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围养蟹模式有哪些操作要点?

   2022-08-12 11:06:40 网络610
核心提示:网围养蟹模式操作要点为:(1)网围区的选择湖泊网围养蟹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湖泊开阔,水质良好,水流缓慢通畅。二是水位适宜,常年水位1~1.5米,水位落差小。三是湖底平坦,底质为黏土,硬泥,淤泥有机质少。四是水草茂密,天然饵料资源丰富,敌害生

网围养蟹模式有哪些操作要点?

网围养蟹模式操作要点为:

(1)网围区的选择

湖泊网围养蟹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湖泊开阔,水质良好,水流缓慢通畅。二是水位适宜,常年水位1~1.5米,水位落差小。三是湖底平坦,底质为黏土,硬泥,淤泥有机质少。四是水草茂密,天然饵料资源丰富,敌害生物少。五是不影响蓄水、排洪、船只航行,环境安静,交通便利。

(2)网围建造

用网目为1~1.2厘米的聚乙烯网片作围网,用毛竹作桩。围绕圈定的养殖区打桩、挂网、每1~1.5米1个桩,网的底部用石笼和地锚固定,使网脚与底泥紧贴,并沉入底泥内,网的上部高出水面1~1.5米,顶部再装0.5~0.7米向内倾斜的倒网,以防止蟹从网上爬出。一般网围面积为30亩左右为宜,最大不超过100亩,通常在养殖区外再建一道网围区,以确保安全。也有以竹箔代替网片形成箔网。竹箔每根竹片插入泥中比较坚实,不易被河蟹咬断,淤泥较厚的湖泊,抗倒伏效果好,但使用年限短,制作费工时。而网围制作方便,但抗倒伏差。

(3)种植水草,保护水草资源

湖泊和网围内水草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河蟹的数量、规格和品质,而且关系到网围养蟹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为保护湖泊的水草资源,一方面务必保护好围网外的水草,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必须在网围内种植水草。其方法是用网片将网围一分为二,先用一半水面放养蟹种,另一半水面种植水草。目前生产上大多种植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和苦草。水草的栽培方法同池塘养蟹。待水草长成后,将水草的一端用湿泥包裹成团,抛入另一半未放养蟹种的网围内,待其长至50厘米左右,撤去分隔网片,使河蟹进入水草区即可。

(4)蟹种放养

长江流域饲养成蟹,必须选购长江水系蟹种,避免“辽蟹”“瓯蟹”。避免购买性成熟的蟹种,购买时时注意蟹种质量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壳较薄,脐较薄,紧贴身体,蟹种购来后,用万分之一的新洁而灭或30克/升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以防治病害的发生,提高成活率,有条件的最好用当地的蟹苗自己培育蟹种,蟹种以3月水温在10℃左右放养最好,此时气温低,运输成活率高,放养规格为80~200只/千克的越冬蟹种。通常每亩水面放养200~400只蟹种,网围养蟹一般都采用鱼蟹混养,鱼种放养仍按常规进行,但放养结构上应减少一部分草食性鱼类,增放一部分鲫和鲢、鳙,以缓解鱼蟹的食饵竞争。

(5)加强饲养管理

①增投饵料:围网养蟹仅仅依靠天然饲料不能满足河蟹生长发育需要,因而应注意饲料的补充,对养殖区域内的水草、螺类等进行适当保护,保持生态平衡,避免掠夺式利用。投喂的小鱼虾、螺蚌肉、动物下脚料、谷类和饼类等要新鲜,严禁腐败变质。要根据水温、天气天然饵料的多少及河蟹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投饲量,一般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3%~5%。应多点投喂,以保证都能吃到饲料。

②移殖水草:水草不仅是河蟹的优质饵料,而且还给河蟹蜕壳提供隐蔽环境,并具有改善水质的作用,因而水草对河蟹养殖必不可少,若养殖区域内水草较少,应注意移殖,水草面积可占水域面积20%~30%。

③注意水质管理:围网养蟹的水质管理,主要是注意清除污物、腐烂的水草等,并要注意禁止排放污水,禁止在水中沤麻,平时要注意清扫围网,防止网眼堵塞影响水体交换。另外,由于围网养殖在浅水区进行,有时会出现水草过于旺盛,密集,影响水体交换的现象,此时应注意清除过多的水草,若清除难度较大,可每隔20~30米开设一条宽2米左右的通道,以保证水体交换畅通。

④加强病害防治:夏季高温季节,蟹易得病,每15~20天可在蟹较集中的区域泼洒生石灰15~20克/米3防病,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⑤严防逃逸:围网设置一定要牢固,一般应采用双层围网,每隔3~5米用木桩固定牢固,底部用直径15厘米的石笼踩入淤泥,上部要加盖网或塑膜以防河蟹逃出,养殖季节注意检查,看网有无破损,木桩是否牢固,石笼是否移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暴风雨过后及养殖的后期,要特别当心,多注意检查,严防河蟹逃逸。

(6)适时捕捞

湖泊网围养蟹,由于环境条件优越,生长比池塘快,性成熟也比池塘早,因此其生殖洄游开始也早,在长江中下游,一般9月中旬全部变成绿蟹,因此,通常在9月下旬开始捕捞,捕捞工具主要有蟹簖、人工蟹穴、地笼网和丝网等,捕出后的成蟹应放入暂养池暂养1~2个月后,再行销售。

网围养蟹有哪些优点?

(1)种植水草 湖泊和网围内水草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河蟹的数量、规格和品质,而且关系到网围养蟹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其方法是用网片将网围一分为四,先用1/4水面放养蟹种,另3/4水面种植水草。目前,生产上大多种植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和苦草。水草秧苗的培育方法同池塘养蟹。待水草长至50厘米左右,撤去分隔网片,使河蟹进入水草区即可。

湖泊网围生态养蟹

(2)蟹种放养 蟹种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蟹种购来后,用0.01%的新洁而灭或30克/升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以防治病害的发生,提高成活率。有条件的最好用当地的蟹苗自己培育蟹种,蟹种以3月水温在10℃左右放养最好。此时气温低,运输成活率高,放养规格为80~200只/千克的越冬蟹种。通常每亩水面放养200~400只蟹种。网围养蟹一般都采用鱼蟹混养。鱼种放养仍按常规进行,但禁放草食性鱼类,增放一部分鲫和鲢、鳙鱼,以缓解鱼蟹的食饵竞争。

(3)增投饵料 围网养蟹仅仅依靠天然饲料不能满足河蟹的生长发育需要,因而应注意饲料的补充。对养殖区域内的水草、螺类等进行适当保护,保持生态平衡,避免掠夺式利用。投喂的小鱼虾、螺蚌肉、动物下脚料、谷类和饼类等要新鲜,严禁腐败变质。要根据水温、天气、天然饵料的多少及河蟹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投饲量,一般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3%~5%。投喂应多点投喂,保证都能吃到饲料。

(4)注意水质管理 围网养蟹的水质管理,主要是注意清除污物、腐烂的水草等。平时要注意清扫围网,防止网眼堵塞,影响水体交换。另外,由于围网养殖在浅水区进行,有时会出现水草过于旺盛、密集,影响水体交换的现象,此时应注意清除过多的水草。若清除难度较大,可每隔20~30米开设一条宽2米左右的通道,以保证水草交换畅通。

(5)加强病害防治 夏季高温季节,蟹易得病,每15~20天可在蟹较集中的区域,泼洒15~20克/米3的生石灰水防病。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6)严防逃逸 围网设置一定要牢固,一般应采用双层围网,每隔3~5米用木桩固定牢固,底部用直径15~20厘米的石笼踩入淤泥,上部要加盖网或塑料薄膜,以防河蟹逃出。养殖季节注意检查,看围网有无破损,木桩是否牢固,石笼是否移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暴风雨过后及养殖后期,要特别当心,多注意检查,严防河蟹逃逸。

(7)适时捕捞 湖泊网围养蟹,由于环境条件优越,生长比池塘快,性成熟也比池塘早,因此其生殖洄游开始也早。在长江中下游,一般9月中旬全部变成绿蟹。因此,通常在9月下旬开始捕捞。捕捞工具主要有地笼网、蟹簖等。捕出后的成蟹应放入暂养池暂养1~2个月后,再行销售。

怎样围网养鱼

网围养蟹是利用湖泊大水体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饵料资源与小水体集约化养殖方式相结合的一项养蟹新技术,这种养蟹方式始于80年代末期,目前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优势,已发展为网围、箔围、低坝高栏、湖汊围拦养蟹等多种形式,构成网围养蟹系列,都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养蟹方式有以下优点:

(1)解决了湖泊养蟹水面大、进出水口多、回捕率低的矛盾。

(2)解决了湖泊航行作业、捕渔业与养殖业的矛盾。

(3)合理利用和保护了湖泊中丰富的自然资源,解决了以往湖泊养蟹中集体放养、个人得益的矛盾,使湖泊网围养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4)网围养蟹上马快,成本低,技术容易掌握,养殖方式灵活。

(5)河蟹上市规格大,品质好。

分类: 商业/理财 >>创业投资

问题描述:

底网

解析:

1.选择围区

正常水深1.5~2米、水草和浮游生物比较丰富、非水运要道的水面,均可作为围区进行拦网养殖。方法是用木桩、毛竹等支架支撑鱼网围成小区,其面积、形状可因地制宜,一般100亩(1亩=667平方米)左右为一小区,以有利于管理和捕捞作业。

2.投放鱼种

围网养殖的小区应投放大规格的斤两鱼种,并做到上、中、下层鱼品种搭配,也可适当放育珍珠蚌、大闸蟹等特种水产品种。但需注意,不可放养利齿、食肉、钻性强、善跳跃的鱼种,以免互相残杀和破网、钻网、跃网逃逸,造成损失。

3.投饵方式

小区围网养鱼的投饵方式有两种。一是撒饵。这种方式较简单,主要适用于投饲颗粒饵料,如系粉状饵料,应先用水拌和湿润后再撒投,且不要离围网太近,否则会因波浪冲击漂散而造成浪费。二是吊包。先在小区内设置若干投饵点,插上木桩或竹竿用以挂吊投饵袋,然后用粗纱布袋盛装饵料悬吊在桩竿上,浸入水中15~20厘米,让鱼儿慢慢啄食。这种定点吊包投饵方式,用于活水养鱼十分经济有效。

4.注意防逃

小区围网养鱼,应特别注意防逃。平日要有专人负责看护,经常检查围网设施状况,以防烂网、人为损网。暴风雨或洪水来临前要做好围网的加固、加高等工作。另外,围区内还可放养一些水禽(如鹅、鸭等)作报警动物,以便让养殖户及时觉察破网、倒架及野生动物侵扰等情况。

5.分期起捕

因小区围网养鱼不能采取干塘全捕的方法,故只能用拖网、丝网等渔具分期分批捕捞。捕捞时应根据投放鱼种时间的长短、鱼体大小决定渔具的网目规格,做到捕大留小;捕捞后要及时增补种鱼,以保持小区内鱼类一定的密度。捕捞中还应注意,若遇食肉、利齿、钻性强的鱼类,则不论大小,统统捕获,以防残食其它鱼类并损坏围网。

nmsearch.3721/right?coagent=msn_sa&fm=msn_tb&name=%CE%A7%CD%F8%D1%F8%D3%E3

以上就是关于网围养蟹模式有哪些操作要点?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