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新新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倒闭了吗

   2023-03-19 15:18:56 网络400
核心提示:没有。江苏国新新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截止2022年11月21日没有倒闭,处于存续状态。江苏国新新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创始时间为2016年02月01日,经营范围: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制造(待国家有关部门核批后经营)、销售。新能源车产销资质大起底,

江苏国新新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倒闭了吗

没有。江苏国新新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截止2022年11月21日没有倒闭,处于存续状态。江苏国新新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创始时间为2016年02月01日,经营范围: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制造(待国家有关部门核批后经营)、销售。

新能源车产销资质大起底,15家车企仅6家有车在售

从2015年算起,新兴的造车势力保守估计也有了几十家,彼时汽车市场仍处在正增长阶段,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依然很大,资本市场上的各路财神也敢于在看到PPT后就砸钱……不过随着造车资质的停止审批,我国手握新能源造车资质的车企数量定格在18家,即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康迪电动、江苏国新新能源和山东国金汽车。

如果说2015年是造车新势力的元年,那么2018年可以算是造车新势力们的洗牌元年,量产交付已经成为这些车企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若能完成量产交付,即算是迈过了造车的第一道门槛;而如果无法完成量产交付,则很有可能因此而前功尽弃。与一些寻求传统车企代工、重金收购生产资质的造车新势力相比,手握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8家车企显然具有优势,但颇为诡异的是,这18家车企中,有些新兴车企造了几十辆车后便再无下文,有些新兴车企更是一辆车也没造出来。

2013年,李嘉诚“加持”的五龙电动车出资51亿对原长江汽车进行重组,并将其更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2016年,长江汽车拿到生产资质。成立3年便拿到“准生证”,这样的速度令人羡慕。不过根据交强险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长江汽车旗下的逸酷仅有13辆的上牌数, 且注册地都在杭州,其中意味不言自明。目前,长江汽车被爆出欠薪、拖欠供应商货款等诸多问题,而投资方五龙电动车的业绩也好不到哪去。据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2017年间,五龙电动车持续亏损,其中2017年亏损22.3亿港元,2018年亏损20亿港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五龙电动车2018年财报显示,五龙集团依计划将业务重心从中国市场转至海外市场,换句话说,长江汽车很有可能在投资方亏损的局面下被放弃。

投资方放弃长江汽车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另一家造成新势力零跑汽车恰好就是长江汽车代工生产的,在没有生产资质但又想造车、卖车的矛盾之下,零跑汽车的这一波操作可谓是令人窒息。一旦长江汽车走向破产的边缘,零跑汽车又该怎么应对?继续寻找代工商还是出资收购长江汽车?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江苏国新新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投产了吗

暂停发放了大半年的新能源车“准生证”,最近由前途汽车打破,前途取得工信部的审批后,新车量产上市将被开绿灯。然而,缓慢的资质发放频率,对大批对产销资质渴望的新能源车企,包括新造车势力来说,就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悬挂在它们的颈脖上。 “有些企业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根本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着‘资质’四处找投资;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在日前举行的2018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道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解释了相关部委暂停发放资质的原因所在。从2017年5月22日至今,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大门已经关闭了整整一年时间,背后原因众说纷纭,但都避不开对已领取生产资质的15家新能源车企项目进展不一、表现悬殊的问责。 一方面是部分获得资质的企业,迟迟未进入市场,除了北汽新能源和江淮大众以及知豆,其他企业丝毫没有成为市场主流车企的迹象。 另一方面,对资质近乎“饥渴”的新造车企业,尤其是产品进度推进较快,以及融资金额排名前列的一二梯队,却又迟迟无法得到资质。为了抢新车上市的进度,一些新造车势力甚至被倒逼迂回生产——— 寻求代工或收购有资质企业。可以说,近两年冒起的新造车势力,如果说之前仍处于“PPT造车”阶段时,没有领到生产资质实属合理,那么过去一年资质发放近乎停摆后,让逐渐走向量产、走向市场的新造车企业,无奈地成为了被“歧视”的一方。在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把资质给到对的人,依旧有待破局。停审 现有新能源产能严重超标从2016年3月17日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再到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众获得最后一张生产资质,短短14个月时间,发改委共发放15张新能源牌照。业内曾经普遍认为新能源生产资质发放10个最合适,随着兰州知豆拿下第11张牌照,渴求新能源一纸准生证的新造车势力欣喜若狂,加快递交申请,以期占得先机。然而,这扇资质大门却在江淮大众领到第15张牌照之后,在没有正式文件的情况下关闭了,至今仍无重启的迹象。 为何发改委暂停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这必须从发放新能源牌照的初衷说起。 发改委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本是为了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也即是“鲶鱼效应”来搅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过,从目前拿到牌照的15家新能源企业的进展来看,产品推出普遍缓慢,竞争力弱,根本无法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更遑论对传统车企造成冲击,完全辜负了国家的期望“目前审批工作处于暂停状态,主要原因是之前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审批规则相对宽松,审批速度过快,获批的企业实力参差不齐。”一位消息人士解释说,发改委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从2017年5月开始暂停审批工作至今。 拿到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分别是: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按照传统车企、新造车、汽车产业链三大势力划分的话,传统车企势力有5家企业,分别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众、江铃新能源、金康新能源;新造车势力最多,有7家之多,包括前途、知豆、云度新能源、河南速达、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国能新能源;剩余的万向集团、长江汽车、敏安汽车则属于汽车产业链势力。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这15个获得新能源准生证的“天之骄子”,现有产能加起来达到91万辆。据不完全统计,正在排队等待资质审批的新进入企业超过了20家,产能是这15家车企的两三倍之多。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200万辆,而现有的新能源产能已经严重超标。新能源造车热急需降温,从狂热回归理性。 事实上,拿到发改委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并非都可以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他们还需通过工信部的考核,产品被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即拿到工信部的“生产资质”,方能上市销售产品。而这15家车企中,获得工信部生产资质的只有6家,分别是云度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原因是很多车企的生产基地建设缓慢,始终无量产车影踪。尴尬 15家车企仅6家有车在售记者调查发现,在领取牌照超过一年时间以上的今天,有量产车型上市销售的只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奇瑞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等6家车企,另外还有前途汽车、江淮大众、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4家车企计划在今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型,而其余5家车企中,除了重庆金康此前表示首款产品将于明年推出市场之外,敏安、万向、速达、国能都尚无十分明确的上市时间表,也常被称为“僵尸企业”。 有产品在售的6家车企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均出自传统车企。其中,北汽新能源早已是行业的佼佼者,其目前最受瞩目的大事并非产品或销量,而是上市。事实上,北汽新能源2009年创立之初,就被北汽集团规划为未来独立上市公司来运营,甚至从2014年开始筹备上市。今年4月27日,北汽新能源与成都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锋)的关联交易方案获批,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这一国内新能源整车巨头终于登陆A股。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本届北京车展上明确了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时间表———2018年第三季度。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达到了10.3万辆,位居比亚迪之后,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排名第二。依托传统车企的开发平台和技术沉淀,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也双双排进去年新能源销量榜前十,其中奇瑞共销售3.68万辆新能源汽车,江铃则售出3万辆,分列第六名和第七名。 在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车企中,有四家车企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除了上述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以及江铃新能源之外,另一家就是近两年在新能源市场大放异彩的知豆。兰州知豆旗下已有H1、D1、D2、D3等车型上市,2017年实现销售4.25万辆,排在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前面,在去年排行榜中名列第四,仅次于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和上汽乘用车。成立于2015年的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2017年估值超过12亿美元,目前累计销量逾10万台,占据新能源乘用车逾10%的市场份额,纯电动乘用车13%的市场份额,足迹遍布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在今年由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科技部、中关村等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知豆以宁波首家“独角兽”企业的身份亮相,未来发展前景备受看好。 云度新能源则在去年迅速推出首款量产电动车π1,今年3月再神速推出π3,并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全球首发A+级纯电SUVπ7,据称这款车将于明年上市销售,将具备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涉足乘、商两个汽车领域的长江汽车,也高调参加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带来9款产品,包括3款乘用车和6款全新纯电动物流车。据了解,长江汽车依托母公司香港五龙电动车集团在电池材料、电池生产、乘用车/商用车/客车生产、汽车设计全产业链的优势,目前在北京、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在天津、辽宁建立了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重庆建立了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在中国、昆明、贵州建立了整车生产基地,甚至在美国有海外生产基地,整车年产能达10万辆,在15家获资质车企中与江淮大众并列第一。 统筹策划:南都记者 钟键挺 张泽彤 采写/制表:南都记者 何羽 钟键挺  实习生:贡芊芊 编辑:张泽彤

国金汽车快速获造车资质之外,其中有何秘密?

投产。江苏国新新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投产了,截止于2022年11月26日,只有一个车型投产上市了。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山东发改委的核准公告里提到,国金汽车主要是在现有资产基础上,新建电池车间及验证中心联合厂房等,新增总装线及两条安装线,试验试制设备553台/条/套。“在现有基础上”也就是说国金汽车已经有了生产资料,此次的核准只是核准扩张的那部分。

既然过去就有生产设备,那么过去那部分是如何通过核准的呢?

在国金汽车注册地址上,还有一家陕西通家山东分公司。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国金汽车在没有被核准之前的工厂是以陕西通家分公司的名义去运作的。

因为已经有了制造整车的能力,并且首款车型也已经上市销售,这就为资质的核准创造了基本条件。

当然,有了这些还不够。如果看看江西、浙江、江苏这三省的新造车企业就能知道,在这三省落户的新造车企业很多,但很少有能顺利拿到资质的。

在最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中,明确了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所在省份,应符合两个条件:上两个年度汽车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同产品类别行业平均水平、现有新建独立同产品类别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已建成且年产量达到建设规模。也就是说,某一省份如果要新建纯电动汽车工厂,同产品类别的一次只能备案一家。

而江西、浙江、江苏这三地因为有已经通过资质审核的车企并未达到建设规模,所以新建项目只能排队等候。

在国金汽车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获批之前,山东是少数几个既符合《管理办法》鼓励的投资区域,又拥有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名额的省份。

如今,国金汽车的项目已经获批,按照政策规定,其他企业计划在山东省建设纯电动乘用车厂,必须等国金汽车达成10万辆的规划产能之后,才有可能通过省发改委备案。

即使不自谋资质,国金汽车也能正常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但是还要费力去申请自己的资质,这也为其他车企树立了一个榜样。

目前很多网红新造车企业都选择代工的方式,但是在这样的合作关系里,代工方拥有更大话语权,新造车企业甚至是只能看他人脸色行事,一旦合作关系破裂,造车只能成为空谈。所以新造车企业要么主动谋求资质,要么就要在代工合作中掌握更大话语权。

以上就是关于江苏国新新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倒闭了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