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域生态学的意义

   2022-10-20 03:11:20 网络300
核心提示:养殖水域生态学的意义是研究意义。1、种群生态学处于个体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两个层次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中间层次。2、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有害种类的防治有指导意义。3、探索自然界物种进化。为什么要学习养殖水域生态学生态学(ecology)定义生态

养殖水域生态学的意义

养殖水域生态学的意义是研究意义。

1、种群生态学处于个体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两个层次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中间层次。

2、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有害种类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3、探索自然界物种进化。

为什么要学习养殖水域生态学

生态学(ecology)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生物)和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属于生物学。生物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1、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亚细胞器→分子„„; 2、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生物圈→太阳系(宇观世界)„„。 (二) 生态学分类

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主要研究生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主要研究同种个体组成的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主要研究由多种种群组成的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形成和发展等方面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主要研究由群落与其周围理化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的平衡与调控机制等。

生态学也可按研究的生物类别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藻类生态学、鱼类生态学„„;按栖息地的特点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另外可分为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经济生态学、进化生态学、资源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放射生态学„„等等。 (三) 水域生态学基本概念 1、 水域生态学定义

水域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研究内陆水中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系统。 2、 养殖水域生态学任务

通过对内陆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阐明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及生态系统演替和平衡规律,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内陆水生生物资源、挖掘生物生产潜力以及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水质污染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域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20世纪以来,水生生物学从形态分类逐步向生态方向发展。20世纪50年代更注重生态系统的研究,1964年成立“淡水群落生物生产力组”主要研究淡水生态系统中生产力的现状、潜力和展望以及人类对环境变化适应等。1980年出版了《淡水生态系统的功能》一书,告一段落。1985年召开“水产养殖中的腐质系统”国际会议,1987年召开“大湖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国际学术会议,这些都推动了水域生态学的发展。 当前发展趋势:

1、 从静态的结构研究到动态的功能研究; 2、 从描述现状的定性到预报未来的定量研究; 3、 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 4、 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

5、 生物学与地理、化学、物理和数学互相渗透;

6、 运用自动化测试、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等现代化实验手段; 7、 开展国际协作。

三、我国在养殖水域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和成就

1、 以渔业利用为目的进行了湖泊、水库的渔业基础和渔业资源调查,如我省1985年完成

2

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调查;

2、 对主要淡水鱼类和其它生物的个体和种群生态作了大量调研和实验研究;

3、 对一些重点湖泊水库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湖沼学和生态学调查及渔业增产试验; 4、 开展了全国或地区性湖泊水库的营养分类、富营养化状况及其防治;

5、 开展养鱼池塘生态学和高产机理的研究,如高产池塘水质状况、浮游生物和初级生产力

的特点等;

6、 开展了内陆咸水湖调查及利用的研究,如卤虫资源;

7、 其它方面:如鱼类、虾蟹类生物能量学的研究,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水

体污染的生物监测等。 四、生物与环境的一般规律 (一) 环境因子 包括:

1、 非生物因子:即水中的一些理化因子,如光、温度、水流、溶解盐类、溶解气体、pH、

水中悬浮物、溶解有机质等等。

2、 生物因子:同种或异种的其它生物(动植物及微生物)。 3、 人为因子: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态幅(ecological valance):生物(有机物)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称为该物种的生态幅。具有广生态幅的种类称为广生种,反之称为狭生种。

物种生活的环境变化越剧烈,其生态幅就越大,如广温性和广盐性一些种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分为生理适应、生化适应、形态适应、行为适应和其它一些适应。通常各种适应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

如果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尽可能迁移到适宜的环境中去,或是改变代谢强度甚至代谢性质,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就不能生存,即“适者生存”。物种的生态幅是一个范围,其中有一个最适度(最适条件),生物在保证本身代谢特点下消耗最少能量时的生活条件,称为最适度(最适条件)。最适度是指保证全部生理机能的最适条件,而非保证某一功能的最适条件。

物种的生态幅和最适度不是恒定的,而是随年龄和其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变化可影响生物。变化幅度过大生物不能适应。某一环境因素有其变化速度,如果变化不快,生物较易适应,如斑点叉尾鮰慢慢降温在3℃时还可摄食,反之急速变化则难以适应。急速变化形成某种压力,温度急变引起的叫“温压”,盐度叫“盐压”(环境胁迫)。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周期性变化导致物种形成特有的生物学周期、种群数量变动形式和其它特征;非周期性变化影响物种的分布和数量。

环境因素中生物因素与某一生物密度的关系密切,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通常与密度无关或关系较小,但有时也有显着的关系。

学习养殖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学习养殖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主要是研究内陆水中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水域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养殖水域生态学的意义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