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首富李河君的钱从哪来

   2017-05-15 19:40:32 9190
核心提示:文章摘要:“神秘富豪”李河君在以股票市值向中国首富马云发起挑战的同时,由其一手打造的汉能集团的资金运作却引来英国金融时报的质疑

国内新首富李河君的钱从哪来

  “神秘富豪”李河君在以股票市值向中国首富马云发起挑战的同时,由其一手打造的汉能集团的资金运作却引来英国金融时报的质疑。

  根据金融时报对其近期财报的分析,该公司惊人的增长背后,存在一些不同寻常的做法。汉能集团与其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之间,存在异常密切的商业联系。

  事实上,早在汉能2009年高调进入光伏行业开始,这一神秘企业与其同样神秘的掌舵者李河君,就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薄膜的组件都卖给谁了?”“钱哪儿来的?”李河君和汉能恐怕早已对这两个被问烂的问题习以为常。但是,人家钱照赚,英文书照出。

  汉能集团在香港上市的汉能薄膜市值高达180亿美元,过去三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利润水平,股价自2014年初以来上涨了3倍多。该公司主要销售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设备,其报告实现逾50%的净利润率。这一庞大市值是其最大对手、美国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First Solar的三倍,同时超过中国所有其他太阳能上市企业的市值总和。

  然而,金融时报查阅部分文件后发现,自2010年以来汉能薄膜发电合计实现148亿港元(合19亿美元)营收,几乎全部为向母公司汉能集团销售设备所得。汉能集团持有汉能薄膜发电73%股权。

  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汉能薄膜首席执行官代明芳对这些质疑,还有关于该公司股票遭到对冲基金做空的报道不以为然,表示这些说法源于对汉能产品线的根本误解。他说:“说到嵌在玻璃窗上的太阳能电池,没有哪家企业做得比我们好。”

  这一答非所问的回应,倒是和李河君本人对薄膜太阳能的狂热很是接近。

  金融时报称,汉能集团旗下有9家工厂,其中一家工厂位于成都附近,拥有两条生产线。根据该公司的说法,这些工厂是汉能薄膜发电的主要客户,后者向这些工厂供应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设备。通过对这些工厂中文账目的分析,金融时报记者发现,财报中截至2012年的营收数据,与这些工厂用于从汉能薄膜购买设备的资金支出之间存在颇大出入。

  不仅如此,汉能薄膜2013年年报显示,前述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合同中只有35%已经结算,剩余的都被列为应收账款。

  对此,该公司代表拒绝详谈,也不肯提供更近的账目数据。代明芳只是表示:“2013年的情况应该明显更好,2014年也应该不错。”

  2012年,汉能各工厂报告太阳能板销售额合计3.15亿元人民币(合5000万美元),相当于同年上市子公司向母公司销售的设备价值的十分之一。根据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备案,同年这些工厂报告损失合计3800万元人民币,债务近12亿元人民币。

  代明芳承认,汉能集团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这一块业务在赔钱。他说,应收账款之所以如此之高,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大部分工厂开工不足。但他相信这块业务未来会创造大量利润。

  “在目前阶段,(汉能集团的工厂)不得不赔钱。”他说,“但最终不会有问题的……一两年后,你目前看到的所谓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你会看出这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

  此外,近几周一份有关汉能商业模式的分析师报告产生了很大影响,引发了对该公司的其他质疑。

  受此影响,28日汉能薄膜股价下挫3.48%,收报3.6港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