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释义

   2023-04-14 21:37:44 网络630
核心提示:杨式 太极拳 段位制教程发行和推广以来,“又练又打”的套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释义。欢迎阅读!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一段 :认识太极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有单练和对打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释义

杨式 太极拳 段位制教程发行和推广以来,“又练又打”的套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释义。欢迎阅读!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一段 :认识太极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有单练和对打两种。但是,对打套路是单练套路拆分而成,所以,我们就以单练套路为基础进行分析。一段套路是杨式太极拳初级段位一至三段的第一个套路,它是学练段位制套路的第一步,也是认识杨式太极拳的第一个套路。

一、套路动作名称:

第一小节:1单鞭起势,2右捋按势,3左捋按势,4右进步搬拦捶,5左进步搬拦捶。

第二小节:6退步双穿左按掌,7退步双穿右按掌,8如封似闭,9十字手收势。

二 套路释义:

(一) 招式不多,展示风格

一段套路只有九个动作,但是已显露出杨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第一个动作是单鞭起势,单鞭在杨式太极拳中是最具典型的动作,也是传统套路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动作。拳家称:练好单鞭就等于练好太极拳。段位制套路把单鞭起势做为套路的第一个动作,通过这个动作的反复习练,对杨式太极拳的手法,身法,步法都会了解和掌握。段位制套路一开始就通过手,眼,身,法,步细腻地完成单鞭定势,其拳架大方舒展,气势磅礴,展现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色。

(二) 改变传统 设计新颖

段位制套路编创的主导思想是“练打结合”,由此,一段套路设计动作把单手捋按势(单推手)放在前面,推手是拳架向技击提升的必由之路,可见编创人员的独具匠心。另外,左右搬拦捶和左右穿掌的动作设计,也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双拳双掌左右击挡,有攻有防,有进有退,上下协调,使人耳目一新。

(三)结构简洁,自然流畅

一段套路动作编排的顺序改变了传统的编排 方法 ,对于演练传统套路的人来讲,开始感到动作转换不习惯,熟练后会感到,套路编排自然流畅,初步展现了杨式太极拳绵绵不断的风格。

(四)一段技法,入门开“打”

一段套路包含的技术元素以“打”为主,搬拦捶是太极拳五捶之首,两个进步搬拦捶一搬二拦三捶,步法手法协调一致,追,封,打连续动作,完成‘打’的技术,两个双穿掌也是攻防结合,以手掌来体现‘打’。一段套路动作不多,但仅此就充分体现了段位制套路练打结合的特色。

三 套路演练歌诀

起势单鞭,气度不凡。 单手捋按,圆活运转。

进步搬拦,手脚不乱。 退步双穿,攻防应变。

如封似闭,开合掌技。 十字收势,中定抱元。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二段:步入太极

在习练和掌握一段套路的基础上,可以进入杨式太极拳段位制第二段套路的习练。这时,习练者对杨式太极拳的认识 步入新阶段。第二段套路共有十三个动作,增加了“踢”的技术元素。

一、套路动作名称

第一小节:1单鞭起势,2右双手捋按势,3左双手捋按势,4右云手,5左云手,6左搂膝拗步,7右玉女穿梭。

第二小节:8右分脚,9转身左分脚,10转身右蹬脚,11右穿掌,12如封似闭,13十字手收势。

以上十三个动作中,出现了六个新拳式,即:(1)右左双手捋按(双推手),(2)右左云手,(3)左搂膝拗步,(4)右玉女穿梭,(5)右左分脚,(6)右蹬脚。

二、套路释义

(一)动作增多,难度加大

二段套路和一段套路相比,增加到了十三个动作,其中有几个重量级的动作出现,特别是分脚和蹬脚的连环动作,突出了“踢”的技法。在传统杨式太极拳中,分脚和蹬脚动作要求单腿独立支撑,全身放松,上下相随,脚底生根,立身中正,脚攻手防来完成。二段套路中的分脚和蹬脚,则要求原地旋转360度来踢出,更加大了动作的难度,也充分体现了二段中“踢”的技术。

(二)虚领顶劲,松腰落胯

《太极拳术十要》是练拳者应知的拳理,必守的规则。虚领顶劲是“十要”的第一要。杨澄甫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非有虚领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松腰是“十要”中的第三要,“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学练二段套路时要严守这些规则,这也是能步入太极门栏的必经之路。

(三)重要动作,体现风格

在二段套路中,重量级的动作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例如:云手,搂膝拗步,玉女穿梭等。云手是太极拳中著名的动作之一,有“太极百式不用练,云手一招行天下”的说法。杨澄甫说:云手如云行空绵绵不绝。云手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上下相随,意气相合,绵绵不断的风格。搂膝拗步和玉女穿梭体现了杨式太极拳手法的多样化,采,抄,掤,抽,推,架的各种手法协调运用,展现了杨式太极拳技法的变换和灵活。

三 套路习练歌诀

单鞭定形,规范标准。 双手捋按,沾粘从人。

左右云手,如云行空。 左搂右推,步如猫行。

玉女穿梭,左托右攻。 右左分脚,脚下有根。

转身蹬脚,提膝弹劲。 腿弓手穿,协调运行。

封闭开合,发放从容。 十字收势,体正心静。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三段·领悟太极

三段套路是段位制初级段位的最高套路,在一段和二段熟练的基础上,习练者对杨式太极拳有了更高的认识,由此,习练第三段套路应该用心意去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太极拳的功法和要求,并用心体会杨式太极拳每招每式的内涵和神韵。

一、套路动作名称

第一小节:1单鞭起势,2右揽雀尾,3左揽雀尾,4提手上势,5海底针,6闪通背,7左金鸡独立,8转身摆莲,9弯弓射虎。

第二小节: 10右野马分鬃,11海底针,12白蛇吐信,13退步右穿掌,14指裆捶,15退步捋,16如封似闭,17十字手收势。

在三段套路的十七个动作中,新出现了十一个动作。三段套路是新增拳架最多的套路,也是新增高难动作较多的套路。

二 、套路释义

(一)拳架增新,高难加深

在三段套路中,太极拳中的高难度动作接连出现,如:揽雀尾,金鸡独立,转身摆莲,弯弓射虎等。这些动作使套路演练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在传统太极拳中,转身摆莲和弯弓射虎在套路的最后边才出现,使行拳结束前达到高峰,以展现杨式太极拳最精彩的一面。而在三段套路中,这些精彩的高难动作放在套路的中间,这种编排可以使习练者高度重视这些动作,并使套路的演练在中间表现出精彩。

(二)功夫要有,练好总手

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写到:“揽雀尾为太极拳体用兼全之总手。”何为总手?是指综合性的精华动作。揽雀尾包含了掤,捋,挤,按四大技法,是四正推手的核心动作,又称太极拳的母式。有诗云:“揽雀尾式体用全,掤捋挤按包罗遍,手持头尾身腰整,剪取敌腕阴阳间。双环螺旋化直线,测捋外挤复可按。风云变换随猜测,隐有右肘连击腕。”揽雀尾精致细腻,变换莫测,松活轻灵,可以充分体现太极拳功夫的深浅。

(三)突出擒拿,技法变化

在三段套路中,增加了“拿”的技法,主要表现在揽雀尾,海底针,野马分鬃等动作中。三段套路中设计了两个海底针动作,海底针以手指向下插,寓有俯之弥深之意,伺机向下擒拿。杨式太极拳有“管活的不管死的”说法,“活的”指人体的关节,揽雀尾中“拿”的技法表现在管住对方的肘腕,使其处于被势。三段套路的技术元素包含有打,踢,拿,三种技法要互变,互通和互用,各种功法都要灵活运用,不可拘泥。

三 、套路习练歌诀

单鞭不单,变化万端。 太极总手,体用兼有。

提手上势,行于手指。 海底下插,俯身擒拿。

闪通背架,转腰旋胯。 金鸡独立,托掌提膝。

摆莲拍脚,干净利落。 弯弓射虎,双 拳击 发。

野马分鬃,舒展纵横。 白蛇吐信,披掌肘冲。

指裆击捶,狠招留情。 退步后捋,捋在掌中。

十字合手,以守为攻。 收势正定,气敛神凝。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四段·体验太极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四段套路是中级段位的第一套路,由二十一个动作组成。在初级段位套路熟练的基础上,习练者通过四段套路可使拳艺上升到新的高度。通过四段套路的习练,可进一步感受太极拳的魅力,体验太极拳内含的劲力,了解太极拳的真谛。

一 、套路动作名称

第一小节:1单鞭起势,2进步按挤,3退步掤捋,4右进步搬拦捶,5如封似闭,6左搂膝拗步,7右指裆捶,8海底针,9退步大捋,10上步七星,11右抱虎归山。

第二小节:12撇身捶,13右蹬脚,14右穿掌,15海底针,16闪通背,17斜飞势,18斜飞势,19左白鹤亮翅,20如封似闭,21十字手收势。

在四段套路二十一个动作中,新增加了五个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中的动作,即:1上步七星,2右抱虎归山,3撇身捶,4斜飞势,5左白鹤亮翅。这五个动作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动作。

二、套路释义

(一)活步推手,练打都有

太极拳术包含有两部分,一是拳架或盘架子,二是推手,其中拳架是基础。杨澄甫在他的著作中,对杨式太极拳编定了三十七个定型拳架,到段位制四段套路止,已经运用了定型架中的二十九个动作。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术练习技击的不二法门,太极推手的内容很多,活步推手是其中的一种。四段套路把活步推手的动作放在前面,用“进步按挤”和“退步掤捋”来习练,这样就突出地表现了段位制套路练打结合的特色。

(二)技法功法,灵活运用

在初级段位套路打,踢,拿技术元素的基础上,四段套路增加了“靠”的技法。“靠”是太极拳八大法之一,“靠”是用肩,胸,背,胯的外侧击人的方法。“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汯,肘在屈使,靠在肩胸。”这是对太极八法如何运用的高度概括。在四段套路中,许多动作都寓有“靠”的技术,例如:海底针,进步搬拦捶,斜飞势,如封似闭等,四段套路设计的动作中有不少展示了“靠”的技法。在四段套路中,除了突出“靠”以外,“打”和“拿”的技法也很瞩目,太极拳架中有“五捶”,四段套路中就用了三捶:搬拦捶,指裆捶和撇身捶,这些动作是又打又拿,又打又发,还有右蹬脚的“踢”,这些技法和“靠”综合应用,灵活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引人入胜。

(三)四段编排,不无创意

四段套路动作顺序的编排,突破了杨式太极拳的传统,富有新意。在传统套路中,抱虎归山与十字 手相 连,而在四段套路中抱虎归山由上步七星转换而来,而且,其练法出现了360度的大旋转,这就是一种创新。另外,传统套路中白鹤亮翅由提手上势转换过来,而且是在右边亮翅,而在四段套路中,白鹤亮翅出现在斜飞势后,并且是在左边亮翅,这种编排很有新意。

(四)体验太极,修炼内气

太极拳是内家拳,必须注重修炼内气,以达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心为令,气为旗”,“气如车轮,腰为轴”,太极拳要求行拳心意专一,太极拳是用心意引导和指挥全身各个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运作。太极拳讲的气即内气,太极拳必须逐步修炼内气,以达到“内气潜转”,“动如车轮”。所谓以心行气,就是意到气到,心动意生,意动气随,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以气运身,务令顺遂。气动身亦动,气要顺遂,则身能便利从心,从心所欲,气遍身躯,无微不到。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学者尤宜先求其像”,然后,在放松上下功夫,放松后,力求做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形成周身协调的运动,才能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气遍身躯不稍滞。

三 套路习练歌诀

单鞭不单,深沉万端。 活步推手,灵活攻守。

搬拦捶打,缠腕下拿。 如封似闭,胸靠分手。

搂膝拗步,斜中拿取. 指裆用捶,下路冲击。

海底下插,又靠又拿。 上步七星,双捶架打。

抱虎归山,圆周旋转。 撇身用捶,先肘后拳。

右侧蹬脚,气沉头悬。 右边穿掌,右穿左旋。

海底针下,插手采拿。 闪通背架,劲由脊发。

斜飞测靠,双飞两靠。 白鹤亮翅,手到脚到。

如封似闭,不可大意。 十字合手,收势重要。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五段·修炼太极

太极拳是内外双修的拳术,太极拳必须通过学,练,悟,修,养这样一个过程来进入太极殿堂。到五段套路时,习练者不仅仅要全面掌握杨式太极拳的练法和技法,更重要的是在内修上下功夫,内修外练同时进行。

一 、套路动作名称

第一小节:1单鞭起势,2斜飞势,3退步大捋,4右玉女穿梭,5右野马分鬃,6左野马分鬃,7打虎势,8高探马,9肘底捶,10下势,11上步七星,12十字手,13退步跨虎。

第二小节:14左倒撵猴,15右倒撵猴,16抱虎归山,17斜飞势,18海底针,19闪通背,20右蹬脚,21双峰贯耳,22右金鸡独立,23如封似闭,24十字手收势。

在五段套路中,新增了杨式太极拳的六个拳架动作,即:1打虎势,2高探马,3肘底捶,4下势,5退步胯虎,6双峰贯耳。至此,在段位制套路中,杨式太极拳架式中的三十七个动作已经编排了三十二个。

二 、套路释义

(一)五段套路,增加“摔”术。

五段套路中,新增加了一个技术元素即“摔”,这样,传统 武术 所包含的五类技术元素都融入到了五段套路之中。太极拳技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持自己的平衡而破坏对方平衡的拳术运动。“摔”就是使对方失去平衡从而跌倒的技术。在传统太极拳的技法中,很少用“摔”来表述这种技术,主要是让人们要与一般武术的“摔”区分开来。从技法的运用来说,太极拳的“摔”是以“发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太极拳架中,处处讲求发人之法,各种拳法,手法,步法都含有“发”的技法。太极拳的摔实际就是太极拳各种功法和技法的综合运用,达到使对方失去平衡而跌倒的技术。太极拳的摔要以静御动,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善于运气,巧于用劲。这也是太极拳“摔”和一般武术“摔”的根本不同。

(二)强身健体,五段适宜。

防病健身是杨式太极拳最显著最令人青昧的功能,习练五段套路除了增强攻防意识,掌握太极拳的各种技法以外,对习练者强身健体也会发挥显著作用。五段套路共有二十四个动作,和国家体委1956年组织编制的24式简化太极拳不谋而合。众所周知,24式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全民健身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时隔半个世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又组织编创了段位制套路,必然会产生更大影响。五段套路是最适宜健身的套路。

(三)修炼太极,内修为重。

太极拳是内外双修的运动,修身养性是太极拳重要功能。太极拳在行拳中要求排除杂念,气沉丹田,虚领顶劲,全身放松。太极拳是练拳练人,练人练心。长期修炼太极拳不仅强壮体魄,也使人的心性得到修养。在修炼杨式太极拳五段套路中,必须注重修身养性,这也是所有段位制套路修炼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三 套路习练歌诀

单鞭架型,气势恢宏。 斜飞势出,肩靠腰功。

退步大捋,右捋转汯。 玉女穿梭,上架击胸。

野马分鬃,横分撅掤。 打虎贯拳,两臂圆撑。

转身探马,两手对拧。 肘底看捶,抹转沉稳。

仆步下势,身形端正。 上步七星,双捶击胸。

退步十字,上步合手。 左右卷汯,防中取胜。

抱虎归山,套步摔绊。 肩靠斜飞,撅腕挎臂。

海底下针,捞腿摔人。 闪通两臂,功架含威。

右侧蹬脚,劲贯脚跟。 双峰贯耳,拳击耳门。

金鸡独立,脚手对准。 封闭开合,十字收停。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六段·和谐太极

太极拳是和谐的拳术,是人体最和谐的运动,和谐是太极拳的精髓,是太极拳乐章的主旋律,是太极拳修炼的最佳状态。“和为贵”,“和生万物”,对于人体生命,和谐能健康长寿,对于社会,和谐能促进发展,对于自然,和谐能为人类造福,天人才能合一。六段套路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和谐的主旋律。

一 、套路动作名称

第一小节:1单鞭起势,2右进步搬拦捶,3左进步搬拦捶,4右云手,5左云手,6左搂膝拗步,7撇身捶,8左倒撵猴,9海底针,10闪通背,11打虎势,12高探马,13肘底捶,14右倒撵猴,15退步胯虎。

第二小节:16退步双穿左按掌,17退步双穿右按掌,18右分脚,19转身左分脚,20转身右蹬脚,21手挥琵琶,22右野马分鬃,23海底针,24白蛇吐信,25抱虎归山,26斜飞势,27左野马分鬃,28左指裆捶,29右金鸡独立,30十字手收势。

三、套路释义

(一)杨式拳架,编排完毕

六段套路由三十个拳式动作组成,其中有两个新出现的拳式,即:左右倒撵猴和手挥琵琶。至此,杨式太极拳中的三十七个定型拳架,在一至六段中共编入了三十四式,只有转身左蹬脚,回身右蹬脚(十字腿)和进步栽捶没有编入段位制套路中。其实,在练法和用法上,转身左蹬脚和回身右蹬脚与套路中的右蹬脚没有多大区别,进步栽捶与指裆捶基本一致,只是指裆捶击打中路,而栽捶击打下路。可以说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在突出“练打结合”主导思想指导下,比较全面完整地反映了杨式太极拳的拳式内容,技法和特征。

(二)综合技法,运用灵活

六段套路是太极拳练法和技法的综合套路,它包含了一至五段依次出现的“打,踢,拿,靠,摔”五类技术元素。在六段套路中,这些技术元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水平上的综合运用。在六段套路中,杨式太极拳的功法技法互通互用,相互配合,有打有拿,有踢有发,有靠有摔,有拿有放,技法运用虚灵圆活,含蓄多变,随曲就伸,敏锐灵活。六段套路全面地反映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反映了绵绵不断,滔滔不绝的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和谐太极,天人合一

中国 传统 文化 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和”之道,中和就是和谐。太极拳就是和谐的拳术,太极拳通过内外双修使人体内外,四肢百骸都达到和谐状态。在太极拳十三势中,“中定”是最后一势,也是最重要的一势,“中定”就是“中和”,就是和谐。太极拳的招招式式都要体现“中定”,体现和谐。杨式太极拳六段套路是各种技法各种招式的综合套路,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中定和和谐,和谐是段位制套路的主旋律,是杨式太极拳最重要的特色。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会把人引人与天地相通的境界。太极拳要求“虚其心,实其腹”,要求神凝气定,形神兼备,中正安舒,阴阳协调,太极拳可以把天,地,人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长期坚持修炼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就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三、套路习练歌诀

起势单鞭,支撑八面。 右左搬拦,五捶之冠。

左右云手,行空绵绵。 搂膝拗步,左顾右盼。

撇身一捶,出掌收拳。 倒撵猴式,撤步臂展。

海底插针,不丢采按。 闪通背拳,舒展神安。

打虎势威,气势腾然。 高探马式,切掌抹转。

肘底看捶,拳肘互观。 右侧倒撵,胯开倒卷。

退步胯虎,分手拧旋。 退步双穿,腰转手按。

转身分脚,臂展脚弹。 蹬脚踢腹,两臂守护。

手挥琵琶,双掌合拿。 野马分鬃,横分舒展。

海底下插,劲贯指端。 白蛇吐信,劈掌披面。

转身搂推,抱虎归山。 斜飞势出,撅臂开展。

左斜飞势,中定不散。 指裆出捶,气沉丹田。

太极拳考段位理论是什么

凡获得二段达1 年以上(从未考过的可直接报三段考试),在考评中,演练三段24个动作的一套拳术,或24个动作的一套器械(长短任选),或在散手实战技术考评中,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晋升三段。注:武礼也为考试项目之一,切记不要无礼!

中国武术段位制中杨氏太极拳1—9段位分别是几式,我只知道一二三段的,急急急!!!

《中国武术段位制》分为段前级1-6级,初段位1-3段,中段位:4-6段,高段位7-9段。6段以下为技术段级,晋级(或段)必须参加国家段位考试。七段以上为建树和贡献段位,不再考核技术,主要评价对武术发展的贡献和武术理论建树。就是说6段为技术段位的最高级。段前6级,由段前1级逐级晋升至段前6级。然后,进入初段位。再循1-6段逐段晋升。

初段位:一段(青鹰);二段(银鹰);三段(金鹰)

中段位:四段(青虎);五段(银虎);六段(金虎)

高段位:七段(青龙);八段(银龙);九段(金龙)

将 “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传统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段位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即每级段位技术都分单练路、对打套路和拆招,单练套路既能单练,拆分后又能进行对打套路的练习,还能以拆招形式体现实战技法。这一创编思路改变了以往武术套路的操化形式,突出了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特色和攻防含义,再现了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

具体如下表所示:

打……………………………………………

一段技术元素

打、踢………………………………………

二段技术元素

打、踢、拿…………………………………

三段技术元素

打、踢、拿、靠……………………………

四段技术元素

打、踢、拿、靠、摔………………………

五段技术元素

综合(打、踢、拿、靠、摔)……………

六段技术元素

陈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

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身型是“上悬下沉,中节舒松”的状态。要求做到虚领顶劲,躯干正直,腰腹沉实,裆口圆活。

头顶上领,似有一绳悬住百会穴。身型端正,脊柱竖直,有挺拔之势。腰劲下贯,小腹充实,则力量充沛。开胯屈膝,裆口呈圆,腿上力量才能向上传递。

人体在这种上悬下沉作用下,被对拉拔长,肩、肘、腕、脊柱、髋、胯、踝等关节都要撑开,胸腹部亦随之宽舒,中节各部就能灵活运转。

这种状态能全身放松、节节贯串,气贯于梢,增加肌肉的弹性力与爆发力。能使下桩沉稳,利于发劲。同时,构成螺旋的基准轴线,使百会至尾椎形成中轴,构成躯干自转、肢体公转的轴心。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

(1)立身平正、架势工整、腿蹬脚碾、臂如刀锯

(2)劲如抽丝、柔中求刚:抽丝劲与松沉劲是习练杨式太极拳追求的劲力。抽丝劲的形成是意识与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求身体沉稳、肢体柔软、意念深长、动作连贯,使力量绵绵不绝。

(3)呼吸自然、“哼、哈”为用:习练杨式太极拳要求呼吸在自然和顺的基础上,与蓄势、发力的动作相配合,做到蓄势时吸气,发力时呼气。

(4)以心行气、内外相合:要求以外在引导内在.以内在促进外在,获得内外的一致性。

(5)上下相随、方圆相生:在追求身心融合的同时,还要追求整劲。要求手足之间互相引导,如一线贯串,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力量上,完成方劲与圆劲的统一。

吴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

(1)斜中寓正。吴式太极拳的身型要求斜中寓正。从外形上看,吴式太极拳有两根线,一条正线,一条斜线。以弓步为例,要求前腿弓膝,膝尖对正前脚尖,使重心落于支撑脚,形成一条由上到下的垂直线;后腿蹬直,尾闾对正后脚跟,使后腿与后背形成一条倾斜的直线。

(2)虚领顶劲。吴式太极拳称头部为“定盘星”。练习吴式太极拳时,无论身体如何运动,应始终保持头部中正,下颌自然内收,颈部松而不软、挺而不僵的状态。

(3)松肩垂肘。肩部松开可以发出更大的劲力。松肩的方法有两种:①用意识引导两肩肌肉放松。②感觉两肩沉降的同时,把两肩向两侧伸展,有把肩部拉开之意。垂肘是指肘尖微微下垂,感觉两臂有延伸之意,肘不坠会使动作迟滞,力不能长,使两肋失去保护。

(4)松腰、垂臀、裹裆。太极拳的动作变化皆系于腰腿转换发力,能松腰则重心稳定,动作运转轻灵。松腰要做到腰椎、腰两侧韧带和肌肉充分放松;突臀会造成腰部不能放松,所以应有意识地使臀部下垂,从身型上看不出突出的痕迹。裹裆是使两腿有向内包裹之意,膝关节与脚尖形成上下垂线,以达到裆要圆、圆则稳的目的。

(5)川字步型。吴式太极拳强调川字步型。无论是弓步、虚步还是开步站立,无论向哪个方向行进,都要求两脚平行,脚尖朝着同一方向。

武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

身体形态的纵的要求是身正形直,架高步活。躯干正直,凝然不动,整个套路练下来身型几乎没有变化,在很多动作中,人体几乎直立着。因此,架子站得比较高,步子灵活,步法较多。常见的有跟步、撤步、丁字步,还有震脚与跳跃等。

练习时要严守十三条身法,即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护肫、尾闾正中、腾挪、闪战、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前面九个是静态的,后面四个是动态的,此处一并讲解。

提顶: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头不低,精神集中。

吊裆:两腿虚实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松肩:两肩自然松开,自然下垂。

沉肘:两肘尖要自然下沉,不上翻。

含胸: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拔背:脊骨似有上胀、鼓起之意,但不可低头。

裹裆:两膝有内向之意,两腿分清虚实,两条腿当一条腿。

护肫:两手各护半胸,两胁微微内收,使胸中感觉松快。

尾闾正中:虚领顶劲,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

腾挪:先意动,后身动,即预动之势。

闪战:身体四面旋转灵活,发劲迅猛。

气沉丹田:丹田调控,使底盘稳固。

虚实分清:虚,不是完全无力;实,不是全然站死。精、气、神要贯注于实腿,有上领之意,身法不可散乱。

段位相对而言就是武协给你颁发的证书,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你的水平(武协评定的),一般三段证书,只需要打一套拳就好了,四段的话还要考理论,五段六段要能够阐述自己的理论和教学,对武术要有贡献,还要出书和光盘之类的。七段以上就要求更多了。其实武术本来就是朴实无华的传统文化,没必要上这么多枷锁。楼主好运。

以上就是关于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释义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