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弓形体抗体

   2022-06-08 23:33:47 网络770
核心提示:血清弓形体抗体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对人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是女性怀孕了,那么进行血清弓形体抗体检测就比较重要了,以免体内感染了弓形虫病毒,从而导致胎儿畸形等危险情况,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血清弓形体抗体的相关知识吧。 血清弓形体抗体阳性弓形虫检

血清弓形体抗体

血清弓形体抗体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对人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是女性怀孕了,那么进行血清弓形体抗体检测就比较重要了,以免体内感染了弓形虫病毒,从而导致胎儿畸形等危险情况,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血清弓形体抗体的相关知识吧。

血清弓形体抗体阳性

弓形虫检查有血清弓形体抗体检查,那么血清弓形体抗体阳性什么情况呢?

血清弓形体抗体阳性弓形虫抗体阳性说明有过弓形虫的感染,但是同时还要看抗体的滴度。如果滴度比较低的话,可以排除弓形虫的活动性感染。如果滴度明显的升高,可能患者目前正处于弓形虫的感染期间,需要给予对症的治疗。弓形虫主要寄存在猫的身上,可以导致人的感染。弓形虫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孕妇。可以导致孕妇流产或者是早产,还可以导致胎儿死亡。

要知道弓形体病原体为刚地弓形虫,原虫为细胞内寄生,猫科动物是其终末宿主,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为中间宿主。弓形体病为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虫病,先天弓形体病是儿童先天感染性疾病中,比较严重的疾病,可引起婴儿畸形、生长发育低下、智力障碍、眼睛畸形等,可导致婴儿死亡。后天感染弓形虫以后,会引起发热、淋巴结肿大、浑身酸痛等症状,多数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血清弓形体抗体阳性孕妇

孕妇是需要避免感染弓形虫病毒的,其中孕妇血清弓形体抗体阳性怎么办呢?

血清弓形体抗体阳性对正常人来说不需要治疗,随着人体产生抗体,弓形虫就会自然死亡。这肯定是最好的了。但是对低于3个月的胎儿会有致命影响。一种可以在孕期使用的药物是阿奇霉素。根据医生的指示安全地使用药物。孕期检查包括14-20周的唐氏筛查。如有需要,可进行羊水穿刺,24-28周的四维彩超检查。

对于孕妇弓形虫感染要明确感染的时间和胎儿的发育状况决定治疗方案。大多数感染时间较长和并没有使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有刺激性较小抗感染药物治疗,能够防止胎儿发育异常。感染处在近期伴随有胎儿发育异常或是畸形时,则需要终止妊娠,以免引起畸形而出生。

血清弓形体抗体igm阴性igg阳性

血清弓形体抗体结果一般有两种,那么血清弓形体抗体igm阴性igg阳性是什么呢?

弓形体抗体一般分为IgG抗体和IgM抗体两种,如果IgM抗体阳性一般表示近期感染了弓形虫。弓形虫人大部分存在于猫,狗,或者生肉,鸡蛋或者是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中,当健康的人类接触到这类不洁的食物时,可能会被感染弓形虫,检查弓形虫IgM抗体会出现阳性,建议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比如说给予乙酰螺旋霉素。治疗两周之后再次复查弓形体IgM抗体,直到其变成阴性。

IgM抗体通常在弓形虫感染人体后5-7天左右就开始,IgM阳性是机体存在活动性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出现的时间较晚是既往感染的标志,如果受检者IgG阳性、IgM阴性,通常表示机体曾经感染过弓形虫,但已经痊愈,目前没有活动性感染,不过如果连续两周两份血清检测发现IgG呈四倍以上的增长,同时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也可作为活动性感染标志。

血清弓形体抗体是什么

有些孕妇可能需要做血清弓形体抗体检测,那么血清弓形体抗体是什么呢?

血清弓形体抗体是诊断弓形虫感染的常规方法,血清中同时存在弓形虫IgG和IgM抗体可以确定急性弓形虫感染的诊断。存在循环IgA抗体有助于急性弓形虫感染的诊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能很好地测定弓形虫的循环IgG抗体。

如果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IgG阳性、IgM阴性表示曾经感染过弓形虫,但是已经痊愈,现在机体内没有活动性感染,是没有问题的。临床上对于弓形虫的检测主要是抽取受检者静脉血进行免疫学检查,检测其中是否含有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和IgM。

怀孕养猫咪有影响吗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在私信中和我聊天。他说,他养了很多年的猫,但最近他结婚了,要生孩子了。他的丈母娘每天都尽力送走这只猫。原因是她婆婆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说养猫的孕妇容易感染弓形虫。如果她们在怀孕期间感染了弓形虫,胎儿可能会在子宫内死亡,出现自然流产。即使孩子最后生下来,也可能是个傻孩子或怪胎。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紧张,使得夫妻关系岌岌可危。

哦,我的天。现在你在微信上说,弓形虫?就是人畜共患病的可怕罪魁祸首是多么可怕。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吧!

弓形虫确实是一种有害的寄生虫,但我必须要说的是,更多的人是通过吃而感染上弓形虫的事实! 生! 肉! 或半! 煮熟的! 肉! 喜欢半熟牛排的外国人有60-70%的机会感染弓形虫。中国不到10%,这要归功于中国人对熟肉的喜爱,感谢上帝,感谢上帝,感谢老祖宗。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你发现很多没有养猫或养宠物的人可以得到弓形虫。

如果我们必须对感染途径进行排名的话

吃生的或半生的肉。

喝未经消毒的乳制品。

吃生的或未清洗和煮过的生菜。

饲养猫和狗。

所以你看,要想得到弓形虫,与其养猫,不如吃生肉和生菜。

猫不是天生就有弓形虫的。它们是弓形虫的宿主,但它们并不产生弓形虫。换句话说,当健康的猫咪吃了带有弓形虫的生肉,或吃了受感染的鸟类或老鼠,猫咪就会在后来被感染。如果你的小猫从小就在家里长大,打过疫苗和驱虫,坚持吃猫粮和罐头,不怎么出门,那么感染的风险就很小。

是不是因为猫,怀孕的猫会感染弓形虫?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可以带你的猫去宠物医院检查。如果你发现弓形虫抗体lgG阳性,只能证明它已经被感染了。它不会传染,你需要检查猫的粪便。粪便中必须有虫卵,才会真正具有传染性。而猫在一生中只感染一次,就像人类只感染一次水痘,然后就会有免疫力。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真的怀孕了在备孕的时候还是要注意的,第一次备孕的时候可以去医院检查弓形虫,这期间准妈妈要放弃铲屎,全力以赴给准爸爸。爸爸们也要记得戴手套,洗手,每天清理猫砂。水果、蔬菜和肉类必须煮熟。

请不要为了迎接一个新的生命而放弃另一个生命。你的宠物可能只是你生命中的一小部分,但你就是它的整个生命。

巨细胞,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检查是阳性,这些代表什么?有什么危害,好治疗吗?

怀孕这个过程很漫长,很多时候孕妈都是在家中处于无聊状态,所以就想拿一些东西来打发时间,或是养一些小宠物也不错,逗着玩也是非常有趣的。那么一般情况下都是养猫咪或是狗狗,比较有灵性和乖巧,问题来了,怀孕养猫咪有影响吗?

怀孕养猫咪有影响吗

关于不能养猫的说法最普遍的是说猫什么有细菌容易造成流产,知道详细一些的人说猫身上有弓形虫,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但是这种说法不正确。

弓形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猫身上可能有这种寄生虫但是并不是所有猫身上都会有这种寄生虫。猫身上的弓形虫也是从其他地方传播过来的,并不是其天然就带弓形虫,比如吃老鼠。室内生养的猫一般不会感染。农村的除外,农村养猫大多放养,吃老鼠是必然的事儿。

还有就是吃未煮熟的肉,特别是猪肉、羊肉也是很容易传染弓形虫。和猫一样,猪羊这种动物也有可能被传播弓形虫。一些鸟类,不干净的蔬菜等上也有可能残留弓形虫。人身上也可能有弓形虫。弓形虫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造成胎儿先天畸形。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脉络膜视网膜系统,引起脉络膜视网膜炎,导致小眼畸形、无眼。更为严重的感染,可引发脑积水、颅内钙化等病症。

没怀孕之前应该如何做

在怀孕之前准妈妈甚至是准爸爸做做一次检查。如果准妈妈的弓形虫抗体阳性,那么她一定感染了弓形虫。要及时防治。人与人之间虽然原则上不会相互感染弓形虫并但是也并不是绝对。急性感染期的病人粪便、尿液、唾液、痰液中都含有弓形虫的病原体,如果接触有可能感染。但是,在粪便、尿液、唾液和痰液中的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不能长期的生存。

如果感染要及时防治。若家中有猫也做做一次检查。如果猫等宠物身上有叫进行防治。家里有猫的户主如何孕期如何防止弓形虫。如果猫检查一切正常,那尽量让它少出家门,少和外界的猫狗等动物接触,以免感染弓形虫。

饲养过程中,准妈妈要避免与宠物过分亲密,更不要接触宠物的粪便,宠物的粪便委托家处理,不要让粪便污染其他用具。

猪肉羊肉等肉类要充分煮熟,蔬菜水果等要洗干净。要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嫌麻烦可以把宠物拿出去寄养,同时对家里做一次清洁。

孕妇不能吃哪些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食材都有其自身的营养价值,但一旦不新鲜、发芽、未煮熟,或是采用非常规手段催熟后,就可能会产生毒素,危害到身体健康。孕妇做为特殊群体,如果不小心食用到这些食物,其轻则可能会影响准妈妈的肠胃健康,重则可能会威胁母婴安全。因此,了解孕期不能吃哪些食物十分重要。

孕妇不能吃的食物:

1、生豆类:四季豆、扁豆、红腰豆、白腰豆等豆类,在生鲜或者加热不彻底的情况下会引起中毒。

2、生豆浆:生大豆中含有有毒成分,如果食用未煮熟的豆浆未,可引起食物中毒。

3、木薯:木薯的根、茎、叶都含有毒物质,如果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或喝其汤,可引起中毒,其毒素可导致神经麻痹疾病,甚至会引起永久性瘫痪。

4、发芽马铃薯:马铃薯发芽部位的毒素——龙葵素,比其肉质部分高几十倍至几百倍,一旦误食,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重症者可因心脏衰竭、呼吸中枢麻痹致死。

5、鲜黄花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这种毒素可引起嗓子发干、胃部烧灼感、血尿等中毒症状。食用前需要先将黄花菜煮熟、煮透后过开水烫一下,再烹调食用。

6、青西红柿:青西红柿含有毒物质龙葵素,食用这种还未成熟的青色西红柿,口腔有苦涩感,吃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生吃危险性更大。

7、腐烂的生姜:腐烂后的生姜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黄樟素。人吃了这种毒素,即使量很少,也能引起肝细胞中毒和变性。

8、生竹笋:新鲜竹笋含有天然毒素氰甙,吃了生的或没有煮透的竹笋,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孕妇对某种很想吃的食物犹豫不决,不妨咨询医生,请专科医生根据自身状况来判断能否食用这种食物以及食用的频率。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食物如由于其效用等原因,部分孕妇并不适宜过多食用。比如说螃蟹、薏米等。如果身体健康的孕妇的在孕期进食了少量以下食物,也不用过于担心,一般并无大碍。

WS/T 486—2015 弓形虫病的诊断简介

问题分析:

你好,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单纯疱疹病毒(TORCH)属优生四项检查,孕妇若被其中任何一种病毒感染后,自身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但可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宫内感染,使胚胎和胎儿呈现严重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导致流产、死胎、死产,即使出生后幸存,也可能遗留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先天缺陷。

意见建议:

建议TORCH检测包括IgM与IgG两种抗体,前者表示新近1~2月的感染,后者表示既往感染,表示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尤其是风疹病毒IgG阳性,认为有终身的免疫力。孕前TORCH的检测就是要了解妇女对这几种病毒的免疫状况,是否需接种风疹疫苗或是否对其他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从而指导孕前妇女怀孕的时间及注意事项,达到优生的目的。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标准基本信息4 前言5 标准正文 5.1 1 范围5.2 2 术语和定义5.3 3 诊断依据 5.3.1 3.1 流行病学史5.3.2 3.2 临床表现5.3.3 3.3 实验室检查(见附录D) 5.4 4 诊断原则5.5 5 诊断 5.5.1 5.1 弓形虫感染5.5.2 5.2 弓形虫病 5.6 6 鉴别诊断(参见附录E) 5.6.1 6.1 先天性弓形虫感染5.6.2 6.2 获得性弓形虫感染 5.7 附录A(资料性附录)病原学 5.7.1 A.1 概况5.7.2 A.2 形态 5.7.2.1 A.2.1 速殖子(假包囊)5.7.2.2 A.2.2 包囊 5.7.3 A.3 生活史 5.8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流行病学 5.8.1 B.1 流行概况5.8.2 B.2 传染源5.8.3 B.3 传播途径5.8.4 B.4 易感人群5.8.5 B.5 流行因素 5.9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临床表现 5.9.1 C.1 弓形虫感染5.9.2 C.2 弓形虫脑病5.9.3 C.3 弓形虫眼病5.9.4 C.4 弓形虫肝病5.9.5 C.5 弓形虫心肌心包炎5.9.6 C.6 弓形虫肺炎5.9.7 C.7 其他 5.10 附录D(规范性附录)实验室检查 5.10.1 D.1 弓形虫IgG抗体检测 5.10.1.1 D.1.1 方法5.10.1.2 D.1.2 试剂组成5.10.1.3 D.1.3 操作步骤5.10.1.4 D.1.4 结果判定 5.10.2 D.2 弓形虫IgM抗体检测 5.10.2.1 D.2.1 方法5.10.2.2 D.2.2 试剂组成5.10.2.3 D.2.3 操作步骤5.10.2.4 D.2.4 结果判定 5.10.3 D.3 弓形虫IgG抗体和IgM抗体的临床意义与处理方法5.10.4 D.4 弓形虫CAg检测 5.10.4.1 D.4.1 方法5.10.4.2 D.4.2 试剂组成5.10.4.3 D.4.3 操作步骤5.10.4.4 D.4.4 结果判定 5.10.5 D.5 弓形虫核酸检测 5.10.5.1 D.5.1 方法5.10.5.2 D.5.2 试剂组成5.10.5.3 D.5.3 操作步骤5.10.5.4 D.5.4 结果判定 5.10.6 D.6 病原学检查 5.10.6.1 D.6.1 直接镜检5.10.6.2 D.6.2 动物接种 5.11 附录E(资料性附录)鉴别诊断 5.11.1 E.1 巨细胞病毒感染5.11.2 E.2 疱疹病毒感染5.11.3 E.3 风疹病毒感染5.11.4 E.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11.5 E.5 淋巴结结核5.11.6 E.6 视网膜脉络膜炎 5.12 参考文献 6 《弓形虫病的诊断》解读 6.1 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6.2 标准的主要内容6.3 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1 拼音

WS/T 486—2015 gōng xíng chóng bìng de zhěn duàn

2 英文参考

Diagnosis of toxopla *** osis

3 标准基本信息

ICS 11.020

C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86—2015《弓形虫病的诊断》(Diagnosis of toxopla *** osi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12月15日发布,自2016年06月01日起实施。

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闻礼永、严晓岚、官亚宜、张剑锋、林丹丹。

5 标准正文

弓形虫病的诊断

5.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弓形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弓形虫病的诊断。

5.2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弓形虫 toxopla *** a

一种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的原虫,可寄生于人体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内,因滋养体似弓形或半月形而被命名为弓形虫,可引起人体弓形虫感染或弓形虫病,参见附录A。

2.2

弓形虫感染 toxopla *** a infection

弓形虫经人体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皮肤、胎盘等途径随血液或淋巴液扩散到全身有核细胞内,形成包囊后可长期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或横纹肌内,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可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仅弓形虫病原学阳性。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感染途径。

2.3

弓形虫病 toxopla *** osis

弓形虫寄生于人体并侵犯脑或眼、肝、心、肺等器官,破坏有核细胞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易发病,为机会性 *** 共患寄生虫病。

5.3 3 诊断依据5.3.1 3.1 流行病学史

有猫、犬等宠物饲养或接触史,或有生食或半生食猪、羊、牛、犬等动物肉类及其制品史,或有皮肤黏膜损伤、器官移植输血史,或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史,或妇女妊娠期有上述暴露史等,参见附录B。

5.3.2 3.2 临床表现

弓形虫感染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途径。妇女在妊娠期感染弓形虫后多数可造成胎儿先天性感染,一般婴幼儿期常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当各种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时,儿童期可呈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成人期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炎等。妇女妊娠初期感染弓形虫后少数可出现流产、早产、死产或畸形,妊娠中晚期感染弓形虫可造成胎儿出生后有脑、眼、肝、心、肺等部位的病变或畸形。

免疫功能正常者获得性感染弓形虫后,多数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为隐性感染。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弓形虫可侵犯人体各个器官而引起相应严重临床表现,如弓形虫脑病、弓形虫眼病、弓形虫肝病、弓形虫心肌心包炎、弓形虫肺炎等,参见附录C。

5.3.3 3.3 实验室检查(见附录D)

3.3.1 弓形虫抗体(IgG、IgM)阳性。

3.3.2 弓形虫循环抗原(CAg)阳性。

3.3.3 弓形虫核酸阳性。

3.3.4 血液、体液或穿刺液涂片或病理切片染色镜检发现弓形虫。

3.3.5 血液、体液或穿刺液经动物接种分离发现弓形虫。

5.4 4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5.5 5 诊断5.5.1 5.1 弓形虫感染

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同时符合3.1和3.3.4、3.3.5中任一条。

5.5.2 5.2 弓形虫病

5.2.1 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3.1和3.2。

5.2.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3.3.1、3.3.2、3.3.3中任一条。

5.2.3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并同时符合3.3.4、3.3.5中任一条。

5.6 6 鉴别诊断(参见附录E)5.6.1 6.1 先天性弓形虫感染

应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等疾病进行鉴别。

5.6.2 6.2 获得性弓形虫感染

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视网膜脉络膜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5.7 附录A(资料性附录)病原学5.7.1 A.1 概况

弓形虫最早发现于刚地梳趾鼠(Ctenodactylus gondii)体内单核细胞中,是一种能寄生于人体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内的原虫,猫科动物为其唯一终末宿主,其他哺乳动物、鸟类和人类都可为其中间宿主。其发育全过程有滋养体(包括速殖子和缓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等5种生活史阶段,临床上有诊断价值的为速殖子(假包囊)和包囊。

5.7.2 A.2 形态5.7.2.1 A.2.1 速殖子(假包囊)

速殖子(tachyzoite)呈香蕉形或半月形,前端较尖,后端较钝。长3μm~7μm,最宽处2μm~4μm。经Giemsa法染色后胞浆呈蓝色,胞核呈紫红色,位于虫体中央稍偏后。

细胞内寄生的速殖子不断增殖,一般含数个至十多个,其被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体没有真正的囊壁,称为假包囊(pseudocyst)。

5.7.2.2 A.2.2 包囊

包囊(cyst)呈圆形,具有由虫体分泌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坚韧囊壁,内含数十个至数千个缓殖子(bradyzoite)。缓殖子直径范围为5μm~100μm,多见于脑、骨骼肌、视网膜及其他组织内,可长期在组织内生存。

5.7.3 A.3 生活史

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猫科动物吞食卵囊、包囊或假包囊后,在小肠内逸出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发育增殖,形成裂殖体。裂殖体成熟后释出裂殖子,再侵入其他肠上皮细胞形成下一代裂殖体。经过数代后,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雌、雄配子体,再继续发育为雌、雄配子。雌、雄配子受精成为合子,继续发育形成卵囊,从上皮细胞内逸出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25℃温度和适宜湿度环境条件下,经2 d~4 d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成熟卵囊。同时,弓形虫也可在猫科动物的肠外组织中进行无性增殖。

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当猫粪内的卵囊或动物肉类中的包囊或假包囊被人、羊、猪、牛等中间宿主吞食后,在肠内逸出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侵入肠壁经血或淋巴液进入单核巨噬细胞内寄生,并扩散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如脑、眼、肝、心、肺、肌肉等,进入细胞内以二分裂或内芽生增殖形成假包囊,当细胞破裂后,速殖子侵入其他组织细胞。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部分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特别是脑、眼、骨骼肌等组织,虫体增殖速度减慢并分泌囊性物质形成包囊。包囊在宿主体内可存活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可诱发包囊发育而破裂,释出缓殖子,进入血流并侵入其他组织细胞形成假包囊,继续发育增殖。

5.8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流行病学5.8.1 B.1 流行概况

弓形虫是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呈世界性分布,人群感染相当普遍,多属隐性感染。全国人畜弓形虫病调查研究协作组(1983年~1986年)采用IHA方法调查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41个县的81968名居民,结果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0.33%~11.79%,平均阳性率为5.16%。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2001年~2004年)报告,采用ELSA方法在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检测47444人,结果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79%~16.810/,平均阳性率为7.88%,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5.8.2 B.2 传染源

随粪便排出弓形虫卵囊的猫科动物是最重要传染源,其次为感染弓形虫的其他哺乳动物、鸟类等温血动物。弓形虫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故受感染的母亲也是传染源。

5.8.3 B.3 传播途径

先天性弓形虫感染是指经母体胎盘感染胎儿;获得性弓形虫感染是指经人体消化道黏膜、损伤皮肤、输血、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

5.8.4 B.4 易感人群

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尤其是胎儿、婴幼儿、饲养或接触猫犬等宠物者、动物饲养员、屠宰工以及各种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

5.8.5 B.5 流行因素

弓形虫卵囊在外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寒带、温带、热带地区均有分布,没有严格的地理分布界线。人群感染弓形虫与饲养宠物、饮食习惯等有关。在食品加T过程中,如生熟不分造成交叉污染可增加弓形虫感染机会。

5.9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临床表现5.9.1 C.1 弓形虫感染

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弓形虫后,包囊可长期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或横纹肌内,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仅弓形虫病原学检测阳性。

5.9.2 C.2 弓形虫脑病

临床上表现为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癫痫、精神异常等,可出现头痛、眩晕、谵妄、肌痛、淋巴结肿大等,脑脊液中可查见弓形虫速殖子。

5.9.3 C.3 弓形虫眼病

主要为复发性、局限性、坏死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临床上表现为视力模糊、眼痛、畏光、盲点和流泪等。眼底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黄斑渗出性病灶。新鲜病灶边界模糊,青灰色,轻度隆起,周围有视网膜出血;陈旧性病灶为卫星状散在白色圆形斑块及色素斑,或黄斑部色素上皮脱落。

5.9.4 C.4 弓形虫肝病

弓形虫破坏肝细胞引起肝实质炎症浸润和局部坏死,临床上表现为食欲减退、肝区疼痛、腹水、轻度黄疸、肝硬化、脾肿大等,病程长易复发。

5.9.5 C.5 弓形虫心肌心包炎

临床上可出现发热、腹痛、扁桃体炎、眼睑浮肿等,常无明显心脏异常症状,也可出现心悸、颈静脉怒张、胸痛、呼吸困难等,偶可闻及心包摩擦音。重者可出现胸前或胸骨后钝痛、锐痛,疼痛向颈部和肩部放射,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心力衰竭。

5.9.6 C.6 弓形虫肺炎

临床上表现有咳嗽、咳痰、胸痛、气短、肺部哕音等,X线检查有炎症浸润灶。肺部病变多合并巨细胞病毒和细菌感染,呈间质性和小叶性肺炎表现。

5.9.7 C.7 其他

妇女妊娠初期感染弓形虫可通过胎盘屏障,常使胎儿发生广泛病变而导致流产、早产、死产等,可见无脑儿、脑积水、小头畸形、小眼畸形、智力发育不全等,成为人类先天性感染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5.10 附录D(规范性附录)实验室检查5.10.1 D.1 弓形虫IgG抗体检测5.10.1.1 D.1.1 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样品中弓形虫IgG抗体。

5.10.1.2 D.1.2 试剂组成

由弓形虫抗原包被的96微孔板、人葡萄球菌蛋白A(SPA)或抗人IgG酶标记物液、样本稀释液(含0.9%氯化钠的生理盐水)、洗涤液(含有Tween20缓冲液)、终止液(主要成分为1 mol/L硫酸溶液)、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底物A液(主要成分为过氧化脲)、底物B液(主要成分为四甲基联苯胺)组成。

5.10.1.3 D.1.3 操作步骤

在洁净试管中加入1 mL稀释液,然后加10μL待检样品液,混匀。每孔中加入稀释的待检样品100μL,设阳性对照1孔,阴性对照2孔(每孔分别加阳性对照、阴性对照2滴),并设空白对照1孔,置37℃孵育30 min。随后弃去孔中液体,用洗涤液洗涤5次,每次间隔1 min,甩干。除空白对照孔外,每孔加入1: 50稀释的酶标记物液50μL(即1 mL稀释液中加入酶结合物20μL),37℃孵育30 min。随后弃去孔中液体,用洗涤液洗涤5次,每次间隔1 min,甩干。每孔先后加底物A液、底物B液各1滴,轻叩反应板使之混匀,室温避光放置5 min~10 min。每孔加终止液1滴。

5.10.1.4 D.1.4 结果判定

采用比色计数法,以空白孔调零,用酶标仪测定各孔450 nm波长OD值。如S/N(样品孔OD值/阴性对照孔OD均值)≥2.1,结果判为阳性。

5.10.2 D.2 弓形虫IgM抗体检测5.10.2.1 D.2.1 方法

采用抗体捕捉ELISA法,检测人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样品中弓形虫IgM抗体。

5.10.2.2 D.2.2 试剂组成

由抗人IgMμ链抗体包被的96微孔板、弓形虫抗原液、抗弓形虫抗体酶标记物液、样本稀释液、洗涤液、终止液、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底物A液、底物B液组成。

5.10.2.3 D.2.3 操作步骤

每孔中加稀释液90μL,然后加待检样品液10μL,充分混匀,设阳性对照1孔,阴性对照2孔(每孔分别加阳性对照、阴性对照2滴),并设空白对照1孔,置37℃孵育30 min。随后弃去孔中之液体,用洗涤液洗涤5次,每次间隔1 min,甩干。除空白对照孔外,每孔先加入抗原液1滴,随后加1: 50稀释的酶标记物液50μL(即1 mL稀释液中加入酶结合物20μL),轻叩反应板使之混匀,37℃孵育30 min。随后弃去孔中之液体,用洗涤液洗涤5次,每次间隔1min,甩干。每孔先后加底物A液、底物B液各1滴,轻叩反应板,室温避光放置10 min~20 min。每孔加终止液1滴。

5.10.2.4 D.2.4 结果判定

采用比色计数法,以空白孔调零,用酶标仪测定各孔450 nm波长()D值。如S/N(样品孔OD值/阴性对照孔OD均值)≥2.1,结果判为阳性。

5.10.3 D.3 弓形虫IgG抗体和IgM抗体的临床意义与处理方法

弓形虫抗体检测是目前最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通常需联合进行IgG和IgM抗体平行检测,弓形虫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见表D.1。怀疑孕妇近期感染,采取干预措施之前应将标本送至有诊断弓形虫病经验的实验室比对。

表D.1 弓形虫IgG抗体和IgM抗体的临床意义与处理方法

IgG结果

IgM结果

临床意义

处理方法

阴性

阴性

无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如果临床症状和体征持续存在,3周后重新采集标本复查

阴性

可疑阳性

可能早期急性感染或IgM假阳性

3周后重新采集标本检测IgG和IgM。如果两份结果相同,患者可能未感染弓形虫

阴性

阳性

近期急性感染或IgM假阳性

3周后重新采集标本检测IgG和IgM。如果两份结果相同,IgM反应可能是假阳性

可疑阳性

阴性

不确定

重新采集标本检测IgG

可疑阳性

可疑阳性

不确定

重新采集标本检测IgG和IgM

可疑阳性

阳性

可能近期急性弓形虫感染

3周后重新采集标本检测IgG和IgM

阳性

阴性

通常弓形虫感染超过6个月

阳性

可疑阳性

弓形虫感染,但IgM结果可疑可能由于近期感染或IgM假阳性

3周后重新采集标本检测

阳性

阳性

可能近期弓形虫感染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10.4 D.4 弓形虫CAg检测5.10.4.1 D.4.1 方法

采用ELISA双夹心一步法,检测人血清样品中弓形虫CAg。

5.10.4.2 D.4.2 试剂组成

由纯化抗弓形虫特异性抗体(多抗)包被的96微孔板、抗弓形虫特异性抗体酶标记物液、样本稀释

液、洗涤液、终止液、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底物A液、底物B液组成。

5.10.4.3 D.4.3 操作步骤

每孔中加稀释液40μL,,然后加待测样品液10μL,充分混匀,并设阳性对照1孔,阴性对照1孔、空白对照1孔(每孔分别加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稀释液各1滴)。除空白对照外,各孔随后加稀释的酶标记物液50μL,轻叩反应板使之混匀,置37℃孵育1 h。随后弃去孔中之液体,用稀释液洗涤5次,每次间隔1 min,甩干。每孔先后加底物A液、底物B液各1滴,室温避光放置10 min~20 min。每孔加终止液1滴。

5.10.4.4 D.4.4 结果判定

采用比色计数法,以空白孔调零,用酶标仪测定各孔450 nm波长OD值。如S/N(样品孔OD值/阴性对照孔OD均值)≥2.1,结果判为阳性。

5.10.5 D.5 弓形虫核酸检测5.10.5.1 D.5.1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Bl基因和AF146527序列等选取靶基因,对弓形虫特异性DNA核酸片段进行荧光PCR检测。

5.10.5.2 D.5.2 试剂组成

由核酸抽提液、弓形虫核酸荧光PCR检测混合液、酶(Taq+UNG)、水(H2O)、内部对照品、阳性对照品组成。

5.10.5.3 D.5.3 操作步骤

首先进行标本、对照品的核酸裂解处理。如为血液或体液,取50μL样本,加50μL核酸提取液,振荡10 s,99℃干浴或水浴10 min,2500 g离心10 min,保留上清备用。如为粪便,挑取米粒大小粪便放置于含0.5 mL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振荡混匀,2500 g离心2 min,去尽上清,沉淀中直接加入100μL DNA提取液充分混匀,沸水浴10 min,2500 g离心5 min,取上清4V_L进行PCR反应,取水(H2O)作为阴性对照。然后进行试剂配制,取35μL弓形虫核酸荧光PCR检测混合液与1μL内部对照品,以及0.4μL酶(Taq+UNG),振荡混匀数秒,1358 g离心数秒。取上述混合液36μL置于PCR反应管,然后将已处理标本、阳性对照品、水(H2O)各4μL分别加入PCR反应管,盖好管盖,置于定量荧光PCR仪上,分别设置循环参数为37℃2 min、94℃2 min、93℃15 s、60℃60 s,四个参数循环40次。单点荧光检测在60℃,反应体系为40μL。荧光检测选用羧基荧光素(FAM)和六氯荧光素(HEX)通道,基线调整取6~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阈值设定原则以阈值线刚好超过水(H2O)检测荧光曲线的最高点。

5.10.5.4 D.5.4 结果判定

在FAM通道,当Ct(Crossing point)值≤38时,结果判为阳性。

5.10.6 D.6 病原学检查5.10.6.1 D.6.1 直接镜检

取外周血或脑脊液、视网膜下渗出液、房水、胸水、腹水、羊水等待检血液或体液,500 g离心10 min,取沉淀液进行涂片,经干燥、固定和Giemsa法染色,光镜下如查到弓形虫速殖子(假包囊)则判为病原学阳性。

取活检组织,病理切片后经Giemsa法染色,光镜下如检测到弓形虫包囊或速殖子(假包囊)则判为病原学阳性。

5.10.6.2 D.6.2 动物接种

取外周血或脑脊液、视网膜下渗液、房水、胸水、腹水、羊水等待检血液或体液,无菌接种于6周~8周龄清洁级健康小鼠腹腔内,每只接种1mL。逐日观察,如接种2周~3周后如小鼠jLH现皮毛松竖、不活泼、弓背、闭目、腹部膨大、颤动或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剖杀。取小鼠腹腔液以及肝、脾、脑等组织,经研磨过滤500 g离心10 min后制成涂片,Giemsa法染色后镜检,如查到弓形虫速殖子(假包囊)或包囊则判为病原学阳性。

如首次接种结果为阴性或小鼠未发生死亡,无菌取其脑、肝、心、肺、淋巴结等组织各2 g,放入组织研钵中研磨成匀浆,加0.9%生理盐水配制成10%~20%的组织悬浮液,再次接种6周~8周龄清洁级健康小鼠腹腔内。小鼠盲传至少3代,每2周1次,如查到弓形虫则判为病原学阳性。

5.11 附录E(资料性附录)鉴别诊断5.11.1 E.1 巨细胞病毒感染

婴儿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可以出现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小头畸形等临床表现,尿中可查到巨细胞病毒包涵体,鼻咽部、血或尿中可分离出巨细胞病毒,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等。

5.11.2 E.2 疱疹病毒感染

婴儿感染疱疹病毒后,可以出现高热、热退疹出或疹出热退、颈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脑脊液呈病毒感染改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血清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等。

5.11.3 E.3 风疹病毒感染

婴儿感染风疹病毒后,可以出现发热、黏膜玫瑰色或出血点、肌张力低下等临床表现。出生前诊断主要依据从羊水中分离到风疹病毒,出生后诊断则主要依据从喉、尿液、脑脊液和其他组织中分离到风疹病毒,血清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等。

5.11.4 E.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约有10%获得性弓形虫病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异型淋巴细胞常占白细胞总数10%以上,无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嗜异性凝集抗体滴度≥1:64;而弓形虫病的异型淋巴细胞常占白细胞总数10%以下,可有轻度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嗜异性凝集抗体阴性等。

5.11.5 E.5 淋巴结结核

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常见,主要侵犯颌下、颈前区沿胸锁乳突肌前缘等部位的淋巴结,常为一侧性,可以软化后变为冷性脓肿,向外穿破而遗留瘘管,结核菌素试验常呈阳性反应;而弓形虫性淋巴结炎也以颈部多见,但炎症发展缓慢,肿大程度常不出现压迫症状,血清弓形虫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试验阳性等。

5.11.6 E.6 视网膜脉络膜炎

巨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类肉瘤病等均可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炎,但弓形虫引起的视网膜脉络膜炎特征性损伤为眼底局灶坏死性脉络膜炎,表现为视力模糊、盲点、怕光、疼痛、泪溢、中心性视力缺失等。

5.12 参考文献

[1] 吴观陵.人体寄生虫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闻礼永,儿童寄生虫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甘绍伯.有关弓形虫病诊断的思考.中国热带医学,2001,1(2):121123

[4] 周晓农.人体寄生虫病基层预防控制丛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 马亦林.传染病学.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 薛纯良.孕期弓形虫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18(1):5557

[7] 于恩庶.弓形虫病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6 《弓形虫病的诊断》解读6.1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弓形虫病是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是孕产妇流产、新生儿先天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弓形虫感染多属隐性感染,正常情况下可不发病。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发病。制定《弓形虫病的诊断》标准,对于满足临床诊断和现场防治工作的需求,规范弓形虫病的诊断,有效控制弓形虫病流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6.2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弓形虫病的诊断》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弓形虫病的诊断。标准明确了弓形虫、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的定义;规定了弓形虫病诊断原则,即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明确了弓形虫病诊断标准。

标准阐明了易混淆疾病的鉴别诊断:先天性弓形虫感染应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等疾病进行鉴别。获得性弓形虫感染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视网膜脉络膜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6.3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1.在标准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区分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弓形虫是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健康者感染后由于机体可以产生保护性免疫,故绝大多数人无临床表现,仅少数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垂直传播者才会患弓形虫病。前者无需治疗,而后者需抗弓形虫药物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血清弓形体抗体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