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输液室建设标准

   2022-08-27 10:10:55 网络650
核心提示:1、输液室宜选址于方便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或行动不便患者)就医输液适宜位置,诊所输液室尽量设置于西医内科诊室附近或处于同层位置。2、需设置配剂室,为配置药液、存放无菌物品、药品的专用场所。配剂室需与输液室相邻,面积适宜。有条件的诊所可在输液室

二级医院输液室建设标准

1、输液室宜选址于方便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或行动不便患者)就医输液适宜位置,诊所输液室尽量设置于西医内科诊室附近或处于同层位置。

2、需设置配剂室,为配置药液、存放无菌物品、药品的专用场所。配剂室需与输液室相邻,面积适宜。有条件的诊所可在输液室与配剂室之间设置护士站,用于接液操作及管理输液患者。

3、输液室需设置输液椅(床)、输液架、挂钟、加盖的生活垃圾桶等基本设施,如诊所(含医务室等)未设置观察室的,输液室内适宜位置需设置观察区,配备观察床(并有保护病人隐私的设施,如床帘等),其中输液椅摆放不得背向配剂室或护士站,以方便护理人员观察患者输液情况。有条件的诊所输液室可设置呼叫铃、显示屏、电视机、饮水机、报刊架、空调等设施,并宜对输液椅(位)进行编号。

4、输液室需配备氧源(氧气瓶),建议不小于20升规格,并需配备湿化瓶(应处于干燥备用状态)、减压阀、吸氧管、空满吊牌、扳手、推车等。

5、配剂室污染区与清洁区分开,配剂室与输液室之间(如设置护士站的,宜与护士站之间)开设可开合式传递窗口。配剂室内需配备设置操作台、手卫生设施、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存放柜、药品暂存货架(柜)、振荡器、治疗车、治疗盘等设施,根据护理实际操作情况可配备足够数量药液传递篮。

6、有条件的诊所输液室可于护士站内配备电脑、打印机、标签打印设备等。

7、输液室房屋相对独立(应避免诊室、过路通道与输液室互通),面积适宜且与门诊业务量相适应,采光照明通风良好。

输液护士工作岗位职责有哪些

26丨静脉输液:给药途径的新思路

1、输液源于霍乱:开启生命的新通道

我们知道,决定一场战役胜败的,不仅在于有多少战斗力强的士兵,也不仅在于拥有多少威力强劲的炮弹。

能够把这些决定胜负的“能量”投放到战场上,至关重要。

在医学上,药、液体、营养、电解质、白蛋白、氨基酸、葡萄糖,甚至血液等等,都是治病的能量。

如果这个系统失效,结局是什么呢?

输液源于霍乱:开启生命的新通道

19世纪,英国霍乱爆发。这种病导致死亡的一种主要原因,就是能量投放系统失效。

我解释一下。

得了霍乱的病人会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泻。严重的病例,几个小时就可能脱水而死。

病人无论吃进去啥,喝进去啥,立刻就会拉出来。腹泻又造成了严重脱水,体内电解质也会发生紊乱。

这个时候,怎么通过口服这个原有的能量投放系统,补水、给药、给营养呢?

这个系统失效,自然就会危及生命。

1832年,相当于清朝道光年间。有个英国医生托马斯(Thomas Latta)想到:既然全身的血管是连在一起的,那么把液体通过血管输进去,不就可以解决能量投送问题了吗?

虽然这个理论很早就存在,但是从来没有人成功实施过。

托马斯反复地做试验,做研究。最后他实现了。

托马斯尝试着把煮沸的盐水输进病人的血管里。煮沸是为了通过加热来消毒。

当时,托马斯的病人是一个得了霍乱的老年女性。她意识微弱,眼眶凹陷,皮肤苍白。这都是严重脱水的症状,病人已经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

托马斯说:“我都担心还没有准备好输液的器械,病人就会马上去世。”

但是,当液体一点一点进入到她的血管时,这个病人的脉搏逐渐变得清晰有力。半小时后,病人的声音开始变得坚定。病人说:“现在,我最需要的是睡一小会儿。”

这个技术,发表在1832年6月23日医学著名期刊《柳叶刀》( The Lancet )杂志上,这种方法开始传播。

但是不得不说,虽然托马斯发明了静脉输液技术,但是当时很多理论还不完善。

比如,盐水的浓度应该是多少?电解质是什么比例?如何正确消毒?所有这些关键因素在当时都没有得到解决。

所以,一直到70年后,当电解质平衡理论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得到阐释之后,静脉输液技术才迅速推广开。

到了1972年,美国成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1980年,这一学会更名为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

从此,INS标准成为了世界各地静脉输液治疗的指南。

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2014年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静脉输液国家行业标准——《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从此,静脉输液技术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安全。

静脉输液就是这样从最原始、最初级的阶段,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2、输液技术广泛迭代

比如,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怎么给药呢?这些病人全身的皮肤都烧坏了,怎么找血管呢?

这个时候,医生可以深静脉穿刺。

也就是从颈部,或者从大腿根,或者从锁骨下,把一根无菌导管放到深部的、更粗大的血管里,输送药物。

再比如,需要长期化疗的肿瘤病人,化疗药有刺激。用表浅的血管就容易得静脉炎,就需要刚才说的这些深部大血管。

但是,化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每次都穿刺,病人太痛苦了,而且也不安全。

那怎么办呢?

以后每次给药,把药直接打到这个“港口”里,然后药就能进入人体了。这样的装置,不仅安全、无菌,还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洗澡、游泳。

输液港示意图

再比如,肿瘤病人的用药,经过血液稀释,人体代谢之后,能达到癌症组织的药物浓度就低了很多。

如果加大药量,药物浓度增加的同时,不良反应也会增加。

肿瘤科的医生就开发出介入治疗。

也就是把导管直接放置到供应肿瘤组织的那根血管里。局部给药,既增加了药效,还降低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比如,静脉营养。

在我国,有一个著名的“无肠女”的病例。这个女孩因为大面积肠坏死,医生不得不切掉了她所有的小肠。

我们知道,营养主要是通过肠道吸收的。病人没了肠子还怎么活呢?

讲到这里你应该猜到了,就是通过静脉把营养输进去。

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微量元素、电解质,这些生命必须的能量物质,按照合适的比例,计算好热卡混在一起,通过静脉血管输送到她的身体里。

在这条新通道的支持下,她健康地活了30年。其间,她还成功怀孕,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

这都是静脉输液带来的奇迹。

毫无疑问,今天的静脉输液技术已经成为了临床上最常见,也是最普通的治疗技术。

我们应该记得,这项技术源于人类危难之际,它挽救过无数生命。从此,医生利用这条新通道,把能量、把生的希望投放给人体。

3、各种新的能量投放系统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目的是解决新问题。

举几个你熟悉的例子:

比如,在我国每年有110多万早产儿出生。这其中就有很多离开母体不能独立生存的孩子。

在母体内孩子可以获得温度,还可以从母体摄取营养。一旦离开母体怎么办呢?

既然生出来的孩子不能再回子宫,那就换条思路:在体外模拟一个“子宫”。

用一个恒温的早产儿温箱,保持恒定温度、湿度,同时给孩子营养、补液。

这样一项技术,可以挽救数以百万计的新生命。这个温箱就是一种新思路。

新生儿温箱

再比如,尿毒症病人的肾没办法工作了,体内的毒素也就清除不出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清除这些毒素。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技术,可以利用分子弥散原理,让这些毒素物质排到体外。替代器官的功能,同样也是一条治病的新思路。

对于病情不适合透析,或者能够有机会等到捐献器官来源的病人,还可以肾移植。

在未来,还有可能利用人工制造出新的肾脏,完全解决器官来源和排异问题。这都是新思路。

4、 医学就是不断地转换思路,开发新技术,寻求新通道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因为战争,东巴基斯坦有大量的难民涌入难民营。

当时正值雨季,霍乱爆发了。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尤其是儿童,在短期内感染上了霍乱。

这个时候,静脉输液却行不通了。

为什么呢?

因为几百万人需要同时输液,到哪里找这么多医生护士呢?又如何保证输液安全?

而且,每天一套输液设备加上液体,就要上百块钱。如果几百万人同时需要,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国家,怎么承担?

这个时候,曾经帮人类抵抗霍乱的新思路——静脉补液,遇到这次的霍乱却成了死路。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再次寻找新通道。

医生们不得不再次把目光转回消化道。

经过研究发现,即便在腹泻的时候,肠道也并不是一点都不吸收。

在今天,儿童腹泻,多数情况通过口服补液就可以解决了,只有严重病例才会需要静脉补液。静脉输液未必比口服来得更快。

每项医疗技术都有各自的适应症,有各自的优缺点。

今日得到:

1、在医学上,药、液体、营养、电解质、白蛋白、氨基酸、葡萄糖,甚至血液等等,都是治病的能量。给药途径,本质上就是一种“能量投放系统”。

2、病人病情的危急程度,是倒逼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静脉输液就是这样从最原始、最初级的阶段,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1832年,英国医生托马斯发明了静脉输液技术,试着把煮沸的盐水输进病人的血管里,救治了一些霍乱的病人。

70年后,当电解质平衡理论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得到阐释之后,静脉输液技术才迅速推广开。

1972年,美国成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1980年,这一学会更名为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INS标准成为了世界各地静脉输液治疗的指南。

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2014年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静脉输液国家行业标准——《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4、静脉输液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让医生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能量投送通道。

比如,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皮肤都烧坏了无法找血管,采用——深静脉穿刺

比如,需要长期化疗的肿瘤病人,化疗药有刺激,用表浅的血管就容易得静脉炎,就需要深部大血管,而且化疗一次很痛苦,采用——“输液港”的技术。

比如,肿瘤病人的用药,经过血液稀释,人体代谢之后,能达到癌症组织的药物浓度就低了很多。如果加大药量,药物浓度增加的同时,不良反应也会增加,这时采用——介入治疗

5、比静脉输液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带给医学的一个思路。这就是在治病过程中,总能遇到一条老路在新困难面前走不通了,那么,就必须开拓一条新路。

6、纵观医学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的新技术都是在老路走不通,或者走不好的情况下,医生必须转换思路,从而诞生的。这些新技术的出现,目的是解决新问题。不同的技术具有各自相应的适应症,又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这些技术让医学目标越来越逼近患者需求。

7、在未来,还有可能利用人工制造出新的肾脏,完全解决器官来源和排异问题。这都是新思路。医学就是不断地转换思路,开发新技术,寻求新通道的过程。

8、 重点:. 静脉补液诞生于霍乱,它是一个新的能量投放系统。 . 新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打开新思路的过程。

9、发现一条走不通的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

国家为什么不让输液

护士是冰川上的雪莲,是医院中的白衣天使,深受人们的爱戴。下面我为你整理了输液护士工作标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输液护士工作标准篇一

1、负责门诊医生处方各种针剂的注射、外伤处置工作、出诊以及各项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等工作

2、认真做好“三查三对”尽量减少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

3、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常规,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4、配合门诊、急诊的抢救工作

5、负责领取、保管各种注射药品及其所属物品,经常清点注射药物,对超过治疗期的药物,应予及时处理

6、发现差错事故及注射反应,要立即向医生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事后要进行检查原因,吸取教训,杜绝事故发生

7、办理医务科及其他医生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输液护士工作标准篇二

一、护士遵守院规、院级,准时上岗,着装整齐、仪表端庄,做到态度和蔼、文明用语并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慎独”精神。

二、输液室护士主动、热情、耐心仔细的接待每位患者,认真核对药物、注射证明,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为每位输液患者安排合适座位。

三、护士为患者安排输液流程正确、便捷、合理,尽量做到避免人员拥挤,合理分散病员。

四、护士配置补液应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五、护士注射时应该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为患者合理选择静脉,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

六、输液室护士应加强巡回工作,经常巡视于补液区间,及时更换补液。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面色和病情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七、护士做好备用药品、物品的.清点保管工作,完善室内各仪器和物品的消毒工作及维修保养。

八、输液室护士需完善止血带、输液椅、地面及各类物品消毒隔离工作。

九、认真落实下班前5分钟的安全保卫检查工作,严防盗窃、火灾事故发生,确保平安。

输液护士工作标准篇三

1在护士长和小组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做好接诊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检查需要用的注射器、药品是否齐全,治疗完毕做好整理。

3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工作忙而有序

4技术操作前要洗手、带口罩,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室内每天消毒一次,并有记录。

5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6按操作规章执行有关药物过敏试验,当班人完成操作与判断结果,并登记注明药物批号。

7在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给于适当的处理。对首次注射药物皮试的药品,需在指定位置休息20分钟后方能离开。

8注射室所备的常规药品,用后应及时补充,并做到物品,药品四定

9无菌物品定期消毒,以防过期

10作好各项登记工作,对过敏病人,要详细登记患者的反应症状,处理用药后情况

11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医疗器械容错率标准

需要依据病人具体需要进行治疗

法律依据:

《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第四条医院按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第五条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三级十等。

第六条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一、二、三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无菌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相关标准

(一)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试验

GB/T 16886.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

GB/T 16886.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

GB/T 16886.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 16886.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T 16886.8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8部分:生物学试验参照样品的选择和定性

GB/T 16886.1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

GB/T 16886.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GB/T 16886.1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2部分:样品制备和参照样品

GB/T 16886.1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3部分:聚合物医疗器械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

GB/T 16886.1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4部分:陶瓷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GB/T 16886.1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5部分:金属与合金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

GB/T 16886.1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6部分:降解产物与可溶出物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GB/T 16886.1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7部分:根据健康风险评价确定可溶出物允许极限的方法 GB/T 16886.18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8部分:材料化学定性

GB/T 16886.19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9部分:材料理化、机械和形态定性

GB/T 16886.2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0部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理和方法

GB/T16175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

GB/T 16886.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9部分:潜在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总则

YY/T 0473外科植入物 聚交酯共聚物和共混物 体外降解试验

YY/T 0474外科植入物用聚L-丙交酯树脂及制品 体外降解试验

YY/T XXXX 一次性使用橡胶手套生物学评价要求与试验方法

GB /TXXXX 医疗器械 微生物法 第3部分: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 用于常规监测和跳批检验

YY/T 0567.1 医疗产品的无菌加工 第1部分:通用要求

YY/T 0567.2 医疗产品的无菌加工 第2部分:过滤

GB XXXX.1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 第1部分:风险分析与管理

GB XXXX.2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 第2部分:索源、收集和处置

GB XXXX.3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 第3部分:病毒和传播媒介的去除与灭活

GB XXXX.4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 第4部分:液体灭菌剂灭菌的确认和常规控制 (二)医用输液(血)、注射器具标准

GB/T14233.1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33.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GB15593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YY0114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乙烯专用料

YY024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

GB 8368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GB 18671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YY 0286.1专用输液器 第1部分: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YY 0286.2专用输液器 第2部分: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

YY 02868.3专用输液器 第3部分:一次性使用避光式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YY 02868.4专用输液器 第4部分:一次性使用压力输液装置用输液器

YY 0286.5专用输液器 第5部分:一次性使用吊瓶式和分液袋式输液器

YY 0286.6专用输液器 第6部分: 一次性使用非PVC输液器

YY 0286.7 专用输液器 第7部分: 一次性使用流量可设定输液器

YY XXXX 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袋

YY 0451 一次性使用输注泵

YY XXXX一次性使用高压造影输注器

YY 0585.1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 第1部分: 液路

YY 0585.2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 第2部分: 附件

YY 0585.3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 第3部分: 过滤器

YY0585.4 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 第4部分: 防回流阀

YY 0586输液用肝素帽

YY/T 0582.1输液瓶悬挂装置 第1部分:一次性使用悬挂装置

YY/T 0582.2输液瓶悬挂装置 第2部分:多用悬持装置

GB8369一次性使用输血器

GB 14232.1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 第1部分:传统型血袋

GB 14232.2 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 第2部分:图形符号

GB 14232.3 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 第3部分:带特殊组件的血袋系统 YY 0327一次性使用紫外线透疗血液容器

GB 19335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YY0113一次性使用采血器

YY 03282一次性使用机用采血器

YY 0326.1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浆分离器 第1部分:血浆分离杯

YY 0326.2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浆分离器 第2部分:血浆管路

YY 0326.3 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浆分离器 第3部分:血浆袋

YY 0329-2009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过滤器

YY0031硅橡胶输液(血)管

YY 0584一次性使用离心杯式血液成分分离器材

YY XXXX一次性使用离心袋式血液成分分离器材

YY/T 0289一次性使用微量采血吸管

YY 0314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

YY 0464-2009 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

YY 0465-2009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浆分离器

GB 15810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GB 1581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YY/T 0243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橡胶活塞

YY/T 0282-2009 注射针

(三)医用导管、插管标准

YY 0285.1一次性使用血管内导管 第1部分:通用要求

YY 0285.2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 第2部分:造影导管

YY 0285.3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 第3部分:中心静脉导管

YY 0285.4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 第4部分:球囊扩张导管

YY 0285.5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 第5部分:套针外周导管

YY/T 0586医用高分子制品X透射线不透性试验方法

YY 0450.1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 第1部分:导引器械

YY 0450.2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 第2部分:套针外周导管管塞

YY 0450.3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 第3部分:球囊扩张导管扩张泵

GB/T15812.1非血管内导管 第1部分: 一般性能试验方法

GB/T15812.2非血管内导管 第2部分: 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YY 0030 腹膜透析管

YY 0325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

YY 0489一次性使用无菌引流导管及其辅助器械

YY 0488一次性使用无菌直肠导管

YY 0483一次性使用肠营养导管、肠给养器及其连接件 设计与试验方法

YY 1040.1 麻醉和呼吸设备 圆锥接头 第1部分:锥头与锥套

YY 0337.1气管插管 第1部分:常用型插管及接头

YY 0337.2气管插管 第2部分:柯尔型插管

YY 0338.1气管切开插管第1部分:成人用插管及接头

YY 0338.2气管切开插管第2部分:小儿用气管切开插管

YY 0339-2009 呼吸道用吸引导管

YY 0461 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

(四)无菌植入物标准

YY 0484外科植入物 双组分加成型硫化硅橡胶

YY 0334硅橡胶外科植入物通用要求

YY 0332植入式给药装置

YY 0333软组织扩张器

YY 0487一次性使用无菌脑积水分流器及其组件

YY0308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

YY/TXXXX医用天然高分子降解多糖材料:通用要求及试验方法

(五)卫生材料、敷料

YY/T 0471.1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液体吸收性

YY /T 0471.2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2部分:透气膜敷料水蒸汽透过率

YY/T 0471.3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3部分:阻水性

YY/T 0471.4 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4部分:舒适性

YY /T 0471.5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5部分:阻菌性

YY /T 0471.6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6部分:气味控制

YY/T 0471.7 创伤敷料试验方法 第7部分:颗粒脱落

YY /T0471.8 创伤敷料试验方法 第8部分:关于粘连(创面和皮肤)

YY/T 0472.1医用非织造敷布试验方法 第1部分:敷布生产用非织造布

YY/T 0472.2医用非织造敷布试验方法 第2部分:成品敷布

YY 0330医用脱脂棉

YY 0331脱脂棉纱布和脱指棉与粘胶纱布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YY 0594 外科纱布敷料通用要求

YY/T 0148医用粘贴胶带通用要求

YY/T 0506.2-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 YY/T 0506.3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3部分:试验方法

YY/T 0506.4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4部分:干态落絮试验方法

YY/T 0506.5-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5部分:干态阻菌试验方法

YY/T 0506.6-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6部分:湿态阻菌试验方法

YY/T 0506.7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7部分:阻污染气溶胶穿透试验方法

YY/T 0506.8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8部分:抗激光性试验方法

(六)其他标准

YY/T 0720-2009 一次性使用产包 自然分娩用

YY 0321.1-2009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

YY 0321.2-2009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

YY 0583—2005《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 水封式》

YY 0167非吸收性外科缝线

YY 1116可吸收外科缝合线

GB 7543-1996 橡胶医用手套

GB 10213-1995 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

GB 7544-2004 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非无菌医疗器械)

YY /T0698.1-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第1部分:吹塑包装复合塑料膜 要求和试验方法

YY /T0698.2-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 要求和试验方法

YY /T0698.3-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第3部分:纸袋、组合袋和卷材生产用纸 要求和试验方法 YY /T0698.4-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第4部分:纸袋 要求和试验方法;

YY /T0698.5-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第5部分:纸与塑料膜组合的热封和自封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 /T0698.6-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第6部分:用于低温灭菌过程或辐射灭菌的无菌屏障系统生产用纸 要求和试验方法;

YY /T0698.7-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第7部分:环氧乙烷或辐射灭菌的医用无菌屏障系统生产用可密封涂胶纸 要求和试验方法;

YY /T0698.8-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第8部分:

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 要

以上就是关于二级医院输液室建设标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