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有“软黄金”之誉,因其地势的偏僻和药用的作用而显得尤为珍贵。今年以来,虫草身价一路飙升,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在近乎畸形的高价格背后却隐藏炒作、造假等市场乱象,由此引发的高原生态危机则更加令人担忧。
虫草十年涨十倍冬虫夏草因为其地势的偏僻和药用的作用,所以显得更为珍贵。使得其珍贵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虫草养殖一直突破不了技术瓶颈,野生虫草却在以更快的速度减少。西藏农牧厅提供数据显示,今年西藏各虫草产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减产,有的地方只有去年一半的产量。
可是,产量少了,需求却不见减少,有批发商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每斤数量为900条左右的虫草,价格达到11万至12万元,总体上比去年又上涨1万元,是2003年的10倍左右。
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长孙发平表示,更有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囤货、炒作、造假等手段牟取暴利,使得虫草市场乱象丛生。比如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加虫草重量,一些 经销商 轻则掺水,重则添加铁丝、金属粉,更有甚者直接对虫草注水银。在最近的拉萨市场上,还发现用 面粉 制成的假虫草。
这几年,青、藏、甘等省区已经采取了“外禁内限”等措施规范采挖行为,缓解生态破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包山行为”开始凸显出来。就是受经济利益驱使,个别老板承包草山后,不控制采挖人数、管理无序,对植被破坏非常大。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晖认为,选择一定产区建立虫草自然保护区,尽快实行“休牧”制度。此外,加大科研力度,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迫在眉睫。
“虫草热”致生态危机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级”,其生态环境变化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由于人工培育虫草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这样的区域大肆采集虫草,对高寒草甸、江河源头的破坏显而易见,而且很难有效恢复,令人担忧。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大荣说,每年5月到7月,青藏高原虫草主产区会迎来“挖草大军”,每挖一根草,就得掘地8至12厘米深,刨出约30平方厘米土壤,留下坑洞。无数坑洞周围寸草不生,水土流失严重,不断退化、沙化,可能延伸扩展至整片高原草甸。据测算,每年挖取虫草破坏草地约135万平方米,再加上被践踏、车碾的面积,破坏草原在200万至350万平方米。
近几年,青、藏、甘等省区采取“外禁内限”措施规范采挖行为,取得一定效果,但“包山行为”开始凸显出来。李玉玲说,2008年青海省海南州的河卡山被包给甘肃人采挖虫草,2011年这一行为蔓延到果洛州,今年更延伸至玉树地区。受经济利益驱使,个别老板承包草山后,不控制采挖人数、管理无序,对植被破坏很大。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植物研究室主任李晖认为,当前所面临的虫草问题靠一招一式很难解决,必须认清形势,找准弊端,统筹兼顾,制定和完善制度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改善采挖方法,缩小采挖范围,及时复原草皮。选择一定产区建立虫草自然保护区,尽快实行“休牧”制度。此外,还应加大科研力度,探索建立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机制,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冬虫夏草非常适合人们用来提高免疫力,或者是术后、产后身体的恢复,可是如果食用方法不当,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它的营养作用。
虫草该怎么吃?
不少人习惯于用冬虫夏草来炖鸡或者炖肉,但是这样除了品尝不出冬虫夏草天然的滋味外,还会因蒸煮时温度过高,使它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掉,对人体所能起到的保健功效也就大打折扣了。江西中医学院首席教授、原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杨世林指出,长时间的高温蒸煮容易破坏虫草中珍贵的营养元素腺甘、核甘和虫草素等。而且,要想全面地摄入营养,需要把整只鸡都吃掉,这样实在是不方便。
其实,用虫草煮水当茶喝是调养身体的最佳方法,杨教授说,虫草煮水,营养利用率高出很多。喝虫草水好像喝工夫茶一样的讲究,首先,要选用一个透明玻璃的水壶,玻璃不会像紫砂那样吸收营养和味道,更不会像其他材质器皿一样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同时还可以观察壶中虫草水颜色的变化。一次放入3~6只虫草,这个要看个人对浓度的喜好和自身的经济能力。
通常,虫草一次要煮6~10分钟,注意要用文火,煮沸时间短,水开后要马上喝,边喝边添水,在虫草水颜色最深的时候是营养最丰富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水一定不要浪费。通常虫草水会经历一个由淡到浓再转淡的过程,余味也很绵长。在虫草水变淡甚至呈现白色的时候就不要喝了,可以把虫草吃掉。一壶虫草茶能喝上至少半个小时,添水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