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昆明金殿人多吗?

   2022-11-30 20:32:54 网络330
核心提示:多。昆明金殿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8公里,昆明金殿名胜区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3.18万人,因此人非常多。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昆明金殿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昆明机场附近的景点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

2022昆明金殿人多吗?

多。昆明金殿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8公里,昆明金殿名胜区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3.18万人,因此人非常多。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昆明金殿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

昆明机场附近的景点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金殿名胜区,位于昆明东北郊鸣凤山,是集名胜古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太和宫金殿”及昆明园林植物园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园林。2002年通过国际ISO9001/14001质量、环境管理认证,同年被命名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优秀文明旅游景点。紫禁城筑于明代,作保护铜殿之用,城高丈余,周长三百六十五尺,取一年天数,暗喻日日平安。整个城强墙用青砖所砌,坚实厚重,嵌砌严密。在东南西北各开一门,门以红柒粉绘,金钉穿户。西门顶上建有二层高城楼,供奉魁星,俗称“魁星楼”。紫禁城饱经沧桑,几经兵燹、地震毁坏,幸赖历代管理人修葺,得以完好如初。金殿文物馆建于太和宫天师殿内,馆藏大量明清以来的重要文物,其馆藏量在全省风景旅游区中首屈一指。收藏有铁器、铜器、瓷器、兵器、法器、衡器、石雕、木雕、泥塑、锦缎、经典、古代生活用品及名人字画和碑刻等。这些文物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融铸着滇人的智慧,饱含着丰厚的历史人文信息,有珍贵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其中以道教镇山七星宝剑,七星旗,吴三桂使用过的大刀为代表,为探索云南道教和地方文化史提供了重要依据。西周青铜文物展室设于太和宫天师殿,为弘扬战国至西汉时期,以及后代历朝高度发达和有地方特色的青铜文物,展出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青铜器仿品,有具有云南爨文化特点的历代铜制器物、中原传入云南的历代铜器、道众生活与法事活动用的铜铸器物等。其中有铜俎、贮贝器、铜枕、铜鼓、铜兵器、编钟、酒鐏、古鼎、铜乳锣、铜纹片等,做工朴拙优美,典雅精致.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金殿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昆明金殿有什么好玩的?为什么又会叫金殿呢?

昆明机场附近的景点? 昆明机场附近的景点有:昆明金殿风景名胜区、昆明官渡古镇、昆明翠湖公园、张家坡客堂、龙泉胜境等。昆明,别称“春城”,云南省省会,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一、昆明金殿风景名胜区

昆明金殿名胜区,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故而得名,又称为铜瓦寺。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道教太和宫的一部分,始建于明代(1602年),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且保存最完好。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新修葺,历史悠久。金殿自然风光优美,小径穿林而过,苍翠树木遮天蔽日,偶有鸟鸣,深得道家文化之精粹。初春时节,景区“金殿博览苑”中的百亩茶花竞相开放,映出漫天绯红,美不胜收。

二、昆明官渡古镇

历史悠久的官渡镇位于昆明东南郊,是昆明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官渡古镇大门(大牌坊)位于昆明东南郊8公里处,地处滇池北岸、宝象河下游,占地17平方公里。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 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

三、昆明翠湖公园

昆明翠湖公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故称“菜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到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荷花,始有“翠湖”美称。

四、滇池

滇池风光秀丽,为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紧邻大观公园,与西山森林公园、云南民族村隔水相望。可沿东岸在湖边漫步,或乘船游览,冬季的时候可投喂红嘴鸥。还可顺路到云南民族村游玩一番,感受云南省多民族的风情。

五、龙泉胜境

龙泉观,位于云南昆明城北12公里龙泉山麓。据《龙泉山道院记》记载:明洪武已亥年(公元1395年),西平沐公在此择高地构道院一区,命道士徐日暹主之。不久,长春真人刘渊然祖师到滇,在此居住并弘道。明清以来,昆明龙泉观经多次重修和扩建,龙泉观已形成包括黑龙宫、天君殿、祖师殿、玉皇殿、三清殿等殿堂在内的滇中作为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之一。观内的唐梅、宋柏、明茶等古木名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昆明 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左右。历史上年极端气温最高31.2℃,最低-7.8℃。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昆明金殿是什么样的建筑?长、宽、高及重量各是多少?

昆明金殿一般指太和宫金殿。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郊7公里处的鸣凤山麓,坐东向西,是云南著名的道观。主殿系青铜铸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名之“金殿”,是我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殿位于昆明城东8公里鸣凤山密林中,因用黄铜铸成,在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照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这座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总重量达250吨,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包括梁柱斗拱、瓦楞顶檐、神像罗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铜铸成。

整个建筑雕刻细腻,比例匀称,造型美观,且极其精细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木构古典建筑。殿基边沿环绕大理石雕凭栏,台阶、御路、地坪皆大理石砌成;殿前还有明代所植紫薇二株、茶花一树。

金殿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云南巡抚陈用宾仿照湖北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样式建造,供奉北极真武大帝,周围建砖墙保护,有城楼、宫门等建筑,称太和宫。崇祯十年(1637年),由巡抚张凤山将铜殿拆运至宾川鸡足山。现存金殿为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建。

除参观建筑物外,附近的当地特产还有过桥米线、各种野生菌干货、民族蜡染、扎染,云烟等。旅游时可以试试智能语音小助手“秒懂旅行”,查景点听讲解让你毫无压力!

昆明鸣凤山金殿

金殿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坐落在昆明城东北郊鸣凤山,俗名鹦鹉山。鸣凤山原名相度山,明万历年间始创太和宫金殿以后,改称鸣凤山,系明代以来云南著名的道观风景名胜区。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宫碑记》详细记载了太和宫创建的历史:“滇南苴兰(昆明)会垣东关外,距城十五里许,有山鸣凤,又俗名鹦鹉山。前明万历壬寅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公用宾,会同黔国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刘公会于是山之巅,仿照湖广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铜为殿,铸供真武祖师金身。名其宫曰‘太和’,亦仿照武当山中峰宫名也。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所供圣神仙佛,各有专司,瞻拜者历历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宫’统之。其地左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洵为滇南一胜境也。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任其信口而出耳。” 这段碑文依据史料,叙述了仿湖北武当山始创昆明太和宫金殿的时间、创始人、冶铜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观规模,以及鸣凤山的山势。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用宾”,陈用宾会同黔国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刘会,同登鸣凤山巅,商定仿武当山中峰兴建太和宫。这与明万历甲辰年(1604年)正月太和宫创始人陈用宾所撰《鼎建太和宫记》是一致的。舒藻的碑记用白话叙述,通俗易读。陈用宾的碑记文言纪事,不容易读。 金殿舒藻碑文中所说:“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一段不准确。其实创建太和宫前七年,就已建“环翠宫”。陈用宾撰《环翠宫记》称:“余抚滇之三年,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其中为阁,祀吕师(吕洞宾),殿有二,王、陶天君,何、柳二仙并祀阁上。” 陈用宾,福建晋江人,明进士,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以右佥都御使巡抚云南。陈用宾“抚滇之三年”,即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他“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万历三十年(1602年)“叩请”陈用宾兴建太和宫金殿的“道士徐正元”,就是环翠宫的道士。 正如陈用宾《鼎建太和宫记》所述:“及抚滇之九年”,即万历三十年(1602年),陈用宾“偕卜胜东城,相度山原间几一舍许无当者,延伫环望,真气英英,连蜷环翠宫左,扪萝视之,适彩雉从中盘起,玉局宛然,无亦光岳之閟有待欤?” 陈用宾偕沐昌祚、沐睿、刘会等登相度山,卜胜选址,已见山势“连蜷环翠宫左”。这清楚说明,明万历三十年陈用宾为太和宫选址时,已有环翠宫。太和宫金殿、三元宫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动工兴建,“始事竣工,俱以王正之月,甫一载而缮定”。“万历甲辰(1604年)岁春正月吉旦”,陈用宾撰立《鼎建太和宫记》。 民间传说陈用宾曾在鸣凤山“三遇吕洞宾”,是吕仙引示他鸣凤山是“洞天福地”,所以他“抚滇之三年”即“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其中为阁祀吕师”。环翠宫建成后,陈用宾曾撰楹联: 金殿空山曾 春梦惯迷人,一品朝衣,误了九寰仙骨,鸡鸣紫陌,马踏红尘,军门向那头跳出? 约伴,七闽片语,相邀六诏杯茶,剑影横天,笛声吹海,先生从何处飞来! 陈用宾身居云南“军门巡抚”,既迷恋官场“一品朝衣”,又向往道教“九寰仙骨”,矛盾的心情,只有请问“剑影横天,笛声吹海”飞来的吕仙人,他该“向那头跳出”? 陈用宾《建太和宫记》开头有这样一段话:“考玄帝天乙之精,乘玄枵当帝座,迹最著于太和,贞观而还,代能尊祀。我成祖文皇帝穆有遐思,式廓其制,千古让隆焉……”说是真武玄帝系“天乙之精,乘玄枵当帝座”,真武神迹,太和山(即武当山)最著名。从唐贞观年间以来,世代尊祀。明成祖朱棣崇信真武,敕令大修武当山,千古隆重奉祀真武。武当山有“真武神,永乐像”的传说,以后天下真武宫都按这“永乐像”塑真武。 明崇祯十年(1637年)金殿移到宾川鸡足山,史志碑记所载是一致的。明崇祯十年(1637年)云南巡抚张凤翮将铜殿移到宾川鸡足山天柱峰。天柱峰为此又称“金顶”。鸡足山铜殿毁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期间。张凤翮移铜殿时,太和宫铜殿的基座、下层平台砂石浮雕栏杆未拆,保存至今。 清康熙年间重建鸣凤山太和宫铜殿,“范铜至五百余万之多”(250吨)。1980年清洗铜殿烟尘污垢时,发现铜殿正梁上通体被烟垢覆盖的铭文,梁中间的字被藻井遮盖,我爬上去看是“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铭文证实清康熙九年(1670年)吴三桂修葺太和宫,重建真武铜殿,铜铸神像,竖“铜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吴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举兵反清,故方志碑记只称“清康熙九年重铸”,回避是吴三桂重铸铜殿。 金殿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口“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这就是碑记中所载真武“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吴三桂又将其使用过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宫,以炫耀其武威。 铜殿正面,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年)云贵总督王继文书悬“南无无量寿佛”铜匾。“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不少人感到疑惑,一代名儒的云贵总督,为什么在真武道宫挂佛教匾?武当山记载,永乐十四(1416年)武当天柱峰顶建真武铜殿时,峰巅咫尺地盘上已有佛教无量寿佛殿,佛道互不相让。得知建铜殿是圣上旨意,佛家折中,“让地不让佛”,真武殿上挂“无量寿佛”匾,朝拜真武同时,也颂“南无无量寿佛”。鸣凤山太和宫仿武当山中峰兴建,王继文依据武当山典故悬匾。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二天门碑记》记载了清代昆明两次地震的情况:“乾隆年间,滇省地震,星旗救劫,厥有灵徵”。这次地震影响不大。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二十三日,滇地大震,复得殿宇牌坊,客座茶房,震摇摧坏。”太和宫更大的劫难是咸丰年间,太和宫毁于兵燹,三元宫化为灰烬。每一次损坏后,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修缮。其中,光绪十六年(1890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十五年间,太和宫住持李明清劝募“缙绅王炽、余安转禀督办云南矿物、前巡抚唐公炯,倡铸铜一万斤,并遍约同人,量力捐助。铸造亭子、侍座神像、格扇瓦片,并重修山门、牌坊、殿宇,众作新之。” 太和宫金殿于1950年军事接管,定为“昆明市金殿名胜区”。先后隶属文教局、建设局、文化局、园林局管理。1966年“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期间,各殿泥塑神像被破坏,殿宇坍塌,荒烟蔓草。1968年又将太和宫划属昆明力车胎厂作宿舍,1970年由昆明市城建局收回。 金殿粉碎“四人帮”以后,逐年修复古建筑,重建雷神殿、老君殿、三丰殿,翻修三座天门、棂星门,新建长廊亭台,局部维修明代城墙。1983年兴建山巅钟楼,保护原昆明城宣化楼之明代永乐大钟。 1983年至1991年,在鸣凤山东面、南面新征土地273亩,兴建占地500亩规模的“昆明园林植物园”。园林植物园分为十二个专类花卉园区茶花园、温室花卉区、杜鹃园、水景园、木兰园、蔷薇园、竹类植物园、裸籽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造园示范区、鹦鹉园(盆景区)和雪松草坪园。省、市政府先后投资达800余万元。 为迎接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1997年至1999年,市政府先后在鸣凤山金殿投资2000万元,全面维修太和宫古建筑群,整修钟楼,开辟钟楼旅游服务区,兴建大型观赏温室,新建杜鹃精品园,开发兰圃和蕨类植物园,重建秋园餐厅,改造旅游招待所,重建园内旅游厕所。在金殿自筹资金兴建“中国金殿博览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金殿青铜文化旅游景点……这次整治修建,为太和宫金殿创建四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葺和兴建。金殿名胜区1999年跻身云南省一流风景名胜区。

以上就是关于2022昆明金殿人多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