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养老金改革方案微调

   2017-05-12 09:33:28 1470
核心提示:文章摘要:自8月12日“清华版”养老金改革方案公之于众以来,该方案的主要设计者、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一方面忙于向公众澄清方案中所提出的“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和“推迟退休年龄”并不是一个概念,另一方面也在认真收集各方对方案的反馈意见。

清华养老金改革方案微调

自8月12日“清华版”养老金改革方案公之于众以来,该方案的主要设计者、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一方面忙于向公众澄清方案中所提出的“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和“推迟退休年龄”并不是一个概念,另一方面也在认真收集各方对方案的反馈意见。     昨日,杨燕绥和她的团队完成了对方案新一稿的修改,在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方面增加了对困难群体的托底政策,提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可以在65岁之前提前领取部分养老金。     在杨燕绥看来,逐渐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趋势。虽然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对于就业会有短期的影响,但不能因噎废食。     赡养比恶化倒逼养老金延领     清华方案在本报刊登之后引起了广泛讨论,尤其“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更是备受争议,你是基于什么考虑提出的这一政策建议?     杨燕绥:我们关于养老金改革的思考包括三大战略和八个问题,养老金领取年龄成为最热议的问题,因为它对养老金测算和参保人利益而言均为双刃剑。     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国民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的平均寿命约为15年,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0岁。中国目前平均寿命约为74.6岁,约在2030年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5岁。按照现行退休制度,我国城乡居民和男性职工均在60岁开始领取养老补贴和养老金,女性职工5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     先行老龄化的国家均在65——67岁领取政府养老金。美国目前平均寿命正在接近80岁,领取国家老遗残保障金的年龄为65岁,1954年以后出生的人为67岁。     中国在2000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约10个劳动年龄人口赡养1个老人,但这并非实际赡养比例。应当从劳动人口中减去在校生、失业人口、低收入人口和64岁以前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来看实际赡养比例。     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3.2个缴费人赡养1个领取者,2013——2016年会出现女职工退休和领取养老金的高峰,赡养比将降为2:1。     所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越早,劳动人口(含企业)的养老金税费率越高,这是一个怪圈。     养老金本质上还是代际赡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越早越多,在职一代的负担也就越重,最后归根到底还是要劳动人口来为此埋单。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你认为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是不是一种必然选择?政府还可以为老龄化做哪些准备?     杨燕绥:中国约在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4%,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赡养1个老人;在2035年开始进入超级老龄社会,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约2个劳动人口赡养1个老人。     国家应当在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之前做好准备,包括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老龄社会文化。由于多种历史原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是最快的,留给中国人的时间表是很有限的,逐渐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必然趋势。     中国在党的十七大之前执行“广覆盖、保基本”的养老金政策,忽略了城乡居民的养老需求,2009年以来对城乡居民支付了很低的养老补贴,并鼓励他们从16岁开始储蓄养老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覆盖、保基本”的养老金政策目标,这是一个进步。为此,国家需要统筹考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全体老年人口的养老金问题,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相结合的制度。     国民基础养老金政策应当规定最低缴纳税费年限和领取时间,达到最低缴纳税费年限的人可以停止工作,自行退休;困难群体可以提前领取部分养老金;增加缴费年限的人应当领取更多的养老金。但是,机关公务员应当执行统一规定。     养老金延领需有社会政策托底     你在这里特别提到了分类对待的原则,这是对之前公布的“清华版”养老改革方案的修订吗?     杨燕绥:是的,我们根据多方反馈的意见做出了修改,提出在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的过程中,国家应当有社会政策托底。     例如,美国在1981年推出的401(K)计划,这是一个具有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保障职工家庭生活和拉动老龄人口消费的多功能的“补丁政策”。     401(K)指的是国内税法第401条K款,规定雇主和雇员在税前列支建立个人储蓄账户,在59.5——70.5岁之间以年金的方式用尽这个账户的资金,否则政府将征收很高的税,超过50%的公司职员参加了这个计划。     下一步中国养老金改革也需要制定类似的政策,有两个困难群体需要有托底的社会政策。     一个群体是50岁女性企业职工,在未来17年里推迟15年领取养老金确实有困难,应当根据国务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对50——60岁就业困难的女职工进行职业培训,引导她们居家就近参与养老服务业,保障她们获得相当当地1.5——2.0个人生活费的最低工资,养老服务业也能承受得起。再有困难的人,可以通过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提前领取部分养老金的方式解决。     另一个群体是艰苦岗位职工,应当根据岗位艰苦程度分别界定提前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严禁造假。     推迟退休短期影响就业     政府和民众在推迟退休上主要的疑虑还是就业。很多实证研究也显示,延迟退休对于新增劳动力有负面影响。你怎么看待这两者的关系?     杨燕绥:一些人担心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必然导致推迟退休,进而影响就业,短期内确实有影响。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岗位不像教室里固定的50张椅子,老年人不起来,青年人没地儿坐。就业岗位取决于需求总量和产业结构。     促进大学生就业在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方便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老职工一般不会占那些IT、金融、医疗、物流业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     促进中老年特别是女性群体就业在于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岗和管理岗不到30%,70%以上的人工需要是对70岁以上老人提供贴身护理服务。在老龄社会,50——60岁的人去照顾70——80岁的人,被称为“时间银行”,这是老龄社会文化的特点之一。     政府要做的应该是,一边逐渐提高养老金的领取年龄,一边分类促进就业,如同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在前进中才能挺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