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有那些

   2022-09-01 11:33:27 网络1080
核心提示:我国历史上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共有五次 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回顾: (1)1993年至1996年:我国首次对房地产进行调控 1993年,我国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投资迅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

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有那些

我国历史上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共有五次 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回顾: (1)1993年至1996年:我国首次对房地产进行调控 1993年,我国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投资迅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

此时经济出现了严重过热和通货膨胀。

1993年,国务出台了“国十六条”,在1994年又出台了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房地产投资速度明显放缓,房价迅速回落。

此时经济也又热转冷,通胀下降,经过3年的努力,经济成功的软着陆,房价得到有效控制。

这次调控使地产业受到重创,“国16条”出来后,大量开发商捐款逃离,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远元气大伤,地产业陷入了几年的低谷期。

(2)1998年至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 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随之进入低潮。

为了拉动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取消福利分房,明确提出“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3号文件强调在“逐步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同时,建立以“经济适用性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

1999年开始全面停止福利分房制度,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

随着新的住房制度的落实,巨大的市场需求激活了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发展新时期。

这一时期存在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为房地产再次出现泡沫埋下了隐患。

(3)2003年至2004年:确认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003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首次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提出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要加强信贷支持力度。

18号文件确立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对1998年23号文件确立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升级。

并且将23号文件中确立的“经济适用房是住房供应体系的主体”改变为“经济适用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通过对经济适用房的重新定性,意味着 *** 不再为70%以上的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大多数家庭不得不购买或者租赁商品房。

1998年出台的23号文件和2003年出台的18号文件对住房供应体系的定性明显不同,说明了 *** 的态度由害怕住房投资和住房价格上升过快转变为希望地产业的高增长带动整个经济的高增长。

2003年出台的18号文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控制房价和投资过热的措施。

(4)2005年至2007年:调控以稳定房价为主要诉求 2005年,房价快速上涨,房价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为了抑制投资过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地产价格,中央 *** 打出了地产调控组合拳。

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八条”,建立 *** 负责制,将房价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

4月,为了进一步细化和延伸“国八条”,国务院又颁布了“新国八条”,随着又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操作层面的细化方案。

2006年颁布“国六条”和对其进行细化的“九部委十五条”;2007年,土地、信贷、税收等为房地产降温的措施密集出台,从土地管理、房地产秩序、抑制投机(尤其是抑制外商投资房地产)、调整住房结构等多方面出击。

虽然投资开始平稳增长,住房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房价越调控越上涨。

到2007年下半年,虽然房价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房价依然不断上扬。

2006年出台的“国六条”将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人群一起推向市场,这意味着至2003年以来,保障房惠及的人群范围进一步缩小,供需关系更加紧张,势必推动房价上涨。

(5)2008年至2010年:房地产调控先扬后抑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上半年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改为“从紧”,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扩大,货币政策开始由“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

2008年,在前期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房地产投资迅速减少,国际投资纷纷撤出,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状态,成交量日渐,房价也有所下降。

然而在房价调控效果刚刚显现时,政策再次出现松动,最终导致前功尽弃。

2009年,在经济 *** 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房地产调控出现松动——银行推行优惠利率、降低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率等。

2009年年初,房地产行业“试探性抄底”,到年中“放量大涨”,再到年底预期政策出现改变而“恐慌性抢购”。

2009年,许多行业深受金融危机打击,但地产业在政策的 *** 下逐渐复苏,并且引来爆发式增长的一年。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增长,2009年12月以来,中央连续释放房地产调控信号,取消了2008年年底出台的二手房营业税减免优惠政策,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期限由2年恢复到5年,以遏制炒房现象。

同年年底,中央出台了“国四条”结束地产 *** 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结束宽松的土地政策等。

从09年末开始,调控政策开始逐渐加强。

2010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

但由于各部门落实问题和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国十条”的威力并无完全释放。

加上前几次调控 *** 摇摆不定,购房者对政策调控信心不足,导致市场经过4个多月的僵持观望之后又出现大幅度上涨。

看着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再看看现在的房地产行业,感觉国家发展的真快,相信房地产会越来越好。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回顾

本轮房地产去库存以来,一线城市房价暴涨,然后引发政府调控。

而实际上,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的房价被政府遏制住了之后,开始横盘止涨,买房资金开始蔓延到南京、合肥、武汉等二线城市,二线城市调控之后开始蔓延到三四线城市,于是引发了全面调控,如今全国房价都开始进入大横盘时代。对于全国所有的房价调控,我认为他的核心目的都只是不让房价涨,断然不会允许房价跌,这一点是可以历史来证明的,今天主要给大家说一下30年来的房产调控历史,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

198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元年,这一年把房子定义为商品,同时推动房改和土改,中国房地产正式成为了一个产业,开始缓慢的种子发芽阶段。不过当时很多人担忧文革重袭,不敢拥有私产,而且也期盼单位免费分房,房地产业的规模很小。1984年,邓小平肯定了房地产行业的意义,排除了杂音,地产的黄金10年到来。1987年,深圳在还没有修改宪法的情况下,冒险打了擦边球进行了首次的公开土地拍卖点燃了全国房地产加速前进的热情,如果确切的给一个中国地产开始进入商业化的时间点,我觉得1987年是比较合适的。

1991年,国务院批复了24个省份的房改方案,鼓励个人购买房屋,当年万科股票上市,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中国地产的首个泡沫开始蓄积。

1991年,海南房地产均价是1400元/平米,1992年是5000元,93年达到峰值7500元,2年涨5倍,银行和国企的进入资金接近千亿元。剧烈增长的泡沫引发了中央的担忧,导致了中国地产的首个调控政策出台,1993年6月3日,朱镕基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等。于是海南泡沫直接炸裂,当年海口1.3万家房地产公司倒闭了95%,引发坏账800亿元。同时,海南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全国房地产硬着陆,全国房产价格纷纷大跌,房地产市场进入寒冬。

由于房价连续阴跌,无人购房,1995年底,全国商品房累计空置建筑面积达到5031万平方米,1996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全面巨额亏损,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到来全国房地产行业已经濒临崩溃。

于是政府开始救市,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全面终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1998年,房地产市场大热,许多单位抢购住房来分给职工,一口气消化了全国的存量空置房,堪称中国房地产去库存的1.0版本。

2001年,供需关系开始失衡,这一年的第一季度,3个月内北京房价上涨达到97.3%,当年政府开始全面整顿地产行业。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及房地产过热问题,掀开了政府和地产商之间的调控博弈大戏。

2002年首先发布的调控大菜是《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地产业称之为217号文,从土地供应、住房结构、市场整顿等方面进行调控,市场对此的反应是涨幅减缓,但是北京房价继续上涨。

2003年6月,央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通知》(银发【2003】121号)文,对商业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7个方面做出规范收紧银根。对二套房提高首付比例,上浮利率等耳熟能详的规定就是在此文中出台的。121号文效果显著,全国房价应声下跌,上涨势头被终结,全国地产行业进入冬季。

但是造化弄人,03年中国遭遇非典,全国经济影响严重,经济增长率下滑到6.7%,出于保增长的考虑,在全国地产商的强烈抗议下,住建部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此文内容和121号文完全相反,将鼓励房地产发展定性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渠道。

于是全国房价只跌反弹,继续上涨,04年同比涨幅达到14.4%。2005年,在舆论压力下,国务院推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称之为国八条。大概内容是要求各地政府重视房价过快上涨的现象,控制措施不利要追求领导责任,调整住房结构,保证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供应,大力建设廉租房。

市场用年涨幅12%来欢迎国八条调控的到来,2006年政府再度调控,推出国六条,大概意思还是国八条的重复不过再度强化,首次提出90/70的户型政策,核心落眼点还是让地产商多造小户型让百姓住的起房子,当年房价上涨6%,调控变为空调。

2007年,民怨沸腾之下,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于贷款的二套房,首付不低于4成,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资本金必须达到35%才发放贷款。效果非常显著,一直上涨高烧不退的房价立刻跳水,北上广深这4大一线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地产中介门店倒闭现象,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

半年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房地产行业从降温变成了冰冻,土地流拍、地王退地,在2009年据国家电网利用智能网络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全国大约6540万套住宅的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0,按每套100平米计算等于09年住房竣工面积的11.3倍,哪怕全国立刻停工,房子都够用11年,如此巨大的空置商品房市场根本难以消化,整个行业濒临崩盘。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经济增速下滑严重,政府开始再度救市,房地产去库存2.0版本开始了。

除了四万亿投入基建行业外,央行对房地产全面松绑,个人房贷利率下限扩大为70%,首付款最低可以做到20%,上海甚至命令国有企业直接购买房地产来维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于是2009年房价止跌回升,全面燃爆,当年房价上涨25%。

于是再度民怨沸腾,为了安抚民心,09年12月,政府推出国四条,10年1月政府推出国十一条来调控市场,我这里特意不写他们的名字以及内容,是要告诉你,这里面是一堆关于让穷人怎么住的起房子,怎么做经济适用房,怎么做小户型等等,没有收紧银根,没有降低贷款。所以,全部空调,2010年房价继续上涨,当年涨幅冠军为通州的副首都概念,涨幅达到3倍,亚军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涨幅为一倍多。

2010年4月17日,在接近沸腾的房价面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国十条,其余9条我就不写了,不过其中一条必须写,国十条规定贷款首付比例从20%上调为30%,二套房首付不低于50%,三套及以上首付和贷款利率应大幅提高,无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者社保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住房贷款。

效果很显著,海南房价在2010年3月到7月的住房均价分别为12280、11932、8483、8208、7019元/平方米,全国房价也都有小幅下跌,不过当年8月房价开始止跌,颇有报复性反弹的架势,于是2010年9月,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从用地的角度进行规范调控。9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连手发布新五条,上浮交易契税,取消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新一轮调控没有继续收缩银根,所以房价没有进一步大跌,不过止住了反弹的苗头,2010年国庆节全国楼市成交锐减、交易惨淡,观望浓厚。

接下来就是5年的冻市期,2010-2015,全国房价基本不涨不跌,投机绝迹,大横盘状态,库存闲置商品房数量飞速增加,一直到2015年底国务院出台去库存政策刺激房地产,房价引爆了一波翻倍涨幅,所谓房地产去库存3.0版本,然后2016年国庆前夕再度开始调控,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

从以上多次调控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政府是有砸盘能力的,93年海南泡沫一夜之间崩盘,全国房地产应声大跌,足够说明,只要银行断贷抽资下狠手,中国房价分分钟硬着陆,房价半年暴跌70%不是梦,不过代价是整个中国经济一同完蛋,所以政府绝不允许房地产行业崩盘,目前政府所有的调控,都是控制房价上涨过快以免引发不可控的崩盘,仅此而已。

其次,是历次调控真正引发房价下跌的那部分政策,从历代调控效果来看,当房价上涨的时候,任何政策都不能阻挡房价上涨,全部沦为空调,唯有减少银行贷款资金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不管是提高首付还是提升利率还是控制贷款总量来说都可以。稍微减一点房价立刻停止上涨,再多一点房价就开始下跌,如果减的狠了房价还能崩盘。

所以,当下次发布调控措施的时候,到底是空调还是真调,你看看有没有缩减房产信贷总量即可,他对房价影响所占据的权重非常大,同时房价崩盘有千万种可能,但是唯独没有政府主动出手砸崩这种可能性。

2005年到2010年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及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对房地产的重要宏观调控分别发生在1993年、1998年、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年。代表性调控政策包括国十六条、国八条、国六条、(新)国十条、23号文件、18号文件等。

1993-1996年:我国第一次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

时间:1993-1996年

现状: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尤其是海南、广西北海等地,房地产开发过热,形成了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运行出现严重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

对策: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通称“国16条”);1994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颁布。

效果: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国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经济由热转冷,房地产市场也沉寂下来,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价格迅速回落。经过3年努力,中国经济终于在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

问题:此次调控给房地产业一记重创。“国16条”一出,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遍地烂尾楼。后经统计,海南省当时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而一海之隔的北海,沉淀资金甚至高达200亿元,烂尾楼面积超过了三亚,被称为中国的“泡沫经济博物馆”。泡沫破裂后,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元气大伤,进入持续数年的低谷期。

1998-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

时间:1998-2002年

现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也随之进入低潮。

对策: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

23号文件强调,在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新的国家住房保障体系在“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按照建设部当时的保守算法,“最低收入者家庭”和“高收入者家庭”分别占了城市居民家庭总数的10%上下,可以买“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入家庭”,最低的也要占到居民人数的80%以上,高的甚至占到总人口的95%。1999年中央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福利分房制度,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

效果: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大大激活了低迷数年的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进入发展新时期。

问题:这一时期存在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为打击“囤地”、“倒地”现象,规范土地交易市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全国范围内“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用地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意味着持续多年的“协议出让”在法定意义上被叫停。但这一政策出发点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降低不合理的房价”,实际操作缺乏统一规范,为其出现新的高房价问题埋下了隐患。

2003-2005年:确立房地产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时间:2003-2005年

现状:从2003年开始,我国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再次出现经济过热迹象。由于2003年土地使用权全面施行招投标、挂牌、拍卖方式取得,导致土地价格和房价大幅上涨。而从98年开始的房地产信贷给尚不完善的中国银行(2.83,0.00,0.00%)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对策:200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21号文件),调整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规定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此份文件是中国第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采取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措施。

8月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首次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项目要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效果:18号文件确立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对1998年23号文件所确立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升级,也标志着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正式开始。

问题:18号文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控制房价和投资过热的措施,倒是把23号文件中有关“经济适用房是住房供应的主体”改为“经济适用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意味着政府将“为70-80%以上的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的政策调整为“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该文件对经济适用房的重新定性也为后来个人、组织或群体利用住房改革政策寻租、非法获利埋下了隐患。

这两份意见向左的文件相继出台,将政府既害怕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又希望继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摇摆不定的矛盾心态展露无遗。而各级政府主导的“圈地热”、日渐增大的金融信贷风险等原先大量潜在的问题也随着楼市的火爆而集中暴露出来。

2005-2007年:调控以稳定房价为主要诉求

时间:2005-2007年

现状:2005年房地产开发虽然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惯性,但增速明显减慢,然而,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仍然没有改变,以深圳、北京为代表的全国众多城市房价迅猛上涨,房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策:为了抑制投资过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地产价格,中央政府打出调控“组合拳”——2005年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提出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八项措施(简称“国八条”),建立政府负责制,将稳定住房价格提升到政治高度。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要采取八项措施(简称“新国八条”),对“国八条”进一步细化、延伸。随即,国务院转发由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房地产调控操作层面的细化方案。

200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有针对性的六项措施(简称“国六条”),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作为调控着力点。随后出台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九部委‘十五条’”)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其中提到的“限套型”、“限房价”的普通商品住房,被称作“限价房”——以期解决中等收入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

2007年,以稳定房价为诉求的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深化。土地、信贷、税收等为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各项调控新政密集推出,从土地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抑制投机(尤其抑制外商投资房地产)、调整住房结构等多方面全面出击。

效果: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开发投资实现平稳增长,住宅开发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房价调控效果并没立即显现出来,反而出现边调控边上涨的现象。到2007年下半年,虽然总体房价涨幅有所放缓,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住房价格仍在高位,且不断上扬。

问题:“国六条”提出的“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方针,将门槛提高至城镇低收入阶层,试图构建一种“最低收入阶层靠廉租房,低收入阶层靠经济适用房,其他阶层靠房地产市场”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自2003年调控以来,政府保障房惠及的人群范围进一步缩小,政府将更多的人的住房问题扔给了市场。从供需关系上看,这一方针的确立势必推动房价上涨。

而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限价房”方案的提出曾让人们看到希望,然而以后的房价走势却又屡屡让人们失望。

2008-2010年:调控反复,GDP是调控指标

时间:2008-2010年

现状:2008年是戏剧性的一年。年初货币政策将从“适度从紧”改为“从紧”,而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下半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央行宣布“双率”齐降,货币政策再度从“从紧”向“适度宽松”转变。本来在前期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房地产投资迅速减少,国际热钱纷纷撤出,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状态,成交量日减,房价也有所下降。然而,在调控效果刚刚显现时,政策再次松动,最终导致前功尽弃。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年初的“试探性抄底”,到年中的“放量大涨”,再到年底的“恐慌性抢购”,短短一年间,中国楼市迅速地由低迷转变为亢奋,由萧条转变为繁荣,调控由“去库存”转变为“挤泡沫”。2010年第一季度,房市神话继续上演,房价持续攀高。

对策:2009年12月,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中央政府决定不再延长2008年年底出台的二手房营业税减免优惠政策,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恢复至5年,遏制炒房现象。随后提出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强市场监管;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四条具体措施(简称“国四条”),以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为目标。国务院各部委陆续出台调控细节,逐渐废除了2008年的刺激房市政策,再次转向稳定房价。

2010年,以稳定房价为主的房地产调控到了关键时刻。4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

效果:由于各级部门的落实问题和房地产市场的复杂实况,国十条的威力未能完全释放。

问题:虽然期间中央领导人不断发言说“房价第四季度会下降”,但由于前几次调控政府政策摇摆不定,购房者对此次房地产调控信心不足,以至于在房地产市场经过4个多月的观望僵持后又现回暖迹象,房地产迷局仍在变化之中。

2005年0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新国八条)把房地产商吓了一跳,当时房价有加速涨起来的趋势,由于这是首次控制房价,许多项目主动降价出售存量;

2006年证券市场998行情开始爆发,房地产基本上也有所发展,但是价格还是比较稳定;

2008年初受美国金融风暴影响,股票从6124点一路下滑,直到1664点。我国房地产也受到影响,但是管理层提出四万亿振兴计划,2009年一年间房价几乎翻一翻而且北京上海广州出现了天价房天价地。

2010年管理层开始调控房地产,但是成效不大,什么房产税,物业税等满天飞,但是房地产还是涨势不退,这样的趋势一直到2012年底;

2013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相继推出新一轮调控政策,主要内容均为收紧限购政策及加大土地供应,随后,二三线城市加入楼市调控大军,“汉七条”等相继出台。房地产泡沫一说基本定调。

2013年底开始房地产开始继温州后房地产也好日子也到头了。

以上就是关于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有那些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