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大峡谷景色描写

   2022-06-26 05:22:56 网络800
核心提示:太行山大峡谷的景色描写如下:1、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地处晋豫两省交界,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东南部,占地面积225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74.9%。被誉为“世界奇峡,天然氧吧”、“千里太行第一峡”。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集雄,奇,险

太行山大峡谷景色描写

太行山大峡谷的景色描写如下:

1、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地处晋豫两省交界,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东南部,占地面积225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74.9%。被誉为“世界奇峡,天然氧吧”、“千里太行第一峡”。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集雄,奇,险,幽,秀,美于一体。

主要景点有红豆峡,青龙峡,黑龙潭,紫团山等,绘成了一幅风光秀丽的壮美画卷。景区内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伟壮观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2、这里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心驰神往的传说。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鬼斧神工,使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一、特产介绍

境内有享誉全国的紫团参,红豆杉等300余种珍稀植物和金钱豹,黑鹳,金雕等13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构成了以雄,奇,险,秀为特色的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

二、主要景点

八泉峡

自然风光旅游区(游览时间5-8小时)。从陆,海,空三个角度体验四大游览区:伟人峰伯阳山;云崖栈天上人家;高峡平湖八泉源;皮筏游绝壁走。该四大区域涵盖了伟人峰,雄鸡唱晓,八泉云梯,中天门,北天门,玉皇阁,南天门,生肖岭,瑶池,电梯广场,时空隧道,高峡平湖,灵猴谷和小,中,大八泉眼等百余处景观。

红豆峡

自然风光旅游区(游览时间3-5小时)。福,寿,禄三潭;过曲径通幽,观戏水夫妻(山脚),一线天中游,红豆杉苑尽赏红豆美景;爬好汉坡,过醉汉林,漫步森林浴廊,紫云岭远眺紫团山风景;过天福门,玩趣味滑坡;眺龙眼瀑布,戏水上汀步道,留影银潭瀑。后游览七仙峪景区。

感悟红豆杉的真谛;过月老潭,拜越老石;度步太行古八陉之一的白陉古道;体验晋商下太行,到中原的沧桑岁月;浣纱浴苑看搓衣石,云锦天衣探秘密;金蟾池里叫哇哇, 广寒宫处沐凉意;瑶池荡舟;攀爬水梯,体验大自然每一百年下切一厘米的神奇。

游太行大峡谷之紫团山散文

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地处晋豫两省交界,横亘于林州市西北部,海拔800-1736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 导游词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一)

太行大峡谷那里的景色汇萃了太行山脉的精华,山色秀美,林木郁郁葱葱,其最高峰海拔达1600多米,是华北平原最高的山峰。那里的人们勤劳朴实,30年前为了改变山乡缺水面貌开掘出了国内闻名的红旗渠,使子孙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太行大峡谷有很多美丽的景色,桃花洞是我最喜欢的景点之一。据导游讲桃花洞里面的桃花一千多年开一次,开花时花香怡人,花色引人注目。桃花洞旁边有一条静静的山谷就是桃花谷,那里遍地都是草和树,还有一个连一个的瀑布,走起来很困难。王相岩是另一个让我难忘的旅游景点。进门后得经过一座吊桥,走在桥上,桥左右摇晃,我就像要摔倒似的,很有趣。

走过桥,沿着山腰有700多层台阶通到山顶。我们爬完600多个台阶后,沿着一个陀螺型的直立通天铁梯子到达山顶。从山顶远望,山连山,山势绵延起伏不绝。低头看山脚下面,车站的车真像一个个小手指头似的,游人呢就像一个个小蚂蚁。休息一会儿后,我们就下山返回,穿过一片绿色森林回到景区门口时才感觉真是太累了。

在我所有游览过的景点中“太行大峡谷”是又美丽又让人难忘的地方。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山西太行山大峡谷景区,我是景区导游员赵晓明,你们可以叫我小赵,也可以叫我赵导(或者叫晓明)都可以,此次全程之行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前往,共同领略峡谷其集雄、奇、峻、美于一体,位列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峡谷景区位于山西壶关县东南部,西北距长治市45公里,距太原市250公里,东距河南省林州市30公里,旅游区面积93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百分之74.9,共有景观400余处,是山西省重点建设的旅游区之一。

其中,景区以五指峡之奇,龙泉峡之雄,王莽峡之秀,紫团洞之幽绘成了一幅壮丽画卷。更加形成四时之景异彩纷呈,春来鸟语花香, 夏至 万花竞娇,秋日红叶满目,冬季堆银挂玉。 在景区内,景观奇妙有趣,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 传说 。

在陡峭绝壁上开凿的古栈道旁,有一座被称为仙人桥的石筑桥梁,它曾为沟通晋豫两地的经济、 文化 交流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仙人桥建于明朝,长五十米,高二十五米,结构严谨,坚固朴实。相传当时曾有晋、冀、鲁、豫、秦五省十八府、九十六县的民众参与修建。离仙人桥不远处,连接着一座坚实的桥梁,跨过这座桥和相连的山洞,就进入了龙泉峡。

龙泉峡和五指峡是两个不同的气候带。良好的气候条件使龙泉峡水丰草美,物产丰富。龙泉峡瀑布以它震耳的轰鸣声中,飞溅的瀑布,给人以强烈的冲击。龙泉峡有一个从河南进入山西的古关口,叫大河关。虽然它在 文ge 时候遭到了破坏,但“大河关”三个字的轮廓却还能看得出来,也能看得出古关、古桥和古栈道的痕迹。史记三国时期曹操追杀高干就是从这里破关进入太行山攻占了壶关。羊肠坂也曾是古代中原与上党太行交往的一条必经的险道,它因道路狭窄,盘垣似羊肠而得名。三国时曹操率兵攻打盘踞于上党壶关的高干时,途径此地,曾赋诗《苦寒行》,感叹此行的艰难:“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崔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山顶上的曹公垒就是当年曹操两进上党时攻下的最后一座堡垒的遗迹。

走出龙泉峡,第三个峡谷是王莽峡。游王莽峡,不能不到十八盘。十八盘是唐朝时人们为了沟通上党和中原地区的文化商业交流而在悬崖峭壁上人工开凿的。清代它被洪水冲跨,康熙年间人们捐资重新修建了古栈道,共砌了一千三百个台阶,如今已被荫林公路所取代,它现在只是十八盘一个重要的风景旅游点。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三)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壶关县东南部,西北距长治市45公里,距太原市250公里,东距河南省林州市30公里,旅游区面积93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74.9%,共有景观400余处。是山西省重点建设的旅游区之一。

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以五指峡之奇、龙泉峡之雄、王莽峡之秀、紫团洞之幽绘成了一幅壮丽画卷。景区内四时之景异彩纷呈,春来鸟语花香,夏至万花竞娇,秋日红叶满目,冬季堆银挂玉。

景观奇妙有趣,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伟壮观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置身其间或拾阶而上,时见浓荫蔽日,溪水潺潺时闻飞瀑泻银奔腾轰鸣,珍禽异兽飞鸣长啸。

驻足山间,可仰望星月游移,奇峰变幻站立山巅,可俯瞰云海苍茫,彩霞沐日,日落日出。太行山大峡谷的自然风光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太行山大峡谷不仅自然风光得天独厚,而且人文景观名胜荟萃,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封建帝王、文人骚客,前来游历、观光。

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挥师北上,曾留下千古名句《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崔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至紫团山中,隐居习字……这里还留下了唐朝代大诗人李白的《北上行》、杜甫的《忆昔行》、白居易的《初入太行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紫团参》、当代作家赵树理的《游紫团洞》等不朽名作。这些赞美大峡谷雄浑、豪迈、幽雅、古朴的风情,成为游荡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乐章旋律的一部分,汇合成一曲风从太行来的咏叹调。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 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分别是:雅鲁藏布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长江三峡、怒江大峡谷、澜沧江梅里大峡谷、太鲁阁大峡谷、黄河晋陕大峡谷、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太行大峡谷、天山库车大峡谷。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四)

中国林州太行大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大峡谷东麓的林州市,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既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也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避暑度假、寻古探幽、绘画写生和 户外运动 的好地方。

景区内有浓荫蔽日、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这里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曾在此留下足迹。商代国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曾在王相岩居住与生活东汉末年名士夏馥因“党锢之祸”削发为僧隐居王相岩明代河北肥乡神道赵得秀在王相岩修身养性,居山不音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在王相岩修筑别墅,安度晚年三国曹丕曾在蚁尖山屯兵立寨,谋划大业北齐神武帝高欢、明代名将左良玉在桃花洞统帅兵将,南征北战,打天下,建大业。

太行山大峡谷这里的人民,从殷商起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雄壮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黄子孙,特别淳朴厚道,真诚善良。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古色古香令人寻味。

太行大峡谷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河南太行山大峡谷省十佳风景名胜区、全国农村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石板岩供销社“扁担精神”的发祥地。是太行山的儿子—谷文昌同志的故乡,是中国文联书画中心的创作培训基地。

这里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心驰神往的传说。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鬼斧神工,使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五)

太行山大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西侧,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是北方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

这里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商代国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曾在王相岩居住与生活东汉末年名士夏馥因“党锢之祸”削发为僧隐居王相岩明代河北肥乡神道赵得秀在王相岩修身养性,居山不舍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在王相岩修筑别墅,安度晚年三国曹丕曾在蚁尖山屯兵立寨,谋划大业北齐神武帝高欢、明代名将左良玉在桃花洞统帅兵将,南征北战。

境内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太极山,千古之谜猪叫石三大奇观。有太行之魂王相岩,潭深谷幽仙霞谷,晋普龙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极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鲁班门,华夏—绝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刘秀湖)八大景观。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相关 文章 :

1. 山西导游词

2. 关于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5篇

3.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导游词

4. 2019年5篇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

5. 山西导游词

6. 太行山大峡谷导游词

7. 精选5篇山西太行大峡谷导游词

8. 河南太行大峡谷的导游词范文5篇

9. 河南太行大峡谷导游词精选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游太行大峡谷之紫团山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行大峡谷,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壶关县,晋城市东部的灵川县和河南省辉县两省交界处的广大区域内。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主要是处于山西省壶关县境内壶关太行大峡谷。

壶关太行大峡谷集雄、奇、峻、美于一体,位列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是壶关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由青龙峡,红豆峡,黑龙潭等组成。这里的水景、山景、石景、树景、林景和名胜古迹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紫团山,位于壶关县东南六十公里的树掌镇,因山腰有一形成于三十万年前的溶洞,每天日出日落时,从洞口升起团团紫气,所以宋代御旨改其名为紫团山。紫团山又名翠微山、抱犊山,有“南武夷,北抱犊”之说。紫团山峰峦纵横,挺拔峻峭;漫山碧翠,珍禽和鸣;涧水潺潺,长年不息;朝阳夕日,霞光万千;山路蜿曲,直达峰巅。

早上八点,我与妻子搭乘从平遥至长治的汽车,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到了长治。在长治,我们匆匆地解决了饥饱问题,就直奔长途汽车站。下午一点钟正好有一趟去壶关太行大峡谷旅游服务中心的客车,我们就搭此车前往太行大峡谷。长治到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大约有四十公里的路程,山道崎岖,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七扭八拐,近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服务中心。

到了服务中心,时间已近两点,游客甚少。一买票,游车司机就招呼我们上车。待我们刚坐稳,车就开动了。车子悠悠地行进在山谷里,道路两侧都是悬崖石壁,峭壁下的陡坡上是连绵不断、茂密的林子,就连峭壁上的石缝里也长着树,树叶像被雨水刚刚冲洗过似的,青翠欲滴。车子好像被夹在石缝之间,缓缓地前行着。

当车子行进到一个“丁”字路口,路标上写着:“紫团山”、“黑龙潭”由此右拐,我们和另外一位独行者就此下车,转道紫团山和黑龙潭。

跨过通往西山口的小石桥,我们踏上了去“紫团山”和“黑龙潭”方向的柏油路。迎着似火骄阳,忍受着油路地热的炙烤,徒步大约半小时,我们来到一处断崖绝壁前。石壁如刀劈斧削似的,齐刷刷的,几乎是垂直的,高约数十丈。石壁与道路对面的悬崖之间的山口非常狭窄,仅有十来米宽,可是不见通往山内的路。山口下又是一垂直的个弧形石崖,高约三四十米,石崖的上端凹槽之下约一两米的位置有一处直径大约四五十公分的圆形石洞。一条白练从洞中飞出,直泄而下,跌入底部的深深的水潭里,泛起团团白沫。爬上峭壁下的陡坡,我们才看到迎面的峭壁脚下有一个人工凿成的石洞,这是农业学大寨的成果,是通往山里的惟一通道,恰如《桃花源记》中描述的.进入桃花源的入口似的。穿过人工通道,里面是一番别样的景象,一潭湖水清澈碧秀,潭水右侧的岸上有一排垂柳,倒映在水中。水潭另一侧的山坡上是密密的林子,树林的绿色映在潭水里,更加重了潭水的绿意。通过湖水上空的小桥,我们来到了紫团山的山门前。

紫团山的山门很像欧洲童话世界里城堡的大门。大门右边是由五层巨石堆摞起来的,左边是用巨石筑成的一所小房子,是山门值班室,窗户歪歪扭扭的,其外表是用水泥浆涂刷过的,看上去更像童话里的城堡了。

通过山门,迎面是两侧绝壁峭立、狭窄如门的入山口。从山门到山口的石台阶坡度极大,一直通往山谷的深处。缘石阶而上,穿过山口,便进入两边峭壁间的夹缝里,低头可见那紧靠石壁的小道下清洌的流水径直冲出山口;仰望两侧山体、石缝、陡坡,完全被绿色遮盖,使得峡谷显得更加狭窄,这就是一线天。一线天为一道天然石缝,两侧石壁高约百米,人行其间,如入清凉世界,凉风习习,仰观天幕,如神笔勾开一条线。再往里走,山道变成了台阶。台阶随着山势曲折而上,周围都是浓密、茂盛的森林,林间花香浓郁,鸟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当我们拖着沉重的脚步,冒着淋漓的汗水,来到紫团山云梯下时,我们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全身的力气几乎消耗殆尽了。

要到紫团洞,必登云梯。云梯夹于一道石缝间,有近千级的台阶,约三四百米长,坡度极大,近乎直立。石缝下面最宽处也不过四五米,越往上越窄,最窄处仅有一米多。有些游客来到梯下一看,就被吓的退却了,赶紧原路返回。我们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向上攀登。右边的石壁上顺梯装了一条与云梯同长的铁链,供游人攀扶,每隔一段,有一处比较宽敞的供游人休息的平台。我们拽着铁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爬。到了第一个平台,回头俯视,谷底被森林塞得满满的,面前的悬崖石壁被西边的阳光照射让人睁不开眼。仰视天空,头顶上仅有一条很细的蓝色线条,显得是那么的遥远。回过身来,仰望云梯的上端,还是那么的远,我们又开始继续上行。且行切歇,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了云梯。巅峰之上有一简易的茅草亭,亭下有一老农正在销售从山里挖来野生药材。我们来到亭子里坐下来休息,置身于一线天之巅,顿觉碧霄空荡,心清气爽,困乏全消,而且真有一种“山高我为天”的感觉。

要到紫团洞,还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我们启程循着登山台阶继续向上行进,登山道两侧松柏成林,郁郁葱葱,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人行林间,鸟鸣树巅,我们终于来到了紫团洞前。

紫团洞,位于白云寺下的紫团山半山腰处,坐东面西,洞口狭小,仅容一人爬行而入。现已在洞口旁另辟新门,供游人出入。逐渐西沉的太阳直射着紫团洞口,虽然时间已经不早,紫团洞口的游人还在出出进进,一直没有间断。我们也随着人流缓缓入洞,但见溶洞曲折迂回,四通八达,深不可测,传说它与河南清华相通。很早以前清华一牧羊人来此山牧羊,不慎将数十只羊掉入洞内,无法寻找。他心情沮丧地返回家乡,可到家后却意外地发现羊群已回到圈中。洞内最高处达五十米,最低处一二米,最宽处三十米,洞深二点五公里,已开发出的游程近千米。洞穴狭阔不一,高低错落。最阔处可容千人,最窄处一人难于侧行。内有下行的陡坡,也有难以攀爬而上的台阶。夏日的洞内清凉舒爽,泉水丁咚,妙趣横生。紫团洞属显明显得溶岩地貌,景点繁多,景观奇特。入得洞来,迎面是一只张着大口,形象逼真的老虎,守护着洞口。沿台阶而下,游道两侧一边是豆山,一边是米山。这豆山与米山还有一段济世救贫的美丽传说。在一巨石檐下,有两条石鱼头。石鱼两头相对,这便是二鱼对吻。每条鱼五米多长,据考证它们为地壳变动时留下的一对原始鱼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玉女盆上有天然石盖,盖上有仅容一手而入的小口,把手伸进去,可以摸到永不干涸的泉水。顺游道侧足而下,现一石亭,厅壁有穴,穴穴相通,其状如龙,亭上两洞,恰似龙眼。攀壁而上,出龙眼,洞渐阔,乳石如虎、如狮、如仙,千姿百态,不可名状。顺道前行,遇一石岭,其状如蛙。花果山上的“仙桃对石榴”是一平台之上,凹下两个草帽大小的圆坑,深三寸许,底部浑圆如盆,盈满清水,一个歪嘴仙桃,一个双耳石榴置于盆中。及至南天门,两柱擎天。入南天门,洞势急下,洞底石纹,宛如祥云。黑龙王宫,乳峰嶙峋。一柱独立,恰似托塔天王。七音钟,是一个高两米多的钟乳石柱,以石击之,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过了通天河,及至水帘洞,细水由天而降,形成一道水帘。步入龙宫,宫顶祥云悬空,五龙腾飞在祥云里。五龙聚首,龙头形象逼真,有鼻有眼有角,活灵活现。每龙各守一方,降福人间。

紫团洞里景致众多,各有千秋,但最妙处莫过于五龙聚首,让人一看便叫绝。真是天造地设,鬼斧神工。

紫团洞的确是一个不寻常的洞。它简直是一座艺术宝库,人世间有哪位天才的艺术家能创作出如此神奇的艺术作品呢?

出了紫团洞,继续沿游道上行,我们来到白云寺。

白云寺置于紫团山巅,寺院坐北向南,正殿在北,东西两翼为偏殿,分前、后两进院落。该寺始建于北魏,明、清、民国时屡有续建。寺院占地大约近千平米,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寺内的过亭保存了大量的清代木雕、砖刻艺术精品,值得仔细观赏。

置身于紫团山顶,俯视四周,紫团山峰峦叠嶂,奇峰险峻,涧水悠长,山青林秀,洞幽景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传说、历史事件,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地。

登紫团山,我感触良多:意欲临高,必积跬步;欲观美景,必在于恒;意欲悦心,必劳其身;意欲豁达,必以清心。这就是我登紫团山的收获。

雨中 游劳山

早有耳闻甘泉有名山,名曰:劳山,可一直无暇而至。今日得宽余,便自驾与友人到劳山一游,了却了我多年的愿望。

劳山森林公园属国家级森林公园,距延安70公里,位于甘泉县城南30公里处的东沟乡直罗沟内,距210国道18公里。公园总面积52万亩、沟深达30余公里。园内景秀林密,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达89%。这里的景色的确不一般,实属避暑和游览的好去处,令人难忘。

进入山门,时间已是十一点多。天公不作美,刮起了风。四月的寒风把人冷的缩成一团。顶着寒风,我们搭上了开往林区深处的电瓶车。车子缓缓行驶在通往林区的柏油路上,道路的右侧是黄土高坡,坡上长满了各种树木、杂草,开着各色的野花。车子左侧的平坦处是一片人工林,全是些杨柳。树干有碗口粗,挺拔高耸,排列整齐,宛若仪仗队的士兵在接受检阅。在行进中,天空稀稀拉拉地撒下了雨滴。不一会儿,雨滴连成了线,雨水把树上的嫩叶冲洗的翠绿翠绿的。此时,鸟儿都缩进窝里避雨,森林里显得格外的幽静,偶尔从远处传来人们的笑声。我们坐在车上,被这身边的景色完全吸引,也忘却了寒冷和往日的烦恼。

过了十多分钟,车子来到了一个三叉路口,这里是电瓶车的终点站。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前方的一片小树林。林子不是很密,透过树林是一道红砂石壁。石壁上雕刻着两个醒目的红色大字——“通幽”。字体为草书,恰似行云流水。通幽石壁的对面有一处石峡叫石门,是进山的一个入口。我停下来拍了几张照片,便与友人朝着石门方向前行。此峡入口处宽约十来米,越向前行,峡谷越发狭窄。两侧山石如刀劈斧削而成,挺拔峭立,越发奇异。最窄处仅可供一人通过,石壁上镌有“石门”二字。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触目此景,我惊诧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过了“石门”,前面路的上方横着一颗硕大的小叶杨。它的根在我们左侧的山坡上长着,粗大的树干横在路的上方,树梢搭在我们右侧的石崖上,自然搭成了一座独木桥。这树好像是被风吹倒的,无人能把它扶起,因此任他自由生长。其生命力极强,虽然横卧于此,但枝叶依然繁茂。友人很机灵地爬上树干让我为她拍照。拍完照我们继续前行,便来到了石翠峡。

石翠峡两岸山石险峻陡峭,石崖上的缝隙里长出茂密参天的树木,枝杈相通,望不见天空。山道上人为地设置了一些硕大的“金元宝”。人们说只要踏着金元宝走过去,就会发财。我们便一路踏过了金元宝,以求一年的好运。

过了石翠峡,便来到了薄姬墓。墓冢依山而建,由于年久失修,看上去其实就是一个依附山坡的土丘,只是在前面立有一块残缺的石碑。相传隋炀帝当年游猎至此,遇一绝色美女,便一见钟情,后按皇家礼仪欣纳为妃。隋炀帝见此处山色绮丽,便在此修建行宫,终日与薄姬饮酒行乐,乐不思归。隋炀帝对薄姬宠爱有加,薄姬殁后,隋炀帝感其情重,命人将其厚葬于此。然而,我以为这一传说有误,历史上的薄姬乃汉文帝刘恒之母。汉、隋两朝代相隔数百年,薄姬岂能成了隋炀帝的嫔妃呢?值得考证。

过了薄姬墓,我们便来到了芦苇荡。这里的芦苇不像阿庆嫂家乡和白洋淀的芦苇那样长在水里,而是长在旱地里。有人曾经问我,这芦苇荡有苇无水如何荡呢?这里的芦苇不是靠水来浮荡,而是随风浮荡。一眼望去,好大的一片苇草,经历了寒冬的风雪,枯萎了,在微风中轻轻浮动,瑟瑟作响,给人一种凄凉之感。然而,它的根部又孕育出了新的苇秧,充满生机,蓄势待发,顿时又给人一种新生的希望。这使得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芦苇有着坚强的生命力,不畏环境艰苦,只要春风吹来的时候,便会生机盎然。

一路上,雨不停地下着。我们来到一个草棚下面避雨休息。小憩之后,我们又动身顺着游道继续前行。游道越向上越陡,我拉着友人缓缓向上攀爬。游道两侧随处可见一些枯死的树木,其形怪异,有的像猴子,有的像豺狼,有的像石人。这些枯树虽然给了人一丝凄楚之感,但也说明这里原始森林年代的久远。

我们经过一番努力地攀爬,终于来到一个平坦的地方——林海观景处。观景处原来是一处农家院落,有几孔破旧的土窑洞,院子里长满了芦苇,整个院落已经荒芜了。在路边,有几个茅草搭建的亭子。我们坐在亭子下面歇息,一边远眺林海,欣赏着林海的壮观景色。我惊叹于这里的林海了。林海浩瀚辽阔,连绵起伏,惟余莽莽,不见边际,令人心旷神怡。一周工作带来的疲惫和烦恼顷刻间荡然无存,心情轻松了许多。我们在这里坐了许久,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这里的森林是陕北唯一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堪称陕北的天然植物园和野生动物的乐园。据说这里的植物品种有600多种,野生动物60多种。我为陕北能有这样的原始森林而深感惊叹和自豪。

雨小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得不动身下山。与上山相比,下山要轻松多了。我搀扶着友人很快就来到青冈。隔沟而望,云海翻滚,林海茫茫,对面的山梁和山坡上都是密密的原始森林。春天的树叶经过雨水的洗涤,不沾一点灰尘,青翠欲滴。林间传来鸟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宛如一曲悠扬的乐曲,在微风流淌。

下得青冈,便是一座栈桥。原来这里本无路,为了方便游客,管委会在这里修了连通谷底到青冈上面的通道。通道依崖而建,这便被称为“栈桥”。走下栈桥,我们来到一个平台处,驻足仰望山岗之上,树冠如巨伞一般遮盖着山谷,偶尔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方能看到零碎的天空和乌云。密林深处,百鸟相鸣,此起彼伏,鸟语不绝。我简直沉醉于这里的美景雅境了,真想与友人一直仙居于此,过着世外桃园的生活,然而这是多么奢侈的梦想啊!这种快乐,这种美景只属于哪些自由自在的鸟儿,而不属于我们这些身处红尘的人类。

在平台上停顿了片刻,我们继续顺着山道下行。置身于密林间,山道崎岖,游人缓慢地行走在羊肠小道上。山道两侧不时地可以看到一些盛开的野花,有白色的,紫色的,也有其他颜色的,五彩缤纷,香味幽浓。我们边走边欣赏着两侧的景色。忽然,一颗高入云端的大树映入眼帘。走近一看,树下立有一块石碑。石碑的上端雕刻着“树王”二字,下面的正文对此树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这是一颗小叶杨,它是这里最古老最粗最高的一棵树。此树高达28米,胸径150多厘米,需要三个人环抱才能抱住,树龄已有130多年,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巍峨耸立,具有“王者”之风范,堪称景区第一杨,故名“树王”。

告别树王,我们沿着小道继续前行。小道的两旁全是粗大的参天古树。瞧,左前方有一簇三胞胎的古树。它们出自同一根基,粗细一样,树像也基本相同,高约二三十米,树冠繁茂,郁郁葱葱。酷似一家的三兄弟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不离不弃。

不知不觉中,我们便来到最后一处景观——千尺峡。进入千尺峡,道路立刻变窄,路面仅有一米多宽。两侧石壁不是太高,约有七八米,石质为红砂石,由于风雨的侵蚀,怪石嶙峋,奇特异常,右侧的石壁上布满了青苔,湿漉漉,毛茸茸,绿莹莹的。两侧石壁的上端长满了树木,仰首而视,仅能看见一线天色。千尺峡名不虚传,峡谷悠长,峰回路转,真有点像《西游记》中的龙宫,我简直沉迷于这神奇的仙境了。我边走边拍摄,足足走了近二十钟,才走出峡谷。走出峡口,回头望去,峡口右侧的石壁上雕刻着“千尺峡”三个红色大字,非常显眼。再向峡谷内望去,峡谷悠长深邃,望不到尽头。转头前行,便豁然开朗,眼前便是电瓶车的终点站“通幽”处。

在返回的途中,我一直在考虑回家后要写点文字,记录下这次旅程,以便日后也有点回味东西。人生一世,不恰似一次旅行吗?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都应该在自己的旅程中留下一些美好的,值得回味的东西呢?我与友人携手同行,相互搀扶,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我们终于领略到了劳山的全部美景,也感受到了人生相伴而行的快乐,这便是我们此行的收获。

以上就是关于太行山大峡谷景色描写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