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网联怎么样?有就业前景吗

   2023-01-02 12:53:52 网络1210
核心提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比较好的,下文是关于该专业就业方向的简要分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就业方向智能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更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以智能化为重要特

汽车智能网联怎么样?有就业前景吗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比较好的,下文是关于该专业就业方向的简要分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就业方向智能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更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以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中国将力争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制高点,加快推进智能汽车业创新发展,强化智能汽车领域顶层设计。中国智能网联起步较晚,但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相关产品及技术的应用比例高速增加,市场化明显速度加快,短期内将爆发出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规模,就业前景广阔。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面向汽车制造、汽车维修、汽车销售企业,以及汽车电器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售后服务企业,从事汽车智能化技术的检测、维修与技术服务工作。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学什么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汽车智能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具备汽车智能电子系统及电器设计、测试、装配,以及电动汽车维护与测试等能力,从事智能汽车制造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有ROS原理与技术应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智能仪表与检测技术、汽车电路识图及分析、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综合检测等。

智能化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1年,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大势,那一定是“新能源”和“智能化”。两种驱动力共同推动了新汽车的快速发展。

新能源方面,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全国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15.7%,相较于2020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增长远超预期。智能化方面,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焦点。根据中汽协数据,我国搭载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销量占比由2020年的15%上升到2021年9月的25.2%。

伴随着智能化,毫无疑问,软件对于汽车越来越重要,麦肯锡预测显示,汽车软件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200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500亿美元。在市场规模飞速增长的同时,缺芯少魂依然是我国汽车产业难言之痛。汽车智能化的“灵魂”:操作系统,受到国家和产业层面自上而下更为广泛的关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2021年10月的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曾表示,“中国汽车市场这么大,不能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打造自主可控、开源开放的汽车操作系统势在必行。”

在与清华大学赵福全教授的高端对话节目中,斑马智行联席CEO张春晖表达“中国在智能汽车的很多方面都走在全球前列,尤其是站在整个城市的层面系统思考和探索车路协同等。中国企业没有理由不发展自己的汽车操作系统。”

(清华大学赵福全教授专访斑马智行联席CEO张春晖)

“但打造汽车操作系统不能在温室中培养,也不能闭门造车。顶层设计之后,局部的内容可以由不同参与方来分别实现,并采用迭代优化的方式不断演讲。”张春晖还提到。

在国家发展自主汽车操作系统的政策指引下,在产业开放融合的技术理念引导下,2021年斑马智行坚定前行脚步,取得多点突破。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规划 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

斑马智行自研的AliOS是国内起步早、技术与量产落地数量领先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斑马智行以AliOS为核心技术基础,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并在标准建设上主动攀登行业制高点。当前,斑马智行主导和参与近10项操作系统和车联网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建设,《车载操作系统安全要求与测试方法》更在国际标准协会IEEE成功立项。

AliOS两次获得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支持,并代表核高基重大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接受党和国家、产业与用户的检阅。

(AliOS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斑马智行还契合中国经济“弓箭型”空间发展战略,在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环渤海等汽车产业新高地完成布局,与行业伙伴共同成长,已初步形成五大城市群七城九地的发展格局。

在长三角持续赋能上海、合肥等本地车企,助力智慧城市与上海在线新经济。与金桥城市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携手推进城市智慧出行签约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以数字科技服务上海交通与市民出行,助力上海建设智慧城市华东运营总部落地合肥经开区,弥补合肥在智能产业链中的操作系统软件配套。

(斑马智行CMO成力(左四)受邀出席金桥副中心签约仪式)

斑马智行的发展获得政府、客户、媒体等多方赞许与认可。自研AliOS入选《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斑马智行获评大众中国2021年度最佳质量软件供应商毕马威第四届中国领先汽车科技企业50强铃轩奖、前瞻技术与标杆产品奖等诸多媒体和行业奖项。

迈入座舱时代,OS三部曲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1年,斑马智行加速推进“OS三部曲战略”,实现智能座舱OS的量产落地,向整车智能OS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智能座舱方面,基于AliOS推出的斑马洛神智能座舱系统,是国内首个量产多核异构融合式智能座舱系统,具有跨域融合的能力,带来灵动无界的智能座舱新体验。洛神还领先行业,在上汽乘用车荣威、名爵品牌新车型上实现量产上市。

同时,斑马智行联合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智己,采用全新理念,打造“水”感交互无界灵动的沉浸式座舱系统—IMOS。该系统设计获得2021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IMOS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

面向整车智能OS迈出坚实一步,成功研发AliOS智能驾驶系统内核,并获得TUV莱茵ISO 26262产品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D认证。2022正式上市,将成为业内首个通过安全认证的免费内核。

在深耕汽车操作系统的同时,斑马智行致力于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共塑产业生态。在2021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业内顶尖机构的专家学者联合发起“新汽车云栖实验室”。还与高通、NXP、地平线、芯驰科技等10家智驾芯片企业成立“新汽车芯联盟”。

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合作版图增加10余个汽车品牌

“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石。斑马智行不仅以操作系统为汽车智能化赋能,更以汽车为载体,以用户为中心,致力于实现人、车、路、家全面在线互联及服务聚合,助力汽车与交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产业数字化,基于底层业务积累,融合阿里巴巴集团生态与大数据能力,提供涵盖服务生态、数字化营销、试乘试驾、保险、顺风车、二手车等领域的全链路-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在车载语音,基于天瀑AI技术平台,实现达摩院、天猫精灵、斑马三智融合,输出业内领先的车载语音助手解决方案。在数字交通,推出无人接驳车、智慧停车、智慧物流、智能交通云等解决方案,正在广东、安徽、上海等多地开花结果。

在领先的技术与丰富的生态加持下,斑马智行2021年获得了更多车企的青睐,相继与奇瑞雄狮、一汽-大众<a href="https

“智能化的下半场”,自动驾驶如何成为新的风口?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成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国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国家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当前中国智能汽车数量超千万辆推动智能汽车发展需要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试点城市先行发展发挥领头作用。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我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数量有望达2800万辆。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成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国正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根据发改委于2020年2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整体而言,智能汽车是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处于协同式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阶段到2025年之后将处于智慧出行阶段。

国家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

智能汽车是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国家也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将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到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到2025年达50%C-V2X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50%。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构建形成综合统一、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中国智能汽车数量超千万辆

对于当前我国智能汽车发展情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汽车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78%。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随着智能网联新车型的加速投放市场及潜在消费者对于智能网联认可度的提升,智能网联新车市场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渗透率将达到51.6%,经过测算,到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数量超千万辆,约为1306万辆。目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处于加速发阶段。

试点城市先行发展发挥领头作用

推动智能汽车发展需要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2021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发挥领头作用,推进引领全国的智能汽车示范应用和试点运营。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暂行规定》、《北京市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申请指南》等政策,规范智能汽车发展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打造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实现自动驾驶特定场景商业化运营试点。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数量有望达2800万辆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我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车联网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中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达82%,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2030年将达到95%,约为3800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将在2020至2025年间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25至2030年间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由此,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文/桃李

汽车圈有一个共识——“汽车行业的变革,电动化是上半场,而智能化则是下半场”。如今,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已经蔚然成风,虽然仍旧有新玩家入局,但是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所以不少玩家已经开始将发展目光放在了智能化身上,做好了进入下半场的准备。

为什么智能化一定是在“下半场”

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其发展也到了前所未的未有的高度,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经正在逐渐进入一个更智能的新时代,然而汽车智能化却是近两年才开始被关注,这不仅是让人好奇:为什么发展上百年的汽车没有跟上手机的发展步伐,而是在新能源汽车形成规模之后才开始谈智能化?

事实上,从技术成熟度上来看,第一辆纯电动汽车早在1834年就诞生了,而随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政府和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变得更加重视,积累下了大量的技术,到2011新能源车已经逐渐成为了各大国际车展中的主角了,并在近两年迎来了爆发。而彼时无论是智能机,还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都还不成熟。

另外,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智能汽车的发展所涉及的绝不仅仅是汽车这一个行业,还包括电子信息行业、硬软件领域、以及车联网、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甚至车路协同、路测单元改造、交通建设企业在内都要进行系统考量。必须得等到各个环节都到达一定的水平之后,汽车智能化才具备相应的基础。

而且从产品本身来说,传统燃油车的机械式结构难以实现对于指令的及时准确响应,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将三电系统作为核心,电信号的广泛使用可以更为精细的调节车辆状态,这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的基础。

不仅如此,电动汽车的结构更为简单,电子电气架构呈现集中式分布的特点,能够实现软硬件的解耦主机厂得以实现对于架构设计和软件开发的主导权,便于日后的整车“OTA”升级,在汽车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的环境下,通过OTA升级为车主带来常用常新的体验是十分必要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2022年上半年销售的新车中,每百辆新能源车约有40.6辆车都装备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而油车的比例只有29.6%。

综上,“电动化”实际上是为“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导致其很难先于电动化。

智能化的竞争早已打响,抢跑者已建立优势

虽然大家普遍将“智能化”看做是汽车变革的下半场,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率先为智能化发展做好准备的“抢跑者”。汽车智能化大致可以分为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个方面,其中智能座舱的发展速度较快,如今已经成为给了众多车企的必备的宣传点之一,而自动驾驶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已成为各位“入局者”的主攻方向。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自动驾驶竞争力TOP15”榜单中,特斯拉位列榜首;自主品牌小鹏汽车紧随其后,位列第二。

特斯拉智能化表现出色主要还是起步早,成立于2003年,2008年推出了第一款汽车产品——两门运动型跑车Roadster,随后有陆续发布Model S/X/Y/3 这一系列产品,而早在2016年特斯拉提出宏图第二篇章时,就曾提到过要开发自动驾驶,在车机交互体验、辅助驾驶体验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并于2018年正式上线了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

而国内众多新势力品牌此时仍处在“摸爬滚打”阶段,由于自动驾驶需要大量的算法、大陆数据等作为支撑,起步较早的特斯拉在这方面积累下了较大的优势。

小鹏汽车则是因为定位的关系,成立之初便想成为“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而且团队成员中有不少是来自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三星、华为等知名互联网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不错的基础。

根据头豹研究院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得益于更早进入智能化方面的研究以及长时间的投入,小鹏汽车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智能化技术壁垒,在目前的新势力阵营中,小鹏汽车在辅助驾驶功能方面的研究已经处于领导位置。

自动驾驶:新的风口已至

除了特斯拉和小鹏汽车这样已经建立起智能化优势的品牌以外,还有许多品牌在不断为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赛道做准备,比如小米、苹果、谷歌、百度等等。之前很多人质疑小米汽车、苹果汽车至今没有量产车,现在入局已经错过了新能源风口,会不会太迟了?实际上,众多企业准备入局的背后,隐藏着的则是一个新的风口——自动驾驶。

根据工信部制定的标准,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5级。其中,L3级别是指在自动驾驶系统所规定的运行条件下,车辆本身就能完成转向和加减速以及路况探测和反应的任务,是汽车自动化道路的一次跃升。近年来我国自动驾驶行业市场规模也随之迅速增长。据数据显示,自动驾驶行业市场规模为93.7亿元,同比增长15.3%;2021年我国无人驾驶相关企业处测量达1564家,同比增长35.5%。(数据源于中研网)

过去两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急剧攀升,已成为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存在高度绑定的关系,其中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被认为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体现和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有机构预测,“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相应的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自2015年起持续推出引导自动驾驶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在多个城市展开试点,意在推动智慧交通发展。根据头豹预测,到2030年,中国智慧交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7.327亿元,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12.6%,巨大的市场规模下,也迎来了大批自动驾驶企业入局,涵盖C端市场和B端市场。

自动驾驶的优点与潜在担忧

自动驾驶技术是目前所有玩家都在追求的东西,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势力主要面向的是个人用户,希望通过自动驾驶技术,使用户获得更简单的出行体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百度则是面向B端出行市场。去年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就宣布在成都开启示范运营,涉及10平方公里范围,共设置20个上下车点位,作用类似于出租车和公交。

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被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交通安全性和交通运营效率。据中国国家交通安全委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11495起交通事故,致使5799人死亡,8018人受伤。而自动驾驶可以杜绝人类驾驶中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醉酒等因素,提供多重冗余保障,让安全性显著提升。

同时,基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落地运营,市民可以选择Robobus、Robotaxi等多种高效便利的共享出行方式,缓解道路拥堵情况。

不过,自动驾驶技术的到来也让不少人感到担忧——会不会有大批司机失业?事实上,产业的变革就意味着有人需要做出牺牲,如果自动驾驶真的到了十分成熟的地步,这是很有可能的,这就好比曾经的“马车夫”会被汽车所淘汰一样。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个时间还比较远。以萝卜快跑为例,高阶的自动驾驶需要达到更高的单车智能水平,而单车智能现阶段仍需要通过堆料来提升,而且想要完全解决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其仍处在试点阶段,上下车点也是固定的,并不能做到出租车一样的体验。而且还需要配备一位安全员,这就导致其和出租车、网约车没有本质区别,但体验感却是相差不少。所以,短时间内“司机”这个职业是不会失业的。

写在最后:

自动驾驶技术目前仍旧面临不少的质疑,去年小鹏、特斯拉曾多次因为辅助驾驶系统导致车祸出现,所以大部分消费者并不愿意将决定自己命运的方向盘交给AI,加上堆料、硬件预埋导致整车的成本不断提升,消费者出现抵触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目前新的风口已至,但是却没有激起太大反响。

总之,虽然这块“蛋糕”很诱人,但想要拿下它绝不是一件易事,毕竟产品配件可以买,但是技术是买不来的,而门槛的提升或许也会导致下半场的竞争或许不会像上半场一样激烈。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电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关于汽车智能网联怎么样?有就业前景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