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美国人在法国买房?

   2023-05-14 16:28:08 网络830
核心提示:美国房产商很苦恼:在美国房价飙升至历史新高后,许多买不起房子的美国人都不在本土买房了,而是蜂拥般地移居欧洲。莱坊房地产经纪公司(KnightFrank)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前5个月,美国买家对法国房产的搜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7%,其中

为什么很多美国人在法国买房?

美国房产商很苦恼:在美国房价飙升至历史新高后,许多买不起房子的美国人都不在本土买房了,而是蜂拥般地移居欧洲。

莱坊房地产经纪公司(KnightFrank)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前5个月,美国买家对法国房产的搜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7%,其中巴黎、普罗旺斯、法国里维埃拉和法国西南部是最受欢迎的地区。

除法国外,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目光投向了西班牙马略卡岛和意大利撒丁岛等地区,希望在那里安家。

据媒体此前报道,莱坊的房地产专家杰克·哈里斯表示,在法国和意大利,来自美国人的买房需求都达到了至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葡萄牙、希腊也是美国人中最受欢迎的目的地。纽约苏富比国际地产公司此前表示,今年4-6月,请求移居希腊的美国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0%。

部分欧洲地区房价太便宜了

美国本土房价飙升,而欧洲部分地区房价便宜得惊人,是促使美国人到欧洲抢房的一大原因。

今年4月在意大利实现买房梦想的亚特兰大人StephanieSynclair,在西西里岛的墨索梅利买了一套3100平方英尺的房子,外加一套较小的房子和一个800平方英尺的店面,这一共才花了6万欧元!

“如果不是美国市场如此疯狂,我绝不会考虑在意大利买房,”这位企业家表示。她计划远程办公,并想象着美酒佳肴的“美好生活”,以及她计划在她的店面开设的一个当地文学俱乐部和艺术空间,“让人想起1920年代巴黎的艺术场景”。

房地产平台Zillow和Idealista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亚特兰大的住房均价达到了404575美元,同比上涨19%,而西西里岛巴勒莫地区800平方英尺的房屋均价仅为86560欧元。

除了房价价差,美元兑欧元汇率大幅升值是另一大原因,莱坊最新报告显示,仅欧元贬值一项,就意味着美国人在欧洲购买房产的成本比一年前便宜了16%。

此外,推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移居欧洲的原因,还有美国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国内的政治分裂,以及边境关闭两年后旅行的回归等因素。

本土楼市在崩塌

而一度繁荣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加速降温。

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独栋住宅建设大幅下降,美国7月新屋开工总数年化为144.6万户,为2021年2月以来新低,新屋开工年化环比下降9.6%,降幅超过预期。同时,由于抵押贷款利率上升,买家继续退出市场,取消的交易也增加了。

在线房地产平台Redfin的数据显示,7月份约有6.3万套购房协议被取消,约占当月签订合同的房产数量的16%。虽然在正常时期,交易也会因一系列原因而失败,但随着销售放缓和借贷成本上升,取消交易的比例一直在上升。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也在继续恶化。周一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8月份美国建筑商信心指数连续第八个月下滑,为2007年以来的最长连跌。

全球最大家具建材零售商家得宝(HomeDepot)上个季度业绩好于预期,但该公司表示,客户交易量继续下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http://mepzx.com/zd/ym

房价为什么上涨?

房价会一直上涨的原因有经济发展需要房地产带动;城镇化带来的巨大人口在刺激房价上涨;开发商和炒房者希望房价上涨,总会联手炒作;银行、中介机构和购房者对房价上涨起到促进作用

一、经济发展需要房地产带动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经济一直都保持高速发展,而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房地产的带动。

二、城镇化带来的巨大人口在刺激房价上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60%,这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带来的房价的上涨。因为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楼市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市场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例如大家经常就能见到售楼处有排队买房的购房者,最后的结果就是开发商趁机涨价。

三、开发商和炒房者希望房价上涨,总会联手炒作

开发商和炒房者是房价上涨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人,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制造房价上涨的理由。以炒房者为例,为什么炒房者会一次性购买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房子,还不就是要制造出一种楼市供应不足的假象,让购房者都争抢房源。而且更多的时候,炒房者会通过相互交易把价格哄抬上去,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这么讨厌炒房者的原因。

实际上这几年为什么三四线城市的涨幅会超过一二线城市,也就是因为大量炒房者在政策的限制下,根本没办法在一二线城市炒房,只能跑到三四线城市去炒作。所以在炒房者和开发商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房价才会一直上涨,直到现在涨到这么高的水平。

四、银行、中介机构和购房者这些楼市里的参与者对房价上涨起到促进作用

银行和中介机构就是靠着房地产市场吃饭的,房价上涨他们就能赚到更多钱,他们对房价上涨的影响十分明显。主要是购房者也对房价上涨起到刺激作用,因为所有人在买房之后都希望自己不会亏本,都希望房子能跑赢通货膨胀的速度,最好是能带来财富上的升值。例如现在就有很多业主抱团涨价的消息,其实也证明购房者对房价上涨的作用。

扩展资料

央行司长表示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比较大:

4月1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比较大,高杠杆的中小房企的债务违约等潜在风险也是值得持续关注的。

他指出,金融风险总体是趋向收敛的。当前疫情影响不确定性较大,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比较大,外部冲击引发境内金融市场波动,股市、债市和大宗商品市场面临振荡的风险,少数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还处在风险的暴露期,中低资质的企业还面临融资困境,债务违约的风险比较高。

深度解读:房价与汇率有何关系

可以从以下方面参考: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商品的价格由货币价值,产品价值,供求关系三方面决定。

近十年,房地产价格上涨已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除了德国和日本以外,从1995年开始,美国到现在房价上涨了27%,瑞士翻了一番,爱尔兰增加了2倍。英国和韩国也是截至不住的上涨。伦敦的房价上涨了一倍。中国近几年平均涨幅超过8%。导致这一世界性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相对固定产的贬值。世界通货膨胀率每年达到5%。人民币虽然相对美圆有小幅升值,但是由于美圆的贬值厉害,实际上人民币相对欧元也是贬值的。

第二,产品价值的上升导致价格的上涨。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以前的穷乡僻壤迎来了发展契机和被利用的价值。城市的拓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的改善,使土地开发价值增高,再加之耕地的减少,土地资源的日渐稀缺,均造成土地价格的上涨。还有建安成本的升高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同样促使了开发成本的增高,房价的上涨。另一方面,产品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也导致了房价的上涨。很多年前盖房大家都追求一个实用性,几乎不会做项目的规划设计,大多为砖混结构的多层,很多外墙都省略,更谈不上对美的向往。现在的房地产的项目,从最早的规划设计到最后的交房标准,为了适应人民的品位的提高,环境的提升,建筑的节能和跟上时代的步伐,均做到了产品的改良和品质的大幅度提高。

第三,供求关系。目前中国城市化建设和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每年产生了7亿平方米的需求。然而能提供的面积包括新开工建设的和旧城改造的共只能达到6亿平方米。使近几年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庞大的需求,GDP的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消费力得以大幅度释放。

除了马克思价值观三方面的原因。其他投资渠道的匮乏以及传统的中国文化也是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股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大众群体难以找到更好的理财渠道,有钱人纷纷把钱投入房地产。传统的居者有其屋的观念,使中国很多才毕业的学生也纷纷筹钱购房,现在的年轻女性更是无房不嫁。文化的传播使年轻人都把购房当成第一目标。然而在德国等地,人们的平均购房年龄达到四十岁。许多人都是结婚和有小孩子后,才有实力买房,年轻时都是选择租房。

如果经济危机爆发,房价会降吗。

下午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贬值会导致房价大跌?听了这个论断,我不禁哑然失笑。我说,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厘清汇率和房价的关系。主要是搞清楚三个问题,第一,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是强势美元造成的,相对来说,人民币对于非美货币还是相对升值的。人民币贬值可能是一个中期趋势,长期趋势人民还会升值。第二,本来房价与汇率的关系不大,有可能是正相关,也有可能是负相关。但对目前中国来说,存在一个预期,可能会无论汇率怎样变动,都会促使房价微弱上涨。第三,就人民币在升值过程中的贬值来说,不仅不会导致持有美元的外资撤出,更有可能会流入。我对朋友说,我分别来阐述这个问题,你会更清晰,不然你可能被忽悠住。第一人民币最近几天对美元开始了贬值,这里原因其实在于美元的问题,美元本身走强的速度很猛,已经达到了2002年的水平。如果美元继续走强的话,人民币可能还要贬值,最近听说美国财长又要来中国让人民币继续升值了,真的很搞笑,是你们美元为了打击欧元、日元等挑战你们美元霸权地位而采取的升值,现在又来赖人民币贬值了。美国为了避免美元霸权受到威胁,刺激自己国家的实体产业,避免美元沦为白条而丧失信用,今年采取强势美元措施,估计最近一段时间美元还会强势。但相对于其他非美货币对美元狂跌来说,还是在升值。第二,一般来说,人民币升值,会促使外资进入中国楼市,因为外资可以获得资产升值和汇率双重利益,2005年以来,外资进入中国楼市就是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预期下进入的。但是,反过来说,为何说人民币贬值一些,并不能促使外资大撤退反而还积极进入呢?其一,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基本上还是升值的,这一部分外资不会撤出,非美元货币国家的大宗商品被抛售,非美货币也大跳水,而人民币相对坚挺,对他们来说,人民币是相对升值的。其二,美国是危机的中心,而中国依然是资本最看好的避风港,这次中国的救市力度比美国还大,这些外资没有理由去赌人民币会持续贬值下去,这次贬值仅仅是对美元强势而言的,再说,全球非美元货币对美元都在大幅度跳水,没有理由要求我们只升值,不回调。也就是说,这次贬值是大趋势升值过程中的一次中级回调。因此,那些外资很可能就会趁机杀入,而非做出相反的动作。其三,只有房地产市场对汇率的敏感度不高,因为其他大宗商品都是美元商品,房地产则不是,特别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是如此。原因很简单,其他大宗商品可以世界自由流动,房地产市场只能在国内。全球性的房价不可能是一样的,关键看土地所内核价值。如果一个城市生活质量高,这个房子所扩张的价值就水涨船高,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受制于国际大宗商品大幅度上扬,国内的很多商品价格很快就上扬,国际大宗商品大幅度下挫,国内商品价格就会大幅下滑,这跟全球市场相关。而房地产不一样,房屋的建筑部分是折旧的,毫无保值可言,如果硬说房价与汇率有联系的话,就是建筑材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有关系,从这里传到至房价中来,但房地产市场的周期很长,短期内也难以波及,等到波及后,其他因素可能就变化而抵消了。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相对于其他商品下跌,而房价基本保持稳定,可以是升值了,随着国内消费和投资找不到应有的渠道,即这些脱离生产的资本不可能老是蹲在银行里或者处处游荡,更重要的是,房价短期内的稳定不再飙升,为刚性需求者提供了入市的良机。因此,很可能会随着政策的宽松,还会重新再来,会成为拉动投资和消费的一个发动机。第三,人民币升值导致各类人民币计算的成本和费用都会上升,国内的实际工资、房屋租金、地价、厂房及各类公费用等换成美元后,成本比升值前都将增加,按着一般理论来说,高档写字楼因为成本提高,价格变高会阻碍外资需求,事实上2007年的实践证明是相反的。但贬值后,也是外资还是进来的多,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是贬值的,但外资进入楼市也很多,房价也在涨,而且2001到2003年增速很大。关键不在汇率是怎样变动,而是在经济提高,房屋所包涵的价值在提高,主要是土地价值,因为周边环境的变好,比如交通设施更方便、周边商业价值在增加,医疗教育环境的改善,使处于该地块的价值在升值,因此,房屋价格也在上涨,这是最核心的东西。中国经济地位在提高,一些大城市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都在提高,处于这些城市里面的土地价值势必在升值,因为他所蕴含的内核。所以,外资不会傻到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当范跑跑。虽然最近经济出了问题,但相对其他国家是好的,增速也是最快的,而且保经济的决心最大。就说四万亿资金吧,就是对国人信心的大提振,有些人总想把这一点信心都给破坏掉。危急时刻,信心是关键,中国人自信了,全球资本对中国也会有信心。而且,这次贬值是在美国和全世界也发生危机的背景下出现的,外资显然不会像一些人那样傻,比较不出来好坏,最近非美货币大跌,而人民币最近才出现贬值的苗头,就可以看出外资对中国的经济是有信心的。

危机,不会。国家正在搞农村城市化,也在搞农业的大规模农场化,都在进城。如果经济危机爆发,很多人将肯那个 失业。这时企业就会有一个好的借口降工资。社会总体产值将缩小,因为危机,消费将减弱。同时工厂的产值也不得不减少。此时房价也要降,大家现在都要吃存款啦。多少人会花大价钱买房。但贷款会降吗。不会,月租还要交。但是,危机时房价在降,是入手买房的好时机。挺过了,经济上正轨时,会赚得。当然国家银行在此时定会有所动作,领导人不会看着经济危机不管的。最后,这个东西一定要看国家政策。

政府制造型“经济增长”与通胀经济学的到来!

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每当经济萧条时,人们总会想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大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力推凯恩斯理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克鲁格曼又发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更加力推凯恩斯主义,他本人也在此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凯恩斯主义及新凯恩斯主义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干预的主流理论基础,由此政策主张而出现是明显的政府制造型的“经济增长”,并必然伴随通胀压力的上升,所以通缩不再是常态,通胀将变成常态。

鉴于此,理解今天的世界,仅有市场推动型经济增长的思维、仅有通常经济周期的思维乃至于在衰退时期仅持有萧条经济学的思维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对经济增长的更加接近于现实的理解、需要对政府干预下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建构通胀经济学的思维。

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及以凯恩斯主义为标志的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巿场崩溃只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在大萧条期间美国失业人口总数达到830万,英国约有700万人失业,排队领取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在培养着一个绝望的阶级。而这个绝望的阶级对社会的稳定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尤其是在政府面对危机毫无建树的情况下。即使是早期的罗斯福新政,也提出一些经济刺激方案,但都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该书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它通过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为政府刺激消费和投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这种经济学理念与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古典经济学一直奉行萨伊定律即供给自创需求,认为只要是生产出的产品就一定可以销售出去,不会出现产品过剩,然而萧条的现实经济无情的击碎了该理论。相反,凯恩斯主义鼓励消费,甚至是奢侈品的消费。只有通过扩大消费,社会才能摆脱萧条的境地,同时这也为美国日后的过度消费埋下了祸根。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使得“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一拍即合。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这让我们不由得想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竞选口号“Change”,或许每当美国经济面临大危机时,其领导人便会高举“改革”或“改变”的大旗。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政府应主动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政府可以通过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进而实现充分就业。对于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或是减少税收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再通过乘数原理引发多倍增加,以少量的政府投资来撬动巨额的民间投资,进而有效地解决社会严重的失业问题;对于货币政策,政府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进而刺激投资增加,最终实现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社会总需求。但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二者相比最佳的政策取向是扩大政府投资。而政府投资的钱从何处来呢?主要是通过举债,特别是发行国债,只要发行的货币能过激活闲置的生产要素,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就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同时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递减规律的存在,必须重新分配社会财富,主要手段是通过调节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使得社会财富更多的流向低收入人群,而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进而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

简言之,凯恩斯的政策取向是通过政府参与宏观经济来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运用财政政策,尤其是赤字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其代表模型为AS-AD模型。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概念是“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而为什么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试图用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灵活偏好)加以解释。

凯恩斯主义上述观点的提出,正好为美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恰当的理论依据。从表1不难发现,除了个别年份政府迫于赤字压力财政支出较少外,其余年份都是大规模财政支出,1941年甚至高达47.8亿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接近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总开支的六分之一。从此以后财政赤字便成为美国财政的常态。

表1 1932年-1941年美国联邦财政情况(亿美元)

财政年度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1941

赤字27.42636.327.944.327.811.838.627.147.8

资料来源:1969年1月《总统经济报告》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滞涨(即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并存)使得凯恩斯主义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发生滞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具体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另一方面是供给的冲击,主要指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抑制了供给的扩大,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同时产品供给下降,最为典型的事件就是石油危机。面对滞涨,凯恩斯主义显得苍白无力,同时也遭到了货币学派和其他学派的系统清算。

二、20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以萧条经济学重新诠释凯恩斯主义

克鲁格曼是一位对国际贸易理论有卓越贡献的经济学家,早在1979年克鲁格曼就凭借着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开创在学术界名声鹊起,但他对于宏观经济的思想也许在一般人中影响更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他卓尔不群,提出与当时占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特别是自由主义完全不同的政策见解,主张亚洲金融危机经济体积极干预甚至于严厉管制。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于他而言更是大显身手、建言凯恩斯主义的机会。从历史上看,每每政府或学界对经济危机一筹莫展时,诺贝尔奖便会把一些看似有能力解决危机的经济学家推到聚光灯下,尤其是凯恩斯主义者,因为他们支持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相反,那些倡导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如论水平再高,这个时候一般也无缘诺奖。克鲁格曼便在此背景下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有趣的是,克鲁格曼的得奖理由却是“国际贸易模式以及地理因素在贸易中作用的开创性分析”,这或多或少有一点欲盖弥彰的味道。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克鲁格曼推出了《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书中说道:“世界经济还没有来临,可能也不会在短期内进入萧条,尽管萧条没有来临,萧条经济学即专门讨论30年代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的经济学已经重返历史舞台了。”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其实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回归。克鲁格曼认为世界发生金融危机的根源不在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他提出了“如何增加需求,以便充分利用经济的生产能力,已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他指出在一个没有足够需求的世界里,自由市场原则是难以运行的,所以需求不足才是问题的根源,他不赞成把萧条归咎于过去政策的错误或是经济结构所造成的。他认为一直危机或萧条的办法,对于富国而言,首先是利用利率杠杆;对于穷国而言,首先是放弃固定汇率、改善对银行的监管,而且在出现危机时政府必须果断实施紧急管制。

克鲁格曼针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出的药方正是凯恩斯主义的经典方子。但他在那个时候凯恩斯主义的思想似乎还不够完全,因为他在其他的论述中有时也将东南亚金融危机归因于裙带资本主义和道德风险。对此,有的经济学家争辩说,裙带资本主义和道德风险在亚洲、欧洲、美国等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正如次贷危机中的投资银行并不比以前更贪婪。它与危机无关,在危机中它没有突然增加,实际上在危机结束时它下降了。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受害国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它们的货币都是钉住美元的。当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升值时,它们的货币都对日元升值了。东南亚地区当时的经济增长点是日本在这些国家的投资,日本是它们的资本提供大国,当日元对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时,所有的投资都枯竭了。从而需要外国资本融资,然后这些国家就被投机者攻击。

但这种观点也有问题。从表2可以看出,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元确实相对美元有一定的贬值,但韩元和印尼盾对美元的贬值幅度更大,从表2的最后一列可以看出,日元对韩元在该时期甚至有一定的升值。

表2 1996年-2000年美元、日元、韩元和印尼盾的汇率变化

时间期末值_印尼卢比/美元(印尼盾/美元) 期末值_美元/韩元(美元/十万韩元)期末值_美元/日元(美元/千万日元)期末值_韩元/日元(十万韩元/千万日元)

1996-062342123.491390740.6

1996-092340121.890110739.8

1996-122383118.586210727.5

1997-032419111.580610723.0

1997-062450112.687410776.3

1997-093275109.382640756.1

1997-12465059769501304.2

1998-03832572.3757301047.4

1998-061490072.871000975.3

1998-091070071.9739401028.4

1998-12802583.1865101041.0

1999-03868581.5830601019.1

1999-06672686.482580955.8

1999-09838682.2935901138.6

1999-12708587.9978501113.2

2000-03759090.4944701045.0

2000-06873589.7948801057.7

2000-09878089.7927201033.7

2000-12959579.1870301100.3

资料来源:中经数据

多数人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根源简单来说就是东南亚各国自身经济问题没有解决好,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对外资过度依赖等,过早开放资本市场。这好似一位习武之人,在内功根基尚浅的条件下盲目去参加武林大会,结果必然元气大伤是一样的。

不管怎么样,亚洲金融危机后,人们在痛苦中学到的一点就是不能听信西方的,因为西方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西方当初以IMF为代表的一群人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主流对策既傲慢又无理,效果也不好。既然发展才是硬道理,既然主流的自由主义药方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并没有奏效,人们跃跃欲试,下次再遇到危机时,不妨转向凯恩斯主义及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

三、2008年金融海啸中各国的应对政策表明政府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成为凯恩斯主义复活的良机。对于本轮金融危机,凯恩斯主义者通常这样解释:投资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带有巨大风险,政府监管稍有不利便会使风险扩大化,同时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使得金融家的道德风险居高不下。因此“看不见的手”是靠不住的,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加以管制。对于金融危机的短期应对,凯恩斯主义更是主张要以强刺激来实现复苏。

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各国政府纷纷全负荷启动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美国财长盖特纳2009年2月10日宣布的“金融稳定计划”,预计用2万亿美元以启动处于困境中的银行业。经过国会的调价还价,最终通过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次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周期变化的力度是史无前例的。

表3 2008年-2009年各国经济刺激方案汇总表

国家或地区投放规模出台的当地时间

美国1680亿美元Feb-08

7870亿美元Feb-09

加拿大400亿加元Jan-09

德国310亿欧元Nov-08

500亿欧元Jan-09

法国265亿欧元Feb-09

瑞典230亿瑞典克朗Dec-08

挪威1000亿挪威克朗Feb-09

英国200亿英镑Nov-08

欧盟2000亿欧元Nov-08

澳大利亚104亿澳元Nov-08

420亿澳元Feb-09

日本11.7万亿日元Feb-08

26.9万亿日元Oct-08

约23万亿日元Dec-08

15.4万亿日元Apr-09

中国4万亿人民币Nov-08

韩国14万亿韩元Nov-0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正是由于表3所示,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大量释放货币。不仅中国昼夜不停的运行着印钞机,把2009年第一季度6.2%的GDP增长率硬是拉到2009年全年8.7%的增长率。美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使利率降无可降,最后直接印了1万亿美元刺激美国经济,生生得把2009年一季度还在不断蔓延的通缩预期逼成了通胀预期。

在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中,所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指市场主体所提供的增长,涉及到政府也仅仅是政府支出作为补充,而且强调的是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政府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对于萧条的分析,也是针对标准的市场运行而言,并没有把政府影响后的实际运行考虑在其中。然而现实的经济世界中并非如此,事实中,在现在混合经济中,政府在经济增长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已成为一个至少在短期内能够制造增长的“超级公司”。2009年中国GDP实现8.7%的增长率,政府的贡献远远高于一半。如果把政府创造的各种需求也包含在凯恩斯所说的“有效需求”的范围内,那么政府作为一个超级公司,它可以生产和供应货币,通过不断扩张货币,就可以打消通缩预期,进而让其演变成通胀预期、投资与消费的行为改变,人们开始重新透支未来,那么病态的通胀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常态,人们将习惯于泡沫并在泡沫中等待下一轮危机。

上文表述的内容可以通过下面的模型表述:

如上图所示, 和AS的交合点A为供求均衡点,A点时的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由于在凯恩斯理论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当需求曲线为 时,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D点为实际需求点,但均衡供给点是A点,这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价格下降,产生通缩预期,进而发生经济萧条。

但是如果把政府因素考虑在内,政府可以通过无限提供货币改变通缩预期,从而营造通胀预期,其结果截然不同。如果政府通过少量的货币刺激经济,使得总需求曲线从 平移到 ,在需求量一定的条件下C点的价格仍低于均衡点A的价格,依旧处于通缩阶段。

如果政府通过较多的货币刺激经济,使得总需求曲线从 平移到 ,在供给均衡点A交汇,这时价格处于合理的水平,仍无法营造通胀的预期。

如果政府通过大量的货币刺激经济,使得总需求曲线从 平移到 ,在供给均衡点A点的上方B点交汇,这时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从而可以彻底的改变萧条经济造成的通缩预期,成功营造通胀预期。

上述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府在不断增加刺激经济力度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刺激经济的力度必须超过经济的客观均衡点,才能成功的实现通缩预期转为通胀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投放在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量必然大于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量,这样不可避免的形成泡沫。换言之,加入政府因素以后,泡沫将成为经济的常态,再也不会出现长时期的萧条。这种泡沫的形成可以通过公式表示:

为本期的泡沫指数,用来衡量宏观经济中泡沫的大小; 为上一期的泡沫指数; 为调整参数,其必须大于零。结合上图我们可以看出,A点的泡沫指数为0,B点的泡沫指数大于0,随着政府刺激经济的力度不断增大,泡沫指数也会随着增大。

上述模型表述的内容在实现中有很生动的实例。2000年美国的互联网经济的泡沫破裂,格林斯潘启动了地产与金融泡沫来托住破裂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地产与金融泡沫破裂时,伯南克又以美元泡沫来托住破裂的地产与金融泡沫。简言之,解决泡沫破裂的方法往往是启动更大的另一个泡沫来托住,这个过程好似青蛙上楼梯,不妨将上述模型称为“蛙跳型泡沫假说”。

如果把政府看作一个可以制造货币、制造投资进而制造增长的超级公司的因素加入凯恩斯理论中,则克鲁格曼所说的萧条经济实际上并非常态,萧条经济学的思维也变得不再重要。取而代之将是长期和持续的通胀压力,泡沫化生存的常态化,最终,真正重要的将是通胀经济学的思维。

2009年,如果中国企业只接受了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思维,那唯一正确的投资理念就是“现金为王”——事实上,这句话在2008年下半年时是最热门的词汇,但其结果必定是后悔得吐血。如果中国企业同时还兼有通胀经济学的思维,观察政府政策的变化,反市场之道而行之,则这一年的收获一定是惊人的。

四、加入政府因素后的经济增长模型

从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构成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为-3.9%,鉴于中国的最终GDP增长率为8.7%,这意味着国内经济部分的增长为12.6%,这是自1993年以来消费和投资增长最快的一年。中国为了对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收缩而实施的巨大经济刺激方案,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银行贷款和公共项目支出的激增把投资推到了几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国家统计局称资本形成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3%,即8.7%的经济增长率中的8个百分点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所拉动。可见,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政府主导的信贷及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府及其他各国政府也不例外。事实上,美国政府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大,美元是世界货币而且还是世界的储备货币,同时美国又是一个超级经济体。如果把地球作为一个经济体看待,那么美元这个“超级货币”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就好似人民币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从美元货币供给M2的环比增长不难看出,在1990年、1997和2008年这几个年份或附近的几个年份,M2的供应增速明显加大,而恰恰1990年爆发第三次石油危机、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这三个事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冲击不言而喻。

可见,无论是从单个国家或是全球经济而言,政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不可小觑。然而,遗憾的是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对政府作用的考虑却少之又少。

表4 1990年-2009年美国货币供应量M2汇总表

时间美国货币供给M2(十亿美元)货币供给M2的环比增长

19903227.45.49%

19913347.23.71%

19923409.61.86%

19933445.61.06%

19943492.81.37%

19953565.42.08%

19963737.64.83%

19973923.44.97%

19984204.57.16%

19994514.87.38%

20004785.76.00%

20015204.18.74%

20025601.37.63%

20035987.56.89%

20046264.94.63%

20056529.44.22%

20066872.55.25%

20077305.66.30%

20087822.37.07%

20098420.67.65%

资料来源:中经数据

现代的经济增长理论一般把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技术、知识和制度创新。它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Ramsey(1928)建立的被后人广泛采用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标志着现代经济增长的真正起点。索罗和斯旺(1956)建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均衡经济增长率是外生的,它与政府行为无关。新古典增长理路认为政府从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不起作用,只是在短期影响经济增长。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由于知识和基础设施等公共品具有外部性,政府必须干预市场,政府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也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在认识到了政府支出的生产性特征以及政府支出的不可替代性后,自1960年以来,许多学者就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心展开了研究,已经建立了不少内生增长模型,但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定论。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索罗模型是典型代表,其非常重要的一个假设是国内投资等于国内储蓄,并且没有国际贸易。这与当今的经济增长的实际状况截然不同,事实上现在的经济增长根本就不需要投资等于储蓄。面对次贷危机,各国纷纷启动经济刺激计划,美国都上升到卖不出国债就直接印钞票的程度,而政府的作法无论从实际还是从预期都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迄今为止的经济增长理论即使从索罗模型发展到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型,也只不过是把国际贸易加了进来,同时认同国内投资可以通过世界储蓄而不只是国内储蓄来支持。然而,这与现实相比,仍显得有些蹑手蹑脚。现在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是投资并不需要(或者说不是一定需要)有储蓄来支撑,相比之下,政府的货币供应几乎可以无所束缚地放行,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理论虽然认为政府需要参与经济的增长,但那种参与和本文所说的政府通过货币供应来制造的增长有本质区别。内生增长理论所说的政府参与更多的指政府的财政参与,更多的是指政府对于公共品的干预。然而,现实中政府的触角已经涉及到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包括财政政策,更多的是通过相应的货币手段,强势得足以在短期内把通缩预期活活变成通胀预期,把趋于萧条的经济态势扭转为走向通胀的态势。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已经对当今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现实不能有效地予以解释,因为它们没有充分认识当今经济的本质乃是货币经济,而政府作为生产和供应货币的“超级公司”,事实上可以制造增长,因此政府日益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增长中扮演决定性角色。在政府这一“超级公司”参与游戏的真实经济世界中,萧条经济已非常态,通胀乃至泡沫经济才是常态,萧条经济学提供的真知灼见也不完全,人们需要借助于通胀经济学的思维,才能更多地解释真实世界的运行图景。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很多美国人在法国买房?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