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2023-04-07 09:02:43 网络770
核心提示:巴铁,来源于中国网络军事论坛,是一些年龄稍长的军迷网友对巴基斯坦的友好称谓,巴铁这个词也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友好的见证。据了解,白志明是华赢集团的董事长,2015年,在巴铁发明人宋有洲遇到资金问题时,白志明果断买断了巴铁项目,后被人称“巴铁之父

巴铁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巴铁,来源于中国网络军事论坛,是一些年龄稍长的军迷网友对巴基斯坦的友好称谓,巴铁这个词也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友好的见证。

据了解,白志明是华赢集团的董事长,2015年,在巴铁发明人宋有洲遇到资金问题时,白志明果断买断了巴铁项目,后被人称“巴铁之父”。

据了解,巴铁项目在去年6月被集中曝光后走红,其投资方华赢凯来也受到关注。但随后,有媒体调查发现,“巴铁”项目是由一家网络金融P2P理财公司华赢凯来包装的金融骗局。

据悉,华赢凯来曾在全国多地募集“巴铁”投资基金,对外宣称预期年化率高达12%。在骗局被曝光后,该投资理财产品引发兑付危机,至今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据了解,2016年8月华赢凯来陷入兑付危机,9月份对外承诺到期产品最长3个月内兑付,但最终并未能如期完成。除了现金兑付本金1%外,华赢凯来还给投资者提供房产兑付、实物兑付的方式,投资者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兑付。

有哪些常见的理财骗局?

1、P2P骗局:动辄超10%收益率看来很美

十大骗局之首当属P2P骗局。动辄超10%的收益率看来很美,可实际上呢?

2016年,对非法集资案件,公安机关立案1万余起,涉及金额近1400亿元,而这个数字中,仅P2P骗局就“贡献”了较大的部分。故P2P骗局位居十大理财骗局之首,并非浪得虚名。

P2P骗局中,最声名狼藉的当属“e租宝”事件。自2014年7月“e租宝”上线到2015年12月被查封,实际吸收资金500余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受害投资人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

那我们该如何鉴别这类P2P骗局呢?高息是假P2P的共同特点。“e租宝”共推出过6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4.6%之间,远高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其次,此类产品均无真实标的。投资人在对P2P产品心存疑虑时,可调查标的真实性,便知平台真假。

2、“街边理财”:“打一炮,换一阵地”

“阿姨,我们公司就在附近,您可以上去喝杯茶,我给您讲讲我们的理财啊……我们产品年化收益12%,没风险。”大街边或者大型超市门口,一张小桌子上摆满宣传页,西装革履的小伙子们看到上年纪的人,就会冲上去介绍他们的产品。

通常,这类理财公司的业务员态度热情,当投资人被带到其公司,还可以看到这类公司装潢华丽,环境舒适,导致投资人对此类公司实力误判。但往往这类公司最后离不开跑路的结果,“人去楼空”的特点却没有变。

3、虚假“P2G+PPP”项目:“政府站台”,专骗老年人

近年来,理财骗局给自己“镀金”的套路屡见不鲜且屡试不爽,有的抱经济学家大腿,有的抱电视台大腿,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还有骗子公司敢直接抱政府大腿。

近期“PPP”概念被炒得火热,骗子公司都想在此概念上做文章,华赢凯来就是其中一个。

“巴铁”项目是由华赢凯来包装成与地方政府对接的“P2G+PPP”项目。“PPP”是指政府和企业去合资修建一些公益性的项目,由企业负责融资建设,政府负责项目的立项,并提供政策保护及法律保护。而华赢凯来借着“PPP”幌子,在全国多地为“巴铁”项目募集40多亿资金,并对外宣称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2%,100万元起投。7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发布公告称,华赢凯来公司因涉嫌从事非法集资活动,已被立案侦查。

此类骗局的特点是,项目投资人中老年人占大半,因为老年人更易轻信有政府“兜底”的基建项目。

4、现货交易诈骗:“微信美女”专骗中年男

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出诈骗犯罪团伙以交易白银、原油、沥青等现货为幌子,实施诈骗。

被害投资人爆料,通常,这些骗子会伪装成肤白貌美气质佳的有钱女青年,这些“美女”不仅自己美丽有钱,还会对你体贴入微……其实这些“美女”的真实身份都是“彪形大汉”,他们上岗前都会进行话术培训,教他们如何“撩”有些积蓄的中年男性目标客户。

这些“美女”通过聊天熟悉后,就会哄骗你投资现货,并称其背后有一个引导投资的“分析师”,通过“分析师”的指导,已赚到一笔可观的收入。许多男性在诱骗下会参与进来,与“美女”一起投资。

“本来只买了5万,她告诉我现在正是建仓的好时机,不知怎的,我脑袋一热就追加入了20万,结果全赔了。”一位受害的投资人称。

经各地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些现货交易平台多为虚假平台,投资人投资在所谓盘面上的钱,并未拿去投资,在投入之后就被提走了。而所谓的盘面上的操作,操作的也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再加上频繁操作的高额手续费,最终,投资人血本无归。

5、网络交易骗局:总会让你爆仓血本无归

2017年6月8日,由于英国大选,英镑兑美元汇率开盘跳空200点以上。英镑兑美元汇率的大跌,导致IGOFX外汇交易平台的所有投资人账户全线爆仓,损失惨重。

令投资人无法接受的是,之前在平台上设置的“止损线”形同虚设,甚至有投资人损失竟高达90%以上。

加水就能跑上千公里 “青年水氢燃料车”可信度高吗?

总结了4点常见理财骗局,建议花3分钟看完收藏,最后一个骗局关乎你的家人!

受7月初股市大涨的影响,很多之前学过我们课程的小伙伴都收获了不错的收益,一些新报名的学员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股市热度进行诈骗,虽然都是旧瓶装新药,但也总有小白会上套。来一起看看。

一、荐股骗局

存在电话、贴吧、“私人”微信群等等地点,对方声称自己有内部消息,可以保证投资稳赚不赔,并推荐几只股票,告诉大家“自己赚就好,不要告诉别人”。

其实这种荐股骗局很简单,“股神”通过一些渠道拿到投资者的手机号等联系方式,然后给这些人推送不同的股票,这些股票中有的会涨,有的会跌。

如果涨了,说明“股神”预测对了,就继续给该投资者推送其他的股票。如果推送的股票跌了,预测错了,就不再跟进。

之后反复推荐,直到筛选出几次都对的投资者,然后对他们进行重点“照顾”,让他们缴纳会员费或购买付费软件。

其实说到底,这种骗局就是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

比如猜中的概率是50%,找5000个人,第一轮剩下2500个,第二轮剩下1250个,第三轮剩下625个,连续3轮猜中很多人就信了…

所以,小淼建议大家还是要自己学理财知识,掌握投资股票的方法、技巧,不让这类“大师”、“股神”有可乘之机。

二、场外配资骗局

我们在牛市时,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想法:看好某只股票,感觉接下来一定会涨,但账户里只有1万块,就算当天涨停,也只有大概1000元的收益,感觉不过瘾。要是能有10倍的资金该多好啊,这样一个涨停,本金就可以翻倍。

而配资公司就是帮你实现这个想法的人。

简单来说,配资就是借钱炒股,配资公司在投资者原有本金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提供资金,让你用原来10倍、20倍、30倍的资金去投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配资公司是天使?太天真了,它们是真正的恶魔!

首先,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儿,配资公司也不是白借钱给你的,他们要收取高额的利息,每月大概是3%-5%(年利率36%以上),你想想自己的年收益率有这么高吗?

而且很多配资公司做的是虚拟平台,需要在他们提供的账户上操作。但是里面的行情走势,配置的资金都是假的,完全由配资公司操控。

无论你如何分析、操作都是白费力气,到最后不光本金亏没了,还要背负一身高利贷。

所以大家在投资时,千万不要配资,咱们微淼商学院一直以来也不建议加杠杆、借钱投资。

三、机构建仓骗局

投资过股票的小伙伴对“庄家”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

“庄家”专指那些持有大量资金,可以影响股票价格走势的投资者。他们一般先低价买入某只股票,然后通过资金运作,让股票上涨,吸引散户接盘,之后再卖出获利。

他们是股市中锋利的镰刀,收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所以很多人也幻想着成为“庄家”或跟“庄家”一起“割韭菜”。

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看中了这些投资者的投机心理,精心设置了机构建仓骗局。

具体的做法是以基金公司或金融机构的名义给客户打电话,称自己公司想要炒作几只股票,需要大家集资,把股票价格拉升起来,等炒作成功后再把之前买进的卖出,与客户分享高收益。

如果你自己不懂投资,又抱有投机心理,听到这些话会不会心动呢?

一旦你心动,把钱打入对方账户,就意味着被骗,就意味着血本无归!

大家记住:机构操纵股价是违法的。

如果有对话录音,可以上报给证监会,对正规的金融机构来说,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没有正规机构会冒这样的风险。

所以大家不要相信那些来路不明、承诺短期高收益的骗子机构,募集资金“炒作”股票更是违法行为。

四、P2P骗局

P2P大家都很熟悉,这种骗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免疫了,毕竟暴雷的消息层出不穷,大家早就不相信了。

结果没想到这段时间又死灰复燃了,甚至还上了315晚会。

原来,随着监管的愈发严格,这些 P2P 公司开始“下沉”,盯上了小镇居民,也就是我们的“老家亲戚”。

这些老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P2P,以为是新兴的理财存款,再加上周围的朋友都购买了,也跟风投了钱。

而且老一辈的情感关系往往比我们这代人更加紧密,他们会认为这是“大家一起赚钱的好事”,往往会推荐给其他亲戚,造成更大的损失。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 P2P 公司的套路。

在过往的 P2P 骗局中,因为周围亲朋好友推荐而上当的是最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醒家里的长辈们,别以为熟人推荐的理财产品都是好的,如果不需要任何的知识储备和分析判断,一上来就说收益率超过 8% 就很危险,如果超过 10% 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千万不能信!

总之,无论市场上的骗局如何变化,他们利用的永远都是部分投资者的投机心理、暴富心理,只要我们不投机,脚踏实地坚持价值投资,这些骗局就如过眼烟云。

“任他八面来风,我自岿然不动。”

另外,为了避免亲人朋友受骗,建议点赞收藏,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提前打个预防针!

为何说PPP项目不能成为售卖理财产品的噱头?

只要稍微有点“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骗局,但其抛出“铝合金催化剂”这个概念,确实能唬住一些数理化成绩不好的人。

首先科普一下什么叫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发生损耗,但它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水只是加入催化剂能不能产生氢气?当然不能,不信可以去问问你的化学老师。

那么如何让水产生氢气?这需要加入酸或碱,再加入易溶于酸碱的金属(例如铝、锌等),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就会产生氢气,但酸碱和金属都会不停消耗,需要不断补充。这时候如果同时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会更剧烈,但催化剂是不需要补充的。

青年汽车宣称“加水就能跑”,实际上是忽悠不懂化学的人。

在青年水氢燃料车诞生当天,光大金控财金资本有限公司设立50亿元基金支持,光大金控财金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平,青年汽车集团董事长庞青年出席了签约仪式。

掌握50亿以上资金的资本大鳄会看不懂“水变油”的骗局?这种可能性很低。

通过检索“光大金控财金资本有限公司”的企业信用,发现其成立于2016年7月15日,注册资本仅5000万元!

这就奇怪了,一家成立1年半、注册资本仅5000万元的公司,却号称拿出了50亿元来投资,而且还是投资一个“水变油”的低劣骗局。负责签约的光大金控财金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平,究竟是被庞青年骗了,还是两人同谋一起诈骗,有关部门值得深究。青年汽车拉了这个50亿基金来扛大旗,笔者认为很明显是想骗融资。

巴铁”项目的背后是一个做网络金融P2P的理财公司“华赢凯来”在运作。将“巴铁”炒火,然后出售捆绑了“巴铁”项目的投资理财产品,华赢凯来借此集资40多亿。2017年7月11日,华赢凯来董事长因非法集资被捕,喧嚣一时的“巴铁”才迎来落幕。最终华赢凯来欠债48亿,4万投资人血本无归!

乐视网曾被誉为“创业板第一股”的公司,顶峰市值超过1700亿元,业务遍及电视、手机、体育、影视、网约车等多个焦点板块,如今同时被深证成指、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这三大指数踢出门外。两年前被标榜为“贾布斯”的贾跃亭几乎是国内最耀眼的“资本宠儿”,现下其所持乐视控股、乐视致新、乐视网等众多股权被冻结,乐视生态多个业务环奄奄一息。与此同时,贾跃亭也在12月被法院列入失信联系人黑名单,乐视投资人基本都是血本无归了。

青年汽车有没有诈骗前科?在去年2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骗补风波中,工信部网站公布了对7家汽车公司行政处罚书,青年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萧山法院去年6月9日的破产清算案件中,包括了青年汽车集团的三家关联企业:浙江青年莲花、浙江青年莲花发动机有限公司和杭州亚曼发动机有限公司。

青年汽车是真的没钱了,“水氢燃料车”项目或许是垂死挣扎的最后一击,能否骗到融资是关键。在经历了“巴铁”和“贾布斯”事件后,各位更应该擦亮双眼,如今骗子太多,融资到处

最近,浙江证监局对浙江金观诚基金销售公司做出了暂停办理基金销售认购和申购业务6个月的监督管理措施。这家公司所属的金诚集团,自称是一家综合性现代城市发展集团,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座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拥有港股上市公司金诚控股等5家公众公司。公司对外宣称,政府项目签约量超过5700亿元。证券时报对此提出了强烈质疑。

政企合作的PPP模式,这些年一直是政策鼓励的方向,自然也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青睐,符合地方上想要大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期待。金诚集团作为一个卖理财产品的金融公司,在业界名气并不大,却公然宣称,一年新增3900亿元订单,政府总订单达5700亿元。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否是为了售卖理财产品而编造的美丽谎言。浙江证监局之前对其现场检查时,竟吃了闭门羹,更加重了外界怀疑。

5700亿PPP项目订单,这个数据倘若属实,仅次于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国内排行第三。问题是,名不见经传的金诚集团拿什么比肩大型央企?A股上市公司单个PPP项目平均金额仅为25.28亿元,金诚集团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竟高达162.5亿元。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这都是一个“水淋淋”的数字。

事实上,金诚集团5700亿元订单根本无据可查,大多数PPP项目均停留在框架协议或口头约定层面,尚未正式立项,更未进入动工阶段。凭借这些并不具备任何法律约束力的或有项目,金诚集团在各种渠道频繁渲染拿单能力,并以PPP项目名义发行基金,如此操作手法的安全性,不得不令人生疑。

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最终能够真正做成PPP项目到底有多少?没人知道。有些企业,却抓住地方政府求发展的心理,先把“水淋淋”的空口合同签了再说,把泡泡吹起来后,直接拿去圈钱,这已经把PPP模式做歪了。金诚集团对外宣称的5700亿元政府订单,到底有几分可信度,不能稀里糊涂,应该详细调查。

因为这些泡泡,正是其出售理财产品的最大噱头,这和当年某些企业利用“巴铁项目”出售理财产品,是完全一样的套路。只不过,PPP项目因为有地方政府背书,更具迷惑性与诱惑力。投入血汗钱的普通公众哪里知道,所谓的PPP大项目,很可能只是一张好看的废纸。

为了实施和推进项目建设,被广泛应用的PPP融资模式,是我国公共投资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地方利用社会资本谋求发展的冲动,要谨防被别有用心的企业利用,尤其是,那些八字没一撇的PPP项目,还有可能成为庞氏骗局的道具。相关部门急需对PPP项目流程严格规范,企业不能拿着毫无约束力的框架协议,就去忽悠圈钱。

政企合作PPP项目,不能成为售卖理财产品的噱头,更不能成为庞氏骗局的道具。金诚集团谜一般的5700亿元政府订单,是一只值得解剖的“麻雀”,应该给公众一个说法。

来源: 红网(长沙)

以上就是关于巴铁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