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茵陈蒿汤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3-03-13 18:30:12 网络480
核心提示:本方中大黄为苦寒泻下的药物,因此临床上不适宜久用或者是大量应用。由于大黄含有鞣质,所以患者泻后大部分再次出现便秘,临床应予注意。同时大黄具 有活血化疲的作用,容易引起流产,孕妇应该谨慎使用。母婴血型不合怎么办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使用茵陈蒿汤注意事项有哪些

本方中大黄为苦寒泻下的药物,因此临床上不适宜久用或者是大量应用。由于大黄含有鞣质,所以患者泻后大部分再次出现便秘,临床应予注意。同时大黄具 有活血化疲的作用,容易引起流产,孕妇应该谨慎使用。

母婴血型不合怎么办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伤寒论》方之茵陈蒿汤 4.1 处方4.2 功能主治4.3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4.4 方解4.5 临床运用 4.5.1 加减法4.5.2 使用禁忌 4.6 现代适应证 4.6.1 急性黄疸型肝炎4.6.2 钩端螺旋体病4.6.3 胆囊炎 4.7 茵陈蒿汤的药理作用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4.7.2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对细胞的保护作用4.7.3 保肝利胆作用4.7.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4.7.5 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4.7.6 对肿瘤的影响4.7.7 参考资料 4.8 歌诀4.9 出处 5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茵陈蒿汤 5.1 方名5.2 组成5.3 主治5.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5.5 制备方法5.6 出处 6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茵陈蒿汤 6.1 方名6.2 组成6.3 主治6.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6.5 出处 7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茵陈蒿汤 7.1 组成7.2 制法7.3 功效及主治 8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茵陈蒿汤 8.1 方名8.2 组成8.3 主治8.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8.5 制备方法8.6 出处 9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茵陈蒿汤 1 拼音

yīn chén hāo tāng

2 英文参考

yinchenhao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erbae Artemisiae Capillariae Deco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茵陈蒿汤同名方剂约有五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茵陈蒿18g、栀子12g、大黄6g,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主治湿热黄疸。为治疗湿热黄疸之主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胆结石、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肺炎、蚕豆病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属湿热黄疸者。

4 《伤寒论》方之茵陈蒿汤

该方剂具有强大、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特别是对肝炎病毒、钩端螺旋体有抑杀作用,因此对急性黄疸性肝炎及钩端螺旋体病应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利胆和促进胆红素代谢作用,因而不仅对上述两种适应证,而且对胆囊炎、胆石症也应有一定的免疫作用。临床可以试用。[1]

4.1 处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2]。

茵陈蒿18克 栀子15克(劈)大黄6克(去皮)

茵陈蒿18g、栀子12g、大黄6g[3]

4.2 功能主治

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橘子,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3]

茵陈蒿汤功能清热利湿退黄[4]。治湿热黄疽,一身面目尽黄,黄色鲜明,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口渴,腹微满,大便秘,小便短赤等;近代也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等[4]。

4.3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2]

先以水煎茵陈,后纳余药再煎,去滓,分三次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4]。

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茵陈减600毫升,纳二味,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复减,黄从小便去。

4.4 方解

方中茵陈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而退黄;栀子清湿热、利三焦,引湿热从小便出;大黄降泄郁热,配茵陈、栀子通利大小便,使湿热之邪从大便出[4]。

黄疸有阴、阳之分,阳黄责之于湿热,阴黄责之于寒湿。本方为治湿热黄疸之主方,其病因皆缘于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湿邪与瘀热郁蒸于肌肤,故而一身面目俱黄,小便不利。治宜清热利湿,逐瘀退黄。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以其善能清热利湿退黄,为黄疸之主药。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引湿热自小便而出。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由大便而下。3药合用,以利湿与泄热相伍,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瘀热得下,则黄疸自退。[5]

黄疸之发生与消退,和小便通利与否有密切关系。小便不利,则湿热无从分消,故郁蒸发黄;小便通利,则湿热得以下泄,而黄疸自退。[5]

4.5 临床运用

茵陈蒿汤为治疗湿热黄疸之主方。凡临床上出现以全身发黄、黄色鲜明、小便不利、苔黄腻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3]

4.5.1 加减法

若兼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呕恶者,加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以和解少阳,和胃降逆;如兼有恶寒、身痛、无汗等症,可加麻黄、杏仁、连翘以解表散邪。若黄疸较重、热势较甚者,可加大青叶、板蓝根、黄芩、虎杖、白茅根等以除热退黄。如胁痛较重者,可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等,以疏肝行气止痛。如湿热黄疸,病情恶化,出现高热,烦躁,甚则神志不清、抽搐、出血等,属热毒内陷,可加牛黄、丹皮、赤芍、郁金、黄连、羚羊角等以凉血解毒。[3]湿热黄疸又有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的区别,若湿多于热者,加茯苓、泽泻、猪苓以利水渗湿;热多于湿者,加黄柏、龙胆草等以清热祛湿;若胁痛者,可加柴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气。[6]

4.5.2 使用禁忌

茵陈蒿汤方中大黄为苦寒泻下药,久用或大量应用易伤正气。阴黄证不宜用本方。孕妇慎用。[3]

4.6 现代适应证

茵陈蒿汤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胆结石、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肺炎、蚕豆病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属湿热黄疸者。[3]

茵陈蒿汤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属湿热内蕴者[6]。

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等[4]。

4.6.1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大多是由肝炎病毒经消化道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有甲、乙、丙、丁、戊、庚6种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但其他如巨细胞病毒等也可感染。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是病毒直接损伤肝脏,但大多数认为是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肝细胞肿胀、坏死,胆小管壁上的肝细胞坏死,导致管壁破裂,胆汁反流入血窦,肝细胞肿胀压迫胆小管使胆小管内胆栓形成,肿胀的肝细胞还可压迫胆管使胆汁瘀积,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以及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均可引起黄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厌油腻,黄疸和肝脏肿大。[6]

4.6.2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通过皮肤接触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和猪是主要传染源。钩体经皮肤侵入人体后,经淋巴系统或直接进入血液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毒血症状群,即为钩体败血症。之后钩体广泛侵入机体所有的器官组织,毒素与器官组织相互作用以及多种细胞因子进行参与造成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功能紊乱。此时肝脏细胞变性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肝内胆汁淤积;肾脏可出现间质水肿、肾小管退行性变,严重者出现肾小管缺血性坏死;肺部广泛点状出血,严重者呈肝样实变;脑细胞、骨髓等其他器官也出现相应病理改变;钩体病后期则主要是机体变态反应所致损伤。临床据侵犯器官部位、多少、程度、时间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分感染中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脑膜脑炎型。[6]

4.6.3 胆囊炎

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的急性化学性或细菌性炎症。胆道感染与胆石症互为因果关系,胆石症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致胆道感染,胆道感染的反复发作又是胆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胆囊管梗阻,胆囊肿大,压力升高,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增加;进一步发展为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胆囊炎,如果反复发作,胆囊中脓液进入胆管和胰腺管可引起胆囊炎或胰腺炎,也可引起胆囊穿孔,或穿破到十二指肠等器官形成胆囊胃肠道内瘘。[6]

4.7 茵陈蒿汤的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显示,茵陈蒿汤具有利胆、排石、保肝、降脂作用[4]。

茵陈蒿汤能增加胆汁流量,降低oddi's括约肌张力;能非常显著地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对血清胆红素亦有一定的作用;能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相对浓度,从而对胆囊结石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3]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茵陈蒿汤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及抗寄生虫作用比较广泛和强大,其中栀子、大黄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3味中药对钩端螺旋体均有抑杀作用。[7]

君药茵陈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完全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生长;同时茵陈挥发油对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许多真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ECHO11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高浓度茵陈煎剂还能抑杀钩端螺旋体,同时煎剂及挥发油对猪蛔虫及人蛔虫还有麻痹作用。臣药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杆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毛癣菌、黄癣菌、小芽孢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煎剂对钩端螺旋体及血吸虫也有杀灭作用;对柯萨奇B3病毒有抑制作用,对HBVDNAP(乙肝病毒DNA聚合酶)也有抑制作用。佐药大黄对多种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尤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较为敏感;同时对肠道厌氧脆弱杆菌有抗菌活性;对大多数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 *** 滴虫等也有抑杀作用。大黄抗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原微生物代谢及核酸合成。[7]

4.7.2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君药茵陈具有抗炎消肿作用,同时拮抗细胞内Ca2+超载,减轻Ca2+超载引起的细胞损伤。臣药栀子也有抗炎作用。佐药大黄对炎症的水肿、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白细胞游走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大黄能清除超氧阴离子、H2O2和其他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大黄素还可抑制白三烯B4生物合成,激活单核细胞分泌肿瘤TNFα和IL1、IL6、IL8,同时抑制内毒素诱导的上述炎性因子的分泌,亦能协调植物血凝素(PHA),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NFα。[7]

4.7.3 保肝利胆作用

茵陈蒿汤3味药均具有一致的保肝、利胆作用,临床实践也确实证明该方剂的上述作用,用于黄疸性肝炎疗效显著。[7]

君药茵陈煎剂及茵陈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及黄酮成分,对试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及坏死程度,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茵陈煎剂能使肝微粒体中的P450含量增加,具有诱导肝药酶的作用;还能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减少葡萄糖醛酸分解,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此外茵陈中含有锌、锰等微量元素,而锌参与200多种酶的合成,锌、锰直接参与机体的核酸、糖、脂肪、蛋白质代谢;茵陈能有效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促进肝细胞再生;茵陈煎剂、水提取物以及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可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其有效成分为茵陈香豆酸(A、B),6,7二甲氧基香豆素,色原酮,黄酮,二炔酮等10多种茵陈成分,这些成分能扩张胆管,收缩胆囊,加速胆汁排泄;羟乙基苯乙酮等还能增加胆汁中胆酸、胆固醇的分泌,臣药栀子水煎剂能促进胆囊收缩,加速胆汁排泄,栀子浸液能抑制胆红素生成,降低血中胆红素含量;栀子醇提取物和藏红花苷、栀子苷、栀子素等均能促进胆汁分泌,栀子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其水煎剂对暴发型肝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使血清胆红素、ALT、AST显著降低;栀子正丁醇提取物对Anie所致的肝组织灶性坏死、胆管周围炎及片状坏死等病理变化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佐药大黄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能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 *** 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繁殖,抑制HBsAg,降低肝纤维化,促进肝血流增加,改善微循环,从而降低AST及ALT,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大黄还能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从而改善管胆汁淤积,加强胆红素排泄;能促进胆囊收缩,松弛Oddi's扩约肌,使胆汁排泄量增加;还具有显著的泻下和利尿作用,因而可有效地阻断胆红素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代谢,具有十分显著的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7]

4.7.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茵陈可从多方面提高免疫功能,茵陈中的咖啡酸有升高白细胞数目的作用,茵栀黄注射液有诱生和促进干扰素作用,复方茵夏兰汤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T细胞活性。大黄可显著提高免疫功能,可促进肠黏膜单核细胞内钙释放,又可促进外钙内流,因此对肠黏膜细胞可能发挥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对脑细胞也有相似的效果,对巨噬细胞也有此作用;大黄素能协调植物血凝素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FNγ;大黄还能保护骨髓细胞免受免疫抑制剂的破坏。[7]

4.7.5 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茵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静、镇痛作用。臣药栀子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温作用,又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大黄则仅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7]

4.7.6 对肿瘤的影响

茵陈蒿汤君、臣、佐3味药均有抗肿瘤作用[7]。

君药茵陈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对AFB1诱发的活体细胞遗传损伤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对腹水癌细胞和移殖MethA细胞有抑杀作用,对致癌剂黄曲霉素B1致突变作用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对亚硝酸钠等诱导的SD食道上皮增生性病变及骨髓微核病变有抑制作用。臣药栀子对S180肉瘤细胞及腹水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佐药大黄恩酮多糖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对黑色素瘤、乳腺癌、腹水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d儿茶素能抑制淋巴肉瘤的生长,大黄能抑制癌细胞代谢、呼吸,又能抑制癌细胞DNA、RNA蛋白质合成,对宿主正常组织无影响。[7]

4.7.7 参考资料

对中毒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山西医药杂志》1975(3):79~93,四氯化炭中毒性肝损伤的大白鼠,在接受茵陈蒿汤治疗后,肝脏细胞的肿胀、气球样变、脂变与坏死,均有程度不等的减轻。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元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这就为茵陈蒿汤的退黄作用与治疗肝炎,提供了形态和功能的基础。

4.8 歌诀

茵陈蒿汤大黄栀,湿热阳黄此方施。[3]

4.9 出处

《伤寒论》

5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茵陈蒿汤5.1 方名

茵陈蒿汤

5.2 组成

茵陈蒿1两,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木通(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黄耆(锉)1两,大黄(锉,炒)2两。

5.3 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茵陈蒿汤主治黄汗,身体热不退,大小便不利。

5.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大小便通利为度。

5.5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5.6 出处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6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茵陈蒿汤6.1 方名

茵陈蒿汤

6.2 组成

茵陈蒿1钱5分,川黄柏1钱,黑栀仁1钱,灯心10茎。

6.3 主治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茵陈蒿汤主治头汗至颈而还,将欲发黄。

6.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滚,热服。

6.5 出处

《幼幼集成》卷四

7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茵陈蒿汤7.1 组成

茵陈、栀子仁各一两,大黄、芒硝、木通、寒水石各半两[4]。

7.2 制法

为细末,每服一钱,水煎,去滓服[4]。

7.3 功效及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退黄[4]。治小儿发黄,身如橘色[4][4]。

8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茵陈蒿汤8.1 方名

茵陈蒿汤

8.2 组成

茵陈蒿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桔梗(炒)半两,牡丹皮半两,贝母(去心)半两,荆芥穗(去梗)半两,升麻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

8.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茵陈蒿汤主治瘅疟。发作有时,但热不寒,头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肠秘积,小便黄赤。

8.4 茵陈蒿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煎1沸,急泻出,临发热头痛时,去滓热服,仍须食后。但此疟只发热,并初发时先壮热者,可服。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8.6 出处

茵陈蒿汤

病情分析:

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是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而发生的疾病,可使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症.患儿常因严重贫血,心力衰竭而死亡或发生严重黄疸,病死率高,即使幸存,患儿智力发育也受影响.

一,病因

母儿血型不合,常见的有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两大类型,分述如下:

1.Rh血型不合 当孕妇血型为Rh(-),丈夫为Rh(+),胎儿也是Rh(+)时,可以有少数胎儿红细胞带着Rh因子(抗原)进入母体,使母体致敏产生抗体,这些抗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抗体与抗原相遇发生溶血.随着妊娠次数增多,母体内抗体也逐渐增多,抗原抗体反应所造成胎儿贫血,也依妊娠次数增多而愈来愈严重,甚至发生死胎.第一胎婴儿每能幸免罹病.如孕妇过去有流产或输血史,则尔后第一次分娩胎儿也同样可患病.大多数Rh血型不合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病情进展较快.在我国Rh(-)者明显少于国外,其中约5%Rh(-)母亲的胎儿有溶血病.虽然发生率不高,但病情严重,往往引起胎婴儿死亡及严重后遗症,故应予重视.

Rh血型系统已确定有C,D,E,c和e五种抗原,各抗原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强,引起Rh血型不合溶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故临床上首先以抗D血清(抗体)检验其为D(+)或D(-),临床上将D(+)/(-)通常称为Rh(+)/(-).

2.ABO血型不合 一般孕妇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同样可以发生新生儿溶血症.ABO血型不合比较多见,约占妊娠总数的20%~25%,而发生溶血症者仅2%~2.5%,且一般都较轻.这是由于胎儿含有或多或少的可溶性A或B物质,能中和A及B抗体的缘故.症状较轻的ABO溶血症容易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混淆,部分发生严重的溶血症,其进展速度较慢,有时在出生后第3~5天才达到高峰.

意见建议:

二,诊断要点

1.病史 有流产,早产,死胎史或新生儿黄疸,则有血型不合可能,应作血型检查.

2.新生儿临床表现 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ABO血型不合者可稍晚),进行性加剧,肝脾肿大,且严重贫血.婴儿出生后立即呈现苍白甚至轻度水肿者,若不及时处理,数日内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及吸吮反射减弱,甚至抽搐等核黄疸症状.

3.实验室辅助诊断

(1)血型检查:对疑有母儿血型不合者,可在妊娠早期对孕妇及其丈夫或婴儿进行血型检查.①Rh血型不合者,母D(-),父D(+).如D抗原无不合而临床高度怀疑者,应进一步检查Rh系统其他抗原②ABO血型不合者以母O型,父AB型多见,父A型,B型也可发生本病.

(2)血不全抗体检查:①Rh不合的孕妇应夫妇双方查Coomb试验,阳性者应查抗D抗体及滴度.效价≥1∶32时提示病情严重.②ABO不合的孕妇也应夫妇同时抽血测定孕妇血中对其丈夫红细胞的免疫抗A或抗B抗体及其滴度,效价≥1∶64时才有意义,≥1∶512时提示病情较重,应住院治疗.

不全抗体检查孕早中期应每1~2个月检查1次,在妊娠28~32周间应每2周测定1次,妊娠32周以后每周测1次.

为加强孕期保健,怀孕前夫妇双方一定要查血型,以便早期发现血型不合,预防治疗.

生活护理:

三,处理

1.妊娠期 孕期应加强胎儿监护,如果抗体效价升高,可给孕妇服中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黄芩各10克,制大黄4.5克,甘草6克),每周1次,直至分娩为止.也可口服有免疫作用的中药(当归,川芎,木香,益母草,白芍等),对ABO不合者有一定疗效,但Rh不合者效果不明显.为提高胎儿抵抗力,可在妊娠24周后,30周,33周左右静脉滴注葡萄糖加维生素C10毫克.每日吸氧3次,每次20分钟.维生素E30毫克口服,每日3次.对重症者可考虑子宫内输血.如妊娠已近足月,过去又有死胎或死产史者,可考虑引产.如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在1∶512以上,Rh血型不合抗体效价在1∶32以上,应考虑引产.除非有剖腹产指征,一般不需剖宫,可经阴道分娩.但如临产后产程进展不顺利,应放宽剖宫术指征.

2.产时 产妇吸氧,避免用麻醉药及镇静药.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以减少进入其体内的抗体量.脐带应留7~8厘米长,立即以1∶5000呋喃西林湿纱布包裹,每天更换一次,以备换血时用.脐血送查有关化验.

3.新生儿 分娩时子宫收缩,大量抗体通过胎盘进入新生儿体内,大量红细胞遭破坏,产生严重贫血.新生儿肝脏,特别是早产儿肝脏不能处理大量胆红素,故黄疸逐渐发展.当胆红素过高时,损害中枢神经,最后可发生核黄疸抽搐死亡,故需积极治疗.①强的松2.5毫克,每日3次,以促使肝葡萄糖醛酸酶成熟,促进葡萄糖醛酸与间接胆红素结合成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直接胆红素,以减少核黄疸发生②每日静脉输入25%白蛋白10毫克/千克体重,或稀释于5%葡萄糖溶液中缓滴③口服葡萄糖水有利于间接胆红素转变为直接胆红素④苯巴比妥,每日5毫克/千克体重,分3次口服,共5~7天,亦有肝酶诱导作用⑤中药三黄汤加茵陈促使胆红素排泄也有效果⑥光照疗法,用蓝色荧光照射新生儿全身,能促进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成水溶性,并从胆汁排出,简便有效,现临床应用较多⑦换血输血,近年来由于治疗上的进展需换血的患儿已较少见.

茵陈蒿汤的组成与好处有哪些

导读: 。,中医方剂名。那么是做什么的,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汤。

【方剂名】 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 六两(18g),栀子十四枚(9g),大黄去皮,二两(6g)。

【方歌】 蒿汤治黄疸,阴阳寒热细端详,阳黄栀子大黄入,阴黄附子草干姜。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

现代用法:水煎服。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食少呕恶,腹满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数。

【方解】 本方证为湿热交蒸,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渗溢肌肤所致。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湿阻中焦,气机不畅,故食少呕恶,腹满便秘;湿热内郁,决渎失职,则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数,均为湿热之征,治宜清利湿热退黄。方中重用茵陈蒿为君药,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湿热黄疸要药。臣以栀子清利三焦,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大黄泻热通便,使湿热之邪随大便而下。三药合用,以利湿与泄热相伍,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郁热得下,则黄疸自退。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善能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阳黄证的主方。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等引起的黄疸,属湿热内蕴者。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寒凉,寒湿黄疸(阴黄)不宜使用。

茵陈蒿汤药方(二)《《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方名】 茵陈蒿汤

【组成】 茵陈蒿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桔梗(炒)半两,牡丹皮半两,贝母(去心)半两,荆芥穗(去梗)半两,升麻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

【主治】 主治瘅疟。发作有时,但热不寒,头痛不安,通身俱黑,大肠秘积,小便黄赤。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煎1沸,急泻出,临发热头痛时,去滓热服,仍须食后。但此疟只发热,并初发时先壮热者,可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以上就是茵陈蒿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频道。

【茵陈蒿汤】、【茵陈,】、【茵陈蒿】、【】、【】

茵陈蒿汤是一种药理作用非常不错的汤,对于很多的病症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很多中医都会选择用这种汤剂来给患者治病,很多朋友可能对这种汤并不是很了解,那么关于茵陈蒿汤的组成与好处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做出详细的讲解,希望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组成: 十八克茵陈蒿、九克栀子、九克大黄。

茵陈蒿汤主治: 湿热黄疸,见皮肤、巩膜如桔子色,小便赤黄、大便不畅、胸闷、口渴、苔黄腻、脉滑数等证。

用法: 水煎服。

功能: 清热利湿

方解: 本方以茵陈为主药,清湿热,利肝胆栀子清泄三焦湿热大黄荡涤肠胃瘀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三药均味苦性寒,清热利湿,使湿从二便排泄,故为肝胆湿热的常用方剂。

临床应用:

茵陈蒿汤是治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的效方,对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引起的黄疸属于湿热型得,根据个人情况需要进行加减使用。

1.恶寒、发热、头痛、加柴胡、黄芩以和解退热。

2.大便秘结者,加积实、虎杖或重用大黄以泻热通便。

3.小便短赤,选加车前草、金钱草、泽泻、滑石以增强清热利尿作用。

4.胁痛腹胀,选加郁金、积壳、川楝子以疏肝理气止痛。

5.热重者,选加黄柏、龙胆草以加强清热作用。黄疸者,选加金钱草、田基黄等以利湿退黄。

6.本方以大黄,用作攻下者,宜后下用作行瘀热,宜共煎。

以上就是关于茵陈蒿汤的相关介绍说明,平时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一些病症的话,那么通过服用茵陈蒿汤是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的,但是茵陈蒿汤是属于中药的范畴,因此最好是在中医指导下进行服用,才能保证安全和疗效,大家不可以盲目的服用这种汤剂。

以上就是关于使用茵陈蒿汤注意事项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