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饭的做法大全

   2022-09-06 08:41:58 网络1040
核心提示:主要材料:大米适量,燕麦粒50克,紫米20克,糯米20克,五谷杂粮包50克,大枣3颗。1、将电饭煲的内胆洗净,把表面水擦干,放入电饭煲内,再将臻米脱糖养生饭煲里的甑子安装好,扣上小蒸滤网。2、2杯大米,用清水淘洗干净。3、将清洗干净的杂粮放

杂粮饭的做法大全

主要材料:大米适量,燕麦粒50克,紫米20克,糯米20克,五谷杂粮包50克,大枣3颗。

1、将电饭煲的内胆洗净,把表面水擦干,放入电饭煲内,再将臻米脱糖养生饭煲里的甑子安装好,扣上小蒸滤网。

2、2杯大米,用清水淘洗干净。

3、将清洗干净的杂粮放入电饭煲内的滤网上。

4、倒入适量清水,水面没过米表面不超过1厘米就可以了。

5、盖上盖子,接通电源,启动“蒸饭”程序。

6、时间到,电饭煲发出提示音,杂粮饭就制作完成了。

7、成品图。

五谷杂粮怎么做才好吃

五谷的滋补药用方法:

1、糙米排骨粥

材料:糙米、排骨、生姜、食盐。

做法:将糙米洗干净之后用清水浸泡两个小时,最后取出沥干水分。

将排骨清洗干净之后放入开水中焯一遍最后将糙米、排骨还有姜片一起放入锅中熬煮成粥,起锅之前加入适量的食盐就可以了。

功效:这道食谱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铁质、锌元素、蛋白质以及糖类等等。

2、什锦甜粥

材料:大米、小米、绿豆、花生、红枣、核桃仁、葡萄干、白糖。

做法:将食材清洗干净,米类浸泡两个小时,绿豆浸泡半个小时。

然后将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锅中煲粥,然后一边小火慢熬另一边则是进行搅拌,起锅之前加入白糖。

功效:这道食谱味道香甜爽口,所含有的营养类型非常的丰富,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等,经常服用能够很好的提高身体素质。

3、绿豆薏米芡实粥

薏米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经常食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肿现象,而且对扩张血管和降低血糖有一定的作用。

材料:绿豆80克、薏米150克、干芡实50克。

做法:绿豆、薏米、干芡实洗净,浸泡1-2个小时。将绿豆和薏米一起下锅慢煮,快熟时放入芡实,煮开加入白砂糖调味即可。

4、燕麦仁糯米粥

燕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促进消化吸收,含有的水溶性纤维能大量吸收人体内的胆固醇并排出体外,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食用燕麦还能延缓胃的排空,增加饱腹感,控制食欲。

材料:燕麦仁60克、红糯米200克、葡萄干30粒。

做法:燕麦仁与红糯米分别浸泡1晚。葡萄干用温水洗干净。燕麦仁与红糯米放入锅内,加水煮开后转小火。半小时后加入葡萄干同煮,继续煮半小时至糯米开花黏稠。调入蜂蜜。

5、红枣桂圆黑米粥

材料:红枣、桂圆、黑米、白糖。

做法:将红糖还有桂圆清洗干净之后去除外壳和果核,然后和黑米放入锅中熬粥,起锅之前加入白糖调味。

功效:这道食谱具有很好的保健脾胃、肝脏的作用,特别适合一些体虚还有贫血、肾虚的患者服用,具有很好的滋养功效。

6、红枣糯米粥

材料:红枣、糯米、山药、薏仁

做法:将所有的食材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熬粥,最后放入少量的白糖,起锅服用。

功效:这道食谱特别适合一些病愈的人或是身虚、营养不良还有贫血的患者服用,因为他具有很好的保健脾胃以及补血养气的效果。

五谷杂粮有哪些做法

玉米面粥:将玉米面加水调成糊状,锅内水开后,倒入玉米糊。边倒边搅拌,待粥开后再多煮一会儿就成了。粥中可加入一些枣泥,宝宝更爱吃。

腊八粥:腊八粥是传统的粥,它的用料因地区与口味的不同而略有差异。目前的做法多添加珍珠米、薏仁、黑米,有的还放白果、百合、莲子、桂圆、绿豆、花豆等,再配以蜜饯食品。

另可自制黑米花色粥、二米粥(把小米和大米放在一起煮粥)、小米绿豆粥、小米红糖粥、小米山药粥、红薯粥、南瓜粥等。

二、杂粮小点心:

小米粉窝头:将小米粉100克、大豆粉100克混合,加入一个鸡蛋或20克奶粉,和水搅拌均匀,做成窝头,蒸锅蒸20分钟即成。玉米糕:将面粉150克加上玉米粉250克混合,做成糕样,中间夹上枣泥或红豆沙,上蒸锅蒸20分钟即可。

此外,还可自制玉米饼,爆米花,荞麦饼,荞麦面馒头,小米煎饼,黑米甜羹,黑米粉团子等

三、杂粮入菜:

粟米鱼丝

主料:净黄鱼肉150克,粟米100克,蛋清1只。

配料:精制油少许,盐少许,鲜汤适量,淀粉适量。

制作过程:

1、黄鱼去皮去刺,切成黄豆芽粗细的丝状,清水漂净,将盐、蛋清、淀粉打匀,和鱼丝搅拌备用。

2、炒锅放油烧至二成热时,放入鱼丝,炒熟捞出,沥去油,待用。

3、锅洗净,放入鲜汤适量,烧开加盐、入粟米烧开,入鱼丝,生粉勾芡,淋熟油即可。

小米排骨

主料:精排骨(500克)、小米(250克)

配料:葱、姜、花雕酒(葡萄酒也可)、五香粉、精盐、鸡精、生抽、麻油。

制作过程:

1、先泡去排骨的血水,挤干水分,切成大约1寸长左右的排骨段,然后加入葱末、酱末、花雕酒、五香粉、精盐、鸡精、生抽等调料,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加,与排骨段搅拌均匀,放在一边待用。

2、干小米要用水泡透。拿来拌好调料的排骨段,把每一段均匀地包裹上小米。

4、放入蒸锅,旺火蒸大约30分钟即可出锅。

四、地方杂粮食品:

小米类:

1、吕家糊粥:郓城特色名吃之一,又称糊涂。

2、淄博茶汤:将小米浸泡,捞出后稍晾,上碾研细、罗粉,加糖,用开水调制。

3、满族龙虎斗:用大米、小米、小豆合炯的饭。

玉米类:

1、淮阴玉米山芋粥:用二斤玉米放在煨罐中,放进漫过玉米头的水,放进锅内,利用煮饭后的余火围起来,约三、四小时即浸透,玉米因受热吸足水份呈饱满状态,然后用水磨磨成糊浆。

2、云南包谷粑粑:云南俗称玉米为包谷。包谷粑粑是每年玉米成熟的季节用鲜嫩的玉米制作的一种风味小吃。

荞麦类:

荞麦类的地方风味食品有承德煎碗坨,庆阳荞麦饸饹面,山西碗坨,天水荞麦呱呱,云南荞包子等。

家居日子,如果你有时间,不妨花点心思和时间,如果你没时间,只需把杂粮和细粮搭配在一起,煮一些品种各异的粥,这样既可保留营养物质,又美味可口,何乐而不为呢!

在吃完粗粮后要记得多喝水,因为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保障胃肠道的正常消化。一般来讲,多吃一倍纤维素,就要多喝一倍水。另外,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弱,吃粗粮过多会导致腹胀、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因此吃粗杂粮要适量。

【瘦身营养餐 五谷杂粮饭】

原料/调料:

荞麦、糙米、大麦、燕麦、薏仁 共30公克

红萝卜 30公克

地瓜叶 10片

萝卜嫩叶 5片

鲔鱼松 30公克

糖 1小匙

盐 1小匙

醋 1小匙

制作流程:

1.荞麦、糙米、大麦、燕麦、薏仁洗净,以清水浸泡约4小时,再放入电锅中煮熟备用。

2.红萝卜洗净切细长条,以糖、盐、醋腌至变软;地瓜叶、萝卜嫩叶以加入1/2小匙盐的沸水中氽烫后随即捞起,泡入冷水中约1~2分钟后捞起挤干备用。

3. 取作法1的杂粮饭约30公克,摊平在手掌上,铺上少许鲔鱼松,再摆上作法2的红萝卜及地瓜叶、萝卜嫩叶后再整型成小饭团即可。

五谷米以糙米、荞麦、大麦、燕麦、薏仁等五类杂粮组成,其膳食纤维、维生素的含量较白米多,淀粉含量却少了许多,很适合想瘦身的人食用。

特别提醒:

1.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杂粮,进行组合搭配,但象黑糯米、红薏仁、荞麦、燕麦、糙米、红豆、黄豆、白豆、绿豆、黑豆,根据人数取适量相同比例,先用热水浸泡2~3个小时,这样浸泡后煮制的饭会使人体更容易吸收和消化,且口感软烂。

2.蒸米饭,用手指头量,水面到米的距离,大约是食指的第一关节的高度

3.粗杂粮的好处非常多,但不宜过量摄取,特别是肠胃和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不能吃太多。

五谷粥

主料:稻米 100克

辅料:大麦 30克 小麦 30克 薏米 20克 燕麦片 20克

调料:盐 3克 各适量

制作方法

1.把所有准备好的材料(白米,大麦,小麦,薏仁,麦片)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在水中浸泡3小时以上。

2.材料混合后一同倒入锅中,加入15杯水同煮。

3.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煮40分钟,直到粥烂熟透时熄火。

4.放入盐调味,再焖5分钟就可以了。

皮蛋杂粮粥的做法简单是美食杰糕点主食的做法菜谱里的常见菜,皮蛋杂粮粥口味属于,做法属煮菜类,但怎么做皮蛋杂粮粥最好吃,主要看自己的口味习惯进行细节调整,让自己跟着感觉来做这道皮蛋杂粮粥吧~~

菜系及功效:精品主食 气血双补食谱 补虚养身食谱 工艺:煮

皮蛋杂粮粥的制作材料:

主料:小米50克,薏米50克,糯米50克,糙米50克,猪肉(瘦)50克,香菇(干)50克,松花蛋(鸭蛋)60克

辅料:虾皮10克

调料:大葱3克,胡椒粉1克,盐2克

皮蛋杂粮粥的做法:

1. 将小米等杂粮分别洗净浸透;

2. 猪瘦肉洗净,切成粒;

3. 皮蛋去壳切粒;

4. 香菇泡发回软,去蒂,洗净切丝;

5. 锅中加入约200毫升冷水,将小米、薏仁、糯米、糙米放入,先用旺火烧沸;

6. 再改用小火熬煮约45分钟,待粥稠时盛起备用;

7. 炒锅中放油烧热,倒入香菇丝、虾皮爆香,然后加适量水烧沸;

8. 放入杂粮粥、猪肉和皮蛋粒,煮熟后加上胡椒粉、盐调味,食用前撒上葱丝即可。

食物相克

小米: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松花蛋(鸭蛋):松花蛋不宜与甲鱼、李子、红糖同食。

赶快试试吧,做一道属于你的皮蛋杂粮粥。

五谷杂粮含有较多的纤维,经泡水浸软后烹调,使人体更容易消化和吸收。浸泡豆类最好用已过滤的自来水,而豆类泡过的水含有化学物质,最好倒掉;像黑糯米、红米等谷类,浸泡时营养成分会溶于水中,所以将米洗净再泡水,浸泡后的水可直接入锅烹煮。

另外,泡水可使五谷杂粮内的营养素活化,减少烹煮时间,吃起来就更香。浸泡时间根据不同的种类而定。夏天为避免滋生细菌,可放进冰箱内浸泡。

糙米稀饭“刮”脂肪

糙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胚芽,其中维生素和纤维素的含量都很高,常吃能够起到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作用,糙米中含锌也很多,能够改善皮肤粗糙的情况。

糙米词如其意,就是粗糙的米,多数米粒还包着稻皮。糙米在一般的超市中就可以买到,外观完整,色泽黄褐色或者浅褐色的散发香味的糙米最好。在做糙米粥之前,要先把糙米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与做正常的米粥一样煮就可以了。糙米粥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但是糖尿病最好不要直接喝这种糙米白粥,通常情况下,直接喝白粥,可能会引起血糖的突然增高。

高粱适合做点心

高粱米做粥做饭,都显得略粗糙了一些,但是磨成面粉做成点心,则细腻营养了很多。高粱米最适合做一种叫高粱粑的点心,就是把高粱米磨成粉后加入泡打粉、白糖、鸡蛋和适量水调到黏稠,揉成面团,把高粱面团按平蒸熟,下油锅稍炸,撒上芝麻即可。

高粱粑对于一些胃肠功能略差的人来说不好消化,可以尝试做一些高粱羹,比如在做银耳羹或者玉米羹的时候放上一点点高粱,可以让原本就很营养的羹汤增加一些丰润的口感。

薏米煲汤最滋补

薏米像米更像仁,所以也有很多地方叫它薏仁。现在更多的人喜欢吃薏米,因为薏米独特的生活环境让它公害更少,它喜欢生长在阴湿的地带,很多地方薏米都种在山里或者小河边。

颗实饱满的薏米清新黏糯,很多人都喜欢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薏米还有很多功效。中医上说,薏米具有强筋骨、健脾胃、消水肿、去风湿、清肺热等作用。薏米对女性来说是非常好的滋补品,大量的维生素B1能够让皮肤光滑美白,还能起到抗子宫癌的作用。

薏米性微寒,所以并不适合煮粥或者单吃。与一些能起到温补作用的食物一起煲汤就非常适合了,可以把鸡腿、番茄与薏米一起炖煮,不但容易消化,而且能起到非常好的滋补效果。薏米不容易消化,所以尽量不要多吃,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胃寒胃炎的人,吃薏米的时候一定要适量,不要多吃。

长身体吃荞麦面条

荞麦面是一种灰黑的面粉,但是别看它其貌不扬,营养价值却很高。荞麦面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用方法,不过人们最为习惯的还是用它做面条。荞麦的蛋白质比大米和面粉都高,尤其是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更适合吃一些荞麦面,其中的赖氨酸和精氨酸会让父母们都惊讶于孩子的长高速度和聪明程度,但是父母们给孩子们做荞麦面条的时候,也需要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荞麦面条最适合的搭配就是用肉末和黄瓜一起凉拌,荞麦面性凉,容易伤胃,所以在做的时候一定要泡得时间长一些,直到泡软,口感更好,也更容易消化。黄瓜可以让荞麦面更清爽不容易腻,而肉末最好采用羊肉末,羊肉温暖养胃,和荞麦是很好的搭配。

最适合食用荞麦的就是老年人和小孩子,偶尔吃一吃荞麦面条,老年人可以用来减血脂、降血压。小孩子在成长期间更是少不了荞麦,荞麦面条虽然好吃,但是并不适合早餐和晚餐,容易让胃部受损,或者不容易消化,每次不应食用过多。

糯米最适合做醪糟

糯米可以用来煮粥,也可以用来做汤圆,但是最健康也最神奇的做法还是把它做成醪糟酒酿。糯米可以帮助消化,也有安神的作用,能够缓解疲劳和头昏眼花的症状,糯米的这些效果在做成醪糟酒酿以后更加突出,而且食用起来也更方便,不太受使用量的限制。

我们可以用糯米、薏米、莲子粗粉、山药粗粉、芡实米、茯苓粗粉、酒酿曲适量混合在一起,将拌匀的原料放入搪瓷盆中,加水适量,在笼屉中蒸1小时,拿出放冷,拌入酒酿曲,把盆放在约25℃的环境中,约36至48小时,原料即发酵成为酒酿。如果爱吃甜的可以加一些冰糖,醪糟酒酿可以在中午和晚上服用,不但帮助消化,而且镇静安神,也会让胃觉得很舒服。

此外,薏米健脾利湿,莲子和山药补脾益肾,茯苓补气,各种原料相配,补虚强身。做成的醪糟酒酿实在是最营养健康的搭配。

玉米豌豆羹

1. 将玉米粒洗净,上锅蒸1小时取出;

2. 菠萝切成玉米粒大小的颗粒;

3. 枸杞用水泡发;

4. 烧热锅,加水1500克;

5. 冰糖煮溶后放入玉米、枸杞、菠萝、豌豆煮熟;

6. 用湿淀粉水勾芡即可。

煮五香豌豆

将豌豆洗净,放入锅内,再放入花椒、大料、精盐、辣椒、姜、味精等,煮熟装盘即成。

麻辣脆豌豆

1. 嫩豌豆洗净,沥干,投入六成热的油锅内炸熟,捞出待用;

2. 松仁入油锅炸至酥;

3. 甜红辣椒去籽、蒂,切成米粒状;

4. 锅置火上,放植物油50克,烧至五成热,倒入豌豆、松仁、甜红椒米煸炒几下,下盐、味精、淋红油、花椒油簸匀,起锅入盘即成。

重阳节-杂粮饭团(参赛)

杂粮饭团~

材料:荞麦,江米,糙米,黑米,糯米,苡仁,红豆,红枣.

做法:1)把所有的米洗净,泡3~4个小时.

2)把泡好的米和水放入锅里煮(杂粮比白米难熟,所以要多放些水),煮到汤水收干快要熟的

时候转到蒸屉上再蒸,开锅后5分钟即可.

3)把蒸好的杂粮饭用手捏成饭团,上面插上红枣就OK啦~

PS:煮的米饭通常会糊锅,否则就不熟,所以在锅里的水都收干还没糊锅以前要转到蒸屉上蒸,这样

做出来的米饭好吃又不会浪费(我不喜欢用电饭煲,所以采取了相对麻烦的方法........)

现代的老年人大都患有各种各样的老年病,多吃粗粮少吃精致面食,对老年人的身体有很多好处,所以在重阳节的时候可以为家里的长辈做点杂粮饭团,回归纯净自然的生活.

三丁玉米

材料:玉米粒1碗200公克 青豆40公克 泡开香菇2朵20公克 胡萝卜丁40公克

调味料:盐1/2小匙高汤2汤匙 糖1/3汤匙 淀粉水1/3汤匙 香油1小匙

制作方法:

1、将玉米粒、胡萝卜丁、青豆用开水川烫。

2、锅热加入2碗油烧到中温,将所有材料下锅拉油捞起。

3、锅内留油1汤匙倒入材料及调味料翻炒均匀加入淀粉水勾芡,淋上香油盛于盘上即成。

注:少许淀粉水勾芡,使菜收干(看不出有粘度为宜)。加上松子出菜,即为松子玉米。家庭中可不用先川烫半熟及拉油,锅热入油倒入所有材料及调味料翻炒均匀即可。

鸡蛋玉米羹

材料: 罐头玉米160克,鸡蛋2个,罐头蘑菇40克,淀粉5克,牛奶100克,净冬菇、料酒各25克,鲜豌豆粒20克,精盐4克,葱、姜各1克。

制作方法:

1、鲜豌豆放入热碱水中泡一下,捞入凉水中泡凉;

2、炒锅烧热,加油用葱、姜、料酒煸锅;

3、倒入豌豆、蘑菇、冬笋,稍烩后,加水,倒入玉米、鸡蛋、牛奶和盐,开锅后加入淀粉勾芡即可。

奶香玉米饼

材料:鸡蛋黄2只、面粉100g、新鲜玉米2条、奶油40g(室温放软)、适量的水、盐或糖(吃咸的加盐,甜的加糖)

制作方法:

所有材料混在一起,拌均匀成糊状就可以了。可以用平底锅煎或烤箱烤,如果是用烤箱,盘子要铺锡纸或涂层牛油。

如果玉米的水不够,加适量的水开成糊状。糊倒在烤盘里,上面放些牛油粒。

五谷杂粮做的食物

、五谷杂粮有哪些 五谷杂粮是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通熟一点就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稻谷就是我们通常吃的大米在没有刨去外壳之前的样子,麦子则是我们吃的面食和点心的主要原料。大豆种类很多,我们通常吃的黄豆,赤豆,绿豆都属于大豆。五谷杂粮营养极为丰富。可以调理肠道,补充元气,帮助排毒消脂,平衡身体的脏器健康。 二、五谷杂粮的吃法——五谷杂粮粥 第一步:将小米、高粱米、薏米、红豆、绿豆、莲子,桂圆,花生仁用水泡开。 第二步:开火烧开一锅水,将之前泡开的莲子,红豆,薏米和绿豆先仁用水泡开。、五谷杂粮的吃法——五谷杂粮粥 第一步:将小米、高粱米、薏米、红豆、绿豆、莲子,桂圆,花生仁用水泡开。 第二步:开火烧开一锅水,将之前泡开的莲子,红豆,薏米和绿豆先放入水中煮开后再用小火炖煮半个小时。 第三步:小米,高粱米,花生仁,桂圆,等材料等较容易熟透,所以在粥煮到半熟的时候放入,粥变稠即可关火,放些冰糖进行调味即可。

山东元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解答:古人所称的“五谷”是一种泛指,并不局限于五种。五谷杂粮是个“大家族”,诸如有籼米、秫米、小米、玉米、荞麦、黑豆、蚕豆、红豆、绿豆及甘薯等等,各种粗细粮豆均属五谷之类。五谷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主食,尤以大米、小米最为重要。

大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去餐馆,米饭都是必不可少的。大米的主要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2等,它提供了人们饮食中27%的能量和20%的蛋白质,同时也是人体所需维生素B1、核黄素和烟酸的营养佳源。

中医认为,大米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中医上还有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之说。其中黑粳米晶莹柔润,营养丰富,含有16种氨基酸及铁、钼、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要高。

吃法:将大米加水或煮成饭的做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其煮粥最养人,老幼皆宜。也有将大米粉碎了做米糕、米线、卷粉的。广东的米粉是把米磨成浆后,平摊在笼屉里蒸出来,然后淋点植物油卷起来,用刀切成一段段的,放点生抽和香油蘸着吃。

其中黑米最适合秋冬季滋补。《本草纲目》记载: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在秋冬季,无论煮粥还是煲汤,均是一种滋补佳品。

糯米又叫江米,营养十分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

中医认为,其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主要功能是补中益气、暖脾胃的作用,能够补养人体正气,最适合在秋天和冬天食用。《本草经疏》说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

因其香糯黏滑,故常被用以包粽子或熬粥等风味小吃,深受喜爱。李时珍说:“糯稻,其性粘,可以酿酒,可以为粢,可以蒸糕,可以熬汤,可以炒食。”

如糯米红枣粥,能养胃补虚,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者。

但要注意的是因为糯米性粘滞,是有一定收涩作用的,所以难以消化,多食可助湿生痰,损伤脾胃,故糯米不宜多食。

自清代以来,玉米就俗有“珍珠米”美称,也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德国著名营养学家指出,在当今被证实的最有效的50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中,玉米含有钙、谷胱甘肽、维生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7种。中医认为,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主治腹泻、消化不良、水肿等症状。

煮鲜嫩的玉米棒吃,口味浓香,质轻易于嚼,糯玉米和甜玉米都是上选。

烤玉米是煮熟的玉米棒子穿在木棒上在炉火上烤出焦色,有的还撒上调料粉,口味很好。玉米面饺子、包子、馅饼也是很适合食用的。

欧洲人更是总结出了科学的吃法:

一是玉米饼。将蒜粉、黑胡椒、芹菜等掺在玉米面中,用西红柿汤调和,可降低胆固醇。

二是玉米粥,中国人也普遍食用。

三是用玉米粒做玉米羹汤、沙拉,既美味又有营养。需注意的是,吃玉米时务必要把胚尖全部吃进,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

豆煮玉米是一种印第安吃法,将新鲜的玉米粒和黄豆按3∶1的比例混合,加入几匙黄油,倒入清水,再加适量的盐和胡椒,用小火慢煮,直至水分熬干即可食用。

小米又名粟米,其粥营养丰富,因此俗有“代参汤”的美称。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1等营养,所含蛋白质、脂肪均高于大米、面粉。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

中医认为,小米性味甘咸,微寒,具有和中健脾除热,益肾气补虚损,利尿消肿的作用。而用小米制成的锅巴(以焦厚不糊者为佳)性味甘平,功能补气健脾,消积止泻。用小米糠制成的小米糠油又有祛风、杀虫、止痒、收敛的功效。

小米的吃法有三:

一是熬粥。

二是煮饭。

三是磨成小米面蒸着吃。

这三种吃法,各有各的滋味,但以煮粥吃最好。小米熬粥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全面,有“代参汤”之美称,尤适宜食欲欠佳、肠胃不好以及贫血的人食用。

泄泻患者可以用小米50~100克,淮山药15~20克,大枣5~10枚。共煮粥服食。日常食用还可和豆类一起煮粥,将小米、紫米、玉米、红豆、绿豆、花生豆、红枣一起煮熟至黏稠状即可。

古书记载,五千年以来,中国人在黄河流域就已培育出高粱品种,并大面积种植生产,是非常古老的食物。

高粱米,自古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美誉,还被人们称为“铁杆庄稼”。其中所含的脂肪、铁的含量比大米多;含有的单宁,有收敛固脱的作用。

中医认为,高粱味甘性温,具有和胃、健脾、消积、温中、涩肠胃、的功效。

对于小儿消化不良导致的食积,有个验方是在锅里放点食物油,然后将高粱面炒熟,可以适当加点白砂糖和芝麻,用水调成糊。

黄豆是我国的特产,而且被誉为“植物肉”和“绿色的乳牛”。为什么黄豆会获得如此称号呢?

这是因为黄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在500克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1000多克瘦猪肉或1500克鸡蛋或6000克米饭的蛋白质含量。

黄豆还能提供延缓机体老化的维生素和皂甙。近来专家又发现黄豆中含有“植物固醇”,和胆固醇的作用相似,可用来制造激素和细胞膜的成分。但是“植物固醇”不沉积于血管壁,在肠道中先于胆固醇而被吸收,所以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阻碍作用。黄豆因其铁、钙、磷含量高,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少年儿童和易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更年期妇女非常适宜食用。中医学认为,黄豆性味甘平,入脾、大肠经,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宽中、下气利大肠、润燥消水的功效。

要注意的是大豆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气体造成胀肚,故消化功能不良、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尽量少食;患有严重肝病、肾病、痛风、消化性溃疡、低碘者应禁食;患疮痘期间不宜吃黄豆及其制品。

广为流传的食疗方便是黄豆炖猪脚汤,能够很好满足孕期妇女的营养需求,还能有助于通乳。贫血患者还可以将其与猪肝一起食用。

黑豆又名乌豆,是大豆的一种,其性味甘平,入心、肝、肾经。《本草纲目》中曰:“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黑豆中含有大豆皂草甙、染料木甙等物质,有解表清热和滋养止汗作用。

推荐食疗方:黑豆鲤鱼汤

主要原料:鲤鱼1条,黑豆30—50克。

制作方法:先将鲤鱼去鳞及内脏,将黑豆放入鱼肚中缝合,用水煮熬至鱼烂豆熟成浓汁。

效用说明:利水消肿。适宜于肺、脾、肾三焦气化失常,致阳气不充、水液潴留而引起头面四肢及脘腹肿胀、小便不利、畏寒喜暖等症。

甘薯是一种常见且经济实惠的营养保健食品,尤以胡萝卜素含量极为丰富,是粮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甘薯中含有一种由胶原和粘液多糖类物质组成的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粘蛋白,这种粘蛋白有助于保持心血管壁的弹性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呼吸、消化系统以及关节腔、浆膜腔也有很好的润滑作用。

甘薯还有一个特点是它属于“生理碱性”的食物,富含钾、钠等元素,而米、面、肉、蛋等都属“生理酸性”食物。因此,甘薯同这些食物共同食用,有助于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甘薯中丰富的植物纤维素能增加粪便体积,而且吸水性好,可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

中医学认为,甘薯性平味甘,功可“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本草纲目拾遗》)。在日本和我国的一些长寿区和长寿村,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的人们把甘薯作为主食,常年不断地食用。因此甘薯又被誉为“健身长寿”食品。

由于甘薯的淀粉颗粒较大,进入人体胃肠道以后刺激胃酸分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引起腹胀、打嗝、吐酸水,所以,吃甘薯要蒸熟煮透,也可把切好的甘薯先放在淡盐水中浸泡十分钟再蒸煮,或与米、面以及豆类食物共煮。

反胃痛、反胃、便溏者忌吃。

肠燥便秘患者,可以煮红薯数个,去皮蘸蜂蜜吃即可。

花生,俗称“落花生”。我国古代就有传说,花生具有滋补益寿、长生不老之功,而被人们誉为“长生果”。正如民间谚语所说,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

花生和大豆一样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油料作物。其蛋白质含量可高达30%左右,其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品鸡蛋、牛奶、瘦肉等媲美,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花生仁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比例适宜。还含有丰富的脂肪、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钙、磷、铁等元素。经常食用花生确能起到滋补益寿作用。

花生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花生仁“味甘气香,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运者宜之”。食之可以起到开胃、健脾、润肺、祛痰、清喉、补气等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乏等症。

据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认为花生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使人体肝脏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能增强其排泄功能,因而能降低胆固醇,并对预防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民间还有“生花生健胃、煮花生润肺、炒花生保肝”的说法。花生水煮营养最高。《滇南本草》说花生“盐水煮食治肺痨,炒用燥火行血,治腹内冷积肚疼”。而炒花生仁或用油炸后吃,会使花生红衣中所含的甘油酯和塞醇酯成分被大量破坏。醋泡花生被称为“天仙配”,因为花生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但毕竟脂类含量高、热量大、有油腻感,而经醋中的多种有机酸中和后,既解腻又生香。

此外,花生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功能。因此,可作为血小板减少和肺结核咯血、泌尿道出血、齿龈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的食疗。

花生虽然营养丰富,但如保管不当,极易受潮霉变,产生致癌性极强的黄曲霉素,因此,对已霉变的花生米,不应再吃。

芝麻,俗称“脂麻”、“胡麻”、“油麻”。原产于非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芝麻带到我国,故称胡麻。因含脂肪较多,又称脂麻。

芝麻作为食品和药物,均被广泛应用。古籍书中对它有很多记载。《神农本草经》说芝麻主治“伤中虚羸,补五脏,益力气,长肌肉,填髓脑”。《明医录》说它具有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等功效。晋代的葛洪说,芝麻“能使身面光泽,白发还黑”。芝麻的这些功用已被现代医药理论和实践所证实。

据测定,芝麻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每百克芝麻含蛋白质21.9克,脂肪61.7克,钙564毫克,磷368毫克;特别是铁的含量极高,每百克可高达50毫克。因此,古人说芝麻能“填精”、“益髓”、“补血”,其根据也在于此。此外,芝麻还含有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芝麻所含的脂肪,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芝麻中含有的丰富的卵磷脂和亚油酸,不但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补脑,增强记忆力,而且有防止头发过早变白、脱落及美容润肤、保持和恢复青春活力的作用。中医学认为,芝麻是一种滋养药,有补血、生津、润肠、通乳和养发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津液不足、大便秘结和头晕耳鸣等症。研究发现,芝麻还含有抗氧化的元素硒,它有增强细胞抵制有害物质的功能,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芝麻分黑白两种,“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黑芝麻润下,白芝麻调肺。食用黑芝麻,能滑肠治疗便秘,并具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芝麻的常见食用方法是休闲食法、加入面食食用、凉拌菜佐料、烤制食品、油炸食品佐料、元宵馅佐料、蘸糖葫芦。吃芝麻最好压碎后再吃,不仅有股迷人的香气,更有助于人体吸收,因为芝麻皮不容易消化。

以上就是关于杂粮饭的做法大全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