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

   2023-03-23 22:36:37 网络820
核心提示:经线和纬线构成经纬网,经线会标注度数(经度),纬线也会标注度数(纬度)。所以经纬网可以表示一个点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它的具体位置。就象数学的坐标系一样,明确了横坐标和纵坐标,就能确定一个点。但是确定经纬度利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卫星的gps

初一地理

经线和纬线构成经纬网,经线会标注度数(经度),纬线也会标注度数(纬度)。所以经纬网可以表示一个点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它的具体位置。就象数学的坐标系一样,明确了横坐标和纵坐标,就能确定一个点。但是确定经纬度利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卫星的gps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

利用它上面标注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和各种的地理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例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阔天空中飞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初中地理经纬网怎么看?

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 方法 :

用表演的形式模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 教育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观察事物和制作地球模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

难点:引导学生找出前人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的四个关键点。

【 教学方法 】

讲解法:讲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

【教学准备】

地球卫星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早上(下午)好!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我遇见了三个不同的人,他们都分别问了老师不同的问题。第一个人说:“我是从湖南省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贵州省来的。”第二个人说:“我是从美国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中国来的。”第三个人很特别,他对老师说:“我是从火星来的,你是哪的啊?”

教师:同学们,老师应该怎么回答他呢?

学生:地球的。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是地球的。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地方。那么我们对地球有多少了解呢?例如:地球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了解地球。

板书: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吗?

学生:圆的……

教师:指着课前在黑板上准备好的地球卫星照片挂图。

教师:这是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很明显的就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可在远古时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迷,我们的祖先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认识过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二页,看一看图1、1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一组分别代表对不同时期的探索图进行讨论(1分钟),然后在各组请出一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第一组讲述:天圆地方……

教师: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学生:不同意。

教师:非常好,古代人完全凭借直觉来认识世界,简单的认为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所以在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第二组讲述:后来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教师: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能充分地证明地球的形状吗?

学生:不能……

教师: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讲述。

第三组同学朗读阅读材料。

总结 :(指着书上的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加以描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请第四组同学讲述。

第四组同学讲述

板书:1、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④地球卫星图片

总结:刚才,四组同学精彩的讲述了人类认识地球的探索过程,图1.1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④地球卫星图片四幅图的顺序表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从古代人立足地球上的直觉认知,到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再提升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最后凭借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获得直观认。可见,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是个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那么,通过学习古人对地球形状认识漫长的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们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以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二

版 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 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章 节 第一章 第一节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了 4 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天圆地方 → 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出球体 →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用熟悉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过程与方法: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会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并能制作简易地球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通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描述地球的大小。

◇观察地球仪的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观察地球仪的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对比知识的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还没形成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针对七年级学生在思维和接触层面的弱势和优势,在教学方法上以实物进行展示,讲解以及加上动手制作地球仪,更能增加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讲解法。

◇学习方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总结规律法 教具 地球仪,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多媒体展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导入新课。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是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设计说明】

老师利用贴近本课主题的多媒体图片的展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的形状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球体

直觉 观察 臆想 证实

【设计说明】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观察图片和发挥想象,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a.(事例1):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设计说明】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会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会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能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地球的大小

2、通过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感知地球集锦 基本结构

3、通过绘制经纬线,理解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特点,理解经纬网的意义,以及如何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前人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的勇于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教学难点:

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各自的特点

能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情境预设:

播放地球绕日运动的视频

播放地球仪与经纬网的视频。

二、教学《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人类是怎么认识自己生活的地球的?

①、指导读图1.1,让学生口述认识的四个过程

②、播放人类认识地球的视频

③、播放地球形状的视频。

2、地球有多大?

①、指导读图1.2,让学生口述地球的大小

②、播放地球大小的视频

③、完成“活动”2填表,感受地球的大小。

三、教学《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活动P5)

2、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地理事物的?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相关 文章 :

1.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2.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视频

3.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4. 七年级地理地球公转说课教案

5. 初一地理地球公转教案

6. 7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7. 7年级地理经纬线咋标

8.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地球和地球仪

9. 七年级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首先,你必须知道四个字母的意思: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

判断依据: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

做法:箭头指示法

按照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箭头指向就是相应的经纬度。

经线和纬线还可以把地球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样,把地球沿赤道(0°)切开,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把地球切开,由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的半球叫东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夹角的度数,就是所在纬线的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自赤道向南、向北各有90°,南纬90°是南极,北纬90°是北极。通常人们把0°—30°称做低纬,30°—60°称做中纬,60°—90°称做高纬。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34′的夹角,这样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一直往返于北纬23°26′和南纬23°26′之间,所以把北纬23°26′的纬线称做北回归线,把南纬23°26′的纬线称做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是一年的时间。每年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然后直射点北移,在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线直射点移到北回归线。而后太阳直射点向南返回,9月21日(北半球秋分日)再次回到赤道,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回归线上。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直射点在北归回线上时,北半球66°34′以北地区全部为极昼时间,而南半球66°34′以南地区全部进入极夜。反之当直射点移到南回归线上时,南纬66°34′以南进入极昼,而北纬66°34′以北进入极夜。所以把北纬66°34′的纬线称做北极圈,把南纬66°34′的纬线称为南极圈。

以上就是关于初一地理 怎么用经纬网定位?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