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看夫妻

   2023-02-09 16:36:46 网络810
核心提示:杭州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谈到了夫妇间的缘分,上联是这样写的:“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这就是说,既然两人结为夫妇,那就是前生姻缘注定的;而婚姻的好坏,姻缘的善恶,就要看家庭是美满幸福还是吵闹不和;但不论是善缘或者恶缘,都是缘分,

佛教怎么看夫妻

                

杭州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谈到了夫妇间的缘分,上联是这样写的:“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这就是说,既然两人结为夫妇,那就是前生姻缘注定的;而婚姻的好坏,姻缘的善恶,就要看家庭是美满幸福还是吵闹不和;但不论是善缘或者恶缘,都是缘分,如果没有缘份的话,两个人是不会结合在一起的。

一、佛教对爱情的论述

从佛法出世间法看,爱情应属于有染污的贪爱,是欲界贪爱中最基本、最强烈的。佛在《四十二章经》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此色欲,指性的欲望。人类的性爱,主要由对方的色(整体形象)、形貌、威仪(举止)姿态、言语音声、皮肤细滑、人相(异性性征)引起,称“六欲”,不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范围。《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九说,男女喜欢欣赏异性的身体、形、相、服饰、欲、音声、璎珞(装饰品),想与所爱的异性交合取乐,名“七共染”。男女交合、接受对方的澡浴衣服按摩、共言说戏笑、互多或少的污染性。佛典中一般将夫一妻之间的爱归于贪爱,如《俱舍论》卷四云:“有染谓贪,如爱妻子等”。贪爱,终以我爱为本,一般来说不超出“因为跟他在一起使我感到快乐幸福,所以我爱他”的圈子。爱别人的实质和前提是爱自己。爱对方,无不是想得到对方的回爱,以驱除自己的孤独寂寞感,发泄自己的爱欲、性欲。

人类的性爱具生物性和社会性,可分为生理、感觉、心灵或精神三个层次,由喜爱对方的容貌、风度和性感而产生,出于心灵、精神的需要,出于或包含有对对方心灵美的喜爱、欣赏、爱慕,和在相互关系中、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感情。《楞严经》卷四谓“同想成爱”——心意的一致产生爱,又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人类的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灵与肉的结合。作为在有发达文化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男女情爱、夫妻之爱,因为具有了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性质也颇复杂。

二、佛教对婚姻的论述

(1)佛教对人间男女、夫妻间的爱情、婚姻,并非一味否定。《杂阿含经》卷三六中,佛谓“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谚《别译阿含经》卷十二中,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异体同心”。佛陀并非劝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说长者女善无独要求出家,佛陀不许,令她嫁给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人正道。大乘《惟日杂难经》一方面说“有妇不得佛道”,教诫菩萨“见妻子当如见冤家,意莫随贪爱”,一方面又说菩萨若具四种因缘,也可娶妻结婚:一者“宿命同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二者“毕罪”,酬偿宿债;三者“应当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业报;四者“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慧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

(2)大乘、密乘还以爱情、婚姻为菩萨随顺众生而度化的重要“方便”。《大乘方便经》中,佛陀自言他宿世曾为树提梵志,常修梵行,清净离欲,然被一女子钟情,贪恋不舍,树提乃以悲愍心遂其所愿,与之成婚,经十二年,还复出家,命终上生于梵天。佛言:“我于尔时为彼女欲暂起悲心,即得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

《华严经》卷七五释迦瞿波女自述前生曾为居士女妙德,极其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佛前身),情愿为爱情受一切苦、舍弃一切,不求豪富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者共同修行,释迦瞿波女因此爱情,满足所愿,生多功德,偈云:

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

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这是对菩萨行者及其菩提心的爱情,即便掺杂染心,也是一种修行了,其功德比严持五戒还要大得多。

三、佛教对结婚条件的观点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佛教徒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族和阶级歧视。在佛教看来,婚姻的基础应当是当事者的感情,而不是宗教信仰。在早期佛典中,曾经多次记载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结婚的故事。《根本目得伽》卷七、八记载,一位佛教徒的妹妹嫁给了一位激烈反佛的裸体外道,并最终感化了他。《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须陀品》之三记载,优婆姨须摩提嫁给了外道,后来这个外道皈依了佛教。

佛教认为,欲结为夫妻的男女,必须是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了解,达到志趣相投,建立深厚的感情后,双方一致同意结为夫妻的一种行为,反对包办、买卖或有其他图谋的婚姻关系。

四、佛教对婚姻道德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伦理道德也有多方面的论述。其首要的道德规范是不邪淫,在这一基础上强调夫妻之间互相忠诚和尊敬。

(1)不邪淫

不邪淫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针对在家佛教徒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线。对于出家人而言,第一大戒是不淫,即断绝任何性关系,否则即被逐出僧团。对在家居士来说,在尊重个人意志,合乎国家法律或社会公共习俗的前提下结成夫妇关系,是人口生产、人类繁衍的健康基础,也是有史以来人类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当的夫妻生活的反常性行为。《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佛陀教人应“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张一夫一妻制。佛教戒律以“不邪淫”为在家佛徒必守的五戒之三。不邪淫,用现代汉语来讲即不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具体指不侵犯属于他、为他所护(未成年男女)的异性,不非时(经期、孕期等)、非处(男女性器之外的地方及寺庙、公众场所等处)交合。

佛教反对婚外情、同性恋、兽交等。在夫妻之间,则尊重夫妇间的性意愿,提倡文明健康有节制的性生活,反对过分沉溺于性欲,无限制地放纵自然本能。

(2)夫妻间相互尊重

佛教提倡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善生经》是指导在家居士生活的重要经典,在夫妇关系上,它指出:妻子对丈夫要敬爱服侍,料理家务;丈夫对妻子要提供服饰饮食,忠诚爱护。

佛教特别重视家庭的价值,强调维护家庭的稳定。对于已婚者,如果有嫖妓和通奸行为,必须严厉谴责:“不满意于自己的妻子,与娼妓厮混,与他人的妻子纠缠,这是人毁灭的原因。”佛教主张男女要相敬相爱,在佛教经典中,有指导男性如何为人丈夫的《善生经》,有指导女性如何为人妻子的《玉耶女经》。《长阿含经•善生》教导青年善生:尽到夫妻之间的伦理责任,为每天应礼拜的六方之一。丈夫应敬妻、怜念妻子,妻子应爱念夫主、重爱敬夫、恭敬于夫。为人之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1.怜爱,爱妻子;2.不轻慢,尊重对方;3.供给衣物化妆品;4.委付家事;5.念妻亲亲,善待妻子的亲属。为妻者则以五事“敬顺”其夫:1.爱敬关怀;2.备设衣食,照顾好丈夫的生活;3.和言实语善摄眷属,善于教育子女,尊长敬老,和睦家庭。《玉耶女经》中,佛教导少妇玉耶:为人妻妇,应做爱夫如母爱子的“母妇”、如妹事兄的“妹妇”、如良朋益友的“知识妇”,或孝敬公婆、善于持家的“妇妇”,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妇”,不做“怨家妇”、“夺命妇”。

所以,妻子要身兼母妇、臣妇、婢妇、夫妇、妹妇之职,把先生当成孩子一样疼爱,当成君王一样敬重,当成主人一样顺从,像夫妇一样互相敬重,像兄妹一样相互提携。丈夫要当君子怜惜妻子,当英雄保护妻子,当劳工为妻子服务,当禅者给家庭欢笑幽默,当个养活家庭的责任者。

现代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对夫妻间的关系也有精辟的论述:他在《复周法利书二》中说,夫妻之间,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

当代弘扬人间佛教的大德们,都将教人们如何正确处理情爱、和谐家庭作为佛法的重要内容。如《星云日记》说:人间佛教对夫妻感情的看法是: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恨永远是得不到爱的。夫妻相处彼此要真诚,并要互相制造欢乐,人的好话不怕多讲,会讲好话,懂得赞美加上有幽默感的家庭,必定是和乐幸福的。

(3)夫妻相互包容付出

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主张夫妻之间要相互包容谦让,促使家庭和睦幸福。现代著名佛学耆宿王骧陆居士《婚姻之礼》说:“夫妇之爱,有小爱大爱之别,小爱是一时形色,有时而衰,靠不住的。大爱是精神,以情意相交,处处体恤怜爱。即有不合处,大皆能原谅退让,遇着失误的事,勿彼此埋怨;遇着恼怒的事,双方先忍耐一下,过了一分钟,就忘记了。所谓不念旧恶,怨是用稀。各人的脾气,应先预告。切不可因爱而求其同我一样。做男的,勿使女子有怨意;做女的,务使男子得安慰。饮食起居,以及家庭整洁,井井有条,使男子自然向内不向外,感情自然一日好似一日,意外的非礼也自然绝了。”

真正的夫妻之爱意味着友善和同情,包括责任意识及接受对方的本来面目———包括所有的优缺点。如果你只爱对方的优点,这不算爱。必须接受对方的缺点,并用你的耐心、智慧和精力去帮助其改正。

真正的夫妻之爱不仅要相互包容谦让对方,而且还是一种向对方无私付出的过程。星云大师曾说:“真正的爱是双向的,真正的爱是要成全对方、祝福对方,爱不是占有,而是奉献。”

爱是付出,是让对方幸福,将爱情婚姻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讨爱情使自己更感欢欣。突破自我中心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分你我地考虑双方的幸福,是婚姻成熟的表现,超越自我中心立场的付出、奉献甚至为对方作出牺牲,是爱情发展的最高层次。

五、佛教对离婚的看法

对于离婚,佛教经典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论述,但其基本态度是重视家庭稳定,也不绝对反对离婚。如果家庭出现裂痕,佛教提倡破镜重圆。《四分律》卷三说:“若男女先已通,而后离别,还和合。”就是鼓励夫妻和好的意思。不过,如果婚姻由于种种原因的确不能维系,佛教徒也是可以离婚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欲而离婚,在佛教看来是不道德的。

六、关于在家居士的婚姻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捐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

有个比喻很形象,夫妻要像筷子一样的地位平等,长短相适。筷子长短大致相当,而且彼此相对独立,夫妻亦然。男女地位的平等,是维系美满家庭的根本要素,可是,有的人却自恃自身条件优越,对对方盛气淩人、颐指气使,或暴躁泼悍、任性专横……显然,大男子主义、大女子主义和尊卑、主从、贵贱的夫妻关系,都难有幸福婚姻可言。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互帮互助,目标一致。筷子只有配合默契,才有‘收获’。和谐的夫妻感情贵在志同道合,比翼双飞。因此,情感上的体谅,生活里的体谅,挫折前的互慰,事业中的互勉……在夫妻间应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难关共度,携手共进,才会使爱的‘横杆’不断升高。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冷热不辞,甘苦与共。筷子不惧高温寒冷,能纳酸甜苦辣。和谐的夫妻关系也该如此。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方圆相间,灵机应变。这是因为筷子上方下圆,而使我们的手法能灵巧自如,变化万千。夫妻相处,同样需要这样的‘方圆’艺术;既坚持原则,同时又乐于欣赏和赞美对方,对对方的缺点不苛求;善于相互适应,不试图去‘改造’对方。而要改善自己。夫妻如筷,愿天下夫妻都能如此。

七、佛教人士怎么看夫妻

1、南怀瑾:杭州城隍山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

                      

这对子上联描写夫妇关系∶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夫妻不一定是好因缘,有的吵闹一辈子,痛苦一辈子。

下联说的是儿女问题∶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有债务关系,才有父母儿女。所以,人生由男女感情结为夫妇,然后生儿女,美其名曰天伦之乐,其实从人生深一层的体会来看,没有乐,只有苦,不过人都是喜欢苦中作乐罢了。城隍庙的这副对子,将整个人生因缘道理,差不多都概括在内了。我在大学任教哲学课程时,看到现在的青年同学男的女的都蛮调皮,常常不只一次有女同学要我讲爱情哲学。爱情究竟是什麽东西?这种问题使我很难答覆,有时被逼紧了,就老实告诉她们爱情的哲学基本就是自私,人类的我执。不管描写爱情怎样好,爱情基本是我爱你!爱与不爱,都由我出发,不论是男是女,我爱你,是我在爱你;我不爱你就不爱你。一切都是为了我,全从自私观念出发。因此,爱情在文学境界是幅画,这幅画是理想的,很美;实际上不美,世界上许多爱情小说、爱情故事,使我们看了掉眼泪,非常吸引人,非常动感情;但是看遍所有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几乎没有一个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了,这个故事便失去了文学趣味。等於以前我们古老的戏剧,像从前各种地方戏、京戏、台湾的歌仔戏,唱的都是私订终生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一点意思也没有。至於落难公子中了状元,两人能否共同生活一辈子,那就很难说了。

以佛学的观点看人生,真正的好姻缘、善缘,不管有没有结为夫妇组织家庭,大都不超过五年十年的。例如有些小说,像红楼梦、西厢记,乃至西洋名著茶花女等等,大家看了,觉得男女间感情的你侬我侬,非常可爱,令人欣羡,但是你不能加以科学分析,一分析他们所谓的浓情蜜意时间的持续也不过几年的美景而已。因为它是短暂的、片段的,所以就觉得很美很有味道。人人都希望维持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感情几十年,甚至永远,这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因此,佛经上称我们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娑婆两个字的中译就是堪忍。这个世界缺点很多,没有一个人生是圆满的。幸福的家庭很快地就拆散了、破碎了。失望和痛苦忍不了,还是要能忍,还是要接受。

2、星云大师:佛教不可以把世俗上的婚姻看成一种罪过,这是家庭的基本,伦理道德的重点。佛化婚礼对在家的佛教信仰者来说是佛、法、僧三宝为他们幸福人生和佛化家庭的一种祝福,我们是以佛法来普及,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几十年来,我推动人间佛教,不拘形式地到处随缘,给人家证婚之类的。佛化婚礼对佛教的弘扬,社会人心的安定、和谐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出家人什么都能证明的。只要是合法不违法,对道德不损伤,对佛教的制度没有破坏,我觉得其他的都不重要。在澳洲要证婚的人,要持执照,我们在澳洲的徒弟,是政府主动授予的执照。

3、心律法师:《红楼梦》中,曹雪芹借一曲《枉凝眉》,道出了多少伤感和无奈:“若是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宝玉和黛玉有缘相聚,却无缘相守,一个泣血而亡,一个伤心出家,上演了一出千古爱情悲剧。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情形:两个相爱的人,或因为误会,或因为经济、性格、父母等种种原因,只好黯然分手,他们也只能慨叹造化弄人。

所以才有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之语,道出能有幸成为夫妻的不易,也提示大家要珍惜夫妻之间的缘分。

而还有一些人,恋爱时也是你侬我侬,千恩万爱,感谢上苍能安排双方相识相知;情到深处,更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在父母亲朋的祝福下,双双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如果现实生活都能像童话故事中的结尾那样“王子公主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婚姻该是多么令人羡慕啊!

当然,很多人是很认真对待婚姻中,纵然双方会出现一些摩擦,争执,他们也会彼此包容,彼此谅解,一步步地慢慢适应,把婚姻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家庭的幸福让他们的人生分外精彩。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幸福的。还有的人,有缘相聚,也有缘相守了,却不珍惜,三天两头吵吵闹闹,……这样不仅伤害了夫妻间的感情,还害得双方父母为他们担忧,更不要说夹在中间的孩子,更是无所适从。别人劝解他们,要他们哪怕仅仅是为了孩子也该好好好好经营婚姻家庭,他们却说,这婚姻简直就是爱情的坟墓,夫妻分明就是一对冤家。

               

佛教的婚姻是怎么讲的?

提起佛说夫妻缘分怎么修来的,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佛经里讲修几世缘份才成为一家人,另外,还有人想问求夫妻姻缘的类型,如何修行,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佛说夫妻吵架是什么业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佛经里讲修几世缘份才成为一家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佛说夫妻缘分怎么修来的

1、佛说夫妻缘分怎么修来的:佛经里讲修几世缘份才成为一家人

佛山深远佛说佛光普度人离尘土。。。。。佛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只有精神遗留!

人需既有内修修为以显出自身的光,才能衔接上。佛说婚外情是命中注定。

法!**的道路。佛说夫妻姻缘有三种。

万象源于法!佛说二婚缘分。

宗教的意义是提倡向上向善;宗教的意义不应拘于形式上,而是真正的理解它的精神与教义,并实践与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佛法不离世间法或离开生活无佛法。佛说夫妻吵架家里有鬼。

以自然磁场的相互吸引力;积极利世的精神、互惠互利、利人利己的心态等等,自然的会有好的因果或善缘。佛说夫妻之间的缘分。

佛教认为,人的人的关系就是四种:报恩、抱怨、讨债、还债。只要双方有这种关系,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就会成为一家人来了结因缘,不是说修几世。

是“人与人”佛法说夫妻缘分一定会发生嘛。

2、佛说夫妻缘分怎么修来的:求夫妻姻缘的类型,如何修行

是正缘但是之间阻碍很大。

3、佛说夫妻缘分怎么修来的:佛说夫妻吵架是什么业障

因为人呆在一起那么久,最初的冲动和甜蜜早已经转化为平淡了。

况且人呆久了自然已经了解了对方的缺点,再加上生活本来就有诸多不利,所以就容易相互责怪,有时也免不了冷嘲热讽,说得过火就吵了呗。

实际上他们早已经由爱人转化为亲人了,所以对彼此都不会像年轻时那么迁就了,比如像恋爱时,人们一般怕惹对方不高兴,就会隐藏自己的不满等等佛说夫妻一方早逝因果。

其实,家庭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都是甜蜜的话只能是恋爱,生活是充满各种情绪的,别看他们总是吵,但其中也包括一些交流和沟通呀。我觉得不必要因为这个就影响你对爱情和家庭的想法。

4、佛说夫妻缘分怎么修来的:佛说什么是真正的缘分

岁月深处,参花开花落,

云卷云舒,悟缘起缘灭,

缘浅缘深,书几许淡然。

听一世空山鸟鸣,

观红尘繁花似锦,真人讲述因果报应视频。

云水禅心,

佛说夫妻吵架是什么业障

修几许佛缘,

不生,不灭,不喜,不悲。

5、佛说夫妻缘分怎么修来的:佛教里夫妻缘是什么样的?_

1、佛教对人间男女、夫妻间的爱情、婚姻,并非一味否定。《杂阿含经》卷三六中,佛谓“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谚《别译阿含经》卷十二中,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异体同心”。佛陀并非劝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恪尽人道。《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说长者女善无独要求出家,佛陀不许,令她嫁给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人正道。

大乘《惟日杂难经》一方面说“有妇不得佛道”,教诫菩萨“见妻子当如见冤家,意莫随贪爱”,一方面又说菩萨若具四种因缘,也可娶妻结婚:一者“宿命同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二者“毕罪”,酬偿宿债;三者“应当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业报;四者“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慧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

2、大乘、密乘还以爱情、婚姻为菩萨随顺众生而度化的重要“方便”。《大乘方便经》中,佛陀自言他宿世曾为树提梵志,常修梵行,清净离欲,然被一女子钟情,贪恋不舍,树提乃以悲愍心遂其所愿,与之成婚,经十二年,还复出家,命终上生于梵天。佛言:“我于尔时为彼女欲暂起悲心,即得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佛说婚外情是前世欠。

3、《华严经》卷七五释迦瞿波女自述前生曾为居士女妙德,极其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佛前身),情愿为爱情受一切苦、舍弃一切,不求豪富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者共同修行,释迦瞿波女因此爱情,满足所愿,生多功德,偈云:

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

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这是对菩萨行者及其菩提心的爱情,即便掺杂染心,也是一种修行了,其功德比严持五戒还要大得多。

4、《红楼梦》中,曹雪芹借一曲《枉凝眉》,道出了多少伤感和无奈:“若是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宝玉和黛玉有缘相聚,却无缘相守,一个泣血而亡,一个伤心出家,上演了一出千古爱情悲剧。

5、所以才有“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之语,道出能有幸成为夫妻的不易,也提示人们要珍惜夫妻之间的缘分。

6、杭州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谈到了夫妇间的缘分,上联是这样写的:“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这就是说,既然两人结为夫妇,那就是前生姻缘注定的;而婚姻的好坏,姻缘的善恶,就要看家庭是美满幸福还是吵闹不和;但不论是善缘或者恶缘,都是缘分,如果没有缘份的话,两个人是不会结合在一起的。

以上就是与佛经里讲修几世缘份才成为一家人相关内容,是关于佛经里讲修几世缘份才成为一家人的分享。看完佛说夫妻缘分怎么修来的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独自发呆时,常常在想:人的一生,一定要走上结婚生子这条路吗?婚姻,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如果婚姻是非理想状态,我们该怎么办?什么样的婚姻,才是我们想要的呢?想必这些问题,是大多数男女的困惑所在。在平常我们和朋友聚会时,常常会戏谑地说,婚姻乃是爱情的坟墓,单身狗的生活不香吗。但嬉笑之余,细想:如果世上没有婚姻,爱情将没有葬身的地方。爱情与婚姻是完全不一样的。

爱情是很深刻的、温柔的、很难定义的一种感情,而婚姻是一种信任、责任,更是一种义务。爱情会束缚住自由,但是婚姻会束缚住灵魂。自古以来,青年男女的身上无形中背负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婚姻的非理想状态是常态和必然,我们该怎么办呢,谁替我们承担这一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佛教是怎么解释姻缘的。

婚姻到底是什么 婚姻,则是互敬互爱,并且兼具共同的家庭责任和义务。

爱是爱情和婚姻的基石,有人说:"爱就像蝴蝶一直带着微笑。“有人说:”爱就是不用说就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其实,你不用像艺术家或者思想家一样对爱有什么深刻的见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爱情是带有浪漫色彩的,在爱中的人们是充满生机的,并且会一直如此,而婚姻是现实骨感的,当花前月下被现实中的柴米油盐所替代;当日常生活的碎碎念中夹杂着万般柔情;当一切归于平淡,彼此都要共同去面对生活中种种难题,相互理解与包容,共同经营好婚姻生活的这一方天地,没有遗憾地携手走过婚姻之路。在双方牵手的这一过程中,在恩爱相谐的二人世界里,不可能总是良辰美景这一美好画面。还要去共同去面对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这就是构成我们婚姻生活的全部内容。双方的情爱表达的方式应该是多方面的,它无处不在,渗透在了我们共同生活这一程里的诸多细节之中。

佛教是怎么解释姻缘的1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爱别离、五阴盛

张爱玲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下半句,“没有婚姻,爱情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爱别离、五阴盛。意思是活着很苦;老了精力不旺盛了是苦;生病了很苦,痛苦到挣扎;死的时候希望还可以活下去也是苦;心中有怨恨是苦;爱情聚聚散散还有思念的苦,爱而不得更苦;色、受、想、行、识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人生的种种痛苦,都是由这五种要素组成的人身而来。万事都有轮回”,爱情也是如此。懂得吃苦的人,是一辈子在修行,是扛着苦,熬过苦,最后成为人生的赢家。熬过爱情的苦,也会成为爱情的赢家。佛教对人间男女、夫妻间的、婚姻,并非一味否定。《杂阿含经》卷三六中,佛谓“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谚《别译阿含经》卷十二中,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异体同心“。佛陀并非劝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 2、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人的家庭,都有道不出的苦衷

你在羡慕别人有个完美丈夫时,殊不知,别人也在羡慕你有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不妨在空闲的时候,回忆曾经恋爱时候的小美好。也许,那时候的两个人一见钟情,后来为了家庭,双方都付出了很多,生活一地鸡毛,但是你们终究是一起度过了共患难的日子,虽然生活苦一点,但后来生活都走上了正轨,孩子健康成长,细想起来,还不错。3、应以更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婚姻

修学大乘佛法的佛弟子,如果有因缘不受父母亲友的羁绊,可以如愿单身修行学佛,固然值得随喜赞叹。如若没有这种因缘,不得不进入婚姻,还是应该以更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婚姻。如同《华严经》中的圣教云:“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

怎么求得好姻缘既然爱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这么重要,为什么有时候它那么难以得到呢?大话西游里面有句经典台词,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句话,让许多俊男靓女感动得无法自拔。其实,科学与现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被电视、电影灌输了那些所谓完美的东西。为了和媒体里那些理想的人,很多人都戴起了面具欺骗自己,也爱上了同样戴着面具的人。可以想象当面具摘下来的时候,彼此看到了面具后面的样子,该会是多么沮丧、失望和苦恼,这也难怪当今的离婚率如此之高。我们没有电视里、杂志里的那些理想人物那么完美,这很正常, 我们需要做的是,把面具摘掉,做自己。 佛说:婚姻是一场修行。 我想这应该是你人生中最长的修行了,好的婚姻可以做更好的自己。俗话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谁又说婚姻就一定是爱情的坟墓呢,它也有可能是照进你生命中的一束光。佛教认为,欲结为夫妻的男女,必须是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了解,达到志趣相投,建立深厚的感情后,双方一致同意结为夫妻的一种行为,反对包办、买卖或有其他图谋的婚姻关系。很多婚姻,其实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甜情蜜意、卿卿我我”。很多人的婚姻,其实是“过又过不好,离又离不了”。特别的人到中年,家庭的负担很重,老人要管,孩子要管,事业要闯。但身边的人,总是不理解自己,还有的人“疑神疑鬼”,夫妻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夫妻之间,也是缘分,千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婚姻靠的就是经营,如果你觉得婚姻只靠爱情,也不会走太远,爱情也是有保质期的,如果你们有爱而且会经营,我相信你们一定是婚姻中最大受益者。

以上就是关于佛教怎么看夫妻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