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常规五项参考值

   2022-07-18 19:48:29 网络500
核心提示:凝血四项正常值是什么血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患者住院做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凝血常规五项参考值

凝血四项正常值是什么血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患者住院做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4 g/L。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当患者做了凝血四项检查后,等待一段时间后即可知道凝血四项正常值,多数患者的凝血四项都是正常的,当然也少数患者会发生异常,此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检查数值进行诊断,会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如果是手术发现这样的问题,医生会做好手术的预防,能有效的避免手术意外。2凝血五项检查的主要意义凝血五项检查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的。采用INR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便于统一用药标准。患者做凝血五项检查的主要意义在于检查血液是否有问题,医生能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方便医生正确的用药治疗。患者做凝血五项检查的当天最好是空腹,这样检查的结果会更准确一些,检查后患者要把检查结果拿给医生查看,能发现血液出现的问题,能预防很多意外发生。

血浆凝血因子简介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其原理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满足外源性凝血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PT。 实验室报告PT有4种方式:秒、活动度(prothrombintimeactivitypercentage,PTA)、率(prothrombintimeratio,PTR)、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4种形式在临床上应用价值不同。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诊断标准 PT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I、Ⅱ、Ⅴ、Ⅶ、Ⅹ的水平决定,它在肝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急性肝炎PT异常率为10%~15%,慢性肝炎为15%~51%,肝硬化为71%,重型肝炎为90%。在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PTA是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 轻度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轻度PTA>70%、中度70%~60%、重度60%~40%;肝硬化代偿期PTA>60%、失代偿期PTA<60%;重型肝炎PTA<40%。 Child-Pugh分级中PT延长1~4s计1分、4~6s计2分、>6s计3分,结合其它4项指标(白蛋白、胆红素、腹水、脑病)将肝病患者肝功能储备分为A、B、C级; 严重 决定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肝移植先后顺序的MELD评分(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公式为3.8×loge[胆红素(mg/dl)]+11.2×loge(INR)+9.6×loge[肌酐(mg/dl)]+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它1),INR是3项指标之一。我国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肝病DIC诊断标准中包括:PT延长5s以上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延长10s以上,因子Ⅷ:活性<50%(必备条件)[3];PT与血小板计数常用于评价进行肝活检与外科手术患者的出血倾向,如血小板<50×109/L、PT延长超过正常4s是肝活检、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的禁忌证。 重要作用 Schepis等报道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如果PTA<70%、血小板<100×109/L同时门静脉宽度>13mm,则出现食道静脉曲张的机率大,属于高危出血患者,应作胃镜检查及相关治疗。可见PT在肝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范围 1、正常参考值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也有的说11~15秒)。 12-16秒。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2、临床应用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 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目录1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药典标准 1.1 品名 1.1.1 中文名1.1.2 汉语拼音1.1.3 英文名 1.2 定义、组成及用途1.3 1 基本要求1.4 2 制造 1.4.1 2.1 原料血浆 1.4.1.1 2.1.1  血浆的采集和质量1.4.1.2 2.1.2  血浆 1.4.2 2.2 原液 1.4.2.1 2.2.3  原液检定 1.4.3 2.3 半成品 1.4.3.1 2.3.1  配制1.4.3.2 2.3.2  半成品检定 1.4.4 2.4 成品 1.4.4.1 2.4.1  分批1.4.4.2 2.4.2  分装及冻干1.4.4.3 2.4.3  规格1.4.4.4 2.4.4  包装 1.4.5 2.5 病毒去除和灭活 1.5 3 检定 1.5.1 3.1 原液检定 1.5.1.1 3.1.1  pH值1.5.1.2 3.1.2  人凝血因子Ⅸ效价1.5.1.3 3.1.3  蛋白质含量1.5.1.4 3.1.4  人凝血因子Ⅸ比活性 1.5.2 3.2 半成品检定 1.5.2.1 3.2.1  热原检查1.5.2.2 3.2.2  无菌检查 1.5.3 3.3 成品检定 1.5.3.1 3.3.1  鉴别试验1.5.3.2 3.3.2  物理检查 1.5.3.2.1 3.3.2.1  外观1.5.3.2.2 3.3.2.2  真空度1.5.3.2.3 3.3.2.3  复溶时间1.5.3.2.4 3.3.2.4  可见异物1.5.3.2.5 3.3.2.5  装量差异 1.5.3.3 3.3.3  化学检定 1.5.3.3.1 3.3.3.1  水分1.5.3.3.2 3.3.3.2  pH值1.5.3.3.3 3.3.3.3  钠离子含量1.5.3.3.4 3.3.3.4  枸橼酸离子含量1.5.3.3.5 3.3.3.5  聚乙二醇残留量 1.5.3.4 3.3.4  效价 1.5.3.4.1 3.3.4.1  人凝血因子Ⅸ1.5.3.4.2 3.3.4.2  人凝血因子Ⅱ1.5.3.4.3 3.3.4.3  人凝血因子Ⅶ1.5.3.4.4 3.3.4.4  人凝血因子X 1.5.3.5 3.3.5  人凝血酶活性检查1.5.3.6 3.3.6  肝素含量1.5.3.7 3.3.7  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检查1.5.3.8 3.3.8  HBsAg1.5.3.9 3.3.9  无菌检查1.5.3.10 3.3.10  异常毒性检查1.5.3.11 3.3.11  热原检查1.5.3.12 3.3.12  根据病毒灭活方法,应增加相应的检定项目。 1.5.3.12.1 3.3.12.1  磷酸三丁酯残留量1.5.3.12.2 3.3.12.2  聚山梨酯80残留量 1.5.4 3.4 稀释剂检定 1.6 4 保存、运输及有效期1.7 5 使用说明1.8 版本 2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说明书 2.1 药品名称2.2 英文名称2.3 血浆凝血因子的别名2.4 分类2.5 剂型2.6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药理作用2.7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药代动力学2.8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适应证2.9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禁忌证2.10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不良反应2.11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用法用量2.12 血浆凝血因子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2.13 专家点评 3 参考资料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已经自动替换为 血浆凝血因子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血浆凝血因子药典标准1.1 品名1.1.1 中文名

血浆凝血因子

1.1.2 汉语拼音

Ren Ningxuemeiyuan Fuhewu

1.1.3 英文名

Human Prothrombin Complex

1.2 定义、组成及用途

本品系由健康人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他分离法分离纯化,并经病毒去除和灭活处理、冻干制成。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3 1 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生产过程中不得加入防腐剂或抗生素。

1.4 2 制造1.4.1 2.1 原料血浆1.4.1.1 2.1.1  血浆的采集和质量

应符合“血液制品生产用人血浆”的规定。

1.4.1.2 2.1.2  血浆

应无凝块,无纤维蛋白析出,非脂血,无溶血。

2.1.3  血浆,去除冷沉淀、凝血因子Ⅷ的血浆及组分Ⅲ沉淀均可用于生产。

2.1.4  组分Ⅲ沉淀应冻存于20℃以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1.4.2 2.2 原液

2.2.1  可采用凝胶吸附法或低温乙醇和聚乙二醇分离蛋白并经凝胶吸附法制备,亦可采用经批准的其他方法制备。

2.2.2  经纯化、超滤、除菌过滤后即为血浆凝血因子原液。

1.4.2.1 2.2.3  原液检定

按3.1项进行。

1.4.3 2.3 半成品1.4.3.1 2.3.1  配制

按成品规格配制,可加适宜稳定剂。如加肝素,则每1IU人凝血因子Ⅸ的肝素不超过0.5IU。

1.4.3.2 2.3.2  半成品检定

按3.2项进行。

1.4.4 2.4 成品1.4.4.1 2.4.1  分批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1.4.4.2 2.4.2  分装及冻干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及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Ⅰ A有关规定。分装后应立即冻结。冻干过程制品温度不得超过35℃,真空封口。

1.4.4.3 2.4.3  规格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

1.4.4.4 2.4.4  包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及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Ⅰ A有关规定。

1.4.5 2.5 病毒去除和灭活

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经批准的方法去除和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如用灭活剂(如有机溶剂、去污剂)灭活病毒,则应规定对人安全的灭活剂残留量限值。

1.5 3 检定1.5.1 3.1 原液检定1.5.1.1 3.1.1  pH值

应为6.5~7.5(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Ⅴ A)。

1.5.1.2 3.1.2  人凝血因子Ⅸ效价

应不低于10IU/ml(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Ⅹ L)。

1.5.1.3 3.1.3  蛋白质含量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Ⅵ B第一法)。

1.5.1.4 3.1.4  人凝血因子Ⅸ比活性

应不低于0.5IU/mg蛋白质。以上检定项目亦可在半成品检定时进行[1]。

1.5.2 3.2 半成品检定1.5.2.1 3.2.1  热原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D),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人凝血因子Ⅸ30IU,应符合规定。

1.5.2.2 3.2.2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1.5.3 3.3 成品检定

除真空度、复溶时间、水分测定、装量差异检查外,应按标示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复溶后进行其余各项检定。

1.5.3.1 3.3.1  鉴别试验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Ⅷ C),仅与抗人血清或血浆产生沉淀线,与抗马、抗牛、抗猪、抗羊血清或血浆不产生沉淀线。

1.5.3.2 3.3.2  物理检查1.5.3.2.1 3.3.2.1  外观

应为白色或灰绿色疏松体,复溶后应为无色、淡黄色、淡蓝色或黄绿色澄明液体,可带轻微乳光。

1.5.3.2.2 3.3.2.2  真空度

用高频火花真空测定器检测,瓶内应出现蓝紫色辉光。

1.5.3.2.3 3.3.2.3  复溶时间

将供试品平衡至20~30℃,按标示量加入20~30℃灭菌注射用水,轻轻摇动,应于15分钟内完全溶解。

1.5.3.2.4 3.3.2.4  可见异物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Ⅴ B),应符合规定。

1.5.3.2.5 3.3.2.5  装量差异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Ⅰ A),应符合规定。

1.5.3.3 3.3.3  化学检定1.5.3.3.1 3.3.3.1  水分

应不高于3.0%(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Ⅶ D)。

1.5.3.3.2 3.3.3.2  pH值

应为6.5~7.5(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Ⅴ A)。

1.5.3.3.3 3.3.3.3  钠离子含量

应不高于160mmol/L(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Ⅶ J)。

1.5.3.3.4 3.3.3.4  枸橼酸离子含量

应不高于25mmol/L(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Ⅶ H)。

1.5.3.3.5 3.3.3.5  聚乙二醇残留量

如采用聚乙二醇分离制备,其残留量应不高于0.5g/L(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Ⅵ G)。

1.5.3.4 3.3.4  效价1.5.3.4.1 3.3.4.1  人凝血因子Ⅸ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Ⅹ L)。根据每1ml人凝血因子Ⅸ效价及标示装量计算每瓶人凝血因子Ⅸ效价,应为标示量的80%~140%。根据蛋白质含量(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Ⅵ B第一法)和每1ml人凝血因子Ⅸ效价,计算比活性,每1mg蛋白质应不低于0.5IU[1]。

1.5.3.4.2 3.3.4.2  人凝血因子Ⅱ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Ⅹ J)。根据每1ml人凝血因子Ⅱ效价及标示装量计算每瓶人凝血因子Ⅱ效价,应不低于标示量的80%。

1.5.3.4.3 3.3.4.3  人凝血因子Ⅶ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Ⅹ K)。根据每1ml人凝血因子Ⅶ效价及标示装量计算每瓶人凝血因子Ⅶ效价,应不低于标示量的80%。

1.5.3.4.4 3.3.4.4  人凝血因子X

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Ⅹ M)。根据每1ml人凝血因子X效价及标示装量计算每瓶人凝血因子X效价,应不低于标示量的80%。

1.5.3.5 3.3.5  人凝血酶活性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Ⅸ N),应符合规定。

1.5.3.6 3.3.6  肝素含量

每1IU人凝血因子Ⅸ的肝素含量应不高于0.5IU(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Ⅸ P)。

1.5.3.7 3.3.7  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Ⅸ O),应符合规定。

1.5.3.8 3.3.8  HBsAg

用经批准的试剂盒检测,应为阴性。

1.5.3.9 3.3.9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1.5.3.10 3.3.10  异常毒性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F),豚鼠注射剂量为每只5ml(含人凝血因子Ⅸ 10IU/ml),小鼠注射剂量为每只0.5ml(含人凝血因子Ⅸ 10IU/ml),应符合规定。

1.5.3.11 3.3.11  热原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D),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人凝血因子Ⅸ 30IU,应符合规定。

1.5.3.12 3.3.12  根据病毒灭活方法,应增加相应的检定项目。

如采用磷酸三丁酯和聚山梨酯80灭活病毒,则应检测磷酸三丁酯和聚山梨酯80残留量。

1.5.3.12.1 3.3.12.1  磷酸三丁酯残留量

应不高于10μg/ml(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Ⅵ J)。

1.5.3.12.2 3.3.12.2  聚山梨酯80残留量

应不高于100μg/ml(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Ⅵ H)。

1.5.4 3.4 稀释剂检定

稀释剂为灭菌注射用水,应符合本版药典(二部)的相关规定。

1.6 4 保存、运输及有效期

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按批准的有效期执行。

1.7 5 使用说明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和批准的内容。

1.8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 血浆凝血因子说明书2.1 药品名称

血浆凝血因子

2.2 英文名称

Human Prothrombin Complex

2.3 血浆凝血因子的别名

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因子Ⅸ复合物;HumanFactor Ⅸ plex;Factor Ⅸ Complex;PPSB

2.4 分类

血液系统药物 >促凝血药

2.5 剂型

200U,相当于200ml血浆中所含的量,内含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及少量其他血浆蛋白,另含肝素200U。

2.6 血浆凝血因子的药理作用

血浆凝血因子含有因子Ⅱ,Ⅶ,Ⅸ和Ⅹ。血浆凝血因子从健康人新鲜血浆分离而得,能补充血浆凝血因凝血因子,促进凝血。

2.7 血浆凝血因子的药代动力学

(尚不明确)

2.8 血浆凝血因子的适应证

1.用于治疗先天性凝血因子Ⅸ缺乏的血友病乙所致的出血。

2.用于治疗肝脏疾病(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以及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缺乏所致的出血。

3.用于上述患者的术前准备,防止手术中出血。

2.9 血浆凝血因子的禁忌证

因子Ⅶ缺乏者、肝病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禁用。

2.10 血浆凝血因子的不良反应

1.应用血浆凝血因子可出现发热、畏寒等变态反应。

2.有可能感染传染性肝炎及其他血源性疾病。

2.11 血浆凝血因子的用法用量

首剂400~600U,以后每次200~400U,每天2~4次,用5%葡萄糖注射剂50ml稀释后于30min左右滴完。

2.12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2.13 专家点评

以上就是关于凝血常规五项参考值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