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饮料的国家标准

   2023-01-07 20:42:13 网络1150
核心提示:2014年12月5日,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牵头携手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生产企业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参与起草完成的GB/T 31325-2014《植物蛋白饮料 核桃露(乳)》获批国家标准 ,并将于2015年12月1日正

植物蛋白饮料的国家标准

2014年12月5日,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牵头携手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生产企业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参与起草完成的GB/T 31325-2014《植物蛋白饮料 核桃露(乳)》获批国家标准 ,并将于2015年12月1日正式执行。 这一国家标准的获批标志着我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标准化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饮料国家标准

QB/T2301-1997《植物蛋白饮料核桃乳》发布实施后,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更好地规范市场,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由养元六个核桃参与制定的GB/T

31325-2014《植物蛋白饮料核桃露(乳)》国家标准在该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调整了对核桃露(乳)产品的理化指标,如对蛋白质、脂肪的作出新的规定,增加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山嵛酸总和分别在总脂肪酸中的百分含量作为特征性指标。

饮料分类标准

根据市场现状和国际相关标准,对饮料分类的小类进行了调整。

1、包装饮用水

在定义中增加了对水源的要求,直接来源于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统多种形式的水源均可经加工成包装饮用水。此外,对包装饮用水的大类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六大类调整为三大类,这与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包装饮用水的分类保持一致。

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采用GB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的定义。饮用纯净水的定义:与GB10789-2007《饮料通则》相比,扩大了水源来源,对工艺描述进行了调整。

其他类饮用水的定义:此类别将除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和饮用纯净水外的包装饮用水归入此类。其中饮用天然水增加山泉作为饮用天然水的水源,其他饮用水扩大水源来源: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统均可作为水源使用。

2、果蔬汁类及其饮料

此类按照果汁的含量共分为三类:果蔬汁(浆)、浓缩果蔬汁(浆)、果蔬汁(浆)类饮料,主要差别在于果蔬汁含量的多少。与GB10789-2007《饮料通则》相比,其主要变化如下:

果蔬汁(浆):在加工方法中明确了水浸提的方式,主要是针对干果类为原料的产品,如大枣等。

浓缩果蔬汁(浆):增加了浓缩复合果蔬汁(浆)的定义,浓缩果蔬汁(浆)可以进行复合,可以是不同浓缩果汁(浆)的复合,也可以是不同浓缩蔬菜汁(浆)的复合,也可以是浓缩果汁(浆)和浓缩蔬菜汁(浆)的复合。

果蔬汁(浆)类饮料:对小类的分类和名称进行了调整。

3、蛋白饮料

与GB10789-2007《饮料通则》相比,增加了“其他动物来源的可食用蛋白”为原料,另外新增加一类:其他蛋白饮料。

含乳饮料:含乳饮料有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GB/T21732《含乳饮料》,为避免产品标准修订时不协调,制约产品标准的修改和进步,因此,本标准仅以举例的形式给出分类,具体的产品分类、定义可直接执行产品标准《含乳饮料》。

植物蛋白饮料:增加了“复合植物蛋白饮料”的类别并且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这类产品已经成为植物蛋白饮料的主要组成品类,主要是为了调整产品口感或增加产品营养特性,如花生杏仁复合植物蛋白饮料。

其他蛋白饮料:此类产品主要是为了给市场上的一些新型蛋白原料制成的蛋白饮料留有一定的空间。

4、碳酸饮料

与GB10789-2007《饮料通则》相比,调整了产品的定义,强调了该产品是以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为基础。碳酸饮料(汽水)有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GB/T10792-2008《碳酸饮料(汽水)》,因此本标准仅以举例的形式给出分类,具体的产品分类、定义可直接执行产品标准。

5、特殊用途饮料

与GB10789-2007《饮料通则》相比,对定义进行了微调,主要是为了避免对消费者或执法者造成误导,删除了“通过调整营养素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的描述,将原来的“适应某些特殊人群”修改为“适应所有或某些人群”,同时增加“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两个子类。

能量饮料。该类产品在国际上较为通行,本次修订时将能量饮料单独作为一小类,这种饮料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或者对能量的吸收有一定的功效。在成分上除要求含有能量外,还要求含有其他营养成分或者其他特定成分。

电解质饮料。该类产品在国际上较为通行,并且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关于食品的分类中有明确的描述。人类在炎夏时、运动时、感冒、工作时等原因常常会由于出汗而损失掉了电解质,可以通过这类饮料来补充人体新陈代谢消耗的电解质。电解质饮料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和其他的营养成分。

6、风味饮料

与GB10789-2007《饮料通则》相比,增加了关于风味水饮料的定义。这类饮料市场上发展较快,这类饮料没有经过调色处理,没有添加糖分而只采取一些风味成分进行调节口感和风味,如薄荷水饮料等。

7、茶(类)饮料

与GB10789-2007《饮料通则》相比,调整了分类名称。考虑到其有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GB/T21733《茶饮料》,因此本标准仅以举例的形式,给出茶(类)饮料的分类,具体的产品分类、定义可直接执行产品标准。

8、咖啡(类)饮料

采用产品标准GB/T30767-2014《咖啡类饮料》的定义,将市场上所用到咖啡豆及其制品全部列举出可作为原料,另外将一些主要的配料如乳制品、植脂末等进行了列举。考虑到其有产品质量标准,因此仅以举例的形式,给出咖啡类饮料的分类,具体的产品分类、定义可直接执行产品标准。

9、植物饮料

对定义进行了调整,从产品归类的属性方面进行了对原料进行了说明。与GB10789-2007《饮料通则》相比,增加了一类“草本(本草)饮料”。

10、固体饮料

定义与产品标准GB/T29602-2013《固体饮料》的定义一致,具体的产品分类也与产品标准保持一致。具体的分类和技术指标要求见产品标准。

11、其他类饮料

该类主要是为了今后饮料的发展预留空间。

百度百科-饮料通则

饮料卫生标准是什么

按照GBl0789 《饮料通则》的分类,我国饮料可分为:碳酸饮料(汽水)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饮用水类、茶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风味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固体饮料类以及其他饮料类十一大类。

碳酸饮料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包括:可乐型、果汁型、果味型以及苏打水、姜汁汽水等。

果汁和蔬菜汁类是指用水果和(或)蔬菜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包括100%果汁(蔬菜汁)、果汁和蔬菜汁饮料、复合果蔬汁(浆)及其饮料、果肉饮料、发酵型果蔬汁饮料等。其中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的果汁或蔬菜汁含量须在10%以上;水果饮料果汁含量须在5%以上。

蛋白饮料类是指以乳或乳制品、或含有一定蛋白含量的植物的果实、种子或种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复合蛋白饮料。其中,含乳饮料又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和发酵型含乳饮料,这两类含乳饮料中乳蛋白质含量须在 1%以上;含乳饮料也包括乳酸菌饮料,乳酸菌饮料乳蛋白质含量须在0.7%以上。植物蛋白饮料包括了豆奶(浆)、豆奶饮料、椰子汁、杏仁露、核桃露、花生露等,其蛋白质含量须在0.5%以上。

饮用水类是指密封于容器中的可直接饮用的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其他天然饮用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及其他饮用水(如调味水)。

茶饮料类是指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茶饮料(茶汤)、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等。其中调味茶又分为:果汁(味)茶饮料、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

咖啡饮料类是指以咖啡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咖啡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浓咖啡饮料、咖啡饮料、低咖啡因咖啡饮料。

植物饮料类是指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水果、蔬菜、茶、咖啡除外)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可可饮料、谷物饮料、凉茶饮料等。

风味饮料类是指以食用香精(料)、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作为调整风味的主要手段,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饮料、茶味饮料、咖啡味饮料等。

特殊用途饮料类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或加入具有特定功能成分的适应某些特殊人群需要的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等。

固体饮料类是指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等固态料的供冲调饮用的制品,如果汁粉、豆粉、茶粉、咖啡粉(速溶咖啡)、果味型固体饮料、固态汽水(泡腾片)、姜汁粉、蛋白型固体饮料等。

功能饮料并非人人适宜

运动饮料属于特殊功能饮料,它最大的功能是针对进行密集、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设计的,对于普通人散散步、做做操,运动饮料并不是健康的日常饮品,白开水就能解决问题。

《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的功能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它特殊用途饮料三类。所谓营养素饮料是指人体日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成分,这种饮料以脉动为代表,而运动饮料含有的电解能很好地平衡人体的体液,以劲跑、维体等为代表;特殊用途饮料2013年市场主流的主要就是以红牛为代表的能量饮料,主要作用为抗疲劳和补充能量。2013年国家把功能饮料划入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监管,2013年还没有制定相关功能饮料法规,其标准也尚未出台。据专家介绍,我国仅少数功能饮料取得保健食品身份,大多数的功能型饮料均不属于保健食品。功能饮料是众多饮料中的一员。

在我国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都属于饮料,但不包括饮用药品

1、《果冻卫生标准》GB19299-2003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胶和食糖等为原料,经煮胶、调配、灌装、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胶冻食品。

2、《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

本标准适用于经过滤、灭菌等工艺处理并装在密封的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注:不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和瓶(桶)装饮用纯净水。

3、《冷冻饮品卫生标准》GB2759.1-2003

本标准适用于冰淇淋、雪糕、冰棍、食用冰块。

冷冻饮品:以饮用水、甜味剂、乳品、果品、豆品、食用油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香精、着色剂,经配料、灭菌、凝冻而制成的冷冻固态饮品。

4、《碳酸饮料卫生标准》GB2759.2-2003

本标准适用于在一定条件下的充入二氧化碳的饮料,不适用于充入二氧化碳的茶饮料。

碳酸饮料: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的制品。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成品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20℃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

5、《固体饮料卫生标准》GB7101-2003

本标准适用于以果汁、动植物蛋白、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制成的产品水分不高于5.0g/100g的固体饮料。

蛋白型固体饮料:以乳制品、蛋及蛋制品等其它动植物蛋白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制成的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4%的制品。

普通型固体饮料:以果汁或经烘烤的咖啡、茶叶、菊花、茅根等植物提取物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它辅料制成的蛋白质低于4%的制品。

6、《含乳饮料卫生标准》GB11673-2003

本标准适用于以鲜乳或乳粉为原料,加入适量辅料配制而成的具有相应风味的含乳饮料。

7、《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GB16321-2003

本标准适用于以鲜奶或奶粉或辅以植物蛋白等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加工的制成的具有相应风味的未杀菌或杀菌饮料。

未杀菌型乳酸饮料:产品经乳酸菌发酵、调配后不经杀菌制成的产品。

杀菌型乳酸饮料:产品经乳酸菌发酵、调配后再经杀菌制成的产品。

8、《植物蛋白饮料卫生标准》GB16322-2003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原料(如大豆、花生、杏仁、核桃仁、椰子等),经加工,调配后,再经高压杀菌或无菌包装制得的乳状饮料。

豆乳类饮料: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磨碎、提浆、脱腥等工艺制得的浆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乳状饮料,如纯豆乳、调制豆乳、豆乳饮料。

椰子乳(汁)饮料:以新鲜、成熟适度的椰子为原料,取其果肉加工制得的椰子浆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饮料。

杏仁乳(露)饮料:以杏仁为原料,经浸泡、磨碎等工艺制得的浆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饮料。

其它植物蛋白的饮料:以核桃、花生、南瓜子、葵瓜子等为原料经磨碎等工艺制得的浆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饮料。

9、《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2003

本标准适用于瓶(桶)装饮用纯净水。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以符合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为原料,通过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

10、《茶饮料卫生标准》GB19296-2003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叶提取液或其浓缩速溶茶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饮料。

茶饮料:用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可在茶汤中加入果汁,乳粉及乳制品、二氧化碳等调制而成的饮料。

11、《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GB19297-2003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果,蔬菜或其浓缩果、蔬汁(浆)为原料加工制成的汁液,可加入其它的辅料医学教育`网整理,经相应工艺制成的可直接饮用的饮料。本标准也适用于低温复原果汁。

低温复原果汁:在0℃-10℃的温度条件下,在浓缩果汁(浆)中,加入该果汁(浆)浓缩时失去天然水分等量的水,制成的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含一定量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制品,该制品不经加热工序,成品贮存于0℃-4℃温度条件下可直接饮用的果汁。

12、《矿泉水卫生标准》GB8537-1995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矿泉水的水源水及其灌装产品。

饮用天然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以上就是关于植物蛋白饮料的国家标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