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高了,高氨氮废水有哪些处理方法?

   2023-05-19 23:26:53 网络1130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氨氮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中氨氮大量富集,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恶化,对水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影响巨大。因此,国家在氨氮废水的排放要

氨氮高了,高氨氮废水有哪些处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氨氮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中氨氮大量富集,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恶化,对水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影响巨大。因此,国家在氨氮废水的排放要求方面也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法规与排放标准。目前,除了合成氨、肉类加工、钢铁等12个行业执行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通常一级标准为25mg/L)外,其他均需遵守国家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标准明确1998年后新建单位氨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5mg/L。

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和工艺有很多种,主要有物化法和生物法。物化法包括吹脱法、离子交换法、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膜分离法、高级氧化法、电解法、土壤灌溉法等。生物法包括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A/O、A2/O、SBR、氧化沟等。

1、物化法

1.1 吹脱法

在废水中氨氮多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的状态存在,两者保持平衡,平衡关系为:NH3+H2O→NH+4+OH-。这个平衡受pH值影响。当废水pH值升高时,OH-离子增多,该平衡反应向左移动,有利于NH+4生成游离态的NH3,从而使得游离氨所占比例增大,游离氨易于从水中逸出。当废水的pH值升高到11左右时,废水中的氨氮几乎全部以NH3的形式存在,再加上曝气吹脱的物理作用,则可促使NH3更容易从水中逸出,向大气转移。此外,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方程向左移动,也有利于NH3从水中逸出。依据此原理,可以采用吹脱法来去除废水中氨氮,吹脱法一般分为空气吹脱法、水蒸汽吹脱法(汽提法)和超重力吹脱法。

1.1.1 空气吹脱法

空气吹脱法去除氨氮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通过外力将空气鼓入需要脱氨处理的废水中,同时在废水中使鼓入的空气和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溶解的游离态氨将穿过废水界面,向外界空气转移,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目前,空气吹脱法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较多,吹脱速率高,处理费用相对较低,但随着氨氮浓度的降低,特别是当氨氮质量浓度低于1g/L以下时,吹脱速率显著降低。气液比、pH值、气体流速、温度、初始浓度等是影响吹脱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现有吹脱装置主要有吹脱池和吹脱塔,由于前者效率低,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多采用吹脱塔装置。通常采用逆流操作,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以增加气—液传质面积,从而有利于氨气从废水中解吸。常用填料有拉西环、聚丙烯鲍尔环、聚丙烯多面空心球等。

空气吹脱法的优点是:具有稳定的氨氮去除率,工艺操作简单,氨氮容积负荷大等。缺点是:吹脱过程中易使填料层结垢,使废水流通不畅,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吹脱工艺需要调节废水pH值,需投加大量碱,从而使废水处理成本增高另外,经空气吹脱处理后,废水中还含有少量氨氮,处理后的废水时常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吹脱法通常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1.1.2 水蒸汽吹脱法(汽提法)

汽提法去除氨氮的原理是:大量蒸汽与废水接触,将废水中游离氨蒸馏出来,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当向废水中通入水蒸汽时,两液相在填料表面上逆流接触进行热和物质交换,当水溶液的蒸汽压超过外界的压力时,废水就开始沸腾,氨就加速转为气相。此外,气泡表面之间形成自由表面,废水中的氨不断向气泡内蒸发扩散,当气泡上升到液面上破裂释放出其中的氨,大量的气泡扩大了蒸发表面,强化了传质过程,通入的蒸汽升高了废水的温度,从而也提高了一定pH值时被吹脱的分子氨的比率。

汽提法适用于处理连续排放的高浓度氨氮废水,操作条件与空气吹脱法类似,氨氮去除率高,但汽提法工艺处理成本高,操作条件难控制,消耗动力高等。

1.1.3 超重力吹脱法

空气吹脱法和水蒸汽吹脱法一般采用填料塔作为吹脱设备,而超重力吹脱法是利用超重力设备———超重机取代传统的填料塔作为吹脱设备,以空气为气提剂,将水中的游离氨解吸到气相中的氨氮废水治理方法。

氨氮废水加碱调节pH值为10~11后进入超重机处理。废水经超重机分布器均匀喷洒在填料内缘,在超重力作用下,液体被填料粉碎成液滴,沿填料径向甩出,经筒壁汇集后从超重机底部流出。同时,空气经超重机进气口进入超重机壳体,在一定风压下,由超重机转子外腔沿径向进入内腔。在填料层内,气液两相在大的气液接触面积的情况下完成气液接触,将水中的游离氨吹出。气体送至除雾器,将夹带的少量液体分离后,至吸收装置,脱氨后排空。利用超重机的水力学特性与传递特性,可获得良好的吹脱效果并减少设备投资与运行费用。

与工业上传统仅使用塔设备的吹脱法相比,超重力法吹脱法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设备体积质量小,设备及基建费用少,过程放大容易,启动、停车迅速,运行更稳定

(2)摆脱了重力场的影响,对物料粘度适应性广,操作弹性大

(3)气相动力消耗小,物料停留时间短,传质系数大

(4)去除氨氮效率高,有利于气相中氨的回收利用:

(5)能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为可能的后续生化处理提供充足氧源。但是目前超重力法吹脱氨氮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应用较少,主要是因为该技术不够成熟。特别是大型的结构,仍需要根据具体的物系进行合理设计和试验。

1.2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即交换吸附。其主要机理是:利用离子间的浓度差和交换剂上的功能基对离子的亲和力作为推动力达到吸附特定离子的目的。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吸附饱和的交换剂通过添加特定的解吸液可对交换剂上吸附的离子进行解吸,从而实现交换剂的循环使用。常见的交换剂有沸石等天然交换剂和人工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两大类,而后者还可根据树脂上功能团的不同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天然沸石(主要是斜发沸石)对NH+4具有强的选择吸附能力,并且天然沸石的价格低于人工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因此,工程上常用沸石对NH+4的强选择性,将NH+4截留于沸石表面,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氨氮。pH值=4~8是沸石离子交换的最佳范围。当pH值<4时,H+与NH+4发生竞争pH值>8时,NH+4变为NH3,从而失去离子交换性能。但是沸石交换容量容易饱和,吸附容量低,更换频繁,饱和后的沸石需再生才能再次使用。

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是利用特定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水中的NH+4进行交换,交换后的树脂再通过解吸而还原。与沸石相比,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容量大,处理效果稳定,但目前对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多处于实验室阶段。

离子交换法的优点是去除率高,适用于处理中低浓度的氨氮废水。处理含氨氮10mg/L~20mg/L的城市污水,出水浓度可达1mg/L以下。但对于高浓度的氨氮废水,会造成短时间交换剂饱和,从而再生频繁,使处理成本增大,且再生液仍为高浓度氨氮废水,仍需进一步处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离子交换法常结合其它污水处理工艺来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先用其它方法作预处理,使经预处理后的废水浓度在100mg/L左右,然后再用离子交换法处理剩余氨氮废水。

1.3 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通入氨氮废水中达到某一点,在该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而氨氮的浓度降为零。当通入的氯气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折点氯化法的原理就是氯气与氨反应生成了无害的氮气。加氯量对反应有很大影响,当氯的投加量与氨的摩尔比为1∶1时,化合余氯增加,主要为氯氨。当该比例为1.5∶1时余氯下降至最低点即“折点”,反应方程式为:NH+4+1.5HClO→0.5N2+1.5H2O+2.5H++1.5Cl-。pH值也是主要影响因素,pH值高时产生NO-3,低时产生NCl3。为了保证完全反应,通常pH值控制在6~8,一般加9mg~10mg的氯气可氧化1mg氨氮。

折点加氯法的优点是氨氮去除率高(可达90%~100%),不受水温影响,处理效果稳定,反应迅速完全,设备投资少,并有消毒作用。缺点是由于在处理氨氮废水中要调节pH值,处理成本较高。同时液氯使用安全要求高且贮存时要求的环境条件高。另外,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后会产生副产物氯代有机物和氯胺,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因此,折点氯化法多用于较低浓度氨氮废水,适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工业上一般用于给水处理,对于大水量高浓度氨氮废水不适合。

1.4 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原理是:向氨氮废水中投加磷酸盐和镁盐,使废水中的氨氮与磷酸盐和镁盐生成一种难溶性的磷酸氨镁沉淀(MgNH4PO4•6H2O),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氨氮的目的。

磷酸铵镁(MAP)又称鸟粪石,可溶于热水和稀酸,不溶于醇类、磷酸氨以及磷酸钠的水溶液,遇碱易分解、在空气中不稳定,升温至100℃时便会失水变为无机盐,继续加热至融化(约600℃)则会分解成焦磷酸镁。MAP可以用作饲料和肥料的添加剂,是一种很好的长效复合肥也可用于涂料生产、氨基甲酸酯、软泡阻燃剂制造和医药行业。因此,磷酸铵镁脱氮除磷技术既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又可回收较有经济价值的MAP,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化学沉淀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效率高,经处理后产生的沉淀物MAP经进一步加工处理后,能成为性能优良的农家复合肥料。缺点是处理成本高。在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需加入大量价格昂贵的混凝剂。此外,去除1gNH+4-N可产生8.35gNaCl,由此带来的高盐度将会影响后续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活性。因此,该方法一直停留在实验室规模未在工程上运用,较少用于实际氨氮废水处理。

1.5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包括反渗透法、液膜法、电渗析法等。

1.5.1 反渗透法

反渗透就是借助外界的压力使膜内部的压力大于膜外的压力,使小于膜孔径的分子(水)透过,大于膜孔径的分子截留在膜内,这种作用现象称作反渗透。其作用机理关键在于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半透膜上有好多细小的微孔,像水分子这样的小分子可以自由的透过,而大于半透膜上微孔的NH+4则不能通过。当溶液进入膜系统后,在外加压力的作用下半透膜就会选择性的让某些小分子物质透过,大分子物质NH+4则会留在半透膜内侧通过管道另外的出口排出。

反渗透装置处理废水需要对原水进行预处理,不然会损坏装置内的膜件,并且该装置需要高质量的膜。

1.5.2 液膜法

液膜法又称气态膜法,目前已应用于水溶液中挥发性物质的脱除、回收富集和纯化,如NH3、CO2、SO2、Cl2、Br2等。液膜法去除氨氮的机理是: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微孔膜,膜一侧是待处理的氨氮废水,另一侧是酸性吸收液,疏水的微孔结构在两液相间提供一层很薄的气膜结构。废水中NH3在废水侧通过浓度边界层扩散至疏水微孔膜表面,随后在膜两侧NH3分压差的推动下,NH3在废水和微孔膜界面处气化进入膜孔,然后扩散进入吸收液发生快速不可逆反应,从而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

液膜法具有比表面积大,传质推动力高,操作弹性大,氨氮脱除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势,适合处理含盐量较高、油性污染物含量低的高氨氮废水。氨氮或含盐量较高时,能有效抑制水的渗透蒸馏通量,减弱对吸收液的稀释作用但当废水中含有油性污染物时,会造成膜的污染,使膜的传质系数不能得到完全恢复。由于废水的复杂性、膜材料的研发更新换代、可逆吸收剂的研发以及后续副产品的生产应用等多种原因,气态膜法脱氨工业化进程很慢,国内生产应用实例较少。不过对于高盐高浓度氨氮废水,气态膜处理成本较低,其应用前景广阔。

1.5.3 电渗析法

电渗析法的原理是:当进水通过多组阴阳离子渗透膜时,NH+4在施加的电压影响下,透过膜到达膜另一侧浓水中并集聚,从而从进水中分离出来,实现溶液的淡化、浓缩、精制和提纯。国内外专家在电渗析法处理氨氮废水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高选择性的防污膜仍在发展中,且对废水预处理的要求很高,电渗析法用于工业尚需时日。

1.6 高级氧化法

高级氧化法是通过化学、物理化学方法将废水中污染物直接氧化成无机物,或将其转化为低毒、易降解的中间产物。应用于脱除废水中氨氮的高级氧化法主要有湿式催化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

1.6.1 湿式催化氧化法

湿式催化氧化法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理废水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在特定的温度、压力下,通过催化剂作用,经空气氧化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分别氧化分解成CO2、N2和H2O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湿式催化氧化法技术优点是:氨氮负荷高,工艺流程简单,氨氮去除率高,占地面积少等。缺点是:在处理氨氮废水中会使用大量催化剂,造成催化剂的流失和增加对设备的腐蚀,使氨氮废水处理成本增大。

湿式催化氧化法从处理效果上来说适合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但这种方法对温度、压力、催化剂等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反应设备须抗酸抗碱耐高压,一次性投资巨大,而且处理水量较大时费用很高,经济上不划算,目前在国内还鲜有工程应用的实例。

1.6.2 光催化氧化法

光催化氧化法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废水的高级氧化技术,它可以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在特定氧化剂的作用下完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达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处理方法简单高效,没有二次污染。但由于反应过程中需要的催化剂难以分离回收,使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1.7 电解法

电解法利用阳极氧化性可直接或间接地将NH+4氧化,具有较高的氨氮去除率,该方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其缺点是耗电量大,因此并不适用于大规模含氨氮废水的处理。

1.8 土壤灌溉法

土壤灌溉法是把低浓度的氨氮废水(50mg/L)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来使用,该法既为污灌区农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又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土壤灌溉法只适合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当废水中的氨氮浓度低于50mg/L左右时,废水中的氨氮在土壤表层发生硝化作用,在土壤深度30cm左右达到峰值,随后由于脱氮等作用,在100cm处减小到10mg/L左右,在400cm以下土壤中未测出NH+4,直接污染到地下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2、生物法

生物脱氨氮的原理:首先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氮(NO-2-N),再通过硝化作用将亚硝酸氮进一步氧化为硝酸氮(NO3-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氮还原成氮气(N2)从水中逸出。

生物法的优点是:可去除多种含氮化合物,对氨氮可以彻底降解,总氨氮去除率可达95%以上,二次污染小且运行费用低。然而生物法对水质有严格的要求,高浓度的氨氮对微生物活性有抑制作用,会降低生化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从而导致出水难于达标排放。

因此,生物法主要用来处理低浓度的氨氮废水,且没有或少有毒害物质存在,主要在处理生活污水以及垃圾渗滤液等方面应用较广泛。常见的氨氮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有传统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A/O、A2/O、氧化沟和SBR。

3、方法比较

根据废水中氨氮浓度不同可将废水分为三类:

(1)低浓度氨氮废水:氨氮浓度小于50mg/L

(2)中浓度氨氮废水:氨氮浓度为50mg/L~500mg/L

(3)高浓度氨氮废水:氨氮浓度大于500mg/L。

水处理行业都有哪些标准

高浓度氨氮用生化反应需要加碱度。

水体中的各种氮素主要以有机氮和无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有机氮主要包括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尿素等;而无机氮一般指氨态氮、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

氨态氮即氨氮,一般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废水来源有很多,如生活污水,农业灌溉废水、食品加工废水、化肥、冶金生产废水、炼油厂和制药厂废水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氨氮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中氨氮大量富集,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恶化,对水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影响巨大。

因此,国家在氨氮废水的排放要求方面也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法规与排放标准。目前,除了合成氨、肉类加工、钢铁等12个行业执行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通常一级标准为25mg/L)外,其他均需遵守国家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基本信息

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和工艺有很多种,主要有物化法和生物法。物化法包括吹脱法、离子交换法、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膜分离法、高级氧化法、电解法、土壤灌溉法等。生物法包括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A/O、A2/O、SBR、氧化沟等。

缓释肥料国标的内容,不要告诉我到书店去买这位的回答。

水环境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关信息

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1993-12-30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1997-12-03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02-04-28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992-01-04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发布日期 相关信息

GB 26451-2011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1-01-24

GB 26131-2010 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12-30

GB 26132-2010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12-30

GB 25468-2010 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7-2010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6-2010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5-2010 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4-2010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3-2010 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2-2010 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1-2010 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15580-19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5-06-12

GB 15581-19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1995-06-12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996-10-04

GB 13458-2001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1-11-12

GB 18486-2001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2001-11-12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1-12-28

GB 14470.1-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火炸药 2002-11-18

GB 14374-1993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与分析方法标准 1993-05-22

GB 14470.2-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火工药剂 2002-11-18

GB 14470.3-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弹药装药 2002-11-18

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2-12-24

GB 4287-199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05-18

GB 13457-19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05-18

GB 13456-199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05-18

GB 19430-2004 柠檬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4-01-18

GB 19431-2004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4-01-18

GB 19821-2005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5-07-18

GB 18466-200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5-07-27

GB 20425-2006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6-09-01

GB 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6-09-01

GB 21523-2008 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4-02

GB 21900-2008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1-2008 羽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2-2008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3-2008 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4-2008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5-2008 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6-2008 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7-2008 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8-2008 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9-2008 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3544-2008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4914-1985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1985-01-18

GB 4286-19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984-05-13

GB 3552-19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1983-04-09

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水)

GB 13196-1991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1-08-31

GB/T 17133-1997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 1997-12-08

GB/T 14378-1993 水质 二乙烯三胺的测定 水杨醛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552-1993 水和土壤质量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3-07-19

GB/T 14581-1993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 1993-08-14

GB/T 14671-1993 水质 钡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1993-09-18

GB/T 14672-1993 水质 吡啶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3-09-18

GB/T 14673-1993 水质 钒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3-09-18

GB/T 15503-1995 水质 钒的测定 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504-1995 水质 二硫化碳的测定 二乙胺乙酸铜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505-1995 水质 硒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507-1995 水质 肼的测定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440-1995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检测的样品前处理规范 1995-03-25

GB/T 15441-1995 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 发光细菌法 1995-03-25

GB/T 15959-1995 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 微库仑法 1995-12-21

GB/T 16488-1996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1996-08-01

GB/T 16489-1996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1996-08-01

GB/T 17130-1997 水质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1997-12-08

GB/T 17132-1997 环境 甲基汞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7-12-08

GB/T17378.1-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1998-06-22

GB/T 17131-1997 水质 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7-12-08

GB/T 14377-1993 水质 三乙胺的测定 溴酚蓝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376-1993 水质 偏二甲基肼的测定 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375-1993 水质 一甲基肼的测定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204-1993 水质 烷基汞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3-02-23

GB/T 13902-1992 水质 硝化甘油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1992-12-02

GB/T 13901-1992 水质 二硝基甲苯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1992-12-02

GB/T 13900-1992 水质 黑索今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9-1992 水质 铁(II、III)氰络合物的测定 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8-1992 水质 铁(II、III)氰络合物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7-1992 水质 硫氰酸盐的测定 异烟酸-砒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6-1992 水质 铅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1992-12-02

GB/T 13266-1991 水质 物质对蚤类(大型蚤) 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1991-09-14

GB/T 13195-1991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1991-08-31

GB/T 13194-1991 水质 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二硝基甲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1-08-31

GB/T 13193-1991 水质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1991-08-31

GB/T 13192-1991 水质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1-08-31

GB 13200-1991 水质 浊度的测定 1991-08-31

GB 13199-1991 水质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1991-08-31

GB/T 11914-19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1989-12-25

GB/T 11913-1989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 1989-12-25

GB/T 11912-1989 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11-1989 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10-1989 水质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9-1989 水质 银的测定 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8-1989 水质 银的测定 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7-1989 水质 银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5-1989 水质 钙和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4-1989 水质 钾和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3-1989 水质 色度的测定 1989-12-25

GB/T 11902-1989 水质 硒的测定 2,3-二氨基萘萤光法 1989-12-25

GB/T 11906-1989 水质 锰的测定 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 11901-1989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1989-12-25

GB 11900-1989 水质 痕量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 11899-1989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重量法 1989-12-25

GB 11896-1989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1989-12-25

在25℃静水中浸泡24小时初期养分释放率小于15%,28天累积养分释放率小于80%,在标明的养分释放期内累积释放率大于80%本报综合报道 由我国制定的《缓释肥料》国家标准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不仅填补了国际上没有《缓释肥料》标准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缓释肥料产业将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该标准适用于氮肥、钾肥、复混肥料、复合肥料等产品的所有颗粒或部分颗粒经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缓释肥料。该标准不适用于硫包衣尿素(简称SCU)等无机包膜的肥料,不适用于脲醛缓释肥料,也不适用于利用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技术延缓养分形态转化的稳定性肥料。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缓释肥料如硫包衣尿素等应执行相应的产品标准。据该标准的核心指标是缓释肥料在25℃静水中浸泡24小时初期养分释放率小于15%,28天累积养分释放率小于80%,在标明的养分释放期内累积释放率大于80%。

小知识

真假缓释肥料鉴别方法

鉴别真假缓释肥料可采取以下简易的方法:

首先,可将缓释肥料和普通复合肥分别放在两个盛满水的玻璃杯里,轻轻搅拌几分钟,复合肥会较快溶解,颗粒变小或完全溶解,水呈混浊状;而缓释肥由于溶解缓慢,水质清澈,无杂质。

其次,缓释肥料的核心是速溶性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料,将剥去外壳的缓释肥放在水中,会较快溶解。若剥去外壳不溶解的,是劣质肥料或假肥料。

再次,不能根据颜色辨别缓释肥。有些厂家仿冒缓释肥料颜色,把普通肥做成与缓释肥料相同的颜色,如果放在水里肥料脱色,水质浑浊带色,也不是缓释肥料,真正的缓释肥料外膜不脱色。最后,对于掺混型缓释肥(通常情况下,缓释肥料所占比例不少于30%),可将其中的缓释粒子分拣出来按以上方法鉴定。

以上就是关于氨氮高了,高氨氮废水有哪些处理方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