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的《上天台》

   2023-02-01 16:43:00 网络900
核心提示:歌名:上天台歌手:于魁智作词:佚名作曲:佚名所属专辑:京剧 (老生)金钟响玉鼓催王登九重,普天下喜的是五谷丰登文凭着邓先生阴阳有准,武全仗姚皇兄保定乾坤内侍臣忙摆驾九龙口进,又听得殿角下大放悲声扩展资料:故事情节姚期自草桥关召回,君臣甚相得

于魁智的《上天台》

歌名:上天台

歌手:于魁智

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所属专辑:京剧 (老生)

金钟响玉鼓催王登九重,普天下喜的是五谷丰登

文凭着邓先生阴阳有准,武全仗姚皇兄保定乾坤

内侍臣忙摆驾九龙口进,又听得殿角下大放悲声

扩展资料:

故事情节

姚期自草桥关召回,君臣甚相得,忽其子姚刚在外击死郭后之父,(一作阴丽华之父)郭后诉诸帝,帝盛怒之下,欲将其子治罪,令姚期带姚刚上殿。继念姚期系中兴功臣,且三子已战死其二,逐回意释免。适湖北有战事,逐令姚刚前去平寇,立功自赎。

注释

按《草桥关》之后本,即此事实,惟参阅此剧本,其加罪及赦免二层,均彼此不同,并无马武逼书赦诏等情。此剧不常见,是一是二,还以质诸演剧家与老戏曲家。

京剧老生分几派

老生唱段:

杨派:

击鼓骂曹 -- 谗臣当道谋汉朝

文昭关 -- 一轮明月照窗前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碰碑-- 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

杨家将 -- 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

珠帘寨 -- 昔日有个三大贤

野猪林 -- 大雪飘扑人面

三家店 --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

法场换子-- 恨薛刚小奴才不如禽兽

马派:

三娘教子-- 小东人下学归言必有错

赵氏孤儿-- 老程婴提笔泪难忍

苏武牧羊-- 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

淮河营 -- 此时间不可闹笑话

甘露寺 --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借东风 -- 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

四进士 -- 上写田伦顿首拜

空城计 --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胭脂宝褶-- 老王爷登大宝一统天下

法门寺 -- 郿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

清官册 -- 接过了夫人酒一樽

乌盆记

赵氏孤儿--娘子不必性太烈

谭派:

战太平 -- 叹英雄失势入罗网

定军山 --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将相和--老将军你何必身背荆杖

言派:

卧龙吊孝-- 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满面

让徐州 -- 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

麒派:

追韩信--我主爷起义在芒砀

徐策跑城--湛湛青天将我欺

四进士--上写田伦顿首拜

另 各派均演的:

上天台 -- 姚皇兄休得要告职归隐

上天台 -- 金钟响玉兔催王登九重

洪羊洞 -- 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

洪洋洞 -- 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

洪羊洞 -- 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

武家坡 法场换子 击鼓骂曹 清官册

四郎探母 珠帘寨等,一些对戏等

另外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平原作战等等都有精彩唱段。

京剧老生名段

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胡子在京剧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另外还有灰色的,即花白的三绺胡子,专业名词叫“黪三”。白色的三绺胡子叫作“白三”。还有就是整片满口的胡子,不分绺,术语称“满”。

十大老生流派:唐韵笙唐派,言菊朋言派,余叔岩余派,高庆奎高派,杨宝森杨派,周信芳麒派,奚啸伯奚派,李少春李派,马连良马派和谭鑫培谭派。

唐韵笙唐派

唐韵笙(1902-1971),男,京剧文武老生,兼演红生。原名石斌魁,满族,原籍沈阳(有资料说是福建人)。幼年流落街头,被河北梆子演员金刚钻的琴师杨景云收为义子,遂入天津“小四喜”科班学艺,取名唐韵笙。主演文武老生,兼演红生,为红生三大流派之一。戏路宽博。先后随师在山东、河北、上海、东北等地演出。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东北享有盛名。唐韵笙多才多艺,功底深厚,昆乱皆精,文武兼备。除去本工老生外,净、老旦,他都能演,是老生行当中的多面手。抗日战争时期因演出影射日寇的《后羿射日》而身陷囹圄。建国后曾任沈阳京剧院副院长,先后主演了《云罗山》《郑成功》《詹天佑》等新编历史剧。

经典剧目:他擅演的剧目有《甘宁百骑劫魏营》《长坂坡》《艳阳楼》《金钱豹》《铁笼山》《刀劈三关》《古城会》《驱车斩将》《闹朝扑犬》《绝龙岭》《摘星楼》《追韩信》《徐策跑城》《未央宫》等。

传人:唐派艺术的主要传承人有:张海涛,唐韵笙之女婿,为唐山市京剧团著名演员,代表作有《节振国》等。邵麟童,1954年拜唐韵笙为师,成为苏州市京剧团著名老生演员。唐登年,唐韵笙之子,自幼学戏,曾演出唐派剧目《华容道》等。汪玉麟,沈阳京剧院著名文武老生演员,1960年拜唐韵笙为师,曾演出唐派剧目《古城会》等。汪庆元,唐韵笙再传弟子,上世纪70年代拜李刚毅、王玉海为师,成为沈阳京剧院目前能够较多演出唐派剧目的演员,如《古城会》、《走麦城》等剧目,并录制了《华容道》等的音配像。赵万鹏,唐韵笙妻侄,曾获唐韵笙的传授,演出《古城会》、《华容道》、《截江夺斗》、《驱车战将》等剧目,曾任天津京剧院导演。

京剧“唐派”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言菊朋言派

言菊朋(1890年12月29日-1942年),京剧老生。原名锡,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因酷爱京剧,业余参加清音雅集、春阳友会等票房。演老生。早年经常观摩谭鑫培演出,并从陈彦衡学“谭派”戏,又向红豆馆主、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础。1923年,在梅兰芳、陈彦衡等鼓励下,正式参加戏班。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自己挑班后,又在“谭派”基础上,博采众长,吸收京剧其它行当和京韵大鼓的唱念方法,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创立了以音韵声腔取胜,具有自己演唱方法的艺术,世称为“言派”。言派区别于其他老生流派的主要标志在于唱腔的多变和字音的讲求。

经典剧目:言菊朋的擅演剧目,早期以谭派风格演唱的有《击鼓骂曹》《捉放曹》《武家坡》《汾河湾》《战太平》《卖马》等;建立言派演唱艺术后的代表剧目有《让徐州》《卧龙吊孝》《上天台》《白蟒台》《法场换子》《贺后骂殿》《除三害》《宫门带》等剧。言除演出唱工戏外,以念白、做工吃重的《审头刺汤》《失印救火》《天雷报》《琼林宴》和以武功动作吃重的《定军山》《镇潭州》等戏,他演来均称当行出色。

传人:言有二子三女,长女伯明;长子言少朋,工老生,马连良弟子;次子言小朋,原工武生,后从事电影事业;次女言慧珠,工青衣花衫,梅兰芳弟子;三女言慧兰,评剧演员。直接受教者有(按时间先后):奚啸伯、汤志朋、李家载、宋湛清、张少楼。后世传人有:毕英琦、任德川、刘勉宗等。其孙言兴朋,亦承继祖业。

余叔岩余派

余叔岩,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余派是继老谭派之后的京剧生行最主要的流派,其主要剧目基本出自老谭派。余派唱腔,多方面体现着中国戏曲传统的精神法则和审美理想,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著称于世。醇厚的韵味和典雅的风格是余派的主要特色。

经典剧目:《战樊城》、《长亭会》、《摘缨会》、《黄金台》、《太平桥》、《上天台》、《捉放宿店》、《击鼓骂曹》、《阳平关》、《连营寨》、《空城计》、《战宛城》、《南阳关》、《武家坡》、《汾河湾》、《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鱼杀家》、《御碑亭》、《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等。

传人:杨宝忠、吴彦衡、王少楼、谭富英、李少春、孟小冬等,其中除吴彦衡改演武生外,艺业皆工稳,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成就最高者为孟小冬,行腔吐字、举手投足,均能酷肖且形神俱备,于规矩中显出功力,有清醇雅淡的韵味。其《搜孤救孤》、《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捉放曹》、《奇冤报》、《洪羊洞》、《法门寺》、《黄金台》、《御碑亭》、《武家坡》等剧皆出色。谭富英以谭派嗓音唱余腔,游刃有余,唱工戏质朴纯正,淋漓酣畅,其快板之脆、劲、疾,最为出色。靠把戏更佳。唯做工不尚细腻。至晚年风格有较大变化。能戏有《奇冤报》、《碰碑》、《珠帘寨》、《四郎探母》、《定军山》、《战太平》、《南阳关》等。杨宝忠早期学余较为全面,改业琴师后乃辅助杨宝森在学余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流派。李少春艺兼文武,唱做皆精,戏路宽博,且有许多独特的创造。青年时期摹习余派艺术颇有心得,《战太平》、《洗浮山》、《定军山》、《阳平关》、《击鼓骂曹》、《八大锤》、《打鱼杀家》等剧都能体现余派风格。中年以后兼取马(连良)派、麒(麟童)派的演唱特点;在创造人物方面有所突破,又排演大量新戏,如《云罗山》、《响马传》,并较早演现代戏《白毛女》、《红灯记》等,唱、念、做均有新意。此外,私淑余派艺术者遍及南北。南方如张文涓,北方如祝荫亭、奚啸伯等。票友宗余者更多,如张伯驹,李适可、刘曾复、王端璞、赵贯一等均有较深造诣。

高庆奎高派

高庆奎(1890—1942),原名振山(镇山),号子君。著名京剧老生艺术家。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其父高四保(士杰)为清末京剧丑角演员。高庆奎初宗谭派,嗓音复原后,更加甜脆宽亮,高亢激越,又吸收孙菊仙、刘鸿升的演唱特点,并借鉴老旦龚云甫、花脸裘桂仙之唱法,融会贯通,加以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高派”。

高庆奎的嗓音高、亮、甜、脆,音域很宽,音色丰富,能演老生、花脸、老旦等几种不同行当的角色。其演唱气足神完,一气呵成;念白铿锵有力,顿挫有致;做工深刻细致,精于表情。他的唱念多用京字京音,尤善用大气口“满宫满调”、长腔拖板的唱法抒发人物感情,以求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经典剧目:高庆奎演唱的《逍遥津》、《斩黄袍》、《辕门斩子》、《哭秦庭》的唱段高亢挺拔,气力充沛,刚劲激昂,荡气回肠,为“高派” 代表作。《胭粉计》中饰诸葛亮、《赠绨袍》中饰范睢、《铁莲花》中饰刘子忠等的表演,身段规范,表情细致,尤其眼神的运用更为传情。他效仿刘鸿声,花脸能演《铡判官》,武生能演《连环套》,红生能演《华容道》;效仿汪桂芬,老旦能演《钓金龟》、《掘地见母》、《游六殿》等。其代表剧目还有:《斩马谡》、《碰碑》、《浔阳楼》、《七擒孟获》、《信陵君》、《史可法》、《煤山恨》、《九更天》、《战蒲关》、《戏迷传》、《独木关》等。

传人:白家麟、王斌芬、虞仲衡、马少襄、王仲亭、范钧宏、李和曾及大女婿李盛藻等,再传弟子有辛宝达、倪茂才、李文林、吴平、张跃浮、单佑安等人。

杨宝森杨派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宝森(1909-1958),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曾祖父杨贵庆曾工刀马旦。祖父杨桂云(字朵仙),伯父小朵是清朝末年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京剧花旦演员。杨宝森幼年五、六岁便开始随堂兄杨宝忠学戏、练毯子功,拜裘桂仙为师,后从陈秀华、鲍吉祥习老生,十岁便“带艺搭班”,长期在俞振庭的斌庆社求艺并演出,长年奔波于京沪两地。十六岁倒仓之后潜心学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因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故据己条件加以变化,行腔吐字抑扬婉转,自成一格,世称杨派,有“小余叔岩”之称,也是杨派老生的创始人。

经典剧目:杨派剧目很多,《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全部《鼎盛春秋》、《击鼓骂曹》,《大保国·探黄陵·二进宫》、《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王左断臂》、《洪羊洞》、《碰碑》、《清官册》、《桑园寄子》、《二堂舍子》、《红鬃烈马》、《卖马》、《打登州》、《捉放曹》及《珠帘寨》、《定军山》、《阳平关》、《朱痕记》、《搜孤救孤》、《乌盆记》、《摘缨会》、《一捧雪》、《桑园会》、《四郎探母》。

传人:杨宝森门徒和追随者有汪正华、梁庆云、马长礼、李鸣盛、蒋慕萍、程正泰、朱云鹏、叶蓬等人,再传弟子为数更

多,如杨乃彭、张克等,是近年来影响颇大的流派之一。

周信芳麒派

周信芳(1895~1975)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浙江慈城人,是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继谭、汪、孙三大老生流派之后,受到广大观众热爱的一个新流派——“麒派”的创始人。他六岁拜陈长兴为师,七岁登台,十三岁就成为戏班中的主角,到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到北京后搭入“喜连成”科班,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从这里起,他将七岁登台始用的“七龄童”艺名,改为“麒麟童”。也就是从这时起,“麒麟童”这个名字一直屹立在京剧剧坛上,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

麒派艺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高难度的唱念做打来刻画人物,所以发扬麒派艺术是时代的需要。周信芳结合了扎实的京剧功底和锐意的创新精神,变沙哑的嗓间为苍劲浑厚的独特唱腔,他以力为美,善于运用“膛蟒”、“抖髯”等外部动作表现人物细腻的内心,念白中既运用程式又很注意生活化,表演富有节奏感,对舞台有很强的控制力。麒派艺术对于当下京剧传承有重要价值。

经典剧目:《徐策跑城》、《乌龙院》、《萧河月下追韩信》、《四进士》、《扫松下书》、《斩经堂》、《清风亭》、《坐楼杀惜》、《义责王魁》、《打严嵩》等。

传人:周信芳十大弟子为程毓章、高百岁、陈鹤峰、王富英、李如春、杨宝童、王少楼、于宗瑛、明毓琨、孙鹏麟。建国后行过拜师礼的有沈金波、徐鸿培、童祥苓、霍鑫涛、逯兴才、李少春、李和曾、李师斌、徐敏初、萧润增、张学海等等,共有30余人。私淑麒派者如小王桂卿、孙鹏志、赵麟童、小麟童等都有较高成就,以及现今学麒派而受到好评的有陈少云等。

近年来,麒派传人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窘迫局面:曾受到周信芳亲授、指点的前辈所剩无几;麒派弟子在全国范围凤毛麟角;陈少云等优秀传人如今也年逾花甲,再不及时传承,麒派艺术将面临断档之危。

奚啸伯奚派

奚啸伯(1910--1977)奚啸伯生于1910年,满族。出生于北京。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自幼爱好京剧。青年时代常出入北京票房,唱老生,宗谭派。曾得言菊朋赏识,授以《打鼓骂曹》等剧。二十一岁正式搭班演出,先后辅佐杨小楼、尚和玉、、尚小云。1935年加入“承华社”,在上海为梅兰芳配演。经梅等提掖,艺事益精。回京后自组“忠信社”,与张君秋、侯玉兰等合作,在京、津、沪等地演出。他缺乏严格幼功训练,但能刻苦自励,认真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享盛名。表演上着重刻画人物,唱法上长于喷口吐字,讲究口劲,特别对京剧老生“衣欺”辙的运用,有系统的研究。代表作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与小翠花合演的《乌龙院》一剧,尤为著名。为“四大须生”之一。解放后上演新戏《范进中举》,现代剧《白毛女》、《红云崖》等,颇获好评。历任北京市京剧四团团长、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副团长。

奚派艺术具有“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是“洞箫之音,珠走玉盘”。

经典剧目:代表剧目有《范进中举》、《白帝城》、《失空斩》、《杨家将》、《十道本》、《四郎探母》、《空城计》、《上天台》、《击鼓骂曹》、《法门寺》、《白蟒台》、《苏武牧羊》、《二堂舍子》、《红鬃烈马》、《二进宫》、《乌盆记》、《三娘教子》、《白毛女》、《霓虹灯下的哨兵》、《奇袭白虎团》等。

传人:奚派传人有欧阳中石、孟筱伯、李伯培、杨志刚、张建国等。

马连良马派

马连良(1901—1966),幼年先习武生,后改学老生。在表演艺术上,宗法余叔岩等京剧名家,博采众长,最后自成一家。早期以做功及念白出名,中年后兼重唱功,发展为唱、念、做并重。唱腔委婉、俏丽新颖,念白清楚爽朗,声调铿锵,做工潇洒飘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马派”,是继余叔岩之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排演了许多独具风格的剧目,如:《甘露寺》、《清官册》、《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十老安刘》、《串龙珠》、《春秋笔》、《将相和》、《赤壁之战》、《赵氏孤儿》等。《借东风》中诸葛亮的唱腔,经他加工,风靡一时。马派名家:言少朋、周啸天、王和霖、梁益鸣、迟金声、张学津、冯志孝等。

经典剧目:《羊角哀》、《要离刺庆忌》、《春秋笔》、《临潼山》、《串龙珠》、《重耳走国》、《十老安刘》、《甘露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玉碑亭》、《十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三娘教子》、《三字经》、《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范仲禹》、《白蟒台》、《火牛阵》、《胭脂宝褶》、《焚绵山》、《渭水河》、《状元谱》、《盗宗卷》、《断臂说书》、《宝莲灯》、《珠帘寨》、《铁莲花》、《打严嵩》、《广泰庄》、《三顾茅庐》、《法门寺》、《打登州》、《南阳关》、《定军山》、《阳平关》、《胭脂虎》、《苏武牧羊》、《将相和》、《海瑞罢官》、《赵氏孤儿》、《十老安刘》古装戏和《杜鹃山》、《年年有余》等。

传人:他善于发现人才,乐于提携后进。无论是谁,只要具有才华,他都给予重视和鼓励,给予其展露才华的机会。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京剧团为培养接班人招收学员,作为剧团团长的马连良,亲自挑选新人。20世纪60年代初他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演出工作之外,还教授在校学生《白蟒台》、《审头刺汤》等戏。他一生收徒很多,南北各地多有马派传人,较著名者有王和霖、迟金声、尹月樵(女)、马长礼、张学津、冯志孝、梁益鸣、安云武等。

谭鑫培谭派

谭鑫培,京剧老生。名金福,艺名小叫天。原籍湖北黄陂,出生于武汉武昌小东门外沙湖谭家湾。先工武生,后改老生。幼年随父谭志道进北京,十一岁入金奎科班学老生,因其父有叫天之称,故其艺名小叫天。出科后搭永胜奎班和三庆班演出,并向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学艺,充三庆班武行头目。1880年(光绪六年)转入四喜班,不久即自组同春班。1890年任踦平署外学民籍教习,专演老生戏。1900年后,演技愈趋成熟,被京沪两称伶界大王。1905年,庆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在北京为谭鑫培拍摄了中国史上第一部电影、同时是世界史上首部京剧电影——《定军山》。1917年5月10日,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逝世。据说,电影《梅兰芳》里王学圻扮演的十三燕,原型就是谭鑫培。在京剧界,谭鑫培出色地传承了前辈程长庚、余三胜等徽派、汉派的精华,文武兼擅,昆乱不挡,唱念做打全方位的发展,并且开“韵味派”的先河,使京剧逐渐趋入精美的境界。他创始的谭派是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枝叶最为繁茂的一个艺术流派。在当时的北京,他有“伶界大王”的美誉。

经典剧目:谭鑫培在艺术上文武昆乱不挡,能戏甚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剧目为:《空城计》、《当锏卖马》、《李陵碑》、《击鼓骂曹》、《捉放曹》、《洪羊洞》、《桑园寄子》、《四郎探母》、《武家坡》、《汾河湾》、《定军山》、《战太平》、《连营寨》、《南阳关》、《珠帘寨》、《打渔杀家》、《八大锤》、《琼林宴》、《胭脂褶》、《南天门》、《坐楼杀惜》、《清风亭》、《战宛城》、《别母乱箭》等。

传人:其弟子有王月芳、贾洪林、刘喜春、李鑫甫、余叔岩5人。

李少春李派

李少春自幼随父李桂春练功学戏,后从陈秀华、丁永利学老生、武生戏,打下文武技艺的坚实基础。后拜师余叔岩,得其亲授《战太平》、《定军山》、《打渔杀家》等剧。同时从多方面钻研杨派(杨小楼)艺术,技艺日进,驰名南北。20世纪30年代末组班演出。李少春是文武兼长的演员。文戏师承余派,武戏宗法杨派,并有自己的创造。他行腔以圆熟婉转和低沉回荡取胜,念白跌宕有致,演靠把戏、短打戏、红生戏各具特色,得心应手。由于李少春既不独宗一派,自然很少门户之见,从而开创了放眼各家,融会贯通的独特风范。比如余叔岩的演唱富于韵味,讲究四声,李少春在严守师训的同时,又虚心学习周信芳刻画人物细致逼真的表现方法,还大胆吸收马连良潇洒飘逸的特点。他演武戏则在杨派武生的基础上,融入盖派(盖叫天)表演艺术的优长。因为他演戏的明确宗旨,就是力求演出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通过视听艺术去感染观众,从不哗众取宠,单纯卖弄技巧;或以某派某家嫡传亲授为标榜。因此,他塑造的人物都有血有肉,耐人寻味。

其常演老生剧目有《战太平》、《定军山》、《空城计》、《珠帘寨》、《断臂说书》、《打棍出箱》、《红鬃烈马》、《击鼓骂曹》、《宝莲灯》、《洪羊洞》、《打渔杀家》、《打金砖》等。常演武生剧目有《挑滑车》、《两将军》、《长坂坡》、《战翼州》、《恶虎村》、《三岔口》、《武松》、《连环套》、《八大锤》、《金钱豹》等。常演猴戏有《水帘洞》、《闹天宫》、《智激美猴王》、《五百年后孙悟空》、《十八罗汉斗悟空》等。新编、改编代表剧目有《野猪林》、《响马传》、《将相和》、《满江红》、《云罗山》等。现代戏有《白毛女》、《红灯记》等。

李派艺术的影响相当深远,除了李少春弟子外,还有许多仿效者和追随者。其弟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正式磕头拜师的有:董文华、谭元寿、孙振林;另一类是由于组织推荐或家属安排以弟子身份向李少春先生学习的有:李小春、钱浩梁、裴艳玲、马少良、俞大陆、祝元昆、王鸣仲、茹元俊、卢英麟等及其子李浩天、李宝春。以允文允武为艺术特色的仿效者更是众多,较有成就的有:李光、宋玉庆、叶金援等,中青年一代有:于魁智、王平、王立军、李岩等。

老生唱段:

杨派:

击鼓骂曹 -- 谗臣当道谋汉朝

文昭关 -- 一轮明月照窗前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碰碑-- 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

杨家将 -- 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

珠帘寨 -- 昔日有个三大贤

野猪林 -- 大雪飘扑人面

三家店 --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

法场换子-- 恨薛刚小奴才不如禽兽

马派:

三娘教子-- 小东人下学归言必有错

赵氏孤儿-- 老程婴提笔泪难忍

苏武牧羊-- 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

淮河营 -- 此时间不可闹笑话

甘露寺 --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借东风 -- 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

四进士 -- 上写田伦顿首拜

空城计 --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胭脂宝褶-- 老王爷登大宝一统天下

法门寺 -- 郿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

清官册 -- 接过了夫人酒一樽

谭派:

战太平 -- 叹英雄失势入罗网

定军山 --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言派:

卧龙吊孝-- 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满面

让徐州 -- 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

另 各派均演的:

上天台 -- 姚皇兄休得要告职归隐

上天台 -- 金钟响玉兔催王登九重

洪羊洞 -- 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

洪洋洞 -- 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

洪羊洞 -- 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

武家坡 法场换子 击鼓骂曹 清官册

四郎探母 珠帘寨等

这是一些经典的老生唱段,也是一些常演剧目。你自己找找吧,应该不会在他们之外,最好能知道是那个流派的,或者是谁唱的。

以上就是关于于魁智的《上天台》 歌词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