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道标准

   2022-10-24 20:43:54 网络820
核心提示:马拉松赛道标准,总体依据于国际田联(IAAF)路跑手册和国际路跑协会(AIMS)的标准,在路跑相对发达的美国USTF(美国田径协会)和处于起步阶段的CAA(中国田协)对于马拉松赛道都有详细明确的标准,只是在细节上略有不同。 路面 马

马拉松赛道标准

马拉松赛道标准,总体依据于国际田联(IAAF)路跑手册和国际路跑协会(AIMS)的标准,在路跑相对发达的美国USTF(美国田径协会)和处于起步阶段的CAA(中国田协)对于马拉松赛道都有详细明确的标准,只是在细节上略有不同。

路面

马拉松赛道应该在人工铺设的路面上,如因交通或类似情况导致不能在主路上通行,也可以使用主路旁的自行车道、人行道,但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在软质路面(草地、沙地或类似的路面)上进行。马拉松起、终点可以设立在体育场内。

起点、终点或者比赛其他部分,可以在草地或未被铺装的地面上进行,但这部分要尽可能少。如:日照10公里比赛,最后冲刺阶段在沙滩上进行。

路面材质不同,自行车胎压就会发生改变,琼斯计数器数值也随之变化。因而赛道材质的同一性很重要,否则赛道丈量的精确性就会下降。所以自行车的校准路线应该尽量靠近赛道或直接在赛道上进行标记。

软质路面属于越野跑的范围,越野跑丈量方法与马拉松丈量方法不同,因而在马拉松赛道中软质路面要尽可能的少。

海拔

起、终点海拔高度差不超过每公里1米。

如:起点海拔是320米,终点海拔是20米,海拔高度差是300米,赛道长度42.195公里。每公里7.1米。这样的赛道不符合海拔差的条件。**

如:起点海拔是320米,终点海拔是300米,海拔高度差20米,赛道长度42.195公里。每公里0.474米。这样的赛道符合海拔差的条件。**

赛道距离

起、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赛道总距离的50%

如:起、终点直线距离6公里,赛道10公里,两者百分比60%。此赛道不符合百分比条件。

如:起、终点直线距离3公里,赛道10公里,两者百分比30%。此赛道符合百分比条件。

赛道海拔和线距比的限制,主要是针对点到点赛道。对于圈跑、多圈跑和来回跑赛道,由于起、终点在一起,天然就符合这两个条件。

这两个限制条件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同一性。而点到点的赛道更容易形成这样的特点,从起点开始一路下坡到达终点或从起点开始一路顺风,都使运动员无疑加上外挂系统,更容易获得好成绩。

赛道宽度

我国各等级公路的车道宽范围从3.25~3.75米。

中国田协对于马拉松赛道的规定是赛道9米宽以上,最窄部分不低于6米宽,在全程马拉松比赛中最窄赛道不得超过5公里;而AIMS规定赛道最窄的地方不能少于4米,以能通过一辆引导车或救护车的宽度为标准。

一些马拉松赛事为了防止城市交通压力过大,往往忽略了赛道宽度这一项,在两条车道之间放置隔离墩进行来回跑,这样每条赛道的宽度至多3.75米,不符合标准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当参赛人数较多时,一旦有选手出现危险,救护车和人员很难及时到达,进行救助,因而在赛道设计时给救护车留有一条应急通道是非常必要的。

一些赛事在折返点的位置,放置过多的限制措施,有的把人和车分开设置车道,有的在折返点的顶点放置计时毯,这样无形当中都缩短了赛道的宽度,当计时前导车或摄像车通过折返点时,必须进行三点掉头才能通过,很容易产生阻挡运动员的事情发生。

为了避免阻挡运动员事情发生,所以计时前导车要在领先运动员前至少50-100米的距离,当赛道上出现急转弯,或者在一个折返点不得不做一个三点掉头时,车辆至少需要距离领先运动员 1 分钟或 300 米以上。

起、终点赛道

起、终点赛道宽度方面,原则上是越宽越好,当然起、终点赛道宽度也受到计时毯长度,以及起、终点拱门宽度限制,但起、终点集合区域内必须要保证每个运动员至少有0.4平方米的站立位置。

而且起、终点赛道设计,往往忽略一点是起、终点赛道至少设立100米以上直道,最好有300米以上直道,并且不要在少于100米的距离内设立急的转弯。

这样的目的是防止出发时由于人数众多,速度过快面对急转弯,容易造成摔倒,而产生踩踏事件。终点前不要设立急的转弯,领先运动员速度比较快,如果标识不明,没有人员指引,容易产生跑错路线。

如:2017年无锡马拉松在终点赛道冲刺时,就因为有一个急弯而使前两名运动员跑错方向,第三名反而获得到了冠军。

赛道折返点设置

一般在马拉松赛道折返点设置是采用点状折返点,在设置点状折返点时要注意的是一个20cm 直径的标志桶,运动员实跑距离是(30cm+10cm)xpi=1.26m。

点状折返点使运动员速度减缓。有些赛道设计在一个下坡后紧接着一个点状折返点,这样的设计对运动员速度影响会更大,因此在设计马拉松赛道时,如果有足够的路宽,还是最好设计半径至少2米以上的圆弧折返。

竞走赛道在2公里的赛道要设置二个折返点,为了不降低运动员的行进速度,一般要设立5米半径的圆弧,5.3xpi=16.65m,这样的设置当然也适用马拉松赛道。

但这样设计前提是不低于标准的路宽,不要为了运动员的跑速,却牺牲了路宽,而造成赛道拥堵,引导、摄像、救护车辆无法正常通过。

以上是马拉松赛道的一些基本标准,这些标准是基于安全,服务运动员以及赛事的统一性和公平性而设立的,大型马拉松赛事以及国际田联和中国田协的金、银、铜赛事都应该遵循这些规定。而对于一些小型的马拉松赛事对于以上的标准可以参考并降低,但首先要基于安全、公平、服务运动员的基础上。

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的合格标准是多少

马拉松运动员一二三级标准介绍如下: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通知 ,根据《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规定,体育总局组织修订了《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并于2021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包含了最新的马拉松运动员等级标准。

在这份最新的等级标准中,国际级运动健将和运动健将的标准不变,一级、二级、三级的标准有所提升。

                                 

男子选手,男子一级由原来的2小时34分提升到了2小时32分,男子二级由原来的3小时10分提升到了2小时52分,男子三级由原来的4小时提升到了3小时02分。

女子选手,女子一级由3小时19分提升到了3小时10分,女子二级由3小时50分提升到了3小时22分,女子三级由4小时10分提升到了3小时35分。

从最新的等级标准来看,一级、二级、三级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尤其越后面提升越大,这也间接显示出,国内大众选手跑的越来越快了。新的等级表还加入了半程马拉松等级,达级的难度与全程项目相当。

你好,半马合格成绩,以大众选手的男子组等级评定标准为例,1、精英级别。29岁以下达标成绩是一小时34分,30~34岁达标成绩是1小时35分,35~39岁达标成绩是1小时36分,40~44岁达标成绩是1小时37分。2、一级。29岁以下达标成绩是1小时51分,30~34岁达标成绩是1小时52分,35~39岁达标成绩是1小时53分,40~44岁达标成绩是1小时54分。2、二级。29岁以下达标成绩是2小时14分,30~34岁达标成绩是2小时15分。35~39岁达标成绩是2小时16分,40~44岁达标成绩是2小时17分。3、三级。所有年龄达标成绩都是三小时。在参加过几个半程马拉松之后,你是否想跑个全程马拉松呢?相信这是很多跑过半马之后的跑友们考虑过得问题。但有人害怕那双倍的距离会带来双倍的压力。

的确,半马和全马在强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会给跑者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全马并不是跑两个半马加起来那么简单,通常意义上,全马是在你跑完一个半马的基础上,再跑一个半马。

尊重距离是从半马提升到全马的首要规则。那么问题来了,半马和全马到底有哪些明显的差别呢?小编今天就给各位跑友们好好讲解一下。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马拉松赛道标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