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清漆"的检测依据参照什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022-11-21 09:30:46 网络890
核心提示:一、老化测试:紫外老化试验:ASTM G154-06、ISO 4892-3:2006、GBT 16422.3;氙灯老化试验:ASTM G155、ISO 4892-2、GBT 16422.2、SAE J2527-2004;中性盐雾试验:GB/

"环氧树脂清漆"的检测依据参照什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一、老化测试:

紫外老化试验:ASTM G154-06、ISO 4892-3:2006、GBT 16422.3;

氙灯老化试验:ASTM G155、ISO 4892-2、GBT 16422.2、SAE J2527-2004;

中性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ASTM B117-09、GBT 2423.17-2008;

交变盐雾试验:GBT 2423.18-2000;

酸性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

臭氧老化试验:GBT 7762-2003;

高温老化试验:GBT 2423.2-2008;

低温老化试验:GBT 2423.1-2008;

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GB2423.22-2002;

湿热老化试验:GB2423.22-2002;

二、物性测试:

邵氏A型硬度 ASTM D2240-05(2010)、ISO 868-2003、GB/T 2411-2008

邵氏D型硬度 ASTM D2240-05(2010)、ISO 868-2003、GB/T 2411-2008

洛氏硬度 ASTM D785-08、ISO 2039-2:1987、GB/T 3398.2-2008

球压痕硬度 ISO 2039-1:2001、GB/T 3398.1-2008

密度 GB/T 1033.1-2008(浸泡法)

分子量 ASTM D3598

假比重 ASTM D1895

粒径分布 ASTM D1912

透光率 ASTM D1003-07e1 Method A、GB/T 2410-2008 Method A

灰分/灼烧残余 ASTM D482

水分含量 ISO 15512-2008 Method B

吸水率 ASTM D570-98(2010)、ISO 62-2008、GB/T 1034-2008

磨耗性能 GB/T 5478-2008、ISO 9352-1995

耐环境应力开裂 DBL 5404-2010 7.13

粘着力 GB/T 10457-2009

耐化学试剂 ASTM D543-06 方法A (浸泡法)、GB/T 11547-2008(浸泡法)

游离单体

拉伸强度 ASTM D638-10、GB/T 1040.2:2006、ISO 527-2:1993/Cor.1:1994

断裂伸长率 ASTM D638-10、GB/T 1040.2:2006、ISO 527-2:1993/Cor.1:1994

拉伸模量 ASTM D638-10、GB/T 1040.2:2006、ISO 527-2:1993/Cor.1:1994

撕裂强度 GB/T 16578.1-2008

拉伸强度(横向) GB/T 1043.1-2008

拉伸强度(纵向) GB/T 1043.1-2008

弯曲强度 ASTM D790-2010、ISO 178-2010、GB/T 9341-2008

弯曲模量 ASTM D790-2010、ISO 178-2010、GB/T 9341-2008

压缩强度 ASTM D695-10、ISO 604-2002、GB/T 1041-2008

悬臂梁冲击强度 ASTM D256-10、ASTM D4812-06、GB/T 1843-2008、ISO 180-2001

简支梁冲击强度 ASTM D6110-10、GB/T 1043.1-2008、ISO 179-1-2001

压缩永久变形 GB/T 7759-1996、ISO 815-2008

体积电阻率 GB/T 1409-2006

表面电阻率 GB/T 1409-2006

介电强度 GB/T 1409-2006

介电常数 GB/T 1409-2006

损耗因子 GB/T 1409-2006

耐电弧性 GB/T 1409-2006

耐电晕性 GB/T 1409-2006

熔点 GB/T 4608-84

玻璃化温度 GB/T 11998-1989

热变形温度 GB/T 1634.2-2004

维卡软化点 GB/T 1633-2000 、ISO 306:2004 、ASTM D1525-09

低温脆化温度 GB/T 5470-2008、ISO 974-2000、ASTM D746-07

热膨胀系数 ASTM D696

三、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检测:

燃烧级别 判定标准 试验方法

A1级不燃性材料 GB/T 5464 燃烧热值试验

A2级不燃性材料 GB/T 5464 燃烧热值试验、单体燃烧试验、附加材料产烟毒性试验

B级可燃性材料 GB/T 8626 单体燃烧试验、附加材料产烟毒性试验

C级可燃性材料 GB/T 8626 单体燃烧试验、附加材料产烟毒性试验

D级可燃性材料 GB/T 8626 单体燃烧试验

E级可燃性材料 GB/T 8626

F级 无性能要求

四、RoHS六项检测:

PbIEC 62321

AsIEC 62321

HgIEC 62321

CrIEC 62321

多溴联苯(PBBs) IEC 62321

多溴联苯醚(PBDEs) IEC 62321

什么是TS16949标准和ROHS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比较,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通常有以下抗菌标准:

GB/T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中的“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中国卫生部的《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抗(抑)菌试验

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

AATCC100-2004《织物抗菌性能的定量评估》

JIS/L1902-2002《纤维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抗菌效果》

ASTME2149-2001《测定动态接触条件下固定抗菌剂抗微生物活性的试验方法》

其中,前两种方法是针对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或消毒用品的测试方法。这类产品使用时间较短,且对抗菌性能的要求较高,样品只需与菌液经过短期的接触就可以显示出抗菌效果,故在测试操作中样品与菌液的接触时间较短。抗菌纺织品与人体接触时间较长,需反复使用,需要持久的抗菌性,且抗菌性要缓慢释放,否则反而会刺激皮肤,并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对人体造成伤害。抗菌织物测试时,需延长样品与菌液接触的时间,显然,用前两种方法来测试和评价其抗菌性能不合适,故这两种方法已逐渐被淘汰。

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是继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于2004年8月被废除之后新颁布的纺织行业标准。该标准既有定性测试方法,又有定量测试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而且对标准空白样的制备工艺、检验方法、标准洗涤剂配方、抗菌织物试样的洗涤试验方法及抗菌性能的评价作了详细的规定。但其把样品与菌液接触时间的培养温度定为(24±1)℃,与国外测试方法的37℃差异很大。

AATCC100-2004和JIS/L1902-2002(除菌转印法国内不用)都属于吸收法。吸收法是在样品表面接种细菌,对吸水性较好的抗菌织物测试比较准确,但是对于吸水性差甚至拒水织物来说,不仅难测试,且测试结果也不准确。AATCC100未提及菌的转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L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都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接种用菌的培养方式要求很严格。它采用20mL小瓶,解决了AATCC100用250mL三角烧瓶测试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并扩大了测试的使用范围。但是,国内生产这种小瓶的质量无法与日本相比,一经高压消毒后:瓶盖易变形,瓶子不密封,易导致洗脱菌液时液体溢出等安全问题,故限制了某些测试单位的使用。

ASTME2149-2001是一种振荡测试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振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对于纤维,不论是粉末状或羽绒羽毛,或凹凸不平的织物,任意形状的试样都能应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非常适用。该测试方法不仅可以测试织物,还可以测试粉状和颗粒状材料,以及其它表面处理固体材料。但是,该标准试验条件规定不明确,变动幅度大,如振荡速率、振荡时间和温度等可根据测试者随意调节操作。若无统一的测试条件,测试结果无可比性。

各标准测试细节对比如下表:

欧盟ROHS最新标准限制是多少

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2年3月公布了一项行业性的质量体系要求,它的全名是“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2000的特殊要求”,英文为ISO/TS16949。 I SO/TS16949 的特点 ISO/TS16949是 国际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是基于ISO9001的基础,加进了汽车行 业的技术规范。此规范完全和ISO9000:2000保持一致,但更着重于缺陷防范、减少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容易产生的质量波动和浪费。

2.RoHS是《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的英文缩写。1

世界各国采用RoHS标准都是根据IEC62321标准

欧洲新RoHS为CE/RoHS认证 指令为2011/65/EU。

欧洲CE-RoHS为强制执行,为CE其它的一部份。

中国RoHS为自愿性认证。

美国RoHS为自愿性认证,CPSC强制执行。

日本RoHS为自愿性检测。

QCO80000 与ROHS区别

欧盟ROHS最新标准限制是镉与其化合物(Cd)<100 ppm。

铅与其化合物(Pb)<1000ppm。

汞与其化合物(Hg)<1000ppm。

价铬化合物(Cr+6)<1000ppm。

多溴苯(PBBs)<1000ppm。

多溴二苯醚(PBDEs)<1000ppm。

铅(Pb)0.1%。

汞(Hg)0.1%。

镉(Cd)0.01%。

六价铬(Cr VI)0.1%。

多溴联苯(PBB)0.1%。

多溴联苯醚(PBDE)0.1%。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0.1%。

邻苯二甲酸甲苯基丁酯(BBP)0.1%。

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DBP)0.1%。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0.1%。

RoH:

RoHS是由欧盟立法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标准,

它的全称是《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该标准已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主要用于规范电子电气产品的材料及工艺标准,使之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该

标准的目的在于消除电器电子产品中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注意:PBDE正确的中文名称是指多溴二苯醚,多溴联苯醚是错误的说法)共6项物质,并重点规定了铅的含量不能超过0.1%。

中国RoHS:

2021年10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发布了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系列标准9个标准中的4个标准,并即将于2022年5月1日正式实施。

此次发布是继2020年12月14日发布的系列标准5个标准后的再次发布。至此,现行中国RoHS配套检测标准已全部发布。

GB/T 39560系列标准实施后将取代现行的中国RoHS配套检测标准,届时将实现中国RoHS和欧盟等区域或国家相关管控要求检测方法的一致性。

此次对GB/T 26125-2011(现行中国RoHS配套检测标准,等同采用IEC 62321:2008)进行修订并等同采用IEC 62321修订发布的系列标准是为了适应产业对新种类有害物质限制的要求和新型检测技术发展,同时保持我国RoHS检测技术及结果与国际一致。在推动实现中国RoHS与国际的对接互认,努力成为全球电器电子行业绿色发展的参与者、引领者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概念不同

QC 是IEC内部的技术标准编号。QC是当前IECQ-HSPM体系认证的唯一实施标准。该标准是IEC在EIA/ECCB-954标准的基础上编写的,因而是IEC体系的国际标准之一。该标准的第二版颁布于2005年10月,一经颁布即成为IECQ-HSPM的实施准则;

RoHS是由欧盟立法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标准,它的全称是《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该标准已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主要用于规范电子电气产品的材料及工艺标准,使之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

2、范围不同

QCO80000用来鉴定,控制,确定数量,报告电子、电器元件中HS内容的进程,或一要素在其中,必须定义和理解的其足够的细节来保证一个产品HSF地位的所有相关方。

此进程必须被适当地记录并且以受控制的和一贯的方式处理,以方便与可适用要求和规章之一致性查证;允许有效率和有效的一致性检查;生产者和很多在不同的位置的用户可能实现它;并且允许一致性的调谐和实施方法。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使全世界产品贸易的技术障碍减到最小。

RoHS仅对于2006年7月1日起投放市场的新产品。包括家用的白炽灯和光源。不应违反特殊的关于安全和健康要求的专门指令或规定——Vehicle ELV,汽车指令;电池指令,91/157/EEC,93/86/EEC&98/101/EC。

不包括:医用器材或监控设备(WEEE指令第8,9类);在2006年7月1日前投放市场的维修备件;2006年7月1日前原先投放市场的再利用产品。

3、认证意义不同

QCO80000:

① 降低测试费用与供应商管理费用→一次审核满足多方需求

② 降低违反各种法律、指令要求的风险→给企业降低潜在的风险

③ 证明企业有毒有害物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是ROHS最佳解决方案

④ 展示对环境的尊重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企业品牌形象提升

⑤ 满足客户的要求,增强客户的满意度与信任度→增强企业的的竞争优势

RoHS:

产品不做RoHS认证,将给生产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届时产品无人问津,痛失市场,假如产品侥幸进入对方市场,一经查出,将遭遇高额罚款甚至刑拘,从而,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关门倒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QC080000

百度百科-RoHS

以上就是关于"环氧树脂清漆"的检测依据参照什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