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火车站附近哪有男人玩的

   2022-08-12 01:31:20 网络1150
核心提示:郑州火车站附近还是有不少能玩的。郑州火车站出站口附近往右走有银基商贸城一类专门卖衣服的商场,价格低廉,会淘到宝滴,只不过人特多,特别是周末,因为大学生都来逛,您不妨可以去逛逛。附近还有大型的小商品城,东西挺多。还有就是像二七纪念塔啊,北京华

郑州火车站附近哪有男人玩的

郑州火车站附近还是有不少能玩的。

郑州火车站出站口附近往右走有银基商贸城一类专门卖衣服的商场,价格低廉,会淘到宝滴,只不过人特多,特别是周末,因为大学生都来逛,您不妨可以去逛逛。附近还有大型的小商品城,东西挺多。

还有就是像二七纪念塔啊,北京华联、大商新玛特、百货大楼、大上海城啊,都值得一逛,不过得走一个路口多,您可以出火车站走德化步行街(有牌子的,问问路人也可以),就特别近了哦,对了,那里有好多品牌专卖店的,还有箱包城,鞋城。

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小学入学一共多少人

本人郑州人,大学郑州上,研究生西安上,大学考研选西安的最多,考上了5个,毕业后全留西安,没一个人回去。怎么说呢,本科四年一直觉得在郑州很压抑,人们之间很冷漠,城市发展不考虑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感受,房价一直在疯涨,涨得让年轻人绝望。

考到西安之后,一切都豁然开朗,整个城市发展很平稳,城市建设虽有不足,但却稳重有进,毕业招聘时就能很明显的看出两个城市的发展差距,本科时大学是河南数一数二的大学,招聘时来的绝大部分都是些叫不上名字的本土公司,薪酬超五千算的上良心企业了,可到了西安,大学算不上西安最好的,但都是名企,中兴、华为、阿里巴巴、京东、万达都是总部直招,宿舍一哥们现在就是阿里总部法务部,月薪4万。还有个区级机关公务员加年终奖月薪折合9000左右,我们这几个留西安的在西安第一年就买了房,父母首付,其余公积金贷款,每个月两三千元,压力很小。

郑州最大的问题一是房价,这是死结;二是工资,总觉得郑州好像是觉得河南人就该拿这么低的工资;三是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宇宙第一大企业在郑州,除了给郑州贡献了纸面光鲜的GDP数据,还给郑州带来了什么?就业?好吧,这么说我也认了,但愿郑州某康能活一万年,万一到时候倒闭或是迁厂到时候这几十万人该怎么办

郑州,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为什么留不住人才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

1,办事难,效率难,一个居住证就可以恒定下来,2015年之前,在城中村住,那个时候居住证办下来一个月时间,拿着租房合同,房东开的证明,到居住地派出所录十个手印,录像,填写单子。程序走一边基本1个小时完事,完了,一个月等着拿居住证就可以了,现在呢!租房收税了,房东不愿和租客跑居住证了,大概就是流程慢,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还得房管局备案,房东怕收税就不愿去和租客办理居住证还有就是麻烦,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办成的!其实征税征错了,应该征收房屋空置税而不是房屋租赁税,适得其反了。

2,收入低。大多数公司入职才拿3000左右的薪资。而租房子就要1500到2000(一室一厅)合租不是很安全。基本上就是给房东打工了,不落啥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过度的整改城中村导致的,一下所有的城中村全拆了,却建不起来,这叫步子迈的太大扯住蛋了。城中村建设不反对,但应该有序建设。而不是一下子推到一大片,却建设不起来。这是导致房屋租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

3,房屋价格增长过快,记得15年九月到11月,房价短短两个增长5000到8000左右。多数无法承受压力,纷纷逃离郑州。

以下还有很多原因就不一一罗列。

作为一个在郑州待了近10年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首先,就是收入水平决定了!郑州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它留不住人才!目前郑州的基本工资水平还在3000-4000左右,而消费水平却直追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郑州一直上涨的是物价房价,房价的上涨直接影响的就是租房的价格!15年郑州都市村庄大拆迁,都市村庄一个单间房租两三个月时间从原来的300左右疯狂涨到600多!跟着就是16年房价的连续涨价了,原来三环房价还在9000左右的房子,短短几个月就连四环外都涨到10000还多。最厉害的时候就是一套100平方左右的房子一个月的时间疯狂涨了有20万!而市区房价动辄20000+。这对于还拿着3000多4000多工资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压力!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攒下来的估计也只能买得起1平方的房子!租房是他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现在郑州基本上没有了都市村庄,也就没有了廉价的房子租了!更多人不得不选择了小区租房,而现在郑州小区一个房间得1000多一个月!这个数字已经是大部分郑漂的一半工资了!除了房租,再加上衣食行,所剩寥寥。为了节约租房成本,有些人甚至不得已的选择了群租房,群租房的条件就不用说了。。。。这样会让人有归属感么?!或许,有人会说这些拿工资低的人算不上人才,但人才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这些小人物里面磨炼出来的!

接着,就是郑州的企业状况了,郑州是一个商业城市。在这个商业化很重的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业务员了,而业务员却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大的职业,也是一个门槛非常低的职业!大多数郑州的企业都是一些小老板,他们最看中的是利润,给不了员工的发展机会,只会尽最大程度的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还有就是郑州公司的工作制度,可以说现在郑州的公司,90%以上都还是6天工作制!每天的无薪加班就更不用提了!8小时工作制不用提,一天不让你上10个小时的班就谢天谢地吧。郑州的公司是很不尊重员工的私人时间的!还有就是郑州没有太多的知名企业,高学历、高精尖技术工种的人才,在郑州基本是没有多少工作岗位适合他们的!并且能发高薪的公司也是少的可怜的!像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动辄月薪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公司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或许有,但靠工资就能拿到这个数字的人,真心不多!在郑州,基本不需要这样的高精尖技术工种。由于郑州这种公司性质,导致很多郑州公司老板一言堂。我一朋友,在郑州一家公司上班,公司刚成立之初就在公司,估计是由于老板资金短缺,向他们几个元老级员工融资,承诺给人分红。18年他全年工资加上分红到手有80多万。然19年开初就说不再分红。每月也就1-2万工资,然去年刚买房,房贷每月9000多。。。还有就是一些在上海北京这样工作的朋友,想回到郑州工作,要么就是没有跟他们以前从事的工作,要么就是在北上广一个月能拿5-6万,来郑州最多给2万。

接着,就是郑州乃至全河南的教育了!作为一个人口大省,非常尴尬,目前全河南也就郑州只有一个211大学——郑州大学!从而导致整个河南高考之难属全国之最!这就导致了郑州乃至河南培养不出更多高学历的人才!再加上郑州二线城市这个尴尬地位,以及郑州的企业状况,高学历人才更多会流向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毕竟这些城市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这些城市里才有更多适合他们的公司和工作岗位以及符合他们的报酬!

还有,就是郑州这样一个内陆城市。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每到冬季,雾霾是常态。哪天看到蓝天白云,朋友圈肯定会被刷爆的!交通也是郑州的一个问题。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在郑州,堵车是常态,每每开车,总是听郑州交通广播,最多的就是郑州哪里哪里堵车!作为一个一个已经半逃离郑州的人来说,听到这还是挺欣慰的,至少不用再去堵车大军里煎熬了。

综上,在我看来,郑州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就是以下几点了:工资待遇太低,这个也是最重要的!郑州没有太多有竞争力的大企业留住人才!污染比较严重!堵车严重。

郑州留不住人才的根本原因还是民营经济不发达,城区人口过少。

客观来看,不管是郑州人看郑州,还是外人看郑州,郑州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集市罢了,好听点儿叫交通枢纽中心。迎来过往的,但自己本身,却什么也留不住。

这一点儿,跟安徽的合肥,有点儿像。但郑州还不如合肥,因为合肥民营经济和人口,都比郑州要强。

民营经济不发达,这导致本地人找工作,就是围着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转,就算有少量民营企业,也是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服务的。

这样的状况导致,连本地人就业,都满足不了,何谈吸引人才,人才就算来了,也没有工作中。总不能在郑州喝西北风吧?

这一个后果,直接导致的就是城区人口过少,人口过少,民营经济更不发达。

两两相加,形成恶性循环了。

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些政策扶持,甚至奖励,吸引民营企业的扎根发展,把民营经济搞上来。这样,人才才能来,才能留得住。

本人211大学毕业,毕业直接去了郑州。在郑州呆了三年多,现已经离开。

能留住人才的是什么。企业,工资,消费等都是要考虑的要素。

1/企业

郑州相对好点的企业都很少。绝大多数都是50人以下的小公司。论发展前景、学习提升、内部培训基本上是谈不上的。并且工作都比较基础和低端。销售这个万金油低门槛职位占绝大多数,一般就是电销(天天打电话,有话术,其中这类的诈骗居多)、网销(通过QQ,微信等工具发展客户)或者电销+网销结合或者线下跑业务的销售。销售基本就是底薪+提成。当然做销售都知道看提成吃饭。底薪少的可怜。并且极不稳定。一旦离开一个公司多数情况下你积累的客户和资源也就没有了。

2/工资

企业的情况和工作职位决定了工资。郑州大多数工资水平在3-4k左右。职位多是销售,工资不固定,时多时少,压力大。另外,还有行政类、美工、运营等相对技术点的职位,带一定技术性的职位工资会高点,但是和一线及成都,武汉等二线会差点。

3/消费

15/16年来郑州的时候,城中村尚且存在,租住在刘庄、陈寨等城中村一般月租500-600左右,单间。并且在这些地方吃饭还比较实惠。生活相对没什么压力。16年以后,郑州的城中村被拆没后,租房价格大涨,单间(单身公寓)1200元/月租不到。很多都是租那种中介分隔开很多间的住房,共用厕所厨房,非常不方便,价格也不便宜。我之前曾经见过一个三室一厅分割出来6个房间,十多个人住在一起。其中一间屋子只有几平方,放了一张小床板和一个很小的柜子,没有窗户。进门就是床要价700元/月。18年以后租房价格略有降低。另外加上吃饭,交通等。一个月必需消费2500也不一定能打住。

按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在郑州生活/存钱都比较困难。

一句话就是那句流行语:在这里承载不了梦想,容纳不了身躯。。。

不要说什么拿3/4千工资的都不算是人才。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你所在的城市起了相当大的决定性作用。要不然全国就不会那么多人去北上广深,去沿海了。。

都说郑州这好那好,今天这个政策,明天那个利好,报纸上,公众号上天天夸郑州什么国家中心城市云云。但是具体利好到老百姓的身上的有几个?就算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今年给你个好政策,明年你就赶上一线了吧。

以我的切身感受来说,对于应届毕业生刚毕业还是一张白纸,一无所长,先去一线闯闯,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学习几年,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一定本事了,可以再来郑州工作。以为你的技能和工作经验。找个5000+工资的工作会相对容易的多。

人才的话题一直都是个热门话题,有些城市疯狂揽人,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人才落户。对于人才的需求各个城市都充满热情,比如,南京说,来面试吧,补贴千元;西安民警更是跑到洛阳、三门峡当起了人才“推销员”,连傲娇的北京都拿“积分落户”召唤人才。

对于人才,郑州一向“求贤若渴”。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郑州,抢人很彪悍,但有人说,郑州留不住人才。

在郑州出生、长大的我,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我有同学在郑大上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算是比较吃香的专业,但是,她毕业了之后想都没想就直接去了北京,她说北京比郑州对她来说更有诱惑,对于大学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太少,还是去北京吧。想想也对,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人生的重要节点,要考虑好未来的发展,到底是要留在哪座城市,他们会先考虑城市对于毕业生的一系列政策,如果利于自己职业规划和发展,政策又相对不错,那肯定留在本地!

另外一个,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的问题。有一句戏谑之言,相信郑州人都听过,“郑州郑州,天天挖沟;若不挖沟,不叫郑州”,其实挺讽刺的,咱们的城市建设给百姓一种不太安定的感觉,今天这里挖一下,明天那里围起来,别说想留住人才了,就连一种对郑州的好感可能都培养不起来,人才还怎么留在郑州呢?这也是有人说郑州留不住人才的一个原因。

再来说,衣食住行是人的最基本需求,怎么达到这些需求呢?得有钱吧...郑州的消费水平说实话还是蛮高的,但是工资呢?我好多朋友大学毕业了选择在郑州打拼,有的接连换工作,都是对工资不太满意,一个月3000、4000多,根本攒不下多少钱!消费水平高,物价不但高而且也涨的快,但是工资水平却拖后腿,这也是人才会选择离开郑州的原因。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在郑州8年,8年时间看到很多,刚毕业回来时踌躇满志,郑州却给我一大嘴巴子,怎么说呢,11年郑州普遍工资1200当时城中村多租房便宜一个月300的满地都是,郑州普遍公司就是商贸公司,13年基本工资上调,郑州普遍工资2300左右,城中村还在租房500左右,这个时候郑州招聘开始有些像样的公司了,15年城中村改造越来越少,郑州工资2500左右,租房1000左右了,这个时候公司招聘基本上都是中介公司,16年城中村基本没了工资3000左右,租房2000左右了,而且不太好找

这个时候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招聘的岗位千奇百怪而且公司基本都在三环边或者环外,租房基本都在环内,交通成本上升!

企业单位没有培养人才的耐心和资金投入,基本上都是靠新员工摸索,浪费时间和公司资源,靠关系入职成为常态,企业畸形发展造成人才空档……有志之士流失严重,虽说政府采取购房补助吸引人才,没有良好的平台也是治标不治本!

郑州就是人口堆起来的城市,不是靠生产和 科技 发展出来的城市,这就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郑州生长,上大学后在北京工作过几年,回来后在一个单位上班,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基础建设硬件巨大的架子拉起来了,但人文素养软件的提高速度明显没有赶上物质环境的变化,感觉现在的郑州人文环境依然有我中学时的味道,甚至和十几年前的北京还有差距。大面上还没有形成 健康 成熟的商业氛围,主要人群的思维意识还在小农经济和机关单位。混日子生活的人多,按兴趣理想做事的人少,即使想做在这种大环境下也很难,打个比方就像把一个满世界飞来飞去的商务精英扔县城去再就业的感觉一样,主要群体的眼界和认识还很浅。就人才来说,可能他们宁愿从另一个有理想和平台的地方生存起步,穷其一生追逐生活的资格,也不愿在一个一眼看到头的地方无聊的生活吧。

还有就是城市的底蕴越来越淡,郑州本就是一个新兴的城市,解放后才建市,几十年发展在1980年起每十年一个样,曾经叫绿城,90年环二七塔的亚细亚等几大商场的商战闻名全国又有了商城的称号,2000年前后郑州的 科技 市场甚至能和中关村有一拼,2010年前后庞大的城中村各处来淘金的人们也激发了城市强大的活力,但这一切都没有管理好利用好发展好。另外整个河南的优秀大学的数量也太少,优质的企业和人才发展平台更少,缺少优秀的教育和优质的就业岗位也是一大原因。还有就是优秀的人才多数都往外跑,很少有回来的,曾经问过我身边在外的一些朋友为什么不回来,他们有一个共同回答是:郑州有什么?我却无法反驳,说有你们的父母和亲人?可能不能作为我们这些正直壮年闯事业的人理由吧……郑州地处中原,黄河南岸的万里平原上用钢筋水泥浇筑起来的地方,有时候休息了却不知道郑州哪里能让我常去,几个本地朋友聚会大家还经常为去哪玩而研究半天。

目前的郑州,是一个保守老土的城市;一个没有底蕴的城市;一个都在生活的城市;一个 娱乐 匮乏的城市。

当然我相信物质决定意识,随着郑州的转型升级现代化大都市格局的形成,近几年又设立了许多大专院校,配以良好的人才吸引和招商政策,能够吸引越来越多有广阔视野和先进认知的组织和人群的入驻,会逐渐带动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但这一切需要我们的努力和时间的催化。

说到这个问题我很想回到九十年代的郑州,九五年我在郑州挂着三星小饭店吃饭,两个凉菜,两瓶啤酒,两大碗肉丝面,两份荤饺子一共二十六元。那时候啤酒很贵,两瓶六元。九九年小饭店烩面二块五,凉素菜二元至二元五,啤酒二块。那时候普通员工工资900元-1100元每月。房子(多层)均价600元每平,还在市心区域,二环左右。当时的消费水平也就比县城高点。租个单间二环附近,10多个平50-70元。标准间贵一点大概90-100元每月。那时城中村遍地都是,吃的、用的虽然质量不太好,但是便宜得多。当时在郑州工作,总想着说,相比邻近城市虽然工资低,但是消费也低啊,也很稳定。现在虽然我自己已经有房有车早就脱离了城中村的生活,但是这些年郑州大规模城中村改造,给下游经济造成了巨大障碍。底层劳动者,手工业者,小作坊,小买卖,零工人员等大量流失, 社会 缺少了竞争,生活成本翻跟头上涨,大幅提高了进城发展门槛。这就给许多刚毕业的学生工作造成了压力。每个公司招聘毕业生工资都不会太高,说句实话,大部分毕业生在前一两年工作业绩是很低的,再说透彻点,在前半年,基本是可有可无。而现实上绝大多数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也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跳槽。公司也就失去了培养人员的动力。现在多是招聘成手半成手培养。还有就是手艺精英群体,也不会选择在公司拿着工资上班,多会选择去偏远城市乡村发展。所以感觉郑州人才留不住。最主要的是生活成本太高。上班日子难熬,创业启动资金太大。我一直都持郑州城中村改造可能是郑州经济发展中的一大败笔。

正在郑州 旅游 ,印象极差。到处挖的乱七八糟,河南博物院,听说修了几年了,一个省级博物馆,一个中原大地重要的文化中心,几件可怜的展品,差到可怕的服务。人文环境更可怜,我入住的一个商业区内的酒店,一个商业区,竟然人为设置很多路障,我拉着行李箱只能走机动车道,竟然没有行人道。保安还要拦下我,问我做什么,到商业区除了消费还能做什么?河南人的脑回路太清奇。来回走的路上,看到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拖着一个重重的购物车;推着婴儿车的妈妈,都要自己想办法从拦车杆下钻过去。保安不给抬上拦车杠。极度不尊重人。这样的城市我来了很后悔。高铁站内也是东修西补,很多门不能出入,仅有的几个安检口大排长龙,安检员的服务态度更是一言难尽。这是河南省会城市?河南省,我不会再来玩了。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不敢想像。

图片就是一对夫妻刚刚合力将婴儿车抬过拦车杆,保安颐指气使的看着。倍觉悲哀。

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小学入学一共800多人。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小学入学一共800多人。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小学入学一共800多人。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小学入学一共800多人。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小学入学一共800多人。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小学入学一共800多人。

以上就是关于郑州火车站附近哪有男人玩的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