若小面积养殖,用木盆、塑料盆等作培养容器也成。

沉淀池:供沉淀、贮存海水之用,为使海水净化,要求黑暗沉淀1周为好。

附着基:丝状体生长的附着基,采用文蛤与牡蛎壳。洗净后,顶部打孔可相对串挂起来. 洗刷和换水:采苗1周后,可用软毛刷洗刷贝壳上的浮泥、硅藻,并换水。以后,每半个月洗刷、换水一次。夏季海水蒸发量大,盐度增高,所以培养池必须适当加些淡水,以调节比重。

对温度、光照的控制:丝状体虽耐高温,但在室内培养,盛夏季节也要开窗同风,搅动池水,以利降温。条斑紫菜在28℃以下,坛紫菜在29℃以下。丝状体生长初期,4~5月,光照控制在1500米烛光左右;当丝状体布满贝壳,6月时可降到1000米烛光;7月下旬调光至500米烛光。在膨大细胞形成期,照光时间要缩短到每天8~10小时,采用黑色窗帘遮光,这样有利于壳孢子的形成,成熟。

施肥:丝状体生长发育需要施肥。主要是氮、磷肥。丝状体生长不同时期,对肥料要求不同,当果孢子钻入贝壳后,开始施肥,氮5ppm、磷1~2ppm;丝状藻丝后期,氮10~5ppm、磷2~5ppm;在膨大藻丝前期磷肥增至10~15ppm,氮减至5ppm;膨大藻丝后期磷肥用量增至15~20ppm,氮减至2ppm。

深水紫菜养殖,紫菜宽了不长了怎么回事啊

一、养殖海区。坛紫菜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依靠海水运动带来的,因此,养殖海区以潮流畅通的开放和半开放式沙泥底海湾为佳,流速以15~30厘米/秒为宜,潮位从中潮到干潮4米线以上为好,海水氮含量为100~200毫克/米3,养殖海区无工业废物排入。

二、筏架装置。采用插杆式筏架,1台筏架一般由14根插杆毛竹、21个浮筒、42条吊绳、20片条帘、2条浮绠和4个桩组成。先在岸上将浮筒固定在浮绠上,浮筒平行排列,间距为4.8米,再运到预定海区,由缆绳拉紧固定在前后4个桩上,接着在浮绠两边各设置7根插杆,杆上部等距绑上吊绳,每对杆吊撑3个浮筒,浮筒间设置条帘。

三、采苗。选择在中潮区且大干潮能保持干露3~4小时的区域。采苗时间以白露后、秋分前的大潮期较佳,尽量避免高温(27℃以上)对壳孢子的附着和萌发的不利影响。

1.采苗密度 采用海上泼孢子水法,10层条帘叠在一起进行采苗,按21张网帘(5米×4.8米)为1排,采1排网帘的壳孢子一般为5亿~7亿个。染布式采苗可减少1/3。

2.采苗方法 将“贝壳苗”在傍晚运至急流处挂于船舷并入水0.5米进行流水刺激;次日凌晨6点前拉上船内,加满新鲜清洁海水,制成壳孢子水;中午11~13时(即潮平前后)对准网帘均匀泼洒,若11时泼完后可重加新海水于12时后再泼洒1次。

四、管理。

1.分帘 采苗后7~10天可见苗,见苗后即可进行分帘。

2.日常管理 ①检查帘架的安全情况,发现帘架损坏要及时修补。②调整网帘干露时间适时晒帘。壳孢子采苗下海后,由于一方面苗小、密度低,另一方面网帘沉水时间长,容易着生硅藻和浒苔等,影响紫菜出苗和生长,因此应采取晒帘的方法予以清除。另外适时的干露或晒帘能有效控制紫菜的病害发生。

深水紫菜养殖,紫菜宽了不长了要注意合理的环境:

(一)光照 紫菜是生长于潮间带的藻类。从紫菜的生态习性看,属于好光性藻类,它既可适应较强的光线,也可适应在弱光的环境中。通过实验观察,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就 g王盛且速度就加快。光强达到5000勒克斯时,光合作用的速度基本上达到最高值,高于5 000勒克斯后,速度开始减慢,到8 000勒克斯以上,光合作用速度虽然不再提高,但仍然能正常进行。这表明紫菜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强以8 000勒克斯为限度,高于8 000勒克斯是没有必要的。有人把光强提高至20 000勒克斯也未引起光合作用的障碍。因为紫菜在潮带生长还没有因为强光而受害的现象,但在幼苗期应注意防止光照过强而产生光氧化而受害。

紫菜对弱光也有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因为它的光合补偿点较低。经测定紫菜的补偿点是500~300勒克斯。这个数值要比陆地植物的补偿点低得多,就是说紫菜是一种能够在相当弱的光线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二)温度 紫菜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最适温度是有差别的。条斑紫菜的壳孢子附着萌发后,细胞分裂速度以20℃最快。通过实验,我们得知10个细胞以下的幼藻体生长适温是20℃或稍高;100个细胞以内的幼藻体,生长适温可高到 18—20℃;1厘米左右的幼藻体生长发育的适温是12~17℃, 16℃是最适温度。就是说在光线、二氧化碳、氧气、营养盐等紫菜生活所必须的因素都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最旺盛的水温是16℃。这是条斑紫菜生理上的适温,但不是支配产量的适温。着眼于产量的适温,应该更低些,一般认为是8~10℃。

同幼藻体相反,条斑紫菜的大藻体对高温的适应力差。适温约为3—5C。藻体越大温度上限越低。

坛紫菜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和条斑紫菜不同,它没有低温极限,从采苗以后的整个养殖期间都能生长。在生长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水温越低生长越快。水温回升以后,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慢。壳孢子萌发至肉眼见苗之前,幼苗生长的适温约在26—2913左右,肉眼见苗到5厘米左右,幼苗生长适温约为25~23℃,5厘米以上的幼苗,适温范围在12~16℃。翌年春季水温回升到20℃以上时,藻体则进入衰老期而逐渐腐烂消失。

从条斑紫菜与坛紫菜的叶状体生长对温度的要求来看,应在高温期尽早采壳孢子,争取早出苗,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这样可以提早采收,提高紫菜产量和质量。如果采壳孢子时间推迟,水温下降,影响孢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温度除了影响叶状体的生长外,还影响雌雄生殖细胞的形成。在具有无性繁殖的种类中,还影响单孢子的形成与放散。条斑紫菜形成果孢子的时间,在北方自12月开始到第二年的 5~6月,水温约10~15C左右。在浙江舟山地区,始于12月上、中旬到消失为止,3—4月为繁盛期,水温同样是10~ 15℃;坛紫菜果孢子形成的水温比条斑紫菜高,在福建10月中、下旬即出现精子囊器和果孢子囊,此时水温约在编23℃左右,水温低于10℃,形成果孢子的量较少。

单孢子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把20个细胞以下的幼苗分别放在5℃、7.5℃、10℃、12.5℃、15℃、17.5℃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结果只有在12.513以上的3种温度内形成单孢子。放散单孢子的早晚与温度有关,17.5℃和15℃两种温度,8天内即放散单孢子,12.5℃组到25天才发现单孢子放散。

(三)营养盐类 对于氮和磷的最高值来说,每张干紫菜含有210毫克氮,21毫克磷。这样数量的元素,包含在多大体积的海水中呢?一张干紫菜的含碳量相当于4 500升海水中的碳。此外,还能大体算出,生产一张干紫菜所需要的氮,含于290升的海水中,磷含于520升的海水中。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钾,一张紫菜所需要的钾仅1.5升的海水就足够了。因此,对于紫菜的生长来说,头等重要的是二氧化碳的补给。目前还没有人工补给二氧化碳的方法,只能靠自然状况的变化予以补充。重要性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是磷和氮,但应该注意的是水不流动时施肥也是没有多大效果的。不流动的水域往往缺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缺乏,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也就不能充分形成醣类。因此,紫菜体内接受氮的状态就不完备,这时还是不给氮较好,因过剩的氮反而会引起中毒。

在自然条件下,肥沃海区生长的紫菜,其生长速度快、叶片大、有光泽,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大、原生质浓。如果海区贫瘠,则紫菜生长慢,叶片呈黄绿色而无光泽,细胞液泡大,如果缺肥时间长,最后紫菜颜色由黄绿变成淡黄色。一般在其黄绿色时,如能及时施肥,紫菜很快即可转变成正常颜色。

(四)海水流动 紫菜叶状体的生长与海水流动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在海流畅通的海区,紫菜的生长期长、质量好、产量高;海水流动差的海区,紫菜生长期短、早衰老、品质差,容易发生病害、产量低。海水的流动不仅使叶状体所需的营养盐得到不断地补充,同时又带走代谢后的废物及藻体表面的沉积污泥和附着性硅藻,从而使藻体保持光洁。而且保证了海水当中二氧化碳的供给,促进了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叶状体得以健壮快速地生长。

(五)海水相对密度 紫菜对相对密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河流人海处的低相对密度海区,紫菜往往可以生长得很好。有人试验,在相对密度为1.007的海水中培养紫菜,7天以后,紫菜仍然可以继续生长,但在纯淡水中,紫菜只能生存1天,时间延长则藻体变成红色,但如果再放回海水中,紫菜又可恢复正常。所以,在低比重的雨季并没有引起紫菜死亡的现象。一股认为紫菜叶状体适宜的海水相对密度为L015—1.025。

(六)潮位 自然生长的紫菜叶状体,多分布在潮间带的岩礁上,每天随潮汐的涨落,有1~2次干露时间。分布潮位高的紫菜每个潮水有5—6小时的干露时间,藻体经风吹日晒,表面出现一层盐霜,有时几乎成为菜干。坛紫菜失水70%左右,装入食品袋内密封,可1周不死。这都说明紫菜叶状体的耐干露能力是极强的。不同种类和同一种类不同大小的紫菜,其耐干能力差别很大。

在紫菜养殖过程中,一般的情况是出苗期间中低潮位的幼苗生长快,但杂藻繁殖也比较严重,因而影响出苗数量。高潮位因为干露时间长,会影响幼苗的出苗早晚和生长速度,但杂藻繁殖比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潮位的杂藻在见苗以后,生长速度加快,低潮位因干露时间不足,杂藻繁生,使紫菜的生长受到威胁,高潮位的紫菜,随着藻体的生长,也逐渐赶上低潮位紫菜生长的速度。时间再向后推移,低潮位的紫菜的生长速度最慢,高潮位的紫菜生长速度比中潮位还要快,但此时已经靠近生长后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紫菜生长的各个时期藻体对干露时间的要求,进行潮位调整。

紫菜耐干能力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也有差异,一般刚采苗附着的壳孢子是不耐干的,在太阳光直接照射下1小时就有死亡的可能。随着细胞分裂,当长到1毫米时,则可以耐干数小时。

以上就是关于紫菜养殖应注意那些天气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