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到景明山景区有设有公交

   2022-10-04 07:41:10 网络810
核心提示:没有直达公交,建议乘坐大巴或驾车驾车路线:全程约15.4公里起点:曲沃县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府东街行驶90米,直行进入府西街2.沿府西街行驶270米,调头进入府西街3.沿府西街行驶250米,直行进入府东街4.沿府东街行驶2.4公里,

曲沃到景明山景区有设有公交

没有直达公交,建议乘坐大巴或驾车

驾车路线:全程约15.4公里

起点:曲沃县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府东街行驶90米,直行进入府西街

2.沿府西街行驶270米,调头进入府西街

3.沿府西街行驶250米,直行进入府东街

4.沿府东街行驶2.4公里,右转进入曲绛线

5.沿曲绛线行驶7.3公里,右转

6.行驶2.6公里,直行进入院裴线

7.沿院裴线行驶1.4公里,右转

8.行驶190米,左转

9.行驶160米,右前方转弯

10.行驶30米,左前方转弯

11.行驶2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景明风景旅游区

侯马市到曲沃县景明风景区距离多少公里

我虽身籍为雁门关外人,在古晋国这片沃土上也生活、工作了30余年,居然不知道曲沃的“诗经山水景明风景区”怎么走!上一次去的时间隐约在九十年代后期。说起来,自己都感觉很可笑,很遗憾,很羞涩。

旅游区因村得名。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的北董乡景明村,地处曲沃、闻喜、绛县三县交汇的紫金山麓。

早闻曲沃有景明景区,却又何以冠“诗经山水”?百度记载,原以反映“诗经文化”为主题,将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巧妙结合、融为一体,还原了《诗经?唐风》里的风土人情,再现了晋国围场御苑的山水景色。景区内不仅有千年古银杏、元代龙泉寺等历史遗存,同时还有诗经广场、诗经亭、诗经园、银杏广场、银杏大道、世外莲园、荷塘栈桥、林溪叠水、林下广场、观景楼、仿古村落、元代古城门和城墙等人文景观。

十余年前,景明瀑布就极为壮观。那时,只是更自然些,更俭朴些。

历代文人骚客为景明赋诗颇多。明礼部尚书李浩作景明石桥记:曲沃城东南一舍许。有山曰景明山。即金山之支也。峰峦翠绿。迤逦嶙峋。其南曰沸泉。出绛县。平地出泉。若汤沸然。合流成派。故里人随其高下之势。杂治水磨水碓。大小辐辏。几百数焉。派送汨汨循峡流。至岭口。则流然下注。散涣澎湃。声若万雷。远视之。则玉虹高挂。廉笼其傍松怪石。槎牙参差。殆不可状。泉至此益众。流至此益洪矣。

明代曲沃县人兵部尚书李尚思作景明草堂:尘事都冥冥,村醪醉不醒。采莲摇碎玉。飞火落流萤。水绕千家碧。山过万对青。倦来即假寐,跌坐亦忘形。邑人李永培作过景明草堂复游古寺登阁:为爱深林好。寻幽过草堂。染霜枫业赤。带露菊花黄。秋水低鸿雁。山村获稻梁。登高一豁目。风雨近重阳。

我是自驾进风景区的,车停景区大门下,左转含背而上,零星见到房舍,偶见散养鸡鸭,还有一、二村妇泉边洗衣,山外的闹哄哄突然不闻不见,山石间掩映着丛丛簇簇的竹林,嫩绿滴翠,别有江南水乡洞天胜景,一下子就把浮躁的、憋闷郁寡的全部感觉煞住了。蜿蜒数十米,登的一处平台,这便是龙岩寺,极富人文底蕴,是道佛合一的著名建筑。洞楼庙宇,流水潺潺,当外面酷暑难耐时,洞内却是水月洞天、洞里的钟乳林立,咕咕的水墨转盘,香云缭绕的紫云寺,是个避暑的好去处。

山道越走越长,于是宁静也越来越纯。越走又越觉得山道修筑得非常完好,那些已经溶化为自然景物的坚实路基,那些得体而又厚重的桥墩和磨滑了的石径,是历史,是无数双远去的脚,是一簇簇人登攀的.虔诚,把这条山道连结得那么通畅,踩踏得那么殷实,流转得那么潇洒自如。正如我和妻每人花的十元钱,租一艘山人打造的极丑陋、极简易的铁船,慢慢的蹬,懒散的划,极具默契地在水上乐园飘来飘去;暖春的斜阳下,吱扭的桨声中划拉着现代文明,浏览着即时的山外快报,伸手拔拉着深绿的河水,咬一块萍果,甜到心底,呷一口清茶,沁肺醒脾。

我对妻言不由衷深深地叹息:于我们,现今也到了“回望”和“年来五十发苍苍”的年岁,浪迹晋南,风尘满身,身圆心圆,走在这山道上,却时时引发“归来卜筑居”的遐想。我一直在寻找……

右转拾阶而下,偶有汽车鸣笛而驰,泛起微微尘土,斜阳映照的景明烈士陵园巍然肃穆,民国37年,解放运城时,解放军后方医院设立此处,有52位伤员逝世,葬于景明村南山脚下,后修建围墙,栽植松柏,辟为烈士陵园,纪念碑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和妻伫立观瞻,凝神定气,心在敬仰,英雄可爱。山下,素有大蒜之乡的北董,已是片片绿色,片片希望,片片农忙……

在山西曲沃,都有哪些景点好玩

驾车路线:全程约25.6公里

起点:侯马市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市府路行驶330米,左转进入紫金山街

2.沿紫金山街行驶370米,左转进入新田路

3.沿新田路行驶4.4公里,直行进入京昆线

4.沿京昆线行驶4.8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府西街

5.沿府西街行驶860米,稍向右转进入府东街

6.沿府东街行驶2.3公里,右转进入S234

7.沿S234行驶7.3公里,右转进入X927

8.沿X927行驶2.6公里,直行进入院裴线

9.沿院裴线行驶1.4公里,右转

10.行驶190米,左转

11.行驶160米,右前方转弯

12.行驶30米,左前方转弯

13.行驶2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景明风景旅游区

北京只有七个5A级景区,它是其中之一

晋国博物馆旅游区:位于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核心景点晋国博物馆,是依托“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而兴建的山西省第一座集文物收藏、研究、保护和展示为一体,完整展示晋文化风貌的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处晋文化研究开发基地。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66平方米,绿化面积26993平方米,展厅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分为晋国历史文化展厅、曲村——天马遗址发掘史展厅和晋侯墓地遗址陈列厅三大展厅。2008年启动建设,2014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

磨盘岭现代农业观光区:位于史村镇西海村,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同时,积极挖掘整合七星海、八角海、龙王庙、玉泉院和童儿庙等旅游资源潜力,重点在“吃、住、行、游、购、玩”等旅游环节上做文章,现已发展成为集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文化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新园区。2015年,以西海村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有利契机,以打造山西省乃至全国“休闲旅游型美丽宜居示范村”为目标,围绕星海生态游乐区、晋国民居民俗区、集市贸易小吃区、现代农业观光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和游客接待中心等“五区一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磨盘岭现代农业观光区的规模,增添和完善各项旅游要素,着力将其建设成山西省闻名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

浍河水岸风光旅游区:位于史村镇西吉必村浍河水库岸边,包括晋都民俗风情园、浍贤山庄等景点,以彰显“三种文化”为主要特色。一是突出“晋文化”特色,园区内所有建筑均体现出晋国古都文化风格和元素;二是突出浍河精神文化特色,使“万众一心、敢想敢干、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浍河精神得到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三是突出晋南民俗文化特色,集中展现晋南明清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

太子滩温泉度假区:是以温泉为核心开发打造的集温泉养生、餐饮娱乐、文化展示、农业观光、商务交流等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旅游景区,由太子滩万憬休闲度假区和太子滩休闲度假庄园两个板块构成。太子滩万憬休闲度假区内的温泉发现于2001年,流量每小时303m3,水温46.5℃。泉水富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达到医疗热矿水标准,水压、水量、水温、水质,在全国屈指可数。该区主要由室内游泳馆、室外游泳馆、万憬花园酒店、御汤庭院等四部分组成。太子滩休闲度假庄园,是春秋时期晋太子申生泛舟救弟传说的故事发生地,坐落于莲花岛环岛的晋国历史文化展示馆——“申园”是其核心景点。

桥山黄帝文化风景区:《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相传古桥山为黄帝葬衣冠处。因桥山山势巍峨、翠柏环绕,雨霁初晴、青碧岚光,故称“桥岳晴岚”,乃古曲沃十景之一。景区山顶有黄帝庙,即为传说中黄帝的东陵,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西陵遥相辉映,是华夏儿女祭祀先祖的圣地之一。

景明诗经山水旅游区:位于曲沃县城东南10公里的景明村南,地处曲沃、闻喜、绛县三县交汇的紫金山麓,山中有泉,史称“沃泉”,经青玉峡谷至白石山崖,急流直下,出景明山而成瀑布,常年不断,清澈可饮。古人“千古长鸣飞白练,涛似连山迎客来”就是景明山水美景的真实写照。《水经注》描写它“青岩若点黛,素湍如委练”,在峡谷中拦水成坝,高峡出平湖,环湖青山环抱、翠竹成林,在古代即是曲沃十景之一。该区主要景点还有龙岩园、牡丹园、水上乐园、千年银杏树、南林交龙泉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南林交民俗风情古村落等。

晋园(公园):位于曲沃县城东区中心地带,占地约318亩,整体设计立意于曲沃特级文物——春秋中晚期的错黄铜宝壶。公园景观主要包括“一心一湖两带八大景观”。一心,即集“五馆一中心”(包括城展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老年活动馆和会议中心)为一体的晋都文化活动中心;一湖,即水面约50亩的如意湖;两带,即沃水潆洄水景带和林间小溪水景带,沃水潆洄出于《曲沃县志》“沃水潆洄盘旋,是为曲沃”。全长600米,从公园的东北角开始,向西贯穿整个公园北侧,至西北角假山处,折而向南注入如意湖。林间小溪水景带位于公园的东侧,全长450米,是在微地形和丛林绿篱中独辟蹊径打造的人与自然共融的亲水景观,体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八大景观,分别为公园入口处的晋国风格的仿古牌坊、晋水桥、沃水潆洄、文化中心两侧相呼应的戏院和晋国宫、人工湖和湖内的文公舫、湖东岸的晋国街。该公园于2012年启动实施,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第一次游览颐和园是1986年,此后又去过两次。第一次游的比较细,后两次记得只在昆明湖东岸走了走。这次去北京,计划市内景区时,首先就想到要去颐和园来一次细致的游览。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占地5000多亩。颐和园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东门、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和以万寿山、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不到7点,我就从天坛东门附近的住处出发了;早餐是路边摊的鸡蛋灌饼。先是地铁5号线,换2号线,再换4号线,又步行了几百米。远远看到的建筑是涵虚牌楼,“涵虚”之名源自北宋朱熹的诗句“萧然万籁涵虚清”。这座三门四柱七楼的木结构大牌楼是从东面进入颐和园的第一座建筑。进入东门时,8点刚过。印象中,前几次到颐和园好像走的都是东门。东门是颐和园的正门,门檐上悬挂的“颐和园”金匾是光绪皇帝的御笔。继续前行,是仁寿门,这是仁寿殿的正门。在仁寿门和仁寿殿之间,有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形似寿星,故称寿星石,又称风水石。

仁和殿前的另一个稀罕物,是那尊龙头、狮尾、牛蹄、鹿角、鱼鳞的铜铸瑞兽麒麟。对这些国宝级物件进行必要的防护是非常必要的,但围在寿星石周围的有机玻璃墙实在有碍观瞻。仁寿殿是政治活动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1750年,原称勤政殿;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改为今名。1898年,光绪帝曾经在仁寿殿召见康有为,策划变法维新。仁和殿门檐上的匾额“大圆宝镜”,意为吾皇可以洞察一切,尔等不得恣意妄为,有震慑觐见群臣的意思,与今天在一些场合张贴、悬挂的警示语的意思差不多。

仁寿殿的北侧有一眼小井,叫延年井,为帝后茶饮的专用水源。此种形制的小井,在故宫里好像也看到过。仁寿殿后面是一座不甚高的假山,以山为墙,很自然地将仁和殿所在的政治活动区和后面的生活区隔离开来。

穿过假山,就来到了昆明湖畔。今天是个阴天,昆明湖失去了应有的明快,显得很沉闷;远处的万寿山罩在一层薄雾,若隐若现。站在昆明湖边,是向右还是向左,我犹豫了一下。恰好有一个老年 旅游 团来到,去了右边的玉澜堂,我也就随了大溜儿。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建筑,和仁和殿同年始建、同年被毁,1875年重建,是光绪帝的寝宫。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曾将光绪幽禁于此。“玉澜”之名语出西晋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

玉澜堂后门正对着的是宜芸馆,这里原为藏书之处,后为光绪帝裕隆皇后的寝宫。芸是一种香草,可以防书蠹,故古人把藏书台称芸台,“宜芸”之名由此而得。

宜芸馆的西面是乐寿堂,这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所,能够享用它的人自然是非老佛爷慈禧莫属。“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帝手书。乐寿堂里有一大群参观的小学生,正在听导游讲述慈禧和光绪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孩子们都一脸的严肃,听的相当认真。

乐寿堂庭院里放置着一块巨大的海青色石头,上面有乾隆皇帝的御题:青芝岫。相传,明代大书法家、奇石爱好者米万钟,在北京房山觅得了这块大石头,准备运回他在海淀的勺园。在当年,把这么大的石头从房山运往海淀堪称一项巨大工程。结果大石头才运到良乡,米万钟就家财耗尽,半途而废,大石头被弃之荒野。因此这块大石头又被戏称为“败家石”。后来乾隆捡漏,把它运回了颐和园,并赐名“青芝岫”。从乐寿堂转出来,是著名的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长廊全长728米,共273间,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14000余幅彩画。这14000幅彩画,堪称一部连环画版的中华5000年文明史。长廊里坐满了老年游客,许多人对眼前的美景基本视而不见,只顾喷云吐雾、大快朵颐。老人和孩子,是颐和园这个早晨游客的主要构成部分,但孩子们的表现显然比老人们要好。

观赏完长廊的彩画,接下来去登万寿山。万寿山为燕山余脉,净高不到60米,称做丘好像更合适。云辉玉宇牌楼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的琉璃牌坊,是万寿山前山中央建筑群主轴线的起点。万寿山前山中部,从云辉玉宇牌楼起,经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和智慧海,依山逐次升高,形成颐和园中最为壮观的主体建筑。与仁和殿、玉澜堂的灰瓦盖顶不同,排云殿是明黄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典型的皇家气派。排云殿是颐和园中体量最大的殿堂,“排云”二字出自东晋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排云殿完全仿照紫禁城外朝的形式,分为三进院落。走进排云门,金水河横亘在面前,汉白玉砌成的金水桥通往二宫门。

二宫门上高悬的“万寿无疆”匾额,是慈禧的手迹。尽管这四个字很可能经过书法高手和工匠的修饰和美化,但从中依然可以看出慈禧的书法确有相当的功力。穿过二宫门即是排云殿的正殿。殿内面积近800平方米,采用碧纱橱、栏杆罩、八方罩、花罩、多宝格等形式分割空间,构思精到、设计巧妙。据记载,正殿内,只有多宝格是使用真正的紫檀木装修的;从中可以反映出,清末国力衰落,已经无力在奢侈方面为所欲为。

正殿两侧是东西顺山殿,各有殿门通往后院,后院的主要建筑是德辉殿。爬山廊是排云殿在设计上的一大特点,三进院落和所有建筑均由其串联成一体,可以让当年的老佛爷和今天的游客没有风吹雨打之忧。从排云殿继续向上,是建在21米高台之上的佛香阁。

佛香阁高41米,内有八根铁梨木大柱,结构复杂,建造精美,为古典建筑精品。佛香阁也曾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花费白银78万两重建。

佛香阁的背后,是众香界琉璃牌坊。牌坊的后面应该是智慧海,可惜没找到道路。

佛香阁东西两侧的叠石之上分别建有一座亭子,东边的叫敷华亭,西边的叫撷秀亭,这是两座钟楼。

在佛香阁两侧,两座钟楼的下面,还有两组建筑,东侧的叫转轮藏,西侧的叫宝云阁。转轮藏建筑群中耸立的高大石碑正面上刻有乾隆御笔“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大字。宝云阁由纯铜铸造而成,重约207吨,俗称铜殿或铜亭。现在这两个地方均未开放,不能近睹,只能远观。

游览完万寿山,继续欣赏了长亭的西半部分,穿过石丈亭就看到了清晏舫。清晏舫俗称石舫,全长36米,高约8米,由巨石雕砌而成。“清晏”取河清海晏之意。28年前,第一次游颐和园,走到这里,以为是个断头路,就调了头。这次走到这里,鬼使神差,又停住了脚步,拍了几张照,回转,登上了开往十七孔桥的游船。阴郁天气里的昆明湖,用烟波浩渺来形容最为恰当。

弃舟登岸,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四柱三楼冲天牌楼,东面额题舒云,西面额题延旭。这座牌楼正对着颐和园的新建宫门。

延湖岸南行不远,是那头著名的铜牛。据介绍,铜牛货真价实,不仅通体用纯铜打造,而且表面镀金,可以说是相当的牛。以牛镇水,在中国有悠久的 历史 ,大禹时代即有将铁牛沉入江河以镇水患的做法。继续向南,是廓如亭十七孔桥。

廓如亭俗称八方亭,占地180多平方米,有内外三层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气势宏伟,造型独特,为全国同类建筑的冠群之作,号称中国第一亭。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拱桥,横跨在昆明湖东岸和南湖岛之间。桥栏上的石雕狮子千姿百态,十分精美,可与卢沟桥上的石狮子相媲美。在十七孔桥上,一下子看到好几个用自拍神器的游客,我那昨天在野三坡还相当拉风的自拍神器顿时黯然失色。原以为自拍神器是我等“独行侠”的标配,殊不知,许多恋人、家庭出行,也都配备了自拍神器,因为自己拍毕竟比求人拍更方便。

南湖岛呈圆形,面积大约1公顷。岛上的主要建筑是北部叠石假山上的涵虚堂和岚翠间,目前只有涵虚堂对游客开放。涵虚堂在乾隆年间为三层,叫望蟾阁,是帝后在夏秋时节赏月的地方;光绪年间重建时改为单层,慈禧曾在此观看北洋水师学堂演习。水师在风平浪静的昆明湖演习,和过家家差不多,你说这样的演习能有啥意义?

从十七孔桥到绣漪桥大约有1.5公里,这应该是颐和园最为枯燥的一段游路,除了可以远观西堤和来来往往的游船,几乎没有可供近睹的景致。我们不知道,在当年颐和园的总体规划中,这一段究竟是什么样子。但如果当年就是一段直来直去的游道,那这应该是颐和园设计的败笔,或缺憾。直到绣漪桥渐渐进入视野,枯燥的心绪才慢慢散去。1986年时就来过绣漪桥,但始终以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玉带桥。今天看手机导航的提示,才知道这是玉带桥的姊妹桥——绣漪桥。有资料显示,绣漪桥和玉带桥在形制上完全一样,只是绣漪桥比玉带桥略小。绣漪桥是颐和园最南端的桥,是昆明湖和长河的界桥,也是东堤和西堤的连接点。过了绣漪桥就到了昆明湖的西堤。西堤完全仿照了西湖的苏堤,也设计建造了6座造型各异的桥,自南向西分别为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和界湖桥。

柳桥是一座亭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在柳桥西面是大片的荷塘,只可惜已经错过了荷花盛开的季节,连荷叶也正在告别翠绿,开始泛黄。

在柳桥和练桥之间,有一座景明楼,主楼和两座配楼均为两层歇山顶样式,仿元代大画家赵孟頫的《画亭纳凉图》而建。“景明”一语来自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原楼被英法联军焚毁,现有建筑为1992年重建。不知道是施工质量不佳,还是日后维护不善,这座只有20多年的新建筑,现在已经给人以破败的感觉。

练桥也是一座屋桥,桥亭为四角重檐攒尖顶样式,桥名当取自南北朝谢朓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但以我的审美来看练桥,怎么也没看出“练”的感觉。镜桥得名于李白的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其桥亭为八角重檐攒尖顶式样,在西堤有桥亭的桥中最为别致。

玉带桥采用拱券结构,在西堤6座桥中技术含量最高,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也最为巧妙,其优雅的半圆形桥拱型,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了天水一色的透明圆月,楚楚动人,引人遐想。乾隆帝对玉带桥也是情有独钟,曾有御题赞美玉带桥。豳风桥原名桑苎桥,因“苎”字字音和慈禧死去的丈夫咸丰皇帝的名字相近,而“桑苎”有丧主之嫌,为避讳,桑苎桥在重建时改为了豳风桥。“豳风”一词源自《诗经》。

界湖桥是昆明湖内外护和后溪河的分界处,是西堤最北面的桥梁。界湖桥原名柳桥,1886年重建时,将其与西堤南面的柳桥名字互换,始称界湖桥。在界湖桥附近,买了一穗粘苞米,安慰了一下已经饥肠咕噜的肚子。

向东跨过苏州河,又回到了昆明湖东岸。接下来走过的这一片区域,1986年时都没有到过。半壁桥是一座由北向南跨越苏州河的高拱石桥,与绣漪桥和玉带桥相类似,但拱高稍低,因此看上去也就不如绣漪桥和玉带桥那么秀气。

和半壁桥紧邻并行的还有一座低拱石桥,据说,是“文革”期间为方便林彪的座车出入颐和园而专门修建的,俗称“林彪桥”。

过“林彪桥”南行百余米,是颐和园的西部门户——宿云檐城关。城关上供奉有关公的牌位,显示了关城“武”的一面,与万寿山东面以“文”示人的文昌阁城关,一文一武,遥相呼应。

在济澜堂和武圣祠岛之间的狭窄河道横亘着一座三孔桥,名叫荇桥。荇桥最精彩的地方是两侧斗拱上各立着一对汉白玉小狮子,这四只小狮子形态威猛、造型朴拙,煞是可爱。荇桥的东西各有一座四柱三楼牌坊,牌楼上的题记均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武圣祠岛上的建筑正在维修,到处都是脚手架和建筑材料。在武圣祠岛上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石舫。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这里是可以通往石丈亭的。

看了看地图,发现从舒云牌楼到文昌阁城关一段还没有走到,但实在无力走过去,只好再次坐上了游船。游船上有一群应该是来自北欧国家的孩子,个个人高马大;也说笑,但声音都很小,很有教养。

文昌阁城关是颐和园6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主阁两层,阁内供奉有文昌帝君铜像和仙童塑像。文昌帝君是汉族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神仙,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长。知春亭在文昌阁旁边的小岛上,岛与湖岸有小桥相连,据说这里是颐和园最早知道春天消息的地方。再次经过仁寿殿,出仁寿门,我的第四次颐和园游览结束了。

早上8点入园,现在的时间是下午2点,我在园子里游览了将近6个小时。用导航软件大致计算了一下,我在这6个小时中大概走了8公里。

以上就是关于曲沃到景明山景区有设有公交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