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体中毒对人体的伤害大不大?

   2022-08-09 21:20:39 网络930
核心提示:酮体的逐渐堆积,会破坏体内的酮酸平衡,使的血液和组织呈现酸性,并影响正常代谢的运行,也就是所说的酸中毒。酮体过高,可引起中毒,血酸度pH酸碱度降低,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供氧不足,呼吸加快,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嗜睡,以至昏迷肠道症状、呕吐、腹

酮体中毒对人体的伤害大不大?

酮体的逐渐堆积,会破坏体内的酮酸平衡,使的血液和组织呈现酸性,并影响正常代谢的运行,也就是所说的酸中毒。酮体过高,可引起中毒,血酸度pH酸碱度降低,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供氧不足,呼吸加快,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嗜睡,以至昏迷肠道症状、呕吐、腹痛、恶心、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尿糖排泄增加,机体靠动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伴随着脂肪的过度分解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酮体,由于酮体不断的在体内积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一般情况下会导致病人出现较恶心呕吐,精神不将浑身乏力,厌食,头痛头晕的症状,有的人还会出现一些表情淡漠甚至烦躁的症状,而且还伴有一些呼吸不均匀,平时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药都有三分毒,使用药物的主要作用。

脑细胞脱水及缺氧等对脑组织功能均产生不良影响;有认为血中酮体尤其是乙酰乙酸浓度过高,可能与昏迷的产生关系密切,丙酮则大部分从呼吸排出且其毒性较小。病人应该是平常不注重自身健康,所致的酮症酸中毒,可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呼吸有烂苹果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出现电解质紊乱后,可能会导致血钾偏低,有可能导致高血钾,这就容易诱发心律失常。过多的酮体就会在体内堆积起来;因为酮体中β-羟丁酸、乙酰乙酸呈酸性,堆积过多就会导致机体发生酸中毒,对人体产生危害是一种酸性物质,会引起人体出现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的还可以出现酸中毒症状,甚至出现昏迷休克症状,如果出现中毒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纠正电解质紊乱症状。

什么是酮症酸中毒?

作者 五盛缘老爹

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所以,要充分认识其的危害,搞好预防。

    酮症酸中毒概述

    概述1. 酮体和酮症: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糖代谢异常,致使血糖过高,身体能量来源不能很好利用血糖。这时,机体就不得不通过分解脂肪获取能量,于是产生过多的酮体,在尿液和血液中出现,叫做酮症。 

    概述2.酮血和酮尿:酮体是肝脏中脂肪分解成脂肪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酸性物质成分。当血液中酮体轻度升高时,通过自身的调节来保持血液正常的酸碱度。当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血酮体浓度就会过高,导致酮血症和酮尿症。酮尿是一部分酮体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概述3. 酮症酸中毒:酮症不等于酮症酸中毒。正常情况下,血酮浓度很低,一般不超过1.0mg/L,尿中也测不到酮体。机体产生少量酮体,随着血液运送到心脏、肾脏和骨骼肌等组织,作为能量来源被利用。当酮体在血液中积蓄过多时,可使血液变酸而引起中毒,称为酮症酸中毒。

    概述4.酮症酸中毒易发人群:DKA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激、感染、处置不当等诱因下也可发生;当身体超重肥胖,减肥方法不当,含糖食物摄入过少,体内缺乏糖不能及时补充时,如饥饿、禁食、严重的妊娠反应情况下容易发生DKA。

概述5.酮症酸中毒分类:人体正常酸碱值(pH)为7.35~7.45。DKA根据pH测定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轻度pH<7.3或碳酸氢根<15mmol/L;中度pH<7.2或碳酸氢根<10mmol/L;重度pH<7.1或碳酸氢根<5mmol/L,后者很易进入昏迷状态。

    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

    表现1.症状:1.糖尿病病情。病情加重,极度烦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酸痛乏力、小腿肌肉痉挛。2.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腹胀腹痛,似急腹症。若有淀粉酶升高,可能由于胰腺血管循环障碍所致。3.呼吸改变。呼吸加快,呼气中有烂苹果的酮臭味为DKA最特有的表现,严重者出现深大 呼吸,这是由于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肺过度换气,以利排酸。PH﹤7.2时呼吸深快;PH﹤7.0时呼吸中枢受抑制。

表现2.体征:1.脱水与休克。中、重度DKA患者常有脱水症状,脱水达体重5%者可有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弹性减退、眼球下陷、视力模糊、粘膜干燥等。严重脱水超过15%时则可有循环衰竭,症状包括心率加快、心音低弱、血压及体温下降、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等。 2.神经系统。神志改变,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早期有头痛、头晕、情绪委靡,继而烦躁、昏迷嗜睡。严重时反应迟钝、神志模糊、表情淡漠。3.病程。病程一般从数天到数周,少数人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即发生昏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

    DKA可在某些诱因下发生,了解和避免这些因素就能有效地防止DKA的发生和发展。

    诱因1.急性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受病毒、细菌感染,冬春季好发,引起多系急性感染性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2.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慢性尿路感染、神经源性膀胱、肾盂肾炎等。3.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胃肠炎、胆囊炎等。4.皮肤感染疾病。如疖肿、丹毒、蜂窝组织炎、足坏疽等,尤其急性化脓性感染伴有高烧者可加重糖尿病,最易使血糖骤然增高诱发 DKA 。反之,高血糖又促进感染恶化,难以控制以致发生败血症。据有关资料,因感染诱发 DKA 者高达 37 %~50 %。

    诱因2.处置不当。 患者失于预防和自我保护,用药治疗不当,或长期服用降糖药而产生继发性失效,特别是胰岛素的治疗,使高血糖升高得不到有效控制,继之高血糖引起高渗利尿,渗透压升高、脱水、电解质紊乱而诱发 DKA 约 21 %。

    诱因3.饮食失控。1.饮食过量性酮症。高血糖可促进脂肪加速分解和糖酵解,在代谢中因氧化不完全而产生代谢性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则产生酮血症。2.饥饿性酮症。进食不足或严重饥饿时,体内依靠脂肪分解供应能量,分解过多即可造成酮体堆积,引起酮症。3.酒精性酮症。大量饮酒后,可抑制糖异生,酮体生成加速,导致酮症。

    诱因4.精神因素。受到刺激,精神高度紧张、兴奋、恼怒、激动等,情绪变化使交感神经兴奋,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与胰岛素相拮抗,促使糖异生和脂肪分解大于合成,则出现酮症,严重者发生DKA。

    诱因5.应激情况。食物中毒、外伤、烧伤、接受手术,或急性心梗、脑血管病,使机体过多分泌与胰岛素相拮抗的激素,而引起血糖升高,酮体生成诱发DKA。

    诱因6.妊娠与分娩。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胰岛素需要量增加,同时与胰岛素相拮抗的性激素、生长激素以及绒毛促性腺激素等相应分泌增加,则引起血糖升高,尤其后期分娩时,因过度精神情绪紧张和疼痛等均可诱发血糖升高和酮体生成导致DKA。

诱因7.其他因素。较长时间服用皮质激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苯妥英钠等药物,刺激脂肪分解,糖异生和酮体生成,发生 DKA。

    酮症酸中毒的 预防

预防1.学习常识,提高认识。充分了解和认识糖尿病和DKA发生的诱因和危害等基本知识,有利于搞好预防,防止走入治疗糖尿病的误区,更重要的是成功实施自我监测和调养的基础,及早抓住宝贵时机,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来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以保护好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大量的沉痛教训告诫人们,缺乏糖尿病知识,轻信一些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钱没少花,病没治好,延误时机,甚至死于无知。

    预防2.自我监测,搞好控制。实践表明,自我血糖监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因为只有了解了自己血糖的变化规律,才能指导人们对待。当血糖过高时(>13mmol/L),必须监测血酮,尤其在高烧、严重呕吐、腹泻引起的重度脱水,感染、外伤或心脑血管病等应激情况下,都要监测血酮,以助于分析判断。自我监测血酮水平超过1.5mmol/L时,必须及时到医院就医,不得贻误,以避免灾难性多系统的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3.防重于治,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DKA的关键,要把长期达标作为根本任务,只有始终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医疗和调养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医疗使用药物对治,而调养是靠培养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习惯)。相比之下,应该首选自然养生,其效果不比医疗差。而且,医疗不除根,药物还有副作用。很多人缺乏这方面知识,无所适从,相信医疗,形成了药依赖,更加复杂难办。

    预防4.控制体重,加速减肥。人体的一切活动都要有能量支持,能量来自产能物质转换的葡萄糖。但是,必须要有胰岛素的参与。身体还有一套节约机制,就是能量摄入多了就存储起来,于是出现了超重或肥胖。但当发现以后,为了不再继续肥胖下去,就限制胰岛素分泌,同时关闭存储库门不再吸收,于是出现了高血糖和高尿糖。可是患者仍管不住嘴,医生用药强行导入血糖,令身体继续发胖。所以,控制血糖,化解糖尿病要首先从控制体重入手,随着体重下降达标,血糖血压等指标都将得到有效控制。

预防5.尿糖尿酮,正确用药。尿糖其实就像水库一样开闸泄洪,进行身体自我保护,以免溃堤造成更大灾害。尿中出现酮体是发生糖尿病DKA的早期危险信号,不能坐等医院的治疗,而应正确用药:1.每天监测血糖和尿酮体。2.合理使用胰岛素,不要突然停止或者过量注射,并要通过调理,尽快休药停药。胰岛素只能导糖却控制不了并发症。于是,加重代谢异常。3.立即停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苯乙双胍)、降糖片(二甲双胍),不是特效药,吃了没有多大意义。

预防6.良好习惯,抓紧培养。血糖的控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会终生受益。生活方式包括精神心态、日常饮食、运动锻炼、休息睡眠和生存环境。这是健康的基础。1.精神要愉快,不要压力过大,消除心理障碍,内心要强大起来。2.合理进食,工作繁忙,应酬多的糖尿病人最容易出问题,因此,糖尿病人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尽量减少应酬性宴会。日常清淡饮食,不再饮食任性,造成能量过剩。如有食欲不振,应该慎重处理对待,注意保护。方便进食快速升糖的饮食一定要带在身边,合理进食、大量饮水、适量用药,以免DKA的发生和发展。3.适度运动,不能慵懒。加强运动锻炼可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是防治糖尿病的基本措施之一。糖尿病人再忙也要坚持每天锻炼40~60分钟,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散步、打拳、站桩、广播体操、广场舞、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项目为宜。4.按时起居,不能熬夜。注意休息,过度劳累或长期精神紧张,可引起血糖增高,因此必须保障足够的睡眠,中午要有午休。5.避免引起酮症酸中毒的各种因素:如随意停用或滥用药物、避免创伤和患急性疾病等。

预防7.建立信心自我调养。酮症酸中毒虽然危害极大,却是可防可治的。只要糖尿病人自己重视,坚持认真监测、有效治疗和自我调养,就可以避免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和没有糖尿病的人一样享受生活、快乐长寿。

预防8.及时应对,正确防治。糖尿病的治疗不是一两片药可以解决的,要正确处理,预防为主。对1型糖尿病,应强调要求严格治疗原则,除了有效调养,不能随意中或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病人,应随时警惕,防止各种诱因的发生,尤其感染和应激等。不要迷信偏方,坚持生活规律。出现应急等情况时需及时去医院治疗。

预防9.严格控制,并发病症。DKA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典型。但还不止仅此,发生DKA处置不当,还会发生DKA并发症 。所以说不怕糖尿病,就怕并发症。DKA处置不当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更多更复杂,如脑水肿 、低血钾 、低血糖、高氯血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心肌梗死、休克或猝死、脑血栓、肺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脱水、休克、肾循环下降、严重感染和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其它,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扩张等,常使病情恶化,难以控制,影响预后。

酮中毒是什么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如救治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酮症的发生是由于体内严重缺乏胰岛素及感染、创伤等原因诱发,故必然会引起体内的代谢紊乱。首先是血糖的明显升高(因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导致血糖升高),甚者可达500毫克%以上。此外,由于体内抗胰岛素物质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及皮质激素等可促使脂肪分解加速,脂肪酸增多,而产生大量的酮体,又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酮体不能被人体组织代谢和利用,这样就产生了酮症。酮症包括高酮体血症和酮尿症。

酮体是酸性物质,若酸性物质在体内继续积蓄,就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出现多尿、多饮、烦渴、脱水、呼吸代偿性加深加快、呼气带酮体气味(烂苹果味)、血压下降、休克、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甚至死亡。

饥饿或糖尿病时肝中脂肪酸大量氧化而产生乙酰辅酶A后缩合生成的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 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酮体其重要性在于,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除葡萄糖和酮体外的物质无法进入脑为脑组织提供能量。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25%-75%。 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避免酮体过多产生,就必须充分保证糖供给。 糖尿病性酮尿,仅见于重型糖尿病晚期,是酮症酸中毒的前兆。 非糖尿病性酮尿,在婴儿或者儿童,可因为发热,严重呕吐,腹泻,未能进食而出现酮尿。在妊娠期妇女,可因为严重的妊娠反应,剧烈的呕吐,重症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尿酮体阳性。 另外,剧烈运动,饥饿,应激状态也可以引起尿酮阳性。

采纳哦

以上就是关于酮体中毒对人体的伤害大不大?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