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棉业正经历智能化升级与绿色化转型的双重变革。在国际贸易规则加速演进和供应链标准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数字孪生、低碳工艺等新技术正深度重构棉花产业价值链。值此“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节点,我国棉花加工行业亟需把握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主动肩负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行业责任。为凝聚发展共识,明确行动方向,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工业分会向全国棉花加工产业链涉棉企业发出如下倡议:
一、聚焦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动能
重点突破异性纤维智能分拣、低碳轧花、可降解包装材料生产等核心工艺技术,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制造体系,加快实现加工过程的数字化管控与智能决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智能分拣装备、绿色低碳工艺、数字化服务等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培育棉花加工行业新质生产力。
二、深化绿色转型,践行低碳发展
积极推广节能棉机装备、可降解包装应用,加快高效除尘、清洁能源烘干、包装循环利用技术落地,系统优化生产流程,实现碳减排;同时推进优势产区绿色工厂和园区建设,提升集群绿色水平。鼓励企业对接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项目(CCSD)标准体系,建立低碳生产认证与碳排放核算机制,为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
三、完善全链质控,筑牢品质基石
加速推进智能加工装备研发,提升核心部件耐久性及整机效能,深化数字工艺调控,提高包装材料环保与防护性能,优化异性纤维清除效能,维护纤维天然特性。健全“籽棉—皮棉”全流程质量追溯机制。基于装备、工艺、包装、追溯四大维度的系统整合,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一致性,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标准引领,促进产业提质
主动对接国际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跟踪国际标准动态,推动国内外标准衔接互认;建立标准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估与动态优化机制。以“技术·标准”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支撑,构建“创新—标准—应用—优化”国内外联动闭环体系,以高标准引领棉花加工产业提质增效。
五、推进产业协同,赋能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棉花加工纽带作用,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建设智能化园区,推进装备与工艺协同;搭建物联网产业共享平台,安全贯通“种植—加工—流通”数据链,实现订单数字化与优质优价精准对接。系统开展绿色种植、智能加工与数字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棉农。依托订单联农、技术强链、数字赋能、人才支撑的系统整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产业动能。
六、打造品牌优势,提升竞争实力
深化实施“中国棉花”品牌建设,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技术创新筑牢品牌核心优势;完善全过程精益管控,夯实质量公信力根基;拓展全链条低碳实践,打造绿色品牌竞争力;创新客户需求驱动的服务模式,增强品牌美誉度。通过技术赋能、质量筑基、绿色引领、服务增值的多维协同,全面提升“中国棉花”品牌影响力,塑造棉花加工产业竞争新优势。
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智绿融合”赋能产业升级,以创新实践服务国家战略,为构建现代棉花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行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