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与民用建筑物距离国家标准

   2023-02-16 21:33:22 网络840
核心提示:1.加油站的设计和施工,要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156-2002(2006年版)》的规定,根据上述规定, 4.0.4加油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4.0.4的规

加油站与民用建筑物距离国家标准

1.加油站的设计和施工,要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156-2002(2006年版)》的规定,根据上述规定, 4.0.4加油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其中,表4.0.4中关于民用建筑物,最近的是10米,你要根据加油站的级别来判断。 2.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规定,二级加油站与普通民用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为12米,三级加油站为10米。而据业内人士解释说,安全距离自加油机算起,加油站分为二、三级,城市里一般不批一级;普通民用建筑物有耐火等级之区别:一、二级为砖混结构,三级为砖木结构,四级为木结构。安全距离一般在10米左右。

对于加油站周边建筑,国家有没有什么要求?

法律分析:一、各设区市所辖县中心城区加油站网点的设置间距不少于1公里。二、国道、省道加油站网点设置间距同侧不少于6公里、对侧不少于3公里;国道、省道相互交叉,不在同一条道路沿线的相邻加油站设置间距不小于3公里。三、 农网加油站必须距国道、省道车行距离2公里以上,网点设置间距不少于2公里,每个乡镇加油站网点数量设置不受限制。四、水上加油站、岸基加油站的设置,间距不少于2公里,各水域网点数量设置不受限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气输送安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送石油、天然气的管道的保护,适用本法。

城镇燃气管道和炼油、化工等企业厂区内管道的保护,不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所称天然气包括天然气、煤层气和煤制气。

本法所称管道包括管道及管道附属设施。

加油站多少米不能建住宅?

根据《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规定,加油站与周边重要公共建筑的安全距离为50米,二级站与周边民用建筑安全距离(一类20米、二类16米、三类12米)。

1、一级站:即油罐容量在120立方及以上的,也可以目测,一般是8台加油机及以上的;(一般分布在高速及国道上)(如果发生安全事故的话一般是几公里内都会受到影响的)

2、二级站:一般是6台加油机;(一般分布在省道及县道上)(如果发生安全事故的话一般是两公里内都会受到影响的)

3、三级站:一般两台至6台加油机的;(一般分布在县道及县道以下的所有公路上)(如果发生安全事故的话一般是一公里内都会受到影响的)

目前,加油站所采用的加油机的规模种类很多,从机械式、电子式直到电脑自动加油机。加油机的流量可分为50-60升/分和80-90升/分两种。

小流量的加油机适用于小轿车、面包车加油;大流量的加油机适用于大型客车和集装箱货车的加油。

各种加油机的基本结构(机械传动部分)是一致的。机械式和电子式的区别在于数字显示装置的不同,电子式的可与微机配合使用,达到自动操作的目的。

扩展资料:

安全措施:

具体措施

1、防静电设施接地

加油站静电接地就是用导线将储油罐、输油管道、加油机卸油台等设施与大地相接,从而使导体电位接近大地电位,其中卸油地线应与防静电接地体等电位连结。显然,接地的目的是为带电体上静电荷向大地泄漏提供一条通道,以防止带电体上静电荷的积累或静电位的升高。

要经常检查加油枪的接地和管道上法兰盘的连接情况,及时消除锈蚀,保证整个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08。注意: 当防静电、防雷和工频电气三个接地系统共用一个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的最小值选取,一般为4~ 108。

2、增加空气湿度

增湿主要增加静电沿绝缘介质表面泄漏,而不是增加静电通过的泄漏。增湿对于亲水性物质除能加快静电的泄漏,防止静电积累,还能提高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量。在加油站主要是给加油区、储油罐区、卸油区及油罐车等喷入水蒸气或洒水,是加油站区域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 范围内。

3、掺杂降低电阻率

要有效地泄漏带电体上的静电,接地法只适用于带电的金属导体或静电导体和亚导体,而增加湿度又只对亲水性的带电介质有效。要有效地泄漏电阻率较高的静电非导体所带电荷,只能靠降低它们的电阻率,提高导电性来解决,即向介质材料如燃油、塑料制品等添加能减少电阻率的杂质,以改善其导电性能。理论和实验表明,对于固体材料,当其电阻率降至1098cm 以下,就可有效地泄漏静电,防止静电的危险积累;至于液体,当其电阻率降至10108cm 以下,就可消除静电危险。市面普遍使用的抗静电剂,就属于化学掺杂法。抗静电剂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和导电性,值得推广应用。

4、电离空气法

电离空气法是通过安装静电中和器,使空气发生电离,产生消除静电所必要的大量电离子(一般为正、负离子对)。电离空气法使用方便,又不影响燃油质量。

5、控制场所危险程度

在机动车加油站,主要应在封闭危险的空间安装通风装置,及时排出爆炸性混合物(如可能产生的油雾等),使混合物的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

6、人体静电防护

人体活动也是加油站静电发生源之一,由于人体带电的复杂性,所以应建立完备的人体防静电系统。这一系统可考虑由防静电工作服、鞋袜、地坪等组成,必要时辅以防静电腕带、手套、脚套、帽子和围裙等,还有工作台、座椅等都属于防静电系统范畴。这种整体的防护系统兼具有静电泄漏、中和与屏蔽作用。除了以上措施外,在各种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完好的前提下,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这是防止静电灾害事故发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各种正反事例反复印证着这条道理。

7、强化安全管控、教育

吸烟引发加油站着火爆炸事故均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对加油站人员的安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要开展经常性的油品知识学习,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各种油品的性质、特点和油蒸气爆炸极限,从主观上增强预防事故的意识。

同时,要利用吸烟酿成着火爆炸事故的典型案例,对加油站内部人员进行警示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吸烟对个人、家庭、单位、社会的危害性,提高责任感,自觉戒烟,或者不在加油站吸烟。另一方面,要加强站外周边人员和外来加油人员、司乘人员的管控,切实做好检查工作和监督引导工作,确保“站内”、“站外”安全。

8、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新建加油站必须严格按照《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对于未按标准建设的加油站,应及时查找施工过程中遗留下的事故隐患,并对照《规范》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如不合理的卸油、加油工艺系统、呼吸管道、油罐室安装的油罐、管沟敷设的输油管道,以及热力、输油、电气共用管沟等。

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情况下的油气排放,防止不正常情况下的油气逸散、积聚和非爆炸危险场所向爆炸危险场所的转化。

9、严格控制火源

加油站是严禁烟火的场所,严格控制火源(火种)是消除事故隐患的必要措施。但部分加油站在火源(火种)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侥幸心理,对吸烟视而不见、视而不管,监督不力;对外部人员的管理,只有要求,没有检查,缺少必要的强硬措施,全凭外来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外来人员在危险场所吸烟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情况如不改变,引发事故就会成为必然。因此,加油站内部应严禁携带存放火种,更要提倡加油站人员戒烟。

10、加强监督检查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制度落实的保障。在内部人员相互监督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外来人员和客户的监督,在加油站入口处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语,同时要求加油站人员要对客户进行口头提醒。在加油站进行施工改造时,要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特别强调加油站不允许吸烟的道理和危害。

在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在现场监督,特别在动火时,要严格控制范围,并对动火现场油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施工无事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加油站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规定,二级加油站与普通民用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为12米,三级加油站为10米。

加油站分为二、三级,城市里一般不批一级;普通民用建筑物有耐火等级之区别:一、二级为砖混结构,三级为砖木结构,四级为木结构。安全距离一般在10米左右。

加油站与公共建筑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此距离的要求比民居更高,与重要公共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更要达到50米。重要公共建筑物包括: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办公楼;体育馆、会堂、会议中心、电影院、剧场、室内娱乐场所、车站和客运站等公众聚会场所;省级以上邮政楼、电信楼等通信、指挥调度建筑物;省级以上金融机构办公楼;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建筑物。一般营业场所、办公楼、商住两用楼、高层民用建筑物等则归类为仅次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一类保护物。其与二级加油站的安全距离应为20米,与三级加油站的安全距离应为16米。这些数字要求都是强制性的。

以上就是关于加油站与民用建筑物距离国家标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