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庭镇的风景名胜

   2023-01-23 16:31:46 网络700
核心提示:西山岛和太湖西山岛俗称洞庭西山,是中国内湖第一岛,现为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文明乡镇。登高远眺,湖中群岛、峰峦坞谷、湖湾人

金庭镇的风景名胜

西山岛和太湖

西山岛俗称洞庭西山,是中国内湖第一岛,现为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文明乡镇。

登高远眺,湖中群岛、峰峦坞谷、湖湾人家、近山远水,——映入眼帘,把您带入“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的诗请画意中。自然的鬼匠神工,历史的沧桑变迁在这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神奇的传说,吴越争霸的兵场村、西施避暑的消夏湾、石公山的天象奇观、林屋洞的道家仙府和包山寺的烟火缭绕、罗汉寺的藤樟古幽……美景美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

太湖聚宝,素有“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天天有鱼虾”之称。洞庭山碧螺春、乌紫杨梅、大佛手白果、九家种板栗、青种枇杷、飘渺峰水晶石榴以及银鱼、白鱼、白虾等“太湖三宝”饮誉海内外。金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花果资源、矿产资源形成了金庭经济的三大优势。

太湖七十二峰,四十一峰在西山。西山岛历来被称为吴中桃源,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天天有鱼虾”,自古就是闻名海内的旅游胜地。这里是太湖山水的精华所在,不仅有秀丽的湖光山色,更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全岛现存的历史文化古迹共有一百多处,其中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控制保护古村落7个、市级控制保护古建筑26处。另有明清建筑120多幢,面积约4万平方米。明月湾古村、东村古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一、江苏省苏州市金庭镇发展“生态农文旅”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西山现改名为金庭,门票是每个景区单独购买的。

主要景点有:石公山景区、林屋洞、缥缈峰、明月湾古村、太湖大桥等,有的景区不收费,收费的大概都在20-50元。

参考资料:

http://www.tuuke.com/default/gochinascenic_city_226_1.html

嵊州市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一)案例背景

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地处太湖中心区域,距离苏州主城区约40公里,拥有中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西山岛,以及84.22平方公里的太湖风景名胜区、148平方公里的太湖水域和100多处历史文化古迹,是全国唯一的整岛风景名胜保护区,拥有长三角经济圈中极为稀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人文资源。近年来,金庭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环太湖生态文旅带”的全域定位,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资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打造“生态农文旅”模式,实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全面提升。

(二)具体做法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做好建设“减法”和生态“加法”。金庭镇融合了生态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景区详细规划等各类规划,按照“提升生产能力、扩展生活空间、孕育生态效应”的理念,规划到2024年全镇生产空间规模为128公顷,占总面积的1.52%;生活空间规模为1190公顷,占比14.14%;生态空间规模为7104公顷,占比84.34%,系统优化全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通过以“优化农用地结构保护耕地、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保障发展、优化镇村居住用地布局保障权益”为核心的“三优三保”行动,按照“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生态则生态”的原则,通过拆旧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等方式,整治各类低效用地798.2亩,增加了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发展、生态用地比例增加,获得的空间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等指标用于全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吴中区重点开发区域使用,土地增减挂钩收益用于金庭镇生态保护、修复和补齐民生短板。此外,在规划编制和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金庭镇预留了后续发展生态产业所需要的建设用地指标,夯实了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的基础。

二是聚焦“水陆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方面,防治与保护“双管齐下”,促进水环境提升。对127条流入太湖的小河实行“河长制”,严格落实主体监管责任,从源头上保护太湖;对太湖沿岸三公里范围内所有养殖池塘进行改造,落实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防止水源污染;对宕口底部进行清淤和平整,修建生态驳岸和滚水坝,修复水生态。“陆”方面,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治理。完成消夏湾近3000亩鱼塘整治和农田复垦,建设高标准农田用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对镇区西南部的废弃工矿用地开展生态修复,打造景色怡人的“花海”生态园;系统治理受损的矿坑塌陷区,就近引入水系,加强植被抚育,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空”方面,开展大气环境整治,关停镇区“散乱污”企业,控制畜禽养殖,减少空气污染源;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

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10年,苏州市制定了《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014年,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制定了《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性生态产品,实现“谁保护、谁受益”。2010年至今,通过三次调整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等政策,实现了镇、村等不同产权主体的权益,金庭镇每年的风景名胜区补偿资金和四分之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拨付到镇,用于风景名胜区改造和保护修复、公益林管护、森林防火等支出;水稻田、重要湿地、水源地补偿资金和四分之一的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拨付到村民委员会,主要用于村民的森林、农田等股权固定分红、生态产业发展等,极大地激发了镇、村和村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2019年,苏州市选择金庭、东山地区开展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将其定位为环太湖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市、区两级财政在原有生态补偿政策的基础上,2019-2023年共安排专项补助资金20亿元,重点用于上述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基本公共服务。

四是建立“生态农文旅”模式,实现生态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价值实现。金庭镇依托特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立“生态农文旅”模式,推动生态产业化经营。打造农业发展新模式,促进“特色农品变优质商品”。重点围绕洞庭山碧螺春、青种枇杷、水晶石榴等特色农产品,打造金庭镇特色“农品名片”,将传统历史文化内涵融入特色农产品的宣传销售中,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拓展“特色农品变优质商品”的转化渠道;与顺丰快递签订战略协议,在各个村主要路口设置快递站点,提高鲜果产品运输效率。挖掘“农文旅”产业链,实现“农业劳动变体验活动”。挖掘明月湾、东村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堂里、植里等6个传统历史村落的文化底蕴,鼓励村民在传统村落中以自有宅基地和果园、茶园、鱼塘等生态载体发展特色民宿、家庭采摘园等,实现从传统餐饮住宿向农业文化体验活动拓展,形成“吃采看游住购”全产业链。提升生态文化内涵,助推“绿色平台变生态品牌”。积极宣传“消夏渔歌”、“十番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推进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形成了丽舍、香樟小院等一批精品民宿品牌,通过游客的“进入式消费”实现生态产品的增值溢价。

(三)主要成效

一是绿色发展意识和生态产品供给水平“双提升”。近年来,金庭镇干部群众的绿色发展意识逐渐增强,保护绿水青山、依靠绿水青山、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金庭人的行动自觉,金庭镇的生态空间显著增加,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和修复,江南水乡特色、传统历史文化得以传承,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金庭镇建设开发强度降低至16.65%,同比降低了13.28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增加至71%,全镇地表水水质均达到II类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内优质标准;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区域内植物种类超过500种,动物种类超过200种,拥有银杏、水杉等多个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以及虎纹蛙、鹈鹕、鸳鸯等多种国家、省级保护动物。

二是公共性生态产品和经营性生态产品价值“双显化”。一方面,苏州市建立了针对各类自然生态要素的生态补偿机制,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采购”公共性生态产品,彰显其内在价值。其中,补偿标准为水稻田420元/亩、生态公益林250元/亩、风景名胜区150元/亩、其他生态农产品100元/亩;水源地村根据所在村岸线长度、土地面积、常住人口数等,分别给予每村120万元、140万元、160万元的补偿,生态湿地村也分别给予每村80万元、100万元、120万元的补偿,补偿范围覆盖了山水林田湖草湿等各类自然资源。近三年,金庭镇年均获得生态补偿资金3000余万元。另一方面,金庭镇通过“生态农文旅”模式的发展,打通了经营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渠道,显化了物质供给类和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的价值。“特色农品变文化商品”方面,2019年全镇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85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果品收入2.71亿元,水产收入0.21亿元,茶叶收入1.93亿元;“太湖绿”大米及“西山青种”枇杷等已成为网红品牌。“农业劳动变体验活动”方面,2019年全镇吸引旅游人数421.06万人次,农家乐、民宿营业收入达到2亿元,近三年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长35%,新增民宿104家,改造民宿103家,精品民宿增加至37家,直接带动了1600余人就业。“绿色平台变生态品牌”,随着“生态农文旅”模式的建立,港中旅、亚视、南峰等投资集团纷至沓来,2017年“阿里巴巴太极禅苑文化驿栈”正式落户金庭镇,2020年美国汉舍集团投资的“汉舍”项目全面启动,“自然、绿色、生态”成为了金庭镇最响亮的名片。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双推进”。2019年,金庭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3亿元,同比增长6.10%。其中,服务业占比近80%,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75亿元,同比增长7%。全镇2019年新增就业岗位647个,同比增长39.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6573元,同比增长6.2%。依托“生态农文旅”模式,生态产品价值融入了一二三产业发展中,让农民、政府、投资商三方共赢,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双推进”。

去苏州旅游,哪条路线更适合自驾?

崇仁古镇

崇仁古镇的居民以宋神宗敕封的裘氏后代为主。镇中保存了明清甚至早到宋朝时期的古宅,镇上庙宇、祠堂、古戏台、民居、牌坊、药铺、店铺、古桥、水井等,你会疑心走入了某部明清剧的拍摄现场。 古镇各台门门墙高大,清一色的青砖灰瓦,白墙硬山顶,高墙深院。隔扇、门窗有精细的雕刻,工艺精湛,妙不可言。既房宇毗邻,又路路相通;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现在镇中存留的一条古街——直街,保留了一些早年的商业气息。这条古时的驿道上,如今聚集了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作坊。

百丈飞瀑

百丈飞瀑,深藏于崇山峻岭中,需先乘船渡过月亮湖才能看见。百丈峡谷纵深约1500米,峡谷内峭壁危崖、峰峦竞秀、清溪奔流、飞瀑四泻。除了百丈飞瀑,百丈峡谷内还有戏珠瀑、鸳鸯瀑、五叠泉、燕尾瀑、一线瀑、逍遥瀑、九龙潭、济公潭等20余个景点。此地瀑布众多,素有“江南第一瀑布群”之称,国内多部古装剧都曾在百丈飞瀑景区取景。 百丈瀑布从王院水口宽约三百米的赭色断崖的裂罅处猛然跃出,直下60余米,其声如雷如鼓,有千军万马奔突之威,九天银河坠谷之势。明代史学家张岱赞曰:“银河坠半空,摇曳成云雾,万斛喷珠玑,百丈悬练素。” 观赏百丈飞瀑有两条线路,一是从王院开始自上到下游览,另一条是从石璜境内开始,自下而上,各有千秋。

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于嵊州市市区东25公里的金庭镇,这里四面环山,故居坐落在这幽幽的山谷之中。王羲之金庭故居和绍兴成名地、临沂出生地一样受世人所敬仰。王羲之故居系列建筑有金庭观、书圣殿、右军祠、雪溪书院、潺湲阁,这里还有书圣墓、书法园林、书画长廊、放鹤亭等。一年一度的书法朝圣节,使景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情和墨香。相邻的华堂古村,是王羲之后裔聚居地。王氏宗祠高高飞翘的屋檐和镂空的雕花,以及屋顶两端的乌龙甩尾,向人昭示着王氏家族的气派。悠长的弄堂,串联起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台门,蕴含着明清时的安逸和雅致。

城隍庙

城隍庙,现存建筑系清嘉庆就年重修的。庙内的砖、石、木三雕多而精美,自古被誉为江南第一,世称"三绝"。庙内古戏台不但建筑高大气派,世属罕见,还是早期越剧艺人们演出的重要场所。 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施银花等都在城隍庙献过艺。在越剧史上有光辉的一页,故被史家称为“越剧艺术的摇篮”。 西侧是惠安寺,与城隍庙成为一体。著名高僧悟道法师荣任方丈。殿角峥嵘,宝相庄严。 城隍庙是一处灵异之景,人间福地。可以修身养性,解读古越文化;可以越剧寻根,研究三雕艺术;还可以与神对话,心想事成。

天兴潭

天兴潭位于是浙东大龙谷的三大景区之一,是游人香客必到之处,称为“浙东第一龙潭”。传说华夏虬龙源出于此。十八镬因有十八口形如巨锅的潭而得名,涧中怪石嶙峋,景点大都与龙的民间传说有关,如断龙尾、玉帝金印、仙贝护宝等。

瞻山

瞻山位于崇仁镇北,被《大清一统志》誉为“挺然秀峙”,素有剡西第一名山之称。 瞻山四周有连绵起伏的山岗峰峦,有倚红偎绿的笔架、砚山,有流水潺潺的涤巾古涧,有碧波盈盈的张村水库。托潭隐隐在望,白水坑瀑布摇挂山川。田畴阡陌,迤逦人家,一派仙家景象。东晋高僧帛道猷爱瞻山之秀,结庐瞻山,设坛礼佛,吟诗弈棋,名噪一时。后入天台不返,后人敬慕他的恩德,建瞻山庙纪念他。庙内的一尊木雕神像,万年戏台,百年虎皮、豹皮与庙南千年古柏,已成为瞻山珍贵文物。 瞻山脚下廿八都古村,自古名人辈出。著名者有宋太师姚舜明,宋谏议大夫姚宪,世上第一个研究比重计的杰出科学家姚宽;有辛亥革命志士、陆军中将张伯歧;有当代大学者,印刷史、安南史、目录学权威张秀民;有越剧表现艺术家张云标、张茵及著名剧作家张波等。 廿八都明清街也是瞻山一景,全长约一华里,内有对溪祖祠堂、介福堂、君子堂、张伯歧故居一大批明清建筑群,又有会仙桥、敬思堂、太师岭等遗址。

贵门更楼

在嵊州城西南35公里处的贵门山。贵门山故称鹿门山,因朱熹在此题写“贵门”二字,鹿门就改为贵门。贵门更楼建筑可分两部分,东为更楼,西为鹿门书院。书院系南宋学者吕规叔创建,著名理学家朱熹曾于此讲学,北门上镌朱熹“贵门”题字。更楼为吕规叔之子吕祖璟建。现建筑系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附近还有梅墅题刻,系朱熹访吕规叔时所题。

天竺寺

天竺寺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的天竺山的南麓,天竺山东北面古木参天,遍山竹林。云兴霞蔚的山谷中,有一条约5公里长的峡谷,两面山岩突兀,沟里溪水淙淙,曲转迂回流入剡溪。山谷中有一条盘山公路经谢岩、白岩等村,蜿蜒地伸向天竺寺。 天竺寺始建于石晋天福七年(943年),号西明院。据旧县志载:四十七都名张钢世业今呈县别兴西门院,召僧住持,知县谭礼给匾。宋大中祥符间改今额,后圮。度宗五年,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叶梦鼎损金卜宅。五世孙仁贽,舍宅赠地三百余亩为寺。明景泰三年重建。至清初,刹宇连阡,巍峨辉煌。比丘、比丘尼达百数十人,终日诵经说法,焚香拜礼。 现山门里两侧立有保存完好的三块石碑,其中一块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所立,碑文概述始建兴衰延革、当时焚香顶礼佛、祈神、祭祖之盛况。另二块系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补充的“西明院”《碑记》。

苏州自驾游的路线我走过几条,发现有一条路线特别好走,而且可以打卡到很多苏州著名的景点,关键是每个景点之间的耗时少!简直就是神仙路线呀,推荐给您参考下,走它准没错!

这条路线主要就是围绕着太湖西山岛环岛游,西山的精华景点都集中在这里啦~

路线规划:禹王庙→东村古村→林屋洞→明月湾古村→石公山景区

我这里分享3个我认为最值得打卡的景点,东村古村很静谧,让人彻底逃离了大城市,我很喜欢这里~

1、东村古村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东村古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