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美净婴儿可以使用吗

   2022-07-21 02:35:55 网络910
核心提示:郁美净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儿童面霜,并且郁美净的功效是非常好的,所以很多家长都会选择郁美净给自己的孩子涂,那么郁美净婴儿可以使用吗?郁美净一岁内不能用? 郁美净婴儿可以使用吗 郁美净儿童霜婴儿可以用,郁美净本身就是属于婴儿使用的产

郁美净婴儿可以使用吗

郁美净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儿童面霜,并且郁美净的功效是非常好的,所以很多家长都会选择郁美净给自己的孩子涂,那么郁美净婴儿可以使用吗?郁美净一岁内不能用?

郁美净婴儿可以使用吗

郁美净儿童霜婴儿可以用,郁美净本身就是属于婴儿使用的产品,所以可以适量让孩子进行使用,新生儿因为各个器官系统甚至是皮肤屏障功能发育不成熟,所以容易出现各种皮肤的问题,比如脱皮,皮肤干燥,湿疹等等。适量使用郁美净可以起到滋润保湿的效果。对于乏脂性湿疹,郁美净儿童霜可以使湿疹治愈或者明显改善。孩子的皮肤抵抗能力本来就比较差,而且经常在干燥的环境当中就可能会引起脱皮以及干裂等不良状况,这时候就可以适量使用婴儿用的抹脸油来进行涂抹,能够得到缓解。但郁美净润肤霜里面可能会含有香料,所以不建议作为新生宝宝首选的润肤霜。

郁美净一岁内不能用

一岁之内的小孩也可以选择婴儿专用的郁美净,孩子的皮肤尤其是在一岁之内相对比较细腻,容易出现水分挥发,所以孩子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使用润肤霜或者护肤品进行皮肤的保护、保湿处理。达到护肤和护理皮肤的效果,天气比较干燥的时候容易出现皮肤的干裂,或者出现干皮,这时可以适当的使用郁美净之类的婴儿专用的护肤霜。轻症湿疹的孩子适当的使用郁美净也有保湿、缓解孩子湿疹状态的作用,所以孩子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护肤品或者婴儿专用的护肤品进行使用。当然在选择的时候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皮肤状态进行选择,有些可能是皮肤湿性比较大,有些孩子皮肤可能油性比较大,也有些孩子的皮肤干性比较强,所以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护肤品进行使用。如果孩子皮肤非常好,就不一定非要给孩子用润肤霜或者护肤品。

郁美净适合多大宝宝用

郁美净的成分很安全,适合宝宝使用,一般来说适合刚出生的宝宝到儿童,其实成人也可以用,就是功效不太够,基本的保湿和美白还是可以的。总的来说郁美净适合各个年龄。郁美净儿童霜专为儿童肌肤研制,添加鲜奶及天然保湿成分,可以充分补充肌肤所需营养及水分,滋润、温和,使用后令儿童肌肤健康、柔嫩、光滑、舒爽。内含多种护肤及功能性成分--角鲨烷、霍霍巴油、蜂蜜、天然保湿因子、复合防尘因子--MDP、抗日常污染因子OSP等。质地纯净,触感柔和,滋润而不油腻,并能减少不良环境因素对皮肤的困扰,令宝宝皮肤舒适干爽、健康柔嫩、富有弹性。

郁美净孕妇能用吗

郁美净是一种常用的护肤品,它有很多类型,多数都是含有鲜奶、维生素、保湿因子等基础保湿的成分,所以它没有刺激性,主要起到保湿、滋润、柔嫩的作用,所以它是可以用于孕妇的,同时也可以用于婴幼儿以及一些敏感体质的人群,作为替代的护肤品等。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尤其在妊娠前三个月,除非必需,也是不建议应用的,孕妇皮肤干燥可以采取比如多吃些水果、蔬菜,多喝水等办法来临时缓解等等。

帮忙看看尿检结果

这是体检查的尿液成分

爱迪氏计数[ Back Top ]

英文名称:Addis Count 化验介绍:计算病人12小时尿液沉淀中细胞(包括上皮细胞)、红细胞、管型的数量,用于帮助临床诊断观察治疗效果。 参考值:红细胞<50万/12h(小时) 白细胞<100万/12h(小时) 临床意义: (1)各种类型的肾炎病人尿液中细胞和管型数量,可以轻度、中度或显著增高。 (2)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病人,尿液中白细胞增高更显著。 (3)某些肾盂肾炎病人,尿常规检查阴性,但爱迪氏计数白细胞增高。

本-周氏蛋白 [ Back Top ]

英文名称:B-JprO 化验介绍: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尿液中出现一种蛋白质,40~60℃时可以发生凝固,90~100℃时又可以溶解,称为本-周氏蛋白或凝溶蛋白。 参考值:对甲苯磺酸法、免疫学法: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人尿液中无本-周氏蛋白。约50%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尿B-J蛋白出现阳性反应;约20%的巨球蛋白症病人尿中出现B-J蛋白。

酚红排泄试验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酚红是一种对人无害的染料,静脉注射后,20%为肝脏清除,80%由肾脏排出。酚红排泄试验是检查近曲小管分泌功能的指标。但有些因素如心功不全、休克、水肿都可使酚红排出减少。 参考值:临床上以15分钟排泌量在25%以上;2小时总排泌量在55%以上作为成人的正常界限。总排出量为63%~84%(平均70%)。儿童排泌量较成人稍高,老年人稍低。 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并与病变发展程度平行。尿毒症晚期酚红排泌可降到0。尿路梗阻或膀胱功能障碍时,因排尿困难,酚红排出减慢,可出现1~2小时酚红排泌量 反高于15分钟排泌量的现象。 (2)增高:肝胆病变时,肝脏排泄酚红障碍,尿中排泄量增多。甲亢病人血液循环加快,排泄量增加。

内生肌酐清除率 [ Back Top ]

英文名称:CCr 化验介绍:内生肌酐为体内肌酸代谢产生,血中浓度很稳定。肾脏在一定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 参考值:80~100ml/min(分) 临床意义: (1)作为早期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小球功能轻度损害时,血肌酐、尿素氮可以在正常范围,而CCr已下降正常值的80%以下。 (2)对肾功能估价。肾功能轻度损害,CCr 在70~51ml/min;中度损害,Cr在50~31ml/min;重度损害,CCr在30ml/min以下。早期肾功不全,CCr 在20~11ml/min;晚期肾功不全,CCr低于10~6ml/min;终末期肾功不全;CCr低于5ml/min。

尿β-2微球蛋白 [ Back Top ]

英文名称:β2-M 化验介绍:尿β2-M是血液中存在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它在血中的浓度很恒定,平均值为1.8mg/L,尿液中含量极低。正常人尿液中的含量小于370μg/24小时。 参考值:酶免疫法:30~347μg/L 放免法:正常人<320μg/L 临床意义: (1)各种原因(炎症、中毒)引起肾小管病变时,β2-M的回吸收减少,尿液中β2-M增高。 (2)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可造成肾小管损害,用药期间β2-M 明显增高。 (3)急、慢性肾炎时,肾小管受损害,尿β2-M增高,而单纯膀胱炎、尿道炎时尿β2-M正常。测定尿β2-M含量,可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尿比重 [ Back Top ]

英文名称:SG 化验介绍;尿液比重是指尿液与纯水的比重量之比,常用比重计检测。尿比重与尿液的溶质成正比,受饮水量、出汗量及饮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的浓缩功能。 参考值:称重法:1.003~1.030 (小儿尿比重偏低:1~5岁 1.010~1.014) 临床意义: (1)比重升高: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心力衰竭时尿比重可以升高。 (2)比重降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衰竭(少尿、多尿期)、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尿比重可以降低。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尿比重常固定在1.010(±)0.003,形成等渗尿。

尿沉渣 [ Back Top ]

英文名称:OS,Mi 化验介绍:尿沉渣是指新鲜尿液(约10ml左右),在离心器内经一定时间离心,然后取出来去掉上清液,留下约0.2ml的沉渣,显微镜下检查。尿沉渣成份有: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参考值:红细胞:无或偶见<2个/HP 白细胞:5个/HP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超过3个/HP,称为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或出血性疾病。 (2)白细胞增多,超过5个/HP,称为镜下脓尿,急性肾炎病人,尿中白细胞轻度增多。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肾结核,尿中可看到多量白细胞。 (3)上皮细胞增多: a.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尿路浅层粘膜的炎症、妇女阴道炎性分泌物混入尿液中时可见到。 b.大量圆形上皮细胞:尿路较深层的粘膜炎症时多见。 c.大量尾状上皮细胞:肾盂肾炎多见。 d.大量肾上皮细胞:急性肾炎时多见,如果成堆出现,表示肾小管坏死。 (4)管型: a.透明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心功能不全、发热、剧烈运动后可以见到。 b.颗粒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某些原因(如药物)引起的肾小管损伤、肾动脉硬化可以见到。 c.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可见到。 d.蜡样管型:慢性肾功衰竭、肾淀粉样变、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可见到。 e.红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反应可见到。 f.白细胞管型: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可见到。 g.上皮细胞管型: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高热、子痫、金属中毒时可见到。

尿胆红素 [ Back Top ]

英文名称:Bil 化验介绍:正常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因衰老或其他原因破坏后,释放出胆红素,首先它们在血液中形成间接胆红素,因分子量大,不能经肾小球滤过。然后在肝细胞内形成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到肠腔内。这部分胆红素因分子量小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中。 参考值:一般检测方法:阴性 临床意义:肝细胞黄疸(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肝癌)、梗阻性黄疸(包括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物、胰头癌等)时,尿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尿色变深,尿胆红素出现阳性反应。

尿胆素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RN 化验介绍:无 参考值:改良Schlesingen氏法: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时意义与尿胆原阳性相同。

尿胆原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BG 化验介绍:直接胆红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转变成尿胆原,其中一部分随血流经肾脏,被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尿胆原经氧化转为尿胆素后变成黄色,所以尿液为黄色。 参考值:改良Ehrhich氏法:<1:20 常规检查:弱阳性 临床意义: (1)溶血性黄疸(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尿胆原、尿胆红素为阳性。 (2)肝细胞性黄疸,尿液中尿胆原变化不定,可以正常、轻中度增加、减少或没有,尿胆红素多为阳性。 (3)胆汁淤积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尿胆原减少或没有,尿胆红素阳性至强阳性。

尿蛋白 [ Back Top ]

英文名称:Pro 化验介绍:人体肾小球滤膜有许多微小孔隙,它可以阻止血液中大分子量的蛋白滤过到尿液中,而小分子量的蛋白虽然可经肾小球滤过,但绝大多数可在肾小管回吸收,所以尿液中不含或仅含有微量蛋白。 参考值:0~150mg/24h(小时) 定性检查:阴性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又称功能性蛋白尿。肾脏本身无病变,但因发热、剧烈运动、受寒、体位等因素,使肾小球滤过增高,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定量不应超过500mg/24小时。诱因去除后,尿蛋白转为阴性(-)。 (2)病理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持续阳性。急性肾炎时,蛋白常常(+)~(++),定量检查一般不超过3g/24小时。隐匿性肾炎,尿蛋白为(±)~(+),定量检查常在200mg/24h,一般不超过1.0g/24h。肾盂肾炎病人尿蛋白多为(+)~(++),同时尿中白细胞较多。慢性肾炎病人尿蛋白数量不定,可波动在(+)~(++++)。肾病综合征尿蛋白可达(+++)~(++++),尿蛋白定量>3.5g/24h。

尿淀粉酶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水解成许多小分子的多糖、双糖或单糖(葡萄糖)。人体胰腺分泌胰淀粉酶帮助食物消化。正常情况下,可以有少量的淀粉酶吸收入血,并随尿排出。 参考值:Winslow法:8~32U Somogyi法:8~300U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以及任何原因造成胰管阻塞,如胰腺癌、胰腺损伤、急性胆囊炎等,都可以使血、尿淀粉酶升高。胃溃疡穿孔、酒精中毒、流行性腮腺炎等,尿淀粉也可以一过性升高。 (2)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重度烫伤时,尿淀粉酶降低。 (3)巨淀粉酶血症时,血淀粉酶升高,尿淀粉酶正常。

尿钙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肾脏是排泄钙的重要器官,钙经肾小球滤过后约99%被重新吸收,仅1%随尿液排出。钙为尿液中无机物成份之一。 参考值:OCPC法:0.1~0.3g/24h(小时) [2.5~7.5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尿钙排泄增加。 (2)降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粘液性水肿、维生素D缺乏症、骨软化症、慢性肾功不全、慢性腹泻、小儿手足搐搦时尿钙减少。

尿肌酸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cre 化验介绍:血液中的肌酸,经肾小球滤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即尿肌酸。 参考值:M(男):0~40mg/24h(小时)尿 (0~304μmol/24h尿) F(女):0~60mg/24h尿 (0~456μmol/24h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肌营养不良、皮肌炎、饥饿、发热、肝病、甲亢等尿肌酸可以增高。 (2)降低:肾功能不全时尿肌酸降低,血肌酸升高。

尿肌酐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cr 化验介绍:尿液中的肌酐主要来自血液。血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吸收而且分泌很少。 参考值:0.7~1.5g/24h(小时),男比女稍多 临床意义: (1)增多: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消耗性疾病时尿肌酐可以升高。 (2)降低:肾功不全、白血病、老年人以及肌肉萎缩时可以降低。

尿钾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钾盐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钾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 参考值: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1.0~4.0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增高:使用排钾利尿药(如利尿酸钠、速尿、醋氮酰胺等)、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地松)、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兴氏综合征等)、肾小球旁细胞增生(Bartter综 合征)、急性肾功衰竭多尿期、肾小管酸中毒、Liddle综合征。 (2)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如阿狄森氏病)、慢性肾功衰竭、慢性间质性肾炎、肾上腺危象、双侧肾上腺切除。使用某些药物(如安体舒搏通等)。

尿磷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磷通过肾脏排泄,为尿液中的无机物成分之一。 参考值:钼蓝法:1.1~1.7g/24h(小时) [1.3~19mmol/24h] 临床意义: (1)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尿磷排泄增加。 (2)降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佝偻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尿磷排出减少。

尿氯化钠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氯化物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一般以氯化钠计算。 参考值:电位滴定法、硝酸汞滴定法、硫氰酸汞比色法: 600~900mg/24h(小时) (170~250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增高:服用双氢克尿噻、速尿、利尿酸钠等利尿药时,尿氯排出增多。 (2)降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慢性肾炎时尿氯降低。

尿钠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肾脏是钠盐排泄的重要器官,钠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 参考值: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3.0~6.0mg/dL [130~260mmol/24h(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服用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速尿等)、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等。 (2)降低:长期禁吃钠盐、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充血性心力衰竭、腹水病人体内钠潴留,尿钠可以降低。

尿潜血 [ Back Top ]

英文名称:BLD 化验介绍:正常血液中的少量血红蛋白,与触珠蛋白结合成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当血管内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在血中浓度增高,超过了触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这部分没有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便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中,使尿色变为茶色或酱油色,称为血红蛋白尿。此时尿中没有红细胞,潜血试验为阳性(+)反应。 参考值:还原酚酞法、试纸法、罗斯法:阴性 临床意义:蚕豆病、恶性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反应、化学药物中毒时尿潜血可出现阳性反应。

尿妊娠试验 [ Back Top ]

英文名称:PGT 化验介绍:孕妇尿液中含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加入抗HCG血清后,抗原抗体结合。此后再加入HCG抗原,就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参考值: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胶乳凝集仰制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 (1)怀孕后35~40天,妊娠试验出现阳性反应;60~70天时阳性程度最强,阳性率可到98%;怀孕 120天后转为阴性。 (2)完全性流产、死胎时,可由阳性转为阴性。不完全性流产,试验仍然可以呈阳性。 (3)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和睾丸畸胎瘤,常为强阳性反应,可做稀释试验鉴别。正常妊娠,稀。50倍后为阴性反应,而葡萄胎、绒癌,稀释200倍以上仍然为阳性。 (4)宫外孕时妊娠试验阳性率低,仅为6%左右。

尿三杯试验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此项检查用于粗略地判断血尿产生的部分。方法是让血尿的病人在一次排尿时,按前、中、后三个时间顺序把尿液分别留在三个杯子中,然后根据哪一个杯子出现血尿来判断出血部分。 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 (1)三个杯子全为血尿,并且均匀一致,称为全程血尿,出血部位来自肾脏本身。 (2)仅第一杯出现血尿,说明出血部位来自尿道。 (3)仅最后一杯有血尿,考虑出血部位在膀胱。

尿色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正常新鲜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放置一定时后可出现混浊。冬季气温低,尿液中磷酸盐沉淀后尿色可变成灰白色。 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 (1)尿色混浊:急、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肾炎时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新鲜尿液可出现混浊。 (2)茶色或酱油色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恶性疟疾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溶血可以使尿色出现上述改变,此时尿内没有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称为血红蛋白尿。 (3)乳白色尿:血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阻塞,破裂后淋巴液进入尿中,可使尿液变为乳白色,称乳糜尿。 (4)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急、慢性肾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常可引起血尿。尿色为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块。

尿素氮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un 化验介绍:血液中的尿素氮,是非蛋白氮物质中的一种,约占非蛋白氮总量的50%。它可以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即为尿素氮。 参考值:尿素酶靛酚法:10~15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增高:人体内组织分解代谢增加,如高热、甲亢、大面积烧伤、创伤、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尿素氮形成增加,尿液中排泄增多。 (2)降低:肝脏病变时,体内尿素氮生成减少排泄降低,肾功能不全,尿素氮经肾小球滤过减少,尿液中浓度降低,此时血浓度升高。

尿酸碱度 [ Back Top ]

英文名称:pH 化验介绍: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受饮食、药物、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吃水果、蔬菜过多时,尿液多为碱性反应;吃肉食及蛋白质过多时,尿液多为酸性反应。 参考值:尿液pH值:4.5~8.0 (平均数为6.0) 临床意义: (1)酸度增高:发热、糖尿病酸中毒、痛风、白血病、服用氯化铵等药物时尿液大多为酸性反应。 (2)碱度增高:严重呕吐、碱中毒、输血后、膀胱炎、服用碳酸氢盐等药物,尿液大多为碱性反应。尿液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素,可以使酸性尿变为碱性尿。

尿糖 [ Back Top ]

英文名称:Glu 化验介绍:人体血液中正常浓度的葡萄糖(70~100mg/dl)经肾小球滤过后,几乎全部被肾小管回吸收,所以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葡萄糖,一般化验检查不出来。但当血糖浓度增高(>160mg/dL)时,肾小管就不能把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此时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尿糖定性阳性。 参考值:酶法、试纸法、班氏法:尿糖定性阴性 班氏定法:100~900m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糖尿:过多吃入含糖高的食物后,可以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2)应激性糖尿: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可以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 (3)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综合症等都可因血糖升高,尿糖呈阳性。 (4)肾性糖尿:血糖正常时尿糖阳性,主要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回吸收功能减退所引起。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妊娠后期等可出现肾性糖尿。 (5)假性糖尿: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水杨酸、先锋霉素等,尿糖可以出现阳性反应,此时血糖不高,停药后尿糖转为阴性。

尿酮体 [ Back Top ]

英文名称:Ket 化验介绍:人体内的脂肪酸在肝脏中代谢时,如果氧化不完全,可生成三种物质: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的总称就是酮体。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脂肪代谢加速,肝脏酮体生成增加引起血中酮体过多从尿中排出,称为酮尿。 参考值:亚硝酸铁氰化钠法、试纸法:阴性 正常人尿液丙酮含量:20~50m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中毒时,尿酮体为强阳性反应。 (2)妊娠、子痫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能进食、呕吐、消化吸收障碍等,尿酮体可以为阳性至强阳性反应。

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Back Top ]

英文名称:FDP 化验介绍:纤维蛋白原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产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当泌尿系统有炎症时,泌尿道局部可以渗出少量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作用产生FDP随尿液排出。 参考值:正常情况下:阴性 (尿液中无FDP) 临床意义: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时,血液中FDP增高,尿中也可出现FDP。 (2)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尿中出现FDP,如果尿FDP进行性升高,说明病变在进展,提示预后不好。 (3)肾病综合征I型,尿FDP阴性;肾病综合征II型,尿FDP阳性,可以作为参考。 (4)肾脏肿瘤时,尿FDP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尿液渗量测定 [ Back Top ]

英文名称:OsP 化验介绍:尿渗量是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量,它反映了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泄速度,它不受溶质微粒大小和性质的影响,只与溶质微粒的数量有关。所以尿渗量更能切合实际地反映肾浓缩与稀释功能。 参考值:晚饭后禁水8小时,清晨送尿检查,尿渗量成人为600~1000mOsm/kgH2O(水)。尿液渗量与血浆渗量/的比值为2~4.5:1。 临床意义: (1)禁水12小时后,尿/血浆渗量比值应大于3;禁水24小时后应大于1;肾浓缩功能障碍时,比值等于或小于1。正常人禁水12小时后,尿渗量应大于800mOsm/kgH2O,低于这个数值说明肾脏浓缩功能不全。 (2)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肾间质性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早期,慢性肾炎病变累及到肾小管后,尿渗量可降低。

尿卟啉 [ Back Top ]

英文名称:PRN 化验介绍:尿卟啉是体内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某些遗传基因使人体内卟啉生成过多,引起血卟啉病。卟啉在体内代谢生成尿卟啉和粪卟啉,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当尿液中出现尿卟啉时,尿变为红色;也有可能是无色,但曝露于阳光下或酸化煮沸半小时后变为红色。 参考值:萤光测定法、醋酸沉淀法:阴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0~30μg/24h(小时) 尿卟啉<200μg 临床意义:阳性(升高):先天性血卟啉病、急性血卟啉病(发病期)、迟发性皮肤型血卟啉病(发病期)。

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计数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患肾盂肾炎的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细菌。通过中段尿细菌培养可以协助诊断,确定细菌种类,指导临床医生用药以及观察疗效。在留取中段尿之前,应该充分清洗阴部、包皮及消毒尿道口。尿液内应无细菌生长。 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 (1)尿液内杆菌含量>100000/ml,为真性菌尿,对泌尿系感染有诊断意义。<10000/ml为污染造成,无诊断意义。 (2)某些球菌(如粪链球菌)在尿液中代谢繁殖慢,细菌计数>1000/ml已有诊断意义。 (3)原浆型(L型)细菌在一般培养下为阴性,只有在高渗环境中培养才能生长。

听说,尿能让头发长长?

名称 正常异常

酸碱度(pH) 4.6~8.0(平均值6.0) 增高常见于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等

酸碱度(pH) 4.6~8.0(平均值6.0) 降低常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

尿比重(SG) 1.015~1.025增高多见于高热、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尿比重(SG) 1.015~1.025降低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等

尿胆原(URO) <16 超过此数值,说明有黄疸

隐血(BLO) 阴性(-) 阳性(+)同时有蛋白者,要考虑肾脏病和出血

白细胞(WBC) 阴性(-) 超过五个,说明尿路感染

尿蛋白(PRO) 阴性或仅有微量 阳性提示可能有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性病变

尿糖(GLU)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有糖尿病、甲亢、肢端肥大症等

胆红素(BIL)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酮体(KET)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酸中毒、糖尿病、呕吐、腹泻

尿红细胞(RBC)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泌尿道肿瘤、肾炎尿路感染等

尿液颜色(GOL)浅黄至深黄 黄绿色、尿浑浊、血红色等就说明有问题

本-周氏蛋白 [ Back Top ]

英文名称:B-JprO 化验介绍: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尿液中出现一种蛋白质,40~60℃时可以发生凝固,90~100℃时又可以溶解,称周氏蛋白或凝溶蛋白。 参考值:对甲苯磺酸法、免疫学法: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人尿液中无本-周氏蛋白。约50%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尿B-J蛋白出现阳性反应;约20%的巨球蛋白症病人尿中出现B-J蛋白。

内生肌酐清除率 [ Back Top ]

英文名称:CCr 化验介绍:内生肌酐为体内肌酸代谢产生,血中浓度很稳定。肾脏在一定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 参考值:80~100ml/min(分) 临床意义: (1)作为早期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小球功能轻度损害时,血肌酐、尿素氮可以在正常范围,而CCr已下降正常值的80%以下。 (2)对肾功能估价。肾功能轻度损害,CCr 在70~51ml/min;中度损害,Cr在50~31ml/min;重度损害,CCr在30ml/min以下。早期肾功不全,CCr 在20~11ml/min;晚期肾功不全,CCr低于10~6ml/min;终末期肾功不全;CCr低于5ml/min。

尿β-2微球蛋白 [ Back Top ]

英文名称:β2-M 化验介绍:尿β2-M是血液中存在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它在血中的浓度很恒定,平均值为1.8mg/L,尿液中含量极低。正常人尿液中的含量小于370μg/24小时。 参考值:酶免疫法:30~347μg/L 放免法:正常人<320μg/L 临床意义: (1)各种原因(炎症、中毒)引起肾小管病变时,β2-M的回吸收减少,尿液中β2-M增高。 (2)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可造成肾小管损害,用药期间β2-M 明显增高。 (3)急、慢性肾炎时,肾小管受损害,尿β2-M增高,而单纯膀胱炎、尿道炎时尿β2-M正常。测定尿β2-M含量,可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尿比重 [ Back Top ]

英文名称:SG 化验介绍;尿液比重是指尿液与纯水的比重量之比,常用比重计检测。尿比重与尿液的溶质成正比,受饮水量、出汗量及饮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的浓缩功能。 参考值:称重法:1.003~1.030 (小儿尿比重偏低:1~5岁 1.010~1.014) 临床意义: (1)比重升高: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心力衰竭时尿比重可以升高。 (2)比重降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衰竭(少尿、多尿期)、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尿比重可以降低。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尿比重常固定在1.010(±)0.003,形成等渗尿。

尿胆素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RN 化验介绍:无 参考值:改良Schlesingen氏法: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时意义与尿胆原阳性相同。

尿肌酐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cr 化验介绍:尿液中的肌酐主要来自血液。血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吸收而且分泌很少。 参考值:0.7~1.5g/24h(小时),男比女稍多 临床意义: (1)增多: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消耗性疾病时尿肌酐可以升高。 (2)降低:肾功不全、白血病、老年人以及肌肉萎缩时可以降低。

尿氯化钠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氯化物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一般以氯化钠计算。 参考值:电位滴定法、硝酸汞滴定法、硫氰酸汞比色法: 600~900mg/24h(小时) (170~250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增高:服用双氢克尿噻、速尿、利尿酸钠等利尿药时,尿氯排出增多。 (2)降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慢性肾炎时尿氯降低。

尿钠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肾脏是钠盐排泄的重要器官,钠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 参考值: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3.0~6.0mg/dL [130~260mmol/24h(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服用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速尿等)、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等。 (2)降低:长期禁吃钠盐、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充血性心力衰竭、腹水病人体内钠潴留,尿钠可以降低。

尿潜血 [ Back Top ]

英文名称:BLD 化验介绍:正常血液中的少量血红蛋白,与触珠蛋白结合成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当血管内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在血中浓度增高,超过了触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这部分没有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便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中,使尿色变为茶色或酱油色,称为血红蛋白尿。此时尿中没有红细胞,潜血试验为阳性(+)反应。 参考值:还原酚酞法、试纸法、罗斯法:阴性 临床意义:蚕豆病、恶性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反应、化学药物中毒时尿潜血可出现阳性反应。

尿妊娠试验 [ Back Top ]

英文名称:PGT 化验介绍:孕妇尿液中含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加入抗HCG血清后,抗原抗体结合。此后再加入HCG抗原,就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参考值: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胶乳凝集仰制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 (1)怀孕后35~40天,妊娠试验出现阳性反应;60~70天时阳性程度最强,阳性率可到98%;怀孕 120天后转为阴性。 (2)完全性流产、死胎时,可由阳性转为阴性。不完全性流产,试验仍然可以呈阳性。 (3)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和睾丸畸胎瘤,常为强阳性反应,可做稀释试验鉴别。正常妊娠,稀。50倍后为阴性反应,而葡萄胎、绒癌,稀释200倍以上仍然为阳性。 (4)宫外孕时妊娠试验阳性率低,仅为6%左右。

尿三杯试验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此项检查用于粗略地判断血尿产生的部分。方法是让血尿的病人在一次排尿时,按前、中、后三个时间顺序把尿液分别留在三个杯子中,然后根据哪一个杯子出现血尿来判断出血部分。 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 (1)三个杯子全为血尿,并且均匀一致,称为全程血尿,出血部位来自肾脏本身。 (2)仅第一杯出现血尿,说明出血部位来自尿道。 (3)仅最后一杯有血尿,考虑出血部位在膀胱。

尿色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正常新鲜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放置一定时后可出现混浊。冬季气温低,尿液中磷酸盐沉淀后尿色可变成灰白色。 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 (1)尿色混浊:急、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肾炎时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新鲜尿液可出现混浊。 (2)茶色或酱油色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恶性疟疾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溶血可以使尿色出现上述改变,此时尿内没有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称为血红蛋白尿。 (3)乳白色尿:血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阻塞,破裂后淋巴液进入尿中,可使尿液变为乳白色,称乳糜尿。 (4)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急、慢性肾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常可引起血尿。尿色为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块。

尿素氮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un 化验介绍:血液中的尿素氮,是非蛋白氮物质中的一种,约占非蛋白氮总量的50%。它可以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即为尿素氮。 参考值:尿素酶靛酚法:10~15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增高:人体内组织分解代谢增加,如高热、甲亢、大面积烧伤、创伤、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尿素氮形成增加,尿液中排泄增多。 (2)降低:肝脏病变时,体内尿素氮生成减少排泄降低,肾功能不全,尿素氮经肾小球滤过减少,尿液中浓度降低,此时血浓度升高。

尿酸碱度 [ Back Top ]

英文名称:pH 化验介绍: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受饮食、药物、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吃水果、蔬菜过多时,尿液多为碱性反应;吃肉食及蛋白质过多时,尿液多为酸性反应。 参考值:尿液pH值:4.5~8.0 (平均数为6.0) 临床意义: (1)酸度增高:发热、糖尿病酸中毒、痛风、白血病、服用氯化铵等药物时尿液大多为酸性反应。 (2)碱度增高:严重呕吐、碱中毒、输血后、膀胱炎、服用碳酸氢盐等药物,尿液大多为碱性反应。尿液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素,可以使酸性尿变为碱性尿。

尿糖 [ Back Top ]

英文名称:Glu 化验介绍:人体血液中正常浓度的葡萄糖(70~100mg/dl)经肾小球滤过后,几乎全部被肾小管回吸收,所以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葡萄糖,一般化验检查不出来。但当血糖浓度增高(>160mg/dL)时,肾小管就不能把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此时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尿糖定性阳性。 参考值:酶法、试纸法、班氏法:尿糖定性阴性 班氏定法:100~900m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糖尿:过多吃入含糖高的食物后,可以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2)应激性糖尿: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可以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 (3)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综合症等都可因血糖升高,尿糖呈阳性。 (4)肾性糖尿:血糖正常时尿糖阳性,主要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回吸收功能减退所引起。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妊娠后期等可出现肾性糖尿。 (5)假性糖尿: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水杨酸、先锋霉素等,尿糖可以出现阳性反应,此时血糖不高,停药后尿糖转为阴性。

尿酮体 [ Back Top ]

英文名称:Ket 化验介绍:人体内的脂肪酸在肝脏中代谢时,如果氧化不完全,可生成三种物质: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的总称就是酮体。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脂肪代谢加速,肝脏酮体生成增加引起血中酮体过多从尿中排出,称为酮尿。 参考值:亚硝酸铁氰化钠法、试纸法:阴性 正常人尿液丙酮含量:20~50m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中毒时,尿酮体为强阳性反应。 (2)妊娠、子痫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能进食、呕吐、消化吸收障碍等,尿酮体可以为阳性至强阳性反应。

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Back Top ]

英文名称:FDP 化验介绍:纤维蛋白原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产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当泌尿系统有炎症时,泌尿道局部可以渗出少量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作用产生FDP随尿液排出。 参考值:正常情况下:阴性 (尿液中无FDP) 临床意义: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时,血液中FDP增高,尿中也可出现FDP。 (2)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尿中出现FDP,如果尿FDP进行性升高,说明病变在进展,提示预后不好。 (3)肾病综合征I型,尿FDP阴性;肾病综合征II型,尿FDP阳性,可以作为参考。 (4)肾脏肿瘤时,尿FDP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尿液渗量测定 [ Back Top ]

英文名称:OsP 化验介绍:尿渗量是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量,它反映了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泄速度,它不受溶质微粒大小和性质的影响,只与溶质微粒的数量有关。所以尿渗量更能切合实际地反映肾浓缩与稀释功能。 参考值:晚饭后禁水8小时,清晨送尿检查,尿渗量成人为600~1000mOsm/kgH2O(水)。尿液渗量与血浆渗量/的比值为2~4.5:1。 临床意义: (1)禁水12小时后,尿/血浆渗量比值应大于3;禁水24小时后应大于1;肾浓缩功能障碍时,比值等于或小于1。正常人禁水12小时后,尿渗量应大于800mOsm/kgH2O,低于这个数值说明肾脏浓缩功能不全。 (2)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肾间质性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早期,慢性肾炎病变累及到肾小管后,尿渗量可降低。

尿卟啉 [ Back Top ]

英文名称:PRN 化验介绍:尿卟啉是体内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某些遗传基因使人体内卟啉生成过多,引起血卟啉病。卟啉在体内代谢生成尿卟啉和粪卟啉,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当尿液中出现尿卟啉时,尿变为红色;也有可能是无色,但曝露于阳光下或酸化煮沸半小时后变为红色。 参考值:萤光测定法、醋酸沉淀法:阴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0~30μg/24h(小时) 尿卟啉<200μg 临床意义:阳性(升高):先天性血卟啉病、急性血卟啉病(发病期)、迟发性皮肤型血卟啉病(发病期)。

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计数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患肾盂肾炎的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细菌。通过中段尿细菌培养可以协助诊断,确定细菌种类,指导临床医生用药以及观察疗效。在留取中段尿之前,应该充分清洗阴部、包皮及消毒尿道口。尿液内应无细菌生长。 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 (1)尿液内杆菌含量>100000/ml,为真性菌尿,对泌尿系感染有诊断意义。<10000/ml为污染造成,无诊断意义。 (2)某些球菌(如粪链球菌)在尿液中代谢繁殖慢,细菌计数>1000/ml已有诊断意义。 (3)原浆型(L型)细菌在一般培养下为阴性,只有在高渗环境中培养才能生长。

你的尿检不合格,赶快就医。

你觉得呢。。。尿是什么?这是体检查的尿液成分

爱迪氏计数[ Back Top ]

英文名称:Addis Count 化验介绍:计算病人12小时尿液沉淀中细胞(包括上皮细胞)、红细胞、管型的数量,用于帮助临床诊断观察治疗效果。 参考值:红细胞<50万/12h(小时) 白细胞<100万/12h(小时) 临床意义: (1)各种类型的肾炎病人尿液中细胞和管型数量,可以轻度、中度或显著增高。 (2)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病人,尿液中白细胞增高更显著。 (3)某些肾盂肾炎病人,尿常规检查阴性,但爱迪氏计数白细胞增高。

本-周氏蛋白 [ Back Top ]

英文名称:B-JprO 化验介绍: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尿液中出现一种蛋白质,40~60℃时可以发生凝固,90~100℃时又可以溶解,称为本-周氏蛋白或凝溶蛋白。 参考值:对甲苯磺酸法、免疫学法: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人尿液中无本-周氏蛋白。约50%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尿B-J蛋白出现阳性反应;约20%的巨球蛋白症病人尿中出现B-J蛋白。

酚红排泄试验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酚红是一种对人无害的染料,静脉注射后,20%为肝脏清除,80%由肾脏排出。酚红排泄试验是检查近曲小管分泌功能的指标。但有些因素如心功不全、休克、水肿都可使酚红排出减少。 参考值:临床上以15分钟排泌量在25%以上;2小时总排泌量在55%以上作为成人的正常界限。总排出量为63%~84%(平均70%)。儿童排泌量较成人稍高,老年人稍低。 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并与病变发展程度平行。尿毒症晚期酚红排泌可降到0。尿路梗阻或膀胱功能障碍时,因排尿困难,酚红排出减慢,可出现1~2小时酚红排泌量 反高于15分钟排泌量的现象。 (2)增高:肝胆病变时,肝脏排泄酚红障碍,尿中排泄量增多。甲亢病人血液循环加快,排泄量增加。

内生肌酐清除率 [ Back Top ]

英文名称:CCr 化验介绍:内生肌酐为体内肌酸代谢产生,血中浓度很稳定。肾脏在一定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 参考值:80~100ml/min(分) 临床意义: (1)作为早期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小球功能轻度损害时,血肌酐、尿素氮可以在正常范围,而CCr已下降正常值的80%以下。 (2)对肾功能估价。肾功能轻度损害,CCr 在70~51ml/min;中度损害,Cr在50~31ml/min;重度损害,CCr在30ml/min以下。早期肾功不全,CCr 在20~11ml/min;晚期肾功不全,CCr低于10~6ml/min;终末期肾功不全;CCr低于5ml/min。

尿β-2微球蛋白 [ Back Top ]

英文名称:β2-M 化验介绍:尿β2-M是血液中存在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它在血中的浓度很恒定,平均值为1.8mg/L,尿液中含量极低。正常人尿液中的含量小于370μg/24小时。 参考值:酶免疫法:30~347μg/L 放免法:正常人<320μg/L 临床意义: (1)各种原因(炎症、中毒)引起肾小管病变时,β2-M的回吸收减少,尿液中β2-M增高。 (2)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可造成肾小管损害,用药期间β2-M 明显增高。 (3)急、慢性肾炎时,肾小管受损害,尿β2-M增高,而单纯膀胱炎、尿道炎时尿β2-M正常。测定尿β2-M含量,可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尿比重 [ Back Top ]

英文名称:SG 化验介绍;尿液比重是指尿液与纯水的比重量之比,常用比重计检测。尿比重与尿液的溶质成正比,受饮水量、出汗量及饮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的浓缩功能。 参考值:称重法:1.003~1.030 (小儿尿比重偏低:1~5岁 1.010~1.014) 临床意义: (1)比重升高: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心力衰竭时尿比重可以升高。 (2)比重降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衰竭(少尿、多尿期)、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尿比重可以降低。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尿比重常固定在1.010(±)0.003,形成等渗尿。

尿沉渣 [ Back Top ]

英文名称:OS,Mi 化验介绍:尿沉渣是指新鲜尿液(约10ml左右),在离心器内经一定时间离心,然后取出来去掉上清液,留下约0.2ml的沉渣,显微镜下检查。尿沉渣成份有: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参考值:红细胞:无或偶见<2个/HP 白细胞:5个/HP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超过3个/HP,称为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或出血性疾病。 (2)白细胞增多,超过5个/HP,称为镜下脓尿,急性肾炎病人,尿中白细胞轻度增多。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肾结核,尿中可看到多量白细胞。 (3)上皮细胞增多: a.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尿路浅层粘膜的炎症、妇女阴道炎性分泌物混入尿液中时可见到。 b.大量圆形上皮细胞:尿路较深层的粘膜炎症时多见。 c.大量尾状上皮细胞:肾盂肾炎多见。 d.大量肾上皮细胞:急性肾炎时多见,如果成堆出现,表示肾小管坏死。 (4)管型: a.透明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心功能不全、发热、剧烈运动后可以见到。 b.颗粒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某些原因(如药物)引起的肾小管损伤、肾动脉硬化可以见到。 c.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可见到。 d.蜡样管型:慢性肾功衰竭、肾淀粉样变、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可见到。 e.红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反应可见到。 f.白细胞管型: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可见到。 g.上皮细胞管型: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高热、子痫、金属中毒时可见到。

尿胆红素 [ Back Top ]

英文名称:Bil 化验介绍:正常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因衰老或其他原因破坏后,释放出胆红素,首先它们在血液中形成间接胆红素,因分子量大,不能经肾小球滤过。然后在肝细胞内形成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到肠腔内。这部分胆红素因分子量小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中。 参考值:一般检测方法:阴性 临床意义:肝细胞黄疸(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肝癌)、梗阻性黄疸(包括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物、胰头癌等)时,尿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尿色变深,尿胆红素出现阳性反应。

尿胆素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RN 化验介绍:无 参考值:改良Schlesingen氏法: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时意义与尿胆原阳性相同。

尿胆原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BG 化验介绍:直接胆红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转变成尿胆原,其中一部分随血流经肾脏,被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尿胆原经氧化转为尿胆素后变成黄色,所以尿液为黄色。 参考值:改良Ehrhich氏法:<1:20 常规检查:弱阳性 临床意义: (1)溶血性黄疸(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尿胆原、尿胆红素为阳性。 (2)肝细胞性黄疸,尿液中尿胆原变化不定,可以正常、轻中度增加、减少或没有,尿胆红素多为阳性。 (3)胆汁淤积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尿胆原减少或没有,尿胆红素阳性至强阳性。

尿蛋白 [ Back Top ]

英文名称:Pro 化验介绍:人体肾小球滤膜有许多微小孔隙,它可以阻止血液中大分子量的蛋白滤过到尿液中,而小分子量的蛋白虽然可经肾小球滤过,但绝大多数可在肾小管回吸收,所以尿液中不含或仅含有微量蛋白。 参考值:0~150mg/24h(小时) 定性检查:阴性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又称功能性蛋白尿。肾脏本身无病变,但因发热、剧烈运动、受寒、体位等因素,使肾小球滤过增高,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定量不应超过500mg/24小时。诱因去除后,尿蛋白转为阴性(-)。 (2)病理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持续阳性。急性肾炎时,蛋白常常(+)~(++),定量检查一般不超过3g/24小时。隐匿性肾炎,尿蛋白为(±)~(+),定量检查常在200mg/24h,一般不超过1.0g/24h。肾盂肾炎病人尿蛋白多为(+)~(++),同时尿中白细胞较多。慢性肾炎病人尿蛋白数量不定,可波动在(+)~(++++)。肾病综合征尿蛋白可达(+++)~(++++),尿蛋白定量>3.5g/24h。

尿淀粉酶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水解成许多小分子的多糖、双糖或单糖(葡萄糖)。人体胰腺分泌胰淀粉酶帮助食物消化。正常情况下,可以有少量的淀粉酶吸收入血,并随尿排出。 参考值:Winslow法:8~32U Somogyi法:8~300U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以及任何原因造成胰管阻塞,如胰腺癌、胰腺损伤、急性胆囊炎等,都可以使血、尿淀粉酶升高。胃溃疡穿孔、酒精中毒、流行性腮腺炎等,尿淀粉也可以一过性升高。 (2)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重度烫伤时,尿淀粉酶降低。 (3)巨淀粉酶血症时,血淀粉酶升高,尿淀粉酶正常。

尿钙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肾脏是排泄钙的重要器官,钙经肾小球滤过后约99%被重新吸收,仅1%随尿液排出。钙为尿液中无机物成份之一。 参考值:OCPC法:0.1~0.3g/24h(小时) [2.5~7.5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尿钙排泄增加。 (2)降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粘液性水肿、维生素D缺乏症、骨软化症、慢性肾功不全、慢性腹泻、小儿手足搐搦时尿钙减少。

尿肌酸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cre 化验介绍:血液中的肌酸,经肾小球滤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即尿肌酸。 参考值:M(男):0~40mg/24h(小时)尿 (0~304μmol/24h尿) F(女):0~60mg/24h尿 (0~456μmol/24h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肌营养不良、皮肌炎、饥饿、发热、肝病、甲亢等尿肌酸可以增高。 (2)降低:肾功能不全时尿肌酸降低,血肌酸升高。

尿肌酐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cr 化验介绍:尿液中的肌酐主要来自血液。血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吸收而且分泌很少。 参考值:0.7~1.5g/24h(小时),男比女稍多 临床意义: (1)增多: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消耗性疾病时尿肌酐可以升高。 (2)降低:肾功不全、白血病、老年人以及肌肉萎缩时可以降低。

尿钾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钾盐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钾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 参考值: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1.0~4.0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增高:使用排钾利尿药(如利尿酸钠、速尿、醋氮酰胺等)、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地松)、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兴氏综合征等)、肾小球旁细胞增生(Bartter综 合征)、急性肾功衰竭多尿期、肾小管酸中毒、Liddle综合征。 (2)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如阿狄森氏病)、慢性肾功衰竭、慢性间质性肾炎、肾上腺危象、双侧肾上腺切除。使用某些药物(如安体舒搏通等)。

尿磷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磷通过肾脏排泄,为尿液中的无机物成分之一。 参考值:钼蓝法:1.1~1.7g/24h(小时) [1.3~19mmol/24h] 临床意义: (1)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尿磷排泄增加。 (2)降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佝偻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尿磷排出减少。

尿氯化钠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氯化物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一般以氯化钠计算。 参考值:电位滴定法、硝酸汞滴定法、硫氰酸汞比色法: 600~900mg/24h(小时) (170~250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增高:服用双氢克尿噻、速尿、利尿酸钠等利尿药时,尿氯排出增多。 (2)降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慢性肾炎时尿氯降低。

尿钠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肾脏是钠盐排泄的重要器官,钠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 参考值: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3.0~6.0mg/dL [130~260mmol/24h(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服用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速尿等)、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等。 (2)降低:长期禁吃钠盐、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充血性心力衰竭、腹水病人体内钠潴留,尿钠可以降低。

尿潜血 [ Back Top ]

英文名称:BLD 化验介绍:正常血液中的少量血红蛋白,与触珠蛋白结合成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当血管内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在血中浓度增高,超过了触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这部分没有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便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中,使尿色变为茶色或酱油色,称为血红蛋白尿。此时尿中没有红细胞,潜血试验为阳性(+)反应。 参考值:还原酚酞法、试纸法、罗斯法:阴性 临床意义:蚕豆病、恶性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反应、化学药物中毒时尿潜血可出现阳性反应。

尿妊娠试验 [ Back Top ]

英文名称:PGT 化验介绍:孕妇尿液中含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加入抗HCG血清后,抗原抗体结合。此后再加入HCG抗原,就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参考值: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胶乳凝集仰制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 (1)怀孕后35~40天,妊娠试验出现阳性反应;60~70天时阳性程度最强,阳性率可到98%;怀孕 120天后转为阴性。 (2)完全性流产、死胎时,可由阳性转为阴性。不完全性流产,试验仍然可以呈阳性。 (3)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和睾丸畸胎瘤,常为强阳性反应,可做稀释试验鉴别。正常妊娠,稀。50倍后为阴性反应,而葡萄胎、绒癌,稀释200倍以上仍然为阳性。 (4)宫外孕时妊娠试验阳性率低,仅为6%左右。

尿三杯试验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此项检查用于粗略地判断血尿产生的部分。方法是让血尿的病人在一次排尿时,按前、中、后三个时间顺序把尿液分别留在三个杯子中,然后根据哪一个杯子出现血尿来判断出血部分。 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 (1)三个杯子全为血尿,并且均匀一致,称为全程血尿,出血部位来自肾脏本身。 (2)仅第一杯出现血尿,说明出血部位来自尿道。 (3)仅最后一杯有血尿,考虑出血部位在膀胱。

尿色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正常新鲜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放置一定时后可出现混浊。冬季气温低,尿液中磷酸盐沉淀后尿色可变成灰白色。 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 (1)尿色混浊:急、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肾炎时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新鲜尿液可出现混浊。 (2)茶色或酱油色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恶性疟疾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溶血可以使尿色出现上述改变,此时尿内没有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称为血红蛋白尿。 (3)乳白色尿:血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阻塞,破裂后淋巴液进入尿中,可使尿液变为乳白色,称乳糜尿。 (4)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急、慢性肾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常可引起血尿。尿色为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块。

尿素氮 [ Back Top ]

英文名称:Uun 化验介绍:血液中的尿素氮,是非蛋白氮物质中的一种,约占非蛋白氮总量的50%。它可以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即为尿素氮。 参考值:尿素酶靛酚法:10~15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增高:人体内组织分解代谢增加,如高热、甲亢、大面积烧伤、创伤、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尿素氮形成增加,尿液中排泄增多。 (2)降低:肝脏病变时,体内尿素氮生成减少排泄降低,肾功能不全,尿素氮经肾小球滤过减少,尿液中浓度降低,此时血浓度升高。

尿酸碱度 [ Back Top ]

英文名称:pH 化验介绍: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受饮食、药物、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吃水果、蔬菜过多时,尿液多为碱性反应;吃肉食及蛋白质过多时,尿液多为酸性反应。 参考值:尿液pH值:4.5~8.0 (平均数为6.0) 临床意义: (1)酸度增高:发热、糖尿病酸中毒、痛风、白血病、服用氯化铵等药物时尿液大多为酸性反应。 (2)碱度增高:严重呕吐、碱中毒、输血后、膀胱炎、服用碳酸氢盐等药物,尿液大多为碱性反应。尿液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素,可以使酸性尿变为碱性尿。

尿糖 [ Back Top ]

英文名称:Glu 化验介绍:人体血液中正常浓度的葡萄糖(70~100mg/dl)经肾小球滤过后,几乎全部被肾小管回吸收,所以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葡萄糖,一般化验检查不出来。但当血糖浓度增高(>160mg/dL)时,肾小管就不能把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此时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尿糖定性阳性。 参考值:酶法、试纸法、班氏法:尿糖定性阴性 班氏定法:100~900m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糖尿:过多吃入含糖高的食物后,可以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2)应激性糖尿: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可以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 (3)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综合症等都可因血糖升高,尿糖呈阳性。 (4)肾性糖尿:血糖正常时尿糖阳性,主要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回吸收功能减退所引起。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妊娠后期等可出现肾性糖尿。 (5)假性糖尿: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水杨酸、先锋霉素等,尿糖可以出现阳性反应,此时血糖不高,停药后尿糖转为阴性。

尿酮体 [ Back Top ]

英文名称:Ket 化验介绍:人体内的脂肪酸在肝脏中代谢时,如果氧化不完全,可生成三种物质: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的总称就是酮体。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脂肪代谢加速,肝脏酮体生成增加引起血中酮体过多从尿中排出,称为酮尿。 参考值:亚硝酸铁氰化钠法、试纸法:阴性 正常人尿液丙酮含量:20~50m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中毒时,尿酮体为强阳性反应。 (2)妊娠、子痫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能进食、呕吐、消化吸收障碍等,尿酮体可以为阳性至强阳性反应。

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Back Top ]

英文名称:FDP 化验介绍:纤维蛋白原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产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当泌尿系统有炎症时,泌尿道局部可以渗出少量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作用产生FDP随尿液排出。 参考值:正常情况下:阴性 (尿液中无FDP) 临床意义: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时,血液中FDP增高,尿中也可出现FDP。 (2)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尿中出现FDP,如果尿FDP进行性升高,说明病变在进展,提示预后不好。 (3)肾病综合征I型,尿FDP阴性;肾病综合征II型,尿FDP阳性,可以作为参考。 (4)肾脏肿瘤时,尿FDP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尿液渗量测定 [ Back Top ]

英文名称:OsP 化验介绍:尿渗量是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量,它反映了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泄速度,它不受溶质微粒大小和性质的影响,只与溶质微粒的数量有关。所以尿渗量更能切合实际地反映肾浓缩与稀释功能。 参考值:晚饭后禁水8小时,清晨送尿检查,尿渗量成人为600~1000mOsm/kgH2O(水)。尿液渗量与血浆渗量/的比值为2~4.5:1。 临床意义: (1)禁水12小时后,尿/血浆渗量比值应大于3;禁水24小时后应大于1;肾浓缩功能障碍时,比值等于或小于1。正常人禁水12小时后,尿渗量应大于800mOsm/kgH2O,低于这个数值说明肾脏浓缩功能不全。 (2)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肾间质性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早期,慢性肾炎病变累及到肾小管后,尿渗量可降低。

尿卟啉 [ Back Top ]

英文名称:PRN 化验介绍:尿卟啉是体内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某些遗传基因使人体内卟啉生成过多,引起血卟啉病。卟啉在体内代谢生成尿卟啉和粪卟啉,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当尿液中出现尿卟啉时,尿变为红色;也有可能是无色,但曝露于阳光下或酸化煮沸半小时后变为红色。 参考值:萤光测定法、醋酸沉淀法:阴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0~30μg/24h(小时) 尿卟啉<200μg 临床意义:阳性(升高):先天性血卟啉病、急性血卟啉病(发病期)、迟发性皮肤型血卟啉病(发病期)。

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计数 [ Back Top ]

英文名称: 化验介绍:患肾盂肾炎的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细菌。通过中段尿细菌培养可以协助诊断,确定细菌种类,指导临床医生用药以及观察疗效。在留取中段尿之前,应该充分清洗阴部、包皮及消毒尿道口。尿液内应无细菌生长。 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 (1)尿液内杆菌含量>100000/ml,为真性菌尿,对泌尿系感染有诊断意义。<10000/ml为污染造成,无诊断意义。 (2)某些球菌(如粪链球菌)在尿液中代谢繁殖慢,细菌计数>1000/ml已有诊断意义。 (3)原浆型(L型)细菌在一般培养下为阴性,只有在高渗环境中培养才能生长。

你还认为尿可以张头发么。。。。

以上就是关于郁美净婴儿可以使用吗 郁美净一岁内不能用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