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御灾害性天气以及在生活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023-01-23 14:12:02 网络340
核心提示:你最该知道的:在灾难面前,我们必须学会坚强!我们深知:古往今来,这个世界出现了多少次的危机:陨石撞击,洪灾肆虐,瘟疫横行,战火蔓延……人类一次又一次地面临着挑战。是屈服还是抗争?是沉默还是觉醒?一场洪水,可以夺去无数的生命,一场地震,可以摧

如何防御灾害性天气以及在生活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你最该知道的:

在灾难面前,我们必须学会坚强!

我们深知:古往今来,这个世界出现了多少次的危机:陨石撞击,洪灾肆虐,瘟疫横行,战火蔓延……人类一次又一次地面临着挑战。是屈服还是抗争?是沉默还是觉醒?一场洪水,可以夺去无数的生命,一场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这些,却不能令我们失去勇气,失去对未来的向往。

在我们为汶川地震中的逝者唏嘘,为广大军民坚韧不懈的救援行动钦佩不已之时,我们也应该深思:虽说灾难总是突如其来,且在人类面临死亡威胁的最多因素当中,突发性灾难死亡排进了前五位,但掌握一定的应对意外灾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把它传授给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教会孩子们,无疑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据调查,意外事件对人造成的伤害性死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伤害导致即刻死亡者不到1/3,这些人来不及醒过味来,就已遭受致命的打击;但更多的人只是处在伤势危及生命的状态,而无自救或他救条件而最终遭致死亡;或者是尚未遭受伤害,只是未能及时采取逃离行为,由于再次遭受严重伤害而致伤亡。因此,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能懂得些灾害应急和自救常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或逃离现场,常能获救,或逃出死亡的魔掌!

你有可能遇到的9种自然灾害,情况紧急,应如何应对?

1 应对 地震 Earthquake

由于地球及其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产生巨大的力,导致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就形成了地震。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有反应;三度在深夜时人会有感觉;四~五度吊灯有轻微摇晃;六度器皿会倾倒,房屋有轻微损坏;七~八度房屋会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建筑倒塌;十一~十二度会造成毁灭性破坏。

[事例]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悲惨的一页,其强度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的地壳中猛然爆炸,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应急措施]

●发生地震时先不要恐慌。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应迅速跑到门外空旷处,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如果是楼房,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躲避到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或承重墙旁(注意避开外墙)。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公共场所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不要拥向出口,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空调等悬挂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门窗、橱窗、高大的摆放重物的货架。

●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震前预兆·动物篇]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2 应对 雷电 Thunder

在雷雨季节里,常会出现强烈的光和声,这就是人们常见的雷电。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由于雷云电压高电量多,并且放电时间很短,放电电流大,因而雷击电能很大,能把附近空气加热至2000℃以上。空气受热急剧膨胀,产生爆炸冲击波并以5000m/s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最后衰减为音波。虽然放电作用时间短,但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立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很大威胁,可能引起倒塌、起火等事故。

[事例]

2007年1月,马来西亚当地一名女大学生在雨伞下接听手机电话时,突遭雷电劈中,她随即被送院急救,无奈最终回天乏术。此事发生在周四下午3时,当时天空行雷闪电,就读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的

23岁女学生蔡**(音译),下课后徒步返回宿舍,与两个朋友共享一把雨伞挡雨,此时其手机响起,她拿起手机接听时竟被雷电劈个正着,她们三人均仆倒地上,**的胸部被严重烧伤,送往医院后不久证实伤重不治。

[发生地点]

●高耸或孤立的建筑物,或虽有避雷设备但装备不善的房屋;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潮湿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

●建筑物上的烟囱、有无线电天线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内部潮湿的建筑物;没有装设避雷设备或接地不良的易挥发性的地上贮油罐;

●平屋面雷击部位往往发生在四角上,对有坡度的屋面一般打在屋脊山墙上。[应急措施]

●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间、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

●不能撑用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能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话题1 应急自救教育,是当务之急!

“如果地震发生了,你只来得及拿起一样东西,你会选择什么?”这是北京一所普通小学“安全教育课”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据一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科学老师介绍,孩子们的选择非常多样,选择钱财、手机、食品的占绝大多数,而选择“水”这一关键答案的人却微乎其微。

据调查,在北京市的中小学教育中,安全教育多集中在交通安全、意外伤害等方面的教育,关于火灾、地震等灾害的防范、自救、演习虽有所开展,但多是浅尝辄止,加之本市关于安全教育的场所并不是很多——揭示和体验性的场馆现只有海淀的公共安全馆,除海淀区规定辖区内小学五年级学生必须参观该馆外,其他区县并没有相关要求,因此学生们对这些自然灾害的认识还多集中在书面上。同时,“安全教育课”的教材也不是一本全面的灾害阐述、揭示、应急自救教材,而只是不定期的一些小册子的发放,多只对某方面的安全问题做一专题性介绍和说明。

因此,这位科学老师认为:在自然灾害教育方面,中小学的教育仍急需进一步加强。在这里,她还特别推荐了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编写的《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一书,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生活中十几种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防范应急措施。

话题2 家庭急救箱,应加紧普及!

由于雪灾、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我们的财产甚至生命都将受到严重威胁,与其 源 胁蝗缣嵩绮扇〈胧┰し馈R坏┰帜呀盗伲 辽僖 龅皆诖撕蟮?2小时之内存活下来。在欧美等国,这已成为普及性的灾难自救常识。

因此,关于家庭急救箱的概念应加紧普及,“灾难自救包”,里面至少装四样物品:干电池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常用药品(阿司匹林、止疼药、止泻药等)。此外,也可以装上不容易腐烂变质的罐头食品、可供3天之需的罐装水、合适的衣服、毯子、手机、家庭成员信息、书、游戏等物品,还可以装上保险账户和银行户头等。

实践证明,这种对突发灾难有所准备的做法,对抗灾自救价值非凡。鉴于此,“灾难自救包”及其背后的灾难自救理念,需要在我国尽快普及。这样,一旦发生不可抗性的灾难,我们的生命与生活,就能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3 应对 火灾 Fire

着火失去控制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等灾难性事件,被称为火灾。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发生的原因包括:雷击起火、自燃起火、使用明火不慎以及使用燃气或电器不当等。8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 3.2 亿元。进入 90 年代,特别是 1993 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00 多人。

[事例]

1987年5月6日,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火灾,火灾面积100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5万公顷,烧毁贮木场存材75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

[发生地点]

火灾容易发生在干燥的时节,春季和冬季都是火灾的高发季。容易引起火灾的有三种火源:

1.明火:如生产生活用的炉火、灯火、焊接火,打火机的火焰、香烟头火、烟囱火星、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烧红的电热丝、铁块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家用电热器的取暖器等。2.电火花:如电器开关、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还有静电火花,这些火花能引起易燃气体和质地疏松、纤细的可燃物质起火。3.雷电火: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应急措施]

发现初起火灾,应立即呼救,拨打119;同时采取措施灭火自救。

家庭失火

●迅速判断火势来源。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逃生时需要打开门,开门前要检查门把,如果门把很热,不要开门,改从窗户逃生,或到窗口等待救援;如果门把不热,慢慢开门,并确定火、烟是否阻挡了逃生去路——若阻挡出路,要立即关门并寻找其他逃生路径;若未阻挡出路,马上逃生并关上经过的门。

●浓烟弥漫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手、肘、膝紧靠地面,沿墙壁边缘爬行逃生。

●必须经过火焰区时,先弄湿衣服或用湿棉被、毛毯裹住头和身体,迅速跑过。

●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面门窗,用湿毛巾、湿布等堵塞门缝,用水淋湿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如果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杯盖或小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共场所失火(如酒店、影院、商场等)

●下榻宾馆、酒店或到影院、超市时,应特别留心服务方提供的火灾逃生通道,或自行了解安全出口的位置,注意安全门或非常出入口标志。

●发现初起火灾,应利用楼层内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

●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惊慌大声叫喊。

●火势蔓延时,应用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

●逃生无路时,应靠近阳台或窗户,关紧迎火门窗,向外呼救。

●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进行逃生,或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4 应对 雪灾 Blizzard

漫天飞舞的皑皑白雪已经不再是童话世界,它所带来的灾难让毫无防备能力的人们(尤其是毫无应对寒冻极端天气经验的南方地区和城镇的人们)措手不及。突如其来的寒冻天气,马路上的冰层又硬又滑,高压电线覆冰后结成冰柱,连房屋都被冻成了爱斯基摩人的冰屋。铁路中断、航班停飞、高压线冻坏导致停水停电。

[事例]

2008年1月26日开始,第三次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再次袭击我国南方。据了解,此次雪灾是我国50年以来最严重的。

雪灾来时正是春节前夕,京广、沪昆铁路因断电运输受阻,京珠高速公路等“五纵七横”干线近2万公里瘫痪,22万公里普通公路交通受阻,14个民航机场被迫关闭,大批航班取消或延误,造成几百万返乡旅客滞留车站、机场和铁路、公路沿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应急措施]

●保证着装保暖。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保持服装的通气性相当重要。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这样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暖和,反而会感到寒冷、难受。穿一件厚衣服不如多穿几层薄衣服为好,这样有更多的空气层,保温效果更好。要保持服装的干燥。淋湿或汗湿的衣服要及时烘干,衣服上的冰雪要及时抖掉。

●避免寒气从脚入。在冰雪灾害的天气里,一定要注意脚部的保暖。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袜子最好是穿棉线袜,因为尼龙袜不吸收水分,不要使袜子皱褶,以免引起脚的损伤,保持干燥。

●避开大风。突如其来的寒潮、“冷空气”可以使气温骤然下降10多度。而且风速加大,并常常伴有降雨、降雪。为了防止体温下降,防止冻伤,必须设法维持体温。首先要避开大风,因为风速每增加1米、气温就下降1℃。其次要防止淋湿,潮湿会带走更多的热量。万一淋湿,可以用报纸、地图等塞进背部、腰部帮助吸干水分。

●注意保暖。必须防止汗湿衣服,应在出汗前就脱掉一些衣服,并在停止活动时,擦干汗水立即穿上衣服。休息时不能直接坐在地上,应垫上些树叶、干草或书本等。为防止冻伤,还可以在足踝、足跟处涂上肥皂或滑石粉,可以将手、脚放进背包里取暖,可以在手套和袜子里放些辣椒,可以涂一些冻疮膏。

●经常活动按摩。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入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入体内。

●及时补充能量。可以喝一点热汤,或喝甜饮料,因为糖能够提供热能。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5 应对 泥石流 Debris Flow

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强烈的地震造成多处山体滑坡,加上大雨天气,泥石流频繁出现,造成严重灾害,并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诸多难度。

据了解,泥石流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冲刷、淤埋、冲击、磨蚀和堵塞等。快速流动的泥石流,尤其是其中的巨石具有很大的动能,能撞毁桥梁、堤坝、房屋等建筑物;泥石流中的泥沙在通过排导沟和坝体时,可将其表面严重磨蚀。此外,泥石流中含大量泥沙、石块,甚至漂木,极易堵塞涵洞、桥梁,形成漫流改道,造成灾害。当支沟泥石流规模很大时,还可能堵塞主河道,形成堰塞湖,使主河上游水位增高,淹没沿河两岸,堰塞湖一旦溃决,将造成更大灾害。

[事例] 据史料记载,四川是一个泥石流多发的区域。如1981年四川是丰水年,盆地西北部降雨集中在七八月,并多以暴雨或大暴雨出现,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川 “八·一七”特大洪灾,在当年7月一次特大暴雨中,盆地西北部山区10个县共发生崩塌、滑坡68000处,泥石流1000多处。泥石流活动明显滞后于地震活动周期。如20世纪70年代,四川地震活跃,多次发生6级以上强震。到80年代,四川泥石流灾害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时期。另外,1997年6月5日,美姑县乐约乡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并转化为泥石流,造成3人死亡,14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23万元。2003年7月12日凌晨1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沟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51人失踪和死亡。

[应急措施] 地震后,常常伴随着次生灾害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就是较为常见的次生灾害。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处境恶化,遭受新的伤害。那么,泥石流、塌方、滑坡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据地震专家介绍,如果身边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不要惊慌,赶快到坚硬的大岩石块下蹲着,因为大岩石块会挡住从山上滚下的碎石,不至于被砸伤。或者躲避在树林密集的地方,因为碎石滚落遇树就会减速,这样伤害会减小。此外,就是设法脱离险境。如果不幸受伤,找不到脱离险境的好办法,就要尽量保存体力,不要乱动,以免使骨头错位,影响下一步治疗。最实用的方法是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碰到因遭受泥石流、塌方、滑坡导致受伤的人,首先要将其受伤的部位固定下来,不要发生晃动,其次就是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还要快速求援。

话题3 北京的避难场所在哪儿?

如果不是受到地震情绪的影响,恐怕没有几个市民会注意到这块绿色指示牌上的六个大字“应急避难场所”。周一,当记者来到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时,几个市民正在讨论这六个字的涵义。

a:“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过这块牌子,应急避难场所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呀?”

b:“北京这么多的人,这才能装下几个。”

c反驳:“北京好像不止这一个避难场所,皇城根儿也有一个!”

谈谈音乐

一、自然灾害成因的多重性

自然要素,如大气、海洋和地壳,在其不断运动中发生变异,如暴雨、地震、台风等。当其对社会造成危害时,即为自然灾害。人类生存于地球表面,影响人类社会或可导致灾害的变异,主要发生于地表附近的空间内,向上包括一定高度的大气圈,向下可达到一定深度的岩石圈,每个圈层内的自然变异与相应的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特征。按照自然变异的成因,可以把它们分为大气圈灾害、海洋圈灾害、岩石圈灾害与生物圈灾害等。[1](p2-3)自然灾害的成因,既有自然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

自然灾害成因的自然性因素,有多重含义。第一,自然界的基本要素光、热、水、土、气、动植物等处于变动不居时,它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第二,自然界一种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各种环境要素的变化,如地震引发火灾、水灾、疾病等,火山喷发引起气候寒冷、森林火灾、城市毁灭等,海洋地震引起海啸、海潮等,干旱引起病虫害、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地面沉降、地裂等。而这些变化,同样对人类及其他环境要素造成危害。第三,宇宙中任何天体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其他天体,而且有时会影响地球上人类和其他各种环境要素的变化并造成危害。第四,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取决于自然要素变化的强烈程度、时间尺度、发生地区、交通通讯状况、政府反应速度和方式等多种因素。

自然变化除了给人类带来灾难,有时也有益处。如人类可以利用潮汐变化规律来决定航海路线、捕捞地点和时间。对沿海地区来说,风力级别越小,海滩养殖和海上作业越安全。洪水在天然条件下,具有塑造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功能:洪水是冲积平原的造就者,洪水能补给江河两岸和湖泊、湿地的水源及两岸地下水,维持两岸和湖泊、湿地的生态系统。洪水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有益,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生和发展有益。对于自然灾害成因的自然因素,人类不能苛责于自然。历史早期,人类可以通过经验和知识,适应自然变化。各民族中都蕴涵着规避灾害的地方性知识和技能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了,科学家可以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来研究其成因、规律,提出预防和应对的方案。

自然灾害成因,也有社会性因素,如农业社会中人类的生产经济生活,就有可能成为自然灾害的社会性因素。陈志强教授提出,当代史学,不仅要对工业文明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持批判态度,对农业文明,亦应持批判和反思的态度。[2]笔者很同意这样的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地理基础和物质基础,黄河的冲决和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黄河河患,都是河流改道、迁徙造成的吗?这当然有自然因素,更有社会性因素。汉朝贾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指出,战国时,沿河两岸的齐、赵、魏三国,在黄河两岸修筑堤坝,各国大堤防“去河二十五里。虽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荡。”河水有潴留区和行水通道,暴雨季节,河水盛涨,不会对人类社会有任何影响。当大水“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雨后河水干涸,留下淤泥,人民在干涸的河道上,耕田、建设住宅,于是有了小聚落,小聚落发展成大城郭。“大水时至漂没,则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泽而居之,湛溺自其宜也。今堤防狭者,去水数百步,远者数里。……近黎阳南故大金堤,……民居金堤东,为庐舍。……又内黄界中有泽,方数十里,环之有堤,往十余岁太守以赋民,民今起庐舍其中,此臣所亲见者也。东郡白马故大堤,亦复数重,民皆居其间。”[3]当大水再次来临时,就会冲毁民田庐舍。人民为了保护耕田庐舍,再次在河道附近数百步至数十里的地方,筑坝自救。于是民田和住宅侵占了河水的潴留区和行水通道。战国如此,汉朝尤其如此。

自汉代至明清,随着人口的增长,大一统国家征收赋税欲望增强,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都发生了人争水地的社会经济行为。《宋史》、《金史》、《元史》、《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河渠志》,很大部分都是阐述运河和黄河的水患及其治理。黄河、运河利大,害也大。对两河的自然灾害,对北方河流的灾害,顾炎武指出,早先江、河、淮、济四渎,是四条独立人海的河流。黄河水有潴留区如巨野泽和梁山泊等,有支流如屯氏河、赤河,分流人海。早先河决,为害沿河州郡。宋以后,河淮合一,清口又合汴、泗、沂三水,同归于淮.灾害更大。因为,第一,古时潴水区都被垦种。明清时,古时巨浸山东巨野泽、梁山泊,周遍“无尺寸不耕”,梁山泊方圆“仅可十里,其虚言八百里,乃小说之疑人耳”。第二,行水通道成为乡村和城市。“河南、山东郡县,棋布星列,官亭民舍,相比而居。……盖吾无容水之地,而非水据吾之地也。故宜其有冲决之患也。”人民为什么占据河水通道?顾炎武认为,“河政之坏也,起于并水之民贪水退之利,而占佃河旁淤泽之地,不才之吏因而籍之于官,然后水无所容,而横决为害。……《元史·河渠志》谓黄河退涸之时,旧水泊淤地,多为势家所据,忽遇泛溢,水无所归,遂致为害。由此观之,非河犯人,人自犯之。”黄河东流人海,遇到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今北有临清,中有济宁,南有徐州,皆转漕要路,而大梁在西南,又宗藩所在,左顾右盼,动则掣肘,使水有知,尚不能使之必随吾意,况水为无情物也,其能委蛇曲折,以济吾之事哉?”①“吾无容水之地,而非水据吾之地”、“非河犯人,人自犯之”两句话,揭示了河患的社会性成因。

对长江下游的自然灾害,南宋的卫泾,宋元之际的马端临,都指出水患的实质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侵占了行水通道。卫泾认为,南宋初,东南豪强围湖造田,“三十年间,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围田之害深矣。……围田一修,修筑塍岸,水所由出入之路,顿时隔绝,稍觉旱乾,则占据上游,独擅灌溉之利,民田无从取水。水溢,则顺流疏决,复以民田为壑。”[4](p233)马端临指出:“大概今之田,昔之湖也。徒知湖之水可以涸以垦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5]王毓瑚则指出,永嘉之后,北人南迁,对耕地的需求增加,湖田、围田、圩田、坝田、垸田,都很普遍,这种充分利用低洼地和沼泽地的田法,主要推行于古云梦泽及其以东沿江沼泽地区,圩田成了长江中下游广大低洼地区的重要水田类型,围田和圩田,都是与水争地。[6](p316-322)其实唐宋以后出现的多种土地利用形式,虽然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贡献,但是,实质上却都是人与水争地、人与林争地、人与山争地。

对海河流域的自然灾害,清人也看到了其成因的社会性因素。雍正三年举行畿辅水利,其时,允祥和朱轼的副手陈仪(河北文安人),就指出河北淀泊附近农民贪占淤地的现象和危害,主张放弃淀泊周边的耕种利益,作为河北诸水的潴水区和行水通道。陈仪和高斌曾设法打击或改变侵占河湖淤地的行为。乾隆十年左右的东安县知县李光昭,及其聘请的学者周琰指出,永定河的水灾,是人民占垦河道,官府又按亩起科所导致:“北方之淀,即南方之湖,容水之区也。”“借淀泊所淤地,为民间报垦之田,非计之得也者。盖一村之民,止顾一村之利害,一邑之官,止顾一邑之德怨。”②应当由国家统一规划、施工、管理和使用河流,避免出于一村一县利益的水利或其他经济行为。乾隆年间,中国人口达到3亿,有非常强烈的土地需求,出现了严重的侵占水道现象。乾隆三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批评了全国各地贪占淤地的现象:“淀泊利在宽深,其旁间有淤地,不过水小时偶然涸出,水至则当让之于水,方足以畅荡漾而资潴蓄。……乃濒水愚民,惟贪淤地之肥润,占垦效尤。所占之地日益增,则蓄水之区日益减,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在闾阎获利有限,而于河务关系匪轻,其利害大小,较然可见。”③因此,他严禁直隶及其他省滨临河湖地面,不许占耕,违者治罪。一旦发生,惟督抚是问。但是,由于清朝人口激增,这种情况是禁止不了的。

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所冲毁的湖北垸田,实质就是垸田侵占了行水通道。这与长江流域环境变迁有很大关系,一百年间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掉了80%,武汉在几十年前还拥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如今这些湖泊只剩下了几十个,其余的全被填掉了。人不仅侵占了洪水的通道,而且还占据了湖泊,砍伐了森林,使森林拦蓄水流的作用减少。2008年春天南方发生冰雪灾害,一般归因于气候突变。如果仅仅是气候变化,科学和技术可以预测、预报、预防。但是这次冰雪灾害中倒塌的电线杆,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安装的。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是自然灾害,但是最近二三十年新建学校教学楼倒塌现象比较严重,而传统的羌寨民居、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楼房,损坏较小。可以说,最近10年的这三次灾害,社会性因素加剧了自然灾害的程度。有些城市灾害,就是人祸造成的。

以上事实说明,有些社会因素本身就是自然灾害的成因,有些社会因素则加剧了自然灾害的致灾程度。事实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人类过度侵犯自然造成的。以洪灾为例,洪水变成洪灾,往往是人类无节制地与水争地,限制水合理的活动空间,违反自然之水运行通道所造成的恶果。对社会性因素,可以多从人类自身找原因,建立新的人类生产生活模式,改变人类利用自然的态度。

应急措施

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

路遇塌方如何应对

1、在道路塌方比较严重的地区,轿车无法行驶,应原路返回找到能够提供补给的地方,再考虑改走其他线路。

2、在遇到轻微塌方的情况时,可先派人探查前方道路车辆是否能通行。

3、在公路或国道出现断路或塌方的情况时,政府和有关部门很快会组织救援,遇险人员要耐心等待。

4 、驾车出门远行要必备一些食品、饮用水和燃料,以备遇到断路或难以找到补给用品时的急需。

遇泥石流如何脱险

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4、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求一篇关于地区的自然灾害特征和应对灾害的措施的论文

19世纪下半叶的歌剧——法国喜歌剧

在梅耶贝尔以后的一个时期里,在意、德歌剧的冲击下,法国大歌剧出现颓势。可幸的是一直受法国人喜爱的喜歌剧仍保持着发展的势头,并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渐出现两个分支,即以流行曲调为主的讽刺性轻歌剧和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为题材的抒情歌剧。喜歌剧成为19世纪下半叶法国歌剧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作曲家,大多是喜歌剧的作曲家。奥芬巴赫和托玛便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

奥芬巴赫

雅克·奥芬巴赫(1819-1880年),德裔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出生在德国,原姓埃伯斯特,后以原居住地奥芬巴赫为姓。他父亲是科隆大教堂的合唱指挥,并成为奥芬巴赫的音乐启蒙老师。1833年,父亲送24岁的奥芬巴赫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此后他便定居于此。奥芬巴赫曾从阿莱维学习过作曲。他担任过巴黎喜歌剧院的演奏员、法兰西歌剧院指挥,创办了巴黎人的轻歌剧院。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移居到意大利和西班牙。1876年到美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并作访问演出。 1880年,奥芬巴赫在《霍夫曼的故事》排练期间去世。

奥芬巴赫最主要的成就是轻歌剧,直19世纪中叶,他在20多年里创作了近100部轻歌剧,这些作品在巴黎盛极一时。奥芬巴赫于1853年写成了第一部喜歌剧《佩皮托》。1858年10月21日,他创作的《奥菲欧在地狱》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该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奥芬巴赫将其改编得面目全非,当局指责这部作品亵渎了古代文学,影射政府。但观众却很买帐,票房直线上升,这使作为剧院经理的奥芬巴赫喜大于忧。

奥芬巴赫最著名的喜歌剧是《霍夫曼的故事》,1881年2月10日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后很受观众欢迎。这部喜歌剧有三个独立的故事组合而成,讲述了霍夫曼与三位女子的爱情遭遇,情节滑稽、怪诞。剧中的《木偶之歌》、船歌《美丽的夜》《啊,上帝,多幺迷人》等,都很优美动听。

奥芬巴赫其它的喜歌剧还有《美丽的海伦》(1864年)、《巴黎人的生活》(1866年)、《盖罗尔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年)、《拉·佩丽肖尔》(1868年)等。

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的代表。他面向大众,把舞台剧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巴黎林荫略的活报演出与城市民谣相结合。他的曲调贯穿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情调,广泛采用生活舞蹈,如华尔兹,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节奏。他的轻歌剧充满嘲笑与讽刺的内容:帝国的当权者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腐败。但也有迎合权贵口味的一面,娱乐性强,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现二重性也正是他的艺术所以能在第二帝国存在的原因。奥芬巴赫的音乐对奥地利的苏佩、施特劳斯、沙利文匈牙利的、莱哈尔以及现代的美国音乐剧都有影响。

托玛和他的喜歌剧

夏尔·路易·昂布鲁瓦茨·托玛(l811-1896年),托玛出生于音乐家庭,托马幼年随其父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7岁进巴黎音乐学院,1832年21岁的托玛获罗马大奖。从1837年开始创作了歌剧第一部喜歌剧《双层梯》,曾获柏辽兹的赞赏,很快获得成功。1849年即以《总督》占上当时喜歌剧作曲家的榜首。但是此后连续出现一些败笔之作,最后新创作的时期才来到。毫无疑问地,那是受古诺《浮土德》的刺激。从这样的体验而于1866年孕育出的,就是使托玛之名留传青史的《迷娘》,《迷娘》1866年11月17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此剧则获得空前的成功。随后的半年间居然上演一百次之多。此剧的法语剧本,是由巴毕耶和卡雷共同执笔。这两位当时颇负盛名的作家,《迷娘》一剧中最著名的《君知否南国》是直接从原作的诗翻译的。它是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改编,剧情梗概是:到处卖艺的吉普赛女艺人迷娘,与富有的大学生威廉相爱。而剧团的老演员洛塔里奥对迷娘也怀有好感,他为了阻挠这对年轻人的爱情,竟企图烧死迷娘。威廉计划把迷娘带回自己的故乡意大利,并为她卖一座豪华城堡。而这座城堡唤醒了洛塔里奥的回忆,他便是城堡原来的主人,而迷娘则是他的女儿。最后,父女相认,迷娘和威廉终成眷属。它的音乐体现了托玛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缠绵的风格。这部喜歌剧中有不少精彩的唱段,如迷娘的《你可知道那个地方》、菲利雅的《我是蒂塔妮娅》、迷娘和洛塔里奥的二重唱《轻盈的燕子》等。《迷娘》是一部深受观众欢迎的喜歌剧,在19世纪的后30年里,它上演了1000多场,并始终保持了很好的上座率。

过了一年多后,也就是1868年3月9日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的五幕歌剧《哈姆雷特》再获佳评。这部作品除了音乐创作相当成功外,还是第一部把萨克斯管引进乐队的歌剧。《迷娘》和《哈姆雷特》这两部作品显然都和古诺有关。也由于这两剧的成功,他才得以替代古诺担任巴黎音乐院长。托马一生作有20部歌剧,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抒情性与戏剧性有机结合,富有传奇色彩,但在表现上缺乏应有的深度。

杰出抒情作曲家古诺

进入19世纪的后半期,法国歌剧的抒情性加强,大歌剧逐渐衰弱,而适合现实生活的喜歌剧形式--可以夹带对白的、主要人物不多的简洁的歌剧形式--与意大利风格结合,得到发展,它不仅用以表现喜剧性的内容,甚至可以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一批创作个性和美学观念并不相同的作曲家们以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法国的抒情歌剧流派。古诺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1818-1893年),法国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古诺出生于巴黎,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向雷哈学习作曲。183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他的老师有阿莱维、勒絮尔、齐默尔等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入学第二年,即获得该院的音乐大奖--罗马大奖的第二名,又过两年,他以压倒多数的选票荣膺罗马大奖的第一名。1839年,获奖后的古诺赴罗马学习进修,并访问了维也纳、柏林、莱比锡等地,接触到各国著名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古诺于1852年出任巴黎最大的奥菲翁合唱协会的指挥。1858年任职于巴黎抒情剧院,在那里创作出了第一批歌剧。古诺最著名的歌剧是《浮士德》。这部典型的抒情歌剧作于 1859年,在巴黎抒情剧院上演,但演出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古诺用10年时间对其做了修改。1869年3月,《浮士德》在巴黎歌剧院再度公演,从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歌剧之一。成为抒情歌剧的第一部典范。在以后的8年里,仅巴黎歌剧院就上演了1000场,而在20世纪头10年中,它在德国共演出了3000多场。《浮士德》取材于歌德的同名戏剧,但故事情节与原作相去甚远,只是采用了其中浮士德和玛格丽特爱情故事的框架。《浮士德》的音乐较多地吸取了城市通俗歌曲的曲调,对玛格丽特内心情感的描绘十分成功。她的咏叹调《珠宝之歌》是一首旋律优美华丽,能够充分表现花腔女高音才华的优秀歌曲。在重演时,古诺将原来的对白改为宣叙调,增加了法国人最爱看的芭蕾舞场面,更使这部作品熠熠生辉。

古诺其它主要的歌剧作品还有《萨福》(1851年)、《萨巴女王》(1862年)、《米雷叶》 (1864年)、《鸽子》(1866年)、《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年)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举家迁往伦敦避难,由于他成功地创作了歌剧《浮士德》而成为英国王室的贵宾。1874年,古诺回到法国,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例如《波里厄特》(1878年)、《萨莫拉的贡品》(1881年)等。

古诺是杰出抒情作曲家,他共写过12部歌剧,除《浮士德》获得过辉煌成功之外,《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也十分出色。古诺缺乏剧场感觉和经验,尽管旋律优美,由于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新鲜感,因而影响了歌剧应有的魅力。

19世纪下半叶的歌剧

浪漫主义歌剧在19世纪下半叶发展到了顶峰,在欧洲三个音乐大国中,都出现了世界级的杰出作曲家。

在意大利,威尔第使歌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因此成为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最重要和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德国的瓦格纳。如果说他以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话,那么瓦格纳是他们的集大成者。他对19世纪歌剧事业做出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也不会过分。法国的古诺和比才虽然与瓦格纳、威尔第不能相提并论,但他们的作品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绝不能低估。特别是比才,由于在创作中表现出了自然主义的倾向,实际上成为浪漫主义终结和真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

威尔第的浪漫主义歌剧

罗西尼跨越两个时代,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威尔第则是完全属于19世纪的艺术家。他出生于1813年,卒于1901年。19世纪是一个在人类文明和文化方面都充满决定性的世纪。威尔第从1839年至1893年为舞台而创作,在这期间,他走过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全部领域。

威尔第的歌剧作品洋溢着炽热的情感旋律,其成就代表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高峰。他的歌剧中的合唱被改编成爱国歌曲,在意大利国家统一运动中表达着自由与独立精神。威尔第非常注重题材的选择和舞台效果的处理,但有时也因其太过标新立异,导致不能通过当时的检查。

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年),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帕尔玛公国布塞托市的小镇隆科莱。父母经营着一家兼做杂货铺的小饭馆。他们沉默寡言、忧郁孤僻的性格,遗传给了威尔第,并成为他一生中的“种子”性格。威尔第出生时,帕尔马正遭到奥地利人的大肆侵犯,他们想赶走拿破仑的军队(19世纪早期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时间不是遭受拿破仑的侵略,就是遭受那些想赶走拿破仑的人的侵略,总归是脱不了拿破仑的干系)。由于当地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所限,威尔第没有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音乐的爱好。 1925年, 12岁的威尔第开始做管风琴师。威尔第的父母希望扩大孩子的音乐视野,于是把他送到附近的布塞托城,他在那里住在另一个名叫安东尼奥·巴雷奇的食品杂货商家中,安东尼奥·巴雷奇掌管着当地的音乐会社。年轻的威尔第很快就为该城的乐队写起进行曲和其它音乐,不过更多是写为他自己和巴雷奇招人喜欢的女儿玛格丽塔弹奏用的钢琴二重奏。

1828年的威尔第从布塞托音乐学校毕业。他选择音乐作为其终身职业,并尝试创作了几部协奏曲,他为在布塞托剧院上演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写了一首序曲,引起了小城的轰动。此间,巴雷奇为威尔第的成名立业,甚至生活起居,都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支持和资助。这种支持和父爱般的关怀,一直持续到他逝世。

到1832年威尔第19岁了,巴雷奇认定在音乐上他已经没什幺可以教威尔第的了,因此鼓励他申请人米兰音乐学院。

1832年6月,威尔第来到米兰。他以极大地热忱报考米兰皇家音乐学院,米兰音乐学院的教师们对威尔第的天赋印象颇深,但规矩就是规矩:他们说他超龄四岁,太大了不能接收。从此,威尔第就再没有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除了师从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拉维尼亚进行私人学习外,还大量抄写了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作品,并观摩了唐尼采蒂、贝利尼歌剧的演出。

对米兰音乐学院的决定,威尔第深感羞辱,以至于一生中对此都不能原谅。当威尔第许多年后成了世界闻名的作曲家时便对米兰音乐学院还以颜色,断然拒绝了他们以威尔第的名字命名这家音乐学院的请求。他说:“他们没有接受年轻的我,那么也不能要老年的我。”事情就是这样。

威尔第的初创期

1836年4月,威尔第和相爱已久的巴雷奇的女儿玛格丽塔结婚之后,便开始了艰难的创作生涯。1839年初,威尔第夫妇移居米兰。同年11月,他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的奥贝尔托伯爵》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作品非常成功观众和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威尔第是一位了不起的年轻的歌剧作曲家。《奥贝托》虽然算不上是一部杰作,但在威尔第的创作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后来剧院经理巴尔托诺米欧·梅雷里结账后请他再写一部歌剧,这次是要一部喜剧。

但不幸的是,1840年夏,威尔第的小儿子和与威尔第患难与共的爱妻玛格丽塔,在三个月内先后被病魔夺去生命。威尔第在巨大的打击面前,坚持创作完二幕喜歌剧《假斯坦尼斯拉奥》,后更名为《一日之王》。遗憾的是,这部喜歌剧遭到了观众的冷遇,舆论对此也进行了抨击。由于《一日为王》的失败,威尔第在以后的50年里,再也没有写过喜歌剧。

妻儿的亡故加上《一日之王》的失败使威尔第有点打不起精神来。他离家出走,闷闷不乐约有三年光景。梅雷里最终设法让他又开始了工作,他用一个有发展前途的意大利诗人塞米斯托克利斯·索莱拉的一个新颖的歌剧脚本来吸引威尔第。 这部新的歌剧脚本是《纳布科》,讲的是一个巴比伦的疯国王皈依犹太教的故事。是一部以反映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为主题的歌剧。威尔第为这部歌剧的第二幕作了一首激动人心的合唱,还为第三幕作了另一首令观众喜欢的唱段--“飞吧!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1842年3月9日,《纳布科》,在首演后大获成功。它在客观上煽起了意大利人的爱国热情,主人公在异族统治下的反抗,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罗西尼称威尔第是“我们当中惟一能写大型歌剧的人”;《米兰日报》《费加罗报》纷纷给予高度评论,说威尔第“具有极大的可以说是宏伟的创造力”,“歌剧震撼了观众,他们疯狂鼓掌,不断喝彩”。《纳布科》在几个月里连续上演,其中的合唱《飞翔吧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是欧洲歌剧艺术中最伟大的合唱曲之一,并在威尔第逝世后的葬礼上被成千上万的人们吟唱。《纳布科》的成功,使威尔第登上了意大利歌剧之王的宝座。

威尔第的探索精神

就在1842年排练《纳布科》的时候,威尔第开始对朱塞平纳·斯特雷波尼产生好感,这位女高音塑造了疯国王狡诈的女儿阿比加耶这一角色。不过一直到几年后斯特雷波尼告别舞台在巴黎教学时,他们才开始同居。最后他们还结了婚。威尔第叫她佩皮纳。

后来,威尔第以惊人的速度写出一部又一部歌剧。写完《纳布科》的歌剧脚本后,索莱拉又与威尔第合作了《伦巴第人》、《阿蒂拉》和《焦万娜·达尔科》。其中一些作品不是太好,这他也知道。但这些作品对于增加他的知名度是很有益的,并为他挣得了足够的钱,使他在过去踏足的土地--布塞托的乡间买一个农场。每当威尔第又完成一部歌剧,他就种上一棵树庆祝一下。

1844年3月,威尔第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歌剧《厄尔南尼》,再次赢得声誉。这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歌剧,被青年人竞相传唱。此后,威尔第在荣誉和观众的呼声中,无法停下创作活动。他几乎成为一个“音乐苦役犯”,连续创作了《福斯卡里父子》(1844年)、《奥里昂姑娘》(1845年)、《阿尔吉拉》(1845年)、《阿蒂娜》(1846年)、《麦克白》(1847年)、《强盗》(1847年)等水平不一的歌剧。

1848年初,在巴黎革命的影响下,意大利各地也相继爆发了革命。威尔第认为,现在意大利最需要的是“大炮的音乐”,他应该用歌剧的方式“发出爱国的炮弹”。于是,威尔第创作了《莱尼亚诺之战》,剧中的主人公费鲁乔被威尔第称之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形象,为意大利的自由而斗争的最伟大的受难者”。1849年的狂欢节期间,《莱尼亚诺之战》在罗马上演,“人们像旋风一样冲人大厅,剧院挤得水泄不通。威尔第在舞台上谢幕20次。第二天,无论是一张票,还是一份载有歌剧内容的节目单,都无法弄到--全部卖光了。当第一幕的合唱《意大利万岁》响起时,全场的观众挥舞着旗帜,起立高唱,而扮演占领者的演员差点儿遭到观众的毒打。

1849年12月,威尔第创作完成了歌剧《露易莎·米勒》。这部歌剧中的几首歌曲,如男高音咏叹调《当晚上一片寂静的时候》,是音乐会保留曲目。

威尔第震惊世界的歌剧作品

1849年底,威尔第回到故乡布塞托。以后,他接连写出了3部震惊世界的歌剧作品。威尔第在回故乡前,被雨果的剧本《国王寻乐》深深吸引,并兴奋不已。1851年初,威尔第用了40天创造完成了《利哥莱托》(又译《弄臣》)的全部音乐。其中最著名的唱段之一“女人善变”就在该剧第四幕里。这是一部关于驼背弄臣、好色公爵和一个叫斯帕拉弗奇莱的职业刺客的歌剧。《利哥莱托》的歌剧脚本取材于维克多·雨果的话剧剧本,该剧几年前冒犯了巴黎观众的道德观念。起初,官方审查员不允许威尔第写这部作品,但他改了改人物的名字就蒙混过关。1852年3月31日,《弄臣》在威尼斯首演。为了在首演中给观众一个惊喜,威尔第直到演出的前一天,才把那首著名的歌曲《女人善变》的乐谱交给演员。果然,首演一再被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打断。《弄臣》和《女人善变》不胫而走,传遍了意大利各地。罗西尼在观看了演出后感慨地说:“在这部作品中,我终于看出了威尔第的天才。”而在此前,这两位歌剧大师多少有些貌合神离。

1853年,威尔第度过了他最好的一年。这年,他创作了两部最成功的歌剧《游吟诗人》和《茶花女》。 他写《游吟诗人》仅用了28天。就是在这部歌剧中,第二幕有一段“打铁”合唱,还有乱成一团的吉卜赛的咒骂声。 1853年2月19日,威尔第的浪漫主义杰作《游吟诗人》在罗马首演。它所取得的成果和《弄臣》相似。

在结束了《游吟武土》的创作后,威尔第立即着手《茶花女》的创作。这部作品仅花费了威尔第一个月的时间。1853年3月6日,《茶花女》在威尼斯首演。《茶花女》1853年3月在威尼斯的首演彻底砸了锅。男高音患了重感冒,一直沙哑着声音。最主要的是,观众认为威尔第的悲剧是他们多少年来听过的最滑稽可笑的东西。扮演患有肺痨的维奥莱塔的女高音萨尔维尼·多纳泰利十分粗壮健康,因此她一开口,观众就爆发出一阵阵笑声。这可不是好兆头。由于演员选择不当,观众并未认可。但威尔第是笑到最后的人,《茶花女》在一年以后重新演出时,获得巨大成功,并很快风靡全欧。在全世界(包括威尔第在一封信中写到的在美国纽约的一次演出)的演出都赢得了巨大的掌声。

《弄臣》《游吟武士》和《茶花女》的问世,使威尔第在歌剧界的成就和声望,迅速超过唐尼采蒂和贝利尼,甚至连罗西尼都屈居其后。威尔第从此成为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阿依达》、《奥赛罗》、《福斯塔夫》更上一层楼

1868年6月,威尔第拜访了他心仪已久的83岁的老作家曼佐尼。1870年,声望卓著的威尔第当选为意大利众议院议员,但他宁愿呆在自己的庄园里享清福,很少去罗马参加他不感兴趣的政治活动。在这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此间,威尔第还创作了《梅菲斯特费勒斯》,修改了他以前创作的《命运之力》。

1869年此时的威尔第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关注歌剧的脚本,使剧情更富于创造力,完全改变了以往歌剧家的形象。他接受了埃及的赫迪夫(1867-1914年间土耳其苏丹授予埃及执政者的称号--译注)的邀请,为庆祝苏伊士运河开通写了一部歌剧《阿依达》。苏伊士运河如期开通了,但这部歌剧却没有如期上演:由于普法战争,所有的布景和服装都压在了巴黎。这部歌剧于1871年12月24日。威尔第创作的以古埃及传说为背景的歌剧《阿依达》在开罗首演。健壮的女主角儿们大显身手。赫迪夫对这部歌剧倍加喜爱。威尔第因为晕船没有参加首演式。

两个月后,《阿依达》又在意大利的米兰举行了首演,著名女高音泰雷萨·斯托尔兹饰演阿依达。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阿依达》是一部精彩的歌剧。再一次掀起了对威尔第的狂热。观众的情绪极其亢奋,60岁的威尔第出台谢幕竟达40次。

1873年5月,曼佐尼病逝。悲痛万分的威尔第没有勇气出席他的葬礼。他怀着无限的崇敬之情,在家中专心致志地为死者创作了一部《安魂曲》。在曼佐尼逝世一周年之际,《安魂曲》在圣马尔科大教堂演奏,威尔第亲自指挥。这部杰作是威尔第除歌剧之外惟一享有盛誉的作品。

在此后大约13年的时间中,威尔第几乎没写过任何东西。他轻松度日,各处走走,看看这部歌剧或那部歌剧的演出,在首演夜总要把胡子梳理得整整齐齐。农场的事物总是让他忙活。

1887年为了证明威尔第的音乐生命并没有就此结束。古稀之年的威尔第再次拿起笔,用了几年时间,构思创作了《奥赛罗》,为此他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并亲自挑选演员、排戏、指挥合唱、审查服装、道具,检验每一个细微的环节。1887年2月5日,《奥赛罗》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首演的场面激动人心,一些国家的政要、文化名流和观众一起,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剧情中,欢呼声、掌声震耳欲聋。74岁的威尔第和主要演员的谢幕花费了15分钟。散场后,欢腾的人群抬着大师回到住所。威尔第几次到阳台上与人们挥手告别,直到扮演奥赛罗的演员塔马尼奥高声清唱了一曲《欢腾吧》之后,热情的观众才陆续散去。

1893年,眼见着亲朋故交相继离开人世,威尔第自感来日不多。这位高龄的老人以每天工作7、8个小时的超常效率,又完成了一部杰作--《福斯塔夫》。这既是威尔第最后一部喜歌剧,也是他漫长而辉煌的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在完成厚厚三大本总谱后,威尔第在最后一页写下了一个“完”字,并意味深长地写到:“去吧,去吧,往前走--往前走!别了!!!”1893年2月9日,《福斯塔夫》的首演获得了与《奥赛罗》相同的成功。

威尔第的一生,写过的成功的歌剧比我们有些人一生看过的还要多。他始终是最著名的和最受爱戴的歌剧作曲家。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在米兰逝世。意大利举国哀痛,人们倾城出动,情不自禁地涌上街头,送别这位最伟大的歌剧艺术大师。

瓦格纳

浪漫歌剧对于瓦格纳来说绝不是简单歌剧和音乐剧,而是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来的“大歌剧”风格,“它是一种行为表现、是神圣的戏剧,或者也可以什幺都不是,”瓦格纳就这样描述自己的歌剧作品,因此也就有了背叛的理由,还没有人能够为音乐史带来如此彻底的革命,瓦格纳不仅仅是音乐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和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是合唱、歌唱家和乐队的指导和指挥,是艺术、习俗和人生的导师。他的歌剧作品应该是德意志民族、西方音乐,甚至整个人类文明期盼已久的成熟的硕果。他成功地指挥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曲,那是典型希腊式的悲剧。他对韦伯略感兴趣,在审视着贝里尼同的时又欣赏着格鲁克的作品。他认为传统歌剧的最佳作品,也只是美妙的音乐。然而,新的歌剧音乐绝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美丽动听的音乐,它应该摆脱自我孤立的音乐。

过去的歌剧音乐总是考虑多样化的形式和剧本的要求,而现在,瓦格纳则把哲学、宗教和道德编织在戏剧和音乐之中。瓦格纳的新歌剧,就是神话和宗教。因为他所表现的是古代典型的事件和人物,上帝和神灵,恶毒凶残的男人们和背信弃义的女人们,伟大感人的英雄豪杰和救世主般的伟大女性。在他的作品中给观众眼前展现了生与死、好与坏、拯救与摧毁这一系列人世间最高精神境界。它是超凡人生的真正检验,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

他在歌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早期创作的歌剧属浪漫派大歌剧样式,后来他渐渐对这种样式的歌剧感到不满,认为歌剧这一形式,应该是各种艺术的结合,并按自己的美学理想和理论,创立了“乐剧”的形式。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歌剧改革家,而且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政治思想、音乐戏剧美学上的著述,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起过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他是空前绝后的,是任何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无法比拟的。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后来他省去了“威廉”)1813年5月22日出生于莱比锡的一个警官家庭。出生于莱比锡。他的母亲原来叫约翰娜·帕茨,是面包师的女儿,她当时的丈夫是一个警官,名叫弗里德里希·瓦格纳,他在瓦格纳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不久后,母亲再嫁给剧作家、演员盖伊,举家迁往德累斯顿。 童年的查德以盖伊为姓,直到十来岁时才又改回到瓦格纳这个姓氏。继父对幼年瓦格纳的艺术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影响下,瓦格纳从小就对古希腊神话、莎土比亚戏剧和德国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继父的关系,瓦格纳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出入剧院,这对他未来的乐剧创作大有裨益。瓦格纳和继父的感情甚笃,当他得知继父在临终时希望他成为音乐人才后,便发誓从此要怀有在世界上获得成就的抱负。1827年14岁的瓦格纳他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一部长长的、错综复杂的歌剧剧本,他把这部叫做《洛巴尔德》的剧本看成是莎士比亚式的悲剧作品。从而显示了这位少年的戏剧创作才华。在这部歌剧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剧中的主人翁也见到了被暗杀的父亲的鬼魂。与哈姆雷特不同的是,洛巴尔德采取了更直接的复仇行动:他几乎杀死了所有有的人,最终成了疯子。在第四幕结尾时,死去的人太多,瓦格纳不得不在第五幕中让一些人作为鬼魂回来,以使剧情发展下去。

瓦格纳断断续续地听过一个叫米勒的人的音乐课,但瓦格纳主要是自学的。瓦格纳极其推崇贝多芬的音乐,他对少年瓦格纳产生决定性影响。瓦格纳曾抄录了这位大师的几乎所有的作品。特别是他在1829年观看了《菲德里奥》的演出后,对音乐和歌唱家的演唱感触极深,并称是这次演出决定了他作为职业作曲家的命运。即使在睡梦中,瓦格纳也曾为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激动地泪流满面。正是这两位伟大人物,奠定了瓦格纳以后从事乐剧创作的坚实基础。

1931年,瓦格纳进入莱比锡大学读书。此间,他用短短6个月的时间,向作曲家魏利格学习作曲理论和技法。

瓦格纳早期的歌剧作品

1833年,瓦格纳在马格德堡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小歌剧团做合唱指挥。尽管他担当此职的资格差一些,但他们还是雇用

要自己整理下,希望能帮到你

在灾难面前,我们必须学会坚强!

我们深知:古往今来,这个世界出现了多少次的危机:陨石撞击,洪灾肆虐,瘟疫横行,战火蔓延……人类一次又一次地面临着挑战。是屈服还是抗争?是沉默还是觉醒?一场洪水,可以夺去无数的生命,一场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这些,却不能令我们失去勇气,失去对未来的向往。

在我们为汶川地震中的逝者唏嘘,为广大军民坚韧不懈的救援行动钦佩不已之时,我们也应该深思:虽说灾难总是突如其来,且在人类面临死亡威胁的最多因素当中,突发性灾难死亡排进了前五位,但掌握一定的应对意外灾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把它传授给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教会孩子们,无疑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据调查,意外事件对人造成的伤害性死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伤害导致即刻死亡者不到1/3,这些人来不及醒过味来,就已遭受致命的打击;但更多的人只是处在伤势危及生命的状态,而无自救或他救条件而最终遭致死亡;或者是尚未遭受伤害,只是未能及时采取逃离行为,由于再次遭受严重伤害而致伤亡。因此,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能懂得些灾害应急和自救常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或逃离现场,常能获救,或逃出死亡的魔掌!

你有可能遇到的9种自然灾害,情况紧急,应如何应对?

1 应对 地震 Earthquake

由于地球及其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产生巨大的力,导致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就形成了地震。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有反应;三度在深夜时人会有感觉;四~五度吊灯有轻微摇晃;六度器皿会倾倒,房屋有轻微损坏;七~八度房屋会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建筑倒塌;十一~十二度会造成毁灭性破坏。

[事例]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悲惨的一页,其强度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的地壳中猛然爆炸,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应急措施]

●发生地震时先不要恐慌。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应迅速跑到门外空旷处,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如果是楼房,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躲避到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或承重墙旁(注意避开外墙)。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公共场所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不要拥向出口,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空调等悬挂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门窗、橱窗、高大的摆放重物的货架。

●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震前预兆·动物篇]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2 应对 雷电 Thunder

在雷雨季节里,常会出现强烈的光和声,这就是人们常见的雷电。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由于雷云电压高电量多,并且放电时间很短,放电电流大,因而雷击电能很大,能把附近空气加热至2000℃以上。空气受热急剧膨胀,产生爆炸冲击波并以5000m/s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最后衰减为音波。虽然放电作用时间短,但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立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很大威胁,可能引起倒塌、起火等事故。

[事例]

2007年1月,马来西亚当地一名女大学生在雨伞下接听手机电话时,突遭雷电劈中,她随即被送院急救,无奈最终回天乏术。此事发生在周四下午3时,当时天空行雷闪电,就读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的

23岁女学生蔡**(音译),下课后徒步返回宿舍,与两个朋友共享一把雨伞挡雨,此时其手机响起,她拿起手机接听时竟被雷电劈个正着,她们三人均仆倒地上,**的胸部被严重烧伤,送往医院后不久证实伤重不治。

[发生地点]

●高耸或孤立的建筑物,或虽有避雷设备但装备不善的房屋;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潮湿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

●建筑物上的烟囱、有无线电天线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内部潮湿的建筑物;没有装设避雷设备或接地不良的易挥发性的地上贮油罐;

●平屋面雷击部位往往发生在四角上,对有坡度的屋面一般打在屋脊山墙上。[应急措施]

●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间、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

●不能撑用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能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话题1 应急自救教育,是当务之急!

“如果地震发生了,你只来得及拿起一样东西,你会选择什么?”这是北京一所普通小学“安全教育课”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据一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科学老师介绍,孩子们的选择非常多样,选择钱财、手机、食品的占绝大多数,而选择“水”这一关键答案的人却微乎其微。

据调查,在北京市的中小学教育中,安全教育多集中在交通安全、意外伤害等方面的教育,关于火灾、地震等灾害的防范、自救、演习虽有所开展,但多是浅尝辄止,加之本市关于安全教育的场所并不是很多——揭示和体验性的场馆现只有海淀的公共安全馆,除海淀区规定辖区内小学五年级学生必须参观该馆外,其他区县并没有相关要求,因此学生们对这些自然灾害的认识还多集中在书面上。同时,“安全教育课”的教材也不是一本全面的灾害阐述、揭示、应急自救教材,而只是不定期的一些小册子的发放,多只对某方面的安全问题做一专题性介绍和说明。

因此,这位科学老师认为:在自然灾害教育方面,中小学的教育仍急需进一步加强。在这里,她还特别推荐了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编写的《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一书,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生活中十几种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防范应急措施。

话题2 家庭急救箱,应加紧普及!

由于雪灾、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我们的财产甚至生命都将受到严重威胁,与其 源 胁蝗缣嵩绮扇〈胧┰し馈R坏┰帜呀盗伲 辽僖 龅皆诖撕蟮?2小时之内存活下来。在欧美等国,这已成为普及性的灾难自救常识。

因此,关于家庭急救箱的概念应加紧普及,“灾难自救包”,里面至少装四样物品:干电池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常用药品(阿司匹林、止疼药、止泻药等)。此外,也可以装上不容易腐烂变质的罐头食品、可供3天之需的罐装水、合适的衣服、毯子、手机、家庭成员信息、书、游戏等物品,还可以装上保险账户和银行户头等。

实践证明,这种对突发灾难有所准备的做法,对抗灾自救价值非凡。鉴于此,“灾难自救包”及其背后的灾难自救理念,需要在我国尽快普及。这样,一旦发生不可抗性的灾难,我们的生命与生活,就能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3 应对 火灾 Fire

着火失去控制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等灾难性事件,被称为火灾。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发生的原因包括:雷击起火、自燃起火、使用明火不慎以及使用燃气或电器不当等。8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 3.2 亿元。进入 90 年代,特别是 1993 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00 多人。

[事例]

1987年5月6日,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火灾,火灾面积100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5万公顷,烧毁贮木场存材75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

[发生地点]

火灾容易发生在干燥的时节,春季和冬季都是火灾的高发季。容易引起火灾的有三种火源:

1.明火:如生产生活用的炉火、灯火、焊接火,打火机的火焰、香烟头火、烟囱火星、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烧红的电热丝、铁块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家用电热器的取暖器等。2.电火花:如电器开关、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还有静电火花,这些火花能引起易燃气体和质地疏松、纤细的可燃物质起火。3.雷电火: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应急措施]

发现初起火灾,应立即呼救,拨打119;同时采取措施灭火自救。

家庭失火

●迅速判断火势来源。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逃生时需要打开门,开门前要检查门把,如果门把很热,不要开门,改从窗户逃生,或到窗口等待救援;如果门把不热,慢慢开门,并确定火、烟是否阻挡了逃生去路——若阻挡出路,要立即关门并寻找其他逃生路径;若未阻挡出路,马上逃生并关上经过的门。

●浓烟弥漫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手、肘、膝紧靠地面,沿墙壁边缘爬行逃生。

●必须经过火焰区时,先弄湿衣服或用湿棉被、毛毯裹住头和身体,迅速跑过。

●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面门窗,用湿毛巾、湿布等堵塞门缝,用水淋湿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如果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杯盖或小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共场所失火(如酒店、影院、商场等)

●下榻宾馆、酒店或到影院、超市时,应特别留心服务方提供的火灾逃生通道,或自行了解安全出口的位置,注意安全门或非常出入口标志。

●发现初起火灾,应利用楼层内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

●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惊慌大声叫喊。

●火势蔓延时,应用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

●逃生无路时,应靠近阳台或窗户,关紧迎火门窗,向外呼救。

●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进行逃生,或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4 应对 雪灾 Blizzard

漫天飞舞的皑皑白雪已经不再是童话世界,它所带来的灾难让毫无防备能力的人们(尤其是毫无应对寒冻极端天气经验的南方地区和城镇的人们)措手不及。突如其来的寒冻天气,马路上的冰层又硬又滑,高压电线覆冰后结成冰柱,连房屋都被冻成了爱斯基摩人的冰屋。铁路中断、航班停飞、高压线冻坏导致停水停电。

[事例]

2008年1月26日开始,第三次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再次袭击我国南方。据了解,此次雪灾是我国50年以来最严重的。

雪灾来时正是春节前夕,京广、沪昆铁路因断电运输受阻,京珠高速公路等“五纵七横”干线近2万公里瘫痪,22万公里普通公路交通受阻,14个民航机场被迫关闭,大批航班取消或延误,造成几百万返乡旅客滞留车站、机场和铁路、公路沿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应急措施]

●保证着装保暖。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保持服装的通气性相当重要。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这样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暖和,反而会感到寒冷、难受。穿一件厚衣服不如多穿几层薄衣服为好,这样有更多的空气层,保温效果更好。要保持服装的干燥。淋湿或汗湿的衣服要及时烘干,衣服上的冰雪要及时抖掉。

●避免寒气从脚入。在冰雪灾害的天气里,一定要注意脚部的保暖。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袜子最好是穿棉线袜,因为尼龙袜不吸收水分,不要使袜子皱褶,以免引起脚的损伤,保持干燥。

●避开大风。突如其来的寒潮、“冷空气”可以使气温骤然下降10多度。而且风速加大,并常常伴有降雨、降雪。为了防止体温下降,防止冻伤,必须设法维持体温。首先要避开大风,因为风速每增加1米、气温就下降1℃。其次要防止淋湿,潮湿会带走更多的热量。万一淋湿,可以用报纸、地图等塞进背部、腰部帮助吸干水分。

●注意保暖。必须防止汗湿衣服,应在出汗前就脱掉一些衣服,并在停止活动时,擦干汗水立即穿上衣服。休息时不能直接坐在地上,应垫上些树叶、干草或书本等。为防止冻伤,还可以在足踝、足跟处涂上肥皂或滑石粉,可以将手、脚放进背包里取暖,可以在手套和袜子里放些辣椒,可以涂一些冻疮膏。

●经常活动按摩。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入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入体内。

●及时补充能量。可以喝一点热汤,或喝甜饮料,因为糖能够提供热能。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5 应对 泥石流 Debris Flow

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强烈的地震造成多处山体滑坡,加上大雨天气,泥石流频繁出现,造成严重灾害,并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诸多难度。

据了解,泥石流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冲刷、淤埋、冲击、磨蚀和堵塞等。快速流动的泥石流,尤其是其中的巨石具有很大的动能,能撞毁桥梁、堤坝、房屋等建筑物;泥石流中的泥沙在通过排导沟和坝体时,可将其表面严重磨蚀。此外,泥石流中含大量泥沙、石块,甚至漂木,极易堵塞涵洞、桥梁,形成漫流改道,造成灾害。当支沟泥石流规模很大时,还可能堵塞主河道,形成堰塞湖,使主河上游水位增高,淹没沿河两岸,堰塞湖一旦溃决,将造成更大灾害。

[事例] 据史料记载,四川是一个泥石流多发的区域。如1981年四川是丰水年,盆地西北部降雨集中在七八月,并多以暴雨或大暴雨出现,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川 “八·一七”特大洪灾,在当年7月一次特大暴雨中,盆地西北部山区10个县共发生崩塌、滑坡68000处,泥石流1000多处。泥石流活动明显滞后于地震活动周期。如20世纪70年代,四川地震活跃,多次发生6级以上强震。到80年代,四川泥石流灾害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时期。另外,1997年6月5日,美姑县乐约乡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并转化为泥石流,造成3人死亡,14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23万元。2003年7月12日凌晨1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沟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51人失踪和死亡。

[应急措施] 地震后,常常伴随着次生灾害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就是较为常见的次生灾害。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处境恶化,遭受新的伤害。那么,泥石流、塌方、滑坡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据地震专家介绍,如果身边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不要惊慌,赶快到坚硬的大岩石块下蹲着,因为大岩石块会挡住从山上滚下的碎石,不至于被砸伤。或者躲避在树林密集的地方,因为碎石滚落遇树就会减速,这样伤害会减小。此外,就是设法脱离险境。如果不幸受伤,找不到脱离险境的好办法,就要尽量保存体力,不要乱动,以免使骨头错位,影响下一步治疗。最实用的方法是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碰到因遭受泥石流、塌方、滑坡导致受伤的人,首先要将其受伤的部位固定下来,不要发生晃动,其次就是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还要快速求援。

话题3 北京的避难场所在哪儿?

如果不是受到地震情绪的影响,恐怕没有几个市民会注意到这块绿色指示牌上的六个大字“应急避难场所”。周一,当记者来到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时,几个市民正在讨论这六个字的涵义。

a:“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过这块牌子,应急避难场所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呀?”

b:“北京这么多的人,这才能装下几个。”

c反驳:“北京好像不止这一个避难场所,皇城根儿也有一个!”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防御灾害性天气以及在生活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