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系统

   2022-12-24 23:52:46 网络920
核心提示:这是一个经验值,发电厂、变电站事故停电时间按下述原则选取:1.长期运行实践证明,与电力系统连接的发电厂和有人值班变电站,在全厂事故停电后30分钟左右即可恢复厂用电,但是为了保证事故处理有充裕时间,一般取1小时为宜。2.不与电力系统连接的孤立

直流系统

这是一个经验值,发电厂、变电站事故停电时间按下述原则选取:

1.长期运行实践证明,与电力系统连接的发电厂和有人值班变电站,在全厂事故停电后30分钟左右即可恢复厂用电,但是为了保证事故处理有充裕时间,一般取1小时为宜。

2.不与电力系统连接的孤立发电厂,在短时间内很难立即处理恢复厂用电,因此事故停电时间按2小时计算。

3.直流输电换流站操作相对复杂和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发生事故时维修人员前往变电站的路途时间可能超过1小时,所以事故停电时间均应按2小时选取。由于事故照明可采用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手投方式,无人值班变电站的事故照明符合可按1小时计算。有人值班的变电站,全站交流电源事故停电时间按1小时计算。

哪位朋友能给一份直流屏技术文件及一些要求,蓄电池用什么品牌的好? 谢谢

摘 要:直流系统对地电容的产生在变电现场中是特有,并无法回避。其容量的大小是通常随着电站的改造,其电容值也在改变,往往造成了仅有此一点接地也对继电保护造成的误动无法解答。本文论述了对地电容的产生和造成误动的原理,对电力运行中仅一点接地为什么也会造成继电保护误动作进行了分析,以便提示同行在对直流系统安全运行中对地电容也应像对地电阻(绝缘)一样关注,对改造和新造的变电站开展对地电容量的测量和控制列为今后运行的管理之一。

一、 引言

随着电子高频技术(HVC)的发展,相关谐波及对地问题尤为突出,在理想状态下直流回路中的对地电容是不会影响直流的安全运行,所以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由于对地电容过大造成的继电保护误动通常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电站容量的不断增大和电站范围面积的扩大,导线对地的分布电容及高频开关对地的抗干扰电容也不断的增大,一般500KV变电站对地电容已达500uF以上①。对地电容量的大小实际上是一个直流系统中各负载整合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事先无法控制。而直流回路的对地电容有利一面就是:该电容明显地改善直流母线共模干扰,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有利因素。下面我们对直流回路的对地电容产生和造成继电保护误动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运行中对地电容的测量必要性和测量方法。

二、 直流回路电容的产生机理及事实

在变电站中通常有长达几十公里的直流回路,在高压电场的感应下,直流回路会产生一个很大的交流干扰电压,由于电容的存在大大减小其干扰。在变电站现场就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人们不慎将交流电单线串接到直流回路中,直流系统也能长时间的正常运行,并不被人们所发现,这就表明直流回路的对地电容的存在大大减少了交流电压的干扰。在电子电路中通常有EMI回路,也就是对地吸收电容回路(继电保护装置回路的工作电源都是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各继电保护设备之间为了减少干扰,满足电磁兼备的要求,在其输入回路上都接入了EMI回路加以解决)。其主要原理是系统将干扰源通过EMI中的对地电容加以旁路接地,使各设备之间能够保持兼容和正常运行,各设备对地之间的电容越大效果越好。直流回路的各负载设备从自身考虑EMI加大电容,并联到直流回路系统中,集中反映了直流系统对地电容就较大。

目前,变电站内继电保护设备普遍使用微机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及其他一些微机监测设备,其工作电源也取自直流回路。从直流系统电源角度来看微机设备的接入使总的直流负载相比过去在下降,但所有这些微机设备的工作电源无一例外的要使用DC/DC电源模块,通过采用DC/DC开关电源模块来获取微机工作所需电源如±5V、±12V、±24V等电压值②,由于DC/DC开关电源模块的电磁兼容(EMC)问题使得在所有的开关电源电路中其输入端都加有EMI抗干扰措施③。通过EMI手段来达到保证开关电源及设备本身不受噪声源的影响,同时抑制开关电源本身噪声源向外辐射这个双重目的。EMI技术的电路共有特点就是在正对地和负对地之间接有电容。

在直流系统等效电路中我们去掉了与其无关的回路,如图1所示,图中R1、R2为绝缘监测仪内部采样电阻,(通常称之谓电桥)阻值都大于30K,不同厂家的微机绝缘监测其内部采样电阻值在40K~300K之间,且一般电阻R1和R2的阻值相同。R+和R-分别为直流系统对正对地和负对地绝缘电阻,对地电阻其实是由各个直流回路对地绝缘电阻并联而成,新的变电站R+和R-电阻都在1MΩ以上,国家标准规定0.5M以上,老变电站直流母线对地绝缘电阻R+和R-一般也在100K以上,而且这个电阻受天气影响而变化,并与直流系统中所有设备清洁及电气绝缘有关,当设备积灰比较严重时环境湿度变化会引起电阻值的大幅度变化,绝缘损坏也会造成直流接地。图中C+和C-分别为直流系统集中反应起来总的正对地和负对地等效电容值,对地电容值大小还有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电缆对地的分布电容,但分布电容数值相对较小(每米电缆对地电容值小于10PF),不是构成直流系统对地电容的主要原因。二是来自众多设备回路的对地电容,作为单个电源设计不成问题的对地电容汇集到直流系统中造成直流系统对地电容过大,所以在变电站中就有大于500uF的电容的存在。那C+和C-的电容值为500uF(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直流系统中的一点接地就可由直流系统中的对地电容对出口继电器的充放电电流冲击使继电器瞬间误动)。三是现在电站采用的通迅电源常为48V的直流电源,分别是利用直流系统中的电源,以DC/DC变换器输出,直流电源变换器采用了高频技术变换原理在其谐振回路中有对地电容。

三、 直流系统接地造成继保误动分析

现有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中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单点接地不会造成保护设备误动,在传统的思维中,仅考虑回路电容具有隔直流通交流的固有特性,人们都忽视了直流回路对地电容的存在。但实际上在大型变电站中由于设备对地电容的增大,一点接地同样会造成继电保护误动,其中原因主要就是直流母线对地电容所造成的④。

图2 一点接地造成继电器误动示意图

当直流系统对地电容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直流负母线对地电压高于继电器动作电压时,直流系统的一点接地就有可能致使继电器误动,如图2所示:继电器误动当在A点接地时,C+对继电器充电,C—对继电器放电(等效为C+与C—并联对继电器放电)。这时继电器内部就有电流流过,当电容器上的电压大于继电器动作电压时继电器就有可能误动。

继电保护出口继电器的一端按惯例都接在直流电源负极这一侧,因此直流系统的负对地电压和负对地电容C-大小决定在一点接地时是否有可能造成出口继电器误动。继电器动作电压一般规定大于50%工作电压为最低动作值,当直流系统负对地电压为50%时或小于50%,可以保证不管对地电容多大均不会在一点接地时电容器的充放电使得继电器误动,但实际运行中的对地电压不仅仅取决于在线绝缘继电器(监视仪)内部采样电阻的分压,在线绝缘监视仪采样电桥正负对地电阻阻值一致时,实际的运行中经常发生外部绝缘下降到可与采样电阻值并联值,负对地电压值V-取决于外部绝缘状况。如正对地电阻值R+小于负对地电阻值R-,使负对地电压大于50%是经常发生的事,当对地电压和对地电阻这两个条件都可以使出口继电器产生寄生电流,满足继电器另一端一点接地还是会造成继电器误动。图3显示负对地电压、对地电容、继电器动作电压和继电器动作时间的关系:

图3 继电器动作时间、电压与负对地电压、电容关系

图3中有三个不同动作时间分别为30mS、60mS、90 mS三种的继电器,以及两个不同动作电压分别为50V和60V的继电器,使对应于二个不同容量对地电容30uF和50uF的电容对电阻放电形成的四条放电曲线,从图3中可见,动作时间大于90mS的继电器在60V电压下是不会发生动作的,也就是说在一点接地时对地电容放电曲线下可以看出动作电压60V、动作时间90mS的继电器在30uF或50uF及直流电压50V或60V的冲击下是不会动作的,但动作时间快(小于60mS)的继电器和动作电压低(小于60V)的继电器就完全有可能落在电容器放电曲线内而产生动作,如动作电压50V、动作时间30mS的继电器在60V电压放电情况下100%动作。所以当继电器动作时间快、动作电压低、继电器内阻大,负对地电压较高时一点接地会造成误动。如福建省电力公司去年就对所有的出口继电器的对作电流进行增大,也就是提高了动作电压和动作时间的要求⑤,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有必要对直流系统的对地电容值进行准确的测量,比单一对出口继电器动作电流值增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 直流系统突波造成空气开关误动的分析

如果在单路负载接有较大的电容时,直流系统运行中遭到突波时由于对地电容较大而形成的瞬间突变冲击电容电流还会通过保护开关⑥,当保护空气开关过流定值选得过低时,此脉冲电容大电流足以使空气开关的过流元件动作,造成保护设备直流消失的严重后果。如图4所示,当直流母线有一冲击突波叠加时,电流将通过EMI接地电容接地。

图4 高压反击时电容电流冲击过流元件

图4中C+与C-为EMI滤波器内对地电容,空气开关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双金属片和瞬动线圈做为过载和过流动作元件,瞬动过流元件结构相当于一个电流继电器,双金属片是以热动作完成,假定直流母线正极受到冲击突波,其突波电流如图所示为Ic+和Ic-之和⑦,突波电流将通过空气开关正极动作线圈,由于突波的前沿很陡,频率分量高,因此突波电压在瞬间几乎都加载到瞬时动作线圈上,当接地电容较大时通过的电容电流与其上的压降使得瞬间作用在动作线圈上,其突波电压较高及对地电容放电下,而可能导致空气开关动作。所以保护设备电源对地电容接入应考虑这种情况,合理设计EMI滤波电路,在兼顾电磁兼容技术指标的同时,降低对地电容的数值。这也说明了测量对地电容值对对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直流系统对地电容的测量

由于直流系统一旦投入运行是终身服役,无法退出运行测量对地电容值。但是由于现行的直流绝缘监视仪采用电桥原理可以能准确地测出整个直流系统的正对地电阻和负对地电阻。电桥原理是无法对接地电容进行测量的,所以人们也就没有对直流回路对地电容的测

图5 测量直流系统电容方法接线图

量原因,现在我们采用注入交流法对直流回路的电容进行测量。接线方法如图5所示。低频信号发生器是产生一个正弦波信号通过无极性电容耦合到直流系统的正极或负极上。图中R、C为直流系统正对地电阻、电容与负对地电阻、电容的并联值,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为10V、频率为20HZ的低频交流信号,交流电流表使用数字式万用表的交流电流档。

从图5中可以看出交流电流的大小与R C阻抗有关。直流系统绝缘检测仪通过一定的电阻网络测量正对地电压和负对地电压经过计算可以得出相当精确的正对地电阻和负对地电阻。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的建立等效的模拟直流系统比对真实的直流系统,在模拟直流系统中设置和运行中直流系统一样的正对地电阻、负对地电阻。通过设定不同电容以求得等同于运行中直流系统的对地电阻和电容,使二者有相同复合阻抗。再通过二者电压、电流法验证他们复合阻抗相当就可确定设定的电容就是系统的总电容。当然所测出的电容是正对地电容和负对地电容之和,无法区分正对地电容值多少、负对地电容值多少。但直流系统对地电容的形成有一定规律,正对地电容与负对地电容值相同。因此测量得出的电容的二分之一就是正对地电容或负对地电容。

六、 结论

为了满足变电站对地电容在安全范围运行,建议电力系统在对变电站的各回路中都应进行电容容量的测量。尽量控制在满足电磁兼容的条件下,减少接入直流系统中的EMI回路,对地的各保护设备对地电容进行管理和量化,减少事故的发生。

直流输电保护系统配置要求有哪些?

2.4 直流系统 2.4.1规范和标准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ZBK 45017-1990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ZBK 45017-1990 电力系统用直流屏通用技术条件 DL/T459-1992 充电、浮充电装置技术标准 DL/T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LSD2-JT GZD系列电力系统用直流电源柜免维护电池选用技术 JB/T8456-1996 低压直流成套开关设备 GB3859 半导体电力变流器 DL/T5120-2000 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 YD/T99-1996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IEC896-2固定型铅酸蓄电池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DL/T5044-95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SDJ9-1999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2.4.2环境条件 周围空气温度:最高温度:38.7 ℃;最低温度: 0.1 ℃; 环境相对湿度:日平均值:79~86 %(25℃);海拔高度:4m; 地震烈度: 7度(0.15g); 防护等级IP 30 级 2.4.3工程概况及供货范围 1、工程概况 安徽省巢湖市蔡岗泵站工程场区设10 kV变电所一座,电气主接线10 kV采用一段单母线,直流系统选用1组30Ah阀控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配1套充电/浮充电装置,直流电压采用220V。 直流电源柜1台设计,安装变电所低压配电室。 2、供货范围 蓄电池30Ah 1组 充电/浮充电装置 1套 双路交流进线电源切换装置 1套 有源逆变蓄电池放电装置1套(2kVA) 微机绝缘在线监测装置 1套 母线自动/手动调压装置 1套 电池巡检装置1套 监控单元1套 直流馈线回路1套 测量表计和保护控制单元 1套 2.4.4技术要求 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指标要求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交流输入电压 三相380V±15% 2 交流输入频率 50±10%Hz 3 直流额定输出电压 DC220V 4 电池容量 30Ah 5 充电机输出额定电流 (充电模块己含N+1冗余) 6 稳流精度 ≤±0.5% 7 稳压精度 ≤±0.5% 8 纹波系数 ≤0.5% 9 功率因数 ≥0.95 10 效率 ≥93% 11 模块间输出电流不平衡度 ≤±3 % 12 防雷能力 ≥40kA 13 工频耐压 2kV,50Hz 14 可靠性指标(MTBF) ≥80000小时 15 噪声 ≤45dB 16 外壳防护等级 IP30 1、充电/浮充电装置要求 充电/浮充电装置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联组成,N+1热备份方式。 充电/浮充电装置应具有稳压、稳流及限流性能和定流、恒压性能以及相对应的信号报警功能。 充电/浮充电装置应满足自动补充、浮充和均衡充电运行的要求,并具有手动充电、浮充电功能。 充电/浮充电装置应具有智能化电池管理功能,采用模块化结构,可采集电池电压、电流和电池环境温度。 充电/浮充电装置应内置有CPU,可自动完成对模块本身的监控和管理,并能与中央监控单元通讯。 充电/浮充电装置应采用软开关技术,具有手动、自动和受监控系统控制运行模式。 充电/浮充电装置应采用全隔离防尘结构。 充电/浮充电装置波纹系数≤0.1%,稳流精度≤±0.5%,稳压精度≤±0.5%,效率≥90%,运行噪声不超过45dB(屏前1m处)。 充电/浮充电装置应具有交流互投(两路电源任选一路作为工作电源)、缺相、过欠压告警及保护功能。 整套装置需经过国家电磁干扰试验。 2、蓄电池组 蓄电池应已通过UL、CE国际认证。 蓄电池应已通过信息产业部YD/T1360-2005《通信用阀控式密封胶体蓄电池》检测认证,提供证书复印件。 在环境温度20℃时,2V蓄电池的设计寿命不低于18年,12V不低于12年。 蓄电池10h率放电容量为30Ah,选用国际优质品牌电池,单只电池电压采用12V,不设端电池。 当蓄电池在环境温度-15℃~+45℃条件下,其性能指标应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蓄电池间接线、终端接头应选择导电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具有防腐蚀措施。蓄电池槽、盖、安全阀、极柱封口剂等材料应具有阻燃性。 蓄电池采用全密封防泄漏结构,外壳无异常变形、裂纹及污迹,上盖及端子无损伤,正常工作时无酸雾逸出,10年内无爬酸现象. 蓄电池极性正确,正负极性及端子有明显标志,便于连接。极板厚度应与使用寿命相适应。 电池电压均衡性应满足一组蓄电池中任意二个电池的开路电压差不超过20mV(2V蓄电池)。 蓄电池使用期间安全阀应自动开启闭合, 闭阀压力应在1kPa~10kPa范围内,开阀压力在10kPa~49kPa范围内。 蓄电池在大电流放电后,极柱不应熔断,其外观不得出现异常。 蓄电池封置90天后,其荷电保持能力不低于90%。 蓄电池密封反应效率应不低于97%。 蓄电池具有很强的耐过充能力和过充寿命。以0.3 I10电流连续充电16h后,外观应无明显变形及渗液。 蓄电池自放电率每月不大于3%。 蓄电池在—30℃和65℃时封口剂无裂纹及溢流。 3、有源逆变蓄电池放电装置 放电装置采用IGBT器件、高频PWM整流逆变技术,将蓄电池释放的能量反馈回电网,电网电压为交流380V。。 放电过程由微机自动控制,实现恒流放电。 具有完善的系统保护功能,当交流电网发生欠压、过压、失电等故障时,装置关机保护,电网电压恢复正常后,装置能自动恢复工作。 完善的蓄电池保护功能,在放电过程中,当蓄电池发生“过放电”故障时,放电装置立即停止放电。 采用LCD中文显示蓄电池电压、电网电压、放电电流、放电时间、放电安时、故障状态等。 蓄电池放电装置作为电厂两组蓄电池(终期)的共用放电装置,需设置相应的切换开关以防止两组蓄电池同时放电。

电池德国阳光的好,就是贵!!

直流系统1DCAC模块异常

直流输电保护系统的配置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靠性。

保护装置完全冗余或三取二配置,每套冗余配置的保护完全一样,有自己独立的设备,包括专用电源、主机、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直流保护全部功能软件,避免了因保护装置本身故障而引起主设备或系统停运。

②灵敏性

保护的配置应该能够检测到所有可能或者使直流系统及设备处于危险情况的、以及对于系统运行来说不可以接受的故障和异常运行情况。因此直流保护采用分区重叠,没有遗漏每一区域或设备至少采用相同原理的双主双备保护或不同原理的一主一备各保护配置。

③选择性

直流系统保护分区配置。每个区域或设备至少有一个选择(读成保护二字)性强的主保护,便于故障识别,可根据需要退出和投入部分保护功能,而不影响系统安全运行。

④快速性

充分利用直流输电控制系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停运、隔离故障系统或设备,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安全。

⑤可控性

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故障电压、电流等运行参数的方法,来减轻各种故障对设备危害程度。

⑥安全性

保护既不能拒动也不能误动,为了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在不能兼顾防止保护误动和拒动的情况下保护及跳闸回路的配置宁可误动也不可拒动。

⑦可修性

各种直流保护功能的参数应便于修改,保护的配置应该考虑到装置试验和维护时不会影响到被保护的系统运行。

该相关问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直流偏磁”里查阅,每天都有新的关于直流偏磁知识进行分享。若您觉得还不错,请将它分享到您的朋友圈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直流偏磁。

充电桩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前者俗称“慢充”,后者俗称“快充”。

充电交流充电桩通过电动汽车内置的“车载充电机”将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对电池充电。车载充电机(OBC:On Board Charger)目前国内市场主要有两种功率大小:3.3kW(输入:220VAC/16A,输出:200V-420VDC / 10A)和6.6kW(输入:220VAC/32A,输出:200-420V/20A )。输出电流小,充电速度慢,所以被称为“慢充”。交流充电桩根据其匹配车载充电机功率不同相应有3.3kW和6.6kW之分。直流充电桩内置大功率直流充电模块,充电桩本身将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电流可以高达100A以上,所以被称为“快充”。

直流充电桩可以从功率大小、充电枪的多少、结构形式、安装方式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其中,按结构形式比较主流的分类是将直流充电桩分为两种: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和分体式直流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直流充电桩相关的行业标准《NB/T 33001-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中指出,直流充电桩基本构成包括:功率单元、控制单元、计量单元、充电接口、供电接口及人机交互界面等。功率单元是指直流充电模块,控制单元是指充电桩控制器。直流充电桩本身作为一种系统集成产品,除了 “直流充电模块”和“充电桩控制器”这两个组件构成了技术核心之外,结构设计也是整桩可靠性设计的关键点之一。“充电桩控制器”属于嵌入式硬件和软件技术范畴,“直流充电模块”则代表了电力电子技术在AC/DC领域的最高成就。

充电的基本过程是:在电池两端加载直流电压,以恒定大电流对电池充电,电池的电压渐渐地缓慢地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电池电压达到标称值,SoC达到95%(针对不同电池,不一样)以上,继续以恒压小电流对电池充电。“电压上去了,但电量没有充满,就是没有充实,如果有时间,可以改用小电流充实”。为了实现这个充电过程,充电桩在功能上就需要有“直流充电模块”提供直流电源需要有“充电桩控制器”控制充电模块的“开机、关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需要有“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下发指令,通过控制器将“开机、关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等指令下发给充电模块。从电气层面理解的最简充电桩只要有充电模块,控制板和触摸屏就可以了如果开机、关机和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等指令在充电模块上做成几个键盘,那么一个充电模块就可以对电池充电了。

以上就是关于直流系统 持续放电时间 国标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