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件业发展现状如何?

   2022-12-29 08:03:13 网络270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软件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文),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有力地指导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当

我国软件业发展现状如何?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软件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文),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有力地指导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有必要进一步认清我国软件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握国际软件共享运动带给我国的机遇,充分调动我国拥有的各种资源,提出兼具可行性和理想性的软件产业发展战略,走出一条既适合国情又能占领知识经济制高点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

一、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形势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必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为抢得发展先机,树立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有利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定了立足本国国情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例如,美国走的是“全面主导”的发展道路,占据全球软件产业链的最上游位置,以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规范和引导位于中下游的软件产业门类,瞄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赢得了巨额的产业利润。日本和韩国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走的是“国内优先”的发展道路,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出口在国内整个软件产业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少。以色列重点强调软件产业开发,充分发挥俄罗斯移民的智力资源,将全球领先的军用软件技术知识转化为民用,在数据、信息安全和无线通讯领域等软件细分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爱尔兰利用其很低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爱尔兰本土建立生产基地,逐渐成为软件跨国公司在欧洲的运营中心和软件集散地。印度规避了国内市场狭窄、信息化基础薄弱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和离岸开发业务,大型软件企业为跨国公司承包价值链高端产品和服务,中小型软件企业提供诸如解码、编程和测试等价值链低端服务,创造了比较庞大的软件出口额。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清晰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还没有真正到位,发展环境还没有实现优化,再加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国产软件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还不能为国民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撑,使得我国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处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夹缝”之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未见缩小,反而有日益扩大之势。长此以往,如果不从根本上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我国将痛失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大好时机,形势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可想而知。

(一)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低微,与周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2000年,全球软件及服务业市场总收入为5960亿美元,其中,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为71.7亿美元,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1.2%,相当于美国的1/40,日本的1/8,也低于爱尔兰的1.5%,印度的1.48%,韩国的1.39%(见表1)。

表1 中国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

(单位:亿美元)

中国 美国 日本 爱尔兰 印度 韩国 全球

1999年 53.2 2200 540 84 67.5 59 5274

所占份额 1.0% 42.0% 10.2% 1.6%1.3% 1.1% 100%

2000年 71.7 2400 572 89 88.5 83.2 5960

所占份额 1.2% 40.2% 9.6%1.5%1.48% 1.39% 100%

资料来源: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编:《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2001年4月。

从总量以及所占比例来看,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虽然与周边国家如印度、韩国所占的份额相差不多,比爱尔兰略低0.3个百分点,似乎差别不大,但是考虑到软件产品质量、软件开发的规范程度、软件出口或满足国内市场的程度等方面,我国与这些周边国家以及爱尔兰相比则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单从出口来看,2000年我国软件出口约4亿美元,仅是印度的1/15。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与我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很不相称。

(二)软件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低,发展速度不能适应国家信息化的要求

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占GDP的比重为0.78%,远低于发达国家6%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韩国的1.96%,印度的16.7%,与国家信息化对软件产业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996~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分别为46.8%、31%、26.4%、27%、33%、34%,年均增长率约为30%,虽然高于世界软件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比印度软件产业起飞时期低20个百分点,比爱尔兰低50个百分点,难以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对软件产业的要求。

(三)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但国产软件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这无疑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并没有形成对国产软件有效的需求,反而有助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如微软公司的在华业务,两年内增长了2.5倍,是微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最快的部分,而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仅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几乎全面处于全球软件产业链的中下游地位,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发展方面受制于人,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另一方面,目前的政府采购从尽量节约财政资金方面考虑得多,而在通过启动政府采购为国产软件创造市场空间方面考虑不够,未能给国产软件以有力的实质性扶持。

(四)缺乏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核心竞争力薄弱

为了保障安全,有些国家如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在军事部门中完全使用自己独立研制的操作系统。但是,在我国,国外软件产品占据了2/3的国内市场,其中在系统软件方面几乎没有我国自主版权软件的立足之地,国产支撑软件只是凤毛麟角,应用软件同样面临剧烈竞争。缺乏基础和核心技术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弱,不仅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严重影响我国软件产业的积累和再循环能力,而且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在别国提供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长此以往,对于国家利益、国防安全都是非常危险的。

(五)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无力与跨国公司抗衡

据CCID(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至2000年底,我国从事软件开发、研制、销售、维护和服务的软件企业有3,000家左右,加上兼营软件的企业,总数大约有5,000家。

我国软件产业规模结构的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50人以下的企业占55%左右,50~200人的企业占42%左右,1,000人以上的仅有中软总公司、东大软件、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等十几家公司。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人均产值平均不到15万元人民币,而微软每年人均产值高达62万美元,这表明我国软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市场竞争力不强。

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软件技术人员约有19万人左右,此外,还有30万人在从事计算机应用、科研与教育工作。但是,我国软件技术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从事程序开发、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人员,软件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和技术工人的数量非常匮乏,无法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在典型的知识型产业中缺乏急需的专业知识型人才,再加上“一低两高”(劳动生产率低,人力成本高,开发成本高)的现状,发展速度之慢也就不足为怪了。

(六)国家软件产业政策在落实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该文件规定的政策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在落实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

例如,在投融资方面,该文件规定的由国家扶持的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至今尚未组建。由于软件企业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比重大,缺少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很难争取到银行贷款。在软件企业上市方面,国家各部门制订的政策法规相互矛盾,现行的政策法规阻碍了软件企业的上市融资之路。同时,由于软件企业的规模较小,前期研发投入过大,而且研发费用很难转化为固定资产,与传统制造业的盈利模式有所不同,同时发行股票的规模也无法放大,因而,在目前实行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在推荐软件企业发行股票方面积极性不高,软件企业上市存在实际的困难。另外,国务院18号文件中关于软件企业在资产评估中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以及软件企业境外上市融资等规定缺少实施细则。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现有的软件产业政策是从软件产品销售收入比例和自产软件产品销售收入比例等方面来界定软件企业,而将软件服务业、软件产业孵化器、软件企业的分支机构以及国产软件的代理和分销商排除在外,实际上使软件产业链条上各环节、各要素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导致有些环节发展滞后,成为整个软件产业发展的“掣肘”。

关于软件采购方面,目前政府采购主要是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设计,对通过政府采购为国产软件发展创造市场空间的政策目标考虑不够,缺乏指导政府采购的标准规范和产品、服务目录。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目前版权法的执行仍未取得预期效果。据美国SIIA(软件与工业信息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越南和中国是世界上盗版率最高的两个国家,1994年两国的盗版率分别为100%和97%。随着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近几年两国的盗版率已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98%和91%左右。据统计,1999年,中国软件业因盗版而损失的金额高达6亿多美元。盗版率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制约了国内软件企业的发展,损害国家形象,也严重影响了跨国公司和风险投资进入中国的积极性。

二、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我国软件产业处于软件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夹缝”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软件产业这个国际竞争的前沿领域将无所作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印度在相对贫瘠的国内经济基础上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腾飞,在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的核心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印度在不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尚且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跳跃式发展,而我国呢?拥有印度无法比拟的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信息产业规模、国内市场潜力以及综合经济实力,这无疑增强了我国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考察软件产业在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色列、爱尔兰等国家成功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发现软件产业具有与一般制造业不同的规律。很多以资金密集型为特征的制造业,如机电、汽车等,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转移基本上呈现“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规律。但是,软件产业完全有可能同时在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这主要是因为推动软件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成功的关键资源不一样,传统制造业的关键成功资源是资金,而软件产业的关键成功资源是知识型的人力资源。所以,发展中国家完全有可能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再加上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一争高下。

同时,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运动的兴起以及网络计算机(NC)的推广,为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Linux是一种将源代码完全开放的UNIX类操作系统,由于它的开放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并宣布遵循自由软件联盟(CNU)的GPL协议,赢得了一批富有市场经验的软件开发厂商的支持,从而使Linux能快速传播和发展,开始对微软造成直接威胁。目前Linux在全球已有约1,000万用户,在因特网服务器上所用的操作系统(OS)上已居首位,占有率达28%。IDC(国际数据公司)预计,五年后Linux将跃居全球操作系统市场的第二位。

以Linux为代表的源程序公开软件,给现有的软件产业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其必将影响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例如:开放源码可能成为软件发展的重要模式;以网络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崭新开发模式逐渐形成;改变软件产业的“游戏规则”。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NC(网络计算机)已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别适合中国国情,具备大力推广的条件。目前NC已从单一的瘦客户机扩展到便携、移动、无线的网络访问终端,其用户群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推广NC的条件已逐渐成熟。NC对CPU的性能要求不高,我们可以大力推动基于Linux的CPU芯片的开发,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CPU设计产业。

另外,软件已成为各行各业企业管理、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商业竞争的有力工具。软件行业也不再仅局限于计算机行业之内,而已渗透和分布在其他行业之中,软件的产品形态呈多样化。嵌入式软件市场正在升温,一种是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如移动电话、手持设备和信息家电;另一种是面向工业应用的市场,如工业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仪器。这是一个相当分散的市场,由于嵌入式软件往往在专用微处理芯片上运行,因而不易形成统一的独占性市场。

因此,我国要改变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尤其是改变在系统软件市场中的被动局面,存在很多难得的机遇。重要的是我国要抓紧时间,不能再沉湎于于事无补的过多的争论。目前,最紧迫的事情是,尽快确定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发挥我国拥有的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唯其如此,我国软件产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跨越式发展,达到国务院18号文件中规定的目标,跻身于世界软件大国之林。

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道路

前面我们考察了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色列和爱尔兰等国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我国软件产业今后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个明显的结论是,我国绝对不可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我们自有我们的国情,自有我们独特的优势资源,因而,在发展软件产业的道路选择问题上,我们要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互动

这里的“国家行为”并不仅仅是指国家要制定合理的软件产业扶持政策,主要是指要通过国家投入、组织和引导来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我国的信息产业基本上是建立在美国提供的核心技术的平台上,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使之产业化,并为之提供市场空间,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不能把发展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希望寄托在软件企业的身上。这是因为,第一,发展具有自主版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不像软件服务业那样,单靠优秀的人才资源就可以做得很好。操作系统和支撑软件等系统软件产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行业门类,只有国家才能集中大量的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国家为主导,统一组织和协调,才能有可能取得成功,指望单个的企业或企业之间的联盟就可以解决软件的核心问题是不现实的。第二,目前我国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不雄厚,根本无力解决发展系统软件所需要的庞大资金和面对巨大风险,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也不可能要求软件企业主动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为国家“排忧解难”。第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形势逼人,只有动用国家的力量,集中国家的资源,像我国当年研制“两弹一星”那样,采取非常规的运作方式,迅速缩短我国软件产业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方面与软件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才能摆脱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软件产业链中的被动地位和尴尬局面。

当然,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要体现国家行为,并不意味着国家直接用行政手段来干预,而是以国家为主导,采取市场运作和商业化的形式,比较可行的操作办法是:国家投入巨资,以国家为主导,同时吸收社会各界包括软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甚至跨国公司的资金,直接组建实体,从事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在该实体内容形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一条龙”,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研发和产业化脱节的“痼疾”。

(二)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并重

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应侧重发展软件产品,提高我国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而让软件服务业保持自然增长状态。又有人认为,目前我国软件产品与软件强国相比落后一大截,无法在短时间内超越,与其在系统软件领域内从事没有多少成功几率的拼搏,还不如侧重发展服务业,这既可以锻炼人才,又可以创造就业,还可以为将来侧重发展软件产品奠定基础,同时还顺应了目前出现的软件服务业领先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有失偏颇,没有全面地考察问题的实质。笔者之所以提出“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并重”的观点,是与“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互动”的看法一脉相承的。国家与企业在发展软件产业的道路上既有分工,又是互动的。国家可以运用国家的意志,集中投入,采取实体经营的形式,将来自国家和社会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集中攻克软件产业中的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建立自己独立的产品体系。同时,国家在信息化建设中,给软件企业创造市场机会,推动软件服务业的成熟壮大。而企业呢?主要集中于软件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ASP、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数据加工与处理、软件测试、信息系统咨询与评估、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软件与信息系统管理人才工程化培训等业务,为软件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积累专门知识和软件人才。国家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软件企业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以此来提升企业素质。同时,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软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定制软件和服务市场,学习和掌握国家软件市场运行规则和业务流程,积极参加CMM认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促使软件企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化素质。

(三)重在开发国内市场

毫无疑问,我国软件产业的国内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应当以电子政务、电子金融、企业信息化、社会保障为重点,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我国自主版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产品,通过巨大的内需来拉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子政务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种产品和技术,推动行业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所采用的技术和产品对社会具有广泛的示范性和引导性。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具有的安全性、个性要求、本地化等特点,国产软件企业将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尽快制订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提出推荐政府采购的产品或服务目录,避免各级和各地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实施方面“一哄而上”,各自为战,削弱电子政务对国产软件的拉动作用。

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迅速,截至2000年底,银行系统已拥有大中型计算机700多台套,小型机6,000多台套,PC及服务器50多万台,自动柜员机(ATM)近3万台,销售终端(POS)22万台,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金融电子化的硬件建设将带动金融领域应用软件的大发展。数字化电子货币、网上支付、安全认证等电子金融的功能将直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我国拥有15,000家大中型企业和1,100多万家小企业,这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需求急迫,同时,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需求将日益旺盛,企业信息化潜在市场规模日益庞大,同时,加入WTO也将要求我国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开展商务活动,这必将加大对企业管理软件的需求。现在管理软件开发出来的有效用户只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左右。企业信息化将直接带动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软件的发展。

(四)建立产业自主体系

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建立产业自主体系,需要从国家层面上来加以组织、协调和引导。目前,Linux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逐步打破WINTEL体系,建立基于Linux的系统软件产业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我国软件产业自己的标准体系,占据全球软件产业链的最上端,最终发展成为可与美国抗衡的软件强国。

【参考文献】

[1]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编.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R].2001,(4).

[2] 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我国信息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吴基传部长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2002-01-28.

[3] 王文京谈软件产业和软件企业经营[DB/OL].新浪网站,2001-12-09.

[4]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业“十五”专项规划思路[DB/OL].www.ccidnet.com,2001-09-30.

企业应如何贯彻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的出口政策

有用的国家标准很多,大部分是ISO标准的采标。例如GB/T 8566-2007《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16680-2015《系统与软件工程 用户文档的管理者要求》。

推荐的做法,就是登陆国家标准委的官网,网址

http://www.sac.gov.cn/was5/web/outlinetemplet/gjbzcx.jsp

然后查询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系统工程、信息安全技术,能够看到很多很多文档,这些网页打开会,可以看到采用国标标准,然后如果英文可以,到ISO的官网上,用标准号或标准名称检索,就能够看到ISO标准。

IEEE在软件工程很面,很多标准是与ISO/IEC一起做的,或者是采用ISO/IEC的标准。CMMI实际上本身是一个框架,但是采用的标准往往就是ISO/IEC标准或IEEE标准。

企业应如何贯彻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的出口政策

实现建设我国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要把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作为信息产业核心的软件产业被列为重中之重。软件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我国软件产业出口现状

1、我国软件行业规模。根据《中国电子报》,截至2005年9月全国共认定软件企业12458家。1999年全国超亿元的软件企业仅38家,2004年则超过200家。1999年全国仅1家软件企业通过CMM2级评估,到2004年底通过CMM2级以上评估的软件企业已超过100家。其中,CMM5级认证的企业共有6家。2003年国家认定了172家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2004年动态调整为164家。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共有1713家企业获得系统集成商资质认定,其中1级资质71家,2级资质315家,3级资质876家,4级资质451家。可见,我国软件行业已初具规模,该行业正处于高速度发展的阶段。

2、2001年~2005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图1)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增长越来越快,这期间的平均增长率是36.6%,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

3、2001年~2005年我国软件出口总额。(图2)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软件出口总额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期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55.6%。软件出口额占产业总额的比例每年都在10%左右浮动。其中,2004年对日软件出口总额达到大约139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0%。日本成为我国软件的最大进口国。(图3)

二、我国软件出口产业发展优势

(一)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毋庸置疑,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外方选择中国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的主要原因。我国软件出口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和北京,这里的基础设施完善,人才丰富,又有多家外资企业进入,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二)我国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支持软件外包和信息服务出口。我国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措施支持产业发展。辽宁设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专项扶持资金,大连设立了东北振兴专项资金,并将电子信息作为五大重点支持产业之一。

(三)软件园和软件出口基地使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目前,我国已经形成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29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大量软件外包企业集中于此,产生了集聚效应。

三、我国软件产业出口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软件产业基础薄弱。我国软件产业规模与印度相当,但出口规模只有印度的1/10;出口市场单一,主要集中在日本,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

(一)市场结构单一。我国软件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其中日本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占总出口额的60%,欧美占16%,东南亚占15%,其他国家占9%。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软件出口企业严重依赖于日本市场,而对欧美等其他市场开发不足。日本作为一个单一国家对软件产品的需求毕竟有限,所以将日本作为目标市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必将受到限制。与我国不同,印度以欧美市场为主,市场潜力巨大,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产品开发程度不深。软件开发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体测试→结合测试→综合测试→系统试运行→正式投入使用→维护等。以对日软件开发为例:对日软件开发模式,一般是由日本软件公司承接订单后,为了减少成本以及增大利润,将项目的一部分向我国等国外的合作企业进行再次发单,完成开发任务。由于语言和地理的距离等原因,一般我国的对日软件企业在详细设计书的基础上,完成编码和单体测试工作后,交给日方。然后,由日方做结合测试等以下的工作。从中可以看出,中方在整个软件开发工作中只完成几个中间步骤,集中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

(三)人才流动率高,高端人才缺乏。软件产业的人员流动性较高,很多企业往往为别人做嫁衣,经常出现职员跳槽的现象。以北京为例,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平均流动率达18.28%;大连的平均流动率也达到了15%左右。流动率高的原因主要与企业不注重员工培训、业务来源不稳定、报酬机制不够合理等因素有关。这与企业和职员签订的合同年限较短(一般为三年),各个企业对高级人才争夺激烈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该行业发展迅速,人才供不应求。虽然各个高校纷纷设立与软件开发有关的专业,各种培训学校也层出不穷,但是中高级人才仍然处于短缺的状态。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在企业内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软件架构师,要求精通外语,在IT领域工作8年以上;中层是项目经理PM和SE,要求精通外语,IT领域工作3年以上,1年以上项目管理经验;基层人才主要是PG,要求基本掌握外语,1年以上IT经验。一般这3个层次的比例认为1:2:7。目前,在我国的软件开发企业中高级人才所占比例仅为10%,大大低于30%的标准要求,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四、大力发展软件出口产业

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带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商务部应继续加强对现有的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服务与管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政策环境。尽快出台《关于支持和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的指导意见》,规范软件出口的管理和统计办法。

2、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推动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着眼于开发自主品牌软件;建立软件技术标准体系,参与国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软件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监管力度。

3、鼓励外商投资我国软件产业。在华设立高水平的软件研发中心;鼓励国内软件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合资或合作,开拓软件出口的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性知名展览、论坛和会议的交流。

(二)开发多元化市场。对于日韩市场,我国具有地缘优势,而且我国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语言和技术人才,稳定日韩市场是一条现实和可行的发展道路。但是也应看到,仅以一两个国家的市场为依托,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应该开发广阔的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对欧美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应该以此为契机,在移动通信产业相关软件的开发与外包、医疗仪器IT软件的合作开发、金融领域的BPO业务等方面进行市场开拓。

(三)延伸产品开发深度。我国的软件开发企业多集中于低端产品的开发或者产品开发的低端。在跨国软件开发中,由于语言及业务知识所限,向高端进行延伸很难。所以,为了解决这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BSE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BSE的主要职责是把客户的要求整理、传达给中方;对离岸人员进行培训,讲解业务等,所以BSE就是中方和外方之间沟通的桥梁。对软件企业来说,BSE的质量如何决定了软件开发的成败。但是实际上很多BSE只是一些有些技术知识的翻译,由于BSE的能力不足,结果使中方和外方的沟通产生了障碍。所以,企业应该培养高水平的BSE,使他们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1)作为SE对客户需求的解决能力;(2)对项目的进度进行管理的能力;(3)提高离岸工程师的积极性和培训人才的能力;(4)和外方离岸工程师交流的语言能力;(5)对外国文化和观念的理解能力。

2、跟外方合作企业长期交换员工。中方企业和外方合作企业进行员工交换,一方面可以使中方员工充分理解外方对离岸开发的要求;另一方面外方的员工可以指导离岸开发,帮助解决中方因为不熟悉业务知识和当地文化所发生的错误。而且,进行员工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

3、直接招聘外籍工作人员。现在我国政府为外籍人士在我国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我国的工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很多外籍人士来我国就业。所以,软件企业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聘用外方人员,直接参与软件开发工作。这可以减少由于语言和技术的原因而产生的错误。

4、在国外开分公司。在国外开分公司,更容易掌握关于要开发的软件的详细信息,更加深入了解当地的需求,同时也增强客户的信赖感。由于直接和客户接触,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客户的意图,在产品开发上进行纵深发展,提高软件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对整个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四)多种模式培养人才。充分发动各种资源,培养软件开发人员。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师资源,软件出口基地和外包企业具有实际经验和直接接触市场的灵敏信息,掌握着培养方向,所以高校、软件出口基地、重点外包企业之间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目前,很多高校设立软件开发专业,同时强化英、日、韩等外国语,就是一个适应市场的选择。高校和软件出口企业合作,由企业对学生就软件开发实际操作进行培训,高校承认相应的学分,以此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除了国内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外,还应该利用国外的各种优势资源。如国内外相关外包服务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外包人才培训模式。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软件业发展现状如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