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2022-11-15 20:33:50 网络240
核心提示:(图片来源:欧洲汽车新闻)新冠疫情的全球化,造成汽车行业供应链中断、工厂停产,而对于销量和业绩的影响,很多企业都表示暂不能做出预测。但是,根据全球性调研机构的预测,全球主要市场的销量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全球:汽车销量或跌掉一个欧洲关于疫

疫情下

(图片来源:欧洲汽车新闻)

新冠疫情的全球化,造成汽车行业供应链中断、工厂停产,而对于销量和业绩的影响,很多企业都表示暂不能做出预测。但是,根据全球性调研机构的预测,全球主要市场的销量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全球:汽车销量或跌掉一个欧洲

关于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IHS Markit表示,“2020年,全球汽车行业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需求停滞。新冠病毒大流行是汽车行业多年来面临的最大单一风险因素”。

IHS已经下调了“全球几乎所有地区”的销量预测。就全球整体销量而言,IHS预测汽车销量将下降逾12%至7880万辆,较该公司1月份的预测下调了1000万辆。相比之下,在2008-2009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全球汽车销量的跌幅为8%。

另一家预测机构LMC Automotive表示,外部环境依然非常动荡,预计2020年全球轻型汽车销量将降至7700万辆以下,较2019年下降15%(1400万辆,这个数字相当于欧洲近一年的汽车销量)。该机构表示,在最坏的情况下,全球汽车销量可能降至6900万辆。而此前1月份,该机构预计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为9010万辆,相比2019年将相对平稳。

摩根士丹利预计,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减少800万辆,降幅近20%。此前该机构曾预计50%的销量损失或在下半年恢复,但目前看来也不太可能。

欧洲:汽车业倒退十年

行业分析师和金融评级机构表示,由于工厂和经销商店因冠状病毒危机而关闭,今年欧洲汽车销量最多或下滑20%,意味着将损失几百万的汽车销量。

针对欧洲地区(西欧和中欧),IHS预测2020年的汽车销量为1560万辆,较之前的预测下降了14%(190万辆)。该机构表示,随着卫生安全和经济危机在各个经济体之间相互交织,欧洲面临持续数月的生产中断。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0年欧洲汽车销量将在1250万辆左右,而此前其预测为1,370万辆。按百分比来看,该机构目前预计全球市场将下跌13%,而此前的预测为下跌4%。

德国的信用评级机构Scope Ratings是最悲观的预测者。该公司表示,西欧今年的销量将下降20%(300万辆)。Scope预计,俄罗斯等依赖原油和天然气的经济体今年的汽车需求可能下降50%以上。在疫情期间,原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将大幅下跌。

对于欧洲汽车市场来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恢复到疫情此前的水平呢?瑞士圣加仑大学汽车分析负责人Ferdinand Dudenh?ffer表示,技术变革和贸易战已经为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即使是银行不倒闭、欧洲经济三个月之后开始复苏,欧洲乘用车市场可能需要到2030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

美国:全年汽车销量或下滑20%

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以及更多工厂的关闭,知名调研机构J.D.Power日前预测,对于整个3月份,美国车市零售额将比2019年3月低38%至45%,4月和5月的同比降幅将分别高达78%和75%。J.D. Power称,病毒爆发可能导致7月底前美国汽车销售规模缩水180万到280万辆,同时该机构已经将2020年美国汽车的销量预期从全年1600万辆下调至1400万辆。

此前,摩根士丹利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汽车市场今年的销量将下滑9%;IHS Markit最新的研究还显示,随着美国开始实施更加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本就已经承受着压力的汽车行业将会进一步受到威胁,今年美国汽车销量或仅达1440万辆,同比下滑15.3%(240万辆)。不过,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的数据显示,疫情对消费者需求产生的连锁反应可能导致美国2020年美国汽车销量下降20%。

中国:二季度乘用车零售或同比跌13% 四季度或才可摆脱负增长

近两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慢慢出现疲态,加之今年一季度原本的市场动因就不强,附加疫情影响,行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冲击,因而2020年一季度销量数据依然会下滑。据乘联会预计,相比于去年一季度的509万零售市场,今年销量下滑估计在210万辆左右,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销量约为299万辆。

而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中国汽车市场会逐步恢复,但是3月份消费者购车信心很难恢复正常。“预计在4-5月份会迎来一个小高潮。这波消费主要来自于春节假期以来的汽车消费积压和因为疫情带动的小部分汽车收购和换购的需求。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调研来看,大部分被调研对象都有消费意愿,但最终能否完成消费行为仍有很大不确定性,所以可能不会出现类似于2003年因SARS带来的大规模汽车消费潮。”

同时,盖世研究院预测,2020年第二季度乘用车零售预计比2019年第二季度下降13%。考虑到疫情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目前判断第四季度方可摆脱国内乘用车市场连续两年的销量负增长。

日本:全年轻型车销量或跌8%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过去十年该市场汽车年销量在490-550万辆之间,2019年汽车总销量在518万辆。但根据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DA)和日本经销商协会(JAMA)的数据,日本车市2020年开局便不利。今年2月份,日本汽车销量为78.7万辆,同比下降10.2%,连续第5个月出现下滑。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导致全球汽车需求大幅下降,日本汽车制造商们接连关闭欧洲、北美和日本国内工厂,总体上来说,日本七家汽车制造商的全球产量目前预计将较2019年下降50%。2019年,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共生产了2607万辆汽车。

根据穆迪的预测,2020年日本轻型车销量将下降8%,而该机构此前的预测为微增0.4%。虽然新车型的推出有望提振销量,但疫情爆发导致的需求下降和零部件短缺,将导致日本汽车市场销量急剧下滑。

印度:疫情致汽车业所有细分市场生产受阻

就汽车销量而言,印度已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还曾一度被认为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目前还没有关于印度2020年汽车市场销量的具体预测,但本月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正式表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将对印度汽车制造商的生产产生重大影响。SIAM主席Rajan Wadhera表示,汽车零部件供应的中断可能会严重阻碍所有细分市场车型的生产,包括乘用车(PV)、商用车(CV)、三轮车(3W)、两轮车(2W)和电动车(EV),其中电动车受到的影响更甚。

印度许多汽车制造商均从中国进口大约10%的原材料,诸如塔塔汽车、马恒达、TVS Motor和英雄摩托(Hero MotoCorp)等公司已经表示,由于疫情的爆发,将面临供应链中断问题,上个月,一些公司甚至宣布暂停生产。Wadhera表示,考虑到中国农历新年,印度汽车行业在年初就保证了一定的库存,但由于中国部分地区目前仍处于封锁状态,满足BS-VI排放标准的车辆供应可能会受到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和美国贸易战升级,4月4日中方出台《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将美国制造的汽车也纳入到加税范畴,汽车行业自此卷入贸易战风暴中心。

对汽车商品来说,加征关税范围已经覆盖到各种排量的小客车(包括轿车)、越野车(包括SUV),按照动力总成囊括了燃油车、电动车,甚至零部件也未能幸免。从具体车型清单来看,包括排量在1.5L以上的SUV、1.5L以上4L以内小于9座的轿车(含MPV)、排气量在2.5L到3L的柴油SUV、纯电动车、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小于5吨的汽油货车,包含了目前美国品牌最主流的进口车型,比如特斯拉、Jeep、福特等品牌。

本次对来自美国的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并不涉及目前美国在华合资国产的车型,而是在美国生产的进口车型。而目前在美国生产的车型不仅仅包括美国本土品牌,还涉及一些其他国家的汽车品牌。比如说宝马的多款进口SUV车型、奔驰多款进口SUV车型、日产、英菲尼迪、讴歌等的部分车型,可以说,除了多数美系品牌外,躺枪最多的就是德系品牌。

对出口企业是利好还是利空

中美贸易争端(Trade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比较具有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应答时间:2021-09-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深度 | 美系车,在危机中蛰伏前行

一、汽车行业:激励整车自主品牌延伸进入高端车市场,刺激零部件企业提升核心技术

①汽车产业链全球化背景下,中美摩擦无法避免。

中国崛起之路下一个攻克点在于制造业,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是产业链全球化。自我国一部分优质企业打入手机产业链,从零部件配套能力逐渐沿技术链向上攀升,现已基本具备不俗的手机整机生产能力。而下一个中国可能实现缩小差距甚至弯道超车的产业链,公认是汽车产业链。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洗牌加剧。

国内企业与国际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中国企业有望以成本、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分一杯羹,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零部件供应商打入全球产业链。此前为引导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国产化,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要求外资品牌必须通过合资途径进入我国市场,并对进口车征收25%关税。而美国此次发起贸易战可能对我国汽车行业提出诸如车企准入、降低关税、股比放开以及限制合资车厂技术外溢等要求,并进一步限制对美国智能驾驶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行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无异于为美国“添堵”,中美产生摩擦本无法避免。

②贸易战利好整车行业,影响部分零部件出口企业。

1)整车环节:2017年中国进口美国131亿美元,加税25%将会重创美国进口车,特斯拉也涵盖其中,有能力向高端车升级的整车企业会受益,更加激发自主品牌抢占高端品牌市场,例如吉利Lynk&Co和长城的Wey;短期对美国整车企业负面影响,对中国豪车厂商偏利好。

中国自美国进口汽车金额近几年超过100亿美元,年进口汽车数量超过20万辆,占中国整车总体进口量约20%,体量较大。进口关税由25%上升到50%,售价提升可能在20%左右,显著提升进口汽车售价将对进口车需求形成抑制,对美国本土整车企业而言形成负面影响,对中国豪车厂商偏利好,如华晨宝马等。

2)零部件环节:目前我国有170亿美元(25%)的汽车零部件(车轮和轮毂等行驶系统为主)出口到美国;从美国进口的零部件主要为传动系统、车身附件等,28亿美元(占比仅7%)。国内零部件企业以国内市场为主,部分以美国市场为主的行驶系统零部件供应商可能会受波及。

③我国或加快国产化进程,关注核心在技术。

此次贸易战结果无论是是摩擦升级抑或谈判妥协,事件本身体现了美国对中国制造加速前行的担忧,中国未来制造强国之路势必诸多坎坷。

对于汽车产业链,我国更有加速国产化进程的激励,或将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拉动内需以支持汽车产业,以培养一批在国际上具竞争力的优质零部件供应商。而在这场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国内企业之间的角逐中,随汽车零部件技术更迭及消费者要求升级,从事低端制造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未来关键是技术之争。

④对汽车关税下调的担忧缓解,汽车板块情绪向好。

中国政府有意降低汽车关税,前期市场担忧汽车板块受到外部冲击,总体行情表现较弱。但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愈演愈烈,中国对进口自美国汽车加征25%关税,有助短期汽车板块情绪恢复,建议关注龙头企业。

二、农产品行业:加大国内商品价格波动

此前曾写过海天和中炬净利率的趋势分析,其中比较详细地拆分了两者的成本结构。总体而言,大豆成本约占海天总成本的20%,中炬预计略高。

今天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税实施贸易反制,短期或将加大国内大豆/豆粕价格波动。如果中美谈判顺利,美豆上市尚有时间空间,南美大豆尤其是巴西豆在此前可弥补需求缺口,下游企业盈利波动未必有情绪波动大。因此尚需持发展的眼光审视此次大豆提税问题。

退一步讲,如果谈判不顺利,南美豆主导格局奠定,大豆价格上行成为必然,则此类系统性成本上行必将带来新一轮提价。12/13年提价潮即来自于大豆涨价,海天先行提价,厨邦滞后半年。预计此假设下,海天厨邦或将于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这一时间窗口再次提价对冲成本上扬。但预计两强提价间隔窗口期显著缩短至一个季度(参考16/17年提价间隔)。

对奶价的影响:豆粕成本占养殖成本的5%上下,并非主料。豆粕成本若上升会对养殖成本有一定影响,但比较小。此外,尽管养殖成本端或受小幅度影响,但短期传导至下游的可能性也不大,大概率在上游体系内消化,因此我们认为短期不必担忧奶价会有即刻性的上涨。

三、航空业:长期影响偏利好

①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月4日发布了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包括空载重量超过15000公斤,但不超过45000公斤的飞 机及其他航空器。

②对于我国目前航空公司所运营波音飞机来说,仅有B737系列(除B738MAX)属于此次对美加税清单中。2017年全行业增加119架,航空公司资本开支角度,融资租赁和自购约占三分之二,即80架。以每架集采金额4亿人民币计算,2017年全行业相应进口金额476亿元,航空公司角度318亿元。

③我们认为从此次飞机引进关税区间来看,是为了支持我国支线飞机制造业发展,我国航空公司与波音已签订单部分,所加关税或将由波音与我国航空公司共同承担。目前波音飞机实施5%的最惠国税率,若加征25%的关税,每架飞机增加约1亿元成本,2017年新引进119架相应飞机,若与波音公司各承担50%,我国民航业将增加资本开支59.5亿元,按照年折旧率约5.5%,我国民航业每年将增加成本3.3亿元。

④另外,中美贸易战中方表现强硬,将推动人民币贬值,我国航司或将受到汇兑损失压力。但中美贸易战将同时拉低全球经济需求,国际油价势必下挫,汇率和油价的扰动影响或将部分抵消,具体进一步测算需观察中美贸易战之后进程。

⑤中长期来看,如果贸易战持续,航空公司采购飞机或将更多转向空客,但由于空客公司订单已较为饱满,我国航空业或将在未来若干年运力投放更为趋缓,供给收紧较为确定,利好民航业供需改善,推动票价和航司盈利上涨。整体来看,偏利好我国民航业中长期发展。

四、计算机行业:利好网络安全、自主可控等板块

①从中美贸易战双方的产品清单来看,对计算机板块直接影响很小:计算机行业公司主要以软件、服务器等硬件、信息服务为主,从USTR1300种名录,基本没有计算机行业公司产品,因此,对板块的直接影响很小。

同时,绝大多数计算机行业公司,在海外的营收占比不超过30%,且海外营收主要以美国市场为主的仅有万兴科技(300624)、潜能信息等少数几家公司。

②中美贸易战,利好网络安全、自主可控等焦点板块:贸易战的不断升级,有利于推升更为事关国家安全和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利好网络安全、自主可控等热点板块。从2013年美国棱镜门事件以来,国家层面一直从政策、资本、国产化等维度,全面支撑信息安全、自主可控关键设备、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培育,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涉及到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产品和技术,核心考虑点即是自主可控。

③整体上,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战对板块公司直接影响很小,利好网络安全、自主可控,建议重点关注网络安全(启明星辰(002439)、绿盟科技(300369)、美亚柏科(300188)、卫士通(002268)等)、自主可控(紫光股份(000938)、中国软件、中科曙光(603019)、浪潮信息(000977)等)。

五、网络通信:利好光纤光缆产业和5G、光芯片等领域技术突破

①贸易战对行业影响有限,长期将利好光纤光缆产业和5G、光芯片等领域突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对华 301 调查征税建议中,通信行业主要涉及光纤光缆,未包括此前市场较为担心的光模块和手机终端等设备。

②光纤光缆行业影响有限,长期或有积极影响:目前北美光纤光缆市场被康宁、OFS等龙头企业垄断,国内光纤光缆企业对美出口量较少,2017年中国出口到美国总金额仅1.5亿美元。主要上市公司中,亨通光电(600487)和中天科技(600522)海外收入占比均在10%左右,且主要集中在美国以外,美国加征关税对相关企业影响非常有限。目前中国对美国光纤光缆及光纤预制棒均采取反倾销措施,原有反倾销政策将在2018年到期,若美方此次加税实施,我国大概率将延续反倾销税政策,整体利好国内光纤光缆行业。

③光模块和设备商未受波及,长期看利好5G技术研发和上游自主芯片突破:我国光模块行业海外收入占比较高,以龙头中际旭创(300308)为例,73%的产品销往海外,大部分为美国数据中心;设备商中,中兴通讯对美有手机终端出口,年出货量在1500万台左右,但收入和盈利占比很小。

此前市场对相关厂商可能受到贸易战影响有一定忧虑,本次公布的征税清单中并未涉及,市场情绪有望缓解。美国贸易战直指中国高端制造业,从长期来看,将促使中国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薄弱环节突破,在通信行业中5G技术和高速光电芯片、通讯芯片等领域,加速占领技术高地和实现国产化替代,建议关注中兴通讯和光迅科技(002281)等行业龙头。

六、机械工程:贸易战对机械行业影响

①根据美国301清单,机械行业将成为美对中此次关税加征重点领域,尤其是通信、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工业机械及零部件产品,剑指中国制造2025。机电类产品、锅炉及机械器具、车辆及附件是我国对美出口机械产品传统贸易顺差领域,总计金额分别达到1071.20亿、914.29亿、183.21亿美元,预计将是本轮贸易摩擦影响最大的细分领域。机械上市公司中,海外收入整体占比18%,且以简单加工产品为主,工程机械、高铁装备等高端整机产品出口美国相对较少,预计受到冲击相对有限。

②我国对美贸易反制清单中,包含空载重量在15-45吨范围的飞机及其他航空器,主要将涉及波音737系列中型客机(不含737-max)。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年我国空载重量超过2吨的飞机进口量为438架,金额达227亿美元,我们判断其中占据主要份额的为目前我国尚未量产的中大型客机。目前我国两款主力商用客机机型ARJ-21(空重约25吨)、C919(空重约42吨)已分别实现批量生产和首飞试验,合计在手订单超过1200架,我们认为此次对外增税将倒逼这两款国产机型加速上量。

寒冬之下,众生皆苦。

过去两年,笼罩在国内汽车行业头顶上的那层厚厚的阴霾久久没有散去,而今年开年的疫情更是让人猝不及防,许多车企原本的节奏也因此被打乱。面对这般艰难的外部环境,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2月,我国狭义乘用车综合销量累计达到1,968,993辆,较去年同期骤跌41%。从各国别细分市场来看,包括德系、日系和自主品牌在内,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销量下滑。不过,相较于德系和日系三成左右的滑坡幅度,美系品牌累计销量同比跌幅达到45.1%,与之对应的市场份额也进一步萎缩至8.6%。

从曾经红极一时与德系、日系车企并驾齐驱,到如今显露疲态逐渐被对手们甩在身后,美系车企在国内的境遇不禁令人唏嘘。

那么,美系车企还能完成自我救赎吗?

显然,当前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美系车企肩上所承受的压力要比对手们大得多。无论是起家于底特律的三大老牌汽车制造商,还是特斯拉这样的电动车豪门新贵,它们心里很清楚,接下来迈出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闪失。

忆往昔意气风发

在国内汽车市场中,玩得最溜的非德系品牌莫属,因为深谙中国人的心理诉求,大众、奔驰、宝马似乎总能把握住每一个契机,从产品到营销到服务,分寸拿捏得死死的。同样,日系品牌依靠匠心精神和靠谱品质来打动人心,像雅阁、卡罗拉、轩逸之类的产品,身后都拥有一大帮忠实拥趸。

而美系品牌呢?或许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对美系品牌的认知停留在“大块头”、“大排量”、“油老虎”等层面。确实,自从二战之后,激情无处安放的美国人,打造出了一台台充满荷尔蒙气息的Muscle Car,比如野马、科迈罗、挑战者,给世界各地无数追崇性能的车迷送去了福利。

在和平年代,美国人建立了自己的汽车文化,而美系品牌经过不断发展和创新,也塑造了自己的特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美系品牌也明白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投放了相应的产品和部署了一些创新技术。

如果回顾美系品牌在国内的风光岁月,那么一定少不了赛欧、凯越、科鲁兹、福克斯这些足以载入史册的经典代表作。在当时,美系车以极其鲜明的性格和引领潮流的态度,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喜爱。

实际上,美系品牌对市场并不缺乏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紧紧抓住了国内SUV热的红利,昂科拉、翼搏、创酷的问世,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小型SUV消费风潮。这也让美系品牌在SUV领域的布局更加主动,翼虎、昂科威的先后入市,再次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热捧,一度出现加价销售、一车难求的局面。

为了顺应节能环保趋势,美系品牌也开始在国内开发及推广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注重汽车动力性能和操控感受的同时,也兼顾燃油经济性。相比过去只是粗暴地通过增加排量来获得强劲动力,美系品牌选择了用一种妥协的方式来为自己赢得巩固市场的机会。

江山易打不易守

无奈市场瞬息万变,美系品牌终究还是遇到了“天花板”。

总体销量1,748,732辆,同比下滑19.4%,这是美系品牌2019年在中国市场交出的成绩单。

抛开整体车市大环境与中美贸易战等因素的影响,品牌弱化、产品老化、缺少爆款、保值率低以及消费者信心不足等多种因素,成为了阻碍美系品牌实现增长的绊脚石。

目前,美系品牌仍然深陷价格战漩涡中难以自拔。当车市高速增长时,美系品牌通过打价格战抢到了一点份额,可以说尝到了甜头。然而,随着车市进入负增长阶段,价格战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助推作用,相反,还给品牌形象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对于已经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的特斯拉,即便享受着政策福利,股价也一度疯涨,但依然难逃被各种负面事件缠身。陷入亏损泥潭、企业管理混乱、高管丑闻等等,前不久还因为“减配风波”而遭受质疑,这些都给特斯拉今后一段时间的市场表现蒙上了一层阴影。

放眼全球市场,与日系车企在中国、东南亚、欧洲等市场始终保持稳定发挥,以及中国自主品牌在海外大举扩张不同的是,美系车企的收缩战略在近几年表现得十分明显。

也许,美系车企在舒适区待得时间久了,骨子里还受着工业时代机械思维的影响,缺乏相应的“自颠覆”机制,反而束缚了手脚和创新性的转型思路。

当然,以破局者身份闯入造车领域的特斯拉,那副咄咄逼人之势,也在倒逼它们尽快做出改变。

今年有点“南”

疫情席卷全球,对汽车行业的冲击尤为明显,供应链中断、工厂停工、车市低迷、经销商破产,一系列连锁反应不断发酵,加剧了车企的生存危机。

更何况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了疫情“震中”,这也让美系车企伤透了脑筋。近年来,裁员、关厂、砍掉非核心业务等措施已经成为美系车企的“家常便饭”。只不过,这一次还没来得及缓口气,疫情的突然爆发,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

通用已经决定撤回2020年财务业绩目标。同时,还从现有信用额度中借款160亿美元,增加现金储备至320亿美元,以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

另外,通用将从4月1日起延迟发放约6.9万名白领员工20%的现金薪酬,推迟发放的薪资连同利息将于明年3月15日前一次性付清,员工的医疗福利不会受到影响。此外,约6500名无法远程工作的员工,公司将实行“带薪停工”,员工将获得全部工资的75%,并保留工龄和医疗福利。

福特已经将北美工厂停产时间延长至3月30日以后,并计划从5月1日起,把公司前300名高管薪酬的20%至50%至少推迟5个月发放,推迟发放的积存工资将在公司偿还至少70亿美元的汽车债务后发放。

此外,福特将推迟以业绩为基础的加薪,暂停白领员工的加班费,冻结非关键技能岗位的招聘。而对于那些无法远程工作的员工,工作时间和薪酬可能会“暂时减少”。如果疫情持续时间比预期更长,福特也不得不考虑裁员等方式。

菲亚特克莱斯勒因疫情已经暂停了北美地区所有制造业务,这导致公司近2000名合同工遭到解雇。

特斯拉已经缩减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的生产规模,并关闭工厂14天,同时还计划将内华达州工厂的员工裁减约75%。

虽然裁员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起到削减开支的作用,但毕竟只是杯水车薪,如果疫情进一步扩散,美系车企就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不一定管用,到时候还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企业经营压力。

还有翻盘希望吗?

随着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消费者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随便拿一款全球车型到中国就能大卖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存量竞争阶段的中国市场,美系车企要想真正地站稳脚跟,就必须彻彻底底地落实本土化,打造更多符合国内消费者喜好的好产品。

好在,美系车企已经有所行动。3月初,通用宣布,2020-2025年期间,将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投入200亿美元的资金和资源。同时,通用首次向外界展示了电气化战略的核心,搭载Ultium专属电池的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

对于中国市场,通用之前制定的新能源车型投放计划有望超额完成。2019年,通用新能源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激增85%。

继去年在中国推出20余款全新及改款车型之后,通用今年将保持产品发布节奏,进一步聚焦豪华车、中大型SUV及MPV等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细分市场。

2019年4月,福特中国发布了2.0战略,其中除了本土化的人才策略之外,“福特中国产品330计划”备受关注。按照规划,福特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30款新车型,产品涵盖福特和林肯两大品牌,其中超过10款新能源车型。目前林肯国产化的进程正在推进,首款国产车型冒险家已经上市。

在发布新车的同时,福特也将坚持“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中国消费者使用角度出发,将最适合的技术搭载到新发布的车型上。

克莱斯勒正在加速推进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希望从源头进行改变,敏捷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迅速推出差异化的新产品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在产品质量层面继续改善,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在美系车企看来,在最焦灼的时刻,不放弃,或许就是为了更好地进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关于疫情下 全球五大汽车市场销量表现将如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