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号

   2022-06-14 09:42:21 网络810
核心提示:定远和镇远属于“铁甲舰”,理论上属于当时的“战列舰”。“定远”号铁甲舰在设计时参考了英国“不屈”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全钢结构的“定远”号铁甲舰满载排水量高达7670吨,较高的干舷可以让其航速达到15.4节,两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呈

定远号

定远和镇远属于“铁甲舰”,理论上属于当时的“战列舰”。

“定远”号铁甲舰在设计时参考了英国“不屈”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全钢结构的“定远”号铁甲舰满载排水量高达7670吨,较高的干舷可以让其航速达到15.4节,两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呈对角分布在烟囱之前,主炮塔装甲厚度305毫米,其余部分最低的装甲厚度也有7.62毫米,舰艇首尾各加了1门150毫米副炮、舰艇两侧还有4门75毫米炮、8门37毫米机关炮、2门47毫米速射炮、2门57毫米速射炮提供辅助火力。

致远和靖远是“穹甲巡洋舰”

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蒸气机,4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6850匹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102毫米(倾斜处)/51毫米(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76毫米,火炮炮盾厚51毫米,全舰编制204-260人。

后蒸汽时代的战列舰要到20世纪初的“无畏舰”才开辟了“战列舰”的新时代,满载排水量2万吨以上。

经远舰,镇远舰,定远舰的船长分别是谁

在大连湾——旧黄海战场附近,发现了一艘沉船,这艘沉船正是清朝北洋水师著名战舰——经远号。

相对于镇远、定远亦或是致远,经远号不算出名,但它却是北洋水师中,第一艘真正意义上被击沉的铁甲战舰。在日本战舰的围攻下,经远舰230多名船员,只有16人幸存,舰上军官诸如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二副陈京莹等人全部牺牲,可谓壮烈至极。

在考察过程中,潜水员在舰首发现了74颗步枪子弹。众所周知,在铁甲舰时代,海战都是以大炮和鱼雷决胜,毕竟再强劲的火枪,也不可能射透厚厚的铁甲。然而,这些子弹发现却证明了一点,经远舰上的士兵在与日本战舰血战时,曾掏出步枪,试图与日本人决一死战。

经远舰不用火炮,却用枪支作战,北洋海军官兵为何会做出如此不合常理的举动呢?专家解释道:“这正是北洋海军官兵最为壮烈的地方!”

在大众的映像里,北洋水师是亚洲第一海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甲午战争爆发时,这个位置已经让给了日本联合舰队。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主管财政、且与李鸿章有过节的翁同龢就不肯再批经费给北洋水师。导致北洋水师在10年内,没有添置一艘军舰,甚至没有添置一门火炮。

19世纪末,海军技术、装备日新月异,固步自封的北洋水师就这样遗憾地错过了海军发展的黄金期。而日本就不一样了,他们举国上下齐心协力,购置大量新式战舰,无论是吨位、火力还是速度,都超越了北洋水师。除了北洋水师的定远和镇远舰,其他的战舰都不是日本快速战舰的对手,而经远舰的悲剧也就注定了。

在黄海海战中,速度奇快的日本战舰迅速包抄了北洋水师,定远和镇远舰遭遇了日军的集中打击。为了破解日本对定、镇二舰的围攻,经远舰长林永升一马当先,率领舰上230名官兵向日舰发动最勇猛的冲击。

然而不幸的是,经远舰很快遭到日军“吉野”、“高千穗”、“秋津州”、“浪速”4舰的围攻。其中,吉野和浪速都是日军王牌,速度和吨位都大大超过经远舰。虽然林永升沉着指挥,但仍不幸被敌军速射炮击中,壮烈牺牲。

林永升牺牲后,大副陈荣立即接过指挥,又不幸被日军杀害。但经远舰毫不气馁,二副陈京莹又接过了指挥权。为了重创日军,陈京莹指挥战舰向某艘日本战舰撞去。只可惜,敌人炮火实在猛烈,经远舰最终惨遭击沉。

今年有哪国内有哪些考古大发现?

那是不叫船长,叫管带

“经远”舰管带 林 永 升

“镇远” 舰管带 林 泰 曾

“定远”舰管带刘 步 蟾

望采纳

在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避战保船”正确吗?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解开岭南先民来源之谜的一把钥匙

青塘遗址位于广东省北部清远市所辖英德市青塘镇,是华南地区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典型的洞穴遗址,展现了2.5万至1万年前华南地区的聚落形态。

通过3年考古工作,在青塘遗址发现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连续的地层堆积,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处重要遗迹,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动物骨骼化石及植物遗存等各类标本一万余件。诸多发现使这里成为解开岭南先民来源之谜的一把钥匙。

考古发现一座距今约1.35万年的墓葬,出土一具保存较为完整的人骨化石,其葬式为蹲踞葬。这可能是中国最早有下丧仪式的墓葬。考古学家通过遗存的骨头,证实了广东人果然吃遍“海陆空”:他们的食谱以鹿为主,还有鸟、鱼、龟鳖、螺蚌……火塘遗迹表明熟食是常态,而一堆煮干敲碎的骨头渣说明了先人们食物利用的效率很高。食物种类的变化,反映的是中国南方从狩猎采集社会向早期农业社会过渡的历史。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与手段使日本的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而后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提升,日本的军事实力也随之水涨船高,之后的一系列军事改革更是让日本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逐渐强大的起来的日本开始走向积极扩张的道路,而他们确定的首要目标便是当时的中国。

明治维新图景

彼时的中国正值摇摇欲坠大清王朝时期,政治上的黑暗腐败,经济上的凋敝衰落,以及军事上的外强中干。虽说洋务运动也曾让这个堪堪而亡的王朝进行了一段回光返照似的日子,但这并不能阻挡它逐渐走向末路的脚步。光绪二十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一直败退的朝鲜政府向清政府请求支援,而日本也趁机派兵到达朝鲜,妄图挑起战争,后中日两国宣战,甲午战争爆发。

晚清时期下的百姓

1894年9月15日,北洋水师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日本舰队率先开火并以其军舰在速度以及炮火方面的优势,从横向上越过北洋舰对阵前,然后转攻处在右翼的的超勇舰和杨威舰。这两舰的舰龄已有十三年,不仅老朽陈旧,防御力极低,而且速度迟缓,战斗力极其微弱。尽管两舰死战,但双方战舰实力悬殊,终是中弹。其中超勇舰管带黄建勋坠海,有人来救,黄建勋不肯,遂从容捐躯。其舰上官兵也大都壮烈牺牲。但与此同时北洋舰队也组成了人字形舰阵,并将日舰队分割为二,并以各舰主炮猛烈攻击攻击日舰。

定远舰

而后,负责在定远舰上指挥的丁汝昌被日舰炮弹打伤,帅旗亦被打落,无人指挥的北洋舰队开始各自为战。之后北洋舰队各舰逐渐处于下风,形势大为不利。但北洋舰队的大部分官兵面对日舰的炮火毫无畏惧,死战不退。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身受重伤,但只是简单包扎之后便返回甲板之上坐镇。各舰官兵悍不畏死,英勇杀敌,即使船仓起火,即使船身中弹倾斜,但仍以主炮狠击敌人。

丁汝昌

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敌舰死命相战,全舰官兵无一人心生胆怯,无一人贪生怕死,直至舰身中弹累累,见日舰吉野号凭借着速度上的优势肆无忌惮的打击北洋舰队十分气愤,遂言“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随后致远舰加快速度猛然冲向吉野号。日舰见致远舰冲来大惊失色,忙集中炮火攻击致远舰。最终致远舰被击沉,全舰官兵除去获救的七人之外,全部壮烈殉国。邓世昌坠海之后,见人来救言道“阖船俱没,义不独生”,遂自沉大海,终年四十五岁。

致远舰

之后经远舰在日舰的围攻之下中弹起火,但管带林永升临危不惧,任镇定指挥全舰官兵奋勇抗敌,之后更是以一敌四死战不退。然而日舰的数量实在大多,管带林永升被炮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之后船身也向左侧倾斜,不久之后“左舷舰首向下沉入水中”。在此种危急关头之下,余下官兵无一人跳海逃生,任以战舰主炮继续奋勇迎敌,直至最后经远舰沉没海中。

经远舰

据战史记载,经远舰也曾像致远舰一样对敌舰发起过同归于尽似的冲锋,可惜最候因敌舰猛烈炮火而被击沉。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5艘军舰,死伤官兵约800人,日舰方面重伤5艘,伤亡239人。黄海海战之后,北洋水师“避战保船”最终使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从经远舰打捞上来的子弹残骸

2014年在黑岛海域的老人石附近,一位国内知名水下摄影师拍摄了到经远舰的残骸。20187月到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展开了对经远舰的考古调查工作,并发现以及清理出大量铁、木、铜、铅、等各类材质的遗物标本500余件。其中包括毛瑟步枪的发子弹以及74发子弹壳、左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47毫米炮弹等武器装备。而之所以确定这便是经远舰,是因为考古队员经远舰残骸附近发现了刻着“经远”二字的木质名牌。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北洋水师都存在着误解,认为他们胆小怕事,认为他们苟且偷生,但事实上,北洋水师中的大部分官兵在与日作战时都悍不畏死,勇猛异常。他们甚至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作战,即使战舰即将沉没,他们还是利用可以利用的炮火来痛击敌人,那打捞上来的74发毛瑟步枪子弹壳就是最好的证明。海战之中根本用不着步枪,但这些子弹壳便足以证明他们曾和敌人近距离的交过火,他们并不是懦夫,而是我华夏铁骨铮铮的大好男儿。

以上就是关于定远号 致远号 镇远号 还是哪个战舰,虽然沉在海底了,被盗了。请问谁知道?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