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制作青草糊?

   2023-06-11 07:45:32 网络970
核心提示:步骤1.接下来可以把草捞出来放进锅里,加水让草溢出来。加大火力。其间,会香气四溢!2.还是要烧很久。用大火烧开后,再用中火煮半小时至一小时,再用小火共煮三小时。3.那可以用什么标准来看待呢?我们就地取材,用锅里的草打个空心结。然后把它放在水

怎么制作青草糊?

步骤

1.接下来可以把草捞出来放进锅里,加水让草溢出来。加大火力。其间,会香气四溢!

2.还是要烧很久。用大火烧开后,再用中火煮半小时至一小时,再用小火共煮三小时。

3.那可以用什么标准来看待呢?我们就地取材,用锅里的草打个空心结。然后把它放在水里,再提上来。如果里面有一层亮亮的肥皂泡那也行,说明是用ku炒的。这是方言,我无法用书面语言表达。请理解!另一方面,还不够,还需要再炒。......

4.接下来用棉纱布把炒好的草分成汤和渣子,一定要完全分开!这时,房间里弥漫着青草的味道!对了,这个时候可以把石粉放到水里,搅拌一下,沉淀一下,如果有沙子就洗干净。留着用。当然,你也可以准备好,早点离开。

5.看,很清楚。然后,再开火!

6.等它再煮开,倒入之前的山粉,搅拌均匀,再煮开。好的

7.倒入准备好的干净脸盆中。太热了。小心!好了,你完成了!天冷了,可以满足自己的渴望。

8.十几个小时后,冻住了,跟果冻一样。配上甜甜的红糖水和凉凉的稀水,看!我只吃了一半,哈哈。

9.来!来一碗试试!!!

做青草糊

石莲糊”是用野生石莲子制成,无色透明;清凉爽口,为薄冻状冷饮。石莲子,在乡下石莲随处可见,个头比石榴小一点,挂在墙头,剥开了有点粘粘的。采集新鲜的石莲籽,用纱布包起来,盛一脸盆水(听说用水做可凝固得快点,也可用凉开水做),把纱布包放在水里使劲的揉捏搓拿,至一定火候,取出纱布过滤,把水盛在另一个脸盆或桶里(据说再放少量牙膏更好),静置一段时间,水就变成果冻状。

大概过了一两个小时,它就完全变成固体了,此时,便可食用了。食用时,桶里边的石莲是从边缘舀起,轻轻的,一层一层,舀到碗里,加点研成粉末的白糖,再加点薄荷水,可以加点芝麻,搅拌几下,清凉上口,是上好的夏季冷饮。

“青草糊”是由一种凉草熬制,加上淀粉等加工而成,颜色是黑色的,有点象龟苓膏,味道却截然不同。做法跟石莲无异。

青草糊的来历?

仙草属草本植物,叶型似薄荷,小巧翠绿、略带绒毛,貌不惊人,却是一味传之久远的乡土饮品,深具降火气、解热、清血等功能。将其晒干后拿来熬煮,便成为仙草茶,若添加太白粉使之凝结成仙草冻,更为炎夏消暑的圣品。冬季热卖的烧仙草,则是趁其尚未凝固之际,加入红豆、花生等配料,热乎乎、浓稠稠,为寒冬中最好的甜品。

仙草

[别名]

凉粉草、仙人冻、仙人草、仙人冻、薪草。

[来源]

为唇形科凉粉草属植物仙草 Meson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

[形态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5~100cm。茎上部直立,下部伏地,四稜形,被脱落的长柔毛或细刚毛。叶对生;叶柄长2~15mm,被柔毛;叶片狭卵形或宽卵圆形,长2~5m,宽0.8~2.8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圆,边缘具锯齿,两面被细刚毛或柔毛。轮伞花序多花,组成总状花序,顶生或生於侧枝,花序长2~10cm;苞片圆形或菱状卵圆形,具尾状突尖;花萼钟形,长2~2.5mm,密被疏柔毛,上唇3裂,中裂片特大,先端尖,下唇全缘,偶有微缺;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长约3mm,外被微柔毛,上唇宽大,具4齿,2侧齿较高,中央2齿不明显,下唇全缘,舟状;雄蕊4,前对较长,后对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器,其上被硬毛,花药汇合成一室;子房4裂,花柱较长,柱头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黑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於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台湾在中北部有大量栽培在果园的果树下。

[栽培要点]

喜欢阴凉潮湿稍冷的环境。

[采集加工]

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晒乾。或晒至半乾,堆叠焖之使发酵变黑,再晒至足乾。

[化学成分]

全草含凉粉草多糖(MCPS,mesona chinensis benth polysaccharide),相对分子质量为43000,水解得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鼠李糖(rhamnose)和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及1种未知糖。

[药理作用]

[性味功能]

甘、淡,性寒。清热利湿,凉血解暑,凉血,解毒。

[主治]

主治中暑,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中暑,感冒,黄疸,急性肾炎,糖尿病,泄泻,痢疾,烧烫伤,丹毒,梅毒,漆过敏。

[用法用量]

用量15~60克。

[附方]

1. 治暑热:

凉粉草适量,捣烂水煮,待成黄褐色后,去渣,取汁和米浆煮热,冷却成黑色胶状物,拌以砂糖,代茶饮。

2. 治痢疾:

凉粉草、败酱草各30g。水煎服。

3. 治糖尿病:

鲜凉粉草90g。水煎,代茶饮。

4. 治丹毒(头面丹毒):

凉粉草250g,水1500ml,投铜器一件同煮浓汤,至温时淋洗头面10min,洗完另用新汤以纱布、棉花浸湿敷患处,每日洗敷3次。

5. 治烧伤、烫伤:

凉粉草、黄柏、冰片,共研末,茶油调敷。

6. 治花柳毒入骨:

仙人冻六两,蒸数次,加麻雀八只(连毛),浸双料酒4斤,浸20天,每次服三两为度。

7. 治小儿发育不良:

仙草、雷公根各2两,煎水炖鸡服。

8. 治高血压:

仙草全草煎水服。

9. 孕妇安胎:

仙草全草煎水服。

10. 治风火牙痛:

仙草乾,浓煎,连服2~3次。

11. 治糖尿病:

仙草乾、万点金煎水服。

12. 治湿疹:

仙草乾3~4两,煎水炖鸡服。

13. 治肺痨久咳:

仙草乾3~4两,煎水炖鸡服。

[附注]

1. 本品加水与少许咸共同煎汁,添加少许淀粉浆可制成仙草冻,是夏天常吃的清凉饮品。

图片如下

http://www.hulu.com.tw/tfd/Mesona_1H.htm

石莲糊的记载

“青草糊”是我们台州当地的方言,简单的可以理解成凉草冻或是凉粉。青草糊,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不陌生,这种土饮料,是夏日台州街头最常见的消暑饮品。

关于青草糊,《温岭县志》有记载,但语焉不详:“菁草糊:菁草加水煎煮,取汁冷凝后成糊状,吃时加桂花糖,清香解渴。”一碗青草糊,端在手中,如荷叶中的晨露,微微晃动,喝上一口,有青草特有的清凉之气,连喉咙口都凉丝丝的,甚至呼出的气,都觉得清凉甘甜。青草糊,除了薄荷的气味,我还闻到植物的清气,这种清气,是湿地河畔的氤氲,是林间清泉的甘甜,是田间青草的清新,是带露珠花朵的润泽。

关于石莲糊的故事,及书籍记载。浙江黄岩县宁溪,曾长期在路桥居住的著名作家郑九蝉,在他笔下,曾描绘过三种台州乡土冷饮(石莲糊、青草糊、洋菜膏)。《郑九蝉文集第七卷:擦痕?(上册)》?一书中,他这样写道:“……四周的墙壁,爬满了青藤。其中有一种藤,我不认得叫什么东西,长满了 一个个拳头般大小的青果,掰开看,里面全是粉红色的籽。”他问大人“这是什么?”得到回答是“石 莲”,即做石莲糊的材料,决心自己做石莲糊,结果,他向人 打听了做法后,将讨到的石莲籽放入面盆中泡,“然而,泡了三天三夜,真到这盆水发臭----那石莲糊还是没有做出来。”郑九蝉笔下还写到了洋菜膏(又一种 传统的冷饮),他将它写作“洋菜糕”,他这样写道:“这是用海里的洋菜做的,这种玩意儿做法的确是简单,以中药铺里买了洋菜,放在热水瓶中,注入滚开水,约半个钟点,用纱布滗去残渣,放入盆中,一冷便会成块。过去我也不会,直到我结了婚,我妻子做了一次,我才学会的。如果调上蜜、糖、薄荷之类的调味品,便 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那洋菜糕怎 么好吃,也好吃不过我七岁时吃的那一次石莲糊。”至于青草糊,郑九蝉则是这样写的:青草糊是用甘草做的,具体如何做法,......据说和石莲糊差不多。青草糊放入的佐料与石莲糊几乎不差上下,只是多了一点桂花而已。到了夏令,这两种东西,都是十分鲜美,而且是畅销的饮品,家家小孩子没有不吵着要吃的。惟 一不同的则是色彩。石莲糊其色白,如果冻,半透明;而青草糊,则是黑黑的一块。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父母们允许我们去吃青草糊,而不让我们去吃石莲糊。” 提起这三种传统的冷饮,大多数品尝过的台州人,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来。

关于上面那位作者提到的,不许小孩子吃青草糊(草糊冻?这个词条估计把青草糊和石莲糊搞混了),不许吃石莲糊,我要说明一下,青草糊传统的做法是用我们当地叫做“青草”煮出来的,而石莲糊是用水做的,因为生水有细菌,所以家长们怕吃多了石莲糊肚子疼,所以不给吃。当然,也可以用凉白开做,这样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另外,虽然没有吃过洋菜糕,它是怎么做成黑色(黑色的就是青草糊,不是洋菜糕),我也不晓得,但是在椒江黄岩等地很多见的,私以为其黏性比较好,会比较Q,因为卖洋菜糕的招牌便是一个倒扣的杯子,而石莲糊,约摸是不可能做到这样的。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制作青草糊?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