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是首例,以史为鉴,美日汽车大战的往事!

   2023-05-23 06:47:44 网络720
核心提示:最近 汽车 新闻的热度几乎都让华为抢了过去,好多人都在谈关于贸易战的话题,尤其是关于"美国人有多不仗义"的讨论特别热烈。实际上美国人不仗义在全世界出了名,当年美国就对日本发动过贸易战,结局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在车行哥最关心的 汽车 领域,美

华为不是首例,以史为鉴,美日汽车大战的往事!

最近 汽车 新闻的热度几乎都让华为抢了过去,好多人都在谈关于贸易战的话题,尤其是关于"美国人有多不仗义"的讨论特别热烈。实际上美国人不仗义在全世界出了名,当年美国就对日本发动过贸易战,结局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在车行哥最关心的 汽车 领域,美日贸易战打得尤其惊心动魄,我们不妨以史为鉴,看看应该怎样应对美国人的挑战。

日本的高速发展让美国坐立不安

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GNP与英、法两国的总和相等,超过美国的一半。在二战之前,日本人以制造伪劣产品名满世界,"日本制造"一词成为取笑劣质产品的口头禅。到了80年代,"日本制造"已经是全球品质优秀的代名词。在各类工业品的竞争中,美国制造频频陷入被动局面,甚至连美国人引以为傲的 汽车 工业都未能躲开日本企业的围追堵截。

1958年,日本制造的客车不到10万辆。70年代初期,德国大众 汽车 公司生产的 汽车 是美国最畅销的外国车。但到1978年,日本的丰田、日产、本田 汽车 在美国的销量全部超过德国大众。1979年,日本对外输出了450万辆 汽车 ,其中在美国销售了近200万辆,而美国 汽车 在日本的销售量仅1.5万辆。

从客观上来看,当年的日本在工业实力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和其它欧洲国家。1975年,"精益生产"模式的日本工人用9个工作日就可以制造一辆价值1000英镑的 汽车 ,而英国的 汽车 公司要47天。1976年,欧洲 汽车 公司人均 汽车 年产量不足20辆,而日本人均产量为42辆,丰田为49辆。

石油危机的出现让美系车惨跌不断

更高的产量意味着更低的平均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盈利空间,日系车凭借着低售价、高质量的速度快速打进了美国市场。然而彼时的美国人更偏爱大排量后驱车型,日系小排量 汽车 在美国人的眼中是没有灵魂和情怀的"四个轮子"。彼时的全球油价相当低廉,美国人开大排量车并不费钱,可随后而来的石油危机成为了让美国人现在都还心悸的噩梦。

1973年-1974年发生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机,油价暴涨导致1974年通用 汽车 销量,减少150万辆,福特 汽车 则减少50万辆,但美国车企并未警惕。到1979年由于伊朗政变,伊朗国王到美国寻求政治避难。阿拉伯国家联手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美国汽油价格暴涨翻倍。由于日本是资源匮乏型国家,日本 汽车 以节能精致著称。利用石油危机,日本的小型省油轿车迅速成为了美国市场上的"香饽饽"。

看一个具体的例子:1979年,日本 汽车 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1980年快速上升到24%。1980年,日本 汽车 年产量达到1100万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汽车 生产国。丰田花冠1980年年产85.6万辆,三条生产线以每65秒生产一台车的速度供应市场需求。与此相反,美国的三大 汽车 公司经营业绩直线下降。克莱斯勒接连三年亏损,福特公司由盈转亏,通用由于在欧洲市场销售状况良好,才免遭巨亏的厄运。

此外,在全世界赚足了钱的日本人在美国开启了"买买买"模式,纽约、洛杉矶街头随处可见的日本游客观光团以美国人意想不到的购买力横扫各大奢侈品店。索尼以高达48亿美元的总价,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手中购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三菱土地公司13.73亿美元收购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成为拥有洛克菲勒中心约80%股份的控股公司。这一切,都触动着美国人敏感的神经。

事情开搞,美国展开反倾销调查

1980年日本 汽车 打败美国 汽车 ,触动美国人民神经,美国媒体在这一年开始猛烈抨击日本 汽车 。克莱斯勒和福特 汽车 ,借美国媒体和美国工会造起的舆论声势,联合向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对日本提出反倾销诉讼,指控"丰田向美国市场倾销 汽车 "。尽管国际贸易委员会驳回了克莱斯勒和福特对日本 汽车 的反倾销指控。

通过限制日本 汽车 进口,最终阻击日本 汽车 在美出口规模,扭转美国 汽车 行业盈利。但以保护美国 汽车 产业和避免失业为由,美国国内要求限制日本 汽车 进口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日美双方达成协议: 1981年日本对美国出口 汽车 数量为168万辆,1982年限制为193万辆。该协议使日本所有 汽车 制造厂商都受到了损失,极大地限制了各公司的生产能力。

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巨头至此才扭转了亏损的局面,但也同时导致美国的进口日本 汽车 价格平均上涨900美元,美国国内 汽车 价格上涨400美元。美国 汽车 公司获得喘息机会,以通用为例,1983年赢利37亿美元,1984年赢利47亿美元。

管控升级,美国祭出贸易制裁大杀器

当年的日本 汽车 市场是当时世界主要 汽车 市场之一,日本 汽车 普及率达到2.7人拥有一辆车,美国是1.7人,欧洲2.5人。由于美国 汽车 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仅1%,而日本 汽车 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30%,日本对美 汽车 贸易顺差异常严重。在美国的胁迫下,日本作出如下承诺: 同意到1994年把进口美国 汽车 零部件的金额从1992年度的90亿美元增加190亿美元,并将美国 汽车 的进口量每年增加1.97万辆,同时,把销往美国的日本车从过去的每年230万辆减少到165万辆。

而美国频繁使用贸易制裁、汇率升值等方式绑架日本 汽车 出口贸易,导致日本车企陷入持续的被打压状态。由于日元从1985年1美元兑250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80日元,导致日本 汽车 出口量并不增长,但以美元计价的日本 汽车 贸易顺差让然大幅增长2倍多。由于日本出口美国的贸易金额中, 汽车 占比高达25%,美国为解决贸易逆差,持续以此逼迫日本 汽车 企业接受更多的制裁条款。

1995年,美国以日美 汽车 贸易不平衡为由,要求日本增加美国 汽车 零部件的进口,对此,日方依然以"不能接受数额指标"为由加以拒绝。于是美国贸易代表以6月底为"谈判期限",威胁说5月份将根据美国贸易法实行制裁,美国将对从日本进口的高级轿车征100%的报复性关税,这将对日本的 汽车 制造商构成很大的打击。

日本人乐观地认为如果每辆 汽车 的成本能减少1000日元到2000日元,厂家的盈利能力就会大大增强。但在贸易战当中,日元的野蛮升值导致了日本厂家的成本控制全部失效——假定每辆车的出口价格大约是1.5万美元,这意味着日元兑美元每升值1日元就损失1.5万日元;如果升值10日元,那么将损失15万日元。日元的急速升值让整个 汽车 产业惶恐不安,绝望的情绪在整个行业中不断蔓延。

多路出击,日本最终惨败

1985年9月,美日双方代表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通过1985年开始的日元大幅升值,美元计价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比如用日元的出口额没有增加,但美元计价的出口额大幅增加。1986年日本出口美国350万辆,为 历史 最高峰,到1992年下降至180万辆,而以美元计算的 汽车 出口额1992年竟比1986年增加了近20%。

在随后十年的时间里,日本因低内需、高杠杆、海外高投资、日元大幅升值、结合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最终,伴随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日本金融、地产和居民生活受到较大冲击,进入长达20年的衰退,美国完全控制了日本经济。日本自此才明白,自己一步步进入了美国人设计好的"圈套",通过"捧杀"的方式成功搞垮了日本的经济。

直至今日,日本仍然还未能从经济衰退中走出来。但日本企业顽强不息的生存能力却实实在在打了美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日本 汽车 工业利用"精益生产"的领先优势,让其具备了长期竞争力,日本 汽车 产量并未被关税增加有所影响,反而加大了日本企业的海外建厂速度,加快日本 汽车 技术和品牌的直接输出,本土化生产的优势反而强化,推动丰田等车企的巨大成功。

结语:日本的先例不能用到我们身上

和日本依赖出口盈利不同,中国的国内市场需求相当高,所以美国人很难通过 汽车 贸易政策直接打击中国的 汽车 工业。也正因为此,美国人才选择了相对依赖从美国进口元器件和出口商品的中国电子工业来打贸易战。可美国人伤敌一千自损一千二的行为并不会有好下场——中国巨大的市场会让美国企业同样损失主要盈利点,亏到裤衩都不剩。和中国大贸易战,对美国人而言难上加难!

吉利美日牌什么意思

【太平洋汽车网】吉利美日汽车蓝牙在汽车中控屏幕里。如果在中控屏幕主界面没有找到蓝牙选项,一般会隐藏在电话中的二级菜单内。

首先把汽车的蓝牙和手机的蓝牙全部打开,并且要处于可发现状态。然后把手机的蓝牙界面点击搜索设备,在搜索到车载蓝牙以后,选择车载蓝牙点击蓝牙设置进行配对并且设置配对码,同时也在车载蓝牙中输入这个配对码,配对成功以后就会显示连接成功了。

车载蓝牙有什么作用?

1、车载蓝牙可以自动识别移动电话,不需要与手机接触,双手可以不离开方向盘,目光不离开前方,就可以随意接听电话了。现在基本上都可以用语音进行控制电话的接听与挂断。非常有利于行车安全。

2、用车载的蓝牙,在不影响驾驶的情况下,可以尽情享受手机里的音乐。

车载蓝牙可以利用无线耳机,和独立的麦克风保证通话人的隐私。当来电呼入以后可以显示对方的号码。也可以进行录音,并且还可以重拨号码。总的来说非常的方便。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吉利美日牌的意思是吉利汽车的美日生产基地生产的帝豪型号的汽车。吉利美日虽然是低价位的两厢车型,但从外观看去美日并不小气,两只大灯是整个车身的点睛之笔搭配镀铬的水箱格栅令整车看起来精神了不少,同时也为其“轻薄”的车身增加了一份厚重感。由于吉利汽车原来曾经有四个生产基地,上海基地生产华普汽车,其余三个基地分别生产吉利美日、吉利优利欧、吉利豪情。现在仅有上海基地仍在生产华普汽车,其余的基地分别生产其它汽车。原来的美日基地生产的帝豪汽车就是吉利帝豪美日牌。

以上就是关于华为不是首例,以史为鉴,美日汽车大战的往事!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