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在苏州吴江盛泽镇山塘社区的东秀书院内,一场名为“吴江丝绸‘五朵金花’四十二年后再聚首”的公益活动温情举行。钱福珠、陈元元、陈菊花、沈建兰、马芸芸五位曾经的“金花”齐聚一堂,共同翻看泛黄的老照片,回忆往昔岁月。虽然青春不再,但那份对丝绸事业的热情依然炽热如初。这场跨越42年的重逢,不仅是老友间的深情叙旧,更是一次对工匠精神传承的生动诠释。
1983年,五位来自盛泽不同丝织厂的年轻女工——钱福珠、陈元元、陈菊花、沈建兰和马芸芸,凭借在丝绸车间里日复一日打磨出的精湛技艺,从全国各地顶尖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丝绸操作能手”称号,“五朵金花”就此声名远扬。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她们对丝绸事业的无限热爱,更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体现。她们用青春和汗水,织就了吴江丝绸的辉煌,也为中国传统丝绸产业树立了标杆。
42年时光流转,工匠精神始终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新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呼唤不仅是对传统的传承,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越是尖端的科技突破,越需要精益求精的匠人品格,因为任何细微的瑕疵都可能导致重大失误,任何环节的将就都可能让多年攻关毁于一旦。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严谨态度与极致追求,正是破解“精度之困”“品质之痛”的关键所在。
在数字化时代,工匠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航天领域对高精度零部件的严苛要求,到电子信息产业对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突破;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优化,到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每一个行业的进步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既是传统匠心的传承者,也是创新发展的开拓者。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技艺复刻,而是将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卓越的信念融入现代产业体系,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挑战,也背靠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与活力、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优势。唯有让工匠精神融入时代血脉,才能让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社会各界应当以“五朵金花”为榜样,激励更多从业者在各自岗位上深耕细作、追求卓越。以匠心守初心,以专注达极致,新时代的奋斗者必将用双手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