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的养殖和发展前景?

   2023-06-11 12:41:07 网络640
核心提示:肉牛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1、肉牛存栏呈上升趋势从长时间线来看,我国肉牛养殖产业以一个大周期为循环,以2013年为分界线,存栏量、出栏量、牛肉产量等出现先跌后涨趋势。近年来,我国肉牛产量稳中有升,2020年国内牛肉产量672.45万吨,较20

肉牛的养殖和发展前景?

肉牛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肉牛存栏呈上升趋势

从长时间线来看,我国肉牛养殖产业以一个大周期为循环,以2013年为分界线,存栏量、出栏量、牛肉产量等出现先跌后涨趋势。

近年来,我国肉牛产量稳中有升,2020年国内牛肉产量672.45万吨,较2019年增加0.77%,近十年年均增长0.68%。整体规模化水平和出栏量均有所提升。全国肉牛年出栏量由2013年的4189.9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4656.45万头,增长11.13%,年均增长1.0%。我国肉牛存栏量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肉牛存栏量9562.06万头,相比2019年增幅达4.64%。

2、区域发展相对集中

从产业的整体布局上看,我国肉牛生产主要集中于中原(山东、河南、河北、安徽)、东北(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和西北(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地区,四大区域牛肉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5%。各个地区肉牛产业都在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中原地区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着重品种改良,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东北产区着力发挥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集约化养殖,做大龙头企业;西部9省区,牧区以饲养能繁育母牛为主,半农半牧区以推广专业化育肥为主,而农区主要以培育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与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为主。

3、牛肉需求量大,价格走势存在波动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以及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牛肉消费由原来的少数民族性、区域性、季节性消费逐渐转型为全民性、全国性和全年性消费。2020年,我国牛肉消费量890万吨,仅次于美国;2019年全国人均牛肉消费量达到5.95kg,比2018年增长11.01%,年均增长约6.87%。国内牛肉供不应求,价格高位运行,2020年全国平均牛肉价格为72.99元/kg,较2019年上涨14.39%。

全国活牛平均价格出现先涨后降趋势,由年初的17.8元/kg升至18元/kg左右降至17.5元,降幅达2.3%。市场价格的走低主要是受到进口贸易和走私活动严重冲击所致。由此看来,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牛肉长期维持高价位运行的局面将被打破。目前,我国牛肉人均消费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10kg)的一半,未来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拉大。根据我国人口及经济发展趋势推测,未来5年内我国牛肉年消费量将突破1000万吨。

4、进出口呈现贸易逆差

我国牛肉总产量与进口量逐年增加,且出口量逐年减少,客观反映了国内牛肉的强劲需求,同时我国也是由原来的净出口国逐渐变成净进口国。

5、发展前景

据专家预测,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内牛肉市场将保持供不应求状况;牛肉价格还将上涨;牛肉与猪禽肉价格差将拉大;不同品质的肉牛之间的价格差拉大;肉牛行业即将迎来调整期;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逐步成为肉牛生产主体;良种化进程加速。

科学开展肉牛养殖的要点有哪些呢?

肉牛养殖模式.docx

肉牛养殖方式自繁自养自繁自养是指养殖场(户)从母牛饲养、产犊、犊牛、架子牛育肥直至肉牛出栏为止,将肉牛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在本场完成。养殖场(户)饲养繁育母牛生产的犊牛后,公牛犊由本场直接育肥后出售,母牛渎养大后自己留作种牛或出售。 自繁自养的优点是不需要购买良种,肉牛没有气候差异的影响,没有水土不服的后顾之忧,也没有运输造成的应激反应,不需要适应期,经济效益较好。缺点是周期长,需要场地大,资金占用时间长、周转慢。 二、饲养繁殖母生生产和销售续牛 饲养繁殖母牛生产和销售犊牛是指养殖场(户)只饲养繁殖母牛,生产犊牛,在犊牛断奶后直接出售。繁殖母牛养殖是我国肉牛产业的基础,这种养殖方式在我国农户中比较普遍。以前农村饲养繁殖母牛在利用母牛繁殖犊牛的同时,还把母牛作为耕地、拉车的劳力使用,如果有放牧场地的,还可以依赖自然资源饲养繁殖母牛,主要是放牧饲养或配合部分舍饲的方式生产犊牛,这样出售育成犊牛尚有利可图,并可依靠多养母牛来增加获利。农户少量舍饲散养繁殖母牛生产犊牛,依靠农户家中不宜直接出售的秸秆等农副产物,通过生腹变废为宝和集小钱为大钱的方式。如今母牛作为役牛的用途基本没有了。同时,自然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单纯饲养繁殖母牛的收益不高,比较效益也低,而且风险较大,这也是我国肉牛生产发展的软肋。带续母牛养殖经济效益低,成为制约肉牛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专业育肥架子牛 专业育肥架子牛是指养牛场(户)不养母牛和犊牛,只购买架子牛,利用架子牛补偿生长的特点,改善架子牛的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达到架子牛肌肉快速生长增重的目的,经过3~4个月,使它的活重达到450~500千克出栏,上市销售,每年可育肥多批这种养殖方式具有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饲料利用率高、便于组织生产、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但是资金投入大。 四、高档牛肉生产 高档牛肉是指按照特定的饲养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育肥,并经过严格屠宰程序分割到特定部位的牛肉。(3)白牛肉是指利用奶牛或者生后3月龄左右(100~156天),完全用全乳、脱脂乳或代用乳饲喂,体重达到150~206于克时屠宰的犊牛肉,因尚未喂青、粗饲料,肉呈白色,故称白牛肉。

查看更多

养肉牛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科学开展肉牛养殖,应更加注重肉牛品种的优化。在优化肉牛品种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导致最终的肉牛品种没有优势。因此,肉牛养殖者应配合基层畜牧管理部门,通过实地调研和推广试验,选择适合当地养殖、经济效益高的肉牛品种。

同时加强牛棚建设,在中国,肉牛主要由农民饲养。许多农民不愿意在养殖过程中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成本。大多数肉牛是自由放养的。牛舍环境差,肉牛养殖效率低。各地畜牧部门要加强牛舍建设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推广。相关畜牧部门也需要对牛棚的清洁、消毒和饲养管理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培训。科学的种群管理模式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合理利用牧草,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因此,牦牛是根据性别、年龄和生理条件分组的。一般分为泌乳牛群,断奶牛群和育肥牛群,在养殖的不同阶段中要区别喂养

泌乳牛群主要指哺乳期由牦牛组成的畜群。日常管理要加强。最佳日粮,补充精料和配合饲料。改善母牦牛体质,增加产奶量。在具体饲养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饲养量,防止过重的母牦牛影响胎儿生长,增加饲养成本。

断奶牛群是一群已经到了第一个生育年龄的牦牛和没有小牛的干奶牦牛。牛群是指从断奶到一岁的牛。此时的牦牛非常活跃,很难控制。与成年牦牛混合时,扰动较大,适合群体饲养。1岁至第一次交配的幼牦牛繁殖能力强,雌雄牦牛应成群吃草。

肥育牛群的牛如果数量少,可以增加公牛。秋末是牦牛发胖的关键期。牦牛育肥应选择安静的放牧环境。如条件允许,还应采用补饲方式为牦牛提供精料或配合料,以保证生长速度。为了保证牦牛的健康生长,安静的放牧环境非常重要。同时,营养均衡,合理饲养,避免过度影响牦牛生长。

以上就是关于科学开展肉牛养殖的一些注意事项,供大家了解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首先是要了解肉牛品种,肉牛的偶品种要好。在当地适合养殖什么品种,养殖哪种肉牛长得快。

二:草料资源

牛羊都是食草动物。每个地区都有青草还有一些废弃的农作物,比如玉米秸、大豆秸秆、地瓜秧等。如果当地资源不够,那么可以种植牧草, 可以种植欧洲菊苣、鲁梅克斯喂春夏秋,冬季种植黑麦草。其实几乎很多草都适合它吃的,最常见的是黑麦草就,种一次,一年四季只轮换着割就好,

三:养牛场建设

1、地形:开阔整齐,理想正方形、长方形,避免狭长和多边角

2、地势:要求圈舍地面高于四周,通风采光良好,排水良好,圈舍保证冬暖夏凉,防雨防雪。

3、水源:要有充足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水质良好,不含毒物,确保肉牛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4、土质:土质沙壤土最理想,沙土较适宜,黏土最不适。沙壤土土质松软,抗压性和透水性强,吸湿性、导热性小,毛细管作用弱。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 ,有利于肉牛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5、社会联系:应便于防疫,距村庄居民点500米下风处,距主要交通要道(公路、铁路)500米,距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等1500米以外,交通供电方便,周围饲料资源尤其是粗饲料资源丰富,且尽量避免周围有同等规模的肉牛养殖场,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无人畜地方病。

四:消毒

1、严格隔离饲养,杜绝带病源的人员或被污染的饲料、车辆等进入生产区。从外面进入牛场内的人员需紫外线消毒5分钟。

2、外来人员车辆禁止进入牛场,确需进入者严格消毒并登记后才能进入。

3、定期清理消毒垫、消毒池,使用的消毒药要交替使用。

以上就是关于肉牛的养殖和发展前景?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