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

   2023-05-06 04:55:06 网络790
核心提示:寨卡病毒,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主要在巴西各地区蔓延。也叫Zika病毒。该病毒本身没有什么,80%的成年病毒携带者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症状,20%的成年患者也只能感受到轻微的症状比如感冒发烧之类不影响人类身体机能的小病。但在孕期患有zika病

寨卡

寨卡病毒,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主要在巴西各地区蔓延。也叫Zika病毒。

该病毒本身没有什么,80%的成年病毒携带者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症状,20%的成年患者也只能感受到轻微的症状比如感冒发烧之类不影响人类身体机能的小病。但在孕期患有zika病毒的母亲所产下的孩子可影响婴儿的大脑发育,从而引发一种叫做Microcephaly症状,有这种症状的婴儿的头围变小,更直接的说就是婴儿的脑子变小。“小头症”是一种脑神经失调病症,患者脑部发育不全,终身不能自理生活。

2016年2月3日,我们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诊疗方案指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据资料显示为3至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黏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至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寨卡病毒是什么?症状有哪些

三年前由美国明星布莱德彼特主演的电影「World War Z」(末日Z战)描述一个因感染不知名病毒后,人类变为丧尸(Zombie)的恐怖末日世界。当然,自然界不可能有这么强大的Zombie病毒能完全改变一个人。在末日Z战上映后的两年,一种名为兹卡(Zika)的病毒,以其能造成新生儿小头症而刮起全球另一波对抗Z病毒的战争。 感染兹卡病毒 胎儿脑部恐不正常 兹卡病毒首次大规模流行是发生于2007年西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49例为兹卡病毒感染的确诊病例,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兹卡病毒疫情,但没有因感染病毒而住院或死亡的严重患者。2015年初从南美洲巴西开始爆发兹卡病毒感染疫情,与此同时发现许多怀孕妇女在感染兹卡病毒后产下脑部发育不正常的死胎或新生儿。 借由蚊子叮咬及性行为感染 兹卡病毒通过埃及斑蚊或白线斑蚊而传播。当蚊子叮咬过病毒携带者后,下一个被叮咬的人就会被感染。除蚊虫之外,世界卫生组织还证实在 *** 当中发现了兹卡病毒,因此经由性行为亦可能感染。蚊虫叮咬人后,经过3~12天的潜伏期后发病。发病后充分休息、补充足够水分,一般没有生命危险。过去虽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案例,绝大多数有症状感染者不需住院即可痊愈。 避免蚊虫叮咬、不去疫区旅游 兹卡病毒目前尚无疫苗或药物治疗,主要预防办法如同登革热一样;避免蚊虫叮咬,平时做好蚊虫清除工作,以及使用纱窗纱门隔绝蚊虫。尽量不去疫区旅游。有鉴于性行为可以传播兹卡病毒,去疫区旅游的男性若无症状,离开流行地区后2个月内性行为应使用保险套,若有症状则需延长至半年。女性若有怀孕计画,不论有无症状皆建议延后八周,若已怀孕须每四周定期进行胎儿超音波检查,以追踪胎儿生长情形。 阻绝兹卡病毒在台湾生根 目前台湾仅有的二例兹卡病毒感染症皆为境外移入,尚无虫媒传播造成本土疫情的报导。和末日Z战的故事情节不同,这次Z战的对象是身分确定的兹卡病毒,传播媒介也不是面目狰狞的丧尸。在疫苗研发上市之前,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阻绝病毒在台湾生根,做好病媒蚊数量控管以及避免被蚊虫叮咬。(文章来源/国泰综合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临床病理科主任崔可忠)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 /supply/article/29216/杜绝兹卡病毒入侵 对抗Z病毒的战争 关键字:兹卡病毒, 小头症, 病媒蚊, 国泰综合医院, 疫区旅游, 崔可忠

Nature|SARS-CoV-2的病毒拯救

“寨卡”是乌干达语“Zika”,意思是“杂草”。1947年,科学家们在乌干达抓来一些猴子放在笼子里,准备用于黄热病的研究。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的症状。科学家们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病毒。由于这些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科学家们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寨卡病毒”。1948年初,人们从当地非洲伊蚊体内分离出寨卡病毒。血清学研究证实,人类也会被感染。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近亲。1956年,动物试验证明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后来的调查发现,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物(特别是猴子)中广泛流行。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常见病毒英文缩写?

反向遗传学 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病毒发病机制和疫苗开发的认识。大型的RNA病毒基因组,如冠状病毒基因组,由于基因组较大且不稳定,很难在大肠杆菌宿主中克隆和操作。

两位通讯作者均来自瑞士的University of Bern

Transformation-Associated Recombination cloning  TAR克隆

基因组DNA片段和过量的TAR载体在去除细胞壁的酵母细胞中进行混合。每个载体中都含有对目的基因特异的两段序列(标为蓝色和红色)以及酵母的筛选标记HIS3和CEN6(淡蓝色原点)。由于载体过量,酵母细胞便会将DNA片段全部接受。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为三类:1)未分到基因组DNA的;2)分到基因组DNA但未被整合到TAR载体上的;3)分到基因组DNA且通过自身同源重组被整合到TAR载体上的。显然我们是只需要第三种情况的阳性克隆,怎么把其它两种过滤掉呢?答案是进行电泳。

下图是对上述过程的简化示意:

2010年5月20日,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在美国 Science  杂志上报道了首例人造细胞的诞生。向山羊支原体  Mycoplasma capricolum  细胞中转入人工合成的蕈状支原体 Mycoplasma mycoides  的基因组而来,产生的人造细胞表现出的是蕈状支原体的生命特性。

利用该平台,研究人员在拿到合成DNA片段后一周内,对新冠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改造和病毒拯救。研究团队于1月14日向试剂公司下单,以化学合成方式得到上述14个DNA片段,并在2月4日拿到其中的12个含片段载体(有pUC57、pUC19、pUC57mini和PCC1-His3)。其中片段5 和7 未获得,原因不详。研究团队最终通过对一位来自慕尼黑患者的新冠病毒样本(BetaCoV/Germany/BavPat/2020)进行RT-PCR 扩增,获得了第5和第7个片段。

利用TAR 克隆,研究人员获得了6 组正确组装的新冠病毒构建体的分子克隆。随后用酵母的同源重组系统依据末端重复的序列将这些DNA 序列拼到一起。获得完整的病毒序列后,用T7 RNA 聚合酶将其通过脱落转录,得到病毒RNA,将该RNA 用电穿孔技术导入到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 cell)中,使其感染。将用于培养绿猴肾细胞(~2d),含释放出的病毒颗粒的上清液注入到别的培养基中,发现可以感染别的细胞,说明新构建的酵母合成平台可以拯救病毒。

同理,作者团队在鼠肝炎病毒A59(MHV-A59)和MERS-CoV进行病毒拯救的测试,发现效果依旧很好,测试的克隆中正确组装了病毒基因组的YAC均可达到90%,这表明病毒在酵母中的组装效率相当之高。

TAR 克隆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可以先对全基因组进行设计,通过对小的具有重复序列的片段的合成,进而再依靠酵母的同源重组系统进行片段的正确组装,极大的降低了合成的难度,也大幅提高了合成的效率。无需得到变异毒株的临床样本,通过对病毒变异的分析,可以合成构建出该变异毒株的基因组片段,再通过酵母平台进行重建与拯救。论文中还提到对局部片段的重新设计,以测试改变前后对病毒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一方法即利用酵母人工染色体在酵母体内将合成的SARS-CoV-2的DNA片段进行体外重组,获得全长cDNA克隆。再将cDNA体外转录为RNA,利用电穿孔将病毒RNA转染进哺乳动物细胞,实现病毒拯救。

化学合成的基因组DNA所产生的SARS-CoV-2可以绕开病毒分离物的来源限制,而且还可以对单个基因进行遗传修饰和功能表征。

对于这一篇论文,我起初有许多地方不明白。

首先是病毒的基因组合成,理论上讲,比病毒更高级的生物基因组,并不是没有人合成出来过,因此这篇论文的技术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了,那为什么还可以发表在顶级杂志 Nature 上呢?

从时间线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1月11日病毒序列正式被公布(据我所知应该是中国CDC发布的),但是国外第一个提取出病毒毒株的时间却是到了2月26日,与序列的公布整整相差1个多月。我们也可以知道这次的Pandemic,一个多月可以新增多少感染者和死亡者,时间就是生命啊!而作者在序列公布后的第3天便下出了订单,在ICTV正式公布新冠病毒名称的第2天便得到了拯救完成的病毒。可以想象,如果以后没有可能及时得到病毒的毒株,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序列得到病毒的毒株, 这是本篇文章最大的亮点之一,即在此类形势下给人一种研究病毒的范式。

第二个亮点,可以关注到作者不仅做了SARS-CoV-2,还做了MHV和MARS-CoV。看不明白的话给个提示:这三种病毒都是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的!此外,作者在表格中还列出未实现拯救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B)、寨卡病毒(ZIKA virus)和流感病毒(HCoV)。这意味着作者想 通过对一系列冠状病毒的拯救验证来说明这一平台广泛的适用性 ,将难缠的冠状病毒,乃至其他病毒的毒株获取难度降低。这或许对科学界是件好事,但是可能也是件坏事吧…

Craig Ventor;冠状病毒亚基因组;

《COVID-19全景综述》,为一张大图,涉及基本信息,免疫学过程等内容, 很震撼且 非 常华丽 !在 公众号“炫亦”回复“cv”即可获得云盘链接!

[1] Thao, et al.  Nature  , 2020. 

[2] Natalay Kouprina &Vladimir Larionov.  Nat Protocol  , 2008.

[3] Daniel G. Gibson, et al.  Science  , 2010. 

[4] 孙明伟, 李寅, 高福.  生物工程学报  , 2010.

常用病名英文缩写 猪瘟:HC 或 CSF 细小病毒:PP 兰耳病:PRRS 传染性胃肠炎:TGE 轮状病毒:RV 大肠杆菌:E.coli 增生性肠炎:PPE 弓形体:TP 副嗜血杆菌:HPS 多杀性...

以上就是关于寨卡 病毒是怎么回事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