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全文)

   2017-05-12 09:23:39 8810
核心提示:文章摘要:记者从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于近日印发。

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全文)

记者从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于近日印发。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将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发展核电能源,在南阳、信阳、洛阳、平顶山推进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将大幅度提高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确保中心城市(区)每户每年停电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贸区等国家战略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大格局的关键时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能源发展新形势,科学谋划我省未来五年能源发展,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对保障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省深入贯彻实施内节外引能源方针,积极应对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压力,着力构建统筹内外的多元能源保障体系,持续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扩大能源对外开放合作,有效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未来能源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年底,全省发电总装机达到6800万千瓦,人均装机达到0.72千瓦,比2010年提高34%;赵固二矿等一批现代化矿井建成投产,煤炭年产能保持2.3亿吨。“十二五”期间,全国首条疆电外送特高压通道哈密—郑州±800千伏直流工程建成投产,我省成为全国第一个跨区交直流特高压混联省级电网,在全国电力联网的地位显著提升。晋豫鲁铁路输煤通道投入运行,蒙西—华中铁路输煤通道开工建设,南阳(内乡)、义马、鹤壁—濮阳国家煤炭储配园区项目扎实推进。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西气东输二线、端氏—博爱煤层气等跨省油气管线和省内配套管网、储备调峰设施相继建成,全省油气长输管道达到7500公里。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32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4.1%,一次能源自给率为49.1%。     2.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5.8%,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降至76%,比2010年降低8个百分点。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192万千瓦,达到227万千瓦;燃料乙醇新增产能30万吨/年,达到80万吨/年。五年关停小火电机组256万千瓦,全省火电装机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达到83%,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达到50%。五年关闭退出小煤矿320余处、淘汰落后产能4600万吨,煤矿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     3.能源节能减排能力大幅提升。2015年全省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降到311克/千瓦时以下,比2010年降低17克,累计节约燃煤440万吨,1543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出台《河南省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高灰分、高硫分的劣质煤禁止进入消费领域市场。集中供热供气覆盖区内燃煤锅炉清洁改造快速推进。新增煤炭洗选能力1700万吨/年,省骨干煤炭企业原煤入选率达到65%。省骨干炼化企业外排污水达标率、环保设施同步运行率、环境监测计划执行率均达到100%。成品油提质升级工程全面实施,提前完成汽柴油标准从国III向国IV提升工作。全省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4.能源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省骨干煤炭企业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85%、88%,分别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自动化综采技术逐步推广应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广泛应用,超低排放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郑州、鹤壁市配电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18个市基本建成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三门峡上渠风电场全部使用国内陆地单机容量最大的3兆瓦机组;安阳内黄125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建成投产。特高压、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换电、新能源接入、纤维乙醇成套工艺等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大采高综采液压支架、轻便钻机等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保障民生和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2.4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6.1%。人均用电量3038千瓦时,其中人均生活用电量389千瓦时,分别比2010年提高24%和36%。城市居民天然气普及率达到65%,比2010年提高了20%。大型供热机组突破2300万千瓦,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97亿平方米。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与新一轮农网改造步伐加快,配电网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五年累计投入煤矿安全改造资金200亿元,“十二五”期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16,比“十一五”期间下降84%。省、市和部门、企业联动的油气长输管道保护机制初步建立,有效保障了油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     6.能源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初步建立了规划、政策、规则、监管“四位一体”的项目管理机制,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省106个县级供电企业划转省电力公司直管,取消了代管体制,城乡各类用电全面实现同网同价,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力直接交易全面启动;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有序推进。节能发电调度深入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实现全额收购。煤电价格联动、成品油税费、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和气价、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涉煤收费清理、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等能源价格改革均取得积极进展。

  

   注:数据为能源统计调整后的最新数据。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省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从国际看,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非常规油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逐步扩大,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持续低迷。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发展面临转型提质新要求,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宽松,但局部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应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新形势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加快能源转型发展,提升能源产业竞争力更加迫切和重要。从省内看,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正处于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能源供应、加快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能源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     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十三五”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建设生态文明、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20%左右,同时,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我省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5.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占我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6%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与国家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节能减排难度较大。“十三五”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需求保持刚性增长,受资源禀赋约束,我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仍将维持较长时间,新能源较长时期内只能作为补充能源。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大对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考核力度,未来我省能源发展将受到来自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多重约束。     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能源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价格机制尚不完善,行业管理有待加强。部分领域节能管理亟待加强,能源统计体系、核算标准和监测方法需进一步完善。能源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健全,能源普遍服务和城乡能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     能源革命加快推进。国家将能源工作纳入到经济工作全局加以考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四个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风电、光伏等新兴能源技术进步和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等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技术取得突破。这些都为我省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能源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能源发展空间广阔。我省能源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天然气普及率低、局部地区电网结构薄弱等,迫切需要加快城市天然气管网、城乡配电网等终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已出台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等支持政策,新兴能源发展迎来良好机遇。“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能源消费呈现空间布局分散、用能品质和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为我省能源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科技创新推动转型。世界能源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能源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中相对低碳的天然气将获得更大发展,煤炭、石油加工转换和利用的清洁化、高效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我省加快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多元、低碳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