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山丹灶汽车站走到丹灶车站总站坐广佛城巴12线(原2205)到金沙邮电局站(华南五金交易市场)转乘旅游城巴三线(坐7站)到梁园站转乘旅游城巴四线(坐8站)到花卉世界站下.走约130米到花卉世界
佛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佛山南海好玩的地方不多,除了西樵山和西岸以外,也就只有里水可以看一看农田。
2、佛山其他的4个区,可以看的点:禅城的南风古灶和祖庙,可以去看工艺陶瓷;高明可以看皂幕山;顺德看清晖园;三水倒也没什么好看的。
3、佛山最近十年来,经济发展比较快,主要由于南海和顺德的大胆,先行先试。南海的中心城区在桂城,这里比较出名的,就是饮食了,在这里,有特色的食肆不少,跟顺德区的不相百仲啦,比如紫金城特色美食街,还有怡海路上的几家刚发展起来的饮食店也不错。在旺阁渔村附近也聚了不少酒楼,也是不错的。其他地方的,就比较分散啦,比如尖东酒楼,城市广场的诚隆啦这类的。另外,南海的几个大型的购物中心,也聚集了一些比较知名的快餐店,如大家乐(快餐)、莱茵阁、杯子红(西餐)、日和名菜,味千拉面、金麟鳍寿司、三十三间堂(上海菜)、蕉树(泰国菜)等,说实在,在这里,可以试的菜色确实不少,虽然没有清山绿水的美景,但至少,城市景观还是不差的,至少,目前还不像广州那么拥挤,不过,过几年,就不敢说了。
佛山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很好玩 的欢迎您到来 介绍些景点给你吧 希望你玩得开心 旅游资源 佛山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造文化游乐景观五彩缤纷、多姿多彩。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佛山祖庙,是集佛山古代的陶塑、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殿堂,据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名“北帝庙”。原建筑于元代末年被焚毁,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之所以称为祖庙,据载是因为“历岁久远,且为(佛山)诸庙首”的缘故。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二顺德清晖园和佛山梁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海西樵山,以及古迹市区孔庙、仁寿寺,南海康有为故居,顺德西山庙,顺德李小龙纪念馆 ,三水芦苞胥江祖庙、文塔,高明文昌塔、灵龟塔等,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提到佛山的旅游,就不得不提起佛山新八景:2004年1月佛山从25个候选景点中,评出了佛山新八景。这新八景分别是:西樵叠翠(南海西樵山)、祖庙圣域(佛山祖庙)、清晖毓秀(顺德清晖园)、古灶薪传(禅城南风古灶)、花海奇观(顺德花卉世界)、云水荷香(三水荷花世界)、皂幕凌云(高明皂幕山)、南国桃源(南海南国桃园) 佛山其他的主要旅游景点 :西樵山 ·三水荷花世界 ·佛山祖庙·南海影视城·佛山市中山公园·顺德西山庙 ·顺德宝林寺 ·佛山梁园 ·庆云洞 ·南国桃园 ·南风古灶 ·刘传纪念馆 ·顺德清晖园·黄飞鸿武馆·仁寿寺 ·南海观音寺 ·三水市森林公园 ·梁启超故居 ·南海·大旗头村 ·顺德花卉世界 ·九江璜玑自然保护区·芦苞祖庙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水九道谷 ·碧江荫老园·千灯湖 ·蔼雯教育农庄 ·茶景园 ·石湾美术陶瓷厂·顺德碧江金楼 ·顺德均安镇碧桂园高尔夫球场 ·君兰高尔夫球场 ·顺德生态乐园 ·东华里·卡特赛车俱乐部 ·赤松黄大仙圣境 ·佛山康有为故居·李小龙祖居·三水森林赛车俱乐部 ·锦霞禅院 ·飞霞洞·碧玉洞·龙涛湾森林动感水城·顺德牌坊·顺峰公园 ·顺峰牌坊 ·黄飞鸿纪念馆·文塔公园·通济桥 ·河宕旧墟遗址 ·顺德长鹿农庄 ·云东海 名胜古迹 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故居在南海丹灶镇银河乡苏村,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西樵山人,人称康南海先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实行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宣传保皇,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回国,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帝制失败,终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间的政客。1927年3月31日于青岛寓所病逝。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中庸注》《康南海先生诗集》等,著述很多,其故乡苏村中的“涎香书屋”“澹如楼”和“七桧园”是康有为幼年生活和读书处。抗日战争时全部拆毁,1983年将故居修复,辟为“康有为史迹陈列室”,1987年建“康有为纪念馆”,南海县博物馆在此举办“康有为史迹陈列展览”。现纪念馆门前旗杆夹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康有为中进士时建立的。故居为一厅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顶建筑,面积81平方米。故居具有历史纪念价值,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华里(清代) 东华里在市区福贤路,原名“杨伍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清乾隆年间改为今名。至嘉、道年间,迁入骆氏家族,该族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为规整美观。清末时,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氏为市郊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香港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遂成目前之面貌。东华里全长112米,街首闸门楼尚存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石刻街额,街道宽阔畅顺,花岗石铺砌的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清代旧貌,因历来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装修,均极为讲究,门房高大,石砌台阶,门墙多为水磨青砖结砌;室内的厅堂装饰亦不俗,多有木雕屏风、花架及隔扇等高档设置。街之前段为互相毗连的屋宇,其中尚存“伍氏宗祠”、 “招氏宗祠”、 “招雨田祠”及招氏“敬贤堂”等建筑物;街后段两旁各有小巷四条,巷内为宅第后三进的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均锅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室内设置除个别略有改动外基本为旧貌。东华里是佛山保存最完好的典型清代街道,是研究佛山地方吏、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8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 西樵山一年四季风光各异:春天,漫山的杜鹃与翠榕苍松交相辉映,散发缕缕芳香;夏天,凉风习习,令人神清气爽;秋天,则是满山尽绿,鸟鸣婉转,那绛红色的丹桂花更是香飘数里;冬天,这儿仍温暖如春、生机盎然,异草依然吐翠、奇花仍旧放蕾。而用丹桂花制成的桂花酒饮后香味无穷,沁人肺腑,对神经衰弱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在西樵镇西樵山。西樵山是一座古老的死火山,由于火山的作用,形成岩石最适于人类打制石器。根据历年来对遗址的考古调查及发掘资料表明,是一处分布面积广、石器丰富、延续年代长的采石场和石器加工场遗址。已发现十多处,主要分布在中部铁泉峰锦岩、南蛇岗东南坡、火石迳、富贤村后坡,镇头及佛子庙等地。该文化遗址出土遗物非常丰富,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石锤、琢锤,石器生产工具有石球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铲等。多为打制石器,成品比例少,多为残次品。石器类型可分为以双肩石器为特征的打制、磨制石器,另一类以小石核石器,石片石器为特征的细石器,以其独特的风格,构成“西樵山文化”。墓葬多发现于贝丘遗址中,已发掘近100多座,仰身直肢葬,以浅穴墓为主,随葬品不多,有拔牙习俗,这类文化遗存,石器以有肩形为主,陶器以夹砂的圜底釜、圈足罐,陶支脚及泥质的圜底罐,折圈足壶,矮足或高足盘、豆等器形为主,有少量彩陶,几何印纹陶发达,纹样达十多种,刻划符号也较多。 鱿鱼岗遗址 鱿鱼岗遗址在西樵镇百西西岸村东南处鱿鱼岗上,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80年全县文物普查时发现,1985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与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南海县博物馆联合在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面积13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5米,可分四层,贝壳层一般在第三层,发掘发现了柱洞、灰坑及房屋倒塌遗迹,出土原始墓葬36座,无棺木,成年人占多数,也有少量儿童,成年人均高度:女1.55米,男1.57米,均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110°左右,有拔牙习俗,其中在一探方的墓葬中出现叠压现象,入骨架因受贝壳钙质长年累月浸透,部分已被钙化,出土陶器有夹砂陶、泥质陶的釜、罐、豆、盆等及陶纺轮。陶片纹饰丰富,有曲折纹、云雷纹、席纹、篮纹、绳纹等,石器有双肩石斧、石锛、三棱石镞、石环等,骨器有骨镞,骨针等,还有水陆两栖动物遗骨。该遗址对研究我县原始人类生活习俗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鉴于该遗址文化层丰富,发掘工作结束后,南海县博物馆建简易房子把整个考古发掘现场保护起来。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涌亭 北涌亭在南海里水镇新联村北涌坊。据传说,建八角亭纯是古代人民“风水”之说所引起,当时里水丰岗乡建了一间“冯法师庙”,庙门对着北涌坊,认为对里水乡的“丁、财、贵”都不利,于是建一亭以克之,由八坊集资建一八角亭以挡煞,每角代表一坊,这才可保无虞,为了获得丰年,乡民乃安奉“禾花娘”神于亭内,每逢农历二月社日,乡民都来祈祷拜祭,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神像已无存。亭始建年代不详,为平面方形、重檐歇山顶,亭内四根木园柱为主体,柱通至顶层,每面的梁架设三个斗拱架托,构成歇山顶,木柱外为四根六面体花岗石檐柱,檐柱矮,内木柱高,檐柱上每面设五个斗拱架,承托瓦檐,瓦檐外伸一米,四檐角往上翘起,亭上层歇山顶四角,下层檐缘四角,故又名八角亭。亭占地面积64平方米,亭中石檐柱上镌刻“大清咸丰岁次丙辰(1856)本坊重建,里市新利店造石”,主梁上刻“大清光绪岁次癸末(1883)拾贰月吉旦重建”,该亭的建筑形式、结构别具一格,是我省现存亭式建筑中少有的。1978年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燕岩采石遗址 石燕岩采石遗址在西樵镇西樵山狮脑峰东南面,因洞曾盛产石燕得名“石燕岩”,包括“天窗框”、“石屏风”,“石祠堂”等处,石燕岩质多为红色粗面岩,石料最适合建房子之用,西樵山下有村名“石岗圩”,是当年石匠在此采石到山下圩上作贸易场所而得名,西樵附近一带的建筑、舂臼、石柱、夹柱石,均是此种石料。明以前多为露天开采,明以后发展为洞穴开采以斜井掘进采石,天窗格是此种方法开采,洞内人工采石痕迹明显,洞中有开采石料留下的支撑柱,横如列屏, 把洞截分成内外两进,因长年累月开采及天长日久受侵蚀风化渍水成湖,可泛舟内进,形成洞内“水上汽车”、“水底牌坊”、“石屏风”、“石祠堂”、“天窗框”等景观。 佛山祖庙 在佛山历史上曾集神权族权政权于一体,正如庙门一对联云: “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唯我独尊”,可见其显赫一时的重要地位。其庙貌气魄宏大,殿阁巍峨,雄伟壮丽,楼亭叠翠,通透玲珑,独具岭南传统建筑的神韵。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体建筑沿南北纵轴线排列,由南至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和庆真楼,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紧凑而错落有致,其建筑结构既有民族风格又别具岭南特色,主体建筑的檐柱和地面多用石材,斗拱梁架多式多样,以正殿最为典型,梁架举折平缓,前檐斗拱采用真昂结构,保留着已少见的宋代特点;建于明代的四柱三间三楼式灵应牌坊,是广东现存最雄伟壮观的木石混合结构牌坊,其十二柱构筑形式国内罕见;建于清初的万福台,则是省内仅存的数个古戏台之一。这些具有较高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典型代表,是研究岭南建筑史不可多得的优秀遗例。庙内的各种装饰工艺比比皆是,将建筑物装点得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有屋顶上栩栩如生的琉璃陶塑故事人物瓦脊,别具一格的灰塑,山墙上纤巧细腻的砖雕,各类玲珑剔透的漆金木雕装饰,以及粗犷古拙的石雕等。大多以戏剧剧目、民间故事为题材,运用戏剧舞台的人物造型及其表现形式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有的还带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尤以独具特色的陶塑和木雕最突出,故事题材有“甘露寺”、“天仙配”、“李元霸伏龙驹”、“荆轲刺秦王”、“夜战马超”等,所刻划形态各异的人物共计不下上千,常为游客所津津乐道。这些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无论从设计造型上,艺术性、思想性上,均体现了当地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因而,祖庙赢得了国际友人“东方艺术之宫”的美誉。此外,大殿内还保存着铸于明代的2.5吨重北帝铜像,大型的钟、鼎、镜、磬、八宝及兵器仪杖铜铁铸件,以及大型夹苎漆扑神像二十四尊等珍贵文物,无一不是古代名师呕心沥血的结晶。可见祖庙不啻是一座集佛山古代建筑艺术、雕塑装饰和铸造工艺精萃大成的典型古建筑。建国后该庙除本身的多次修缮、在其外围开辟了环境幽雅的大院、并维修了附近的孔庙作为“又一村”景点外,还通过在大院新建展览馆和大型陶塑“双龙壁”、迁建明代砖雕牌坊和清代石雕牌坊、修复原经堂寺大型铁塔等措施,大力改善和美化配套环境,使古庙平添异彩。加上近年来祖庙一带的新城区已改造为佛山的文化中心区,交通便利,面貌焕然一新, 更为进一步发展祖庙的旅游业开创了新局面。目前该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观众量最高时达二百万人次,是海内外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编辑本段]文化艺术 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著名的武术之乡、艺术之乡、陶瓷之乡、美食之乡。 民间艺术 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海内外。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佛山民间艺术,各具特色,通过剪、刻、扑、塑、扎、铸、绘、粘等工艺技法,制作出剪纸、扎作、彩灯、秋色(包括纸扑、雕塑、雕刻、粘砌、铸塑等)、木版年画、书画等数十种艺术品。佛山的民间艺术,以其具有乡土气息而深受群众喜爱。 教育 小学: 元甲学校 佛山市第九小学 佛山市第十二小学 佛山市第二十四小学 佛山市第二十五小学 同济小学 鸿业小学 城南小学 佛山市第三十三小学 冠华小学 人民路小学 佛山市第五小学 佛山市铁军小学 白燕小学 建设小学 中学: 佛山市第一中学 佛山市华英学校(原隶属于佛山一中,现分离) 佛山市第十二中学 荣山中学 佛山市第四中学 汾江中学 佛山市第十中学 佛山市第十一中学 佛山市第三中学 佛山市财经学校 华材职业高级中学 石门中学 九江中学 桂城中学 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 南海中学 罗村高级中学 南海一中 顺德第一中学 顺德李兆基中学 佛山惠景中学(属佛山二中) 佛山三中初中部(属佛山三中) 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麻烦采纳,谢谢!
佛山2号线各站点人流量比较
佛山新八景分别是:西樵叠翠(南海西樵山)、祖庙圣域(佛山祖庙)、清晖毓秀(顺德清晖园)、古灶薪传(禅城南风古灶)、花海奇观(顺德花卉世界)、云水荷香(三水荷花世界)、皂幕凌云(高明皂幕山)、南国桃源(南海南国桃园)
名胜古迹
康有为故居:在南海丹灶镇银河乡苏村,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西樵山人,人称康南海先生,实行维新变法,其故乡苏村中的“涎香书屋”“澹如楼”和“七桧园”是康有为幼年生活和读书处。抗日战争时全部拆毁,1983年将故居修复,辟为“康有为史迹陈列室”,1987年建“康有为纪念馆”,南海县博物馆在此举办“康有为史迹陈列展览”。现纪念馆门前旗杆夹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康有为中进士时建立的。故居为一厅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顶建筑,面积81平方米。故居具有历史纪念价值,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门头路: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民黄萧养在冲鹤堡起义反明,屡战屡胜,占地甚广,挥军围攻省城(广州),且分兵进攻佛山,兵临城下。在洛水前建造了一座坚固的街闸,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梁广等人得赐忠义官,并敕封祖庙为灵应祠,将季华乡改为忠义乡。当时乡绅们将洛水前的地方称“胜门头”(即胜利之城门头),并刻石竖于街闸上头,以作记念。据说因“胜”、“城”同音,后直呼“城门头”。建国后拆除胜门头街闸遗址,并辟为马路。
石巷当楼:位于禅城区福贤路石巷39号,建于1924年,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巷当楼平面为方形碉楼式砖木结构的五层楼房,高24米。楼顶设枪炮眼供护院守望,内部层层为典当业储物架。佛山典当业,在明清时期已有,在清嘉庆、道光、咸丰时期最为鼎盛。据史料记载,当时有36家店铺散布在佛山各街道。民国时期,佛山的典当业比清代有所发展,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达到鼎盛,有大小当铺60家左右。
石路巷:位于禅城区福贤路纪纲街,是一条长达100米的内巷。两侧的建筑始建于明,有清代和民国时重修的痕迹。其古朴的花窗、方柱的趟栊、厚重的大门、长0.27米×宽0.12米×厚0.06米规格的大青砖、夯土厚实的墙体和红砂岩的石墙脚,均具有明代的风格。而4根圆柱支撑的大厅,却是清代所建造。巷口有二栋红砖绿瓦的建筑物,是民国时代建造的私家医院,名叫“小乐园”。石路巷民居的屋顶所建造的封火山墙,均采用锅耳式,其体量比清人建筑的大而厚,是当地民居建筑沿革的物证[。
祖庙大街店铺:佛山在明、清时期,民居比较集中,且大部分以商号、作坊、住所三合一使用,下铺上居或前铺后居成为佛山典型传统店铺的形式和街景,花岗石的“铺张墩”,曲尺型的木柜台和装嵌在墙上的杂货架是营业的天地,门前例有“门官土地福德财神”,室内例有历代祖先神位和井泉龙神、灶君等神位。是当时本地商业发达和民俗风情的传统代表建筑。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塔坡庙和井: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民在塔坡岗(塔坡街)上出土三尊铜佛像,塔坡岗遂成佛家之山,立石碑上刻“佛山”,故得名。
东华里:清代的佛山商贾云集,名门望族多会于此。东华里是佛山现存的最完整的古街道,也是达官、富商的集居地,距今有150多年历史。是100多年前佛山城里的“第一街”,它同时又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街区,是研究佛山建筑以及居住习俗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因此,东华里于1989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东华里在市区福贤路,原名“杨伍街”,一时间,达官、富商、名流齐居于此,东华里堪称“岭南第一街”。东华里是佛山保存最完好的典型清代街道,佛山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庄宅式府第建筑群组,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居建筑风格,是研究佛山地方史、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8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原基础改造成岭南天地。
佛山祖庙:在佛山历史上曾集神权族权政权于一体,正如庙门一对联云: “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唯我独尊”,可见其显赫一时的重要地位。其庙貌气魄宏大,殿阁巍峨,雄伟壮丽,楼亭叠翠,通透玲珑,独具岭南传统建筑的神韵。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体建筑沿南北纵轴线排列,由南至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和庆真楼,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紧凑而错落有致,其建筑结构既有民族风格又别具岭南特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观众量最高时达二百万人次,是海内外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三水旧海关大楼: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社区居委会桥东街28号一座。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
西南涌夜景(1909年),是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早期海关之一。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广东三水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此设领事馆和海关。同年,英国在三水旧县城河口设立三水海关税务司公署(俗称三水关),实行外籍税务司专断的半殖民地海关行政人事制度,关税收归英国所有。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该楼。1994年5月30日将该建筑列为“三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佛府[2006]124号)为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较早的海关之一。
遗址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在西樵镇西樵山。西樵山是一座古老的死火山,由于火山的作用,形成岩石最适于人类打制石器。根据历年来对遗址的考古调查及发掘资料表明,是一处分布面积广、石器丰富、延续年代长的采石场和石器加工场遗址。
鱿鱼岗遗址:在西樵镇百西西岸村东南处鱿鱼岗上,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80年全县文物普查时发现,1985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与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南海县博物馆联合在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该遗址对研究我县原始人类生活习俗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鉴于该遗址文化层丰富,发掘工作结束后,南海县博物馆建简易房子把整个考古发掘现场保护起来。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涌亭:在南海里水镇新联村北涌坊。据传说,建八角亭纯是古代人民“风水”之说所引起,当时里水丰岗乡建了一间“冯法师庙”,庙门对着北涌坊,认为对里水乡的“丁、财、贵”都不利,于是建一亭以克之,由八坊集资建一八角亭以挡煞,每角代表一坊,这才可保无虞,为了获得丰年,乡民乃安奉“禾花娘”神于亭内,每逢农历二月社日,乡民都来祈祷拜祭,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神像已无存。亭始建年代不详,为平面方形、重檐歇山顶,亭内四根木园柱为主体,柱通至顶层,每面的梁架设三个斗拱架托,构成歇山顶,木柱外为四根六面体花岗石檐柱,檐柱矮,内木柱高,檐柱上每面设五个斗拱架,承托瓦檐,瓦檐外伸一米,四檐角往上翘起,亭上层歇山顶四角,下层檐缘四角,故又名八角亭。亭占地面积64平方米,亭中石檐柱上镌刻“大清咸丰岁次丙辰(1856)本坊重建,里市新利店造石”,主梁上刻“大清光绪岁次癸末(1883)拾贰月吉旦重建”,该亭的建筑形式、结构别具一格,是我省现存亭式建筑中少有的。1978年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燕岩采石遗址:石燕岩采石遗址在西樵镇西樵山狮脑峰东南面,因洞曾盛产石燕得名“石燕岩”,包括“天窗框”、“石屏风”,“石祠堂”等处,石燕岩质多为红色粗面岩,石料最适合建房子之用,西樵山下有村名“石岗圩”,是当年石匠在此采石到山下圩上作贸易场所而得名,西樵附近一带的建筑、舂臼、石柱、夹柱石,均是此种石料。明以前多为露天开采,明以后发展为洞穴开采以斜井掘进采石,天窗格是此种方法开采,洞内人工采石痕迹明显,洞中有开采石料留下的支撑柱,横如列屏, 把洞截分成内外两进,因长年累月开采及天长日久受侵蚀风化积水成湖,可泛舟内进,形成洞内“水上汽车”、“水底牌坊”、“石屏风”、“石祠堂”、“天窗框”等景观。
您好,根据佛山2号线的官方数据,该线路的站点人流量情况如下:
江湾站:每日客流量约为3.3万人次;
江南站:每日客流量约为2.8万人次;
江北站:每日客流量约为2.3万人次;
南海站:每日客流量约为2.2万人次;
祖庙站:每日客流量约为2.1万人次;
桂城站:每日客流量约为1.9万人次;
里水站:每日客流量约为1.8万人次;
湖景站:每日客流量约为1.7万人次;
容桂站:每日客流量约为1.6万人次;
高明站:每日客流量约为1.5万人次;
石湾站:每日客流量约为1.4万人次;
河滨站:每日客流量约为1.3万人次;
沙堆站:每日客流量约为1.2万人次;
沙园站:每日客流量约为1.1万人次;
新桥站:每日客流量约为1万人次;
西樵站:每日客流量约为0.9万人次;
横沥站:每日客流量约为0.8万人次;
横沥桥站:每日客流量约为0.7万人次;
横沥河站:每日客流量约为0.6万人次;
南桂路站:每日客流量约为0.5万人次;
黄岐站:每日客流量约为0.4万人次;
香洲站:每日客流量约为0.3万人次;
芦苞站:每日客流量约为0.2万人次;
马涧站:每日
以上就是关于在佛山丹灶去陈村花卉世界怎么坐车?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