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业现状深度剖析沙河玻璃规划

   2023-03-04 07:18:13 9870
核心提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也是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保障。

从中国制造业现状深度剖析沙河玻璃规划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也是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国际上,新一轮工业革命来袭,各国纷纷出台了自己的工业国家战略,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时代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制造业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上,重塑竞争新优势,率先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做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迈上中高端水平。
  
  (一)中国制造业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制造业的创新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国际竞争的重要焦点,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强国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1、发展优势
  
  一是经过多年发展积淀,作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制造业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的发展规模和产能位居全球领先地位,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优势仍在继续强化。
  
  二是中国制造在坐拥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的同时,已经形成遍布全国的多层次的产业集群,工业配套体系在全球独一无二,完全有能力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上下游的产业链支持,帮助制造业企业便捷地获得各种生产要素,从而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营销成本等。
  
  三是高铁、高速公路、航空、水运等多层次交通系统,辅之电子商务巨头铺设的遍及各省市、各区县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大大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尽管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削弱明显,但依托国内巨大市场空间和成熟产业体系,中国制造仍然拥有其他国家并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2、发展劣势
  
  近年来,虽然我国制造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上还处于大而不强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产品成本上,随着近年来我国物价水平的提高,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连年上涨,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国外市场贸易壁垒日益严重,使我国制造业的成本急剧上升。
  
  在产业结构上,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产品收入弹性递减,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
  
  在技术创新上,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自给率低,低端产品生产扩张过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工业产品进口依赖性强,自主产品无法摆脱模仿跟踪的局面。企业技术创新缺乏资金投入,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自主研发能力薄弱。
  
  在产业组织上,制造业组织结构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在世界范围内有足够影响力的制造业群体。
  
  在产业信息化上,与工业化融合不足。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形成规模,服务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对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整体性支撑不足,信息化综合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经济效益上,多年来我国制造业过度依赖于资源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发展方式粗放,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高技术产业严重不足,典型的高耗能、低附加值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