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西安城,半部华夏史(三)

   2023-01-20 08:11:08 网络1180
核心提示:大唐不夜城在大雁塔脚下,北起玄奘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 旅游 景点。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放松心情,拍照购物快乐吃喝,还可以欣赏唐风古韵,学习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 整个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建筑

一座西安城,半部华夏史(三)

大唐不夜城在大雁塔脚下,北起玄奘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 旅游 景点。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放松心情,拍照购物快乐吃喝,还可以欣赏唐风古韵,学习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

整个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建筑风格融入大量的唐风元素,有三个主题广场(玄奘广场、贞观广场、开元广场)、六个仿唐街区、四大文化艺术殿堂(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电影城、陕西艺术家展廊),再配以各种文艺演出,置身其中穿越感很强,仿佛自己回到了大唐盛世,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触。

顾名思义,不夜城肯定是晚上去游玩最好。的确,晚上的不夜城真的非常美丽,甚至可以用壮观来形容她。在晚上的时候,整个不夜城灯火通明,灯光炫丽,五彩斑斓,即使你不在不夜城里,也能看到里面散发出来的光芒,以及里面热闹的情景。

随着网络短视频的兴起,大唐不夜城一夜之间爆红网络,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慕名而来。去年11月,抖音上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一段“神仙牵手”的短视频迅速走红。视频中化作“唐妞”的她身姿轻盈,罗扇轻舞,轻轻地将手搭在观众手上(小姐姐只牵女生的手,男生只用扇子),配以《神话》音乐,一颦一笑将唐朝美人的妩媚娇羞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一瞬间把人拉回了大唐时代。

据说,这条视频的点赞量迅速高达数百万,不倒翁小姐姐的扮演者冯佳晨的粉丝从几个人增长至200多万人,大唐不夜城彻底火起来,成为了西安大名鼎鼎的“网红”街区。为了能够近距离观看表演,慕名而去的游客甚至多次挤断隔离带。大唐不夜城的每场文艺演出,早早就会被游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今年国庆节去的时候硬是没有挤到跟前去,下回避开节假日一定得再去一次。

除了“不倒翁”表演外,大唐不夜城还有很多有特色有意思的街头行为艺术表演,比如花仙子画中人、盛唐女神、悬浮武士、石头人(逗石头人发笑才是我最大的乐趣)等等,这些街头行为艺术表演,全部都是真人扮演,引得很多网友慕名前来“打卡”。还有那声控喷泉,可以让你尽情的欢呼,放开嗓子去喊一喊,释放减压,愉悦心情。让静态的建筑、雕塑、街景与动态的艺术表演相结合,再夹杂游人的欢呼与喝彩,彻底让大唐不夜城沸腾起来,这或许才是她走红网络的原因吧!

大唐不夜城的另一大景观,是她中轴线上的雕塑群,有盛世帝王、 历史 人物,也有英雄故事和经典艺术作品。 漫步在雕塑旁,李白、杜甫、柳宗元、王昌龄、王维、白居易、吴道子、柳公权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一首首熟悉的唐诗映入眼帘,还有“房谋杜断”等 历史 典故等等。如果你的孩子还是个小学生,到这里现场学教或许比在书本上死记硬背效果会更好。

大唐不夜城的雕塑景观,据说都是出自名师大家之手,正是他们的精心“雕琢”,展现了大唐帝国在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的至尊地位和这块土地所蕴藏的盛世气象,充分体现了西安深厚的文化魅力,堪称城市名片。

到一次西安,一定得要美美地 (吃)一顿,才能不虚一行 。西安遍地小吃,很多百年老店,除了羊肉泡馍、肉夹馍等耳熟能详的吃食外,还有千层油酥饼、泡泡油糕、甑糕等特色小吃。有人说吃小吃要到回民街去,有人说去洒金桥,其实西安人或许去的最多是大街小巷里那些不起眼的店面,当然作为外来游客一时很难找得到,即便是打开导航找,到了你会发现你根本找不到,巷子里路线乱的跟电影里的九龙城寨一样。

城东的永兴坊是陕西非遗 美食 文化街区,作为全国首个以非遗 美食 为主题的街区,它拥有陕西各地名小吃上百种,有千层油饼、澄城羊肉泡、子洲果馅、岐山擀面皮、岐山臊子面、潼关肉夹馍、大荔带把肘子、蓝田荞面饸饹、礼泉醪糟、兴平辣子、秦镇米皮、粉汤羊血、彬县御面等应有尽有,号称陕南、陕北、关中108种 美食 俱全,来了这“一站式陕西 美食 ”的梦想就满足了。

与不夜城一样,永兴坊也因摔碗酒在网上火了一把 。网上有人说,自打抖音唱着“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摔碗酒走红网络,让往昔冷清的永兴坊如同水电站大坝打开了泄洪闸门一般,游人一股脑的喷涌而至,巴掌大的永兴坊一天的人流量是18万,红火了多年的回民街一天才15万人。估计回民街的心情一定是酸酸的,就像是一直颐指气使的大太太突然被新来的姨太太抢了风头,大太太虽说打心眼里瞧不上老爷的新宠,都恨不得一脚把她踹到井里给淹死,可是迫于老爷的威严,也只能咽下这口窝囊气。

永兴坊是唐朝一百零八坊之一,是谏臣魏征的府邸 。现在的永兴坊是以明清仿古建筑群落为载体,以关中牌坊和具有民间传统的建筑群组合,形成古里坊式布局,街区内建有长安城108坊微缩景观,展示古长安城的街坊式形态和 历史 生活气息,以及传统民俗生活空间。

除了吃小吃之外,在这里还可以亲身感受西安深厚的里坊文化气息。据说,长安城的设计者宇文恺以一张围棋盘一样的城市布局,将110个里坊拱卫于宫城与皇城周围,形成整齐划一、布局对称的长安里坊,堪称城市规划布局的典范。因此,大诗人白居易登临观音台眺望整座长安城时留下了“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感叹!

一个城市的风貌、城市的文脉、城市发展的动态,都承载着一段 历史 。曾经生活在长安里坊之间的百万唐人们,在这里筑宅建屋,栽竹植柳,上演了近三百年的大唐故事。作为古都的西安更应该将这它挖掘好、传承好,因为这是文化,这是记忆。

关于西安城墙的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我国六大古都之首,曾经是历史上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历时1100多年。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先后在西安定都,历时长达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作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安的名称经历了几番变化,西周称为“镐京”,秦代称为“咸阳”,后秦称为“常安”,隋代称“大兴城”,唐末五代叫做“新城”,元代叫做“奉元”。而其中使用时间最长的要算“长安”了。长安不仅是城市的名称,更加代表了时代风貌。

秦咸阳城遗址在今天西安市西北25千米处,因“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商鞅变法时期秦孝公迁都于此,直到秦朝灭亡,前后140余年。秦始皇扫六合、统天下,在此过程中不断兴建宫殿,竭力体现一统天下的辉煌胜利和自豪感。咸阳城的规模也空前壮大,宫殿建筑与借助驰道、复道、甬道等交通设施和城市的中心区连为一体,组成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群。宫殿建筑是帝王的象征和政权的标志,秦始皇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力量精心建造宫殿,全力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短短时间内形成了以原咸阳宫为主的渭北宫殿群,以兴乐宫、信宫和阿房宫组成渭南宫殿群和六国宫殿群,且规模宏大、金碧辉煌,虽然广建宫殿、横征暴敛的行为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秦宫也被烧毁,但是秦宫效法天象来设计宫殿的思想,不仅显示了帝王与天比肩、唯我独尊的恢宏气势,还增加了这座城市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情调。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帝位,开始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开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命萧何建造未央宫,同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时开始修建长安外城的城墙,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历时五年。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官等。至此,经过近一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汉平帝元始二年(2)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塬南坡另建一座新城。开皇二年(582)起,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开皇三年(583),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

隋朝灭亡后,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唐代长安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全城呈长方形,周长70多里,总面积是今天西安旧城区的7倍左右。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筑,城门处的墙段还砌有砖壁。宫城是宫殿区。唐朝皇家最初使用的宫城是太极宫,太极宫位于全城北部中间的地方,显然是为了表达唐朝皇帝至高无上、面南称王的威仪。634年,唐太宗在宫城东北皇家园林中另修了一座永安宫(后改名为大明宫)。唐高宗时曾两次扩建大明宫,并从太极宫搬到大明宫居住。从此以后,除唐玄宗外,其他唐朝皇帝都在这里起居听政。大明宫的前殿名为含元殿,是当时长安最雄伟的建筑,东西宽70多米,南北进深40多米,夯土台基高3米多。站在含元殿基址上居高临下,举目四望,风物满眼,可以体会到杜甫的“蓬莱宫阙对南山”的开阔境界。唐代长安还有一个宫殿群,名为兴庆宫,宫中种植了许多牡丹花。相传有一年唐玄宗携杨贵妃在此赏牡丹,唐玄宗命李白填写新词交李龟年演唱。李白当即挥笔而成《清平调词》三章,其中一首是:“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对杨贵妃满是赞美之词。但古长安城下水道铁滤网由于高力士挑拨是非,使杨贵妃对李白很不满,阻挠唐玄宗重用李白。唐玄宗是个风流天子,晚年沉湎于酒色。他并不满足于长安的豪华宫殿,因骊山脚下有温泉,又将唐太宗时在此营建的汤泉宫大肆扩建为华清宫。一座座宫亭苑宇,分布山上山下,著名的长生殿、朝元阁、集灵台、宜春亭等都围绕着华清宫兴建起来,一片金碧辉煌。诗人杜牧所写“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诗句就是对这种辉煌景象的生动描述。华清宫成为大明宫、兴庆宫的别殿,也成为唐玄宗和杨贵妃及一些宠臣权贵们游玩享乐的好去处。皇城又名“子城”,位于太极宫之南,是中央官署所在地。在那里的南北7条街和东西5条街之间,分布着尚书省、太常寺、鸿胪寺等许多官署。外郭城占地广阔,划分为108个坊,遍布寺院、府第和民宅,还有两个市——东市和西市。东市有220个行业,邸(货栈)、肆(店铺)栉比相连,“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同样繁荣,许多西域胡商和波斯、大食等外国商人多聚居于此。长安城内的街道宽阔笔直,著名的朱雀大街宽达150米。以这条大街为中轴线,东西两边的建筑形式完全对称,南北11条大街和东西14条大街纵横交错于各坊里之间。大街小巷两旁栽种着多种树木,其中以槐树最多,宫城、皇城里栽了许多梧桐,环境都十分优美。唐代长安继承和发展了以往城市建筑的传统,同时又给后来封建王朝的都市规划创造了典范,如明清时代的北京。就是参照唐代长安的规划设计发展建造而成的。

880年,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军曾占领长安,并建立“大齐”政权,但很快失败。904年,手握兵权的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强迫长安城内居民一起东迁。临出发前,他下令拆毁长安的所有建筑物,长安城被彻底破坏。此后,长安不再作为国家首都,人口也大为减少。从唐末经五代、宋,直到元朝,长安城一直很小。唐时的宫城和外城被破坏无余,只剩下皇城那么大的地方。

1090年,宋朝政府将在唐时刻成的《开成石经》、《石台孝经》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名家的书法石刻搬到当时长安府学的北部(即今天西安碑林所在地),同时修盖了保存碑石的房屋、廊庑和碑亭等建筑,形成了西安碑林最初的规模。明代曾为缺损的石经补刻了字,并将变浅的字重新刻深。清代曾整修了碑林房屋,采取了保护措施。解放后,人民政府又不断地对其整修、扩大,增加了大量新出土或新发现的碑刻,并对全部碑石按时代和类别进行了调整。西安碑林现展出从汉代到清朝各个时期的碑石1000多块,不愧为书法艺术的宝库。

唐代以后,长安虽然不再是国家的首都,但在军事、交通、商业贸易上仍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大西北的首府。1369年,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克奉元城(即长安城),同年又改元代的奉元路为西安府,从此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西安”这一名称。明代西安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修起了高大的城墙。西安城也进行了一定的扩建,扩建后城墙高12米,顶宽12米至14米。城墙每隔120米修一座突出城外的敌台,敌台上都修有驻兵的敌楼。明代西安城既是一个严密的防御工程体系,又是我国目前仅存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代城堡,因而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遗留至今的明代建筑,如城门、城墙、瓮城、箭楼、钟楼、鼓楼等,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妥善保护。

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定国号“大顺”,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末年的赤眉、绿林军和唐末的黄巢军之后,又一次在西安出现的农民起义军政权。至今西安一带还流传着许多有关李自成的故事。

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拥有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堡。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等诸多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西安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隋、唐都皇城的遗存,历经八年扩建而成的,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而又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池建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城墙建筑型制宏伟,功能设计周密,矩形城池,墙体全长13.74公里,南、北垣稍长于东、西垣。每隔120米有一座12米x20米的突出部,称“敌台”,全城共98座敌台;每座敌台上建有屯兵敌楼1座。城四隅各建角楼1座。东、西、南、北垣各建有城门1座,各门外均建有护门瓮城,瓮城上建有城楼、箭楼各1座。瓮城外临内侧护城河岸,建有控制“吊桥”的闸楼(亦称谯楼)1座。孔庙(即“碑林”)旁侧城顶建有魁星楼1座。城墙顶面以三层大砖墁砌,称“海墁”。海墁外沿建垛墙,全城共有垛口5984个,内沿建“女儿墙”。城垣内面建有登城马道和供排水用的“溜水槽”等。 西安明城墙历经六百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损坏严重。1983年省、市人民政府成立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开始对西安城墙及护城河、环城林进行全面整修。1、 城河、吊桥、闸楼西安护城河, 45米宽,10米深,绕城一周14.6公里,是西安城的第一道屏障。它曾有两个作用,一是距敌于城河之外,保护西安城内的安全;另一方面,它还有蓄水排洪和改善城市小气候,增加城市美观的作用。在古代,如果想越过护城河到城里,唯一的通道就是吊桥。吊桥桥身用榆木或槐木制成,桥头上有铁环,环中贯有铁索,辅以麻绳,直系到前面的闸楼上。在桥后的立柱上安有铁滑轮,这样利用滑轮,吊桥就可以起落自如了。直到民国初年,吊桥才被马路所代替,失去了军事壁垒作用,被全部拆除。南门吊桥,是西安环城建设工程1989年在原址上重新复原的唯一一座。建在城门上的二重楼是月城城楼,也叫闸楼,它控制着吊桥的起落和月城闸门的提放,兼管晨昏报时,作为城墙防御体系的前沿阵地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城门

城门是整个城防体系的重点,又是薄弱点。西安城门外形威武森严,实体墩厚,除门扇是用木材制成外,其余均是用城砖券洞砌就而成。建造圆拱式的城门,是明代军事科学与实用建筑相结合的一大创造。它取代了自西汉开始沿用了1500年之久的"过梁式"城门。"过梁式"城门属木结构城门,最大的弊端是容易起火。明以前各朝代都想尽办法保护城门,有用铁皮包裹大门的,有涂泥做保护层的,还有的在门内侧安水罐备水灭火,但许多城门还是毁于火事。直到明朝券拱式城门出现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防火问题。

3、月城、瓮城

穿过城门,形如弯月的小城叫月城,它是进入城门后必须经过的第一道城。要进入城内,还必须经过第二道城--瓮城。在古代战争中,月城和瓮城一方面卫护城门,加深城门的纵向防线;另一方面,易于守城部队迅速集合,打垮已冲进月城和瓮城的敌人。4、永宁门西安城墙共有十七座城门,而明朝时西安城墙仅有四座城门。南门,也叫永宁门。在中国民间,百姓们都认为南方是火神所在地,为避火灾,炉灶一般不开南门,南城门的"永宁"之意,就是向火神祷告,勿起火灾,永保安宁,并且南城门不开正南门,以示诚心。中国火神在上古时代供奉的是祝融,到了明清,民间均视关羽为火神。就在这个瓮城里,曾建过一个背南向北的关帝庙,这座庙一直保留到解放前夕。

与南门遥相呼应的是北门,又叫安远门,这是继承中原汉族政权对边远少数民族一贯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使远方部落对汉族朝廷知恩归顺。

因为南京位于西安东面,"长乐"二字带有祈祝大明江山万年不衰,长久欢乐的意愿,因此,就把东门定名为长乐门。

西门叫安定门,暗言西部边疆安泰康定。 除此四门之外,建国前后为了交通便利,先后新开辟了十三座城门,其中一些有名的门有:

小东门正名中山门,不言而喻是纪念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

以上就是关于一座西安城,半部华夏史(三)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