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之内中国房价到底会怎样?会涨还是会跌,主要说说理由?

   2022-08-11 14:17:00 网络250
核心提示:1.未来5年,一线城市的房价上行趋势或已成为行业共识。因为人口基数,供求关系,都决定了一线城市的房价走势。而一线城市受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未来豪宅化趋势已相当明显;2.在一线城市辐射范围的都市圈亦是房价趋势中的潜力股,这是基于人口流入的

未来五年之内中国房价到底会怎样?会涨还是会跌,主要说说理由?

1.未来5年,一线城市的房价上行趋势或已成为行业共识。因为人口基数,供求关系,都决定了一线城市的房价走势。而一线城市受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未来豪宅化趋势已相当明显;

2.在一线城市辐射范围的都市圈亦是房价趋势中的潜力股,这是基于人口流入的判断。一项数据显示,人口流入高度集中在三大都市圈,人口流入超过100万的13个城市,三大都市圈就占了8个,长三角有沪苏,珠三角有广深莞佛,环渤海有京津。庞大的人口基数,必然对当地房价带来上涨空间;

3.关于未来五年,一线城市的房价,肯定高于当前。但到底高多少,其实具有较大变量。这个较大变量,主要来自两点;

4.本轮一线城市皆翻倍,涨得太猛,体力透支,休整的时间可能会长过以往短周期的下行期,不是降温一年左右,而是降温二年左右;

5.中央严厉约束炒房,应会延续几年,虽然楼市低迷之际,仍会重现救市,但在2022年之前,领导的指示或多或少,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6.从规律来看,中国的房价三四年一个小周期,10年一个大周期。而往往在小周期中会出现波动。2017年一线城市房价呈现出的紧缩的下行趋势,而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延续2015年的上行趋势,整体平稳上涨。从10年长周期来看,中国房价将稳中上行,但是各城市间分化现象依然存在;

7.1998年中国进入到了城市化的进程,不动产价格上涨,其实是货币增发的一个投影。货币的增发量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土地价格的波动有强大的正关系。未来5年内,只要中国经济不崩盘,我们的货币总量就有可能会翻一番;

8.一线城市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从货币增发的效率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这两个元素中,我们可以得知,一线城市在未来仍然是人口净流入的城市;

9.同时,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的输入以及全球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兑现,一线城市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窗口。

2015到2020年房价是涨是跌

未来5年里,中国楼市大涨已经不可能了,一二线城市可能每年以微跌的放式来挤泡沫,就是房价每年下跌的幅度多一点,通过几年的时间完成去泡沫的进程,而三四线城市可能会出现分化,一些产业基础发展较好的,人口流入量较大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可能回落的少一些,而那些人口流出大于流入,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房价恐怕就会大跌,部分环京楼市房价大跌,就是明证。

为什么说5年内房价会整体下降,但各城市分化严重呢?

首先,目前我们是要确保一二线城市房价不出现大幅波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所以有限购、限售令顶着,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调控会进入,但是如果没有限售令的制约,房价出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很大。

再者,5年内,国内长效机制已经建立,人们买房的意愿不会像现在这么强烈了,投机性需求会退出来:

一方面,房地产税将会推出,这是近几年内的事情,因为全国不动产登记也已联网。另一方面,政府开始通过多渠道保障,多途径供给的方式,来解决人民群体的居住问题,未来穷人可以租房子住,中产阶层可以住保障房、共有产权房,华银通而中产和富裕阶层可以买房住,很多人都不一定非常买房的,对房价上涨起到分流的作用。

最后,房贷利率在不断上涨,目前全国平均利率是5.65%,未来还将上涨,会逐步会脱离底部区域,炒房者的购房成本将会上升,五年以内,房贷利率将会处于中等水平,也就是在6%以上,华银通所以房价如果炒房者退出,那肯定会出现大跌,最终房价应由当地居民收入水平说了算,不应该由炒房者说了算。

2015~2020年中国房价走势:

核心城市由于人口持续流入,还会上涨;非核心城市及广大农村,人去楼空,房价下跌。

1、北上广深地区房价高的根本原因在哪?

取一般理解,中国房价高的地区集中在北上广深和一些副省级城市。那么,地区与地区之间房价相差如此悬殊,根本原因在哪?

资源集中程度。资源集中程度。资源集中程度。

一个城市所占的资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① 政治资源

② 商业资源

③ 教育医疗资源

④ 人力智力资源

北上广深的房价之所以高,因为它们集中了中国最优质的政治资源,中国最优质的商业资源,中国最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中国最优质的人力智力资源。

下图:中国211和985大学分布图,·前数字为211大学数量,·后数字为985大学数量。北京211大学22所,985大学8所,其他省市望尘莫及。

贵州某乡镇的房价之所以低,因为它没有优质的政治资源,没有优质的商业资源,没有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没有优质的人力智力资源。

或者说,房价按照资源集中度逐次分布,在没有政治资源,没有商业资源,没有教育医疗资源,没有人力智力资源的地区,比如广大西部农村,房价只会越来越低;而在资源集中度高的地区,人口净流入,房价会竞价升高。

相比美国、日本80%以上的城市化率,中国的城市化还远未完成。人口向资源集中的城市迁移,在接下来二三十年都是如此。

2、北上广深房价会继续上涨,农村和很多小城镇会逐渐凋敝,直至消亡。

人会自然往资源集中度高的地方聚集,资源集中度高的城市房价还会竞价上涨。例如我们亲爱的敬爱的不一定可爱的首都(上海广州深圳分析思路类似)。

为说明这个问题,引用三个数据:

1)2000-2014年,上海每年新增59万人,北京每年新增54万人,广州每年新增42万人,深圳每年新增67万人。排序:深圳>上海>北京>广州。

北京每年新增54万人,5年是270万,10年就是540万。深圳每年新增67万人,5年就是335万,10年就是670万。你要知道1990年深圳常住人口才只有69万,69万,现在是那时的近20倍。

2)北京外来人口最大份额是河北人。而河北总人口7287万。只要有1/10的河北人想进北京,就是728万。想象一下,北京再增728万人口。想象一下,3000万人口的北京。

3)第一太平戴维斯统计表明,过去五年来一线城市房价累计上涨45.53%.去年我对北上广深四个城市过去十年房价有一个统计:

北京:2004年全市商品房平均售价5052元/平,2013年住宅成交均价22643元/平,年均增长18.1%.

上海:2004年上海每平方米销售均价已达6385元,2013年住宅成交均价24143元/平,年均增长15.9%.

广州:2004年广州住宅平均单价4618元/平,2014年住宅成交均价15143元/平,年均增长12.6%.

深圳:2004年广州深圳住宅平均单价6385元/平,2014年住宅成交均价26400元/平,年均增长15.2%.

年均10%以上涨幅,北京年均增长高达近20%,这是非常高的。过去十年投资北上广深房地产的人,那不是瞎子,那是有眼光,那都是中国巴菲特。

很多人认为,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子一般人买不起。我告诉你,人挑城市,城市也挑人。虽然明面上不敢说,实质上,北京上海深圳就是不欢迎低学历低收入人群。这些城市本身就是超级城市,这些地方的房子本身就是奢侈品。奢侈品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但奢侈品有它的购买人群,中国千万资产人口都有超过100万。

很多人认为,北京当前近3万/平均价已经超过心理底线,那么,请想象一下5万/平、10万/平、20万/平。现在5万/平的房子,如果在2023年可以涨到10万/平,那现在的价格不算高。考虑到北京是全中国人的北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居住地,中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医院最优秀人才集中地,10万/平,可能真的不算高。

有人说,2030年后,北京到处是空置房。这真是不经推理的判断。请问东京、纽约、伦敦在1995年后20年的今天,有没有到处是空置房?

另一方面,中国当前的城市化率才刚过50%,真实的城市化率很可能只有30%多。还存在大量的农村人口在未来10~20年转移到城市。尤其对于四川、云南、贵州这些西部城市来说,现在正是城市化的加速时期。

按照每年一个点的城市化速度,达到北京上海70%以上的城市化率,还需些时日,有的地方是10年,有的地方是20年,有的地方是30年,有的地方可能永远达不到。

下图是麦肯锡将中国划分为22个城市群。未来中国13亿人口的大多数都将聚集在这22个主要城市群。集中,集中,13亿人口高度集中。

除了北上广深,每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都是人口持续净流入之地。人口流入,房价竞价高升。相对的,广大的农村和小城镇在未来由于人去楼空,就慢慢衰落了。

北京房价高的原因在于,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每天都与2100万人竞争。如果要压力小,可到成都、重庆、西安、武汉;还有拉萨、六盘水、康定、西部农村,那里人少,房价怡人。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要准备承受最强的伤害

转自百度的答案。

以上就是关于未来五年之内中国房价到底会怎样?会涨还是会跌,主要说说理由?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